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目录TOC\o"1-1"\h\z\u《数学》课程标准1《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7《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15《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23《体育教学》课程标准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39《数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数学》开课分院(系部)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适用专业工科专业课程代码学时36先修课程初中数学后续课程专业课编制人胡春祥审定人制(修)定日期2012年4月5日2、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数...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目录TOC\o"1-1"\h\z\u《数学》课程标准1《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7《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15《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23《体育教学》课程标准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39《数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数学》开课分院(系部)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适用专业工科专业课程代码学时36先修课程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师发展规划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初中数学的教学计划初中数学有理数计算题初中几何辅助线秘籍 后续课程专业课编制人胡春祥审定人制(修)定日期2012年4月5日2、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数学实验等活动,初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有必备的数学素养,初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数学符号运算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基础性、突出经济数学的专业性、教育层次的适度性。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一步,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4、课程教学目标a)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专业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方法科学、过程正确、结果的准确。(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4)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b)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本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有:(1)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理解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用有关数学结论理解和解决本专业和实际中的某些问题。(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程内容与要求《数学》课程主要由数.式与方程,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四部分组成。属基础部分,根据能力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表一:数学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数学》序号学习项目主要内容教学要求1数(式)的运算1数的基本知识;2整式的运算和分式的运算;3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复习数的基本知识,掌握整式的运算和分式的运算,掌握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2解方程(组)1一元二次方程2二元二次方程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幂及运算;2对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4集合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表示方法;3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4区间的概念。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区间的表示。5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判定和证明。6反函数   1反函数的概念;2求反函数的步骤;3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关系。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及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互为反函数间的关系。7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定义、图像、及性质。掌握指数函数当a﹥1与0﹤a﹤1时的图像及性质以及简单应用。8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定义、图像、及性质。掌握对数函数当a﹥1与0﹤a﹤1时的图像及性质以及简单应用。9角的概念推广         1角的定义;2终边相同的角;3象限角;4角度制与弧度制。     理解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求法,掌握象限角的判定,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换。10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符号;3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商的关系、倒数关系。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能确定任意角三函数值的符号,掌握同角三角数函的关系及简单的恒等式证明。11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的画法;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12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概念;2平面向量的运算;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数乘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求法。13直线与方程1直线与倾斜角和斜率;2两条直线相互关系的判定;3直线方程;4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求法,掌握直线方程的求法,掌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14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2圆的标准方程;3圆的一般式方程。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求法,掌握圆的一般式方程的求法。15函数知识在专业课中应用1函数图像在电学中的应用;2函数图像在电汽车专业学中的应用。利用函数图像来理解直流串激式电动机的特性及汽车蓄电池的工作特点。16三角函数知识在专业课中应用1计算器的操作;2三角函数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能利用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掌握三角函数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17 平面向量知识在专业课中应用平面向量知识在力学中的应用;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力的分解与合成,求合力矩与力偶矩。1819202122《数学》课程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按专业需要进行了安排。表二:课时分配建议时表序号教学项目工作任务建议学时讲授实践/实验习题课小计1数(式)的运算1复习数的基本知识;2掌握整式的运算和分式的运算;3掌握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222解方程(组)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22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1掌握指数的运算法则;2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3144集合1理解集合的概念;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理解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225函数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2理解反函数的概念;3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4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5利用函数图像来理解直流串激式电动机的特性及汽车蓄电池的工作特点。622106三角函数1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2理解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度概念;3掌握角度度量;4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5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掌握计算器的操作721107解析几何1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2掌握直线方程,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圆的方程;4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力的分解与合成。426合计36六、   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应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适当采用案例教学,尽量以任务引领型案例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3.应遵循“突出概念的产生过程、淡化理论推导、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的原则,在注意数学系统性、逻辑性的同时,对数学概念和基本定理,着重阐明它们的几何意义、以及实际应用价值。4.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软件的教学,更新观念,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基本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学方法及手段针对学习要点,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以讲授为的教学方法,同时增加课外辅导时间,并使学生做适当的练习,通过讲授和练习,达到学生学会和融会贯通的效果。3.教学评价建议1.数学课程考核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必备的为专业服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注重过程考核。2.结合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质量、单元测试、期末考试进行评价。3.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课程考核标准考评内容考评目标考评方式考评分值平时课堂中的积极态度,认真程度,作业完成质量与次数考勤。平时小测验。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登记册》考评50期末考试学期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50合               计100 4.教学资源的利用1.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利用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七、教材及网站1、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数学(上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http://www.class.com.cn2、参考书:中职教材:数学(一)作者:宋乃庆21世纪中职实验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http://www.sinobook.com.cn/b2c/scrp/bookdetail.cfm?iBookNo=14375《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开课分院(系部)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适用专业各分院课程代码学时36先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后续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就业指导》编制人周爱萍审定人制(修)定日期2012-4-5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其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在运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学校时事政策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其他各项教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素质教育任务。技工学校创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化项目课程”,是为了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创建“职业化课程”为目标,按照“模块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模式,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组建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组织教学,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一)、课程理念1、德育为现阶段中职生涯服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政策、家长观念、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就业市场、生源数量下降等)、内部环境(生源素质、学生稳定性、专业特色、教师队伍稳定性等)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处在尴尬地位。由此引发中等职业学生兹生的不良现象有:乱花钱、组织观念性不强、破坏公物、打架斗殴、早恋、厌学弃学、自杀等。德育应为学生中职生涯保驾护航,因此德育教学也承担了更繁重的任务。2、德育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德育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系统性,会让德育教学陷入呆板教学的境地,教师应针对性的偏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展开教学。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职业生涯的动力源泉,法律知识是职业生涯的保障,正确的就业观是职业生涯的核心。基于此,德育应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二)、设计思路1、德育知识的渐进过程为思想——行为A、思想:了解——理解——深刻理解——信念B、行为:偶尔——经常——慎独2、本课程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作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如电商专业:职业道德,偏重诚实守信法律知识,偏重经济法经常常识,偏重商品3、教学内容上德育课程要与各专业教学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可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或打破系统性选修若干知识点。4、德育知识递增过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就业指导四、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熟悉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基本法律规范与法律程序。(2)能力目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增强诚信、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依据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五、课程内容与要求1、把《职业道德与法律》划分为五个教学模板,将课程的能力目标转换成典型的学习任务来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模块任务内容周次课时目的要求(本学科本学期)模块一习礼仪,讲文明1-24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新时代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任务一职业道德与法律引导课12二塑造良好形象、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22模块二知荣辱,有道德3-68任务一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2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42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52测验一62模块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7-96一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72二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82测验二92模块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10-114任务一预防一般违法行为102二避免误入犯罪歧途112模块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12-1610任务一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12-146二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15-164复习172期末考查182362.《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根据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项目。具体的教学组织如下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授课计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实施课时1导言对本课程从是什么、为什么、方法论角度进行介绍,并强调它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讲授2+02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职业礼仪塑形象、职业礼仪展风采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了解交往礼仪和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讲练1+13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引导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道德的作用,懂得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讲授2+04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讲练1+15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理解慎独,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学会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讲授2+06测验一0+27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了解法律的特点、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讲授28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讲练9测试二0+210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杜绝不良行为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讲授2+011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讲练1+112-14依法参与民事活动、依法保护人身权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讲授4+215-16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正确利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参与民事活动、了解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和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讲授2+217复习18考查考查本学习期所学知识0+23、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获得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手段;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现场教学、示范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4、加强课后作业管理,包括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的布置、指导和评估,提高学生课后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5、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定期举办与课程教学内容契合的专题讲座等,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6、考核与评价课程考核应紧密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平时考核按照每项任务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分别考核,采用课堂活动评定、平时表现、作业评定和小组互评等方式;期末考核采用期末卷面方式进行,考试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形式,试卷由老师本人自行出。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环境:教室;2.教学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述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重在联系实际,要贴近社会、贴近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贴近中等职校学生,加强典型案例教学。(2)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认识并激发职业情感的同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做到知行统一。(3)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在熟悉中等职校学生普遍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个别学生的指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4)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德育课要与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工学结合和实习、党团组织、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等日常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互动活动、演讲、讨论、辩论、知识竞赛、撰写论文或感想等形式,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具体讲:1、案例教学法围绕教学目的组织素材,选择具有问题性、思想导向性、典型性、真实性案例,每次课程教学之前先介绍精选案例,为学生留下讨论思考题,教师再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引入理论教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堂讲授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高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心理需求,重新整合学习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突出重点、难点、热点,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互动教学法根据项目内容可采取“先讲后讨论”、“边讲边讨论”、“先讨论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模拟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设计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等,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及解决矛盾的能力。5、视频观摩互动法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同时,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课堂,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使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6、项目实践教学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三)活动建议课堂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机动学时和其他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开展参考资料查询等形式。(四)参考教材1、《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主编朱力宏张伟2、www.class.com.cn《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政治经济与社会》开课分院(系部)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适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学时36先修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后续课程编制人祝少凤审定人制(修)定日期2012-3-19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的模式,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设计理念,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制定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组织教学,对《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设计;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辅助,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四、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健康的运行,培养高素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知识目标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社会文化常识、和谐社会。3、能力目标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民族、宗教、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能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五、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1、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把《政治经济与社会》划分为五个单元,将课程的能力目标转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表一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项目能力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1、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1、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2、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1、企业的不同类型2、企业的含义和分类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3、理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的收入与理财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1、了解投资理财的方式。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2、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表二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1、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3、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1、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3、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使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2、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2、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3、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1、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新型工业化道路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2、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1、经济全球化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引进来”和“走出去”4、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表三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1、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2、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人民民主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表四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1、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使学生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1、公民的政治性义务2、自觉参与政治生活3、我国民族政策4、我国宗教政策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使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1、当今时代的主题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表五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程名称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关注改善民生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关注民生问题(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2)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3)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1、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2、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建设和谐文化使学生了解 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文化的多样性2、建设和谐文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2)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5、人人参与建和谐六、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1.教学原则(1)坚持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活动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或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等形式考核学习效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4.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内容,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和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社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典型等充实教学内容;利用德育基地和引进社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和一线的劳动者或企业家参与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有效使用电脑、投影、录音、录像、影视、图片、幻灯等各种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七.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序号课程内容学时课程介绍2(一)透视经济现象6(二)投身经济建设6(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6(四)参与政治生活6(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复习考试2机动2合计36八、课程考核标准表九课程考核标准考评方式过程考评(项目考评)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素质考评平时作业考评活动实践考评10分20分20分50分考评实施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考评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在活动实践过程的考评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考评标准根据学生上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进行打分(10分)预习内容(5分)上课笔记(5分)课堂课后作业(10分)活动方案(10分)活动表现(10分)(6分)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九、评价与考核1.评价目的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从而检查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2.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3.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和运用能力的评价。认知水平的评价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常识;“理解”指对了解的常识有较深入的认识。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运用能力的评价分为“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开课分院(系部)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适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学时36先修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后续课程编制人文剑锋审定人制(修)定日期2012-3-19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的模式,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设计理念,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制定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组织教学,对《哲学与人生》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设计;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辅助,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四、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使学生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主观条件出发,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2、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了解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1、从树立中职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出发,把《哲学与人生》划分为五个单元,将课程的能力目标转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表一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4、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5、人生选择及其作用2、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使学生明白物质是在运动中存在的,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的人生,使学生敢于行动,善于行动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2)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敢于行动,又要善于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事物运动的规律人生行动的涵义制约人生行动的的因素敢于行动,善于行动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使学生了解人的自觉能动性,明白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属性,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生的意义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自强自信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能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面对现实,相信未来。(1)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每个人都蕴涵着的巨大潜能。(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个人存在与人生意义。积极发掘自我潜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肯定自己、关爱自己,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观自觉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表二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使学生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1)理解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社会交往的作用。(2)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1、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4、人际交往具有复杂性,交互性5、走出孤独,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6、尊重人,理解人,学会与人共处,共事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使学生理解变化发展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明白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以积极地心态对待学习中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 (1)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2)明白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辩证法观点2、发展的内涵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人生的发展过程5、对待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与逆境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使学生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辩证法观点,学会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1)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1、矛盾的涵义2、矛盾的观点3、一分为二的观点(方法论)4、学会内外因相结合5、正确处理人生矛盾(2)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在人生发展中正确处理主观努力(内因)与外部条件(外因)的关系,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表三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指导学生勇于实践,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指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1、理解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实践出真知,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2、是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人生能力,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总结失败经验,体验成功快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知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使学生了解 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明白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指导学生善于总结,留心观察、是非分明,明辨是非,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1、学习现象与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观点,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2、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现象的表现形式3、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4、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问题,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增强思维的敏感性,提高思维效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人生的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使学生明白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2、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在人生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1、创新思维2、创新思维的特点3、辩证思维方法4、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表四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明白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1)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历史规律与个人发展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使学生了解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了解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了解社会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学会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树立人生理想,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1、社会理想的特点2、社会理想的作用3、个人理想的特点及作用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使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明白理想的实现要有坚定地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指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1)理解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人生成长有重要作用。(2)明白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1、理想信念的作用2、理想与信念的关系3、理想实现的条件4、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表五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项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理解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使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既要维护个人利益,又要关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1)了解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关系。(2)个人既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又要积极助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使学生了解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理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1)理解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观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评价。人的价值贵在奉献。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2)明白劳动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1、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3、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4、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使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学会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在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1)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指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2)理解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
本文档为【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用户4371444094
一线资深教师
格式:doc
大小:81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1-16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