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文人个体意识

古代文人个体意识

举报
开通vip

古代文人个体意识 中国古文人的个体意识初探 秦桂芳  一、课题的选择   1999年初夏,根据学校的安排,由我担任晋元高中直升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当时学校领导的意见是:抛开课本,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学资料,从而决定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时,指导每个或每组(不多于3人)学生写出一篇比较有深度的研究型论文来。   在指导选题时,我比较偏重于古典著作。在课程将近结束时,我自信我的教学工作已引起了学生们搞研究的兴趣,但至于能否写出比较有内涵的论文来,我却毫无把握。然而,在学生们的文章写好以后,我却大吃一惊——其研究课题之广,已出人意料...

古代文人个体意识
中国古文人的个体意识初探 秦桂芳  一、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选择   1999年初夏,根据学校的安排,由我担任晋元高中直升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当时学校领导的意见是:抛开课本,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学资料,从而决定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时,指导每个或每组(不多于3人)学生写出一篇比较有深度的研究型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来。   在指导选题时,我比较偏重于古典著作。在课程将近结束时,我自信我的教学工作已引起了学生们搞研究的兴趣,但至于能否写出比较有内涵的论文来,我却毫无把握。然而,在学生们的文章写好以后,我却大吃一惊——其研究课题之广,已出人意料;而其文章中所闪耀着的理性光芒,不露雕琢痕迹的充满理论色彩的词句,更令人赞叹。从此,我坚信,只要引导得当,并假以时日,我们学生的研究潜能定会爆发出来,并会有相当一批人做出让人惊喜的成绩来。”   隋源远是我所教高一(2)班的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学之初,他就经常来与我探讨古代的许多文化现象。于是,我在督促他完成学业之余,鼓励他挖掘前人所未曾注意到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   对中国古典文学而言,现在研究这一方面的书浩若星辰,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却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学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并甘之如馅。而倘若能在这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中见前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隋源远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初探”,并征求我的意见。经过商讨之后,我们一致认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也很值得去做。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所谓个体意识就是文人在作品中流露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方式,这种情感方式形成了其作品独一无二的风格。所谓个体意识初探,就是要探究个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换言之,就是从探究文人的家境、个人遭遇、理想抱负人手,来挖掘文人的内心世界。   因为这个论题比较新颖,因此,我们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来展开工作。   第一,鉴于此论题涉及时间从先秦直到清代,跨度较大.教师建议:参与研究的9名学生分成2组,每组所研究的朝代必须间隔开,如A组研究先秦时的文人情况,B组则研究汉代文人的情况.如是类推。   第二,中国古代文人数目之多,不可胜举。为避免因面面俱到而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繁琐工作,教师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以每代最著名的大家为主,其他比较出名的为辅,每位学生负责研究一个文人的情况,以免重复。   第三,怎样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这只能从文人墨客的著作人手,教师建议每位同学都要熟读自己所研究文人的著作,并随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自己的 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学党史心得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军训心得免费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 。这样经过透彻地了解后,所提出的观点才能有的放矢、有价值。   第四,教师建议每次集体活动时间,每位同学读一下自己此阶段的研究成果,经过大家讨论,再形成正规的论文形式。这样可避免某些观点过于偏颇而影响以后的研究。 秦桂芳 一、课题的选择 1999年初夏,根据学校的安排,由我担任晋元高中直升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当时学校领导的意见是:抛开课本,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教学资料,从而决定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时,指导每个或每组(不多于3人)学生写出一篇比较有深度的研究型论文来。在指导选题时,我比较偏重于古典著作。在课程将近结束时,我自信我的教学工作已引起了学生们搞研究的兴趣,但至于能否写出比较有内涵的论文来,我却毫无把握。然而,在学生们的文章写好以后,我却大吃一惊——其研究课题之广,已出人意料;而其文章中所闪耀着的理性光芒,不露雕琢痕迹的充满理论色彩的词句,更令人赞叹。从此,我坚信,只要引导得当,并假以时日,我们学生的研究潜能定会爆发出来,并会有相当一批人做出让人惊喜的成绩来。”   隋源远是我所教高一(2)班的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学之初,他就经常来与我探讨古代的许多文化现象。于是,我在督促他完成学业之余,鼓励他挖掘前人所未曾注意到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   对中国古典文学而言,现在研究这一方面的书浩若星辰,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却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学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并甘之如馅。而倘若能在这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中见前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隋源远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初探”,并征求我的意见。经过商讨之后,我们一致认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也很值得去做。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所谓个体意识就是文人在作品中流露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方式,这种情感方式形成了其作品独一无二的风格。所谓个体意识初探,就是要探究个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换言之,就是从探究文人的家境、个人遭遇、理想抱负人手,来挖掘文人的内心世界。   因为这个论题比较新颖,因此,我们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来展开工作。   第一,鉴于此论题涉及时间从先秦直到清代,跨度较大.教师建议:参与研究的9名学生分成2组,每组所研究的朝代必须间隔开,如A组研究先秦时的文人情况,B组则研究汉代文人的情况.如是类推。   第二,中国古代文人数目之多,不可胜举。为避免因面面俱到而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繁琐工作,教师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以每代最著名的大家为主,其他比较出名的为辅,每位学生负责研究一个文人的情况,以免重复。   第三,怎样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这只能从文人墨客的著作人手,教师建议每位同学都要熟读自己所研究文人的著作,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经过透彻地了解后,所提出的观点才能有的放矢、有价值。   第四,教师建议每次集体活动时间,每位同学读一下自己此阶段的研究成果,经过大家讨论,再形成正规的论文形式。这样可避免某些观点过于偏颇而影响以后的研究。   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观点新颖而锐利,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论文体系,使得身为指导老师的我也受益匪浅。   教学相长,由此可见一斑。 学生论文 古 诗 缘 隋源远   我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对中国古代文学情有独钟,在半懂不懂的学语年代,已能背出好几首唐诗了。上小学以后,古文、古诗却渐渐被忽略了,父亲为此而叹息,我则全然不觉,似乎那老古的东西,根本没什么必要去学。转折点大约在初一,不知是受泰戈尔散文诗的影响,还是因为探奇求胜的心理,我竟开始涂鸦写诗了。不料,这一举动引起了校长的注意,他对我的诗颇为赞赏,人为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只要一有时间,校长便找我去,给我指导这今我受宠若惊;另一方面,这又重新激发了我对古诗的兴趣。当我从书店捧回《唐诗鉴赏词典》时,一下于陶醉于浩瀚的古诗海洋里,从此不可自拔。不久,宋词、元曲都被我请回了家,像珍品一样端放在书架上。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精神养料,受益匪浅。   初三那年,一本(中国文学史)吸引了我,从此图书馆成了我常光顾的地方。在春节,当我终于拥有了一本自己的《中国文史》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算起来,真正认真地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应从那时开始。一次,当我读到魏晋南北朝时,建安、正始文学的截然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建安的慷慨悲凉、正始的曲折隐晦使我们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又一个问题吸引了我,是什么使文风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进一步阅读之后,我慢慢找出了原因:时代背景、社会生产力、个人经历、个体意识,都能影响文风。这时,“个体意识”这个名词一下子跳入我的脑海。   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我快速翻动手中的书本,果真,在厚达60页的前言中,我发现了一大段个体意识的论述,读了一遍之后,似有所悟,但更大的疑问浮现了出来: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究竟 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合上书,自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出答案。于是,更多的古诗文辞典被我请回了家。利用暑假,我如饥似渴地翻闭着,并一直坚持着笔录。在两个多月的拼搏下,终于有所收获。在阅读、笔录的基础上,我开始尝试分折文人的个体意识,探究形成个体意识的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某些时期的个别文人个体意识的形成有了一些看法。如西晋时期的陆机、左思,他们的文风就迥然相异,陆机的诗歌文赋重骈偶,讲辞采,有些诗篇几乎通篇对仗,《文赋》洋洋洒洒几千字,更是挥洒自如,气势宏博;而左思则不同,他的《咏史》系列诗作风骨雄健,有建安风骨之余韵。造成这种迥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身世的区别。陆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后代,家世应该说不差,他与弟陆云北上共谋仕进。为展现才华,他大肆使用镣陈排比的手法,这在当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写作方式。于是陆机的文章自然向绮丽的方向发展。而左思则出生贫寒,被权责所压迫、排挤、歧视,有才难展、有志难仲,但同时他又自视颇高,在看遍官场腐败、权势相争、布衣无出头之日的现实之后,他悲愤交加。也正因此,左思才能以雄劲的笔墨写出“世 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韶。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样饱含风骨的诗句。所以说,身世的不同致使陆机、左思文风大相径庭,并使得陆视具有热衷仕进、渴求功名的个体意识;而左思的特色则体现为痛恨官场,愤志难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感到,仅凭一已之力,要对浩瀚的中国击典文学进行研究,实在是漫长而困难的事。因此,我有了与他人一起研究的想法,但在我遇见的同龄人中,对中国古诗文有兴趣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师长又抽不出时间。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一个人进行研究,心想:即使最终找不出答案,至少能积累不少知识。   进入晋元高中后,繁忙的学业使我无暇顾及这项兴趣爱好,很多曾经日夜捧读的书只好束之高阁。不久,学校传来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消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契机。于是我快步走向语文老师的办公室,提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个体意识初探”这一课题,出乎意料,秦老师竟满口答应,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令我吃惊的是,当我的课题被选中后,竟有8人报名参加这个课题。真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与我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不久研究型课程步入正轨,学校每星期拿出课时让我们进行交流与讨论。全小组成员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课题之中,在反复探讨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许多从前未曾留意过的东西。例如,在反复吟咏后,我对《诗经》中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评价加深了理解。当然,这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获得的启示是分不开的。此刻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小组力量之大,效率之高,成果之显著。 学生论文 悲歌雄壮的曹操 隋源远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谅县人。想必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官渡鏖战,煮酒论英雄,赤壁争雄,以及最著名的“挟天于以令诸侯”,这些都是他的“丰功伟绩”。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是成功的,但同样的,作一个文学家,曹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流传至今,享有较高的声誉。 以《短歌行》为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访.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气势不凡,澎湃壮阔,述说着诗人心中的苦闷(主要是悲叹人生短暂,渴求贤土能人两个方面)。但读来却并不使人感到悲伤,这正是因为诗人在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一股慨然之气所造成的,这其中的悲,读来就好像是一种深沉的慨叹,而无雕琢粉饰之词,正足以壮全诗之调,喷胸襟之情。此诗毫无辞藻的堆砌,高起高收,一气呵成,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内心。人生苦短,何以释杯?杜康酒?否!建功立业是也。杜康酒只是个信口的寄托,真正的重心是后文所流露出的那种求贤若渴的情怀。求贤为何?为建功立业。建功为何?为留名于世。为何要留名于世?因人生苦短,只有建造一番伟业,才能真正体现人生价值,从而为后人所景仰;而为后人所景仰,正可视为生命的延续。建安文人之所以有风骨之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诗文中所体现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曹操此作,信为其代表。再例如《步出夏门行之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杜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同样是一首咏志诗。一方面,诗人慨叹万物终难逃灭亡;另—方面,诗人却对那些年老而壮志不减当年的人大加赞美。这茅盾吗?不!既然万物都难逃死亡的命运,那么只有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奋斗才是诗人心目中最正确的选择。作者所透露的也正是这种情感。   而《步出夏门行之观沧海》同样也有壮阔之气,虽是一首纯景的诗,但萧瑟的秋景在曹操笔下却显得尤为波澜壮阔,像是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纯景色描写中给读者一种心灵的震撼,这可是精雕细琢所难以达到的境界,因为它完全源自感情的流露。   在诗歌方面,曹操还有许多佳作,如咏史诗《薤露行)、《蒿行》,流露出同情下层人民之情感的《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及部分成就相对一胀的游仙诗。总体上讲.这些诗作大体上都具有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的特色,其中绝少华美词藻,结构也不求精细,抒发情感往往悲凉慷慨、跌右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因而可以说,他是建安时代的代表人物。   从文章上许,曹操也颇具特色,说话大胆,辞锋犀利,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祭故太尉桥玄文》等。谈完曹操的诗文,让我们再看一下他的生平遭遇。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的家世极为显赫,因而曹操的背景还是十分有权势的。一方面,因为宦官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曹操幼年没有受到十分正统的教育,因而养成了豁达、不拘小节的个性,这从他录用人才“唯才是用”的观点上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尽管曹操家世显赫,也难逃汉末社会大动荡带来的波折。在汉末,先是黄巾之乱,继而董卓之乱,随后转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当时中原战事不断,生灵涂炭,加上连年饥荒,中土一片萧条景象。身在乱世中的曹操,对此也是敏感的。望着“白骨露于野”的景象,他深刻意识到了人生在时空之间的渺小,个体在苍穹之下的软弱,因而顿生一股悲凉之气,并体现在他的诗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身在乱世中的曹操,由于亲眼目睹了东汉未年社会大动乱的惨酷现实,因而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从而写出一篇篇慷慨悲凉的诗篇。 学生论文 上下求索的屈原 高慧君   屈原(前34O_前278),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姓。屈原年轻时受到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20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第一次被放逐。当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祖国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汨罗江,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历史上,像这种诗人与环境的矛盾,不断地造成人生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优秀的文学。   了解了屈原的生平,可知他毕生都在为国家尽心尽力,但屈原的政治生涯却颇为坎坷,他遭人陷害,受到排斥,不能实现抱负,祖国危亡后,终至投河自尽。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国,誓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虽然屈原的政治才华没有得以展现,但他在文学诗词方面的才华与成就却炳彪史册。   谈到屈原,不得不谈到《离骚》。它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全诗共373句,3400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因为写于作者被放逐期间,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时,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述。我们可以把《离骚》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离骚》有着现实主义的内涵。诗人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祟高的人格,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虽说屈原所说的“美政”只是超脱现实的理想,但他那种为理想而奋斗,摆脱平庸苟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不可缺少的。   《九章》也是直接反映屈原生活经历的作品。它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回风》等篇章。在《九章》中,《橘颂》的内容和风格都比较特殊。描写过程中,诗人既不黏滞于作为象征物的橘树本身,又不脱离树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后世咏物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涉江》是屈原在江南长期放逐中写的一首纪行诗,以高度概括文字写出深山密林潜幽空邃的景象。楚词中这类风光描写,成了后世山水诗的滥觞,屈原也被控为我国山水文学的鼻祖,《九章》中的诗篇善于把纪实、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以华美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出复杂的、激烈冲突中的内心世界。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的评价。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四言句为主的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的“骚体诗”,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生论文 初唐诗歌革新先驱陈子昂 王欣蕾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初唐诗人。他21岁入京,24岁当上了进土。武后当政时,他曾因《大周受命颂》受到重视。可是世事并不遂人愿,他并未因此而安度终生。在万岁通天元年九月.陈于昂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北伐契丹,屡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武攸宜非但没有允许,还给予其降职处分。圣历元年,陈子昂辞官还乡,但这并没有让他能平静地安度晚年,武三思又暗嘱县令段简将其害死狱中。   陈子昂可以说是诗歌革新的先驱者。他以敏锐的眼光,从一般小看到特殊,在普通中突出重点,对那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做了十分详细的研究,并明确地提出“汉魏风骨”的方向,反对齐梁时“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作风。他所主张的诗歌要有现实的政治内容,对盛唐诗歌的兴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应有较大的影响。   陈子昂并不是主张单纯的复古,而是希望将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重视思想内容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的代表作《感遇诗》十分明确地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同时也为唐诗开辟了一条讽喻现实的道路,对封建统治阶级各种不得民心的措施,进行口诛笔伐。他的诗歌或赞美高尚理想,或揭露时政弊端,或感叹怀才不遇,质朴刚劲,较有社会意义。 正如《感遇》诗中的一首: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出幽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扦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候。 :   陈子昂不仅为在边塞作战的战士们鸣不平,更寄托了自己追求功名,但又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才华没能够为世所用,可以说这是陈子昂生平的一大遗憾。   其次便是他的另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陈子昂《感遇诗》之外的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诗进言献策屡遭挫折,独自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求贤所建,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古代有,将来也会有,今天却无缘得见,壮志难酬!这首诗俯仰古今,抒发旷世的孤独感,充分体现了陈子昂在艺术上的功力和创造才能。   陈子昂的诗散失不少,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还写了许多消极悲观的诗。但总体来看,陈子昂的作品表现了独特的风格,为诗坛开创了新风气。诚如卢藏用所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 然—变。”在散文的写作上他实践了他的主张,对于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来说,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先驱者。 学生论文 李白和酒 韩小妮 彭贤卿 刘 婷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这样说过:“太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诗中写酒,酒醉赋诗。对他来说,饮酒不但不会妨碍作诗,相反,在昂扬的激情中反而能使他的诗作得更好。再加上,因酒醉命高力士脱靴,尽管连醉两天不醒还能即席写出3首“情平调”和10首“宫中行乐词”(现存8首)以及酒醉要捞取水中月而溺死的传说——这些广为流传的关于李白的故事,几乎全和酒有关。这些事实,不能不使人们一致认为,李白这个人,以及作为一个诗人的李白形象和饮酒这件事是不可分割的。李白的饮酒是快乐的、豪放的。他的一篇关于醉酒的代表作品《襄阳歌》正说明了这点。诗中这样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自古至今,何曾见过如此狂饮?也就是说他要在有限的人生内实现饮酒量的极限。虽用夸张手法,却出自蕴藏在骨子里的豪情,令人读来想见其人,生出极度快感。更有甚者.“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在诗人眼中,襄阳城外那碧绿的汉水,恰似新酿出的葡萄酒.此江若真能变作酒,那么光是酿酒的酒曲便可垒起一座高台了。这是何等奇特的遐想!既有醉后的幻觉,又有艺术的夸饰,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诗人对酒的钟爱可见一斑,简直可以说酒是他的第二生命。   李白—生中交友甚广,经常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句。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下终南山与斛斯人宿置酒))“须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户觞。”((早春寄王汉阳))等。   开元十三年,李白在金陵结交了一些朋友。次年春天,他准备前往广陵。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春风吹拂,柳絮纷飞,朋友们为李白饯行。酒肆里飘散着浓郁的酒香,宴席上当垆的姑娘不断压酒,请客人们品尝。朋友们频频劝饮,情谊深厚,依依不舍。李感激朋友们的友情,临行前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欲行不行各尽觞”一句表现了诗人不得不行而无限依恋的矛盾心理。诗人不忍远行而相送者又不希望他马上就走,于是诗人和友人只能继续劝酒,继续干杯,甚至当诗人多次起身告别之时,相送者还多次“劝君更尽一杯酒”。可见,在诗人的眼里,酒已不只是单纯的酒,更是能够传递与友人之问深厚友谊的桥梁。天宝三年(144年),李白离开长安,由商州到达洛阳,与杜甫会面。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会面,是文学史上的大事。他们在洛阳会面后同游梁宋,第二年又同游东鲁。两位大诗人,“醉眠秋共波,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把酒论文,怀古,结下深厚的友谊。分手之时,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泅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前四句表现了两位友人不愿离别而又不得不别,既要离别便须抓紧有限的时间尽情游乐的心理活动,以及诗人对不知何时才能再会的无限怅惘之情。然后则笔锋一转,借眼前的景色冲淡逐渐加重的伤感氛围。最后以慷慨之语损起全篇诗意,令人在真挚深厚而又豁达开朗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和陶冶。这首诗无华丽的辞藻,无精细的雕琢,纯是一片真情流溢于行墨之间。读者从中也可感受到,在诗人的心目中,能和这样一位挚友一同畅饮美酒,应是何等的快事啊!   在政治上李白向往于建功立业,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像管仲、曼婴那样匡君济世,建立不朽的功勋。但由于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他被上层统治阶级排挤在政治生活之外,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又束缚了他放纵不骥、渴望自由的个性,达就使得他常常借助饮酒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月下独酌》(其一)就对此作了真实的反映: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花问,诗人自酌自饮,无人陪伴,只好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作伴。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自己而已。但是有这两个伴侣毕竟是好的,还是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行乐吧。月被歌声感动了,徘徊不去,影也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情感交融的地步了。所以,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诗人是舍不得和他们分开的,“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诗人的心声,希望同月亮和影子相约,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呐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渴望。诗人这次饮酒、已不像以往那般畅快,这杯酒是苦涩的;留下的是凄凉的情怀。   与《月下独酌》相比,《将进酒》则借与友人饮酒之机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诗中虽有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叹息年华易逝,鼓励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却也有着“钟鼓馔玉不足贵”的蔑视富贵的态度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充满自信的积极精神,而“但愿长醉不复醒”则是为了“销万古愁”,即“挥斥幽愤”。全篇借助酒力,努力排遣愁闷,表达了伸展才智的渴望,在悲感中交织着自信。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的矛盾,通过李白的感受和体验,激成了像黄河之水那样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涛。如果说(月下独酌)中的酒喝得孤单郁闷的话,那《将进洒》中的饮酒则浑厚激昂。   李白因在政治上受挫,便希望凭借放情山水以消释自己的苦闷和悲愤。山水酒月伴随李白一生,直到暮年。大自然的陶治,加上浪漫主义精神,使他具有豪迈、开阔的胸襟。乾元二年(759年)秋,诗人长流夜郎遇赦后,与被贬谪的刑部待即李哗及中书舍人员至同游南湖,写下了(陪族叔刑部待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五首。第2首这样写道: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长烟一空,烟雾全消,天空显得格外澄净、透明o湖边远处,水天相接。诗人面对这梦幻般的迷人境界,不禁浮想联翩,幻想着怎么能够乘着粼粼碧波,直上青天。诗人兴致勃勃,“嗜酒见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乘流直上青天途中,还不忘记“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在他想象中的世界里,天地到处有酒,“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洒泉。”(《月下独酌’其二》);既然“天地爱酒”,那么暂且向洞庭湖面赊来一派晶莹月色.带着小船驶向天边,于白云湖水相接处买酒,这样,才“爱酒不槐天”呢。诗的格调显得冲淡平和,饶富阴柔美感,大声地传达了诗人恬静淡泊、旷达超脱的倍怀。   李白的好饮、豪饮,一生都没有改变,记载唐代文学家生平的《旧唐书·文苑传》这样为李白的一生作结:“终因饮酒过度死宣城。”一生酷爱饮酒,终于醉死在他一生最喜爱的宣城,对于李白来说,或许这正是他心中的愿望。   李白的一生和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性豪迈,喜欢和朗友一同开怀畅饮。在政治上,最初他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希望建立功业,但由于朝廷的腐朽,他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却屡屡碰壁。在十分压抑的情况下,他只好借酒浇愁。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普遍遭遇。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杜甫、自居易等都是如此、我们从中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但尽管这样,李白的诗中仍有豪迈、狂做、充满自信的一面。这种积极因素往往和前面所提到的消极因素交织在一起,诗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处在激烈的拼搏之中,迸发出了璀璨的火花。 学生论文 亡国之君李煜 江南炎 李烃(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的词以975年降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豪华享乐生活,风格柔靡,间有清丽之作;后期多抒发亡国被俘的痛苦以及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重的感伤情绪。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确实,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烃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他能诗善乐,精通书画,尤善写词。后人把他的词与其父李憬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作为一代词人,李煜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仍然不衰。其代表作有《虞美人》、《鸟夜啼》、《浪淘沙》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后人员为熟知的一篇,相传更是他的绝命之作。此词全篇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李后主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歇月”原是指人间最美好的景色,可是,对于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烃而言,见了此景反而更加心烦。他劈头一句便是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完结呢?此语一出,使人不禁感觉问得好奇!然而,当我们思及李后主当时的处境时.一切就已明了。他原是一目之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降宋后虽被封为“违命侯”,可是毕竞是宋王朝的阶下之囚,毫无尊严可言,还不如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以他对人生已经绝望,见了春花秋月此等人间美景也只是心伤神摧.其感情的极端悲苦由此可见一斑。接着,他又转而向世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子把笔锋拉回现实生活中。“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当皇帝时的旧事,可是往昔的一切都没有了,已化为过眼云烟。这一切不禁使李煜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叉东风”点明他归末后又过去了一年,时光流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这是一声深沉的慨叹。此句李烃完全以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宜抒胸中的亡国之恨,表现出他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纯真而又深挚的感情。当他遥望故国时止不住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慨叹,“只是”两字将其心中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亡国,李烃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种种变故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故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此时此刻,悲叹之情有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此句李烃将满腔的幽愤化为对人生终结的拷问,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李煜的词善用白描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抒写真情实感。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惟有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李娱的词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了自晚唐以来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渐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提高了词的文学表现功能。由此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感之切,故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虞美人)中,李煜那充满悲恨的感情色彩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决堤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李煜词的这种纯真深挚的感情及全心倾注在他的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下面一首《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类似的短幅小令看似无意为之,但却明白如话,不待讲析,其感情也自然流露,体现了词人的卓越才华,他的强烈直爽的性情更是已经到了不笛雕琢的地步。李煜这种寓情于词的作品最为后人所赞赏。
本文档为【古代文人个体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74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05-28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