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大真题2001888经济学2001

东大真题2001888经济学2001

举报
开通vip

东大真题2001888经济学2001东北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投资”、“货币”、“劳动力”、“外部经济”、“经济利润”,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是怎样的概念?(15分) 二、(35分)设生产函数为Q=10 ,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设L和K的投入价格为PL=50元,PK=80元,试求: (1)试写出边际产量函数; (2)如果生产400个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3)如果总投入为600元,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产量最大?此时最大产量是多少? 三、简述...

东大真题2001888经济学2001
东北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投资”、“货币”、“劳动力”、“外部经济”、“经济利润”,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是怎样的概念?(15分) 二、(35分)设生产函数为Q=10 ,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设L和K的投入价格为PL=50元,PK=80元,试求: (1)试写出边际产量函数; (2)如果生产400个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3)如果总投入为600元,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产量最大?此时最大产量是多少? 三、简述题(50分) 1.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2.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分别说出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会有什么影响? 3.试述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 4.阐述“引起(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东北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一、“投资”、“货币”、“劳动力”、“外部经济”、“经济利润”,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是怎样的概念?(15分) 答:“投资”、“货币”、“劳动力”、“外部经济”、“经济利润”都有多重含义,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这些概念的含义如下: (1)投资指将现有资金投入某项事物,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活动。按投资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种投资类型:①实物投资。指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资本品的投资。按实物投资是否增加资本品的存量,可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净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增加资本品存量的实物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并不增加资本品的存量,而只是对资本品的损耗进行补偿的实物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之和,称为“总投资”。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角度看,总投资即为资本形成总额。有时为了分析的需要.把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国内总投资”。对应地把净出口作为“对外净投资”。国内总投资与对外净投资之和.称为“国民总投资”或“国民投资总额”。②金融投资。指对金融资产的购买,如购买债券、股票等。③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使人力资本形成和增值的投资活动。 (2)货币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其基本职能不变。 (3)劳动力指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人力”是同一个含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从社会经济关系角度考察,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特殊商品,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仍具有商品形式,但与在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市场机制仍要发挥在劳动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劳动力韵所有者——劳动者,已成为社会的主人。 (4)外部经济是“外部不经济”的对称,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外部性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正外部性即外部经济的存在意味着某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收益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收益,即他人或者整个社会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一部分收益。 (5)经济利润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以机会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得到的差额。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中分析企业利润问题时所使用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可能选择的最有利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它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是指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在会计账目上实际列支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机会成本减去显性成本之差,即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可能选择的最有利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净收益。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最终竞争的结果是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这两种情况并不矛盾。从长期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经济利润为正,就会有新企业进入。新企业的进入将扩大产品供给量,从而使价格下降,经济利润减少。反之,如果经济利润为负,原有企业就会有退出。企业的退出将减少产品供给量,从而使价格上升,经济利润增加。竞争的结果造成经济利润为零,新企业不再进入,原有企业不再退出,市场达到均衡。这是完全竞争经济的长期均衡。在经济学中,零经济利润常常简称为“零利润”。这时的市场均衡称为“零利润均衡”。这时,企业虽然获得的是零经济利润,但其获得了正的会计利润,即已获得了机会成本中所包含的由隐性成本代表的净收益。这个净收益是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能够获得的最大净收益。利润最大化行为对长期和短期均适用,而零经济利润则是长期均衡条件。 二、(35分)设生产函数为Q=10 ,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设L和K的投入价格为PL=50元,PK=80元,试求: (1)试写出边际产量函数; (2)如果生产400个单位的产品,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成本最低?此时成本是多少? (3)如果总投入为600元,应投入L和K各多少才能使产量最大?此时最大产量是多少? 解:(1)生产函数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资本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2)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EMBED Equation.3 求得: 如果生产400个单位的产品, 求得: 所以,应投入 和 才能使成本最小。 最小成本为: 。 (3)如果总投入为600元: 代入: 求得: , 应投入 和 才能使产量最大。 所以,此时的最大产量为: 三、简述题(50分) 1.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1)政府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转移支付又分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①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②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例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2)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的原因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换句话说,政府转移支付的发生相当于政府将自己持有的购买力转移给一些特定的居民户,在转移过程中,接受这笔支出的居民并没有对政府提供价值相当所最终产品或劳务,这个过程没有发生产品的消耗,所以这部分支付不计入GDP,而政府购买发生产品消耗计入GDP。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2.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分别说出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会有什么影响? 答:(1)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 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总支出、投资总支出、政府总支出和净出口总额。 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上看,决定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货币供应量,财政收支。这三大因素直接决定着总需求的形成,因而如果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来考虑刺激总需求,那么刺激总需求就主要涉及调整这几方面的问题。 (2)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会的影响 第一,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付能力又取决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因而需求实际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果,收入表现为需求的基础,由此决定了刺激总需求必须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就是调整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与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国民收入在现实中实际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一种是货币形态即价值形态,国民收入的两种形态在现实中实际上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即实物形态表现为总供给,价值形态表现为总需求。由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分配是价值形态的国民入,因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对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就直接涉及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如果国民收入超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膨胀;如果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严重不足。只有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时,总需求与总供给才会平衡。因此在目前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刺激总需求,就必须改变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的状况,较大幅度地提高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使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增长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来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货币供应量过程直接决定着总需求的状况。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需要量反映着总供给的状况,货币供应量反映着总需求的状况,因此,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直接决定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导致总需求膨胀,通货紧缩会导致总需求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总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消除通货紧缩。只有消除了通货紧缩,才能消除总需求严重不足。 第三,财政收支的变化。 财政收支过程直接影响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当总需求膨胀时,财政收支过程都往往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当总需求严重不足时,财政收支过程都往往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在预算安排上增加赤字和增加举债。因此,为了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减量减轻税收,加大举债和赤字的力度,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扩大需求。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仅仅从财政的角度考虑赤字的大小和举债的多少,而是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从如何尽快消除总需求不足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从刺激总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总需求不足的状况要求财政收支过程的税收还应减少,财政支出力度还需加大,赤字还应增加,举债还应增加。不要害怕举债和赤字增加,应该从扩大需求和促进经济来看待赤字和举债的问题。 3.试述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 答:除收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从而对边际消费倾向产生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下述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支出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1)利率 利率也被西方经济学者看成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的提高会导致储蓄增加,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但现代经济学家则认为,利率变化会同时对储蓄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利率提高是否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要视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当利率提高时,人们会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是有利的,从而导致消费者改变消费计划,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导致储蓄增加。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利率提高会使消费者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使消费者感觉自己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目前的消费,导致储蓄减少。利率变化对储蓄变化的这种双重效应,使得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必须视利率变化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来决定。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对于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来说,利率变化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不同的。对低收入者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利率变化产生的主要是替代效应。因为低收入者并没有多少储蓄来获得利息收入,利率提高对他将来收入的提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利率提高对低收入者主要产生替代效应,使低收入者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储蓄。但对于高收入者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利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利率变化产生的主要是收入效应,因此,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高收入者会增加目前消费,减少储蓄。就整个社会来说,利率提高究竟是增加储蓄还是减少储蓄,则必须由这些人的储蓄增加额和储蓄减少额的总和来决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也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在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收入的变化与价格水平的变化成反比,在价格水平提高时,如果货币收入不同比例提高,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会降低,消费者为了维持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则必须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消费倾向提高。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下降,则消费者维持原有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可以减少,会导致消费倾向下降。 西方经济学还提出了“货币幻觉”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货币收入与价格水平保持同比例提高的情况下,虽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消费者往往只注意到了货币收入的增加,而忽视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而误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导致消费增加,使消费倾向提高。 (3)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认为。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是不相同的,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因此,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状况对边际消费倾向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一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越平均,则国家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高,一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越不平均,则全国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因此,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有利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4)预期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实际上已强调了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因为他们不仅强调消费决定于收入,同时也强调消费决定于财产。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提出和强调了预期对消费的重要影响。这一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霍尔提出的理性预期的消费函数理论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理性预期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决定于收入和财产,财产取决于所有的未来收入,未来收入越多的人也就越富有。人们并不知道他未来可以获得多少收入,但他必须作出现期消费决策,为此,他就必须形成有关未来收入的预期。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通过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可以对未来的收入和财产作出合乎理性的预期,即使其预期值与未来的实际值相一致。人们根据这种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来作出消费计划和消费决策,由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理性的,因此,根据这种预期所作出的消费计划可以达到在未来时期他们认为最好的消费配置。这种根据理性预期而作出的消费计划就是长期消费函数稳定的原因。 理性预期的消费函数理论,预期也会发生变化,但预期的变化只与信息的变化相关,这种引起预期变化的信息就是以前所没有掌握的新信息。信息的获得是随机的,因此,人们对未来收入和财产的估计也会发生随机性变化,由于消费计划是根据对未来收入和财产的预期作出的,所以,消费计划也会发生随机性变动,这就是短期消费函数波动的原因。 4.阐述“引起(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答:(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地区)物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价格变动的情况,衡量经济增长的较好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在物价上升的特定年份中,以当时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价格上升造成的,必须消除掉通货膨胀因素才能求得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的能力或潜力。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有资本(或称“物质资本”)、劳动(或称“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和由此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政治、社会、文化、管理、制度、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2)引发宏观经济增长的因素 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引发宏观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知识存量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在生产过程中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现象。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51%左右。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结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在美国,1870年全部劳动力的53.5%在农业部门,到了1960年则降低到7%以下。在比利时,农业劳动力从1846年占全部劳动力的51%减少到1961年的7.5%。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制度。制度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在引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增长; ②有效的制度应该起到激励人们的行为,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 ③市场经济是最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 第五,资源:劳动和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都是重要的。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 ①经济增长初期,主要依靠劳动数量的增加,后期主要依靠劳动质量的提高; ②劳动在经济增长的贡献占38%左右。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人力资本是“物质资本”的对称。通过对人的教育、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同之处在于:首先,它们都需要有前期投入,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其次,都能够使生产率提高;再次,都能带来预期收益。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物质资本是对物的投资;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 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 ①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资本的积累非常重要; ②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出现资本深化的现象,即人均资本的增长; ③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11%左右。 _1187338336.unknown _1187338457.unknown _1187338562.unknown _1187338937.unknown _1187339104.unknown _1187339128.unknown _1187339049.unknown _1187338611.unknown _1187338696.unknown _1187338703.unknown _1187338594.unknown _1187338495.unknown _1187338524.unknown _1187338371.unknown _1187338397.unknown _1187338423.unknown _1187338360.unknown _1187338133.unknown _1187338260.unknown _1187338314.unknown _1127154278.unknown
本文档为【东大真题2001888经济学20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79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