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姓名:王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府与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高建;王金树 20080430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我国的设计专业办学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本世纪以来在综合型、理工型等 非艺术类院校中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由于其发展历史、依托的高校背景和学科环境以 及对设计教育自身认识问题等因素,导致设计专业学院在办学模式、管理机制上存在 .一定的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 姓名:王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府与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高建;王金树 20080430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我国的设计专业办学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本世纪以来在综合型、理工型等 非艺术类院校中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由于其发展历史、依托的高校背景和学科环境以 及对设计教育自身认识问题等因素,导致设计专业学院在办学模式、管理机制上存在 .一定的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设计人才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不适应。主 要表现在生源文化基础较差,招录机制针对性不强,招生规模集中增长过快;师资队 伍总量缺乏,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运行个性化明显,管理难度较大:考核机制的激励 约束作用不明显等方面。本文拟通过以下途径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或改善:优化生源 素质结构、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固定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动态师 资管理模式;确立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综 ‘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调整考核评价指标,侧重团队绩效评估,增强师资团队的自 主与活力。针对现有问题,研究和探索设计专业学院办学管理的机制改革思路,对规 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促进设计专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非艺术类院校; 设计专业学院; 管理; 2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瑚PA)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CllineSedesi印specialti豁Ⅵ越ches讪lishcdiIl1980sa坞deVelopingrapidly釉d cXte璐iVeIyincomprehe璐ive,technological锄dnon·ancollegesintllisc咖够-nlercare S0meproblemsinther唧ngschoolmodcandmanagementSystI锄becauSeoftlle deVelopmentalllistory'tIlebackgromldof戚vcrsi劬mesubjectenViro姗ent锄dme 硼de删ingprobl咖fordesi印teacllingit∞l£了11isl【i】bIlofmodeandsystemc觚not satis匆therealdesigntalentrequirement、)l,:hichourn乏瞄on’ssocialistmarketecoIlomy needs.11hismaladjustmemsh0、vSinlotsofaSpectsw11ichindudet11atmebasiccVltIlreof stIldentrcsourceispoor,medirectionforsystemofrecmitingisnotcle弛tllescopeof 咖dentincreasesmuchmorequickly'nlemmlberofprofessionalteacherSislacking,the StIⅫ:tIlrcofteacllc】rSisnotre嬲onable,nlemaIlag锄entforteaChingrIl姗ingisabig 仃DubleW陌chbecauSethattIletea出ngindiViduationissoobvious锄dtheencouraging 锄drcstrictinge疏ctfort11eeX锄inationisnotcle强11listllesis谢lldeal、析tlland improvealloftheseprobl锄smrou曲thea舭rappIroaches.T-00ptimizethestudent resourcequali够Stnlcturc,controlⅡlesc叩eoferuDllingre嬲onably’establishdyn锄ic teacher’smaIlagementirlstitutionw重lichco加Ibincswim觚l—time,pan-time,i删[noVable andmovablecharacteristics,establishtlletalent妇illingdla陷c硎sticWIlichisfacingthe rc西oIlaleconomics肌dlocaliIldusn弘improVettle咖dents’culturecompreheIlSiVequali谚 andinnovatiVeapplicationabili劬reVi∞meevaluationindexofeXamination,plaCeex舰 emphaSisontllete锄pe商b肋anceeVal删onaIldincre嬲etheteaChe瑙’alItonomyaIld vitali劬AimtotheeXistentproblems,ithasⅡleimport髓trealiSticmeaniI培t0researchand questtllesystemref0咖mou龇ofdes谫c0Ilege.Becausetbjs蛐ndofrefomcaIlmal【e 也eruIlIlingschoolm觚agemcntofdesi萨collegenlorestaIldard,im】provenleteaching qllali锣andbenefitandpromoteitsSustainabledevelopmentea’ectllally. Keywords:Non-artcoIlege;DesignSpecialt)r:Management. 3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垂整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 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日期:艘:( ~、导言 -.、导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组建在非艺术院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学院(以下简称设计学 院)办学管理问题。目前国内的设计教育办学单位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教育部划分 的独立设置艺术院校中以从事美术、设计教育为主的专门院校,目前本科层次的美术、 设计类院校17所;二是按照工学门类设立的工业设计(目前国内“工科”工业设计 和“艺术类’’工业设计并存)、建筑设计等工科性院系:三是在非艺术院校中设置的 按艺术类招生的设计专业院系,也是上述三种形式中数量最多的。其开办专业包含了 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摄影等。本文所讲的设计学院特指的是第三种形式,其 名称也不尽相同,如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现代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 研究设计学院的管理问题,必须在遵循设计学科和设计专业教育内在要求的基础 上来展开,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了解设计教育入手。现代设计教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最初创建于欧洲,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而该学科在中国的出现,则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起初多是从艺术院校发展起来的。随着20世纪末国内出现的普通高校的 扩招,艺术类考生大量涌现,在生源市场的利益驱动下,在社会经济及行业市场对设 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下,大批的综合院校、理工院校甚至是农、林院校、财经院校 等等都纷纷组建了设计类专业院系。 、 从目前国内设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来看,其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即有别于纯艺术 院校,又不同于高校中其他非设计类的专业院系,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同时也存在着 不少的问题。诸如招生体制、师资队伍构建、教学管理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都有着 特殊的要求,与其他普通专业存在明显的差别。在设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与现行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间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需要解 决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认识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目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按照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出的学生 还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经济对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一、导言 同时,国内设计类专业办学规模呈现出的快速增长的势头,表现为设计类专业学 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各学院招生人数的扩大,使设计类专业存在于众多的综合 型、理工型院校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因此,设计类专业办学规模的高速增长和自身存在的各种不适应问题,使本文的 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设计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特 殊性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非艺术院校中设计类专业学院的管 理及发展对策,促进设计类专业办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对当前发展迅猛的设计专业学 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看,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Bauhaus)的建立为标志,产生了世界上第 一所设计专业教育的办学单位,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首次提出了“艺术与技术 的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由其建立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理念对世界范围的现代 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到了现代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 设计专业具有的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 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状况对设计提出的实际要求也不相同,即使在深受德国包豪斯影响 而发展起来的美国设计教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脱离了德国设计的理性功能主义模 式而另立商业主义的门户。进入21世纪,为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欧、美、 日本等国的设计教育也在进行着新的改革探索。从现实来看,现代设计教育在各国的 模式、标准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很难找到象其他一些传统学科相对统一的规范。 从国内来看,现代设计教育基本上是由过去的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 来。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办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艺美术教育和艺术教育传统 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方面大都很难突破传统的框架,总体趋向 “学院派"的单一体制。目前,设计教育办学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依托艺术学 院扩展出来的设计教育模式,另一种是依托理工院校组建起来的设计教育模式。从两 种办学模式的分布来看,绝大多数的设计教育办学模式属于后一种模式。按照设计教 育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针对当前设计教育发展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改革思 2 一、导言 路。如:将现代设计专业界定为综合性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提出了以设计项目为核 心构建课程群、课程环的课程改革措施;按照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将设计教育办 学进行重新梳理,就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定位,从招生标准、教学模式 及培养要求进行分层管理等。由于设计专业办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很短,因此,目前 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针对现行的办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同时,提出的一些 改革思路和举措仍需要时间进行实践和验证。特别是就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实际要求使 设计教育所显现出的不适应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对设计专业教育办学内在 规律的探索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问题入手,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现存问题由点到面地进 行总结提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一些相关经验,特别是结 合设计类专业教育的自身要求进而研究和提出新的管理思路和对策措施,以期对改善 ” ’: 设计类专业办学与社会对人才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下列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对文献的研究中,查阅了各种工具类和设计史论类的相关著 作,研读了艺术类核心期刊中的相关文章,其中特别包括了数位相关专业的国家“教 指委”委员、主任委员以及湖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部分重点高 校的设计教育界领军人物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启迪作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现有的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国内外现代 设计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设计类专业学院的管理需求,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 础。 2、调查研究法。充分联系本人的工作实际,对现行设计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 体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本人具有的多年从 事某设计类专业学院主要领导岗位工作的经历,对本文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 料。本人直接或间接地走访考察了国内外数十所发展较快的设计类专业学院,亲自到 山东、河南、江苏等艺术类考生大省主持招生及专业测试工作,并通过考点单位对上 二、设计类专业学院发展概况 百所招生院校的招生情况及专业测试科目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此外,有效利用互 联网的资源优势,查找了教育部和招生考试院等发布的有关设计类专业办学的各项权 威统计数据及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开展调研,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 ·: 实证资料。 3、比较研究法。一方面,对国内外设计教育管理对策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各 自的特点及差异,在比较基础上提炼和探索适合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经验成果和管理 对策,这对我国仅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设计类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 义。另一方面,从设计类专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入手,将设计类专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与 现行的办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性研究,将我国经济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与现行 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性研究,查找和分析二者之问所存在的差距,进而研究修正 和减少差距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探索建立更趋合理的办学管理模式。 二、设计类专业学院发展概况 (一)国外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及概况 相对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设计学科的建立要晚的多,仅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设 计教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艺术类院校为依托的美术型设计教育; 另一种是以理工类院校为依托的理工型设计教育。在大多数国家中,初期的设计教育 都是在美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英国1860年前后建立的工艺学校:德国1902 年建立的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美国1873年左右建立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等均是 典型的美术型学院∞。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纯艺术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而服 务于社会经济的设计却需求大增,这种社会需求的变化引发了学科专业的调整,使艺 术学院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建立设计系,且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远远超过纯艺术专业的 规模。但是,由于其所依附的学科基础和环境使得这种设计教育更多地倾向于艺术, 而在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方面,特别是在与工业化生产以及物质生活消费需求相结 合过程中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艺术原有的自由性、个人性、非标准化等特性便成 。参见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33页. 4 二、设计类专业学院发展概况 为了设计进入社会工业化生产领域进而服务于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内在阻力。于是, 在社会需求的引导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工型的设计教育开始出现。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为了发 展设计教育而开设的学院,也是世界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包豪 斯仅仅开办了十四年便于二战前夕在纳粹政治的干涉和压制下被迫关闭。学院的不少 主要成员迁往美国,同时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也带到了美国,并通过美国经济在国际 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而对后来的世界设计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953年,具有“战后 包豪斯”之称的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它坚定地从科技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成 为了理工型设计教育的代表,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大 方面的训练,并且推动了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在 格罗庇乌斯%草的《包豪斯宣言》中体会到,他们所创办的设计教育即非单纯培养 艺术家、美术家,也非单纯培养技师和工匠,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塑造 出复合型的应用艺术设计人才。他们所聘用的师资是由艺术大师和专业技术熟练的工 匠组成,他们所创建的教学体制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艺术表现到科学方法相结合 的新型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使设计从着重外型创作向着能够真正提供经济、实用、方便、美观 的综合设计方向迈进,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学院的办学思想 对世界设计教育的作用是深远的,甚至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因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如美 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商业味道很重的设计发展取向:“有计划的废止制 度",圆正是受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低迷时期,以刺激消费市场,追逐丰厚利润的现实 影响而产生。英国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波普艺术设计也是和他自身的经济、文化背景直 接相关。由于二战后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快速发展, 并进入了所谓的“丰裕社会’’时期,导致了大众文化、多元化思维、反主流文化、标 新立异、安乐、享受和高消费等社会文化心态和消费心理,是波普艺术设计产生的重 函WalterGropius,1883一1969,包豪斯的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o郑立君,郑筱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第98页.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美国产业界提出的一项设计策略,一方面保持产品的基本结构、功能在一段时间内相 对稳定,另一方丽将设计重点放在产品的外观上,通过不断改换式样来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成消费者对新产 品的继续消费,同时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并节约开发费用,使企业获得巨大利益。其积极凶素在于抓住消费 者求新求变的时尚心理,刺激消费的持续增长,为企业获得高额剩余价值;负面影响在于片面重视外形而无视产 品的功能,并且浪费资源、助长人们过度消费意识、加大了环境污染、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的矛盾等。 二、设计类专业学院发展概况 要原因。∞日本的现代设计则是在学习借鉴美国及欧洲设计发展经验基础上,与本民 族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而产生了独特的设计风格,也是世界现代设计与民族传统设计并 行发展特点明显的一个代表性国家。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们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递进的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做为一种人们在经济社会和物质生活领域对 初级的实用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更高一层次的追求,随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 一定程度时,经济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教育便应运而生。 如:德国在1919年,美国在1930年前后,日本在1950年前后产生的设计教育单位, 基本上都是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同步∞。 (二)我国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设计教育大约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与国外 相比起步要晚很多。直至1998年,在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艺 术设计"专业名称才首次出现,归属在文学学科下的艺术类专业之中。在此之前的一 段时期里,我国有的只是工艺美术教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成立中央工艺美术 学院,同时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设立工艺美术系以来,工艺美术 教育以其鲜明的专业特点并延续三十年之久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 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类专业。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经济的调整 与发展中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工艺美术设计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毕竟有 着本质性的区别,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它在满足一定的实用价值基础上更为强调的 是其外在的审美价值,相比艺术设计较为单一和表面化。对于工艺美术设计而言“一 般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工艺加工的纯欣赏性的工艺美术品,如象牙雕刻、泥塑、 瓷塑、编织和壁挂等;一类是浇铸着艺术匠心的生活实用品,如日用陶瓷、工艺家具 等。也有从我国的历史与现状、工作特点和艺术形态等出发,将工艺美术分成传统手 工艺、现代工业美术、装潢美术、民间工艺四大类的。"@而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专业则 。参见郑立君,郑筱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第119页. 口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32页. @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第3页. 6 二、设计类专业学院发展概况 属于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在兼顾外在审美和造型装饰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设计的内 在功能及应用价值,设计的项目作品将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 尤其要满足服务对象和客户的要求,这与单纯的艺术创作有着本质性区别。 可见,工艺美术教育与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教育有着很大的差距。新包豪斯的创建 者莫荷利·纳吉等曾明确主张:“所谓设计,并非表面装饰。围绕特定的目的,综合 人性、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艺术性、心理性与生理性等各要素,对用工业手段 生产的产品进行的计划与设计活动才是真正的设计。"①正是由于这种专业问的差别, 使传统的美术及工艺美术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因 而,在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步入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和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设计类 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升温,促使设计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成为国内高校争先开办的热 门专业。起初,我国设计学院的发展大多是在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基础上衍生 或扩充建立设计专业。至上世纪末期,大量综合院校、理工院校等非艺术类高校纷纷 创建设计教育院系。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建立设计院系的高校数量便以惊人的速度 激增。据相关资料显示,做为艺术类考生大省的山东,2006年在该省招收艺术类专 业的院校就达到了737所⑦。另据教育部统计的独立艺术院校包括高专、高职院校在 内共计68所,其中两所院校已经达到了万人以上规模。如此众多的高校在如此短的 时间里竞相创建起设计院系,客观上存在着一些盲目和跟风的现象,在办学资源条件 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也自然表现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状态。总体上,国内的设 计学院无论在软件建设还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发展均跟不上当前时期设计专业 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 设计学院的出现打破了我国原有艺术院校和工艺美术院校教育的传统格局。但 是,由于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很短,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应设计教育内在要求 的新的规范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地确立,仍在不断地探索之中。这便使目前设计学院的 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在教育教学 的内在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在办学模式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 回张宪荣,陈麦,季华妹.现代设计辞典.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第1页. 。参见山东省教育厅信息b!±仑;Z』!璺堕:坠!g垦Q丝垒Q:壁塑』堑!ig!QZ堕Q咝!!i垒!曼:垒兰巳丛££i璺!皇!旦三墨!Z鱼, 2007—03~04. 7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完善。正是由于这些认识问题和体制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还滞后于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摆在所有设计类学院面前的 共同课题。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生源文化基础薄弱,招录机制针对性不强 本世纪以来,伴随着非艺术院校中设计学院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类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热度 不断升温,招生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每年一度的艺术类专业测试通常要持续一个多月 的时间,在此期间,考生大军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各专业考点,形成了各考点所在地区 的一道独特风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考点城市应属山东潍坊,在这个素有世界风筝文 化中心美誉的城市,艺术类考试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专业考试 为潍坊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甚至超过了风筝节, 艺术类高考热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设计学院的招生基本上沿用了美术专业的招录机制,考生除了要参加普通 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以外,之前还要参加招生院校设立的专业测试,并以获得报考 院校的专业测试合格证作为艺术类考生参加高考文化课考试的前提条件。专业测试由 各招生院校单独组织,也就是说,每名考生要按照自己的意向诸一参加各个院校组织 的专业测试。现实当中,一名考生往往要参加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院校的专业测 试,以求有机会获得更多院校的专业合格证,从而在艺术类高考中能够争取到更多的 选择和机会。 从专业测试的内容形式上看,除去极少数的学院有设计创意方面的测试内容外, 绝大多数设计学院的专业测试科目与美术专业院校没有差别,测试方式主要有写生和 默写两类,测试科目主要是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础方面的内容。 艺术类专业在文化课考核方面需要参加普通高校的招生统一考试,但在录取分数 线的设定标准上要比普通本科的录取标准低很多。各省划定的艺术类高考分数线一般 仅相当于普通本科的60%,这也是导致我国艺术类高考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 8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艺术类高考可谓是热火朝天。但是,在这一繁荣景象之中所隐含的一些 问题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源结构不理想,文化基础素质整体偏低 正是由于艺术类高考文化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普通本科的高考控制线(参见表 2.1;表2.2),致使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考录取分数线近一半左右的折扣率对考 生所具有的吸引力,成为大量考生在高中时期“转行”的巨大推动力。据2006年山 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通报数据显示,该省当年报名参加艺术类专业测试的学生超过 了十六万人,比2005年增加近两万人。而当初,该省在2002年时的专业考生只有 3.2万人,2003年是5.6万人,2004年是9.3万人∞,这充分显示出艺术类报考人数 连年激增的态势。在考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半路出家”的考生在生源结构中所 占的比重也大幅提高。这些学生里很多是从高一或者高二年级才开始学习绘画,甚至 表2.1 2007年部分省市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 普通本科(二批次) 艺术类本科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文史类 北京 478 486 286 59.83% 291 59.88% 山东 480 500 290 60.42% 300 60% 河南 553 552 332 60.03% 332 60.14% 山西 539 553 350 64.94% 360 65.10% 内蒙古 51l 515 255 49.90% 255 49.51% 安徽 505 515 303 60% 309 60% 黑龙江 526 499 271 51.52% 258 51.70% 云南 500 530 300 60% 315 59.43% 广东 480 528 290 60.42% 290 54.92% 新疆 452 457 271 59.96% 271 59.30% 。参见b!!巳;Z』!塑:鱼§曼塑:£Q里』jY』jY圣!ZY虹!§ZY垒!墨Zi至QQ鱼鲤!墨.!圣墨星壁垒:照±里,2006—7一12. ·数据来源于对山东工艺荚院院长潘鲁生教授的专访报道. 。参见中国教育新闻网招生频道垒!§巳;Z』!曼笪:.iz垒:£鲤:塑』圣§Z魁!§纽!g兰!£丝墨§!』丝QQZQ!Q垒.壁垒Q墨墨:b塑, 2007/07/04;中国教育在线亟!§巳iZZ!曼坠塑!:曼翌Zi墼!四金Z曼呈!:塑!Zg垒垒垦垒碰z塾坠垫!i』竺QQ曼£墅:曲!婴1 9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表2,2 天津市近年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 普通本科f二批次J 艺术类本科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文史类 2001年① 458 456 274 59.83% 219 48.03% 2006年@ 455 436 273 60% 262 60。09% 2∞7年@ 453 473 271 59.82% 283 59.83% 在考生当中画龄最短的仅有半年时间。显而易见,这些学生中途加入艺术类高考大军 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自身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普通高考的激烈竞争中缺乏优势, 甚至不少考生是在家长或学校的说服和劝导下“分流’’所致。这种“转行”行为背后 所隐含的真正动机是将艺术类高考当成了步入高校的一条捷径。对于具有如此背景的 学生来说,在被动分流、盲目应试的同时,更为不利的是对设计专业及其行业领域的 了解微乎其微,至于学生在专业兴趣和专业思想方面则更是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生源的文化基础素质偏低,将会使设计专业学生的成长潜力受到很大 的局限。教育部艺术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过伟敏教授认为,“具 有良好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协作能力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回设计 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也不能简单地视为造型和表面装饰,其内在的综合性、应用性、 跨学科性等特点属性对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侧重 和强化学生在表面装饰、外观造型及其相关的表现技能和手法等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 力,是不能真正满足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的。客观而言,相对于一些专门技能的 训练,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更为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通过短期突击 和集中强化的手段能够轻易奏效的。“文化知识是专业知识的基础,没有文化基础的 设计教育,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囝现行的招生机制实际上将更多的在文化课方面学 习成绩较低,在普通高考竞争中身处劣势的考生做为生源人群,而通过这种机制所招 收的学生,与设计专业的内在特点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在日后的专业发 。参见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年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第707页. 。参见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招考资讯b!i巳;ZZ!型:§b垒Q!!垒Q:塑!』g垦Q』鳇.圣:垒地,2006/06/26. @丛!!卫;』Z!!型:ib垒Q!!垦Q:坠!!Zg垒Q』g窒.!:h!磐,2007/06/25. 国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一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跨学科合作【J】.装饰,2005(7),第5页. @林家阳,席田鹿.对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思考一访谈林家阳教授[J].美苑,2004(1),第73页. 10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展上缺乏后劲,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 2.招考科目设置缺乏针对性 在设计类专业测试中,基本上是简单地沿用以往美术院校的招生思路,多以素描、 色彩等绘画基础为专业考试科目,而忽视了设计专业同美术专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的 差异性。美术专业属于艺术的范畴,需要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模式。而设计专业则有 明显不同,它兼顾着外在审美和内涵功能的双重要求,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前 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个性化的特点,后者则更多地强调客观性和公众化、社会化的 属性。这种专业本质上的差别决定了设计专业的招生不该完全照搬美术类专业招生的 模式,不应对创新思维、设计理念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素质考核毫无涉及。 表2.32008年部分高校设计专业测试科目① 专业测试科目 院校 素描 速写 色彩 其他内容 清华大学 、/ / √ 设计基础 东华大学 √。 、/ 基础设计 山东大学 、/ √ 湖南大学 / ~/ 江南人学 √ √ √ 设计基础 天津理工大学 √ 、/ √ 天津师范大学 / 、/ / 综合素质测试(笔试,不计成绩) 天津工业大学 √ √ / 综合测试(笔试简答题,不计成绩) 天津科技大学 √ √ √ 天津财经大学 / / / ’ ‘: 随着对设计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如今,有少数院校在设计专业招生中开始考虑 专业测试科目的针对性问题,增加了一些带有设计性、创意性等与专业素质相关的测 试内容。如江南大学在通常的素描、速写和色彩等基础测试内容外,还设有“设计基 础”的测试科目,该科目主要考核考生对设计的基本认识和初步创意意识,考核考生 对图案、文字、图形创意的想象、变化和表现的基本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如清华大 国参见各高校艺术类招生简章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学的“设计基础”科目,旨在测试考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考察考 生对艺术设计领域内基本知识与表现技能的掌握程度。再如,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 业大学等在专业测试中新增了“综合素质测试”,但该测试内容只是给考生增加了10 分钟的笔试时间,并且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计入专业成绩。虽然这些改革和尝试还 不具有普遍性,还有很多院校仍在延续着“素描+色彩+速写"的基本测试内容,少 数院校新增加的测试内容针对性效果还需要探讨和验证,但是,这至少表明了当前的 设计教育领域对现存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并且已有少数设计教育院校开始针对 设计专业招生的生源选择及录取标准等方面着手进行创新改革的有益尝试和积极的 研究与探索。 招生规模集中增长过快 近年来,艺术类招生规模开始明显扩大,使艺术专业在全国高考招生中的影响力 不断提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在对全国高校学生状况按学科进 行分类统计时特别将艺术专业的学生数据单独列出,与外语专业一并成为仅有的两个 在各学科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重点统计对象。在一定意义上,这也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 育对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及其在社会上所产生影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表2.4直观地 反映出近几年艺术专业招生情况的明显变化。 表2.4近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变化情况比较 艺术类招生数 艺术类在校生数 全国高考录取人数 艺类合计 艺类本科 艺类合计 艺类本科 2004年∞ 447万 236900 133382 651666407603 2005年圆 504万 295497 171548 814935521918 2006年@ 546万 323081 185246 975489620963 增幅 22.15% 36.38% 38.88%49.69%52.35% 。参见教育部网站教育统计数据b!!巳:Z』!垡型:堡鲤:gQ坠曼旦』曼鱼Q璺§盘业§i!金!墨Zi旦£Q垫窒!至:b!m’2007—03一15 圆bi!仑;』』!圆盟:里Q皇:gQY:曼旦Z£亟Q垒§』!£垒§i!呈!垒』i望£旦圣§垒!墨:b!堕,2007一lo—09 圆照!!巳;』』!盟型:婴Q!:gQ!:!凸』曼垒Q垒! 专业课 常州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模板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目录西方行政学说史考研 程的考核方式上,大多以学生提交的设计作业为课程考核依据,由 教师进行打分,以此做为该门课程的结课考核成绩。针对这种专业特点,理工科常用 的创建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等管理手段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若只追求于形式,机械 地推行理工科的考核管理模式,不仅不能产生规范作用,反而会造成设计专业考核内 容的雷同和僵化,将会对设计教学产生极大的束缚作用。 2.教学运行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设计教育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使设计学院的教学运行管理在非 艺术院校环境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一方面,设计学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监控难度较大。由于实践性、指导性环 节突出的教学特点,使得常规的教学督导检查和随堂听课等管理手段的作用效果不明 显。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多地隐含在对学生个体设计实践的指导环节之中,与课堂 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同,设计专业指导性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在“师徒”之间进行,而 现场教学效果也只有“师徒"双方具备评价的依据和资格。而旁人(包括教学督导、 听课专家等“师徒”以外的人)的评价只能限于表面,或者因评价依据不充分而成为 。孙湘明.对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闭.装饰,2005(9),第39页. 16 三、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种流于形式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设计学院对教师教学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也更趋复杂。目前,由设计类 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决定了这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手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设计 课题是灵活的、实际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 想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而对于同一项设计作品,当其中的或 直观或隐含的各种信息传达到不同的人群时,将会出现不尽相同的理解和评价,这是 由设计中所包含的主观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尽管教师本着用专业的标准和客观公正 的态度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但根本的主观性因素是难以避免的。于是,对于设计学 院教师的教学质量效果如何,很难从任课班级学生的考核成绩中直接得到反馈,给教 学运行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现行考核指标的激励约束作用不明显 我们知道,对于绩效的考核评估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而其中最为关键也最 为困难的就是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设计专业与其他传统学科办学过程不同,特色明 显,应用性很强,实践环节较多。因此,在非艺术类高校中其他学科通行的评价机制 和考核规范对设计类专业学院来讲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问题,不能有效发挥考核测评 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教学指标方面,如:在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上,对于其他学科我们可以通过跟 踪听课的方式,从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是否认真,.条理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合理,知 识传达是否准确等诸多方面,由教学主管部门、教学督导机构、专家、同行等做出评 价。但对于设计专业以课题设计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集中讲授式的环节很少, 同时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又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随机性,与 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差异很大,因而这种以过程为对象的跟踪听课的考核指标就会出现 问题。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由度较大。在业务能力和水平相同的前提 下,教学质量效果与教师的敬业精神紧密相关,特别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自觉 性、主动性,在设计指导上投入的精力大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带有 一些“师徒传授”的味道,也具有一定的“良心泯”的特点,所以,其他学科传统的 17 四、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显然难以奏效。 在科研指标方面,设计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领域相对其他学科要弱的多。实际当 中,其科研内容多以设计项目、设计作品为主要形式。但是,这些项目、作品在学校 的科研指标中如何界定,认定的标准等又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使设计学院教 师的科研方面的考核缺乏针对和实效。 。 四、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设计类院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环境背景等因素,以及现阶段对设计教育的 发展认识方面的影响,在设计学院的办学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前文提到 的招生、师资、教学运行、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其中,即包含了主观方面的问题也 包括着客观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此,我们可以就产生这些问题 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传统的艺术教育理念制约了设计专业的发展 在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时间很短,还很年轻。从客观上讲,一个学科专业、一 种类型的教育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 总结和改进。 自上世纪80年代,设计院系从艺术院校中派生组建以来,纯艺术教育或工艺美 术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和思想理念在相当一段时期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 为设计教育的起步表面上起到了催生作用,而实质上,传统的理念模式又在更大程度 上影响和制约着真正意义的设计教育的发展。进入本世纪,为数众多的设计学院开始 在综合型、理工型高校中创建起来,但是,这类学院的业务核心和骨干师资
本文档为【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学院的管理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102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4-03-31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