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第3l卷第4期 2010年7月 云梦学刊 JoumaiofYunrneng Vd.31.No.4 Jul.2010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毛宣国1王璐2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文学、芙学史上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渠启超在多个学科和领域都有开拓,研究也不倒外。遮 具体表现在:第一,提出的读法问题,对作文学、历史、应用的多重解读;第二,以为范例。探讨中国古代 诗歌情感表现方法;第三,从时代、心理、审美趣味的变迁出发,探讨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另外,粱启超的<诗经)考证...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第3l卷第4期 2010年7月 云梦学刊 JoumaiofYunrneng Vd.31.No.4 Jul.2010 梁启超的《诗经》研究 毛宣国1王璐2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文学、芙学史上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渠启超在多个学科和领域都有开拓,<诗经>研究也不倒外。遮 具体表现在:第一,提出<诗经>的读法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诗经>作文学、历史、应用的多重解读;第二,以<诗经>为范例。探讨中国古代 诗歌情感表现方法;第三,从时代、心理、审美趣味的变迁出发,探讨<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另外,粱启超的<诗经)考证, 由于注重材料搜集和归纳方法的运用.也取得一些值得重视的成果。 关键词:粱启超;<诗经》研究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0)04-0095-07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 人物,早年,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晚 年从事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在文学、史学、美学等多 个领域等都有开拓.这些早已受到人们重视和关 注。梁启超治学,诚如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 有“务广而荒,每一学稍涉其樊,便加论列,故其所 述著,多模糊影响笼统之谈”①之弊,但由于他思想 敏锐、学术视野开阔。善于吸收西方的新思想和新 方法,再加上深厚的国学功底。所以所涉及领域还 是颇多开创,给人以方法和观念上的启示。本文所 讨论的是梁启超的《诗经》研究。他有关《诗经》的论 述和研究,主要见于《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 感》、《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要籍解题及其读 法》、《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这些著作也不 是专门的《诗经》研究著作,只是在解读中国文学和 经典著作时,对《诗经》予以特别的关注。另外,如 《饮冰室诗话》、《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屈原研 究》、《陶渊明之文艺及其性格》、《情圣杜甫》等著作 中也零星有一些关于《诗经》诗学思想的重要见解。 从总体上说,《诗经》研究在梁启超的学术研究中并 不占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也鲜有人关注。不过,我 们若细加寻绎。亦不难发现它的独到之处和对后人 思路的开启,在中国近现代的《诗经》学研究中,亦 应占有一席地位。 一、《诗经》的读法 《诗经》的读法,简要地说,就是指《诗经》文本 的解读方法。“读法”这一形式,按谭帆的考证,它最 早见于南宋的古文选评,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卷 首就列《看古文要法》一文。②明清两代,“读法”亦成 为小说评点的一种重要形式,如金圣叹的《水浒传》 评本、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本,都很重视“读 法”这一形式。“读法”这一形式在《诗经》研究的著 作中也可以见到,但并不普遍。‘怀过。这只是就理 论形式和名称而言,而实际上任何《诗经》研究都要 面对《诗经》文本的解读,都有一个关于《诗经》文本 的读法问题。比如,早在先秦,孟子就提出“以意逆 志”的解《诗》方法,而汉代郑玄撰《诗谱》,更是在 《序》中明确阐释了他对《诗经》的基本看法和《诗 谱》的解读方法:“夷、厉已上,岁数不明,太史《年 表》自共和始。历宣、幽、平王而得春秋次第,以立斯 《谱》。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 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傍行而观之,此《诗》之 大纲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于力则 鲜,于思则寡,其诸君子亦乐于是与。”④而后来从事 《诗经》的研究的人。不管他们是否采取“读法”这一 形式,都常常要在其著作中作序作跋。阐释自己对 《诗经》的看法,使读者明白自己对《诗经》的解读意 图与方法。所以说,“读法”,lip(诗经》文本的解读方 法,实际上是与《诗经》的解释历史同步的,它反映 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诗经》的传承与理解,是《诗 经》研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梁启超提出“《诗经》 读法”的意义在于,他将这一问题进一步明确化了。 收藕日期:20lO—06一ll 作者简介:毛宣国(1956-)。男,湖北宣恩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美学与诗学。 万方数据 云梦学刊 2010年 将《诗经》研究中早已存在的事实变成一个理论问 题提出来,使之成为研究者的自觉。 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对“《诗经》读 法”作了系统阐述。它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文学” 的读法,这是他最为重视的《诗经》的读法。在他看 来,《诗经》为我国最古最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颂 之一类,盖出于专门文学家音乐家所制,最为典重 肴皇。雅之一类。亦似有一部分出专门家之手。南与 风则纯粹的平民文学也⋯⋯其表现情感之法。有 极缠绵而极蕴藉者”,所以,“治《诗》者宜以全诗作 文学品读,专从其抒写情感处注意赏玩之,则诗之 真价值乃见也”。二是“应用”的读法。梁启超所说的 “应用”的读法,按他的论述,早在春秋《左传》所记 载的“赋诗断章”解《诗》活动中就开始了,这也是 《诗经》的最基本的解读方法。梁启超认为,此种解 《诗》方法,从先秦的《左传》、孔子、孟子、萄子直到 汉代的经学家解《诗》,如《韩诗外传》和刘向的《新 序》的“述事”、“树义”和“引诗以证成之”,非常普 遍。这种解《诗》方法的特点是“并不必问其诗之本 事与其本意”,而是“通吾之所感于作者之所感,引 而申之。触类而长之。此亦锻炼德性增益才智之一 法”。有的学者将它与“经学”的解读对应起来,认为 所谓的“应用”的方法就是“经学”的方法。这一说法 有某种道理。这是因为,《诗经》作为西周礼乐制度 的产物。早在春秋时代就被广泛地运用于贵族、士 大夫的政治生活与礼仪实践中.并获得经典解释的 地位。汉人则更是把《诗》抬到“经”的崇高地位,充 分重视《诗》在人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传统亦为后世《诗经》学者广泛继承,所谓以 《诗》为经就是为了以《诗》为用,“经”与“用”常常是 统一的。不过。梁启超的“应用”读法。更关注的是 l:诗》作为经典对人们道德心智、情感的影响而非 《诗》的政治功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与传统的“经 学”的读法又有一定的区别。三是作为“古代史料” 的读法。梁启超认为,《诗经》作为先秦最可信的典 籍,其史料价值也是极其巨大的。他说:“现存先秦 古籍,真赝杂糅,几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 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故其书于文学价 值外尚有一重要价值,日可以为古代史料或史料尺 度。”又说:“有诗时代及有诗前之时代。正式之史未 出现,而传记、谶纬所记古事多糅杂不可究诘。《诗 经》既未经后人窜乱,全部字字可信,其文虽非记事 而作,而偶有所记,吾辈可据为准鹄。”⑤ ‘ 梁启超的《诗经》读法之说应该在《诗经》学史 上占有一席地位,它不仅超越了前人的认识水平, 而且与同时期古史辨派学者相比,在《诗经》文本和 解读方法的认识上,也更加全面合理。对《诗经》文 本的解读,在中国古代主要是“经学”的解读,也就 是将《诗经》作为经学文本来解读。这一解读方式。 在宋明以后受到挑战,将《诗经》看成文学的文本, 对《诗经》作文学性的解读趋势加强,但并没有从根 本上动摇经学解释在《诗经》解释中的主导地位。 《诗经》经学地位被根本动摇,可以说是从二十世纪 二三十年代古史辨学者对《诗经》的解释开始的。古 史辨学者对《诗经》解释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他们充 分肯定了文学解读对于《诗经》解读的意义。但是在 这种肯定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缺失.那就是 将《诗经》的经学解读与文学解读方式绝对割裂对 立起来,忽视了《诗经》解读方式的复杂性与多样 性。古史辨学者认为,正确的《诗经》研究是回归文 学的本位,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来解读。胡适最 早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诗经》不是一部经典”, 而“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而顾颉刚、郑振铎等 人则在胡适的观点导引下,更明确提出“《诗经》是 一部文学书⋯⋯用文学的眼光去批评它.用文学的 惯例去注释它,才是正办”⑦的观点,并提出要彻底 清算传统经学在《诗经》中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诗 经》只是一部文学作品,读《诗经》最重要的就是把 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只有这样才能还《诗经》的本 来面目。这一看法,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以来《诗 经》研究占主导性的观点,它显然忽视了《诗经》文 本构成和解读方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相比起来。 粱启超提出《诗经》的三种读法,强调对《诗经》作多 层面多维度解释的看法,更为合理。梁启超这一解 读方法的区分,对后人的《诗经》研究也产生了影 响。比如。闻一多就是在梁说的基础上更明确地将 中国古代的《诗经》读法概括为“文学的”、“历史的” 和“经学的”④三种。夏传才在总结中国古代《诗经> 读法时亦认为,《诗经》有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三 种读法,而经学则是占主导地位的读法。⑨其实,梁 启超的《诗经》读法,不仅对古人适用,对今天理解 <诗经》的价值仍然适用。 我们不反对将从文学的角度展开《诗经》的研 究,也认为“文学研究”对于《诗经》研究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诗经>作为一种 文化经典对中国古代思想、历史研究的巨大价值。 万方数据 第4期 毛宣国王璐:粱启超的<诗经>研究 97 它的意义远非文学的研究与阐释所能承担。 =、<诗经>的表情法 梁启超的《诗经》读法有三种,但他最重视的是 <诗经》的“文学的”读法,所以其《诗经》研究的重点 也侧重在文学方面,其中又以对《诗经》的表情法的 研究最有价值。 熟悉梁启超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人都知道.梁启 超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最早重视情感的人.他的代 表作《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对情感性质和 作用作了系统的说明,他认为“情感”是“天下最神 圣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原动力.人们通过情感 可以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生命合而为一.而艺术 价值就在于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工具。“修养自己 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洁,向里 体验”回。梁启超其它主要的文论和美学著作,如《小 说与群治之关系》、《美术与生活》、《情圣杜甫》、《屈 原研究》等,突出也是一个“情”字,《诗经》研究也不 例外。 梁启超的《诗经》表情法研究主要见于《中国韵 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等著作,也有相似的研究。梁启超对《诗经》表情法 的研究,并非简单地针对《诗经》,其主要目的则是 要以《诗经》为典范来说明中国古代诗歌情感表现 的方法与特点,所以梁启超的《诗经》表情法研究实 际上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表情法的研究。 .对这一研究,梁启超本人是很重视的。在《中国 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题记中,他曾有一说明, 说他这部书稿原是讲义,随讲随编,无暇覆堪校改, “惟自觉用表情法分类以研究旧文学。确是别饶兴 味。前人虽间或论及,但未尝为有系统研究”,所以 他“不揣愚陋,辄欲从此方面引一端绪”。@梁启超以 《诗经》为典范,从事中国诗歌表情法的研究,还具 有自觉的文化和文学比较意识。他说他之所以做方 面的研究。其目的也在于以此基础。“拿来和西洋文 学比较,看看我们的情感。比人家谁丰富谁寒俭?谁 浓挚谁浅薄?谁高远谁卑近?”看看“我们文学家表 示情感的方法,缺乏的是哪几种?先要知道自己民 族的短处去补救他,才配说发挥民族的长处”。@饶 有兴味的是,梁启超从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 命”开始,就崇尚西方的新思想和新知识,特别是崇 尚西方的“进化的文学史观”。惟独对于情感,他认 为不能用“进化论”的法则来衡量,“情感是不受进 化法则支配的,不能说现代人的情感一定比古人优 美一。正由于有自觉的文学比较意识和对艺术情感 的高度重视,他的《:诗经》表情法的研究才达到一定 的理论高度,成为中国近代情感理论研究一份值得 重视的遗产。 梁启超所概括的《诗经》表情法(也是中国古代 诗歌基本的情感表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奔迸的 表情法、回荡的表情法、蕴藉的表情法三类。第一类 表情法,即“奔迸的表情法”。梁启超将它置于最崇 高的地位,因为这类情感表现最真。“和那作者生命 分劈不开”,它的特点是,毫不隐瞒,毫不修饰,“照 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他以《诗经>中 的《蓼我》、《黄鸟》以及乐府民歌、杜甫、辛弃疾等人 的作品来说明.却认为这类情感表现方法主要见于 西方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学中只有很少的作品运用 了这种表情法,他认为这是至《诗经》以来的中国文 学之短,“希望今后的文学家,能努力从这方面开拓 境界”@。第二类表情法,即“回荡的表情法”,梁启超 认为。这类情感表达的特点是将“一种浓厚的情感 蟠结在胸中,将春蚕抽丝一般。把他抽出来”。就“专 从热烈方面尽量发挥”而言。它与“奔迸的表情法” 相同,但“奔迸的表情法”是直线式的表现。而“回荡 的表情法”则是“曲线式或多角式的表现”。他用归 纳分类的方法,将这类表情法又分为螺旋式、引曼 式、堆垒式、吞咽式四种方式。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 特别是《诗经》中表现最多最完美。他以《诗经》中的 《豳风·鸱鹗》、《:小雅·小弁>、《王风·黍离》等作品为 范例进行分析,并说“《诗经》中这类表情法,真是无 体不备,像这样好的还很多,《小雅》十有九皆是。真 所谓‘温柔敦厚’,放在我们心坎里头是暖的。<诗 经》这部书所表示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那最健全 的状态”,“那情感的丰富和醇厚。真可以代表‘纯中 华民族文学’的美点790@第三类表情法,即“含蓄蕴 藉的表情法”,粱启超认为:“这种表情法,向来批评 家认为是文学正宗,或者可以说中华民族特性最真 的表现。这种表情法,和前两种不同。前两种是热 的,这种是温的;前两种是有光芒的火焰,这种使拿 灰盖着的炉炭。哟他认为这类表情法也可以分为若 干类型:第一类是,“情感正在很强的时候,他却用 很有节制的样子去表现他⋯⋯这类作品,自然以 《三百篇》为绝唱”④;第二类是,“不直写自己的情 感,乃用环境或别人的情感烘托出来一,如《诗经> 中的《魏风·陟岵》和《豳风·东山>;第三类是“索性 把情感完全藏起来不露,专写跟前实景,(或是虚构 万方数据 云梦学刊 2010年 之景)把情感从实景上浮现出来”国,这类情感表达。 梁启超认为在《诗经》中很少见,他仅举《豳风·七 月》中的“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 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 公子同归”的诗句描写以说明:最后一类是“虽然把 情感本身照原样写出,却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 另外拿一事物来作象征”。这类表情法,梁启超又 称为“象征派的表情法”。这类表情法。梁启超认为 在《诗经》中也极少见。他还认为《诗经》的原则是 “多半是借一件事物起兴,跟着便拍归本旨,像这 样的打灯谜似的象征法”,@《诗经》作者是不愿意 用它的。 梁启超对《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表情法的研 究,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他将“回荡的表情法”和 “含蓄蕴藉的表情法”分别讨论。但具体论证中却有 明显重叠。《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一书 “题记”中将中国古代诗歌“表情法”归为六类。除了 上面所说的三类外,还包括象征派、写实派、浪漫派 的情感表达法。这一归类方法在笔者看来也不合 理,因为“奔迸的表情法”、“回荡的表情法”、“含蓄 蕴藉的表情法”与“象征派的表情法”、“写实派的表 情法”、“浪漫派的表情法”分属不同的范畴,前者主 要就表现技法和风格而言.后者则是就创作流派与 方法而言,把它们平列一起讨论并不合适。另外,梁 启超在“题记”中将“象征派的表情法”独立归类.可 是在正文中又将它纳入到“含蓄蕴藉的表情法”中 讨论,这也反映了他的研究粗疏之处。还有,他讨论 “浪漫派的表情法”和“写实派的表情法”.分别以 “楚辞”和“乐府诗”为代表,很少论及《诗经》,也不 合理。虽然存在上述缺点,梁启超这一研究还是值 得充分重视与肯定。这首先表现在他受西方思想与 治学方法的影响,用归纳分类的方法,对《诗经》和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情法”作了系统研究,这在《诗 经》学史和中国古代诗学史上是有开拓性的。其次。 他提出《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的“表情法”研究的 目的在于比较中西文学之短长。从而发挥汉民族文 学之长处.开拓文学表现的新境界.这对于中国文 学和诗学的研究也是富有启示性的。再次,他谈到 “回荡的表情法”、“含蓄蕴藉的表情法”时,与“温柔 敦厚”的诗教说联系起来,并充分注意到它与《诗》 的情感表现的关系.并强调它是中华民族情感最健 全的状态,是中华民族特性最真的表现。这也是非 常值得重视的理论见解。因为,对“温柔敦厚”的诗 教说,学术界常常只从政治教化方面来认识而普遍 忽视了它与情感的关系,梁启超此说显然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理解“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在中国诗学史 上的价值。唐君毅阐释“温柔敦厚”诗教说时.曾用 “情之充实之至”来概括。他说:“温柔敦厚,情之充 实之至。此充实之情所自生。正由情之交渗,而情中 有情。情若无虚处。何能与他人之情交渗。温柔敦厚 为情之至实,亦即含情之至虚于其中。吾人能由温 柔敦厚之情为至实而至虚。以读中国一切表夫妇、 父子、兄弟、君臣之人间伦理关系之诗文.即可以思 过半矣。旧而清人焦循《毛诗补疏序》谈到“温柔敦 厚”诗教说时亦强调它与诗的表情方法的关系,他 说:“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 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这些看法说 明。“温柔敦厚”作为一个诗教原则提出,其意义并 非停留在以《诗》来讽谏君王,教谕人、感化人的认 识水平上.而是充分考虑到“情感”对人的心理影响 与渗透,强调《诗》的情感表现至真至诚,这与梁启 超与《诗经》的表情法的研究有精神实质上的一致, 很好地把握了“温柔敦厚”诗教说的诗学美学内涵。 三、《诗经》的考证 梁启超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诗学的研究方法时, 认为有两种方法最值得重视:“一日考证的。二日直 觉的。考证的者,将该作品本身和周围之实质的资 料搜集齐备。看他字句间有无可疑之?他的来历出处 如何?前人对于他的观察如何?⋯⋯等等。参伍错综 而下判断。直觉的者,专从作品本身字法、句法、章法 之体裁结构及其神韵气息上观察,拿来和同时代确 实的作品比较,推定其是否产于此时代。”o对《诗 经》的读法和表情法的研究,可以说主要是采用直 觉方法。而在这之外,梁启超还非常重视《诗经》考 证,在这方面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梁启超的《诗经》考证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成果并非是提出新见解,而是承袭前人。在 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丰富和补充。比如,他 关于《商颂》时代的考证,基本承袭了魏源《诗古微· 商颂鲁韩发微》之说,认为《商颂》该质而文,辞繁于 《周颂》,与《鲁颂》一例,是春秋时代歌颂宋襄公的 作品,但有一定补充。他一是引《左传》常以“商”代 “宋”为证,说明宋诗名《商颂》毫不足怪;一是引《商 颂·殷武》中的诗句“奋伐荆楚”,说商朝尚无所谓荆 楚;而宋襄公有随齐伐楚得胜之事实,为歌颂这一 盛事,于是有《商颂》之诗作。再就是从《商颂》的文 万方数据 第4期 毛宣国王璐:粱启超的<诗经)研究 体求证,说《商颂》篇幅较《周颂》长,而且句句押韵, 音节和谐,韵律上的讲究远超过《周颂>,所以不可 能在《周颂》之前,应该是宋诗,而且时代很晚,是春 秋齐桓公、宋襄公时代的诗。国又如.说孔子无删 <诗:}而有正乐之功,说《毛诗序》为东汉人卫宏所 作,也基本是承袭前人,不过,这种承袭,有较多的 文字史料作基础,还是比较令人信服。o第二类则为 梁启超之新见,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 况是梁启超用力甚勤,但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 认可。比如,他对“风颂雅南”四诗的解释,搜集了大 量的材料,否定了风、大雅、小雅、颂的《诗经》分类, 认为《诗经》的四种诗体应是“风颂雅南”。他引《诗 经·鼓钟》“以雅以南”、《礼记·文王世子》“胥鼓 《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象箭南篱”等材料为 证,否定了《毛诗序》关于《鼓钟》之“南”为“言王化 自北而南”之说,认为“南”是与“雅”对举的一种诗 体,是“一种音乐之名,其节奏盖自为一体,与雅、颂 等不同”。他还据《仪礼·乡饮酒礼》、《燕礼》“皆于工 歌间歌笙奏之后终以合乐”为《周南》诸篇的材料记 载,推测“‘南’似为一种合唱的音乐。于乐终时歌 之”。对“风、雅、颂”三种诗体的性质与特征。他也例 举大量材料,从诗与音乐的关系上予以说明。认为 “风”是“只能讽诵而不能歌者”。“雅”则为周代最通 行之乐,颂“则歌而兼舞”。圆梁启超对他的“风颂雅 南”四诗之说,颇为自信,认为“前人多未道及”。其 实,梁启超的“四诗”说与宋代学者程大昌《考古编· 诗论一》中提出的十三国之诗为徒诗而不入乐的看 法,尤其是与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提出的 “四诗”说很相似。顾炎武认为“南”非“风”,应是独 立之诗体,同时也认为“风”诗不入乐。并将不入乐 之诗扩展到“变雅”,梁启超的看法可以说与之暗 合。《诗经》的分类和入乐不入乐的问题是一个复杂 的问题,学术界也颇多争论,笔者是倾向于《诗》都 入“乐”之说的@,并认为梁启超将“南”、“雅”、“颂” 都看成是合乐的,偏偏否定“风”诗与音乐的关系, 是缺乏说服力的。不过.他注重材料的搜集、注重考 证证据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另一种情况则是梁 启超所提出的新见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比如 他考证《诗经》作品产生的时代:“据我看,最早的不 能超过周初,也许有几篇在周公时代;最迟的,若依 《毛氏诗序》就是《株林》。因为《株林》记了夏南的 事,是在西历纪元前五百九十八年。后此四十七年 而孔子生。若依《韩诗外传》,就是《燕燕》。因为《燕 燕》是卫定姜送其儿妇大归的诗,是在西历纪元前 五百五十八年,后此七年而孔子生⋯⋯综合起 来,我们对《诗经》年代的解答是:<周颂》最早,是周 初的产品;《大雅》<小雅》《桧风》<唐风》《魏风:》次 之,是西周末到和春秋最初期的产品;<周南》<召 南》《王风》《郑风》《齐风》《秦风》《陈风>《曹风》《豳 风》《卫风》较晚,是春秋时代的产品。论起篇最多 的,那自然是春秋时代”国,这一考证,按《诗经》史学 家洪湛侯的说法,其中全部《诗经》都是周朝的作品 和《诗经》中以春秋时代的诗为最多这两点看法,已 为近当代学者所普遍认同。圆 梁启超的《诗经》的考证方法,按他自己所说, 其一是训诂名物,主要是通过对清儒笺释充分吸取 来达到目的;其二是诗旨,则主要是从《左传》、《论 语》、《孟子》、《礼记》、《汉书》等典籍中引证材料来予 以说明。国梁启超谈到清儒治学方法时。还特别肯定 他们“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的精神@.他自己的 考证。也是很重视材料的搜集与归纳分类的。梁启超 的《诗经》考证,与同时代学者王国维有某种相似,即 都重视传统的训诂方法和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科 学的研究与归类,不过,王国维由于有更深厚的古文 字学基础,在方法和考证过程中也更加严谨精审,所 得出的结论,如关于《商颂》并非作于殷商、“风雅颂 之别,当于声求之”等,更容易地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不过,就开时代风气,重视科学与历史的研究方法对 《诗经》考证的意义而言,二者的功劳都不可否认。 四、《诗经》的影响研究 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诗经》研究的一个突出 特点就是从经学转向文学。不过,同是《诗经》的文 学研究,梁启超与同时期的研究者也有所不同。比 如,“古史辨”学者,其《诗经》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根 据《诗经》的内容,重新确定《诗经》的性质,将《诗 经》定性为文学而非经学作品。而梁启超则不然,他 更关心的是在《诗经》在中国文学史和诗学史上的 价值和地位,关注《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开端,对 后世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和作用。 对于文学,梁启超有这样一个基本看法,即文 学不仅是作者个性的表现,而且也是时代心理的反 映。他说:“批评文艺有两个着眼点,一是时代心理, 二是作者个性。”@又认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家,必 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共”,即“他的作品完全脱 离模仿的套调,不是能和别人共存”;一是“真”,即 “绝无一点娇柔雕饰。把作者的实感,赤裸裸全盘表 万方数据 l∞ 云梦学刊 现”。固以这两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衡量,梁启超认为历史上具有 个性的作家并不多,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史上最早 具有个性的作家是屈原,“欲求表现个性的作品,头 一位就要研究屈原”o;而在屈原以后,唐代之前,只 有阮籍和陶潜两人,才把作家个性“整个端出来和 我们相接触”。“而陶尤为干脆鲜明”。圆唐以后的诗 人和文学家中。最有个性的作家,则是杜甫和辛弃 疾。而对于《诗经》,梁启超则认为,它属于中国古代 最古老的作品,其中好作品虽然很多,但由于“大半 不得作家主名,而且篇幅也很短”,所以很难像屈原 等作家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 梁启超这种文学眼光是否恰当。我们且不评 说,但由于他将《诗经》看成是不像后世如屈原、陶 渊明之类有作家署名、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的作 品,所以更重视的是《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和诗歌的 开山之作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和社会心理内容。在 《陶渊明(自序>>一文中,梁启超对自己治文学史的 方法予以说明:“欲治文学史。宜先刺取各时代代表 之作者,察其时代背景与夫身世所经历。了解其特 性及其思想之渊源及感受。”@他的《诗经》的研究也 如此,重心也放在这一方面,即通过《诗经》所反映 的时代、社会心理内容,来见出《诗经》对于中国文 学和审美意识的深刻影响。 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梁启超探讨了《诗 经》为什么多产生于西周末东周初(约公元前九百 年至七百年)这一段时间。他认为原因之一是,这段 时间是社会文化渐臻成熟时期。故有优美文学出 现,同时又因为诗是表达情感的,这时期社会动荡, 诗人有强烈的情感需要抒发表现。所以诗歌创作繁 荣;另一个原因则与《诗》的文体变迁和采《诗》制度 的形成相关。在梁启超看来,《诗经》并非单纯文学 作品,它“之辑集成书”,“本为周代美政之一”@,又 有“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的载史功能,所以具有非 常重要的“古代史料或史料尺度”的价值。梁启超 说:“所谓可以为史料者,非谓如伪《毛序》之比附 {:左传》《史记>,强派某篇为某王公之事云也⋯⋯ 其最主要者能现出全社会心的物的两方面之遗影。 而高尚的文学作品,往往最能应给此种要求。《:左 传>季札观乐一篇对于十五国风之批评,即从社会 心理方面研究《诗经》也。吾侪若能应用此方法而扩 大之。则对于“诗的时代”——纪前900至600年之 中华民族之社会组织的基础及其人生观之根核.可 以得较明确的概念。旧此文化心理、社会人生和审 美趣味之研究,也成为梁启超评价《诗经》对后世文 学影响的主要依据。在《屈原研究》中,他谈到我们 今人阅读《诗经》时,强调应该特别关注《诗经》的时 代背景与思潮之表现;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中,他论及古诗十九首的厌世思想时,亦与《诗经》 相比较,日:“从内容实质上研究《十九首》,则厌世 思想之浓厚——现世享乐主义之讴歌,最为其特 色。《三百篇》中之变风、变雅,虽忧生念乱之辞不 少⋯⋯此等论调,实不所见。大抵太平之世,诗思 安和,丧乱之余,诗思惨厉。《:三百篇》中代表此两种 气象的作品,所在多有。”o梁启超始终认为,《诗经》 代表着民族的一种健全的心理和趣味,所以成为评 判后世文学的重要标准。比如,他评价唐代文学时。 就认为它继承了《诗经》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即 “用温柔敦厚的底子。加入许多慷慨悲歌的新成分。 不知不觉,便产生出一种异彩来”@;而评价南朝文 学和近代文学家描写女性。对其“大半以‘多愁多 病’为美人模范”的倾向则提出批评,认为从《诗经》 始.中国文学所开创的女性描写传统就是“硕人其 颀”、“颜如舜华”的“以容态之艳丽和体格之俊健合 构而成”的美,而非以病态为美。他说:“以病态为 美,起于南朝。适足以证明文学界的病态”o,并认为 这是文学界的耻辱。必须坚决克服。 论及《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梁 启超还有一重要思路,那就是重视中西文学、诗学 的比较。他的《诗经》表情法研究,按他自己的解释 就是“拿来和西洋文学比较”.看看中国文学情感表 现方法的短长。这样的比较思路是贯穿在他的整个 《诗经》研究中的。比如,他对《诗经》评价的一个重 要根据.就是从西方文学那里引入“写实”和“浪漫” 的概念,强调《诗经》作为“写实”文学之代表,“代表 诸夏民族平实的性质”,而《楚辞》则是“浪漫”文学 之代表.并认为二者分别开创中国文学的重要传 统。o“写实”和“浪漫”(理想)的概念引入,于梁启超 最早并不见于诗歌而是小说,与他同时期的人王国 维于诗歌中也有论列,还见于晚清民初不少文论家 的著作中,不过,用于《诗经》研究中,并形成《诗:} 《骚》文学风格与创作方法之比较,应该说梁启超是 最早最自觉的人,这对于深入认识《诗经》的文学价 值和功能是很有意义的。 注释: q)@‘粱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且大学出版杜。1985年,第73页, 万方数据 第4期 毛宣国王璐:榘启超的<诗经)研究 101 第5l页。 ②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62页。 ③如明代的郝敬‘毛诗原解)卷首有‘读法)一卷,驳朱熹改<毛序>之 非;清代徐与乔<诗经辑评>列‘读(诗)法'。 ④郑玄:‘诗谱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9页。 ⑤以上论述见粱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r7年,第66-71页。 ⑥胡适:<谈谈诗经),<古史辨>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第5∞页。 ⑦顾颌刚:‘《诗经>在春秋战国问的地位>,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 学术经典·顾颉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3页。 ⑧闻一多:‘风诗类钞·序例提纲>,‘闻一多全集)第4卷,1997年。 第5.8页。 ⑨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两社,1985年.第5页。 @@⑩⑩a如期致默函⑩圆@@@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 情感),<粱启超学术论著选读·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173页,第171页,第173页。第315页.第177页,第 178页.第179页,第205页,第205--206页,第209页,第2ll 页,第213页,第203页,第222页。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 233页。 @④梁君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粱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 卷),第100-101页。第108页。 @以上考证见粱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二第三章,陈引弛编校 <絮启超国学讲录二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 22m221页。 @固@⑦粱启超‘要籍解题及其凌法·诗经),胨引弛编校‘粱启超国 学讲录二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6l页粕页,第 72页。第∞页.第70页。 @粟启超‘释。四诗”名义>。<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另外,参见陈引弛编校<架启超国学 讲录二种>上辑‘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诗经·风颂雅南释名>。 ⑦从<墨子·公孟’日“锾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 百”始,到<史记>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颈之音”之说.到唐代孔颖达、成伯屿、清代陈启源、马瑞辰等人 的。‘诗>为乐章”的看法,再到近代学者王国维《汉以后所传周乐 考)、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等的考证论述。笔者认为。 ‘诗>入乐说,基本可以肯定。 ⑦粱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二第三章,陈引弛编校‘粱启超国 学讲录二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第221--224页。 @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718页。 @@④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性格>,<粱启超学术论著集·文 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1页,第262页,第 262页。 镬多圆梁启超‘屈原研究>,‘粱启超学术论著集·文学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第237页,第237页。 ⑤粱启超:‘(陶渊明>自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o粱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学术论著选读· 文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页。 【责任编辑余三定;责任校对鲁涛】 RESEARCHONTHEBOOKOFSONGSBYLIANGQICHAO MAOXuan—guoWANGLu (SchoolofLiterature,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AsapersonwhoblazedatrailinthehistoryofChinesemodemliteratureandaesthc_tics,LiangQichaodeveloped manysubjectsandfields,thestudyoftheBookofSongsWaSnoexception.Tobemorespecific,firstly,hebroughtforwardthe issuethathowtocomprehendtheBookofSongsandmademultipleinterpretationsfromtheaspectsofliterature,historyand application;secondly,takingtheBookofSongsforexample,heexploredtherepresentationofemotionsofChine辩ancient poems;thirdly,hediscussedtheinfluenceoftheBookofSongstothelatterliteratureproceedfromthechangesofages, psychologyandaesthetictaste.Inaddition,sinceattachingthegreatimportancetothe枷辩ofcollectionandinductivemethods, theresearchoftheBookofSongsbyLiangQichaoachievedsomenoteworthyresultsaswell. Keywords:LiangQichao;theResearchoftheBookofSongs 万方数据
本文档为【梁启超的《诗经》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59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9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11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