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举报
开通vip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被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可以看出,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那么,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2.思想根源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在美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的、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新英格兰地区、后波及全国许多地方的“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Transcendentalism)为最重要的里程碑。它被称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在思想上延续与发展了个人主义传统,“把它提炼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个人有能力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是与“超灵”一致的。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得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超验主义强调自尊自立,理想的人应该是依靠自己的人。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了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所谓“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及其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3.政治根源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个人有怎样的宗教信仰和行为指导思想,他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而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之上的,个人的言行不能不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我们应该看到:个人主义价值观得以在美国社会中表现得极为典型与突出,实际上是有其政治根源的。早在1620年11月11日,41个清教徒在“五月花号”船上签订《五月花盟约》(MayflowerCompact)起,他们就宣告:在新大陆追求自由与幸福应该由一定的政府来领导,而建立的新政府必须是以正义、平等为原则的。在美国开拓疆土建立国家期间,清教徒们自认为都是蒙受上帝恩惠的上帝的选民,与生平等。这种天赋人权的原则使得他们能在200多年前建立起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使得人人自由平等的制度在美国确立起来。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则向世人明确宣告:“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为他们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便在人们中间成立起来,由被统治者同意而取得正当权利;任何政府形式一旦变得有害于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加以变更或废除而另设政府,把新政府的基础放在他们认为最能促进自己的安全和自由原则之上,并按照符合这一目的的形式组织新政府”。在美国人心目中,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是最基本的人生权利,社会与国家的最高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这种平等自由权利。这是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所公认的政治原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政治基础。因此,政治上强调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既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政治上的表现,同时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得以进一步形成发展的政治保障。4.经济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不仅与其政治制度息息相关,而且与其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自由经济制度,其实质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具体实行办法就是用法律保障个人私有财产,鼓励个人自由发展私人经济,政府对个人经济活动越少干涉越好。美国的经济体制为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美国在南北战争和西部开发运动以后,资产阶级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西进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以个人资本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从而日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指出:“(美国)先辈们的个人主义是以自由的理想为基础的,后来的个人主义则以工业生产的理想为基础”。这是很有道理的。美国经济活动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这实际上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但反过来,经济体制上对自由竞争的宽容以及个人的奋斗与成功又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实例。19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铁路大亨文达比尔特(WilliamVanderbilt)都是在美国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践行适者生存原则的典范。据记载,当年有人问洛克菲勒关于穷人生活时,他回答说上帝造他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是为了去关心穷人。而文达比尔特在回答《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关于他办铁路是否为了公众利益时说:“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时,是因为这对我们自己有利,而不是为给别人带来好处。”洛克菲勒和文达比尔特是美国经济体制下产生出的新兴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是所谓自由竞争体制下个人奋斗成功者的代表。他们的言行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有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有力佐证。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AndrewCarnegie)则在其1889年发表的《论财富》一文中更明确地表示:自由竞争就是实行彻底的个人主义。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要放弃个人主义,就如同要改变人性,这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他认为,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摧毁人的最高境界。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体现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应运而生。人们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个人奋斗,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便能获得美好的生活。尽管有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经济含量以及物质财富在衡量个人奋斗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大多数美国人深信,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难以找到的,这是因为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使美国人享有相当大的经济自由度。由此可见,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经济体制以及在此支配下个人奋斗成功的榜样,为强化与推进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5.文化根源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用以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是否重要、是否高尚、是否妥当的标准。这种判断标准往往与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胡文仲教授曾经说过:“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历史文化传统分不开”。相比中国文化传统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深受西方文明关于上帝创造了自然与人,而人强于自然这一传统影响的美国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而特别强调突出人的作用,张扬独立个性,崇尚个人英雄等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生准则。在这种个人主义行为准则指导下,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对错标准都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烙印。例如在孩子成长与教育问题上,一方面,美国人主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美国的婴儿一般独自在自己房间睡觉,不和父母同睡;三四岁的孩子就要自己学习穿衣;中学毕业后,如果父母无力供养孩子继续上大学,子女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学费问题;成年的孩子不可能再在经济上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孩子享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孩子的同意,父母亲不能擅自拆看孩子的信件;父母做错时要给孩子道歉;与成年孩子出去吃饭,父母亲与孩子可能各自结账。很明显,判断这些做法的对错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文化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文化传统还推崇个性自由、自我表现。美国人一般不会“随大流”,张扬个性反而得到尊重。在美国,牛仔裤之所以能在西装革履中“脱颖而出”,甚至产生出风靡全球的“牛仔裤文化”,正是美国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由于美国人勇于自我表现,所以也往往比较坦率,不会故作谦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这种个性自由与自我表现,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历史上还派生了许多反主流文化思潮,如:嬉皮士、摇滚乐、性解放运动、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这些反主流文化思潮,从另一方面而言,又都给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反映出了这一价值观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本文档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慢慢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7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