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水浒传_的语言_关于_水浒志传评林_本的用语研究

_水浒传_的语言_关于_水浒志传评林_本的用语研究

举报
开通vip

_水浒传_的语言_关于_水浒志传评林_本的用语研究 仁日〕大内田三郎 《 水 著 浒 传 》 的 语 言 一一关于 《水浒志传评林》 本的用语研究 伶金铭 节译 《水浒传》这部书素称近世白话文的宝 库 , 这里拟对 《水浒传》的用语进行考察 , 而所考察的主要是属于简本系统的 《水浒志 传评林》本的用语 , 看看有关用语改写等方 面的问题 。 订 , 就可以 明显地看出用同义词 来 改 换 的 情况 。 前面所举的例句是关于用口语词来改 换文言词的情况 , 下面的例句则是用 口语词 改换 口语词的一些情况 。 例如 � � 。老 儿 曰 � “小 的 ...

_水浒传_的语言_关于_水浒志传评林_本的用语研究
仁日〕大内田三郎 《 水 著 浒 传 》 的 语 言 一一关于 《水浒志传评林》 本的用语研究 伶金铭 节译 《水浒传》这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素称近世白话文的宝 库 , 这里拟对 《水浒传》的用语进行考察 , 而所考察的主要是属于简本系统的 《水浒志 传评林》本的用语 , 看看有关用语改写等方 面的问题 。 订 , 就可以 明显地看出用同义词 来 改 换 的 情况 。 前面所举的例句是关于用口语词来改 换文言词的情况 , 下面的例句则是用 口语词 改换 口语词的一些情况 。 例如 � � 。老 儿 曰 � “小 的 �老汉 � 姓 金排 第一二 。 ” �� � 最初 , 为了把宋代以后的零散故事汇总 成为 《水浒传》这部书 , 就连元代平话等一 类书中的常见的文言用语也收到 《水浒传》 「卜来了 。 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各种改订本出版 了 , 就出现了用接近当时 口语的词语来代替 文言词语的倾向 , 如果把 《水浒传》 百十五 回本和 《水浒志传评林》本加以比较 , 就可 以明显地看出其间这种变化的情况 。 例如 � � � 你休�不 �� 要说谎 。 � �� � 汝刁 。 � 。 全不 象 �似 � 出家的人模样 。 � �� � � 天 气 � 色� 已晚 。 � �� � �� � 他 的老婆 �妻 � 是 个 不 良之 � �� � � � 武松同公人 到后 园内依次 坐 了 址酒 至晚安息 �安歇 � 。 � � � � � � 众牙将皆 �都 � 票曰 。 ��� � � 我夫妻在此 �这 里� 。 � ��� 上述例句中的词语所以加以改换 , 可能 是由于 《水浒志传评林》 本再版时经过了修 订的缘故 , 总的来看 , 无论是繁本或简本 , 出版的年代越迟越能看出 《水浒传》的语言 向着 口语 化的方向发展 。 虽然 , 间或也有相 反的情况 , 把口语用语改成了文言用语 , 然 而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 例如 � � 。吃 �食� 素到此 。 � � � 把 评林》 � � � 。今 日又 没 � 无 � 事。 � �� � � 和尚 曰 � “难得 贤妹 到这里 � 此 � 。 ” ���� 《水浒传》百十五回本和 《水浒志传 本这两种不同的版本 加 以 比 较 、 考 上述例句 , 可 以认为是改编 《水浒志传 评林》 时 , 用其他的同义词来改换的 。 为了 便于研究同义词的改换情况 , 把同义词分为 实词与虚词两类来进行考察 。 改换实词的同 义词是属于语汇的范围 , 这里不过多地涉及 语言学的问题 , 只是谈谈实词中的同义复合 词的词素改换问题 , 它和现代语言的关系比 较密切 , 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它是必 要的 。 近代汉语的特点之一是复合词的大量增 加 。 复合词的结构形式不同 , 一 般 可 分 为 “并列结构” 、 “主谓 结 构” 、 “ 修 饰结 构” 、 “动宾结构” 、 “动补结构” 等 , 其 中增加得特别快 的是由同义词素构成的 “并 列结构” 的复合词 。 所谓由同义词素构成的 “并列结构” 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 实词素构成的结构 。 这两个实词素的前后位 置 , 在造词的初期究竟是哪一个在前哪一个 · 扬州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年第 �期 · 在后并没有完全固定下来。 某些复合词从不 固定到固定 , 这期间有个过渡期 。 从这个过 渡期间出版的旧白话小说中, 就可 以看到同 义复合词的同义词素前后位置不 固 定 的 情 况 。 换句话说 , 它的造词形 式 具 有 “甲 加 乙” 和 “乙加甲” 两种 类 型 。 例 如 , 繁 本 《水浒传》 版本中就有下列情况� 钱本一本钱 貌相一相貌 宿歇一歇宿 别辞一辞别 就是在 《水浒志传评林》中也有这种情 况 , 王进被高你追赶 , 他和母亲一同到一个 村庄 , 当书中叙述这一段时 , 指王进和他的 毋亲 , 有时说 “母子 ” , 有时说 “子母 ” , 两种提法并存。 另外象 《水浒传》百十五回 本说 “母子 ” , 母亲在前王进在后 , 而 《水 浒志传 评林》本有的地方就改成了王进在前 母亲在后 , 成为 “子母 ” 了, 这说明词的排 列顺序很不固定 , 是任意排列的 。 但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 , 复合词语内部的前后位置就向 一个方向固定了 , 固定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处于劣势的 一方被淘汰了 , 而处于优势的一 方 占 了 上 风 。 就现代汉语来说 , 北方与南 方 就 不 相 同 , 例如 “热闹” 、 “要紧” 和 “闹热” 、 “紧要 ” , 前者在北方语系占优势 , 而后者 在南方语系占上风 。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 , 并列结构的同义复合词内部两个词素前后互 换而词义不变的也只有一小部分 , 它是从近 代汉语中残留下来的 。例如 “喊叫一叫喊” 、 “善良一良善 ” 、 “士兵一兵士” �见张涤 华 《现代汉语》 � 。 而绝大部分 则 不 能 颠 例 , 如果颠倒有的意义就改变了 , 如 “出发 一发出” 、 “子弟一弟子” , 颠倒之后 , 词 类虽然未变而词义则不同了 。 有的颠倒之后 不仅意义不 同而且词类也改变了 , 如 “现实” 是 名词 , 而 “实现 ” 就是动词 , ,�� 日平” 是 名词 , “平和” 就成了形容词 。 有的颠倒之 后连结构都改变了 , 如 “图画 ” 是并列结构 的名词 , “画图” 则是动宾结 构 的 词 组 , “规定” 是并列结构的名词 , “定规 ” 则是 修饰结构的名词 。 就现代汉语而论 , 复合词 的词素顺序几乎都固定下来了 , 上面所举的 例句中 , 颠倒之后意义和词类都不改变的那 些词 , 都是从 旧白话小说 中继承下来的 , 或 者是方言语汇进入到普通话语汇中的结果 。 由四个音节构成的成语也有这种情况 , 这主 要是指各由两个同义复合词构成的成语 , 成 语中的两个同义复合词可以 前 后 调 换 , 如 “富丽堂皇” 也可以说 “堂皇富丽” , 成语 的组成部分的顺序还没有十分固定 。 以上所讲的都是关于实词方面的问题 , 关于虚词方面的问题牵涉到语言学方面的问 题就比较多。 现在仅就 时 态 助 词 “着 ” 、 “了” 以及介词 “在” 的主要之点谈谈一些 看法 。 白话文是 以口语为基础而写成的书面语 言 , 初期白话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的时态助词还不是 怎么发达的 , 可是随着时间的前进 , 《水浒 传》作为小说来整理编辑的时候 , 时态助词 已经用得比较多了。 所谓时态助词 , 就 《水 浒传》而言 , 几乎只限于 “了” 和 “着 ” , 就是这两个时态助词 , 当时它们的用法也不 是分得很清楚的 。 这种尚未分 化的现象就反 映在 《水浒传》百十五回本与 《水浒志传评 林》本两种版本如下的使用上 � � � 。 上 面贴了 �着�十数道封 皮 。 ��� � � 。 因 闪 了 日出去赎药 。 《水浒志传评林》 �着� 左臂 , 脯痛 , 令 ��� � 本把 “了”改成“着” , 在意义上并没有认为有什么变化 。 这说明当 时这两者在用法上还没有明显的区别。 不仅 限于简本 , 繁本也存在这种尚未分化的语言 现象 , 象 《水浒全传》本 �人 民文学出版社 木� , 其中就有表现相同意义的时态而交错 地使用了两个不相同的词 。 例如 , 相当于现 代汉语 “领着” 、 “带着” 意义的 “引” 这 个词的后面就 可以带上 时 态 助 词 “了” 或 “着” , 不管带上 “了” 或者带上 “着” , 在意义上没有使人感到有什么区别 。 �� 。 金老引 了女 儿 , 挑 了担 儿 , 作 谢提辖 , 便待 出门 。 �� � �� � 史 进引着一行人 , 且 杀且走 。 �� � �� 。 只 地智深提着铁禅杖 , 引着那 二 三十个破落户大踏 步抢 入庙来。 ��� 本来 , 中国汉语表现时态的方法 , 有时 以时态助词为语法手段来表示 � 有时则依靠 文章的脉络来判断 � 另外 , 还可以用语汇为 语法手段来表示 , 不一定非用时 态 助 词 不 可 。 就现代汉语而论 , 用时态助词来表示时 态的时候 , 表示动作、 行为的完成时就在动 一词之后加上 “了” � 表示动作 、 行为正在进 行 、 持续或者表示动作、 行为的结果 、 状态 的持续则在动词之后加上 “着 ” 。 现代汉语 关于 “了” 和 “着 ” 的使用有明显的区别 。 但是象下边这个例 句 , 要 想 区 别 “了” 和 “着” 的意米就比较困难 。 �� 。 我 哥哥给我写 了一封 信。 ⋯⋯ 我哥哥在信里写 了很 多我们国家建设的 情况 , 也谈到 了自己的工作 。 � 《中国 汉语教科书》 , 湘 京语言学院编 � “写了” 是说 “哥哥在信中记载祖国建 设的情况” , 并没有强调 “写” 这个动作已 经完成 。 从这一点来看 , 句巾的 “了” 可以 解释为 “着 ” 。 如果这个动词表现的动作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的话 , 要表现它的动作 的完了和动作结果的持续等意义 , “了” 和 “着” 的用法区别是很明显的 , 象 “写 ” 这 样的动作在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结束的 , 表 现它的动作完了或动作结果的持续 , 用 “了” 来表示就可以 , 而表示其动作正在进行中则 用 “着” 。 又如 � � � � 他的声青很大 , 好象怕 别 人 听 不 达似的 , 大声嚷着� “不 , 同志 , 我 们不是天连环画 , 我们 是 要 买 《养 兔 � � 法》” 。 �骆雅 《养兔日记》 � “大声嚷着” 不是 “正在大声喊叫” 的 意思 , 这里的 “着” 并不表示 “喊 ” 这个动 作正在进行和持续 , 莫如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声地喊叫了” 更为确切 , 这里的 “着 ” 和表示动作完成的 “了” 意义相同 。 现代汉 语 “了” 和 “着” 的使用已经有了明确的分 工 , 即使这样 , 在语言中表示完了的 “了” 和表示持续的 “着” , 它们的区别并没有绝 对的界限 , 这就要根据动词的性质来选择合 适的词语了 。 再举一个例子 � �� 。 病 人都穿着医院的 白衣服 。 表示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动作的动词后 面加上 “着” , 这个 “着 ” 并不表示动作正 在进行和持续的意思 , 它是表示动作结束之 后所带来的状态和变化之后 的情况 , 因此它 描写 “都穿 白衣服 ” 的状态 , 而 并 不 表 示 “穿白衣” 这种 “穿”的动作正在进行之中。 下面谈谈关于介词 “在” 的问题 。 介词 “在” 一般不单独使用 , 它是用在 名词 、 代词前面 , 共同组成介词结构 , 在句 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 介词结构根据介词的不 同 , 分别表示处所 、 方向 、 时间、 状态 、 方 式 、 对象、 原因等 , 介词 “在” 就是表示处 所的介词之一 。 《水浒传》 中 “在” 和文 言 文 “放 ” 混合使用 , 而成书年代比较迟的版 本则有把文言文 “方令 �于� ” 改 成 白 话 文 “在 ” 的倾向 。 例如 《水浒 全 传》 本 中 的 “岭” 在金圣叹版本中就改成了象下列例句 那样 。 �� � 朴 �在�黑影里直立起来 。 ��� � �� � 小 姿 罗自把尸首拖朴 �在 � 一 边 。 �� � � 另外 《水浒志传评林》本也把百十五回 木 《水浒传》的 “于” 改成了 “在 ” 。 《水浒传》中含有介词 “在” 的句型有 三种 � �一� 在 �处所词 � 十 动词 � � � 东 京城里人氏 , 不许容他在家 宿食 。 �� � 这种句型是某一动作在某一处所对某一 功作对象施加影响 , 介词结构表示某一事物 的功作处所 。 句子成分的顺序是 , 介词结构 放汽� 劝词前头 表示处所充 当状语 , 动作 的对 象在劝词的后面充 当宾语 。 这种句型几乎和 现代汉语是相同的 。 �二 � 功词 � 宾语 � 丫廷 �处所词 � �� � 宋时这座林子 内, 但有些 无 仇 的 , 使 用些钱 与公人 , 带到 这里 , 不知 结 果 了 多少好汉在此处 。 ��� 艺� 。 在这 里 � 林冲大 叫道 � “ 什 么人敢 吊我 �� � � 这种句型是充当动词的宾语和补语都放 在劝词后面成为动词的后置成分 , 宾语的位 置是在动词和充当补语的介词结 构 两 者 之 间 , 补语离开 了动词 , 这种句型的句子成分 虽然和上述句型 �一� 的数 目相同 , 但是句 子成分的前后顺序则完全不 同。 充当这种句 子 的宾语是名词 、 代词 , 是 动词 的 对 象 宾 语 , 而动词和补语的关系并不一样 , 所表示 的意义也不相同。 例如 , 例句�� 表示某一动 作 、 行为的处所 � 例句�� 表示动作 、 行为结 束之后而它的行为结果还在某一处所继续存 在 。 就现代汉语来说 , 象这种句子结构一般 是用介词把对象宾语调在动词的前面 , 使介 词结构的 “在” 和动词靠在一起 。 象下列例 句在现代汉语 中是少见的 。 � � � 柳 条小爷接茶在手 。 �曾考范 《太阳 从 东方升起》 � �� � 歇 脚在白龙汗 。 �司马文森《风 雨祠江》 � �了� 暂 时只能捆 了敌人在里 面 。 �吴 有 ,迫 《山 乡风 云 录》 � 卜面的仪有例句都是从旧自话小说的用 法‘�“继承 卜来的 。 �三 � 功词 � 在 �处所词 � � � 。 杨 志把朴刀插在地上 。 �� � �� � 人 丛 里 , 一个官人听在马上 , 口 里大喝道 � “休教走 了这贼 � ” �� � �� � 晋 达便去下首坐在禅持上 。 ��� 句型 �三� 可以分成两类 � 一类是需要 对象宾语 � 另一类则是不需要对象宾语 。然而 它们都具有动词直接和介词 “在” 紧靠在一 起的特点 。 需要对象宾语这种句型 , 在意义 方面和句型 �二 � 是相同的 , 句型 �三� 用 介词 “把 ” 使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变 成 了 状 语 。 这种句型 , “在 ” 直接紧靠着动词 , 现 代汉语对这个 “在 ,, 有两种不 同 的 解释。 《汉语课本》认为 , “在” 和处所词共同构 成介词结构充当动词 的补语 , 表示动作 、 行 为的处所 。 而 《汉语教科书》则认为 , “在” 和处所词不能构成介 词 结 构 , “在 ” 是 动 词 , 充当动词 的结果补语 。 总之 , 对 “在” 的看法不一致 , 一种认为是介词 , 不单独使 用 , 它和处所词等结合起来构成介词结构 , 而另一种则认为是动词 。 然而如果就下列的 例句来看 , 把 “在 ” 看成动词还是比较妥当 的 。 � � 。 生》 � � � 。 《惶惑》� � � 。 祁 天佑死在 了这里。 �老舍《偷 他 们把他放在 了地上 。 �老 舍 而 是坐在 , 甚至躺在它上 面 。 �巴金译 上列例句 , 《高尔基回 忆录》 � 有的在 � “在” 的后面附有时 态助词 “了” , 有的用连词把两个动词联结 起来 , 而两个动词后面都附加 “在” 。 所有 这些都说明了 “在” 的词性是动词 。 如上述 例句所示 , 现代汉语根据时态助词 “了” 的 位置就可看出词与词之间的分界线 , 在 《水 浒传》中 , 为了分清词与词之间的界线也采 用了附加时态助词 “了” 的方法 , 例如 � �� � 望 小腹上 只一脚 , 腾地踢倒 了 在 当街 �匕。 �� � 舫 � 只道金子在招文袋里 , 不 想 出 来得忙 , 忘 了在字。 �� � � 这两个例句 , 都是以 “了” 的位置做为 区分词的分界线 , 动词 “踢倒” 与 “在” 、 动词 “忘” 与 “在” 之间都插入了时态助词 “了” , 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 “了” 之前后 不能成为一个词 。 这里举出的 《水浒传》的 两个例句 , 当然和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不尽 相同 , 为了更进一步地发掘 “在” 的问题 , 我从 《水浒志传评林》 本中找出一些句中有 “在” 的例句进行研究探讨 。 这里谈的是有 关 “在 ” 的同义词语 的改换情况 。 例如 � �� � 去 �在� 腰 间摸时搭搏并书都 不 见 � 。 �� � 这个 “去” 本来是表示动作趋向的趋向 动词 , 在这里已经失去原有意义而虚化了 , 可以当做表示处所的介词意义来考虑。 《水 浒志传评林》本把这个虚化了的 “去” 改成 了和它同义的 “在” 了 。 除了把这个 “去” 改成 “在 ” 以外 , 另外还有把其他词语改成 了 “在” 的情况 。 例如 � �� � 那稍公听得 包裹落声响 , 大喜一 , 把稽摇到 �在� 江心 。 �� �� 本来介词 “到” 与 “在” 的意义并不一 样 。 “到” 是表示人或物向某一处所进行动 作 , 并且动作达到 目的或有了结果时所使用 的介词 。 而 “在 ” 则表示在某一处所进行动 作 , 并没有表示向某一处所移动的意义 。 然 而这个例句中的 “在 ” 则不同 , 它放在动词 之后 , 和 “到” 有相同点 , 是 “到” 的同义 词 , 因此就把 “到” 改成了 “在” 。 另外 , 与此相反 , 书中也有把 “在” 改成了 “到” 的例句 , 这就更加明显地告诉我们 “在” 和 “到” 两者是 同义词 。 � � � 放 了三个火炮 , 两个打在水 里 , 一 个打在�到 �鸭嘴滩边 。 �� � � 这个例句中有两个 “打在 ” , 而只把其 中一个 “打在” 改成 了 “打到” 。 这可以看 出 , “打在” 和 “打到” 意义是相通的 , ‘仑 说明了把 “在” 改成了 “到” 在意义上没有 发生任何变化。 另一方面 , 就是在现代汉语 中 , 为了使 “ � 在” 具有动作的移动意义 , 而把它解释成 “ � 到 ” , 这种情况也是存在 的。 例如 � �� 。 然 后 又扑通一屁股坐在地下 。 �刘流 《烈火金钢》 � �� � 两 人坐到长沙发上 。 �慕湘 以晋 阳秋》 � 人们感觉不到这两者在意义 上 有 何 不 同 , 不仅如此 , 而且为了使人感到 “ � 在” 和 “ � 到” 一样 , 具有移动的意义 , 而在它 后面加上了趋向动词 “去” 。 例如 � � � � 坐在风英的前面去 。 �陈 残云 ��香飘四季》 � 根据 《水浒志传评林》本同义词的改换 情况 , 可以判明早在明代 “ � 在 ” 就和 “ � 到” 意义相同。 但是 , 这还不能断定当动词 和 “在” 紧靠在一起时 , 它们之间的结构关 系究竟是什么 。 这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依然 不清楚 , 仍然是个问题 。 单纯靠着相同意义 的介词互相替换这一点还不能把问题解释明 白 , 这就必须采用以其他词语来改换的另外 办法 。 例如研究用趋向动词来改换 “在” 的 例句。 � � 。 李 这坐下 �在 �箩里 。 �� � � 本来趋向动词和 “在” 的功 能 并 不 一 样 , 它是表示动作 、 行为向某个处所或方向 移动的趋向 , 使用它是为了把动作的移动方 向更加具体地表示出来。 而 “在” 本来是与 动作移动方向毫无关系的介词 , 如前所述 , 把趋向动词接在动词之后是为了使句子具有 移动感的 。 因此 《水浒志传评林》本为了表 示动作的方向而把 “下” 看成了 “在” 的同 义词 , 用 “下 ” 改换 了 “在灯 。 趋 向 动 词 “下” 主要是和动词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谓 语的主要成分 , 结构上与动词有不可分的关 系。 因此 , 这个趋向动词 “下” 可以改换成 和它同义的 “在” , 这个 “在 ” 当然可以看 成和趋向动词 “下 ” 是同性质的词了 , 这样 把 “在” 看成动词还是比较妥当的吧 。 事实 也如此 , 把两者加 以比较 , 在意义方而也看 不出有什么不同 。 这种情况不仅限干 《水浒 传》 , 就是现代汉语 , 为了使 “在” 具有方 向性质 , 而使它和趋向动词具有 相 同 的 意 义 。 例如 � 招 � 东 西 装进 口 袋里 。 �� � 东 西装在 口 袋里 。 现在再举一个 《水浒志 传 评 林》本 把 《水浒传》 百十五回本的时态助词 “了” 改 成 “在” 的例句。 � � 。 那 人把宋江施将入去放 了 �在�剥人 凳上 。 �� � � 不用说 , 时态助词是附着在 动 词 上 的 词 。 因此 , 这里的 “在” 是作为时态助词的 同义词来选用的 , 这样 “在” 与 “了” 就具 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 那么 “在” 与处所词之 间就可 以成为词的分界线 , 这样来处理也没 有什么不可以的吧 。 就是在现 代 汉 语 里 , “在 ” 有时也有表示动作完了的意义 , 可以 把 “在” 解释为 “了” 。 � �� 。 乔 震山 见她醒 了, 这 才轻 轻地把她放在地上 。 �林稀《古城春 色��� “放 ” 是表示动作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 成的动词 , 上面这个句子中的 “放在 ” 可以 理解为它具有表示动作完成和 动作完成后的 结果 及其状态还在持续着这两方面的意义 。 同样一个词语根据文章的脉络可以有两种不 同的解释 , 特别是句中有 “把 ” 的句子 , 对 “ � 在” 加 以某种积极的处置 , 这种句子即 使不加时态助词 “了 ” 也可以解释为劝作 已 充成 ,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 五回本与 《水浒志传评林》 本进行了校勘 �’� 作 , 从使用词语方面加以比较研究 。 我曾以 同样的方法对属于繁本系统的 《水浒全传》 和金圣叹本 《水浒传》 进行了校勘工作 , 发 现两者校勘结果显著的不同点是关于同义词 语的改换问题 。 这里主要是把 《水浒志传评 林》本 与 《水浒传》 百十五回本在使用词语 方面进行研究 , 从实词 、 虚词两方面各自的 同义词语改换情况进行了考察。 实际 � �木稿 主要是叙述属于虚词中的 “着 ” 和 “了” 的 未分化现象 � 同时又 着 重 说 明 “ � 在 ” 与 “ � 到 ” 、 “ � 下 ” 、 “ � 了” 这些词语在 意义方面有共同之处 , 构成了交错同义词 , 这样介词 “在 ” 就可 以改换成趋向动词或时 态助词 “了” 。 因而 , 据此就推断出 “在 ” 和处所词语靠在一起时 , 从句子的结构上来 看 , “在 ” 和它后面的处所词中间可以成为 词的分界线 。 关于 《水浒传》 书中的“ � 在 ” 问题 , 我 已经在 《中国语学》第 ��� 号 《关 于表示处所词的 “在 ” 》一文中研究讨论过 了 , 文中谈到从时态助词 “了” 的位置 ��� 水 浒全传》本中有 “ � 在” 的 例 句 � 来 看 , “在 ” 己经和它后面的处所词成为一个整体 而充当补语了。 本稿对 《水浒传》 百十五回 本和 《水浒志传评林》 本进行了校勘工作 , 结果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 。 从 这 一点 来 看 , 当时介词 “在” 和动词紧靠在一起 , 就 存在着下列两种情况 � 一种是原来的表示处 所的 “在” � 另一种 “在” 是和趋向动词或 者时态助词 “了” 具有相同的语 法 功 能 的 “在” 。 以上对属于简木 系统的 《水浒传》百十 � 括号 内的词系 《水浒志传评 林》 本的用语 。 下同 。 � 用例末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 《水汹竹 》 的 回 数 。 下 ��动。 � 译者之�屯� � 范力 � 《 “在了” 的说法要得要 不 得 》 , 《语 文 知 识》 �� � 年 ��月号 。
本文档为【_水浒传_的语言_关于_水浒志传评林_本的用语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194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24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