首页 0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

0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

举报
开通vip

0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null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八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概述概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十分落后。政治上的封建割据、经济上的缓慢发展。德国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双重性。 他们善思辨,却少实践;倡导启蒙思想,却反对激进革命。这种立场与态度,使德国的政治思想呈现出独特的调和性: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并行。无论是康德的伦理政治观,还是黑格尔的普遍国家观,都体现着个人与整体、自由与权威的张力与冲突。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第一节提要提...

0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
null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八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概述概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十分落后。政治上的封建割据、经济上的缓慢发展。德国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具有明显的双重性。 他们善思辨,却少实践;倡导启蒙思想,却反对激进革命。这种立场与态度,使德国的政治思想呈现出独特的调和性: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并行。无论是康德的伦理政治观,还是黑格尔的普遍国家观,都体现着个人与整体、自由与权威的张力与冲突。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18世纪德国的社会 状况与政治思想特点第一节提要提要一、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一、德国的社会状况与资产阶级的特征进入18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日益显现。然而当时的德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政治方面,德国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帝国,实际上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直到19世纪中期,俾斯麦通过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才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但统一后的帝国依旧实行专制统治,特权阶层和军事官僚掌控国家权力,政治生活中毫无民主可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null在经济方面,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农业依然是主要产业,大部分农民处于农奴地位,既没有政治自由,也没有经济自由。国内各地区间关卡林立,没有统一的市场、货币和度量衡。尽管德国西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已有所松动,机器生产被普遍采用,工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本主义整体发展依旧相当落后。null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德国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表现得十分软弱和矛盾。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他们一度热情赞扬,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立即转为对革命的恐惧。他们赞赏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却只寄希望于君主制范围内的渐进改革。他们虽在思想上向往革命,却只能以纯粹德国式的、思辨的方式影响社会。null德国资产阶级猛烈批判贵族阶级,主张废除封建关系和贵族特权,但最终未能在政治斗争中付诸实现。 德国资产阶级还面临着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19世纪40年代,以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起点的德国工人运动开展起来,无产阶级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在同时面对两大敌对阵营的政治斗争中,资产阶级最终选择了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政治策略。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状况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状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的经济与政治巨变激荡着德国的思想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引来德国思想界的一片欢呼,而它的失败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狂飙运动和浪漫主义正面挑战了法国式的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确立了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两分法。null在歌德、席勒等伟大诗人的引领下,德国的狂飙运动于18世纪中叶席卷而来。这场运动最初强调感性和精神在文化中的作用,后来逐渐由文艺思潮扩展成为一场社会思想运动。这一运动使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在德国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并最终导致国家主义甚嚣尘上。null受狂飙运动影响,德国的浪漫主义产生并在19世纪初蓬勃发展。这一运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双重性与调和性。它在同情整体主义的同时也承认个人主义的合理性,在高扬法国理性主义旗帜的同时也强调感性和经验对个体的重要性。这构成了德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强烈的主观性、非理性以及理想主义特色。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思想运动的重要表现。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null费希特(1762—1814)的政治立场激进,民主主义色彩鲜明。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变化。年轻时他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主张共和政体,但晚年逐渐强调国家对人们生活的支配和监督,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的政治思想是介于康德的自由主义与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的中间环节。null威廉·冯·洪堡(1767—1835)是德国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代表作《论国家的作用》。洪堡强调个人的崇高价值,认为个性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捍卫合法的自由权利。 洪堡对自由理念的阐释,以典型的德国方式将近代以来确立的西方自由主义原则有机地融合进德国的政治思想。三、德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三、德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德国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精神领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成果。这种德国式的理论表达,使德国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与英、法等国不同的思想风貌: 德国式启蒙。 思辨性。 伦理政治观。 对民族与国家的强烈诉求。康德的政治思想康德的政治思想第二节提要提要一、思想体系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一、思想体系与方法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德国自由主义的重要阐述者。 哲学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政治哲学与法哲学著作包括《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永久和平论》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等。null康德深受休谟和卢梭思想的影响。休谟对人性的判断,对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怀疑,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界分,直接影响了康德对人性的认识和对理性的批判。在延续并超越休谟的理性分析精神与方法的基础上,康德建构起以“理性批判”为特征与主线的思想体系。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主张深深地感染了康德,康德明确提出应该始终将人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的观点。null人是康德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康德认为,在一切领域里最应维护的就是人的尊严,而体现人的尊严的就是人的自由。人们要想实现自由,在行为上就要遵守三条道德律令:一是普遍律,每个人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应是普遍的立法原则;二是“人是目的”,在任何情况,人都不能成为工具;三是意志自由,即“把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当做普遍立法的意志”。二、伦理与权利学说二、伦理与权利学说康德认为,人类理性的立法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与此相应,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就成为人类理性立法的两个基本准则。在道德法则的基础上,他以自由、权利、法治与共和为主题搭建起政治哲学的基本框架。在康德看来,道德并非建立于经验之上,而是来自人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源自普遍的道德法则。实践道德法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义务。null康德认为,在道德领域,人是绝对自由的,人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道德法则是人为自己的行为设立的行为准则,它必须以意志自由为前提,这是道德法则得以成立的前提和保证。人越自由,便越能遵循道德法则去行动,道德就越发展;人越按道德法则去行动,道德越发展,人越自由。如此一来,道德法则与意志自由便和谐统一起来了。null在康德看来,正义原则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道德基础。这种正义原则只能来自一种普遍的、根本的理性法则,这种道德律既不可能在人类本性中去寻找,也不能在他所处的世界环境中去寻找,而是完全要先天地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与法律都要受这种“绝对律令”的指导,政治与法律必然服从于道德。政治与法律必须具备道德法则这样普遍的合理性与适用性。null康德将自由区分为伦理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前者是指意志的自我决断能力,也就是意志自由,后者是指个人不受别人强迫约束的独立状态。自由是一切有理性的东西所固有的性质,因此,道德是从自由固有的性质中引申出来的。作为理性主体的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而意志总是自由的。由于个体有服从或不服从道德的自由,他就必须对自由的行为负道德责任。三、国家学说三、国家学说康德将社会契约论与先验理性结合起来论证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康德指出,社会契约只是一种理性观念,是对组织国家的程序的合法化说明,并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康德接受了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他认为,每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只能是由人民代表的系统来构成,因为联合意志是一切公共契约的最后基础。国家的最高权力应由人民执掌,每个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null康德认为,对于反对专制、保障自由这一目标而言,重要的不是由谁来掌权,而是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是君主制,如果这个君主足够开明,能够实行分权和法治,真正体现公民的意志和自由,也可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国家形式。同样,即便是民主制,也可能暗含专制的危机。国家应该由法律而不是由人来治理。康德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权力之间的彼此协作、联合和从属的必要性。四、法律学说四、法律学说康德继承并发扬了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的理性主义法学传统,以意志自由为基础,坚持法律的理性原则和正义原则,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公法和私法的内容和体系进行了详尽探讨。他提出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法这两对重要的概念,进一步规定了关于公民法律义务的具体内容与体系,构建起自己的法律理论。 null康德首先提出了法律的普遍法则——外在地要这样去行动:你的意志的自由行使,根据一条普遍法则能够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并存。 康德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康德认为,自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自由,一种是内在的自由,道德讨论的是人的内在自由,法律讨论的是人的外在自由。法律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因为法律的强制性是外在的,道德的强制性才是内心的。null康德划分了两种权利: “天赋的权利和获得的权利”。天赋的权利是每个人自然享有的权利,它不依赖法律条例而存在;而获得的权利则以法律条例为依据。在这两种权利中,一种是私人权利,主要由私法来规定;一种是公共权利,主要由公法来规定。显然,康德将法分为私法和公法:前者规定私人之间的关系,后者规定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五、永久和平论五、永久和平论永久和平论在康德的政治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他看来,这是政治的最高目标,是道德的内在要求。康德认为,和平状态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被建立起来的。永久和平的建立需要必要的前提和保证。首先,倡导共和制。其次,建立和平联盟。再次,认可世界公民权利。康德还指出,只有在法的基础上,将政治与道德结合,才能建立起普遍的永久和平。黑格尔的政治思想黑格尔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提要提要一、思想体系与方法一、思想体系与方法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家。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国家与法的问题只是作为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null“绝对观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决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源泉和主宰。绝对观念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绝对观念在精神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其中,客观精神阶段表现为人类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这就是他的法哲学,包括抽象法(即权利)、道德、伦理三个阶段和形式。null黑格尔认为,抽象法、道德、伦理是自由在不同形式和阶段上的体现,较高阶段的自由比前一阶段更具体、更属实、更丰富。按照他的观点,抽象的、形式的法是客观的,道德是主观的,只有伦理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才是客观精神的真实体现。黑格尔又将伦理阶段细分为三个环节,即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国家是伦理发展的最高阶段,自由意志在这里得到充分、完满的实现。法哲学体系法哲学体系二、伦理自由观二、伦理自由观黑格尔认为,要想理解自由的理论,必须从个人的概念出发。他首先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抽象个人”概念。人是社会性的人,个人只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个人的自由离不开相互间必然结成的关系。他以主人与奴隶之间自由与依赖的关系证明,从个人主义立场上进行的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的虚构,是一种有害的虚构。个人都既是独立的,又是依赖的,而且这两方面是统一的。null黑格尔认为,自由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法律制度与伦理制度给予人的一种地位,而不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作为国家成员的个人没有从单一的自我意识出发的、脱离国家的自由和权利,而只有服从国家法律的自由和权利。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为了保证自由的实现,避免社会的混乱,个人自由必然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限制往往表现为法律和道德。三、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三、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黑格尔是从个体到群体的聚集来解释国家的起源。首先个人组成家庭,进而出现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在市民社会中,一切人都在追求着各自的利益和目的,由于缺乏普遍性和伦理,市民社会必然充满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市民社会本身无力解决,必须去市民社会之外且高于市民社会之上的领域,寻找能够调和与统一这些矛盾的力量:国家。null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市民社会仅仅是国家理念的一个抽象因素,它不能离开国家而存在;另一方面,市民社会在发展阶段和性质上可与国家区别开来。黑格尔不仅强调了市民社会的抽象性和中介性,也论证了国家的普遍性和伦理性。他既批评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不分的个人主义,也批评了强调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null黑格尔把国家看作是伦理精神的体现,具有自身的根据和目的的独立力量。他把国家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最完满的形式,它高于市民社会,是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力量。黑格尔认为,国家的本质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的利益本身。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社会和个人要无条件服从于国家。null在黑格尔看来,国家的合理性是国家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国家的合理性在于实现了实体性自由和具体自由。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国家是个人的“实体”,国家意味着伦理理念变成了现实。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个人只要成为国家成员,即获得了自己的实体性自由。国家作为具体自由的实现,体现为政治共同体与个人自由的完满统一。四、民族精神与战争思想四、民族精神与战争思想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是精神和理性转变为现实存在的场所,世界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精神、理性和自由意识发展的必然环节,这些环节又是以一个个国家和民族作为担当者。世界精神总是由一个民族来体现。黑格尔提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民族替代另一个民族取得统治地位是通过战争实现的。战争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应然的,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五、历史地位与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五、历史地位与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使西方的政治思维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将近代国家观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发展有着持久的影响。思考题思考题18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是如何影响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特点的? 康德的伦理与权利学说有何特点? 黑格尔是如何阐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 如何看待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学说及其影响?本章阅读文献本章阅读文献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邓晓芒 杨祖陶,人民出版社,2009年。 黑格尔:《黑格尔政治著作选》,薛华译,法制出版社,2008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null
本文档为【0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778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3-09-20
浏览量: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