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举报
开通vip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学习目标:2、了解本文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何不同之处。1、结合文章,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纳粹暴行。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新闻的细节描写。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心时事。知识积累: 毛骨悚然 和煦 纳粹 废墟 不寒而栗 踉跄(sǒnɡ)(xù)(cuì)(xū)(lì)(liànɡ)(qiànɡ)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学习目标:2、了解本文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何不同之处。1、结合文章,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纳粹暴行。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新闻的细节描写。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心时事。知识积累: 毛骨悚然 和煦 纳粹 废墟 不寒而栗 踉跄(sǒnɡ)(xù)(cuì)(xū)(lì)(liànɡ)(qiànɡ)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白桦林”死亡集中营里最后一站的等待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巨大的焚尸炉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运输尸体—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运输尸体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比较的方面比较的项目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2、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7-153、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7-15)4、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自由分组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2).为什么又要写――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2、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7-15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产生观察3、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7-15)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4、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生命不息顽强抗争怒放→说明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5、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再次照应首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1)以乐景衬哀情,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2)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的“死亡墙”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本文档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哥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11-23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