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铁杆中医》电子期刊第12期

《铁杆中医》电子期刊第12期

举报
开通vip

《铁杆中医》电子期刊第12期 目 录 刘炳凡妇科学术经验勾玄……………………………………………………胡不群 临证医言录…………………………………………………………………金老中医 治疗瘰疬、马刀十三例的报道………………………………………………陈有唐 痰湿郁闭的临证感悟……………………………………………………………刘平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我是天外客 以温补法治疗口渴多饮多尿证…………………………………………………红牛 辨肢体肉悸症证治方论……………...

《铁杆中医》电子期刊第12期
目 录 刘炳凡妇科学术经验勾玄……………………………………………………胡不群 临证医言录…………………………………………………………………金老中医 治疗瘰疬、马刀十三例的报道………………………………………………陈有唐 痰湿郁闭的临证感悟……………………………………………………………刘平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我是天外客 以温补法治疗口渴多饮多尿证…………………………………………………红牛 辨肢体肉悸症证治方论……………………………………………………丹江游子 新金针探秘系列(一)……………………………………………………桂亮邮箱 唇风的刺血疗法………………………………………………………………铸浪匠 陈家礼老师验案三则……………………………………………………济世斋主人 值得我深思的一例小儿危症医案…………………………………………银河飞航 为什么一味药治好了要拔的牙…………………………………………yizhonglao 急性声音嘶哑特效方……………………………………………………神奇平衡力 访胡不群先生有感……………………………………………………………黑药膏 投稿及阅读往期内容请登陆铁杆中医论坛! http://www.tgzyw.net 刘炳凡妇科学术经验勾玄 作者:胡不群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一生致力于临床医疗实践和中医理论的研究, 1972 年刘老明确提出:“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学术见解,以其 深刻地体现了中医学术的临床特征,逐渐受到全国中医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现 在已成为中医临床界的共识,在国内外中医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刘老常说:“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因脾胃有如人体的内燃机,其 功能所至,如纳化饮食,生会营卫,充五脏,实四肢,外关九窍,内养七神,固 护卫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等,皆以脾胃之气为本,使治而不治者,达到不治而治”。刘老这一思想, 既是理论的高度抽象,也是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观其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无 不是这一学术思想的深刻反映。内科如是,妇科亦复如是。兹以此为线索,将其 六十余年所积累的妇科学术经验,拟从学术见解与临床经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 究,勾玄提要,供同道参考。 学术见解 在妇科领域里,能深刻体现刘老独特学术见解的观点,最主要的有“脾为女 子之本论”、“通补奇经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1、脾为女子之本论 前人有“肝为女子之先天”说,后世从之者多。又因有“经水出诸肾”、“胞 胎系于肾”的学术观点,因此,妇科从肾立论者,亦复不少。但刘老认为:女子 以血为本,而血之生化在脾胃,故认为“脾胃为女子之本”,现在根据我们的理 解,从经、带、胎、产等 4 个方面,作一初步而粗浅的研究。 (1)、脾胃与月经 月经之常乖,虽以“天癸至”、“任脉通”为条件,但与太冲脉气血的盛衰, 尤为密切。正如清.沈又彭所说“月事是经血,由太冲而来……月事不来、不调 及崩,是血病,咎在冲脉,冲脉隶阳明”(《沈氏女科辑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页)。冲脉为涵蓄、贮存和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脏器,有“血海”之称。但其 气血之盈亏,又直接受脾胃功能旺衰的影响。脾胃功能旺盛,气血生化有源,则 气血充足而冲脉有血可藏,血海满盈,故月经应时而下;脾胃功能衰弱,则气血 生化不及,冲脉无血可藏,血海不能应时而满,因而,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 闭经、不孕等病症的发生。脾为统血之脏,若脾气不足,血失所统,则又可导致 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等病症的产生。月经之生发,以天癸为物质基础,而天癸 是先天之精气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胎孕亦源于先天之精气而系于肾。由此可 见,妇科病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然则,先天之精气主要依靠后天水谷之精气的 不断充养,始能保持其“实而不满”的充盈状态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刘老 常常告诫我们:“临床中应注重后天脾胃的调理,即使肝肾有亏,亦应重视调理 脾胃,因为只有资助后天,才能滋养先天”。关于先后天的关系,陈修圆说,可 为刘老经验之张本。陈修圆说:“人之即生,以后天生先天,全赖中宫输精及肾, 而后肾得补益”。(陈修圆《女科要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由此可见,先天 精气(肾)的盈虚与后天精气(脾胃)的盛衰,直接相关,并受其影响。可见“经 水虽出诸肾”,而实资仰于脾。 (2)、脾胃与妊娠 妊娠之后,胎儿全赖脾胃化生的气血以滋养。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则 胎儿得养而发育正常。反之,则胎儿失养而发育受到影响。因此,有“胎儿生发 虽主肝肾,而长养实关乎脾胃”(张璐《张氏医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之说。 综此以观,可知胎孕虽与肾密切相关,但其长养实赖于脾。 (3)、脾胃与带下 带下为妇女生理之常。脾肾 蕴,气血充盈,则带下绵绵,滋润阴窍,勿令 燥涩。若脾肾不足,精气血液不能化生带液,阴窍带液减少,则将失其滋养滑润 而干涩疼痛。 水湿之运化,脾为其主。若脾运失司,则水湿不行而为病理之产物。若此水 湿之邪偏渗阴窍,则滋养阴窍之生理带下又转而为带下之病矣。因此,带下之病, 虽关乎带脉,而实为脾肾功能失常所致。是以带下之病,又当以脾肾为主。然则, 肾中精气之衰旺,实又与脾胃功能之常乖相消长。倘脾胃健运,纳化有常,则既 可转水谷之精微充肾以养肾,使肾之蒸腾气化有常,肾之蒸腾气化有常,则自无 水邪之害;又可运化水湿,使水液代谢正常,水液代谢有常,则自无水湿偏渗之 害。是以带下生理病理,实与脾胃之关系最为密切。 (4)、脾胃与产后 临产失血过多,则产后抗力减弱而容易患病。虽则病因于产后失血,但气随 血耗,实则气血俱不足之证也。然则,气血生化之源头在脾胃,果脾胃健运,则 纳化有常,而能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复产后之虚。是以产后之康复与 调理,实与脾胃最为相关。 刘老综合上述脾胃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的关系之认识,在其长期的临床实践 中,提出了“脾为女子之本”之新观点。这一学术见解,既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 (如上述),又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以下再论)。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由于刘老丰富的妇科临床经验,全部体现着这一新的学术观点,故不再举例。 2、通补奇经论 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而胞宫又是主月经与孕育胎儿的主要器官,带脉 则环腰一周,以约束诸经,与带下相关。女科有别于男子者,在有经带孕产。故 知冲任督带四脉与女科关系之密切。《黄帝内经》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 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可见,妇女月 经的正常来潮,及胎儿之孕育,除了“天癸”这个基本物质“至”以外,“任脉 通”“太冲脉盛”亦是最基本的条件。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为“阳脉之海”的督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且 能统摄诸经阳气,温煦胞宫;为“阴脉之海”的任脉,具有调节阴经气血的作用, 且能主持诸经阴气,滋育胞宫,主持胎孕;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的 冲脉,有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为全身气血的要冲。月经的主要成份是血 液,故与之直接相关。 从病理的角度考虑:若冲脉血海空虚,则十二经之气血亦因之而不足,故此 可出现月经不调,经行量少,或孕则胎萎不长;冲脉气血滞涩不利,则十二经之 气血亦因之而不利,故此可出现少腹、小腹胀痛,月经不调。任脉虚损,则不能 滋育胞宫及妊养胎元,可引起月经过多、崩漏、胎漏等冲任亏损之变;若任脉不 通,则可能出现痛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督脉不固,带脉失约, 既可出现腰腿酸痛、月经漏下不止等病症;亦可出现带下绵绵、不孕、堕胎、小 产等病症。 基于奇经与胞宫及女性生理病理之密切关系。故其治疗应注意奇经 用药。虽然,前人有“八脉隶于肝肾”、“治肝肾之药,即是奇经之药”的观点, 但刘老认为:从实践的观点看,治肝肾之药,并不能尽达奇经。因此,刘老极为 赞赏叶天士“论女科,须究奇经”的论点。对叶天士用奇经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 验,作了深入的研求,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总结,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比较系统 的用药经验。如以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骨碎补、附片、肉桂、巴戟天、紫 石英等以温补督脉;用菟丝子、龟版、龟胶、阿胶、杜仲、潼疾藜、枸杞子等以 滋补任脉;用桑螵蛸、金樱子、芡实、鹿角霜、山药、白术等固涩带脉;用紫石 英、半夏等以镇冲脉等。 此外,月经病异常日久,离经之血,即是瘀血,且“久病必有瘀”,瘀血阻滞 经脉,任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血又难循经脉而溢出脉外,故可发生月经量多,月 经先期,经期延长、崩漏等病症。如河床淤塞,河水四溢;若仅为脉道瘀塞不利, 则又可发生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经期延长、闭经、 瘕、不孕等病症。因此, 不仅要保持奇经精气充足,冲脉气血旺盛,注意用药调补奇经,而且应注意保持 任脉、冲脉气血通畅,注意通调奇经药的运用。如当归、川芎、桃仁、玄胡、香 附、益母草、 虫、水蛭、桂枝等。 刘老基于上述认识,认为“究奇经”,不是一味的只注意奇经精气不足之虚证 而用补奇经之法,而是还要充分注意奇经经脉之滞而用通利奇经之药。因此,对 叶天士“论女科,须究奇经”之说,结合他自己的实践认识而予以发挥,提出了 “通补奇经”之说,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亦有丰富的实践依据。试举病案一 则,以佐证之。 【不孕】案:肖某某,26 岁。婚后 4 年不孕,月经尚属正常。只是晚上常有 腹痛胀,阴道分泌物减少,有时感腰背痛,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小。证属奇经虚损,冲任气血不利。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健脾助化,资助后天 以培养先天以顾冲任之虚,以菟丝子、杜仲、枸杞补任脉之精气以助孕,佐温经 活血,化瘀通络疏通任脉冲脉脉道之品,以保持冲任之通畅。处方:北黄芪 18 克、当归 12 克、党参 1 2 克、白术 10 克、云苓 12 克、炙甘草 5 克、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鸡内金 3 克、西砂仁 3 克、菟丝子 15 克、杜仲 12 克、枸杞 12 克、白芍 1 2 克、附片 3 克、丹参 12 克、鸡血藤 15 克、水蛭 10 克、肉桂 1 克 (同煎),水煎服,每日一剂。守法守方,稍事调整,坚持治疗 4 月余,诸症消 失而孕。 经验勾玄 近几十年来,就诊于刘老的病人,绝大部分都是久经常法治疗而无效的难治 性疾病。病情复杂,因此,刘老愈疾,常数法并用,所谓有杂合之证即有杂合之 方,药味亦常在 1419 味之间,看似杂乱无章,漫无纲纪,变化无常。然则,万 变不离其宗,法虽多,却无一不是“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具体 体现。有制之师,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兹以我们研究组搜求到的临床资料为 据,从治法的角度分析介绍,以点带面,意在以此而窥刘老妇科临床经验之一斑。 1、药取中正平和,重在健脾养阴理血 “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脾胃为妇女之本”,这是刘老一贯的 学术主张,故以健脾助胃资其气血生化之源而图本的治法,也就成为刘老治疗妇 科疾病的基本大法。这一治法,既有其理论渊源,又有其实践基础,符合“科学 的抽象”这一科学的原则。因而,投剂辄中。妇女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是其生 理之常;月经以太冲脉冲盛,任脉通为基本条件。因此,刘老在健脾助胃的同时, 常结合养血补血以盛脉,活血化瘀以通任脉,为正常经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又因 为精血互化,经病日久,不仅气血耗损,经脉滞涩,且阴亦受伤。故刘老常在健 脾理血的同时,结合养阴之法。刘老认为:补阴养阳之法,不可忽视。只有补阴 以配阳,才能保持阴阳中和平衡的状态,机体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疗效才能巩 固。否则,仅补脾益气,气虽可复而阴不足以副丽之,则其效也必不能久长。因 此,刘老常常综合健脾理血养阴之法于一法之中,作为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大法。 具体方药,亦常相对稳定。如健脾助胃方面,常选归芪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养 血生血)或丹芪六君子汤(健脾益气活血)加鸡内金、麦芽或山楂(又能养阴生 津、活血消积)、砂仁(又能醒脾化湿)、澄茄(又能温中消胀)等;理血方面: 常选当归、白芍、丹参等活血养血补血;选蒲黄、灵脂、元胡等活血行血止痛; 常选蒲黄炭、灵脂炭、荆芥炭、仙鹤草、(前 3 味被同行誉为刘氏三炭)活血行 血止血;常选桃仁、水蛭、 虫等攻逐凝瘀,通经开闭。养阴方面:常选女贞子、 旱莲草或生地、白芍、淮山药、枣皮之属。如此方药,看似平淡,而实寓神奇。 盖此平淡,实为精纯,乃针对妇科疾病的根本矛盾而立法组方者,绝非泛泛之轻 描淡写者可比。此平和中正之方正与老庄无为之大道同理,大道无为因而无所不 为,其偏、倚、峻、险、怪异之有为取巧者,岂可与之同日而语。天地无为,日 月因之而行,万物因之而生。造化之机,自自然然,平平常常而神妙莫测。是知 天地之间,凡神奇者,无不精纯,凡精纯者,无不平淡(虽然,平淡者,来必尽 神奇),切不可等闲视之。刘老此平淡之方,来自六十余年的垂炼,起危笃、决 疑难,愈人之难愈,治人之不治,于平正之中见功夫,稳重之中获奇效。兹举月 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漏、崩漏、闭经等六种不同的病症,以资隅反。 【月经先期】案:郑某某,48 岁。近半年来,月经常提前 8 天左右,量多, 且淋漓不尽,常延至 7 天以上。伴面浮、乏力、口干、乏味,大便 1 日 2 次不稀,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 砂仁、鸡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行血以止血;二至丸、淮山药养 阴补阴。以其面浮(面肿为风)故加桑叶启皮毛,宣肺气而疏风邪,黄芪配茯苓, 亦可益气利水消肿,故不再增利水消肿药;以其口干,故另用参须,木蝴蝶泡水 代茶饮,益气生津以润燥。处方:黄芪 15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 2 克、甘草 3 克、陈皮 5 克、半夏 5 克、西砂仁 3 克、鸡内金 3 克、蒲黄炭 10 克、 灵脂炭 10 克、荆芥炭 3 克、仙鹤草 15 克、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0 克、淮山 15 克、桑叶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另方参须 10 克、木蝴蝶 3 克,泡水代 茶饮。先后来诊 3 次,守方不变,服药 40 余剂,月经准期,量中,5 天尽,余 症次第消失而愈。 【月经量多】案:郑某某,47 岁。近年来月经量多,每次约用纸 2~4 包, 第 2~3 天量多如注,后淋漓不尽,迁延 10 余日以上,且常先期,甚或 1 月 2 次,经色黑,夹紫黑凝块。伴腰痛,手足心热,眠差梦多,神疲气短,肢软无力, 食少纳呆,口干喜热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小。(西医诊为功能 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证)治从健脾、理血、养阴入手。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 西砂仁、鸡内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化瘀止血;二至丸养阴。以 其眠差梦多,故加炙远志、枣仁,养心安神以改善睡眠质量。处方:北黄芪 15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2 克、甘草 3 克、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 鸡内金 4 克、西砂仁 4 克、蒲黄炭 10 克、灵脂炭 10 克、荆芥炭 5 克、仙鹤草 15 克、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0 克、酸枣仁 10 克、炙远志 3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先后就诊四次,服药 50 余剂,除月经周期仍不准外,余症全部消失,直 至顺利渡过更年期。 【经期延长】案:王某某,23 岁。近半年来,经期延长,淋漓不净 10 余日, 呈浓咖啡色。伴经前轻度不适,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以健脾理血养阴为治。 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鸡金麦芽,益气养血,健脾助化;三炭、仙鹤草活血止血; 二至丸养阴。处方:北黄芪 12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2 克、甘草 3 克、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蒲黄炭 10 克、灵脂炭 10 克、荆芥 炭 5 克、仙鹤草 15 克、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0 克、鸡内金 5 克、麦芽 12 克, 水煎服,每日 1 剂。共服 28 剂,月经期、量、色、质均恢复正常。 【经漏】案:罗某某,23 岁。稍劳累或房事后即阴道流血已 10 个月。颜色 先鲜红后转暗红色,为血性分泌物淋漓约 3 天。伴经期延长、经量多夹凝块,经 前腹胀,腰痛,大便稀,日行 2 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宗健脾理血 养阴大法。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生血,健脾助化;三炭活血 化瘀止血;二至丸养阴。以其经漏日久,加白芨敛涩小血管以止血;以其伴腰酸 痛,加淮山、枣皮养阴补肾以止腰酸痛。处方: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2 克、甘草 5 克、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西砂仁 4 克、鸡内金 4 克、蒲黄炭 10 克、灵脂炭 10 克、荆芥炭 5 克、仙鹤草 15 克、女 贞子 1 5 克、旱莲草 10 克、白及 12 克、淮山药 12 克、枣皮 10 克,水煎服,每 日 1 剂。服药 14 剂,漏血已止,腰痛减轻,故于原方中去白及、淮山药、枣皮, 加白芍柔肝以利藏血,又协二至丸以养阴,加澄茄温中以助化。14 剂后,患者 自动停药,2 月后复发,服 2 诊方 28 剂,病愈未发。 【崩漏】案:张某某,35 岁。经常月经量多,经期紊乱,偶因劳累,血崩如 注,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无效。诊见:面色白光白、睑、唇、舌 俱淡,爪甲失华,血仍未止,夹凝块,腰腹作痛,但欲饮水不欲食,伴头晕、心 悸、失眠、神疲、气短、懒言,脉弦细涩。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归芪四 君子汤,益气健脾统血;三炭活血止血;二至丸等养阴。另加酸枣仁、远志、大 枣等补血养心安神。处方: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云 苓 12 克、甘草 5 克、蒲黄炭 10 克、五灵脂 10 克、荆芥炭 5 克、仙鹤草 15 克、 酸枣仁 10 克、远志(炙)3 克、大枣 4 枚、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0 克,水煎 服,每日 1 剂。服药 3 剂,出血停止,去黄芪加骨碎补 15 克、丹皮炭 10 克,并 以盐水漱口,降其浮火以愈其牙龈出血。4 剂后,去止血药,另加龙眼肉补血养 心,鸡内金、麦芽健胃助化以善其后。28 剂,食纳增,面红润,月经亦正常。 【闭经】案:孙某某,25 岁。18 岁起,月经愆期,量少色淡,经后隐隐腹痛, 诊时已停闭 4 月余,伴头昏、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口干纳差,腰酸怕冷,脉细 弱,治以健脾生血。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白芍、大枣,益气健脾,生血补血,酸 枣仁、炙远志、桂元肉补血养心,肉桂补督阳以温经脉。处方:黄芪 15 克、当 归 12 克、党参 15 克、白术 1 0 克、茯苓 12 克、甘草 5 克、陈皮 5 克、半夏 5 克、白芍 12 克、酸枣仁 10 克、炙远志 3 克、桂元肉 12 克、肉桂 3 克、砂仁 4 克、大枣 4 个。水煎服,每日 1 剂。服 14 剂,精神好转,头昏减轻,食纳稍增, 去桂元肉,加枸杞 12 克、女贞子 15 克补肝肾以养任脉,鸡内金、麦芽健脾胃而 助消化,合归芪六君子汤等益气补脾生血以盛冲脉。又 7 剂,月经来潮。以归芪 六君子汤加味以善后,月经恢复正常。 2、法宗随证治之 变通灵活有序 健脾理血养阴大法,立足于经血之本气血,生命之本阴阳,而以后天之本脾 胃为旨归。环环紧扣,着眼于人与病的根本矛盾,妇科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及妇 女生理机能的特点,注重整体调节。故有普遍的适应性,而能广泛地应用于妇科 临床,为妇科多种疾病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上述所引六例不同的病症, 就都是以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治愈的。然则,此基本治法,只是针对妇科疾病的主 要矛盾、普遍规律确立的。因而只具普遍的适应性,而不具特异的针对性。因此, 从临床实际来看,对那极为复杂、千变万化的临床疑难疾病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死 守成方,不予变通。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而不可能取得好的疗效。 因为,临床上虽以抓主要矛盾、掌握普遍规律为最首要、最关键的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但是, 如果忽视了发病的次要矛盾;忽视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矛盾的 转化规律;忽视了各种疾病的特殊矛盾;忽视了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就不可能有 效地解决矛盾、战胜疾病。因此,刘老在临床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一般矛盾与特 殊矛盾的关系;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注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注 重根据矛盾转化的规律,或促进矛盾转化,或控制矛盾转化,发挥整体调节之长, 促其恢复新的动态平衡。故特别注意在健脾理血养阴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个体差 异性及病、证、症的不同,加减化裁,灵活变通,活活泼泼,泛应曲当。真可谓 病千变,药亦千变。然则,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治病必须治人,治人 必须重视脾胃”,是以虽曰变通,实非变通。因为这种变通,不是漫无纲纪、茫 无定见的乱变,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浅之对症而变。而是有原则、有 统御,变化之中有不变。故虽千变万化,而仍不失为有制之师,是以能出奇制胜, 愈人所不能愈,治人所不能治。这种有纲纪、有统御之变,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 高度统一,是有规律可寻的,绝非泛泛之辨证论治者可比也。切不可等闲视之。 从我们对刘老妇科临床经验粗浅的分析研究来看,其方药变化,虽然繁纷复 杂,但概括起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即“不变之变”与“变 而不变”。 (1)、不变之变 所谓不变之变,是指在“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这个基本原则 不变及理血、养阴法和主要方药不大变更的前提下,根据各个不同疾病(包括中 医的病、西医的病)的特殊矛盾和次症(或曰兼证)及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增损 药物以治之的方法。这种变化的方法,又有 3 种不同的变化规律。即药随病变, 药随证变,药随人变。 药随病变 所谓药随病变,实际上是在基本方药的基础上,针对各病的基本病机或根本 病因起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相当于现在常说的专病、专方、专药(其内容不 完全相同)。这条用药思路,取法于张仲景(如《辨病脉症并治》及茵陈治黄疸, 瓜萎、薤白治胸痹之类),徐灵胎(如“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病有一病之主药”)等历代医家而又有所发挥。如同是需 要用活血药,若遇崩漏、月经量多等属于出血性病症,常用刘氏三炭之类;若遇 痛经等病症,则常用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等品;若遇闭经、不孕症等病症, 则又常选水蛭、肉桂、 虫之属等等。又如同是需要养阴补肾,一般病症,常先 杜仲、淮山药、枣皮之类;若遇不孕症,则常选枸杞、菟丝子、杜仲、补骨脂、 鹿角霜等调补奇经之品;若遇习惯性流产则更增淮山、枣皮、桑寄生等补脾肾固 胎元之品;若遇妊娠腰痛,则又减性温之鹿角霜(兼有活血作用)、补骨脂等。 再如同是需要安神,一般病症,习加酸枣仁、炙远志之类;若遇脏躁则常加甘草、 小麦、大枣、百合等品;若遇更年期综合症,则又常加龙齿、小麦、百合等品。 又如乳胀,常加鹿角霜、腊瓜之类;乳房肿块则又常加土茯苓、土贝母、鹿角霜 (片)、丝瓜络、橘核、蒲公英等品……。此类变化甚多,且常是提高疗效的关 键。试举病案二则,供参考。 【闭经】案:魏某某,37 岁。1979 年产后大出血,当即昏迷,后继发闭经, 久治无效。90 年 1 月用激素催经,用药 1 月,则经潮 1 月,停药则停经。诊见 气短乏力,稍劳则腰酸痛,咽中异物感,咽干,体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证属血虚闭经,累及于肾,奇经受损。以归芪六君子汤加味;既健脾胃以资气血 生化之源,又能补气以生血,还可以通过对后天的培养以资助先天;用杜仲、补 骨脂、鹿角霜温补奇经以壮任督;用白芍、附片、水蛭、肉桂温经化瘀而通冲任, 为月经来潮,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处方: 北黄芪 20 克、当归 12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云茯苓 12 克、甘草 5 克、 杜仲 12 克、补骨脂 5 克、鹿角霜 15 克、白芍 12 克、附片 3 克、水蛭 10 克、肉 桂 1 克、(同煎)、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澄茄 3 克、鸡内金 5 克、水煎服,每 日 1 剂。守方服 1 月,月经来潮,去水蛭、肉桂,增枸杞 12 克、女贞子 15 克以 养任脉,又服 1 月,仍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健脾助化,培补气血生化之源以善后, 月经恢复正常。 【痛经】案:陈某,24 岁。痛经六年余。月经来潮第 1 天小腹痛,甚则面色 苍白,月经延期 5 天,量中色黑夹瘀块,自觉畏寒,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细。证属寒凝血瘀之痛经,刘老仍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益气健脾助胃以“治人” 为主,佐以温经化瘀通脉止痛之品。处方:生北芪 12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云茯苓 12 克、甘草 5 克、生蒲黄 10 克、五灵脂 10 克、白芍 15 克、附片 3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计服药 28 剂,纳增,症失,再无痛经之 苦。 药随症变 所谓药随症变,其变化的方式与药随病变基本相同。即在基本方药的基础上, 增加能减轻或消除次要症状的药物。如它病兼月经量多,加三炭、仙鹤草之类以 减少月经量;兼痛经,加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之类以减轻或消除疼痛;又如 兼见头昏头痛,则加天麻、白蒺藜、钩藤之类,以熄风平晕止痛;或加白芍、桑 叶、菊花之类,以柔肝祛风止痛;兼见口眼歪斜,则加全蝎、蜈蚣、桑叶之属以 正之;兼见腰痛,则加杜仲、淮山药、枣皮之类以缓之;兼畏寒怕冷或手足冷或 遇冷水则小腹疼痛或带下增多,则加白芍、附片等品以温之;兼见恶心而苔腻者, 则加藿香、西砂仁以化之;兼见呕吐者,则加锈铁一块烧红入黄连少许水兑药以 镇之,或加旱半夏生姜等以止之;兼见腰酸足软而肿者,则加杜仲、五加皮之类 以消之;兼见关节痹痛,则加常春藤、鸡血藤、青风藤、桑枝之类以通之……此 类加减十分灵活,改善或消除次要症状,对整个疾病的治疗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 力,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治愈的信心,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试举两例,以 资隅反。 【经间期出血】案:王某某,21 岁。经尽十天后,阴道又流出少量色不鲜之 血液,淋漓 3~4 天即止,如是者已 2 年。伴经行提前 5~7 天不等,经行小腹隐 痛,左胁下隐痛,眠不稳而梦多,兼见面部红色丘疹而痒。舌质暗红,苔白微腻, 脉弦细。证属脾虚血滞之经间期出血。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健脾统血,培补化 源;三炭之类化瘀止血;二至丸、淮山补阴。以其兼症面部丘疹搔痒,故加苡米、 白芷、白蒺藜,且以土茯苓易茯苓,疏风祛湿止痒。再配合外治,用白芨磨水外 搽。内服方:北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5 克、白术 10 克、土茯苓 15 克、 甘草 5 克、广陈皮 5 克、半夏 5 克、苡米 15 克、白芷 10 克、白蒺藜 12 克、鸡 内金 5 克、蒲黄炭 10 克、灵脂炭 10 克、荆芥炭 5 克、女贞子 1 5 克、旱莲草 10 克、淮山 1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前后经过 4 诊,服药 35 剂,经间期血止, 余症消失,月经正常。 【产后口眼歪斜】案:韩某某,27 岁。产后 20 余天,面部左侧渐歪,鼻唇 沟消失,眼不能闭合,自觉面部麻木,两侧太阳穴痛甚,耳鸣,视力模糊。病属 面神经麻痹。诊时语言仍不利,恶露未尽, 然汗出,乳汁少,纳尚可,但食物 常自流出,口干,疲乏无力、大便干结,几日未行,睡眠亦差,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细缓。证属产后气血两虚,风邪乘虚而入,损伤络脉。方拟归芪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生血;二至等养阴;丹参、全蝎、蜈蚣等疏风通络。外用蓖麻子研细、 鳝鱼血调敷患侧面部。内服方:北黄芪 12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0 克、云伏苓 12 克、甘草 5 克、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0 克、淮山药 12 克、枣皮 10 克、丹参 12 克、白芍 12 克、附片 3 克、桑叶 10 克、全蝎 3 克、蜈蚣 1 条, 水煎服,每日 1 剂,14 剂。服后口眼歪斜明显好转,饮食能控制不自流出,眼 能闭合。前方减术附,加珍珠母、龙齿、枸杞、菊花 14 剂,诸证消失,与四君 子汤合三五七散加减而收功。 药随人变 所谓药随人变,是指在基本方药不大变更的情况下,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诸如体质之差异,心境之不同,生活习性之相异,年龄之老少等多方面的因素而 增减药物的一种方法。如素体阴亏,则加女贞子、旱莲草等品;素体阳气不足, 则加附片、桂枝等品;尿频多者,常加金樱肉、芡实;常便干结者,常加首乌、 当归、大云等品;性常急躁者,加百合、地黄、小麦之类……此类变化,极为常 用,因人施治,因极易理解,故不再举例。 (2)、变而不变 所谓变而不变,是指患者的主证已变,主要方药亦已相应地作了大量的改变, 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但是,全方的主旨“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 胃”没有改变。这种变而不变,最常见的变化有两种情况,分述如次。 ①、主证反映的是气阴不足证,故治法的侧重点改为“益气养阴、养胃生津”, 因而其主要方药亦相应地改为太子参(或明党、条参、生晒参、洋参之类)、沙 参、丹参、淮山药、茯苓、甘草、广陈皮、半夏、北黄芪、当归、生北山楂、麦 芽之类,益气养阴生津;兼肝肾不足者,再增首乌、肉苁容、生地、女贞子、旱 莲草之类,以补养肝肾之阴;再佐以对病、对症起特异治疗作用及针对个体差异 性而调理的药数味。观此组方,与前述健脾助胃之基本方药已大不同,但其“治 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主导思想没有改变,是十分明显的,试举两 例,以资参证。 【闭经】案:某某,26 岁,数年来月经后期,且经量少,此次经闭已 4 月余, 头晕,面色白光白,神疲体倦、口干、腰酸、食纳差、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 细弱。以益气、养胃、生津之法为治。用条参、沙参、丹参、黄芪、当归、甘草 益气养胃生津以顾后天之本,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又能养肝肾之阴,使先后天 均能受益,更佐活血通经、健胃助化之品。处方:条参 12 克、沙参 12 克、丹参 12 克、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白芍 12 克、女贞 15 克、旱莲 10 克、甘草 3 克、 山楂 12 克、麦芽 12 克、鸡内金 4 克、砂仁 3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守方服 4 0 余剂,精神好转,口干消失,食纳增加,月经来潮,量中、色红。为巩固疗效, 嘱患者每月月经来潮之前,服上方 5 剂,保持月经正常来潮。 【脏躁】案:刘某某,38 岁。患“神经官能症”3 年余。近年加重,失眠多 梦,反复出现胆怯、心慌,有时心烦,精神不爽,悲哭、乱语,体健,纳差,神 志沉默,表情淡漠,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脾胃之阴不足,心肾之气 不交、神不守舍之脏躁。治以益气、养阴、宁神为法。方用太子参、沙参、丹参、 玉竹、淮山药、白芍、甘草等益气养阴,脾胃之阴得养,则“浊气归心”、“输精 及肾”而心肾受益,再佐养心镇静,宁神之品。处方:太子参 15 克、沙参 12 克、丹参 10 克、淮山药 12 克、玉竹 15 克、白芍 12 克、甘草 10 克、柏子霜 10 克、枣仁 10 克、龙眼肉 12 克、珍珠母 15 克(先煎)、龙齿 15 克(先煎)、鸡内 金 3 克、麦芽 15 克、大枣 10 枚,黄连 1 克,锈铁一块(锈铁烧红入黄连 水兑 药服,以下气镇逆除烦),水煎服,每日 1 剂。服药 7 剂,诸症悉减,去柏子霜 加生地 15 克,再服 15 剂,诸症渐次消失,精神振作。 ②、主症反映出阳虚的证征。故治法的重点,亦改为“温阳补气”。如反映出 脾阳不足为主而又寒邪凝滞者,常以桂附理中汤加减以固本;若反映为典型的肾 阳不足证,则在用桂附地黄丸的同时,必佐砂仁、澄茄、鸡金之类,健胃助化兼 顾后天脾胃这个根本。在治本的同时,仍佐以对病、或对症或针对个体差异而调 整之的药物数味,试举病案 3 侧,以资佐证。 【白带】案:彭某某,42 岁。以少腹腰部胀痛、大便溏,反复发作 2 年余请 刘老诊治。主诉头晕、恶心欲吐,渴喜热饮,小腹有下坠及冰凉感,腰部有扣击 痛,月经后期,经色淡,白带清冷如涕,疲倦、食纳差、大便时溏,舌质淡,苔 白滑,脉沉弦细。证属脾阳不足,寒湿凝滞证。治以温补脾阳为法,用附子理中 汤加味治之。处方:附片 5 克、肉桂 3 克、党参 12 克、白术 12 克、干姜 10 克、 炙甘草 5 克、小茴香 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守方服 15 剂,月经正常,带下 亦止,症状消失,精神振奋,逐渐康复。 【崩漏】案:王某某,27 岁。患血崩,前医用凉涩补药治之更剧,且腹部作 痛,痛时有形如块如核,四肢厥冷,舌质淡、苔润白,脉弦涩。证属血瘀崩漏, 为寒凝所致。治以活血止血,温经散寒止痛,通其经脉、解其寒凝,先治其标。 处方:当归 12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2 克、炙甘草 5 克、吴萸 10 克、木通 5 克、细辛 3 克、五灵脂(炒尽烟)10 克、生蒲黄 10 克、元胡 10 克、生姜 10 克、 大枣 4 枚,水煎服,每日 1 剂。初服 1 剂,继以热粥(助胃气、散寒凝)覆被以 温之,身微热似有汗,厥回痛止,连服 3 剂,下黑色凝块甚多,腹痛不作,崩漏 亦止。继以温经汤调理,六君子汤加味补脾胃而善后。 【子痫兼子 】案:彭某某,19 岁。妊娠近 9 个月,一日因劳累过度,遂觉 头眼发黑,倒仆不知人事,手足抽搐,口吐白沫,灌以姜汤,良久渐醒,但醒后 全然不语,越一二日又晕去。医巫罔效,其夫叩诊于刘老。病人醒时手支头按胸, 头昏胸痞之状,舌微青,苔白滑,六脉滑疾流利,劲切有力。诊为风痰上升兼肝 胆有郁之子痫并发子 。用熄风降痰法以治其子痫,子 乃胎压肾系,不必服药, 分娩即愈。方用平肝息风化痰开窍,顺气和胃,解郁安神之品。处方:羚羊角 3 克(磨汁兑)、旋复花 10 克(包煎)、半夏 10 克、广陈皮 10 克、茯苓 12 克、茯 神 10 克、炙远志 3 克、建菖蒲 3 克、酸枣仁 2 克、香附 10 克、苏梗 10 克、西 砂仁 3 克、炙甘草 3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服 3 剂,晕厥即止,逾月分娩,舌 亦能言。 变而不变,除上述常见的两种变化规律及上引 3 案中所隐含的变化情况外, 还可以举出很多。盖证不同,则治法方药自然亦不相同。然则,不论其证如何变 化,却都不可能超出妇科发病的一般规律,不可能改变妇女的生理特点。因此, 针对妇女生理特征及其发病的总规律而确立的基本治则,就仍不可能改变。其所 改变者,具体治法、方药而已。且其改变,亦必符合总的治疗原则。否则,将成 游兵散勇,欲其必胜也难。这种不变之变,究其实质,是一种在“治病必须治人, 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总治疗原则指导下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的诊治思路和方法。刘老的这一临床思路和方法,我 们认为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继承、总结、 推广运用。 我们从《学术见解》、《临床经验》两个方面,择要介绍了刘老在中医妇科领 域里所获取的成功经验。学术见解方面:最富创见、最有特色、最能反映刘老学 术思想的“脾为女子之本论”,是刘老妇科学术思想的高度抽象。这一创造的学 术见解,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肝为女子之先天”的 妇科学术理论和重视肝肾的妇科临床经验,向前推进了一步。进一步丰富了妇科 学术理论,为妇科临床提供了新的经验。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是有待我们进 一步研究实证的重大课题。《临床经验》部分着重介绍了刘老妇科临床遣方用药 的临证思路与方法。即以健脾理血养阴为妇女病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根据人、 病、证、症的不同情况,从“不变之变”和“变而不变”两个方面,概要介绍了 刘老在其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遣方用药,灵活变通的基本规律,是原则性与 灵活性高度统一。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刘老在妇科方面遣方用药的临床经验。 原文地址:http://www.tgzyw.net/read.php?fid=86&tid=18347 临证医言录 作者:金老中医 凡察病者,必先察脾胃强弱。 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 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太医。 升降之机者,在于脾之健运。 四肢懒倦,眩晕少食者,脾虚也。 于平生治病,以补中气为本,故每得效。 胃和脾壮,行诸药以建成功,此秘诀也。慎勿忽也。 一身动乱之际,守住中焦。 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柴胡归芍六君子汤所治之症,乃是脾虚为主,肝郁为次。 古人云: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治病有成功的一面,往往也有失败的时候。 单纯攻伐而不补益气血,难使气血流通。 只知清热利湿退黄,忽视和解少阳的方法。 在现今中西医并立之时,西医断定的病名,中医不应以同病看待。 切不可中药西用,根据老外医学的病因概念来治疗原病。 不少医家一生的经验就体现在一两个方剂上。 吸收各家的长处以后,开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中国医道,变化多端,并无定规,同一病症,医者常视寒暑、昼夜、剥复、 盈虚、终始、动静、男女、大小、内外……诸般牵而定医疗之法,少有定规,因 之良医与庸医判若云泥。 中医而不明变,不可以为中医。 法无板法,方无死方。法无常法,常法非法。 治法即兵法。 医者,当广集奇方,深明药理,然后奇症当前,皆有治法。 温胆汤,此方运用灵活,治疗范围甚广,每多收到良好的疗效,只要是病发 少阳,温胆汤必属首选,认准是证,大胆使用,皆能见效,且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胆和则诸脏得安。 每用小品二加龙骨牡蛎汤加枣仁、浮小麦治阳气入于阴致阴虚失眠盗汗。 治糖尿病,用冰玉堂验方救阴汤。此方以淮山、玉竹、麦冬、黄精和阴生津, 人参、扁豆、甘草补中益气,乌梅、山萸肉酸以敛津,生葛根升津止渴,使津液 上升还归于脾而不下泄。此方治中消,甚为合拍。亦用此方治小儿吐泻后,阴津 受伤,口渴不止,夜间发热,微有泄泻,小便量多,所谓天干地漏之症,多收良 效。 时医一见咳嗽,则投以参苏,二陈,止嗽散,置仲景法而不顾。不知胸中支 饮是咳嗽根底,胸中支饮不除,咳嗽终不得宁。柴胡汤为转枢之药,加入干姜、 细辛温散,则饮邪不得停滞而得以驱逐,佐以五味子止咳,故使咳嗽顿愈。痰饮 本为脾胃虚弱,脾虚失运,则清者不升,浊者不降,饮食精微,留中滞膈,得阴 寒凝滞则为饮,为阳热煎熬则为痰,故治痰饮咳嗽之症,必须温运脾胃,拟方: 1、小柴胡去人参、大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2、六君子汤以收功。 阴虚水泛为痰,冲气上逆,咳喘痰涌,服一般套方鲜有疗效。每以金水六君 煎加干姜、细辛、五味子,重用熟地,疗效始著。 枕中方,以龟板、龙骨、鳖甲潜阳熄风,石菖蒲、远志开窍泄降。古人虽以 为滋阴清心,聪耳明目之方,实则潜藏其泛溢之虚阳,泄化其逆上之痰浊,心神 自安而智慧自益。窃谓借治肝风内动,挟痰上升之证,必以此首屈一指。 全真一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白术、附子、牛膝。本方温阳而 无升浮之弊,育阴而有化气之功。只要有心衰之端倪,多用此方化裁,髙热亦在 所不忌。若兼见谵语迷蒙,則加用胆星、川貝、石菖蒲、远志之类,甚则加用紫 雪丹之凉开。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釆取了振奋机能以消除病原的手法, 这一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加以继承。此方加减:1、上盛下虚,法当大补肺气, 纳气补肾。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怀牛膝、白芥子、生姜。2、气喘上气, 本症人多以为气盛有余,不知实为气虚不足,稍有错误,去生便远。人参 30 克、 麦冬 15 克、北五味 5 克、熟地 15 克、牛膝 9 克、山萸肉 12 克、核桃肉 2 枚、 枸杞 9 克、生姜 5 片。 原文地址:http://www.tgzyw.net/read.php?fid=11&tid=20019 治疗瘰疬、马刀十三例的报道 作者:陈有唐 题要:东垣学说 元气与浊火 气机升降 散肿溃坚 李东垣先生在《兰室秘藏》疮疡门,治马刀疮、瘰疬一共出示:散肿溃坚汤 升阳调经汤、连翘散坚汤、救苦化坚汤、柴胡连翘汤等方,笔者选用散肿溃坚汤 治疗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十三例效果满意。 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疮,结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肩上或于胁下, 皆手足少阳经中,及瘰遍于颏,或至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经中所出,或二证 疮已破流脓水并皆治之。 原方:黄芩(八钱酒洗一半生用一半)龙胆草(酒洗各炒四遍)栝蒌根(坐碎酒洗) 黄柏(酒制)酒知母桔梗昆布(各五钱)柴胡(四钱)炙甘草京三棱(酒洗)广朮(酒洗炒) 连翘(各三钱)葛根白芍药当归梢黄连(各二钱)升麻(六分) 上咀,每服六钱,水二 盏零八分,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盏,去渣,食后热服,于卧处伸足在高处头低垂, 每含一口,作十次咽,服毕依常安卧,取药在膈上停蓄故也,另攒半料作细末, 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余丸,用此药汤,留一口送下,或加海藻五钱,炒亦 妙 。 一般资料: 男7例 女6例 年龄在9岁至36岁间 具有红、肿、热、痛局症状的4 例,年龄分别是9、11、16、20岁;不红不肿不痛坚硬者9例,均为成年 人。 病例一:费某某 男 12岁 学生 发热,右颈侧红肿,痛疼拒按。脉数舌质红 此为马刀之类用散肿溃坚汤。 黄芩16克(酒洗一半生用一半)龙胆草(酒洗各炒四遍)栝蒌根(坐碎酒洗)黄柏(酒 制)酒知母桔梗昆布柴胡各9克京三棱(酒洗)广朮(酒洗炒)连翘升麻葛根各6克 白芍药当归梢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水煎服三剂热退痛止,六剂肿消。 病例二:冯某某 女 32岁 农民 左颈侧肿块,大如鹌鹑蛋大小,不红不肿不痛,西医诊断为淋巴结核,服抗 痨药利福平等药,服一月肿块不散,到肿瘤医院建议手术,患者恐术后影响美容, 就余诊治。脉稍弦舌苔微黄腻 为肝胆火与痰湿瘀血相凝成肿块。方用散肿溃坚 汤原方,考虑到依法制丸药有因难,半料作细粉和泥末,于汤剂服完后慢慢吞咽。 共服九料肿块消失。 讨论: 1、东垣先生学说:元气受损,气机升降失常,浊火上乘,肝胆、三焦疏导 失能,或发热恶寒,或伤五脏生湿、生痰、生瘀,九窍不利,久则浊火与湿、痰、 瘀聚于肌肤形成肿块。 2、一例属于发热恶寒初起之轻症;二例属于浊火与湿、痰、瘀聚于肌肤形 成肿块之病。 3、此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知母若寒,泻浊火、三焦、肝胆之火;柴胡连 翘清热散结,配合升麻葛根且能解毒升阳;天花粉桔梗化痰排脓,当归赤芍活血; 京三棱广朮行气破瘀,甘草化毒和中,昆布化痰软坚。酒洗酒炒药可泛引至肌肤, 故能获得满意效果,十三例全愈。 原文地址:http://www.tgzyw.net/read.php?fid=105&tid=15451 痰湿郁闭的临证感悟 作者:刘平 (一) 郁证向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一般理解为肝气郁积;广义的包括范围 就广了,甚至有位老先生晚年的时候说,所有的病,从中医的角度看,都可以理 解为郁证。而丹溪的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是比较折中的,理论上好理解,临床上 也好用。现在有研究丹溪学的,认为丹溪对寒郁也是阐述甚详的,所以一共是七 郁。温病多可从"郁"理解和论治,可以说是对郁证理论和临床的大发展。 最近临床对痰郁和湿郁的论治有些粗浅的体会,所以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二) 当年初随老师临床时,见老师很多处方开始就是“苏叶、藿香、荆芥、薄荷”, 或者“苏叶、柴胡、荆芥、薄荷”,半年内都很难理解,不知如此有何妙用,心 里经常想需要吃那么多解表药吗,但病家服药后都反馈疗效很好,真是搞的我一 头雾水。后来半懂不懂地有跟师抄了很长时间处方,慢慢对老师的思想有了些了 解,但毕竟自己没有在临床上如此运用过,也谈不上真的理解或认识有多深。 老师一直在学校这边和同仁堂两个地方坐诊,我只去学校这边跟老师上门 诊,未去过同仁堂。老师讲过在同仁堂那边治疗过的一个病人,是武汉过来的, 主要症状就是胸闷咳嗽,多年医治无效。曾服用西药 18 个月,因无效转而求助 于中医,因家道殷实,遍寻良医,从东南然后沿海北上,最后折向西南。打听到 成都前正吃某火神名医的处方,附片从 200g 用起,最后吃到每天 700g,只吃 得昏厥过数次,但是并没有见到“药不瞑眩, 厥疾弗瘳”的效果。反而唾液与痰 中皆是血。据后来老师讲,当时追问了一下是怎么发病的,据说病起于夏天感冒 后,后虽感冒症状消失,而胸闷咳嗽始终不见缓解,于是才开始全国求医的历程。 老师推断可能病起于风寒外束,暑湿内闭,迭经误治,导致外感虽去,而湿邪却 愈闭愈紧,所以简单症状始终不能消除。于是以杏苏散为主方,配合清轻宣散之 品,症状慢慢缓解,后来合用过千金苇茎汤,前后调治约两月而愈。 后来碰到另外一位老师,与他谈起这个病案,我只讲了大致症状和以前的治 疗经过,这位老师笑着说:“呵呵,这个要先宣散。”所以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 中医是很精准的学科,很多时候对成熟的医家来说,某一个具体的病例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 案真是唯一的,当然具体处方可能风格是千差万别的,但用药方向可能是一致的。 (三) 上面是一个典型痰湿郁闭的医案,初起可能芳香宣透即可愈,不知道西医是 如何治疗的。湿邪闭郁于清旷之区,所以胸闷,湿郁于肺,所以咳嗽。湿郁久则 化痰,这也是甘露消毒丹中用贝母、菖蒲的道理。 "郁者,当发越而后不得发越 ",语出《金匮钩玄》的这句话提示郁闭是属于机体不能正常"发越"所导致的证候。 机体不能正常"发越",就需要利用治疗手段,使其能正常"发越"。而湿邪为主的 郁闭,轻宣芳透是重要的手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一句不能看得太死了, 用的合适就可以了;以痰为主的郁闭,得以化痰和调理气机为主,是否需要健脾 化痰要灵活把握。 湿邪为病,脉无定体,湿邪郁闭,也不一定脉沉,一般认为火郁者,脉沉而 躁数,而湿邪郁闭,是可以见浮脉的。比如前段时间,小孩多见疱疹性咽峡炎, 发烧,动则到四十度或以上,脉可见浮滑而数,而全身肌肤干燥,无汗,舌苔多 白腻,乏津液,我认为是湿邪闭郁于内,不能发越而发热,治以甘露消毒丹合蝉 衣、僵蚕、姜黄、杏仁,一般四十度或以上的,两三剂可退烧,三十九度的,一 剂能退烧。一般要退烧时,会全身微微出汗,然后体温降至正常,即所谓"正汗"。 (四) 湿郁和痰郁常相兼为患,所以合并在一块来说,在一些内伤杂病里表现特别 明显。最近一直在治疗一例类风关患者,女,35 岁,病史有八年,其治疗过程 极为曲折。八年前刚发病时,某医生以大剂附子温阳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后因 考虑生小孩,转至另一医生,以补肝肾通络为主治疗,后来症状基本消失,生小 孩后,调摄失当,又开始出现晨僵、疼痛、肿胀症状,服用补肝肾通络为治的处 方效果不显,又请另外一位医生治疗,该医治以化痰为主,佐以活血健脾,症状 逐步缓解。后地震,在外边住帐篷数日,症状急剧加重,不得已,开始吃激素, 服用强的松一年余,配合中药,今年夏天逐渐将激素撤完。症见:大渴,大汗出, 小关节疼痛肿胀,大便稀,小便每次量少,月经延后,每次月经量少,行经一般 两天,舌淡苔腻,中后尤甚,舌尖红,六脉几无
本文档为【《铁杆中医》电子期刊第12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218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0-03-19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