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题库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题库

举报
开通vip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题库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封面第1页资料见第二页《传播学》复习重点题库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传播的定义上,社会互动理论的倡始人库利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信息)的概念。3、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具有(物质属性)。6、德国哲学家...

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题库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封面第1页资料见第二页《传播学》复习重点题库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传播的定义上,社会互动理论的倡始人库利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信息)的概念。3、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具有(物质属性)。6、德国哲学家克劳斯认为,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7、(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8、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9、如果我们把人内传播看作是个体信息系统,那么人际传播便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而群体传播中,(多个个体系统)有机结合,产生了新的输出物,即(群体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群体价值)。1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1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12、精神生产的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述为信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行业叫做(信息产业)。13、(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本质特征。14、人类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也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15、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在于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16、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文字)。17、信息的大规模生产是人类进入(印刷)传播时代才开始的。18、在电子传播时代,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19、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即(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20、按照美国传播学家哈特的分类,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属于(示现)的媒介系统,绘画、文字等属于(再现)的媒介系统,广播、电视等属于(机器)媒介系统。21、在美国传播学家哈特看来,在(示现)的媒介系统中,人们是面对面传递信息;在(再现)的媒介系统中,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物质工具和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在(机器)媒介系统中,传播和接受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22、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产生普遍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1973年出版)以及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出版)这两部著作的出版。23、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领域等到充分发展。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中。2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25、在符号系统中,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务,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的符号是(象征符)。26、在符号系统中,与其表示的对象事务之间具有自然因果性的符号是(信号)。27、在符号系统中,被莫里斯称为“符号的符号”的是(象征符)。28、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达和理解的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29、按照诗学和语义学的分类,符号意义可以分为(明示意义)和(暗示意义)。30、按照逻辑学的分类,符号意义可以分为(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31、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参与或介入进来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32、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是(意义)、(社会互动)、(解释)。33、在米德看来,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和角色期待。二、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少选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1、在传播的定义上,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强调:(BCD)A、传播的社会关系性B、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C、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D、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E、传播是信息的传播2、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有:(ABCD)A、信息共享B、体现一定社会关系C、双向互动D、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E、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3、大众传播具有其他社会信息系统所不具有的特点,体现在:(ABDE)A、专业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B、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C、具有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具有即时的干预能力D、传播内容公开E、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的著名学者布克里认为,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以下要素:(ABCDE)A、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的源泉B、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C、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D、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E、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5、社会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ABDE)A、开放性B、各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C传播双方具有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不会受到拒绝D、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E、以人为主体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6、人类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ABCDE)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7、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BCDE)A、语言B、气味C、发光D、超声波E、动作1、在下面的符号中,属于信号的有:(ABCE)A、起火后冒烟B、大雨来临前的乌云压顶C、生病后发烧D、文字符号E、青年人发育成熟长出胡须8、在下面的符号中,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ABCDE)A、声音高低B、文字字体C、动作D、手势E、徽章9、下面的符号中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ABCDE)A、语言符号的伴生符B、副语言C、体态符号D、体态语言E、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10、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参与或介入进来的传播过程中的意义有:(ACDE)A、符号本身的意义B、社会意义C、受传者的意义D、情境意义E、传播者的意义1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ABCDE)A、反馈B、传播者C、讯息D、媒介E、受传者12、沿着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五W模式”的思路,大众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以下领域:(ABCDE)A、控制分析B、内容分析C、媒介分析D、受众分析E、效果分析13、以下传播过程模式中属于直线模式的有:(AB)A、拉斯韦尔程式B、香农—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D、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E、德弗勒模式14、以下传播过程模式中属于循环和互动模式的有:(CDE)A、拉斯韦尔程式B、香农—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D、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E、德弗勒模式15、对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A、从事传播的双方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B、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C、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D、群体系统的运行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E、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16、对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E)A、人类的交往可分为能量交往、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B、符号(信息)交往过程建立在能量交往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上,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C、作为特定传播过程的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那么他们都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想主体从事着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D、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是作为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E、传播的双方都有着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环境的背景,而每一方传播活动都受到条件或环境的制约。17、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构成要素有:(ABCDEF)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E、判断F、推理18、以下关于人内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有:(BCD)A、人内传播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B、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人内传播对外界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D、人内传播是其他一起传播活动的基础E、人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19、人际传播的特点有:(ABCE)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B、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D、人际传播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E、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20、在人际传播中,自我表达的媒体有:(ABCDE)A、语言B、文字C、表情D、发型E、携带品21、.在传播和自我表达活动中,体态具有以下功能:(ABCDE)A、强调语言B、补充语言C、代替语言D、控制语言E、表达超语言的意义2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有:(ABCDE)A、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B、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C、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D、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E、群体的社会功能并不都是正面的23、下面属于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的有:(ABC)A、组织成员工作之余的交谈B、单位内外的各种私人交往C、自发的革新小组的信息交流D、部下向上司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情况E、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24、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有:(ABCDE)A、书面媒体B、会议C、电话D、组织内公共媒体E、计算机通信系统25、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有:(ABD)A、DSSB、MISC、公关宣传D、POSE、CIS宣传26、下面属于集合行为的有:(ABCD)A、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B、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C、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D、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大赛的球迷暴动E、为了报复别人散布谣言27、关于流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DE)A、流言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B、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C、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D、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E、流言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28、组织传播的功能有:(ABCD)A、内部协调B、指挥管理C、决策应变D、形成共识E、实现个人目标29、关于群体意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A、群体意识是参加群体的成员共有的意识B、群体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等C、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D、群体意识是一种集合意识,对个人的意识作用不大E、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30、关于群体规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A、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B、群体规范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C、群体规范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D、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E、群体规范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1、社会信息:是指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3、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事物的有机整体。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5、群体暗示:暗示指的是一种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方式。集合行为中的群体暗示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即人在失去理智判断分析能力的状况下,对周围信息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的现象。6、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7、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8、传播障碍:是指传播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9、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10、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11、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12、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13、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14、信息爆炸:是指媒介发达带来的社会信息绝对量的增加,它主要体现为人类拥有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15、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四、简答题(每题5分)1、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答案要点: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并不总是很清晰的,有时甚至很模糊。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答案要点: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这些“认识”和“评价”的情感。3、什么是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答案要点: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因此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趋同心里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4、传播过程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要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5、什么是公关宣传答案要点:公关宣传是指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是组织对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作用包括外界公众了解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社会意义,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以及防止和解决组织与周围公众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等等。6、简述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答案要点: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7、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答案要点:这一理论认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8、什么是群体感染答案要点: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9、简述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答案要点:组织内的正式传播渠道指信息沿着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环节在组织系统内部流通的过程。包括以下几种形态:(1)下行传播——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或行动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2)上行传播——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和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3)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岗位之间互通情况、互相协调的信息交流活动。五、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答案要点: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要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2、评述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答案要点:传播过程模式主要有直线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模式。直线模式有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前者是传播过程的第一个模式,后者引入了噪音的概念。直线模式的局限在于吧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缺乏反馈的要素和环节。循环和互动模式克服了这些缺点,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但它吧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于是施拉姆又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系统模式是社会传播作为一个系统即社会信息系统来把握,主要有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模式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该模式代表之一。3、以消费文化为例,试述现代文化的象征化现象答案要点: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就会使用象征符来表现和传承观念体系,从而产生象征性文化。以消费文化为例,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文化的象征化并不局限于消费领域,现代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生活与娱乐领域都充满了新的象征符以及新的象征意义。4、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答案要点: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5、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整合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答案要点: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从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些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整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可以说,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整合的时代。6、结合实际谈谈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答案要点: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信息传播贯彻于集合行为的始终,具有特殊的传播机制。其特殊性在于,它与人类正常的、有理性的传播行为相比,更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其特殊的传播机制有三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受到许多异常的、非合理的机制制约。传播学复习题二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我们可以把传播学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2.传播效果的特征具有:内隐性、累积性、()、层次性和两面性。3.美国传播学者赛弗林和坦卡德通过对50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审慎回顾和总结,对效果研究的轨迹作了四点理论概括,即:“枪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强大效果论”。4.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包括:支配的关系、()、圈层的关系和服务的关系。5.信息崇拜论者()在《信息崇高》一书首先声明:“我丝毫没有否定和诋毁计算机的意思。”6.在传播学研究中,过程学派把传播视作“信息的传递”,而符号学派则把传播视作(“”)。7.媒介的构成要素包括:物体、()和信息8.传播技巧的获取途径主要有:掌握传播理论、()和深入传播实践。9.受众的特点有四个方面:自在性;自主性;()和归属性。10.环境的类型包括:(1)大环境和小环境;(2)硬环境和软环境;(3)()。1.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是: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和()。2.人类的传播革命包括: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3.“守门人”一词最早见于()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4.传播效果的特征具有:内隐性、累积性、()、层次性和两面性。5.用语义学的观点看,一般说来,任何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外延意义和()。6.从传播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媒介分为三类:()、传输媒介和接收媒介。7.传播技巧的运用原则包括:技巧要内容服务、技巧要与谋略吻合、()和技巧要灵活运用。8.传播与需要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受众需要能够制约传播;(2)传播可满足受众需要;(3)()。9.媒介环境包括:封闭式;开放式和()。10.()是赛弗林和坦卡德对当时正在形成中的传播效果研究现象和态势所作出的大胆概括。1.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的科学。2.“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3.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是:分离关系、合作关系和()。4.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字家香农和韦弗于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著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5.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是()。6.文化规范论是()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7.传播技巧具有独立性、稳定性和()。8.从功能呈现出的方式看,传播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9.传播环境的特征有:无限性;开放性;差异性;();影响性。10.伊莱休·卡茨在1977年首次对过去42年的传播效果研究进行观照扫描、归纳比较,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昙花一现期;(2)苦闷焦虑期;(3)()。1.拉扎斯菲尔德对当年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详细调查,旨在探讨媒介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与同事出版了(《》(1944年))和《选举》(1945年)两篇研究报告。2.拉斯韦尔在(《》)一文提出了“5W模式”。3.威尔伯·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肪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理论。4.信息要以物质为载体,以()来表现。5.格顿斯认为,所有说话()都是具有一定目标和方向的使用性行为,而要有效合作就必须遵循四项准则,分别是: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6.广播、电话、对讲机、无线通讯等,都是()性的媒介。7.在出现两个以上的传播者或阐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时,后出场的传播者和后阐述的观点在特定的怀境中获得了较大的影响效应,谓之()。8.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9.社会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四种机制是:感染机制;();模仿机制和遵从机制。10.分层效果论可以分为类型效果论、()和波纹效果论三种。1.()既是一系列重要传播理论的开拓者,又是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开拓者。2.香农和韦弗在《通讯中的数字原理》(1949年)一书中提出了传播的(“”)。3.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是指:西方媒介体系、东方媒介体系和()。4.1983年,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推出一项名为(“”)的技术设备现代化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5.“新闻报道都撒谎”,“后娘对孩子特别狠毒”,“意大利人都是大情人”,犯了语言使用的()。6.面对面交谈、观向公众演讲、电影、电视、电脑等,都是()的媒介。7.在运用首位法和新奇法时应当做到:看时距长短;视环境缓急;()。8.受众的心理倾向有:共性心理;();顺向心理和逆向心理。9.传播效果的特征具有:内隐性、累积性、()、层次性和两面性。10.情感法最富于鼓动性,但要使用恰当,还应该注意下列各项:(1)抓住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事实;(2)抓住为广大群众最切身的、最迫切的、最易感动的事实;(3)讲话要生动,富于情感;(4)()。1.施拉姆的(《》)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完成。2.维纳在《控制论》著作中,用自动控制的观点研究了信号被噪音干扰时的信号处理问题,形成()。3.传播效果的构成包括:知识、智能、()、态度和行为。4.“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犯了()的错误。5.由于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其被允许参与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通常,人际传播的媒介被允许参与的程度最高,其次为组织传播媒介,参与程度最低的是()。6.究竟如何使用立论法和驳论法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传播活动中的某些具体条件或现实情况,包括:接受者的预存立场;();传播者的预期目的。7.选择性注意包括:接受定向;();接受需要和接受个性。8.()的平衡论是最早的一种认知一致论。9.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意:实事求事;与人为善和()。10.传播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1.施拉姆提出的传播模式是()。2.守门人的特征有:隐形性、()、追加性、完善性。3.“没有成功,就是失败,而失败就完了。”犯了语言作用的()。4.传播媒介的类型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5.引证法在劝服性的传播中,就其引证的内容看,主要表现为:(1)引用事实材料;(2)()。6.选择性理解可以分为三种:创造性理解;()和卷入性理解。7.认知失谐论又叫认知不和谐论或认知失调论。这一理论由()在1957年出版的《认知失谐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8.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组织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就叫组织功能。它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和指导功能。9.在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传播学界出现了科技决定论的第二个模式——(“”)。10.运用赞扬法要注意四点:赞扬要真实诚意、赞扬要明确具体、赞扬要符号实际和()。1.德弗勒提出的传播模式是()。2.“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传播过程中的()。3.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提出的媒介理论是()。4.引用资料证明人观点时必须注意:(1)事例要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2)事实要典型生动;(3)();(4)资料要认真核实。5.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主观因素;客体因素和()。6.“媒介”一词最早见于(《》):“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7.从传播功能产生的渠道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人的功能、组织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三种。8.传播效果的评估原则包括:(1)目的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5)科学性原则;(6)引导性原则。9.意见领袖及其影响力的形成主要有六个因素决定:价值;信源;知识面;();人际交往;社会地位。10.沉默的螺旋论是德国传播学者()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和《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中推出的效果理论。1.罗杰斯和金凯德提出的传播模式是:()。2.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鲁汉的媒介偏倚论的内容包括:媒介就是读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地球村。3.正确运用印证明法的原则是:真实、()、平凡、易学。4.大众传播中反馈的特点有:间接性;();零散性和累积性。5.议程高定论最早由()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定功能》(1972年)一文中正式提出的。6.从传播功能的区位来看,它可以分为思想功能和()。7.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针对美国媒介的混乱状况,提出了()。8.赞扬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方法。它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有四种情况:精神赞扬、(物质赞扬)、直接赞扬和间接赞。9.反馈的种类主要有:(1)单间反馈与复杂反馈;(2)消极反馈和积极反馈;(3)();(4)及时反馈和迟延反馈。10.传播效果的形成因素有:人的因素;讯息因素;();环境因素四个方面。二、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意见领袖”一词最早出现在()A、梅尔文·德勒的《大众传播理论》;B、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C、贝雷尔森和布莱肖的《他们为什么阅读》;D、麦克鲁汉的《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2.“守门人”一词最先见于()A、库尔特·勒温《群体生活的渠道》;B、怀特《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C、墨菲《沉默的看门狗》;D、库尔特·勒温《心理生态学》;3.人类经历的五次传播革命是指()A、符号传播、手式传播、电子传播、雕刻传播、电脑传播;B、烽火传播、语音传播、行动传播、网络传播、报纸传播;C、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讯传播、互动传播;D、身体传播、书信传播、印刷传播、网络传播、电话传播4.信息与符号的关系是()A、信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以符号来表现;B、信息是客观的,符号是抽象的;C、先有符号,后有信息;D、信息是由一系列有序性符号组成的表达特定信息的符号系统。5.比喻法是()A、运用具体的感人形象喻证抽象的观点和道理的方法;B、运用抽象的事理来喻证形象的观点的方法;C、运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达到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D、运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来比喻日常生活的道理6.用正反两方面的或相近似的事实或观点的比较来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叫()A、旁证法;B、论证法;C、驳证法;D、比较法7.受众的知情权是指()A、受众选择接受所喜欢的信息的权利;B、受众反驳来自大众传的侵犯的权利;C、受众免予被大众传播媒介的打扰的权利;D、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8.表层动机是指()A、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个体在确认不会遭到社会非议时接受信息的强烈愿望;B、符合社会规范的群体在尚未获得承认时为避免引来非议而产生的排斥信息的欲望;C、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信息的念头和意愿;D、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在确认会引来非议的情况下所表达的强烈接受的念头和意愿9.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媒介理论是()A、时间偏倚;B、负责任的报刊;C、媒介失控论;D、冷媒介和热媒介10.有关迟延反馈的叙述,正确的一个是()A、迟延反馈是在传播者的传播活动进行当中进行的反馈;B、迟延反馈是在传播活动过去较长时间后才得到的反应和评价;C、迟延反馈是受众对传播者的传播活动随时随地进行的反馈;D、迟延反馈是大众传播中受众对职业传播者的一种即时评价。二、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是()A、勒温、默顿、弗雷德里克·赛伯特;B、拉斯韦尔、威廉·韦斯特、莱布尼兹、赛弗林;C、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和德夫勒;D、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2.守门人的三重角色是()A、接受者、守门者、传播者;B、守门者、审查者、传播者;C、采访者、编辑者、传播者;D、依附者、核对者、把关者。3.从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看,可以分为()A、技术信息论、语义信息论、效用信息论;B、有用信息论、价值信息论、媒介信息论;C、应用信息论、理论信息论、科学信息论、网络信息论;D、科技信息论、技术信息论、应用信息论、社会信息论。4.提出“大众传播是技巧、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的观点的()A、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和曼纽尔;B、法国传播学者奥古斯德·孔德和塔尔德;C、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和巴勒特;D、美国传播学者赛弗林和坦卡德5.双行为传播模式的提出者是()A、奥斯古德;B、施拉姆;C、卡尔·多伊奇;D、罗杰斯。6.在传播学史上提出“沉默的螺旋”观点的是()A、施拉姆;B、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C、克拉珀;D、拉扎斯菲尔德7.社会层面的四种传播功能是()A、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信息功能、舆论功能;B、知晓功能、舆论功能、传播功能、新闻功能;C、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D、言论功能、社会功能、导向功能、引导功能8.人类经历的五次传播革命是指()A、符号传播、手式传播、电子传播、雕刻传播、电脑传播;B、烽火传播、语音传播、行动传播、网络传播、报纸传播;C、身体传播、书信传播、印刷传播、网络传播、电话传播;D、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讯传播、互动传播;9.5.“守门人”一词最早见于()A、库尔特·勒温《群体生活的渠道》;B、库尔特·勒温《心理生态学》;C、怀特《守门人》;D、墨菲《沉默的看门狗》10.中国古代的《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在传播学上所犯的错误是()A、语言与实际混淆;B、潜识的反射;C、估计极端化;D、推论与事实相乱。1.人际传播是()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B、是指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和思想的沟通活动;C、是指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下沟通和交流。D、是指是指借助媒介和符号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2.施拉姆等人的《报刊四种理论》把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基本分为四种,分别是()A、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理论;B、封建主义理论、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C、自由主义理论、民主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科学社会理论、共产主义理论、苏联体系。3.“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是汉语文献中“信息”一词的最早记载,它来源于()A、李中的《暮春怀故人》;B、杜甫的《北征》;C、李白《蜀道难》;D、高适的《燕歌行》4.“迷雾指数”的提出者是()A、史罗伯特·冈宁;B、格顿斯;C、温德尔·约翰逊;D、雷蒙斯·罗斯5.纯粹受众是指()A、不仅接受信息而且传播信息的人;B、只接受信息而不做“二传手”的人;C、充当信息中转站,进而扩散信息的人;D、只接受新闻信息,并继续下传的人6.比喻法是()A、运用具体的感人形象喻证抽象的观点和道理的方法;B、运用抽象的事理来喻证形象的观点的方法;C、运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达到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D、运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来比喻日常生活的道理7.接种法包括两种。它们是()A、强行接种和自愿接种;B、长期接种和短期接种;C、有偿接种和无偿接种;D、主动接种和被动接种;8.提出媒介情境论的是()A、欧文·戈夫曼;B、梅罗维茨;C、约翰·弥尔顿;D、戴维·巴特勒9.有关个人差异论的说法,正确的一个是()A、由卡尔·霍夫兰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的;B、由学国学者约翰·赖利首先提出,并由怀特·赖特修改形成;C、首先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并由贝雷尔森修正完成;D、由加拿大学者卡茨最先提出,罗伯特·维纳修正完成。10.传播环境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A、大环境、小环境;硬环境、软环境;行为环境、心理环境;B、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民主环境、精神环境;C、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D、空气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环境;居住环境、生存环境。1.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传播过程是()A、传播者→受众→讯息→效果→媒介;B、传播者→媒介→讯息→效果;C、传播者→受众→媒介→讯息→效果;D、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2.作为表述、传播知识、思想和感情等精神内容的传播者,其角色可以分为()A、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B、专业角色和非专业角色;C、采访角色和制作角色;D、主持角色和播音角色。3.信息与媒介的关系是()A、信息是以知识、数据的方式表现,媒介是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方式呈现;B、信息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物质是具体实在的;C、信息所要表征的不是它的物质载体的属性,而是被反映物的属性;D、信息可以被压缩、称量和转移,而媒介则没有大小和重量。4.“意见领袖”一词最早出现在()A、梅尔文·德勒的《大众传播理论》;B、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C、贝雷尔森和布莱肖的《他们为什么阅读》;D、麦克鲁汉的《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5.传递技巧包括()A、多说法和沉默法;B、少说法和多说法;C、表演法和讲解法;D、沉默法暴发法。6.有关受众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众就是大众传播的观众、听众和读者。B、受众就是接受信息的人,既包括大众传播的接受者,也包括小范围内信息交流的个体;C、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上帝”;D、受众是大众传播中的目标和“靶子”。7.文化规范论的提出者是()A、乔治·伯格纳;B、威尔伯·施拉姆;C、约翰·卡茨;D、梅尔文·德弗勒。8.受众的顺向心理包括()A、认同、趋同、服从、顺从;B、认同、共鸣、偏爱、遵从;C、偏爱、执着、确信、尊重;D、信服、趋从、确认、共鸣9.有关传播效果的叙述,正确的一个是:()A、几乎所有的大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两面性,即兼有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的交效果,只是比例不同,主次有别;B、几乎所有传播效果都具有两面性,只不过大众传播的两面性强烈,人际传播和组织的两面性差些;C、所有的传播效果都可以划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D、传播效果是人人都在追寻的目标,只要努力进行传播就会获得一定的效果。10.传播技巧的逆证法包括()A、推论法、演绎法和归纳法;B、论证法、赞扬法和批评法;C、反证法、独证法和归谬法;D、顺叙法、倒叙法和插叙法。1.我国最早记载“媒介”一词的史书是()2.单向传播模式的提出者是()。3.守门人的三重角色是:接受者、守门者和()。4.信息所要表征的不是它的物质载体的属性,而是()的属性。5.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1、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动物没有符号;2、(),动物没有符号。6.书籍、杂志、报纸、照片、石碑等,都是占有()的媒介。7.在出现两个以上的传播者或阐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时,先出场的传播者和先阐述的观点在其特定的怀境中获得了较大的传播效果,谓之()。8.在信息接受活动中,受众的动机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审视:强度、深度、()、广度。9.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但就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来说,它主要有四个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10.罗杰斯在《传播科技学理》一书,将1940年以来的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分为三个时代:(1)();(2)条件效果时代;(3)分层效果时代。1.传播模式的制定和运用应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信息传播原则、有理有据原则、服从组织原则;B、服务受众的原则、舆论导向原则、扩大传播效果原则;C、审查批判的原则、服从事实的原则、有用有利的原则;D、可信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导向性原则。2.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是()A、支配关系、疏离关系、圈层关系、服务关系;B、合作关系、同化关系、圈层关系、服务关系;C、平等关系、互动关系、传受关系、反馈关系;D、协同关系、互助关系、分离关系。3.信息与物质的关系是()A、物质是信息的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尺寸、大小和重量,有物质的运动就有信息产生;B、物质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信息是物质的本源和描述;C、物质是永恒的,信息是具体的,既有形体,也有重量和大小(以比特来度量)D、信息是由物质承载的,可以借助符号转移和运输。4.中国古代的《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在传播学上所犯的错误是()A、推论与事实相乱;B、潜识的反射;C、估计极端化;D、语言与实际混淆。5.表层动机是指()A、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个体在确认不会遭到社会非议时接受信息的强烈愿望;B、符合社会规范的群体在尚未获得承认时为避免引来非议而产生的排斥信息的欲望;C、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信息的念头和意愿;D、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在确认会引来非议的情况下所表达的强烈接受的念头和意愿6.从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程度看,由高向低的参与程度排列是()A、人际传播→电话→电视→报纸→书籍;B、电话→人际传播→电视→报纸→书籍;C、电话→电视→人际传播→报纸→书籍;D、报纸→书籍→人际传播→电话→电视。7.“谁掌握了报业,谁就掌握了权力”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麦克鲁汉;B、英尼斯;C、梅罗维茨;D、霍夫兰8.传播环境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A、大环境、小环境;硬环境、软环境;行为环境、心理环境;B、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民主环境、精神环境;C、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D、空气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环境;居住环境、生存环境。9.从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看,可以分为()A、有用信息论、价值信息论、媒介信息论;B、技术信息论、语义信息论、效用信息论;C、应用信息论、理论信息论、科学信息论、网络信息论;D、科技信息论、技术信息论、应用信息论、社会信息论。10.伊莱休·卡茨对过去的传播效果研究进行归纳比较,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A、量效果期、有限效果期、效果强大期;B、媒介万能期、效果有限期、强大效果期;C、适昙花一现期、苦闷焦虑期、凤凰涅槃期;D、初步探索期、效果显现期、功能强大期。1.在传播学史上提出“沉默的螺旋”观点的是()A、施拉姆;B、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C、克拉珀;D、拉扎斯菲尔德2.社会层面的四种传播功能是()A、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信息功能、舆论功能;B、知晓功能、舆论功能、传播功能、新闻功能;C、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D、言论功能、社会功能、导向功能、引导功能3.“谁掌握了报业,谁就掌握了权力”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麦克鲁汉;B、英尼斯;C、梅罗维茨;D、霍夫兰4.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是()A、分离关系、支配关系、疏离关系;B、服务关系、圈层关系、合作关系;C、同化关系、支配关系、合作关系;D、分离关系、合作关系、同化关系。5.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媒介是讯息观点的传播学者是()A、阿特休尔;B、雷德蒙·威廉斯;C、麦奎尔;D、马歇尔·麦克鲁汉6.我国最早记载“媒介”一词的史书是()A、《诗经·卫风·氓》;B、《旧唐书·张行成传》;C、《后汉书·张行成传》;D、《宋书·范仲淹传》7.受众的知情权是指()A、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B、受众选择接受所喜欢的信息的权利;C、受众反驳来自大众传的侵犯的权利;D、受众免予被大众传播媒介的打扰的权利8.表层动机是指()A、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个体在确认不会遭到社会非议时接受信息的强烈愿望;B、符合社会规范的群体在尚未获得承认时为避免引来非议而产生的排斥信息的欲望;C、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在确认会引来非议的情况下所表达的强烈接受的念头和意愿;D、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个体在明确承认后不会引来非议的接受信息的念头和意愿。9.有关传播学的叙述,正确的一个是()A、传播学是一门高科技学科;B、传播学是一门传统学科;C、传播学是一门自然学科D、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协调交叉的边缘学科;10.“意见领袖”一词最早出现在()A、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B、梅尔文·德勒的《大众传播理论》;C、贝雷尔森和布莱肖的《他们为什么阅读》;D、麦克鲁汉的《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五W”传播模式的提出者是()A、米夏埃尔·比勒;B、哈罗德·拉斯韦尔;C、奥斯古德;D、香农和韦弗2.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有()A、物质、符号、信息;B、物质、语言、能量;C、信息、意义、物质;D、符号、代码、意识。3.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媒介理论是()A、时间偏倚;B、负责任的报刊;C、冷媒介和热媒介;D、媒介失控论4.印证法是()A、真正的传播者隐藏在幕后,操纵别人现身说法来达到直接证明自己观点或主张的目的;B、真正传播者出现在幕前,亲自参与传播实践来证明自己观点或主攻的目的;C、真正的传播者隐藏在幕后,操纵别人现身说法来达到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或主张的目的;D、被操纵的传播者出现在幕前,并间接参与传播活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的目的5.信息与媒介的关系是()A、信息所要表征的不是它的物质载体的属性,而是被反映物的属性;B、信息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物质是具体实在的
本文档为【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教程》复习题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a谷雨c燕
擅长CFD模拟仿真、考研、模板
格式:pdf
大小:4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3-16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