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

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1.社会学大体经历3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空·孔德,英国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2)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法国的埃米尔·涂尔干和德国的马克思·韦伯。(3)发展时期(20世纪初-)2.当代社会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比重日益增强;研究机构和研究刊物不断增多;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研究范围日益广泛,从宏观进入微观。3.社会学与医学相结合,最初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崛...

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
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1.社会学大体经历3个时期:(1)初创时期(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空·孔德,英国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2)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法国的埃米尔·涂尔干和德国的马克思·韦伯。(3)发展时期(20世纪初-)2.当代社会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比重日益增强;研究机构和研究刊物不断增多;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研究范围日益广泛,从宏观进入微观。3.社会学与医学相结合,最初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崛起密切相关。            1894年,在社会学较为发展的美国,医学家麦克英泰尔在《美国医学科学院公报》发表的题为《医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一文中,首先提出来“医学社会学”的概念。到20世纪30~40年代,医学社会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医学家西格里斯的《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挪威奥斯陆发起成立国际社会学协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医学社会学分别在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兴起。           4.护理社会学分化形成的原因:(1)护理学科分化独立,凸显护理领域的社会学问题(2)护理新概念和护理社会化,要求重视护理社会学研究(3)健康需求增强与社会护理作用被认识,提示加强护理社会学研究。5.护理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运用社会学原理研究和探讨护理领域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6.护理社会学研究内容3个方面:(1)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这是护理社会学的宏观研究(2)护理工作领域的社会学问题 这是对护理工作实践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3)护理学科与特殊人群护理中的社会学问题 这是运用社会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对护理学科和特殊人群护理中反映的社会学问题进行考察分析。7.与护理社会学相关的学科: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8.普查:又称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逐一不漏地调查研究的方法,一般适宜于人数较少的、小规模调查研究,被研究的总体人数以不超过300人为宜。              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随机原则,从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全体中,选取部分具有普遍意义的对象(称之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推论到整体的判断。一般适用于研究对象总体人数在300人以上的调查研究。                随机抽样调查分为:单纯随机抽样(最基本的也是其他抽样法的基础。即先将调查对象的所有个体全部编号,再通过抽签、摸球、计算机抽取等方法,按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适用于研究对象总体数量较少,如30~50个数目的情况)、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或等距抽样。即在编码排列的研究对象总体中,按一定等距间隔抽取样本)、分层抽样(也称类型抽样。即先把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城乡等分为不同类型的层次,然后分别在每一类型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整群抽样(即先将调查对象分为若干“群”的全部个体,或从抽取的群体中再随机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成为2阶段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也称多级抽样,即将抽样过程分为若干阶段进行,是大型调查研究常采用的抽样方法)9.问卷法:指通过详细周密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一套由问题组成的表格,让调查对象以口头或书面填写形式回答问题,进而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完整的问卷一般包括3部分:说明部分、调查项目、资料登陆。               访谈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有目的的交谈和询问,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实施访谈法应注意:(1)访谈应选择方便调查对象的恰当时间、地点,使其在不受干扰,且平静诚挚的气氛中进行,以尽可能使调查对象无拘无束,消除戒备心理。(2)访谈前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访谈提纲,最好用一页纸简明列出需了解的、可操作性的主要问题及询问顺序。(3)访谈时,调查者应首先向调查对象介绍自己研究课题情况、交谈规则,志愿、保密原则,资料收集方法等,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和合作。访谈问题的提出应尽可能开放,以便给回答者足够的选择空间。(4)对调查对象应持客观态度,避免先入为主的诱导和暗示提问。(5)访谈进行中,可采用提问一个问题,事先考虑多种可能答案。再根据对方答案类型,继续进行相应提问的“分子式”访谈。10.  学习研究护理学的意义:(1)适应新医学护理模式对社区护理社会性认识的需要(2)适应社区护理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3)扩展疾病防治手段与发挥社会护理功能的需要(4)落实和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的需要。1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类:第一层次为生理需要,包括空气、食物、水、排泄、睡眠等。第二层次为安全需要,包括人身、生命的健康和安全等。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即能够爱别人和被别人所爱。第四层次是自尊需要,包括受别人尊重及自身知识、能力、地位得到别人的承认等。第五层次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防病治病的需要属于人类第二层次的需要。               12.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英国的护理专家南丁格尔是护理学科的创始人。  13、医学模式:即医学观,是人们观察、分析、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反映了医学科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总特征。(1)在古代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工作多带有神灵主义烙印,出自宗教的恩赐观点,组织妇女以慈善怜悯之心,对病人做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2)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相适应,出现了朴素的整体护理观,要求护理工作从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入手,注意自然、社会环境与人的整体联系。(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即把人体当作“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则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4)适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要求,产生了局部功能制护理观,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病人机体局部的病灶,护理重点是执行医嘱,完成常规的、机械操作性工作,而缺乏对病人的心理、社会护理。(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现代整体护理观,要求把自己的服务对象看成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体,把自己的工作扩大到对病人及健康人的全身心护理,包括疾病护理、卫生保健、预防疾病、改善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等。  14.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飞跃,指因观察、实验中的重大发现而引起对原有理论的突破或更高一级的综合,是科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根本变革。技术革命: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即因技术原理的物化及技术重大发明而形成的技术体系变革。                                 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相继、分别发生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第二次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左右,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40~50年代以来,是科学与技术革命合流的科学技术。                            15.当前新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学、技术、生产相统一(2)科技、学科之间渗透结合,形成庞大科技群和网络体系(3)科学技术应用生产的速度加快,周期日益缩短(4)科学技术研究趋向社会化                  新科技革命对护理发展的促进作用:(1)促进人体生命本质认识深入和护理思维方式的更新(2)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现代化:新科技诊疗护理仪器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新科技革命对护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新科技诊疗护理仪器的应用,可能淡化护患关系,引发医源疾患、可能有碍对高质量生命生活的追求、可能浪费卫生资源,加重社会负担、可能带来护士重仪器、轻思维的倾向。      16.自19世纪60年代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创办护理事业以来,护理经历了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以病人护理为中心”—“以整体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等3个阶段,其发展过程呈现出不断社会化的趋势。   护理社会化:是指护理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进程和趋向。                  目前我国护理工作重点关注的社会群体包括:老年群体、妇幼群体、从事工业生产群体、残疾人群体、精神障碍群体、慢性病群体。        17.社会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组织结构: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所辖区域为范围,设置由基层医院转制而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覆盖人口3万~5万。特点:具有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性的特点。         工作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依据社区人群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坚持以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导(3)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4)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5)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6)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完善。     社会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意义:(1)它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2)它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3)它适应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迫切要求(4)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18.护理文化:指护理组织在特定护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和行为准则、制度以及护士形象、护理环境等精神、物质因素的总和。                       19.护理文化结构:呈纵横双向的立体层次结构。纵向的护理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横向的护理文化,可分为校园护理文化、医院护理文化和社区护理文化等3个方面。       护理文化的特性:(1)护理文化内容的科研性与服务性(2)护理文化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异性(3)护理文化服务的冲突性与协调性(4)护理文化内涵的多元性与时代性20.护理文化基本内容包括6个方面:(1)护理宗旨:是护理组织认定并在长期活动中追求遵循的根本目标、原则和基本信念(2)护理理念:又称护士的共同价值观,是组织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内化并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共同信仰的价值体系(3)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者在长期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项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管理程序(4)护理道德:是护士应遵守的职业行为伦理规范的总和。它靠舆论和良心维持,具有非强制性(5)护理作风:是护理组织成员在对组织目标达成共识并为之奋斗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普遍性、重复出现、相对稳定的特定行为方式(6)护理形象:是公众对护理组织成员的感知印象,是护理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21.先进护理文化的社会功能:(1)凝聚、协调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整合功能(2)塑造职业形象,引导护士前进的导向功能(3)构筑职业道德,促进护士奋发向上的激励功能(4)支撑职业纪律,规范护士行为的约束功能(5)先进护理文化传递的辐射功能。22.人:是大自然数亿年时光孕育、创造出的自然界最伟大的作品。                           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性:即生物体的肉体生命,精神心理性的意志生命,以及社会生命等。社会学生命是人的本质。环境:是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具体而言,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是一定地域内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3.整体护理:是以护理对象—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和工作方法,分析和解决医院、社区和家庭中,人从健康到疾病、从个体到对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实施包括疾病护理、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全身心护理。人性化护理:关心人的生命、健康,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关注人的权利和要求,设身处地的为病人及家属着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使护患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文情感和人性化的护理氛围,从而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促进身心康复。               多元化护理: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包括护理观念、护理计划和护理日常活动等,都应以文化为基础,在提供护理服务之前先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分析其文化差异对病人身心的影响,根据对象的语言、信仰、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文化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文化安全护理:在护患沟通中,应注意文化的安全性,从患者文化背景出发,了解、尊重其文化传统,注意各种行为举止对患者健康所产生的影响,避免因护患文化差异,给病人及家属造成痛苦和伤害。         24.护理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为载体,以管理为手段,根据护理组织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规范,并使全体组织成员达成共识的过程。                       物质层面护理文化建设:(1)提升领导行为艺术(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规范护理服务,塑造护士形象(3)加强护理文化网络建设:正式的文化网络,其信息通畅以正规组织形式为特征,信息以固定和连续不断的形式进行,具有约束性和可控性,能直接有效的传播组织的价值观念。非正式文化网络传播的信息和组织的价值观是否一致,是衡量组织文化成熟的标志之一。  制度层面护理文化建设:(1)逐步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制定完善护理质控标准,加强护理环节管理。环节管理:即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重视典礼仪式对护理文化的传递和强化作用(4)改革护理教育模式。精神层面护理文化建设:(1)树立人本观念,强化服务理念(2)树立文化多元与文化安全护理理念(3)塑造护理组织的英雄人物。自生型英雄人物,多是机构的创立者,在塑造组织文化过程中起着倡导、概括和体现组织文化的作用;命名型英雄人物,则是组织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护理文化的优秀代表和人格体现,其感人事迹体现着组织的信念和精神,反映着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念,代表护理组织的形象。    树立护理文化的英雄人物要求:一要注意其人物事迹应体现组织精神;二要大力宣传,努力使英雄人物的精神转化为组织成员的价值追求,三要鼓励符合组织价值的事迹和行为,以强化其认同机制、氛围和行为标准。25.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职务等相符合的权利、义务以及 行为规范 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导医服务行为规范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好的表现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 、行为模式的总和,也是社会对某种特定身份人的行为期望,即社会(包括组织和他人)期望他的成员能按照其社会地位规定的行为方式行事。社会角色的基本特征:(1)社会角色是对人们权利与义务所作的规范(2)社会角色体现了人的特定行为方式(3)社会角色组合是社会组织系统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标志。26.角色集: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将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集于一身。            先赋角色:指先天,即人一出生就赋予的社会角色,如性别、民族、家庭背景等。                 自致角色:则指后天获得和形成的社会角色,如职业、职务、荣誉称号等。             自觉的角色扮演:是指关注并严格按照自身角色行为规范行事。                      不自觉的角色扮演:指对自身角色意识淡化,其角色行为仅受自然而然的习惯支配。角色不清:指某些人由于未进行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够,或因社会急剧变化导致社会角色内涵、行为规范发生变化等,使其对原有或变化的特定角色的行为规范不甚了解或完全不知,不知如何去做。角色错位:是指人们在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时,没有按该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即应有的行为没有表现,不该有的行为却显露出来。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与交往中,由于对扮演的社会角色不适应,造成角色紊乱,角色与角色之间出现矛盾。                       27.病人:专指在医疗环境(包括医院、社区、家庭)中,寻求诊疗或正处于诊疗中的人。                    病人角色的社会学特征:涉及人群的广泛性;自致角色的不愿获得性;角色集的多元性;角色转换从角色冲突至整合。病人角色的心理学特征:(1)疾病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A.角色进入、转出障碍的惯性心理;B.对疾病的否认心理;C.对疾病确诊的矛盾心理;D.对疾病过于敏感的心理。(2)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特征:A.多种低落不稳定情绪交织的负性心理;B.同情相怜的心态。(3)意志方面的心理特征(4)个性方面的心理特征(5)需求方面的心理特征:A.爱和归属感增加;B.被认识和被尊重感突出;C医疗信息获得感迫切;D.要求治疗安全感强烈。28.病人的权利:指病人从常态社会职责中解脱出来拥有和享受的符合法律和伦理的权益。病人权利立法的意义:病人权利立法是尊重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与卫生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病人的权利包括的基本内容:(1)医疗健康权:指病人有获得平等、适宜的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恢复、维护和增进健康的权利。(2)社会责任免除权:指病人在生病期间有权要求医方出具证明,暂时停止履行正常的社会职责和义务。(3)知情同意权:指病人有权获得与自身疾病信息及施加的诊疗护理措施征得同意的权利。(4)选择自主权:指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具有一定自主选择决定的权利。(5)隐私保密权:指在不违背法律、公德,不侵害他人、社会利益的前提下,病人有权要求医护人员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予以尊重和保护,不泄露给他人。(6)医院管理监督权:指病人有权为保护自身权益而监督医院的医疗护理管理工作。(7)损失补偿权:指因医方过错导致病人权益遭损害时,病人有权依法从医方获得合理的补偿。病人角色的义务:(1)及时就医及安心、配合医疗的义务(2)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义务(3)尊重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义务(4)负担合理医疗费用的义务(5)病愈及时出院的义务(6)协助医生随访的义务。29.角色适应:是指病人的行为基本符合其角色应有的行为规范,是角色转换适应良好的状态。角色紊乱和冲突:则指个体不能安于或无法协调病人角色与自身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而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出现紧张、激动、消沉、烦躁、焦虑、抑郁、固执、抵触、拒绝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和不正常的行为,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生理、心理机能失调,影响疾病痊愈,甚至加重或产生新的疾病。造成病人角色紊乱和冲突的因素:个体对病人角色领悟、适应能力欠缺;本人或社会对病人其他社会角色期望值过高;社会对病人角色要求存在差异。促进病人角色转变适应的社会护理措施: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认真履行病人权利义务及医嘱告知;指导病人做好角色适应的自我心理调适;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30.遵医行为:指病人按照医护人员开列的处方和要求接受治疗、护理的行为和表现。病人违背医嘱的原因: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对医嘱内容不理解或记忆力差;治疗方式具有特殊性或复杂性;病人愿望与诊疗效果的差异。 提高病人遵医率的技巧: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信任感;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记忆力;改变病人嗜好习惯的护理措施应有重点。  31.护士角色:指承担对病人治疗、护理和卫生宣教,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预防保健等护理服务的社会角色。护士角色的权利:(1)获取与自己工作相称的经济报酬的权利(2)获取开展执业活动所需条件的权利(3)参加专业培训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权利(4)对医疗卫生管理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5)要求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护士角色的义务:(1)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的义务(2)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权利的义务(3)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义务(4)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的义务。护士角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拥护和践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尚道德人格情操(具体概括为:爱、亲、勤、正、诚、精、雅、严)(2)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具备综合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知识;具备娴熟操作技术和工作技能(3)心理思维素质:良好的职业心态;较强的感知思维能力;稳定、广阔、集中、综合的注意力;准确的记忆能力;辩证的思维能力。32.影响护士角色作用发挥的因素:个人对护士角色内涵缺乏认识,思想准备不足;旧医学模式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护理发展、社会需求提高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工作任务繁重的影响;生物节律的影响(三因素:体力、情绪和智力);社会角色冲突的影响;职业危害的影响。促进护士角色作用发挥的对策:加强护理职业内涵教育,坚定护理理念;提高护士地位,教育层次,加大护理投入;创造护士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科学管理,减轻护士劳动强度;科学利用生物节律发挥护士作用;科学处理护士角色集的各种关系;加强护理职业防护措施和防护教育。33.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亲属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特点:祛病保康的目的性;多层次的互动性;严谨规范的专业性;互动的帮助与受助性。 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的分期:初接触期;工作期;结束期。影响护患关系的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影响;护患角色差异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塑造和谐护患关系的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共同参与为手段;以患者满意为目的。34.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围绕防治疾病而展开的互通信息的过程,是建立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1)沟通的背景或情景:指护患沟通发生的时间、地点、采取的方式及双方的心情等;(2)信息发出与接受者;(3)信息的内容;(4)信息沟通的渠道:个人的视、听觉器官及语言等生理条件;社会所提供的沟通手段。           护患沟通的形式:(1)语言性沟通:是指运用口头或书面文字传递信息的沟通形式;(2)非语言性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形态传递信息的沟通形式。护患沟通基本原则:(1)人本原则:即以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为中心的原则(2)诚信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3)平等原则:即护患双方人格平等(4)整体原则:即充分注意沟通情景、护士、患者与家属状况、沟通方式、沟通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关系协调,以达到整体最佳效果的系统论原则(5)反馈原则:即为达到沟通目标,护士发出信息后,观察患者接收信息后的反应,以此调整沟通系统状态误差的原则(6)参与原则:即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护理的过程,征求其意见或建议的原则 35.护患沟通语言的基本要求:(1)道德性要求:是指护理语言应符合伦理道德原则和善恶标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具体要求包括:礼貌性语言:指使用尊称、敬词,说话态度真挚诚恳、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语词选用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是护患沟通起码要求。解释性语言:是指对病人、家属提出的与自身疾病有关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的语言。安慰性语言:是指能使患者的不安和消极情绪稳定下来的语言。保护性语言:是指对一些难以承受的愈后不良疾病患者采取的适当隐瞒性语言。(2)情感性要求:是指护理语言应富有感情色彩,体现出对患者的仁义、关爱、同情、体贴。(3)治疗性要求:是指护理语言应体现对患者身心治疗的专业目的性。(4)规范性要求:是指语言应力求表达准确、语义清晰、语法规范、文雅、和气。表达准确:是指对内容的表述真实。语义清晰:是指护理语言的用词要贴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语法规范:是说护理语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言之有序,富有逻辑、深入浅出,不能颠三倒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文雅:是指护理语言应使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婉言,少用直言。和气:指语气要和缓、耐心,语调和节奏含蓄、适度而有韵律,富于变化。36.语言的适度性:指语言表达的有分寸、适当。语义表达的韵律感:表达是一个有秩序、连续的动态过程,其中将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以及语速的快慢等诸因素有规律的组合、反复及变化、形成节奏;再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色彩,便形成韵律。37.第一印象:则指人们第一次接触时,依靠直觉和社会经验对另一方迅速做出的概括和判断。光环效应: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根据第一印象完成,即第一印象好,则一切都好;第一印象差,则其他都差。风度:是人的思想文化素养、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通过人的表情、语言、姿态、作风、服饰等外在行为显现出来。表情:是人的面部器官与肌肉组织在心理作用和神经系统支配下的状态与位置,分为面部表情、语言表情和肢体表情。体姿:是一个人内在气质和外在风度的统一,包括:站姿、行姿、坐姿、卧姿、蹲姿、手姿等,是人仪态的动态展示。38.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作用的持久性与积累性;作用的广泛性与非特异性;作用的直接性与交互性。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感知觉系统 外界刺激,包括社会因素首先通过人的感知觉系统,即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及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接受和知觉发生作用。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人体感受刺激和心理反应成形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形成调节网络,产生“中介物质”或引起“中介物质”的变化,如生物电、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变化等,最终引起躯体机能的变化。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中枢神经系统 社会因素对机体的作用,从被人感知到产生效应的全过程,都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39.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能普遍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能负担的起的。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1、基本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3)治疗;(4)康复。2、基本要素:(1)采取基本公共卫生措施,促进食品和合理营养、安全水供应的保障。(2)开展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妇幼保健工作。(3)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4)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5)常见病和外伤的恰当处理。(6)保护精神健康。(7)保证基本药物反应。(8)对重要卫生保健问题及预防控制方法进行健康教育。40.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三类:其一是微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流行病:其二是中毒引发,如2002年的南京汤山投毒事件:其三是由放射性元素所引发,如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等。社区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社区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学校、居住场所、医院、工作单位等社会人文环境。三维健康观从人的生理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等三个方面去把握健康的内涵。41.(一)社会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人的能动性指人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积极地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和人自身,以满足自身需要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二)社会能动性是人自理能力的根源。(三)人的自理能力的保持和剥夺影响身心健康。自我护理的概念:自我护理是指人类个体为保证自己的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而创造和采取的自我保护性行为,是调动个人积极性的自觉保健活动。自我保护模式的结构:奥瑞姆的自理模式在理论上分为三个结构,即自理结构、自理缺陷结构和护理系统结构。分述如下:1.自理结构①一般的自理需要;②发展的自理需要;③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要即在不适、受伤或患病。2.自理缺陷结构这是当成人的自理能力存在缺陷或受限,以及自理涉及特殊科学知识和技术等,造成自理能力的缺陷,需呀护理参与和帮助的自理模式结构,是奥瑞姆学说的核心。治疗性自理需求。3.护理系统结构奥瑞姆设计了3个护理系统,即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及辅助教育系统。①全补偿系统这是针对完全丧失自理能力,需要护士全面帮助,以满足其包括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人卫生,活动以及感官刺激等所有自理需求病人的护理系统。②部分补偿系统病人治疗性自理需求的满足,即需要护士提供护理照顾,也需要病人采取自理行动。护士与病人在满足自理需求时共同发挥作用。③辅助教育系统有些自理活动,病人能够而且也要求病人自己完成,但完成这些子里活动所需的能力要通过学习才能具备,针对这种情况,护士需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支持、帮助和指导。自我护理的社会意义:①社会人群自我护理状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②加强自我护理有利于减轻家庭、社会负担;③加强自我护理有利于卫生资源的节省和合理使用;④加强自我护理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自我护理干预的基本原则:1.个体化的原则个体化原则,是建立在心理学个性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针对性护理原则。2.患者为主体、护士为主导的原则。3.有效沟通交流的原则。4.维护患者尊严的原则。42.家庭与家庭社会护理家庭的含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础单位。家庭的一般功能:①性爱功能;②生育功能;③教育功能;④情感功能;娱乐功能。家庭的健康功能:①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的物质环境;②提供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③提供防病保健的健康促进;④提供患者的生活康复照顾。家庭社会护理的含义:家庭社会护理十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家庭护理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对有照护需求之个案及家庭,在自己的居家环境找,获得定期性的专业健康照护服务,以达到维护、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家庭社会护理的必要性:①减轻患者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②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矛盾;③提供促进疾病康复的亲情环境;④符合我国养老的传统;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将家庭护理列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社会护理的兴起的原因:1.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大了老年家庭护理的需求。2.疾病谱和死亡谱改变,突出了慢性疾病的家庭护理优势。3。医疗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凸显了家庭护理的有效和廉价。4.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展示了家庭护理的功能。家庭社会护理的基本内容:(一)家庭病床护理主要是为身心障碍、长期卧床及缓慢性疾病的个体,提供家庭的健康和保健指导。(二)家庭健康护理主要是为健康及有健康问题的个体,提供维护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家庭保健指导。43.社区的含义与特征:社区是指一定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内涵中包括三个特征:第一,社区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第二,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三,社区是人们对所在区域或群体集体心理认同的标志,即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了共同的意识、利益,有领导、有组织,社会互助、平等越苏,每个人都视自己为社区的一份子,有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等。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区位、经济、文化、组织。社区的类型:1.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具有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社会变迁较缓、观念相对封闭保守等观点。2.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是指从事各种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一定规模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具有综合功能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也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城市社区的特点是:①社会分工复杂。②家庭邻里作用减缓,正式组织作用突出。③人际活动趋向功利、理性和肤浅化。④文化差异较大。小城镇:指非农业产业,非农业人口聚居,介于农村和城市社区之间,有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社区形式。社区社会护理的涵义:社区社会护理是指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居民为对象(弱势群体优先),以家庭为单位,以卫生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突出照顾个体生命全过程的,连续、动态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社区社会护理的发展趋势:①政府将实现对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②社区护理教育体制将逐渐完善;③社区护理管理将实现科学、规范、标准及网格化;④家庭及对老年人护理将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多层次服务,多渠道筹资,竞争创新的社区护理服务体制将逐步建立;⑥社区卫生服务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衔接。社区护理的社会意义:1.加强社区护理时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加强社区护理市人口老龄化的需要。3.加强社区护理是提高医疗市场占有率的需要。4.加强社区护理是人群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享有健康保健是每个人的权利”。5.加强社区护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社区社会护理的内容:1.社区医疗社区医疗服务,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医疗的便利、人性化的服务为特点。2.社区预防社区预防,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等。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3.社区心理卫生保健是社区保健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道社区人群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心理健康。4.社区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社区的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慢性病人属于社区的特殊人群。5.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控制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系统支持。6.社区院前急救护理。7.社区临终关怀护理。社区社会护理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护理原则。2.连续性护理原则。3.协调性护理原则。4.可及性护理原则。5.个体化护理原则。6.家庭为保健单位原则。7.社会性护理原则。44.妇幼保健工作的社会意义我国妇幼保健性工作的的新进展:“一法两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包括产前检查率,即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新生接生率,即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即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服务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儿童系统管理率:儿童出生后按照系统管理要求定期体检的比例。新生儿死亡率:年内出生后<活产>到不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人数与童年活产数比值。婴儿死亡率:某地某年未满周岁婴儿死亡人数与童年活产数比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状况的敏感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儿童从出生<活产>到不满5周岁儿童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数比值。孕产妇死亡率: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期活产数之比。妇女病的患病率:也称现患率,与发病率不同,指谋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丙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特定时间为一时点<通常为一天>称时点患病率;指某一时期,称期间患病率。加强妇幼人群社会保健的社会意义:200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其主旨在于敦促各国重点解决家庭用水安全、个人卫生和卫生设施缺乏、大气污染、媒介传播疾病、化学危险品和意外伤害等6类危害儿童健康的环境问题。“提高全名素质从儿童抓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经济状况对妇幼健康的影响:国际上将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妇幼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标。国际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婴儿(0~1)岁死亡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8.45.妇幼保健的社会工作:妇幼保健组织机构是根据妇幼人群特点,按照国家保护妇女儿童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适应开展妇幼保健工作需要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前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是2002年10月成立的国家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是旨在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整体水平的全国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同时承担者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为技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的任务。妇幼保健机构的任务应以保健为中心,面向基层,面向群体,承担保健、临床、科研、教学、健康教育等任务。妇幼保健需求出现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包括注重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的内涵延伸,着眼于生命质量、精神卫生、生活品味和延年益寿的获得等。妇女五期:月经、妊娠、产褥、哺乳和更年期。青春期社会保健:是围绕妇女青春期(约10~20岁)性神秘感、经期卫生、婚前孕等问题,进行的性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以及经期卫生指导的预防保健工作。围产保健:是围绕如女妊娠、分娩及产后阶段,以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出生质量和人类健康素质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包括婚前孕保健、孕期保健、产时及产褥期保健等。围产儿死亡:妊娠28周及以上死胎或殆忘。婚前孕前保健:指从确定婚姻对象到婚后受孕前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婚前、新婚两个阶段。孕期社会保健:指以末次月经计约280天(40周)的妊娠期卫生保健。分娩期社会保健:“五防、一加强”。即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加强对高危产妇的分娩监护。产褥期:指从产妇分娩到生殖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非妊娠状态的时期,一般需要6~8周。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性生活能力正常,逐渐衰退进入老年的过渡时期,绝经是其突出表现。(多事之秋)。46.青少年:是指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成年过渡、发展的人群。青少年群体的社会问题:①早恋: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的恋爱。②吸毒。③网瘾: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美国心理学会称之为“病理性网络使用。”④自杀。犯罪。对青少年社会护理的内容:①加强对青少年的青春期与人生观教育。②为青少年过剩的“青春能量”的正确释放和利用创造条件。③做好禁毒与毒品犯罪的法制教育和管理。④积极关注引导青少年的网上生活。加强对青少年的珍爱晟敏与抗挫折教育。⑥加强与青少年的心灵沟通。加强法制教育、完善社会规范的管理体系。47.老年期界定可分为主体界定和社会界定。主体界定,是指个人通过感觉和体验对自己是否为老年人的界定。年龄的本质是社会年龄,因此老年期的界定应以社会界定为标准,主体界定只能作为参考。社会界定,指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和预期寿命等方面考虑的群体界定。社会界定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二是1982年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60岁以上为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老少比例达到30%以上,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2.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3.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①老年人口规模巨大。②老龄化发展迅速。③地区老龄化发展不平衡。④城乡老龄化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⑥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造成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医疗卫生保健对策与措施的进步。②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③生育能力的下降导致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负担:①人口老龄化使社会供养系数增大,制约经济发展。社会供养系数,又称人口负担系数或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人口年龄构成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指标。②老龄化加重家庭子女的经济精神负担。从我国家庭代际供养关系来看,“四二一”模式将成为普遍现象,即作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夫妇二人,一般要承担赡养四位老人和抚养一个小孩的责任、义务。两周患者就诊率:两周每千人患者就诊人数。住院率:一年內每千人住院次数。我国的老年卫生服务还很不完善,其原因在于:1.缺乏明确、完善的政策和社会支持。2.社区护理人才短缺,人员素质、服务层次较低。3.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欠完善。4.社区卫生机构设备比较落后,医疗费用较高。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它也是任何社会组织无法取代的核心养老方式。因除家庭成员给予老人的生活照料外,还能给老人以精神慰藉,故多数老年人不愿进养老院。老年疾病的基本特征:1.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疾病共存。2.症状不典型,对治疗反差大。3.发病快,病程短。4.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5.易出现意识混乱。6.易发生全身衰竭。7.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预期寿命:即平均期望寿命,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死亡率,特别是年龄别死亡率,估计该年龄段人存活的年数,最常用的是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健康寿命:是指国名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获得功能平均达到的年限,是国际卫生组织衡量国家人口生命质量最主要的评判标准。高空巢与从属地位的家庭结构:子女结婚后大多远离父母,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从而使只有老人甚至是孤寡老人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心理社会衰老的健康状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生理心里能量会逐渐衰弱,出现角色的自然分离状态,降低活动水平,减少与其他人的交往,增加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和关注。同时,老年人因退休造成原有角色丧失带来的角色失调,也会出现心里紧张、忧郁、孤独、情绪低落等负性心理状态。文化程度与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即文化水平低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文化水平较高者。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等,可直接通过涉及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制约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并由此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健康老化:是指个人进入老年后,使老年余寿阶段的身心健康及保持劳动力与参与社会的时间延长,使带病、护理、病残的时间缩短,各种功能障碍在尽可能的生命晚期的出现。健康老化不同年龄的标准:即75岁以前,身体基本健康,能参与社会;75~84岁,生活仍能自理;85岁以上,才需要护理。健康老龄化:指群体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中健康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幅度上升,病残、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比重下降,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显著延长,参与社会活动增多,老年人力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是一般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不利作用得以缓解。加强老年保健社会护理的内容:(一)制定、明确社区老年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策略。①强化政府职能,制定完善老年社区卫生服务制度、政策。②以社区为依托,完善老年家庭保健服务体系,③构建多样化老年照护体系。老年照护体系应由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基本部分组成。④加强老年专科护理研究和人才选配培养,探索老年护理科学模式。(二)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指导。①更新健康观念。②了解致病因素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③获得疾病早发现的知识。④找我常见疾病的识别方法。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⑥具有提供自身病情资料的能力。(三)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呵护、指导。①营造老年健康促进的社会环境。②加强对老人自我心理调适的指导。③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四)完善和明确老年预防保健的基本指导原则。特点:①注意对老年期初发感染性疾病的预防,避免由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毒副作用发生。②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体检手段,及时发现无症状、隐匿性的恶性疾病发生,对主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使老年期的新发疾病得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生病情恶化。同时,还应注意对原有慢性疾病的控制,注意预测和防止慢性疾病紧急状态的发生。③采用适当的治疗与康复手段,使受损的组织和功能尽可能得到恢复,降低由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程度,保护机体的残存功能,并使之的到最大限度的发挥。④特别关注老年病人的症状治疗,尽可能缓解疾病各种症状给老年人造成的痛苦和折磨,减缓其心理压力,善终其最后的人生岁月。48.精神卫生与精神障碍的概念:精神卫生即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延伸扩展,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精神,是人脑活动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认识、思维、感情、意志、行为及个性特征等。精神障碍是指受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人脑机能活动出现异常,认识、思维、感情、行为、意志等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精神障碍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社会政治状况:包括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定,社会政治环境是否民主、宽松等,对人的精神、心理影响很大。社会心理学家曾发出严正警告,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征”。拥挤可分为两类:一为住(家居)、行(行路、旅行)等外在拥挤;二位社会急剧变化、人口膨胀、就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等外部环境对人心理压迫造成的内在拥挤,即心理拥挤。不健康的家庭:指家庭成员(主要是夫妻)具有明显性格缺陷或不良品质的家庭。交往: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活动方式,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意外生活事件:是社会生活过程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重大事件。开放管理:将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始终融于社会环境之中,改变了精神病人“隔离”和“半隔离”的生活状态。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精神卫生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我国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②精神卫生工作机构设备简陋,布局不合理。③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经费严重不足。④精神病人住院床位不足。精神卫生队伍缺编严重,青黄不接。⑥对精神病人管理不力,造成社会危害。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的意义:①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是全社会的强烈呼声。②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时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③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有利于江都发病率,保护劳动力。④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有利于疾病康复,减少复发。加强精神卫生社会护理与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原则相一致。1958年,确定了精神卫生工作“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指导方针。2002年,进一步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精神卫生工作指导原则。与此同时世界精神病学会协会1992年发起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还将200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强化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力度,包括开展对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对孕产期妇女心理健康保健,普及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知识,降低老年期精神疾病危害。“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精神障碍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即发病前期的预防,以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二级预防,即发病期的早期干预,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使之尽早回归社会;三级预防、即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社会康复,预防病残、防止复发。精神病患者的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是医护人员为保障患者和他人安全,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而实施的,适度限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自由的特殊干涉权利和社会学措施。社区康复机构机构形式有:①精神疾患咨询中心。②日托站。③康复工疗站。④日间医院。日间康复中心。⑥夜宿中心。精神病者亲友协会。精神障碍康复方法:①工娱疗法。②体疗法。③音乐疗法。④书画习作。心理护理。49.残疾:是指因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结构、功能异常或丧失,身心功能的缺陷,包括肢体残缺、活动障碍、体内器官功能不全、精神行为异常、智能缺陷等。残疾的分类:根据残疾程度,将残疾分为残损、即人心理、生理或解剖上的功能或结构异常;残疾,即人在正常范围内或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因残损受限或缺失;残障,即因残疾严重、身心功能严重障碍,丧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残疾人:是与妇女、儿童、老人统称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因身心功能缺陷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职能的人。分类:残疾人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5类。残疾人的基本特征:(一)残疾人群的健康特征。①总体健康水平相对较低。②身心潜能与机体障碍并存。(二)残疾人群的社会学特征。①老年残疾人比重大的年龄构成。②普通偏低的文化教育程度。③常常缺失婚姻生活。④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较疏隔的社会关系。⑥农村多于城市的残疾人地区分布。(三)残疾人群的心理学特征。①否认心理。②焦虑抑郁情绪。③恐惧心理。④自卑心理。孤独心理。⑥解脱求治心理。残疾人群对社会的负面影响:①先天残疾人婚配大大增加生殖健康的风险。②残疾人给家庭带来沉重的
本文档为【护理社会学概论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