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举报
开通vip

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龚劭齐彭志豪肖晶赵涔淅陈亚男朱玥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的组成规模与规模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居住区的组成、规模和规划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 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2)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3) 公共建筑及用地的规划布置4)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5)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6) 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二、居住区规划任务的编制应根据新建...

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龚劭齐彭志豪肖晶赵涔淅陈亚男朱玥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的组成规模与规模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居住区的组成、规模和规划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 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2)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3) 公共建筑及用地的规划布置4)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5)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6) 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二、居住区规划任务的编制应根据新建、改建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一)规划内容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确定规模:人口数量或户数及用地大小;3.拟订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订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设施的规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居住区的组成、规模和规划结构01020304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类型居住区的规划结构04居住区的组成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组成内容:根据工程类型可分为两类: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及建筑小品等室外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及挡土墙、护坡等用地组成:1、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可分为四类:住宅用地、公服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2、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3、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内部环境。外部居住环境:住宅与居民生活生活相关的各类公服设施、绿化、环境小品等组成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人口、用地)决定合理规模确定的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5、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所以,合理的规模有应符合功能、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人口一般为3万—5万为宜,按居住用地的人均指标18—28m2/人,最少不低于16m2/人,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hm2左右。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规划布置前首先要合理选择和确定住宅的类型住宅类型的选择1、住宅的类型和特点2、住宅建筑经济与用地经济的关系相关因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3、合理选择住宅类型(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住宅标准:S标准,质量标准2)套型和套型比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A、提高建筑层数B、利用住宅单元在开间上的变化,达到户型的多样化和适应基地的各种不同情况。C、住宅上山。6)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居住区的类型按建设条件的不同:新建居住区、城市旧居住区按居住区所处位置:不同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按住宅层数不同: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中高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居住区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1、居住区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决定因素2、居住区内公服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单位来组织居住区1)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的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设施的居住生活聚住地。2)居住小区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服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使用的安全和方便,道路交通,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人口密度等终合考虑。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服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基本原则、观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的观念。设计要点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和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用要求2、卫生要求: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及防止噪声和大气污染。污染防止措施:1)正确选择居住区用地2)规划设计上的必要措施3)改善采暖方式和改革燃料品种3、安全要求:必须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按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防震、安全间距、安全疏散场地、人防的地下构筑物等作必要的安排,使居住区规划能有利于防止灾害发生和减少其危害程度。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住宅的规划布置其规划布置应建立在建筑群体组合的基础上,与居住用地的总体规划结构相结合。1.住宅群体的组合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和特点a、行列布置:b、 周边布置:c、 混合布置:d、 自由式布置: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a.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b.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c.整体式组合方式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即运用建筑窨构图的规律及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采用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利用地形和绿化等手段,山地还可以利用南向坡地缩小日照间距。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是采用安排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进行建筑群体的不同组合,以及充分利用地形和绿化等条件。3)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根本方法:控制声源。通过城市和居住区总体的合理布局,建筑群体的不同组合及利用绿化和地形等条件,也有利于防止噪声。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3、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要提高节约用地效果,除通过建筑单体设计外,还可通过建筑群体的规划布置来实现(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途径:1)住宅底层布置公服设施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用地。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设。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a.住宅与公建组合  b.空间借用:c.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d.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居住区公服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公服设施的分类和内容:1、按使用性质分:2、按使用频率程度分:3、按是否营利分二)公服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定额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有条件的可根据国家标准制订适合本地的定额指标。计算方法:“干人指标”“干户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等三)公服设施的规划布置: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应按分级(根据使用频率程度),对口(人口规模)配套(成套配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相适应。1)基本要求:a.便于使用:合理的R服务:居住区级:800-1000m,小区级400-500m,组团级150-200m.b.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并考虑职工上下班走向;c.对于独立公矿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需保持区内的安宁。d.各级公服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临布置2)方式:按二级或三级布置:居住区公服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2、居住区级公服设施的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以形成居住区中心。1)居住区文化商服中心位置的选择:应以总规为依据,考虑居住区不同的类型和所处的地位。2)布置方式:a)沿街线状布置b)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c)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方式3)居住区商服设施的布置方式设在住宅或其它建筑底层、独立设置3、基层公设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1)居住小区级公服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商服设施、儿童教育设施2)居住组团级公服设施的规划布置   幼托、小商店的规划布置居住区公服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4、居住区公服设施的建设步骤1)居住区级公服设施的建设步骤应与住宅建设的步骤一致。两种方式:a) 按规划预留用地,分期建造,逐步实现――对建设期限较长的居住区b) 按规划预留用地,待到一定人口规模时,一次基本建成――适于建设期限较短的。2)基层公服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居住区工业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工业的性质和内容2、分布和布置方式1)分布: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内容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方式2)布置方式:a、单独设置b、与其它生产服务设施结合,组成综合楼c、 利用新建住宅底层作为生产用房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一)功能和分级1、功能:1) 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2) 通行市政公用车辆3) 居住区公服设施和工厂间的货运车辆通行4) 满足各种工程等线敷设的需要5) 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景观的重要手段2、分级:一般分为三级/四级一级:居住区级道路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四级:宅间小路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二)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和基本要求1、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2、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3、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4、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距离大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大于3米6、尽端式道路L≤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7、车道宽为单车道时,每隔150m左右应设车辆互化处8、道路宽应考虑工程等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面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的布置有机结合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三)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行的道路系统4、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四)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在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缩短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街坊面积与道路面积、道路造价、道路长度的关系:五)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1、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2、小汽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遮荫、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等。2)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标准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行的道路系统4、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在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缩短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街坊面积与道路面积、道路造价、道路长度的关系;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一)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作用定义具体内容应用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定义: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估项目。(2)作用: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中每一项都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反映着某些方面的控制作用和使用意义,每一项都是居住区整体居住水平的反映,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使用评估都要通过这每一项指标来表达。另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起制约作用。(3)应用:评价或优化规划方案时,应综合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体地、综合性地评价和优化。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结果,不仅仅取决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还要看规划方案的功能合理性,布局创新的科学性,环境质量的保证度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水平。也就是说同样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方案,要善于运用这些指标系列,评价出优秀方案。居住区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内容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1.居住用地h㎡▲100▲①住宅用地(R01h㎡▲▲▲②公建用地(R02)h㎡▲▲▲③道路用地(R03)h㎡▲▲▲④公共绿地(R04)h㎡▲▲▲2.其它用地(E)h㎡▲----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100▲①住宅建筑面积万㎡▲▲▲②公建面积万㎡▲▲▲2.其它建筑面积万㎡△----住宅平均层数层▲----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人口净密度人△----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万㎡▲停车率%▲----停车位辆▲地面停车率%▲地面停车位辆▲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拆建比--△----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2.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3.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4.关于绿地率和绿地面积: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是反映居住区园林绿化水平的指标之一,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有关规定,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的规定;(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5.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6.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2)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用面积计算。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7.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的停车位,应按表11.0.2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 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8.居住区规划人口数量:一般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以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与规划总用地相除得到规划人口数量的估算值。独立的新建厂矿居住区的人口可以按照厂矿在册职工规划总人数进行估算。而对于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则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旧居住区用地进行合理调整后的用地来估算合理的规划人口数量。9.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10.高层住宅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11.人口净密度: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12.人口毛密度:单位居住区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13.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14.住宅建筑套密度(净):1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15.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6.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住宅建筑面积(m2/ha)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万m2)与住宅用地面积(万m2)的比值表示。该项指标合理控制的目的,其一是提高单位住宅用地内的住宅面积密度,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土地。其二是控制单位用地内的住宅建筑面积密度防止密度过高,产生“拥挤效应”。为此,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作出了相应规定,如表2-2所示。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7.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19.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20.拆建比:新建的总建筑面积与拆除的原有总建筑面积的比值。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8.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是决定居住区居住密度和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确定。该项指标合理控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基底占地面积,扩大空地率,扩大宅旁绿地面积,改善居住外环境;另一方面是适当加大基底面积,降低建筑的层数,减少人们上楼的疲劳。为决定住宅建筑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层数和决定建筑日照间距的地理纬度和建筑气候区划。由建筑气候区划和住宅层数两个因素作为指标的分类依据。其中气候区划按地理纬度关系分成三组。鉴于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建筑密度日趋增高的倾向,而几乎不存在建筑密度过低的现象,为使居住区用地内有合理的空间,以确保居住生活环境质量,故规范中仅对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作出控制。
本文档为【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雪中送文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4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2-0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