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知识点清单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知识点清单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知识点清单复习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2019届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全套导学案含答案目录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第二章声现象 5第三章物态变化 9第四章光现象 1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7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21第七章第八章力力与运动 25第九章压强 29第十章浮力 33第十一章功功率 37第十一章机械能 41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4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53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57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61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69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73第二部分热点题型突破 ...

人教版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知识点清单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9届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全套导学案含答案目录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第二章声现象 5第三章物态变化 9第四章光现象 1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7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21第七章第八章力力与运动 25第九章压强 29第十章浮力 33第十一章功功率 37第十一章机械能 41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4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53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57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61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69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73第二部分热点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型突破 77题型一作图题 77一光学作图题 77二电学作图题 78三力学作图题 80题型二实验探究题 81一光学实验探究题 81二电学实验探究题 82三力学实验探究题 87四热学实验探究题 91题型三思想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总结 92初中物理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95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考点清单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1h=60min=360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速度用v=s/t求速度用=s/t求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基础检测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A.电动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B)A.3m/sB.30m/sC.300m/sD.3000m/s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B)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4.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A.车窗   B.铁轨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B)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D)A.以地面我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B.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C.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B)8.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D)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9.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C)A.河岸上的树B.迎面驶来的船C.船舱D.河水10.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15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12.如图3所示,量筒的直径d为1.20cm。1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1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4甲、乙所示,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1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爷爷,在经过如图11—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行驶速度如图5—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0.5h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汽车为参照物。16.如图6所示,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0.1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m/s。17.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1)v=s/t=50m/s≈7.14m/s(2)由v=s/t得t声=s声/v声=50m/340m/s≈0.15s备考满分挑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A.米B.秒C.摄氏度D.安培2.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A.车窗    B.铁轨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3.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A)A.教室里的黑板B.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C.教室外走过的同学D.教室外飞过的小鸟4.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l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A)5.如图2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6.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D)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B.测量工具的种类C.测量工具的量程D.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7.如图3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钦州驶向南宁,若钦州至南宁的路程约为1.2×10m,则(D)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1.5小时就可到达南宁8.夜晚,我们观察到乌云穿月。如果说月亮是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C)A.太阳B.月亮C.乌云D.观察者9.张大爷说:“昨晚的那阵大风可厉害了,把我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吹到篱笆墙外了。”张大爷说这句话时,选择的参照物是(A)A.篱笆墙B.大树C.房子D.围墙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11.如图4—甲所示,物体长度为2.50cm。如图4—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12.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公路上沿着风的方向骑自行车,结果甲感到顺风,乙感到无风,丙感到逆风,则甲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乙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丙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10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Km/h。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Km。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7个筋斗云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1260h。14.如图5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为5.20cm。15.如图6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时间(路程)比较路程(时间)的方法。16.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解:S=S桥+S车t=s/v=(1600m+200m)/15m/s=120s第二章声现象☆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气。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色、响度和音调。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大,则音调高;频率小,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体的发声方式决定。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考点四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基础检测1.在敲响大钟时,我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D)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物体是(B)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4.人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传播这个声音的是(D)A.空气B.水C.说话的人D.空气和水5.“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B)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6.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A)A.增大声音的响度B.增大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声7.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B)A.0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B.30~40dB的较安静的环境C.80~90dB的环境D.100dB以上的环境8.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D)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在嘈杂的车间里,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9.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B)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用超声波清洗仪器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10.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11.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捂紧耳朵,你会听到滴答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1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1)和(3);“高”字指响度的是(2)和(4)。备考满分挑战1.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C)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2.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1所示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边设置隔音墙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4.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C)A.频率B.振幅C.音色D.节奏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6.如图2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B)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叫喊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和是指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B)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选项D是回声加强了原声的结果)9.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人们进行多方努力,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D)A.把高噪声的工厂迁移往远郊区B.给噪声大的机器装上隔音罩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绿化D.关闭所有声源,彻底消灭噪声10.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钓鱼时,鱼会被岸上的叫喊声吓跑,说明水(或液体)能传声。12.声音是物体_振动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大于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3.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船上发出信号6秒钟后在海面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底的深度是多少?解:h=s=vt/2=1500m/s×6s÷2=4500m14.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竖直向下发射一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已知此处海底深2000m,则超声波在此海水中的速度是多大?解:V=s/t=2000m×2÷4s=1000m/s1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解:根据题意可知:t车=t声,t声=s/v=(700m×2—40m)÷340m/s=4sV车=S车/t车=40m/4s=10m/s16.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后0.6s看到炮弹在敌坦克上爆炸,再经2.1s才听到爆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m/s,则此反坦克炮距离敌坦克有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为多大?解:根据题意可知:0.6s是炮弹用的时间,2.1s是声用的时间。S=v声t声=340m/s×(2.1s-0.6s)=510mV炮=S/t炮=510m÷0.6s=850m/s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3.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重点: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难点: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液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熔化图像凝固图像举例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沥青、玻璃、松香、石蜡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缓慢的汽化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温度降低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3.都要吸收热量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基础检测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B)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2.如图1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C)3.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B)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D)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5.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D)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6.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C)A.沸点低B.密度小C.凝固点低D.比热大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D)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8.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C)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10.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B)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液化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汽化(蒸发)__的缘故。13.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放出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备考满分挑战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C)A.30℃B.33℃C.37℃D.39℃2.如图1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C)A甲B乙C.丙D.丁3.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B)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4.如图2所示是表示某一物质熔化时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A.AB段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物质的熔点不断升高B.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C.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该段时间内物质不吸热D.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为30min5.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C)A.先熔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升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液化后汽化6.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汽化(蒸发);(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4)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华。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升华后凝华(选填“升化”或“凝华”)的结果。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69898989898(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4)在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6(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a)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难点:☆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4.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虚像。(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考点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角不相等①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考点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光的三基色是红、蓝、绿;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考点六看不见的光1.光谱:把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基础检测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C)A.汽车上的反光镜B.月亮C.蜡烛的火焰D.钻石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3.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D.日食、月食4.《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A)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B)6.图1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C)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8.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几种光线造成的(B)A.红外线B.紫外线C.X射线D.γ(加玛)射线9.如图2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10.画出图3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11.如图4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要用一平面镜将太阳光垂直反射倒井底,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为75°。12.红领巾只能反射红色光,绿叶只能反射绿色光,所有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黑色的备考满分挑战1.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2.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D.日食、月食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以下发光体通常为人造光源的是(D)A.太阳B.闪电C.水母D.蜡焰4.通常所说颜料呈绿色,是指观察该颜料时所用的照射光源是(A)A.白色光B.红色光C.绿色光D.蓝色光5.生活中与光有关的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B)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湖面倒影D.潭清水浅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x108m/s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8.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C)A.逐渐减小 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D)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10.生活中常用的与平面镜类似的光学工具是(A)A.穿衣镜B.放大镜C.后视镜D.哈哈镜11.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B)A.吸收照射的光线B.反射光进入人眼C.使人的眼睛发光D.物体发出红外线1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3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1___m/s。13.如图1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试从图中判断A、B、C三束光线中,入射光线是_BO__,反射光线是__OA__,折射光线是__OC__。14.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这是描述光的___光的反射___现象。15.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度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2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16.如图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A,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17.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1)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从玻璃板的前面进行观察,B始终不能与A的像重合,原因是__玻璃板与平面镜不垂直______。(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距离____的关系。(3)两段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__大小____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5)实验表明,平面镜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豪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的”或“较黑暗的”)(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较厚造成的。(3)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目标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透镜及透镜作图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1)凸透镜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大小正倒虚实无限远v=f极小\光斑测焦距u>2f2f>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2f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无限远\\\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u<f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考点三眼睛和眼镜1.构造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视物原理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基础检测1.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C)A.a为物距B.b为焦距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A)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图2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C)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从图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像距小于物距应放置于C点。4.晶状体本身就是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它的形状是通过什么来改变的(B)A.角膜B.睫(jie)状体C.瞳孔D.虹膜5.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非常类似于(C)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潜望镜6.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C)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7.如图3所描述的是远视(或老化)眼的形成情况,请在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9.如图4所示是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位置,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放大。10.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近视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备考满分挑战1.如图1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2.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C)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3.如图2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B)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近视跟镜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B)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路图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小强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眼睛正常,无需配戴眼镜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B)A.3cmB.5cmC.7cmD.9cm7.一些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不幸患上了近视眼。他们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8.想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图4中的焦点(或F点)位置。若将一物体放在d点,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9.如图5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10.请在图6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7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7乙所示。(1)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图7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选填“大”或“小”)。物距u/cm实验序号焦距f/cm像距v/cm1518172103031260(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4.纳米(nm)是长度单位,1nm=m考点二质量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1t=1000kg==考点三质量的测量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3.天平的使用(1)调平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2)称量放: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调平平衡。(3)读数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考点四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2.单位:kg/m或g/cm;1g/cm=kg/m3.公式: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考点五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V2。(4)固体的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液体的密度基础检测1.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是(D)A.质子B.原子C.夸克D.分子2.某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固、液、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固态、气态D.气态、液态、固态3.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a粒子散射实验后,指出原子核结构模型,以氢原子为例,图2的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C)4.5.0×10mg可能是(B)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C.一只鸡的质量D.一只燕子的质量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D)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一块木头带到月球上D.粗糙的铝锭被摩成光滑的圆柱体6.若游码归零前就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则测得物体质量的值将(A)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7.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的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砝码为50g一个,10g一个,游码移到2g的刻度处,则该物体的质量是(C)A.62gB.60gC.58gD.52g8.某托盘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保养,砝码沾上污垢,并且生锈了。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所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如图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两处错误,请你指出(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2)用手直接拿砝码;(3)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2.4g。10.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基本实验仪器吗?为了测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4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天平准确吗?请您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步骤二.将游码移至0刻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步骤三.取出两个相同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步骤四.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11.小丽同学用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当她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并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如图5甲所示,她应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右___调;调好后,测得结果如图5乙所示,则铁块质量为_38.4______g,合__0.384_____kg.备考满分挑战1.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B )A.质量    B.密度    C.重力    D.体积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的物体可能是(B )A.一个兵乓球B.一只母鸡C.一张桌子D.一头牛3.如图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A)4.如图2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A.被“飞船”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6.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佳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多次增、减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如图3所示,这时应该(D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7.如图4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ρ水=0.1g/cm3)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 )A.ρA>ρ水>ρBB.ρB>ρA>ρ水C.ρB>ρ水>ρAD.ρ水>ρA>ρB8.已知ρ水=1.0×103㎏/m3,ρ冰=0.9×103㎏/m3。体积为l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1.0×103___㎏。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变大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使用天平之前,应使游码停留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5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47.4g。10.如图6所示,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是测量   质量  的工具;水的密度为:ρ =1.0×103 kg /m3,将一杯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11.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49.2g。(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30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煤油(可能
本文档为【人教版2019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知识点清单复习导学案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MB
软件:Word
页数:9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7-29
浏览量: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