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举报
开通vip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标落实】1.本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透明程度能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材分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常见的材料及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因此学生对材料已有了初步认识。材料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之一。本课是带领学生深入认识身边的材料多样性,继而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材料。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让学生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材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广泛性,同时也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二部分,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木质纤维、沙砾、石油,以及羊毛、木材,这些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是天然材料。而木质纤维浆化制成的纸,沙与其他矿物质反应制成的玻璃,石油加工制成的塑料,都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所以,纸、玻璃、塑料都是人造材料。第三部分,比较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棉花(天然材料)和腈纶棉(人造材料),用看、摸、浸、烧等方法进行辨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第四部分,思考身边的物品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旨在复习、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已经初步能够认识并辨别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轻重、厚薄等特点,但对材料的多样性以及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还不够了解。一些学生容易依据有没有人参与来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依次说说纸、玻璃、塑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也可以举出更多的事例,从而让学生理解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不是有没有人的参与,而是有没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出现。在实验过程中,用燃烧法辨别棉花和腈纶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实验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操作引导和安全提醒,以便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明确观察对象,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探究活动。此外,棉花和腈纶棉的有些特征在课堂上不易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可补充阅读内容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棉花和腈纶棉。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观察周围的物品展开对材料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完本课后还能保持对身边材料研究的兴趣,以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增加使得人造材料越来越多,要珍惜天然材料,保护环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并进行简单分类。2.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性能有异同。科学探究:1.会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科学态度:1.能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乐于交流结论。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愿意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性能有异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视频。学生材料:棉花,腈纶棉制品,烧杯,培养皿,量筒,镊子,打火机,水木屑,砂石,纸,塑料,玻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问题1.仔细观察下我们这间教室(或看教室图片),里面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教师可以提前放置一些物品量杯等)2.生答:桌子-木材;窗帘-布料;量杯-塑料;窗户-玻璃;书-纸等3.木材、布料、塑料、纸、玻璃等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而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4.教室内的物品是用一些材料做的,那建造一座教室这样的房子又会用到什么材料呢?5.生答材料有砂石、水泥、钢筋、木材、混凝土等。6.我们身边的材料还真多啊(课件出示材料图片),这么多材料哪些来自大自然?哪些是人造的?今天我们学习第1课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板书)[设计意图:从孩子熟悉的教室内的物品入手激发孩子思考材料的问题,再适当提高到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使他们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这些材料哪些来自大自然,哪些是人造,自然导入课题。]研讨交流分类1.请小组内每两人互相轻声说说以上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2.生上台指材料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可能部分同学会认为简单加工木材是人造材料)3.同学们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分还有些意见不统一,到底依据什么区分呢?4.引导:(课件出示)出示砂石、木材、棉花,这些材料我们可以从哪里得来?5.生:大自然。6.师总结:像砂石、木材、棉花等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7.(课件出示)玻璃、塑料、纸,这些材料我们怎么得来?生阅读课本118页文字和三幅图。8.学生回答:木质纤维浆化成纸、沙粒与其他矿物质反应制成玻璃、石油加工制成塑料。师补充:玻璃或塑料加工过程视频。9.提问:玻璃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加工制成的,它能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吗?10.生:玻璃是用石英砂等天然材料为原料,经过烧制而成,它不能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不是天然材料。11.木材经过人简单加工后做成桌子,那做桌子的材料还是天然的吗?12.生:是天然材料。13.师总结:(课件出示)只有像玻璃、塑料、金属、陶瓷等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叫人造材料。不能依据是否有人的参与就叫人造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材料分类,倾听质疑别人的观点。交流纸、玻璃和塑料的来源,激活学生对于材料的原有认知。了解木质纤维浆化制成的纸,沙与其他矿物质反应制成的玻璃,石油加工制成的塑料,从而了解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进一步知道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分类]实验探究发现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我们家里做棉胎的两种常用材料,棉花和腈纶棉(图示和实物),你知道哪个是天然材料?哪个是人造材料吗?为什么?2.生答:棉花是天然材料,腈纶棉是人造材料。(预设有学生不知道腈纶棉,教师也可直接告知)。3.它们都带有一个“棉”字,都能保暖,但是它们的保暖性能和其他特点是否一样?怎样来观察比较呢?小组讨论计划。4.小组汇报,师生交流(预设学生会根据原有经验提出用看一看颜色、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等方法。5.引导:如果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到自己的手背上,会有什么感觉?【提示】棉花和腈纶棉保暖性都好。我们还可以用浸一浸入水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吸水本领。你们觉得该如何实验呢?(暗含着条件的控制,教师引导。)6.生答师生交流。把同样大小的棉花与腈纶棉的一端放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另一端是否有水流出,水量的多少是否不同。7.引导: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用来观察和区分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就是烧一烧的方法。观察棉花与腈纶棉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如果用烧一烧的方法你们打算如何观察呢?小组讨论。8.学生汇报,师生交流。燃烧时:(1)用眼睛看:火焰大小与颜色、燃烧产生的烟。(2)用鼻子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燃烧后的灰烬:(1)用眼睛看:颜色、形状。(2)用鼻子闻:灰烬的气味。(3)用手按压:灰烬的软硬。9.引导:做这个实验要用到火,要注意些什么?谁能大家一些安全提醒?10.生答师生交流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与要求(1)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入玻璃器皿中。(2)用火柴点燃,把燃烧的火柴放进烧杯中。(3)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大小。(4)观察产生的烟的大小、颜色。(5)闻一闻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味。(6)观察灰烬的颜色、形状。(7)用手按按灰烬会发生什么变化。(8)温馨提示①点燃后,用过的火柴放在小烧杯里。②观察时不能离火焰太近。③灰烬完全熄灭,冷却后再闻和按。11.引导:同学们用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法,来比较一下棉花与晴纶棉,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实验时要互相合作,做好活动记录。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保暖性相似之处12.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13.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活动过程及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写。比较方法棉花晴纶棉看一看白色白色摸一摸有弹性有弹性浸一浸吸水性强吸水性弱烧一烧燃烧时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粉末状灰烬燃烧时呈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有黑色固体灰烬保暖性保暖性好保暖性好相似之处弹性较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好、手感柔软14.小结:通过刚刚的比较,我们发现棉花与晴纶棉特点比较相似。其实,不仅棉花与晴纶棉,其他的一些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学会辨别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学会研究它们的特点。15.当然除了我们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自己发现的棉花和腈纶棉的特点,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看下视频介绍。[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通过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和不同点,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探究前的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实验难点都是为了使得学生的探究有序进行。]四、拓展统计应用1.今天我们学习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你知道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吗?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同桌互查看衣服标签。2.生答衣服材料有棉、涤纶、聚酯纤维等,教师随机板书统计。3.从查看结果看,为什么两种材料都有?4.生答,师引导: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有各自的优点,会综合考虑使用。5.做衣服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多还是人造材料多?为什么?6.生答。人造材料多(预设科技的发展生产出更多的人造材料,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天然材料数量和优点有限等)7.总结:人们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各种需求,人们使用天然材料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人造材料。但大自然给予的天然材料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家们研制出了许许多多新型材料。同学们将来研制出更多的材料,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我们更要保护天然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从而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能意识到保护天然材料的重要性。]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在科学探究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板书设计】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加工处理或使天然材料性质发生变化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大自然13.纸【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透明程度能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教材分析】《纸》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二课时,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接一级主题的第一课。它首次展开对二级主题的研究,为其他的三个次级主题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金属、塑料的引领课。学生通过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常见的材料及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纸为例,引导学生对某一类具体的材料进行研究,容易将科学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各种纸的用途。通过图示,让学生归纳出纸的多种类型和用途,涉及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商业活动等各方面,并将纸的用途和特性建立联系,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纸的发明史。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推动了造纸术的发明。第三部分,研究纸的性质。一是纸的吸水性的比较研究,二是采用拉拔的方法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纸的特性的应用研究。教材对每一项研究都给予了方法指导并说明了注意事项,意在使学生能够成功地进行研究。第四部分,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教材指出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目的是说明节约用纸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用纸。【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常见的材料及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本课要研究的纸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的,但是对纸更广泛的用途、纸的特性、纸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不太了解。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但个体差异较大,自控性不强,合作能力需要引导。因此,在讨论环节需要进行有序组织引导。【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纸,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2.了解纸的发明史,懂得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生产出不同特点的纸张,方便了生活。3.知道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不同,根据这些纸的特性,不同的纸做可以成不同用途的物品。4.了解蔡伦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和材料,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科学探究:1.在纸的吸水性实验设计中能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设计完成实验。2.能设计实验了解纸的结实程度、防水性能,在实验操作中控制好变量与不变量。科学态度:1.知道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2.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3.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节约用纸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知道科技改变生活。【教学重点】了解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有强弱,生活中根据纸的特性可以做成不同用途的纸制品。【教学难点】在纸的吸水性实验中能运用差异法设计实验。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并在实验操作中能控制好变量与不变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1.水槽、红水、胶头滴管、烧杯、宣纸、报纸、A4纸。2.课件、实验记录单学生材料:1.各种纸:牛皮纸、卡纸、A4纸、毛边纸、书写纸、餐巾纸、报纸、宣纸。2.两张边长为5cm的正方形A4纸、油画棒3.大小一样的三种纸6套(宣纸、报纸、A4纸)【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你知道哪些纸呢?2.生:餐巾纸、牛皮纸、作业本纸……3.师:这些纸做的生活用品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4.生:餐巾纸吸水性强可以擦嘴巴;生:牛皮纸结实可以做包装袋;生:作业本纸光滑不渗水可以写作业……5.师:是的,我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医疗、娱乐各个方面都会用到纸。纸的作用很大,纸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了。6.师:纸是怎么来的呢?7.播放视频,介绍纸的发明史。8.谈谈你对纸的发明史的看法。[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作业本、餐巾纸、牛皮纸袋、报纸、纸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及它们的用途,教师掌握学生对纸的认知程度,同时板书课题:13.纸。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纸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发明的新材料。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探究过程1.多方面比较纸特性的不同。师:生活中的纸多种多样,也有着不同的用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纸进行研究呢?生:颜色、薄厚、软硬、光滑程度、吸水性、透明程度等等。2.谈话过渡到纸的主要特性师:在这些特性中,哪些特性是比较重要的呢?生答:吸水性、结实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 例子 48个音标大全附带例子子程序调用编程序例子方差分析的例子空间拓扑关系例子方差不存在的例子 来考虑。师:如果你实验时在实验桌上洒了水,你打算用哪种纸擦干最好吗?为什么?生:餐巾纸,因为它的吸水性最好。师:如果你打算从网上购买一双鞋,商家会用哪纸包装合适呢?为什么?生:做纸箱的瓦楞纸,因为它结实。师:过年啦,你们家要招呼客人,需要一次性纸杯,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一次性纸杯?生:选择结实、厚一点、不渗水的纸杯。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纸的吸水性、渗水性、结实程度,这些都是纸的特性。师:如果你手中没有餐巾纸,只有作业本纸,用来擦桌子上的水,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生:效果不好,因为作业本纸吸水性不好。师:哪种纸的吸水性好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特性,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探究纸的特性。]2.实验探究活动实验一:探究纸的吸水性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打开看看里边有什么纸?生:宣纸、报纸、卡纸师:同学们先猜猜看它们吸水性强弱的顺序是什么?请将你的预测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师:你猜测的一定准确吗?怎样证明?生:不一定正确,通过实验来证明。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滴管(课件视频演示滴管的使用方法),你能用它来设计实验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生:时间、高度、纸的大小、观察角度等。[设计意图:全班讨论交流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课件中设计对比实验的提示,不断完善,让实验更严谨。例如:如何做到一样的高度;如何让三种纸吸水的时间一样长;如何观察;最后如何观察记录等。]师:小结实验步骤:(1)先将三种纸准备好(2)三位同学练习正确使用滴管,熟练操作用滴管滴一滴水的量(3)另一位同学观察同伴将滴管放置三种纸一样高的位置同时滴一滴红水(4)三秒之后同时观察水渍的大小比较纸的吸水性(5)记录实验结果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注意实验的准确性(3)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生:合作实验,记录结果。[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填写的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总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单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单并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最强,报纸的吸水性适中,卡纸的吸水性最弱,同时板书:宣纸的吸水性最强。]实验二纸的结实程度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同一张报纸从不同的方向撕开用力的大小不同呢?师:演示讲解纸的横向、纵向,你认为哪种情况结实呢?生:我猜横向结实,因为竖着撕报纸不费力。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呢?所有的纸都是横向结实吗?生:需要做实验比较。师:平时我们比谁劲大用什么办法?生:扳手腕。师:怎样让纸也来扳手腕?生:用两张纸条,一张横向,一张纵向十字交叉拉一拉。师:怎样比才公平?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纸的大小相同,两个人用的力气相同,要同时用力拉,每种情况最好做三次,更准确。师:你能用老师准备好的三种纸条比较纸的结实程度吗?生:完成实验,记录结果。[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的设计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仍然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时引导学生先预测再合作完成实验。教师要实时观察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实验,完成记录单。]实验三纸的渗水性师:同学们,你们折过纸船吗?师:老师折过一只纸船。那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我站在小河上游,想让纸船捎一些东西给不远处下游的小朋友,可是失败了!因为纸船还没到下游就湿透了,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折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吗?生:用油画棒将纸涂满颜色后折出的纸船就可到下游去了!师:为什么油画棒涂过之后纸船就不渗水了呢?生:因为油画棒不怕水,它里边的蜡油是不吸水的。师:你说的对吗?生:我们试试看就知道了。师:怎样证明你的说法可行呢?生:用两张纸作比较,一张用油画棒涂满颜色,另一张什么也不涂,折出同样大小的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里看看哪个不渗水,如果涂过色的纸船不渗水就说明我们的办法是可行的。师:我们来试试吧!生:学生实验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用油画棒涂过的纸船和没涂过的纸船有什么不一样?生:白色的纸船很快底部就湿了,涂过色的纸船底部不但没湿,而且水好像和纸船关系不好,挨不到一起。师:我们给两种纸船滴上一滴水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是鼓起来的,像一个面包。生:没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很快就渗进纸里了。师:看来,同学们的建议是可行的,下次老师就用这种办法让小船送东西啦![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设置了情景,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在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测的方法可行,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优良品质。]三、拓展应用:同学们知道现代造纸的过程吗?我们来看下现代造纸视频和一份资料,谈谈你的感受。1.课件展示:造纸过程视频一张普通的贺卡纸要消耗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当于5棵20年生的树。如果生产1000万张贺卡,将要砍掉500棵这样的树。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2700吨纸、27万吨水。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就可少砍伐158万棵树。[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知识链接,使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节约用纸的意识。]2.思考:我们应如何节约用纸?学生思考(1)纸巾擦嘴时用一半。(2)旧本子背面做草稿。(3)课本循环使用。(4)生活中能用毛巾尽量不用纸。(5)正反两面打印文件。(6)废纸回收再利用。(7)电子化办公,减少用纸。(8)打印机旁贴上“节约用纸,善待资源”标语。[设计意图:让学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出策,并能将自己的主张应用到生活中去。]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培养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板书设计】:13.纸宣纸报纸A4纸实验预测:★★★★★★吸水性能:★★★★★★14.金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透明程度能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教材分析】《金属》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带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三课内容。在二年级下册《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一单元中,已经对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辨别和分类,对不同的材料也进行了简单地观察和研究。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中也对常用的人造材料纸进行了以之前学习的经验作为基础,本课对金属这一材料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研究。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研讨身边的物品哪些是用金属制成的。日常生活中利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很多,教学可以从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入手,然后再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要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它们有哪些特征?探究金属的性质。从两个维度进行:金属的共同性质,即研究的是共性,形成结论的思维方式是归纳。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金属的共同性质,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不同之处。动手探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金属的不同之处,不同的金属硬度不同,不同的金属质量不同。探究物品用不同金属制作的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表上信息,作出选择,并解释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明白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了解金属的更多的特点。列举一些合金制品,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的金属制品不是由某一种金属制成的。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优缺点,而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金属有所认识,在生活中也使用过金属制品,知道金属的触感和色泽,可以判断出哪些是金属哪些不是。但是对于金属有哪些具体的性质,以及为什么要用这种金属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合金,学生们也只是在生活中听到过,并不理解什么是合金。三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先前的学习也帮助学生储备了一些关于材料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探究能力方面,观察记录的本领在低年段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掌握,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本节课难点综合考虑金属各方面特性,即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目标,学生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2.知道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硬度、轻重等。科学探究:1.能够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探究金属的特征。2.能探究金属的不同特征,并综合考虑金属的不同特征分析用途。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金属的性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为了使金属材料更加满足人类和社会需求,人类创造出了合金。【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究金属的性质。【教学难点】综合考虑金属各方面性质分析其不同的用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铁棒、铜棒、铝棒、铁丝、铜丝、铝丝、铁块、铜块、铝块、玻璃棒、塑料棒、榔头、砂纸、天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你们找一找,在我们教室里有哪些?2.生:文具盒由铁构成、窗户框由合金构成、卷笔刀由铁构成、拉链头合金构成……(请几位同学说,如果学生说到合金,师解释合金是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固体物。)3.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金属制品,(板书课题)看看他们是什么?思考人们为什么要用金属制造他们?汇报。(厨房用品—导热性,电线—导电性,奖牌—光泽性,常用工具—坚硬)4.过渡语: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以铜、铁、铝三种金属为代表,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性质(板贴:带有铜铁铝的大表格)[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的金属制品,想一想这些金属制品有哪些特征,从而引出主题]二、探究金属的性质活动一:研究金属的共同性质(一)金属有光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根金属棒分别是铜棒、铁棒、铝棒,你能区分出它们各自是什么金属吗?生:紫红色的是铜,灰白色的是铁,银白色的是铝。2.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老师这里有些砂纸,猜猜它会怎样帮我们区分这三根金属棒?3.生:打磨4.师:为什么要用砂纸来打磨?生:……(若答不出,师告知:许多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锈,用砂纸磨去后才能露出本来面目)5.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出示要求:每组1、2、3号同学分工打磨,打磨后有序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6.生:都变得比原来更亮了,有光泽。(师相机板书:有光泽)过渡语:通过打磨铜、铁、铝棒我们发现了金属的一个共同特征:有光泽,金属还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二)金属有延展性和导热性1.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铜丝、铁丝、铝丝和锤子?猜猜我们接下了要干什么?生:用锤子敲打他们?2.师:为什么要敲打他们?生:看看能不能敲断掉或者坏掉。3.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我们试一试,但是试之前有什么要注意的呢?生:安全(不要敲到手)、地面上敲、公平、均匀用力,每种金属丝敲的次数一样,用的力要差不多大……(师强调突出:公平对比,需要注意的点)4.师:下面我请2个同学分别去敲,每人敲一组,每根金属丝敲10下。生:在地面上敲。5.师:他们敲我们也别闲着,前面大家提到了厨房金属用品的导热性,我想探究金属的导热性该怎么办呢?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半烧杯的热水,和四根小棒,分别是铜棒、铁棒、铝棒和木棒,猜猜看,老师要你们用它来研究什么?生:放进去……6.师:同样的,跟外边敲的一样,放进去,我们要注意哪些?(师同样强调要公平对比)生:安全、分工、同时放(PPT:实验要求:组长同时放、防烫伤、有序触摸)7.师:在动手之前我们请刚才敲的2位同学把敲好的金属丝放在实物投影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金属丝变扁了,变扁程度不一样。师:变扁了说明金属会变形,如果一种材料能被敲成薄板或被不断的拉伸,甚至能拉成线的性质我们称为延展性,那你们仔细看下这三种金属的延展性一样吗?9.师:那请你们能辨别出来这三种金属哪种金属的延展性更好吗?生:变形越厉害的延展性越好10.师:那我们一起来排序下(师生共同排序用数字标识强度1代表最强、2次之、3次之)11.师:延展性我们对比出来,回到刚才的实验,明确了注意实验事项,组长领材料开始。生:动手1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了金属棒温温的,木棒没有金属棒热……(生可能有更细致的发现,某一种金属更热,说明该种金属导热性能更好)13.师:你发现了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板书:良好的导热性)请你在仔细摸摸3个金属棒,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导热性不一样过渡语:通过铜铁铝三种金属我们发现他们:有光泽、有延展性、有良好的导热性。目光再次回到我们一开始打磨过的金属丝。活动二:探究金属的不同之处1.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掰一掰两组金属丝,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硬度不同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掰的方式)除了你说的这种方式,相互刻划也是比较软硬的方法之一。(给予学生三块金属片,分组刻画,完成黑板上的板书硬度,和硬度的排序)3.师:金属的软硬不一样,那同样大小的三块金属的重量一样吗?生:不一样4.师:如何公平的比较出来呢?5.生:用手掂一下6.师:真棒,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方法,实验室里更科学的方法就是借助工具,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工具了吧。7.师:对就是天平(告知学生调试天平的方法,提前调试好天平,演示实验)总结:同样大小的话,铜最重、铁其次、铝最轻。8.师:关于金属的性质科学家们做了更精确的对比,他们总结出来下面这张金属性质表。(PPT出示表格)[设计意图: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金属的特征,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探究,发现金属的各种性质,并加以描述。]三、探究物品用不同金属制作的原因1.师:阅读表中数据,思考为什么用不同的金属制作这些物品?小组讨论。2.小组汇报:炒菜锅是用铁制作的,易拉罐是用铝制作的,锣是用铜制作的,项链是用黄金制作的。3.生:用铁制作炒锅,不仅因为铁价格便宜,比较坚硬,导热性好,还因为铁是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用铝做易拉罐,是因为铝比较轻,易加工(延展性强),价格也便宜,用过的易拉罐还能在回收利用。用铜做锣,是因为敲击铜的声音很悦耳。首饰用金、银制作,不仅因为金、银光泽度好,不易氧化(表面不容易变色),金和银比较稀缺,价格昂贵也是主要原因。5.师:看来人们在制作金属物品时要综合考虑金属材料的性质和价格等多种因素。很多金属都是可以像铝那样回收再利用的,这样可以节约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金属特征表,讨论金属的用途,发现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四、了解合金1.师: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优缺点,人们为了获得金属的优点,降低它的缺点创造出了合金,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现在合金如不锈钢和铝合金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PPT出示图片)2.师:这些是青铜器、不锈钢和铝合金。它们不是某种单一的金属,而是几种金属混合冶炼而成的。青铜是历史上应用最早的一种合金,铜与锡的合金因色青而得名,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在铁中加入铬、镍、锰等金属可以制成不锈钢,不仅提升了铁的硬度,还大大延缓了铁生锈。在铝中加入锌、镁、铜等金属既能保持铝轻便不易生锈的特性,又能大大增强铝的硬度。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目前铝合金是应用最多的合金。3.师:请同学们课后做个小调查,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由合金制成的,由哪些金属合成的?[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合金,让学生们明白人类为了生产生活改造材料的能力。让学生罗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同学们,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究了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具有延展性和导热性能,不同的金属在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金属制作物品。课后,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金属物品,进一步了解这些金属物品的性能和特点,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14.金属不同点共同点金属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光泽铝3312铜2111铁122315.塑料【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透明程度能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本课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自带物品,交流对塑料特性的认识,比较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制品的优缺点。教材列出四组物品:塑料尺和钢尺、塑料袋和纸袋、塑料碗和瓷碗、塑料椅和木椅,使学生认识到塑料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第二部分,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与塑料绳,看一看外表,拉一拉结实程度,烧一烧有什么气味,捻一捻灰烬有什么不同。学生不仅了解了羊毛和塑料的区别,也学会了生活中辨别羊毛产品的方法。第三部分,研讨塑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塑料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易分解,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后,对塑料是一种材料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塑料的秘密,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塑料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把学生们引领到神奇的“物质材料世界”。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3.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科学探究:1.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科学态度:1.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塑料的危害》视频。学生材料:塑料线,羊毛线,塑料尺子,木尺子,塑料杯,不锈钢杯子,塑料袋,纸袋,塑料碗,陶瓷碗,表面皿,镊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寻找身边的塑料制品(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这里有一辆乐高玩具小车,你们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生:塑料2.师:对,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塑料制品随处可见。请你用敏锐的眼睛仔细观察,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3.生:桌子,凳子,摄像头,铅笔盒,尺子,自动铅笔……4.师:通过大家的汇报。对于塑料,你有什么感受?生:塑料的用途真广泛啊,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塑料制品。5.师:是啊,自从塑料被人类发明后,塑料便与我们的生活相伴相随、密不可分了。那么,它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它究竟有哪些优点、缺点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塑料的世界,探究塑料的特性。(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塑料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塑料的用途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二、探究塑料的优点1.师:在本单元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了纸、金属、木头等材料的特性。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制品相对比,有哪些优缺点呢?今天我们按照小组内的分组材料,从透明度、质量、价格、耐腐蚀、环保等角度分析塑料制品的特性,把结果填写到实验报告单上。将学生提前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领取一组实验材料。第一组:塑料尺子,木尺子;第二组:塑料杯,不锈钢杯子;第三组:塑料袋,纸袋;第四组:塑料碗,陶瓷碗;2.师:请各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对比的结果?生1:塑料尺子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生2:塑料杯子质量轻,价格便宜,透明。生3:塑料袋透明、价格便宜、防水,结实。生4:塑料碗强度高、耐腐蚀、不容易摔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弹性好?为什么觉得它结实耐用?及时评价学生表现,你真会观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比较,得出塑料的优点。)3.师:塑料的优点真多啊!最后,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生:质量轻、弹性好、不易碎、不怕水,色彩艳丽和价格便宜…….(教师板书塑料优点)过渡: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塑料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不导热、不易锈蚀等优点,使得它可以替代其他材料,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现在,已经研制出了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生物塑料、防弹塑料等等,塑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接触塑料与木头、金属、纸等材料,运用感官比较找出塑料的一些性质,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性质的了解。其次,培养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学会使用统计表对比的方法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三、比较塑料制品和羊毛制品1.师: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根绳子,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一根绳子是塑料的,一根是羊毛的2.师:这两根绳子在外观上非常的相似,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能辨别塑料绳子和羊毛绳子呢?学生观察思考,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羊毛绳子的表面有细毛(教师纠正为羊毛纤维),而塑料绳没有;羊毛绳子很软,而塑料绳子有点硬;拉一拉,塑料绳容易拉变形,而羊毛绳子不易变形。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除了通过我们的感官观察绳子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进行研究,例如可以用烧一烧的办法。老师已经给大家提前准好了表面皿、镊子和手套。由于实验过程比较危险,请大家看老师的演示操作,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强调操作中用镊子拿绳子,将燃烧的绳子放在表面皿上,待灰烬完全冷却后,带上手套捻一捻灰烬。)生:观看教师操作过程。4.师:在演示操作中,引导学生用手轻轻煽动闻一闻气味。引导学生等待灰烬冷却后,带上手套捻灰烬,观察灰烬的不同。生:观看后自己动手实验,并将方法和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5.师:我们请各小组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生:塑料绳子靠近火焰时往上缩卷,而羊毛绳子在燃烧的时候有烧焦羽毛味道。6.师:有没有同学仔细观察燃烧后的灰烬,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生:塑料燃烧后的产物结成了黑色的小球,而羊毛燃烧后的产物是散开的灰烬。7.师:如果用塑料绳子和羊毛绳子分别做一件衣服,你怎么辨别呢?说说你的理由。生:看衣服的表面,比较光滑的是塑料做的,表面粗糙的是羊毛做的。也可以用烧一烧的方法,如果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的是羊毛做的,灰烬是黑色块状固体的是塑料做的。8.师:你喜欢塑料绳子做的衣服还是羊毛绳子做的衣服?生:羊毛做的,因为羊毛很柔软,透气。塑料做的衣服会有点硬,不透气。过渡:所以塑料并不能替代所有的材料,有优点的同时也会有缺点,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分解,它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塑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使用物理方法发现塑料与羊毛的不同。另外,还通过观察塑料和羊毛的燃烧过程,闻一闻气味、捻一捻灰烬的方法,从化学变化层面上对比塑料和羊毛的不同,拓展了学生鉴别不同材料的方法,也认识到塑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四、塑料的危害1.师:人们非常喜欢使用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新塑料不断的产生,旧塑料又不易分解,结果使地球上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了。给地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短片来看看,塑料的危害。观察视频短片——塑料的危害2.提问: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不易腐烂的塑料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呢?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占用土地,影响生活环境,威胁海洋生物依次出示多媒体图片:(1)占用土地;(2)影响生活环境;(3)威胁海洋生物;3.师:塑料造成的污染,我们统称为“白色污染”。请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会对人类造成不好的影响?生1:塑料埋在土壤中,不但长期不腐烂,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质,土地上不会有植物生长。生2:塑料垃圾太多,填埋需要很多的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生3:塑料袋满天飞,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果被动物误食后会引起动物的死亡。生4:焚烧废塑料,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对动物和人的伤害很大,导致疾病产生。过渡:塑料对人类、自然环境、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看到塑料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们意识到塑料的有好的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塑料对环境的危害,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文档为【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57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2-20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