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举报
开通vip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重读 嚣 ≮萝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 — — 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孙绍振 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 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 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 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 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 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 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 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也一样,“但使龙城飞将...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重读 嚣 ≮萝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 — — 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孙绍振 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 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 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 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 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 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 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 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也一样,“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翰的《凉州词》更是彻 底,连生死都无所谓.只要把酒喝个痛快:“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则宣称,喝吧,这是朋友的最后一杯酒 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情 感都是激动得非常鲜明而强烈的。而陶渊明的 诗。则不太相同,好像没有什么激情似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一点也不激动,对生活中的一切。他没 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似乎是没有感情。没有感 情的诗怎么能动人呢?这就有陶渊明的特点了。 这种特点,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语 言,他的文字,不像一般诗作那样词采华丽,而是 相当朴素。中国《诗经》的传统,是讲究比兴的,而 这里既没有比喻 ,也没有什么起兴的手法 ,几乎 就是平静的陈述: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 自偏。 这是从心理效果上来表现心灵的宁静,为什么把 房子建筑在人间,却感受不到车马之喧呢?因为 身躯虽然在,心灵却已经和现实拉开了距离。难 得的是,这种心理效果本来有相当不同凡俗的一 面,但诗人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和这种与现实拉 开距离的情况相反的是王勃的 “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因为心灵沟通 ,所以地理距离再远, 46.一语文学习/重读/2007—9 也不在话下。但是 ,王勃所抒写的感情是强烈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他们同病相怜,本来 感动得很,但强忍住了眼泪。 ’ 这里,诗意来自激情 。但并不是只有激情才 有诗。另外一种类型的感情,不太激动,不太强 烈,也是诗。陶渊明的诗情好就好在刻意营造一 种安宁的诗意。这就是陶渊明对中国诗歌史的贡 献。这一点朱光潜先生特别欣赏,他甚至认为:“艺 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古希腊人“把和平静 穆看做诗的极境”,当然鲁迅不太同意,但是,过分 执著于热烈的情感,是可能导致自我蒙蔽的。 陶渊明不当官,觉得农村的环境令人心情舒 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回到农村去,虽然“结 庐在人境”.把房子建在闹市区,但哪怕是南京 路、王府井,他也听不到汽车的声音。 读这首诗 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几个关键词语 之间都有相互照应的关系,形成一种有机的,但 是潜在的、隐性的联系。如“庐”,一般的注解就是 住宅。如果满足于这样的解释,就不太懂诗了。这 个字,可以意会为简陋的居所,往往和茅草屋顶 联系在一起。刘备拜访的诸葛亮的住所,就是茅 庐。这个庐字和后面的车马,是对立的。车马,在 当时.是很有钱的、地位很高的人家才有的。这里 潜在的意味.不是一般的把房子建筑在闹市。它 还有一层意思,虽然“我”的住所很简陋,但是不 管多么华贵的车马,“我”都没有感觉。因为,“我” 心离得很远。“心远”不是人远,事实上,诗里显示 的是,人是很近的(就在同样的“人境”)。正是由 于人近 .才显出了心远的反衬效果,构成一种非 常悠然、飘然、超然的境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古名句.品位极高,后世没有争议。但 是,好在哪里,历代却说得并不很到位,还有一些 争论 : “悠然见南山”的“见”,在《文选》、《艺文类 聚》本中曾作“望”,《东坡题跋》对这个“望”字严 加批判曰:“神气索然矣。”“望南山”和“见南山”, 一 字之差,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反差?在我看来, “见南山”是无意的,它暗示诗人悠然、怡然的自 由心态。“望南山”就差一点,因为“望”字隐含着 主体寻觅的动机。陶诗的特点,随意自如,有了目 的,就不潇洒了,不自由了。 要注意的,还有两个意象,一个是 “篱”(东 篱),一个是“菊”(采菊)。“篱”和“庐”相呼应,简陋 的居所和朴素的环境,是统一的、和谐的;但是朴 素中有美,这就是菊花。这个意象,有着超越字面 的内涵,那就是清高。这种清高,没有自我感觉,没 有自我炫耀的意味,而是悠然、淡然、怡然、自然的 存在。在陶渊明所处的年代,诗坛上盛行的是华贵 之美,华彩的词章配上强烈的感情是一时风气。但 是,陶诗开拓的是简朴之美。越是简朴,越是高雅; 相反,越是华彩,越是热烈,越是低俗。在这里 ,越 是无意,越是自由,也就越是淡泊,而越是有意,感 情就越可能强烈、华美,就越可能陷入俗套。 联系到陶氏的《桃花源记》,那么美好的一个 地方,无意中被人发现了,留下了惊人的美感 ,但 是,有意去寻找,却没有结果。这就是说 ,超凡脱 俗之美,朴素之美,不能有意寻找。无意的发现, 不是有心的追寻,顺带的 ,瞬间即逝的,飘然的感 觉,却是美好的。然而,正是这种转瞬即逝的感 觉 ,一般人没有感觉的感觉 。恰恰又被诗人发现 了。这种无意中的体悟深刻化了。情感就高雅化 了,这是陶渊明的意境。 山气El夕佳 .飞鸟相与还 “佳”字,如果在一般诗歌中。可能显得缺乏 力度,但是 ,好就好在这种字不吃力,与前面无意 的、恬淡的情感 ,比较统一,比较和谐。如果不是 这样,换用有强烈情感的词语,例如,艳、丽、朗 (山气 日夕丽,山气 日夕朗,山气 日夕艳)就不和 谐了,对悠然的意境就有破坏性了。“佳”字,虽然 是个不太强烈的字眼,但是,其构成的词语,意味 却比较隽永。例如佳句、佳作、佳音、佳节、佳境、 佳期、佳人、佳丽,内蕴都比较含蓄,有着比字面 更丰富的意味。 这首诗一共十句。都有叙述的性质,谈不上 描写,连个比喻都没有。而中国诗歌向来是讲究 比兴的,偏偏陶渊明有这样的气魄,进行一种朴 素美感、朴素美文的冒险探索。 朴素,本身并不一定就是美的。从字面上孤 立来看,是很平淡的。但平淡之所以能够转化为 深沉,主要靠整体结构,各关键语词之间,有一种 内在关联和照应。字里行间,默默地互相补充,互 相渗透,构成有机的情感程度上统一的“场”。太 强烈的字眼,和前面悠然的、飘然的心态就不和 谐 了.形不成关联的场 .甚至还可能破坏相互关 联的场或者意境。这里所说的意境是内在的、微 妙的、若有若无的,它不在语言表层之上,而在话 语以下,又在话语之中。 “飞鸟相与还 ”,也是很平静的、惯常性的景 象。它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和诗人一样,是没有特 别的动机的。不夸张。不夸耀,不在乎是否有欣赏 的目光,甚至不关注是否值得自我欣赏。“此中有 真意”。关键词是一个“真”字。世界只有在这样的 自然境界里才是真的,人心也只有在这样自由、 潇洒的意态中才是真的。不是这样,就是假的。这 种境界,妙在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可意会,不可 言传,语言很难直接表述出来。一旦想用语言来 表达,就是有意了。就破坏 了自然 、自由、自如的 心态 ,其结果,这种有意本身和 自己的本性就是 矛盾的,故刚刚想说明,却马上把话语全部忘记 了。这说明,诗人无心的自由是多么的强大,即使 自己都不能战胜。 这种真就是人的本真,就是不但没有外在的 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自我的心理负担。 进入这种没有 自我的心理负担的境界,人就 真正轻松了,自由了。 所以王国维说 ,“悠然见南山”,属于“无我之 境也”。而朱光潜不同意: 他的“无我之境”的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 语文学习/重读/2007—9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冷静 中所回味 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 中得之”), 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① 实际上,关键不在“有我”与“无我”(从当代 文艺理论来说,“无我”,作者退出作品是不可能 的),而是这个“我”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心理有 没有欲望。欲望就是心理最大的负担,这是关键 , 没有自已加给自己的心理负担.就算是“有我”也 是“无我”。摆脱不了自己加给自己的负担,就是 “无我”也是“有我”。 不能摆脱心理负担,就不是真意了;就是不 自由,就是假“我”。 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首之五,陶渊 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 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这就是说,这些诗,都是酒醉以后所作。“既醉之 后”应该是不清醒的,可是这里,没有任何不清醒 的感觉。其饮酒的寓意,应该是:一,酒后吐真言; 二,孤独,取屈原“众人皆醉吾独醒”之语,反其意 而用之。在他看来,人生日常的清醒意识,毕竟是 一 种束缚,不但是束缚,而且像坐牢。这是不是有 点夸张?是不是太强烈? 这一点,要到《归园田居》中才能解答。 《归园田居》和《饮酒》之五,同样是陶氏的代 表作,风格也近似,大体都是直陈,不刻意描写和 渲染,都以平静、淡然、飘然、怡然的情致动人。但 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情致的 句子比较多。《饮酒》之五中,开头两句还是有意 象的(结庐、车马),第三四句,可以说是直接抒情 (问君何能,心远地偏)。接着的四句,都是借助景 观意象(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山气 日夕、飞鸟与 还),最后一句,就全是直接抒情(此中真意,欲辩 忘言)。而《归园田居》则不同,借助意象,或者说 借助自然景观的句子也是有的,但是更加朴素 (这一点,下文细讲)。它们最大的不同是,直接抒 情的句子比较多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话说得很直接.甚至有点直白之嫌。直截了 当地说,自己和世俗之人不合拍。但是,这样的直 48●语文学习/重读/2007—9 白,又没有成为散文。原因在于一个“韵”字,这个 “韵”字用得很奇。“适俗韵”,明显 自相矛盾。既然 是适俗了,还有什么韵味可言呢?韵,令人联想到 诗,联想到高雅之品位,联想到气韵、风度(charm, poise),想到风雅的事,如风流韵事。这里的“韵”, 因为超越了世俗,应读作“少无适俗一韵”,其间才 有一点比字面更深长的意味。下面这一句,“性本 爱丘山”,说得更直白,好像在说大白话。以匠山来 代替大自然。以自然和世俗相对。下面的语言照旧 平白.但是,平白中,情感的分量加重了: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情感重点在两重矛盾:第一重,明明没有世俗 的功利心,但是,却混迹于世俗之中。这就和自己 高雅的心境形成了反差。第二重,把这种自误的处 境比作一张网。陶渊明很少滥用比喻,并不以比兴 为能事。就这个暗喻而言,它的好处在,暗示束缚 无处不在,一旦落入,就难以挣脱。他这种网,叫做 “尘网”。尘,是浮尘、灰尘、尘芥 、尘沙,均有贬意, 喻庸俗肮脏。这是极写自己的精神负担,挣不脱的 假日子,违背自己的 tl,愿,真生命在假日子中,居 然忍受了“i十年”。统计数字在诗歌中,往往算不 得数,但在这里,却是确实的。表现这么长期的精 神重负,用的却是平静的语气,“i十年”,三个字, 就这么轻松。直到这里,还没有形容,看不出渲染。 接下去,出现了陶渊明诗歌中很少见到的渲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一 连两个暗喻,第一个暗喻把 自己比作羁 鸟,受束缚的鸟;第二个比作池鱼,离开了原本生 活的深水区域,被弄到小池子里来。这里,没有明 显的愤慨,仍然是平静的诉说。因为这种诉说不 是针对外在环境的,不是针对他人的,而是针对 自己的,对自己的内心说话,自家人说自家事,用 不着夸张的姿态和话语 ,是自己造成的。接下来 的话语,就更加平静了。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是点题了。题目就是“归园田居”。值得注 意的是,“开荒”。直接写体力劳动,这可真是有点 大胆了。在他以前,似乎还没有诗人能够把开荒 这样的实用功利行为审美化,上升为诗。他一没 有用修辞手法把开荒美化,只是叙述而已:二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形容自己怀着什么样的高雅心态。相反 ,他说 自己不行.资质不高,有点笨,因而只能“守拙”而 已。下面这两句,就更出格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特别是后面的: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 前面两句简直是流水账,统计数字,本来是最 没有感情的。后面两句,把鸡呜狗叫。都写到诗里 来,(又不是《诗经》里面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有矛盾冲突的,有寓意的)不是很煞风景吗?但是, 在这里,有一种面对贫寒的安宁感,面对简朴生活 的自在感。这就有点诗意了。特别是这一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两句 ,感觉不明朗,有点模糊,字眼用得很 平淡,但却成了千古佳句。因为这里,渗透着更加 自然的情致。蒙蒙咙咙的是远方的村子,轻轻柔 柔的是村落里上升的炊烟。这里透露出一种不明 晰、不紧张的心态,对无牵挂的生活的专注。这种 专注是微妙的,不强烈的,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 旦被诗人表现出来,就能触动、唤醒人们许多忽 略了 、淡忘了的记忆 ,那没有意味的立刻就变得 有韵味起来。即使韵昧被发现了.被唤醒了,诗人 的专注也仍然是从容的。下面的关键句是“虚室 有余闲”。因为有余暇,所以才从容。 全诗的杰出之处 ,在以感情极尽夸张文词竞 为华丽的时代,他却独辟蹊径,发现了另外一种 话语的美 ,哪怕是对美的发现和欣赏 ,也是从容 不迫的。 “久在樊笼里”不是直接道出了牢笼吗?这不 是很难受吗?要逃脱这种牢笼 ,不是需要反抗吗? 不是需要斗争吗?这样不是强烈的情绪吗?不。这 个牢笼不仅是外部的,而且是内心的;不是物质 的,而是心灵(欲望)的;不是他人的,而是 自己的。 这就是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心为形役”, 心是 自己的,而形也是自己的,所以,牢笼就在自 身,这就不用逃脱,而是超越,自己解放 自己,因而 是不难的。“复得返自然”,只要恢复自我的本性, “自然”的境界就达到了。自我解放就成功了。 . 《饮酒》之五,开头就说,哪怕住在闹市也无 所渭,只要“心远”就成。远到什么程度呢?不一定 远离闹市 ,就是在闹市也可以获得解放的。只要 远离自己的世俗欲念,就能返璞归真。不但是世 俗之念,就是不俗的“真”意,也不要劳神去解说。 这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深意所在。 为这种意境去寻找语言,去费劲 ,去动脑筋 ,就不 自然了。一种不为任何外部动机,也不为自身内 在动机所役的,不强烈的、有意无意的自由情致 , 渗透在全部细节、全部意象之中。这种 “意”和 “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构成了看不见的 “场”。古代人没有“场”的概念,现代人的“场”的 概念是物理的,而古代的类似的“场”的概念则是 心理的。他们把这种心理的“场”叫做“意境”。 全诗有一系列意象 : 尘网、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南野、园 田、方宅、草屋、榆柳 、桃李、远人村 、墟里烟 、狗 吠、深巷、鸡呜、桑树、户庭、樊笼 这都很平常.表面上是客观罗列,但实质上却 是主观的,被“意”同化、统一在一种精神境界中。 这种同化是不着痕迹的同化,统一在诗人无意的、 从容的、不为任何外部动机也不为自身内在欲望 所役的一种心境里。这里的大自然平静安然,顺其 自然才是真正的自然。真正动人的意境,用语言是 无法描述的,这就叫“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场” 或“境”统一着一切。但它以不用语言直接表达出 来为上,连诗人的技巧都不能留下痕迹,这样品位 才高,才是神品。在看似平淡的、不显眼的、没有什 么诗意的对象上,诗人感觉到一种享受,这种享受 的特点,好像是没有享受。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人 感到,他却感到了,而且用他自己从容不迫的、宁 静致远的风格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伟大。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也是一首感情不强烈、 以平淡取胜的诗。闻一多说它“淡到看不见诗”。 有个朋友拿出一只鸡、一点小米,邀我去他家。如 按强烈感情自然流露的准则,这是缺乏诗意的。 但它和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有 类似的趣味。表面上看是鸡毛蒜皮,实质上,却是 情致很自如。故人,老朋友,“老”不是年龄,而是 相知之深,深到不拘形迹。没有什么好东西,也可 以请客。随意中有一种亲切。这是一。其二,请客 请到哪里去呢?又不是什么华贵的地方,而是“田 语文学习/重读/2007—9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家”:普普通通的农夫家里。吃,没有什么美味, 住,没有什么华贵。那还享受什么呢? 首先是风景。风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四面都 是树,斜斜的青山在城郭外。这应该是一般的景 象。虽然景象一般,但是 ,朋友有兴致,自己也乐 意追随。那么到了农家,有什么精彩的事情呢?好 像也没有什么精彩的。打开窗户,外面是打谷场, 拿起酒来说说今年的收成。就这样很平淡的事 情,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美;甚至,也没有说到 什么特别的友情,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感情也不 强烈:打谷场上,一点不激动,一点不像华滋华斯 所说的感情要powerful(强烈)。吃完了,人家并没 有邀请,自己就说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到明年我再来。这样的结尾,是盂浩然的拿手 好戏。他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也有类似的结尾: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然而,相比起来 ,这个结尾可能要比“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略逊一筹。因为,“何当”,还存 在一点保留,明年来不来,还不十分肯定。还有一 点世俗的礼节和客套。而《过故人庄》的结尾,则 完全不拘形迹,根本没有去想人家欢迎不欢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平静、自然,好像没 有什么物欲的障碍,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更没有 心灵的隔膜。和陶渊明一样。追求一种没有外界 牵挂也没有内心负担的境界。 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一个“就”字,用得很 是精彩。历代诗话多有称赞。对于粗心的读者来 说,这个字的好处,可能看不出来。《升庵诗话》说: 孟集有“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 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 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 字.乃知其妙。② 这个“就”字。好在什么地方?好在,比“醉”新 颖,“醉”字,已经用俗了,没有多少新颖感了。比 “赏”,显得含蓄。“赏”字把话说得没有想象余地 了。比“泛”,更确切,“泛”,没来由,又没有水 ,怎 么泛?“对”,当然比“赏”、比“醉”,好得多。但是, 还有坐实之嫌,方向固定,就是面对面。“就”,就 自由得多,只要靠近,哪一个方向都成。这一笔, 50.I语文学习/重读/2007-9 不仅仅是写未来,而且还是写当下,令人怀恋的 不仅仅是,把酒桑麻,还有今天眼前的菊花。 请注意,没有内心负担是中国古典山水诗歌 特有的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自然、自由、自在,其 极致是感觉不强烈 ,甚至被忽略了的自在,这是 最高的自在。 这种平静的、不激动的情致,可能是中国诗 和西方诗最大的不同,也是中国诗歌最大的创 造。这首诗是写对自然的生活和自然的心情的一 种体验和享受。从一个个词语来说,没有什么特 别,巧妙全在字与字之间的“场”。汉语中有个词 语,叫做“字眼”,很可以说明这个特点。在中国古 典诗话中,有“诗眼”之说。诗眼是以“字眼”表现 的,它和“字面”是相对的。字眼,有多重意蕴。一 来,像眼睛一样是灵魂的焦点,二来,眼,就是洞, 就是空白。意境,场,不在字面上。用中国古典诗 话的说法,就是“不可句摘”。但整首诗的意象,绿 树、村庄、青山、城郭、场圃、桑麻、菊花,构成一幅 画图。但是,光有画面,是不能成为好诗的。图画, 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框架 。而情致 .则在画面的空 白之中。在“故人”、“鸡黍”、“把酒”、“桑麻”、“重 阳”、“再来”的随意和默契之中。二者汇合,构成 一 个非常和谐的情与景、内心与外物 、意与境相 互交融的“场”。出现在诗里的系列意象,表面上 很 自然 ,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实际上已被加工过、创造过,与原始的生活状态 有质的不同。诚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 面上是对自然生活的自然摹写,但菊花的美,是 对生活、对灵魂和精神没有任何负担的一种美。 菊花的高沽、自然、不受污染,都已经变成精神的 符号了。它妙就妙在不让你意识到这究竟是外物 还是内心,两者浑然一体,所谓“镜中之花,水中 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有痕迹,就没 有“场”了,用王国维的话来说 ,就是“隔”了,也就 是不和谐 、不统一,构不成意境了。 注释 : 0)4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第59页。 ②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浙江 教育出版社,1993,第539页。《增订唐诗摘抄》说:“‘就’ 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道理更加萌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356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07-06
浏览量: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