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举报
开通vip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目: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 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狂飙突进,成为中国大地迅速换新颜的首要推动力。伴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而来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热潮,许多城市里的传统街区...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目: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 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狂飙突进,成为中国大地迅速换新颜的首要推动力。伴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而来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热潮,许多城市里的传统街区进行潜力再开发、城郊结合部则大刀阔斧的构建城市新区,多种莫名其妙的欧式、西款、国际社区纷纷矗立而起,城市的“崭新”形象就在这样的趋势中得到树立。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传统空间格局、城市肌理以及历史人文积淀载体也在这种急速发展中趋于消失殆尽,导致了当代中国的城市面貌过于趋同所引起的文化景观识别危机。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必须要加强对在城市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的城市文化景观系统的保育研究,以便为引导城市建设开发的健康发展,保护城市文化景观系统的独特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山西省柳林县总体规划中的文化景观规划专项研究为例,首先在实地踏勘调研、访谈以及卫星图像的基础上,将柳林县城及县域的空间格局形态、城市肌理、文化资源载体、景观资源特征等进行归纳筛选。然后分别以图表单列的研究形式去梳理柳林县文化景观发展的时序脉络、形成原因及等级评估,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留状态、地理地貌的现状特征和城市现状建设用地拓展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发展将导致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必然趋势下,仔细分析研究了柳林县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景观风貌之间的相互共生关系,从三个时空角度来论述——(1)历史维度下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2)现状时空条件下面临的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发展问题、(3)面向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体系的创建。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了柳林县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合理保育途径,期翼通过保护性指引导则和培育性指引来引导柳林县走上健康的城市文化经营之路。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 (2) (3) 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 文化景观体系、保护性指引 文化培育 City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 city landscape conservationWay ——Case Study Of liuli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Yang zitao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rected by : Yu kongjian ABSTRACT KEY WORDS: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目录 1 绪论 - 1 - 1.1研究背景 - 1 - 1.1.1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 - 1 - 1.1.2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下城市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景观的博弈再起 - 1 - 1.1.3城市发展的经营理念亟待提升…………………………………………………………………………-3 1.2研究目标 - 1 - 1.2.1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 1.2.2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方法 - 1 - 1.4研究框架 - 1 - 1.5研究区域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山西柳林县区位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柳林县城市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研究区域的典型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相关概念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城市文化遗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城市景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文化景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相关研究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城市景观的塑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于历史维度上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 .-11 3.1柳林县的历史变迁………………………………………………………………………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明以前的柳林——分散的乡村聚落…………………………………………………………….. 3.1.2明清时期的柳林——交通路径通达而日盛……………………………………………… 3.1.3清末民初至解放前的柳林——由盛及衰……………………………………………………… 3.1.4新中国成立后的柳林——城市建设历程…………………………………………… 3.2城市文化景观要素的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城市文化遗产演变状况研究………………….………………………………………………………..-16 3.2.2城市景观要素演变状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_Toc263429589 3.3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4关于现状时空条件下的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柳林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柳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构思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柳林历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对于未来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发展与创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柳林城市环境与景观的创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与景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市发展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滨河文化休闲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城市绿化景观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城市大绿化与开敞空间的创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城市大绿化的创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论与讨论 - 1 - 6.1本文主要结论 - 1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 - 参考文献 - 1 - 非正式出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创性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18 图表目录(待编号中)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 1.1.2新一轮城镇化浪潮来袭,城市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博弈再起 1.1.3城市发展的综合经营理念亟待提升 1.2研究目标 1.2.1研究目的 以山西柳林县为具体研究对象,借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学等领域有关理论,就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进行研究。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山西柳林县为例,对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进行研究,弥补了当前国内城市文化景观过多侧重于保护而忽视培育发展研究的不足,并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城镇化热潮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2)实践意义 城市文化景观体系保育不仅强调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景观塑造的文化意义,而且注重其文化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城市文化遗产与其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利用和培育机制,也将构建起鲜明的城市风貌特征,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对待城市建设开发需要用更长远的发展观念来看待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因为它所能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城市个性表象,它实际上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催化剂、同时也是可持续的绿色生产力之一。本文从城市文化遗产及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地域景观相互融合的保育途径进行探索研究,通过研究柳林县总体规划中的文化遗产存留发展与城市景观塑造,找到文化景观体系维系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共生关系和保育途径。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包括各阶段各类地方志、图籍、相关研究著作及论文、城镇建设文件等。这些资料是当地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的生动见证,它们记录了一个地区或城市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文化景观的历史沿革过程,有助于我们构建完整的城市历史文脉。 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多个学科的相应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实的依据。 (2)实地调查 笔者分别于2011年12月与2012年5月、12月对山西柳林县进行了实地踏勘,考察对象包括县域周边村镇、县城中心村,县城老街区、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调研方式包括现场测绘、摄影、访谈。调研过程中还就一些重要问题与当地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换了意见。 (3)访谈法 通过与当地居民及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访谈,了解到一些感性直接的人文资料如街区的历史过往情况等。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研究 选题研究背景 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 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山西柳林 案例研究 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城市景观塑造与建设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保护发展瓶颈 景观资源 文化遗产资源 文化景观保育途径 政策性建议 空间规划导则 现状时空下的城市文化景观 保护和发展 未来的城市文化 景观 体系发展与 创造 基于历史维度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 结论与讨论1.4研究框架 图 1-1论文框架 1.5.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典型性 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 概念与内涵 2.1.1. 城市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1)文化遗产——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新华词典) 2.1.2景观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俞孔坚,2003)。 2.1.3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结晶”,它们能够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时空制约条件下,在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动中发生的进化及时间的变迁,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的《操作指南》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创建的景观( Clearly Defined Landscape) , 包括具有美学意义的花园和广场景观, 它们时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相关。② 有机进化的景观( 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 反映了组成要素和形式上的进化过程,可分为残留终止类景观和连续类景观。③关联类文化景观(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 这类景观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需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展现出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影响力量, 而物质遗产本身的意义退居其次(张松,2007 p100)。 2.2相关研究进展 2.2.1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于城市文化遗产的唯一性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化保护机构,它往往能够以存在的方式提醒并教育着人们关于前世今生的因袭关系,一旦这些承载着丰厚历史信息的载体被破坏损毁,将会给后世的子孙带来无可计量的损失。目前对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研究成果: 2.2.2城市景观的相关研究 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后的信息社会,拥挤且日益庞大的城市面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急需构建起宏观整体、生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发展理念体系,以便规避或改善急剧恶化的生存危机。纵观西方城市景观的演进过程,自下而上的有机生长和自上而下的社会干预是交叠在一起的两条发展线索,可以认为城市景观空间系统是包含了自然维度、经济技术维度、建筑学维度、规划控制维度、工艺与艺术维度的多维体系(金俊,2003)。 2.3小结 3.基于历史维度上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 3.1柳林县的历史变迁 柳林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的名称和隶属多变。从时间轴上回望柳林的历史沿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图3-1)。今县境域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属赵之边邑离石、秦时属太原郡、汉代时为代共王九子的候国、北周设定胡郡制定胡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定胡县为孟门县 、县属石州。明隆庆元年(1567年)石州改称永宁州。清朝时期,今县境分属汾州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建置, 1914年永宁改称离石,宁乡改称中阳,今县境隶属未变。这种隶属关系一直持续到1949年9月离石改属兴县专区,中阳改属汾阳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隶属更迭,1958年11月,离山、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1971年对离石县经过重新划境拨属,5月离石县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月5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原离石郊区定名为离石县),隶属吕梁地区。2003年10月23日起属吕梁市至今未变。 图3-1 柳林年代变迁示意图 3.1.1明以前的柳林——分散的乡村聚落 3.1.2明清时期的柳林——交通通达而日盛 柳林地处秦晋通衢,许多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经黄河渡口上岸后运进山西省内,明清时期商业颇为繁盛。《柳林县志》所载:孟门镇自古以来为扼守晋西之大门、治所即位于镇上,带来相对繁华的发展。位于三川河南岸的青龙镇,原名五槐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月,山西巡抚白梦山兴建青龙城,城墙周长九里三步,形如凤凰展翅,又名凤凰城,该镇以铜铁铸造业闻名遐迩。县所辖穆村镇,明清时期也已较大繁华,有500米长、宽约5-7米街道一条,沿街有四座跨街楼点缀街景,道旁许多商业铺面。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巡检司衙门由青龙迁驻柳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官方政府把通往陕甘宁大道的汾阳、离石之间黄芦岭巨障上的小道辟为车马通途。自此以后,柳林镇开始日渐兴盛,桥西区柳林旧街就是于那段时期开始形成的一条商业街,两旁有大量明清时期的铺面,长1300米,宽4-10米。清光绪元年(1875),青龙城遭受三川河洪水冲击受损严重,损毁北部城墙及山门,镇上商户渐渐移向柳林镇,繁华更盛。(见图3-3) 图3-3孟门古镇繁华盛景清代摹绘图 (资料来源 柳林县志) 3.1.3清末民初至解放前的柳林——由盛及衰 民国10年(1921)太(原)军(渡)公路通车,柳林成为晋西及黄河以西山区的物资集散地。私营商业彼时处于鼎盛时期,商贾云集,柳林镇五里长街繁荣昌盛,民国17-18年(1928-1929),柳林商户多达800多家,赢得“小北京”之称誉,达到柳林近代发展的顶峰时期。经商行业有布匹、绸缎、百货、日杂、棉麻、铁器、铜器、煤油、蜡烛、卷烟、饮食服务、粮食、红枣、药材、调味、纸张、文具、车马挽具、照相、钉掌、砂器、爆竹等40余种。(山西省柳林县志 1995 P295-296)但在1937年日本侵华后,黄河航运被日军封锁,这种商业繁华也因时局动荡、联外交通不畅而迅速衰败萧条(见图3-4),柳林的城市发展、城市活力及城市文化自那以后便沉寂在战争岁月里。 图3-4 柳林(1949年)交通状况图 (资料来源:山西通志 交通志 公路水运篇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北京 1999) 3.1.4新中国成立后的柳林——城市建设更新历程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柳林为了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也修建了一系列的市民公园、山体公园和历史纪念场馆。沿清河河畔修建了长达清河公园 ,修建了南山公园和北山公园,为纪念红军东征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为缅怀革命巨匠贺昌而修建了贺昌烈士陵园、在党家寨修建了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等一系列公共开放空间。 图3-6柳林(1984年)城市建成区图 (资料来源:柳林县志 ) 图3-7柳林(1985-2000年)总体规划图 (资料来源:柳林县志 ) 图3-8柳林(2012年)现状图 (资料来源:柳林城市规划局 ) 3.2城市文化景观要素演变 3.2.1城市文化遗产演变状况研究 表3-1柳林主要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列表 文化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等级 历史变迁及保存现状 考古遗址类 柳林黄河 龙化石 距今2.85 亿至 5500万年 柳林薛村 实物由中科院古脊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保管,现场仅存化石发现原址。 高红遗址 商代 薛村镇 高红村 06年十大考古发现 属于北部工方或以工方为主体的诸方国联盟权力中心,由于水土冲刷,已经很难看出夯土建筑的整体布局。 八亩垣 商代 高红村 县级 属战国遗址,保存完好 古蔺遗址 春秋战国 孟门镇 春秋战国时期设诸侯国“蔺”,北周(579年)置定胡郡(县),(曾经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1226年,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 火塘寨 北宋 鸦沟村北 县级 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从侧面说明了柳林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现存石窑洞数孔、14栋房子基址以及外围寨墙残迹。 战国烽火台 战国 刘家圪达村 青砖建筑已毁,仅留土台墩,揭示着柳林作为军事要塞、秦晋关隘的重要区位属性。 青龙城 明代 凤凰山 县级 作为柳林曾经的治所和发达的铜铁铸造名镇,北部城墙毁于清代年间洪灾,西城墙让位于柳林一中的建设中,现仅存部分南部城墙,绵延2000余米,高6-7米。 宗教建筑类 香严寺 唐贞观 柳林镇 贺昌村 国家级 历朝历代均进行过维修扩建,现存大殿为金代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孟门南山寺 唐贞观年 孟门村东庄 省级 现存大殿为仿唐建筑,其余均为明清遗构山门形制已改,部分门窗原貌不存, 玉虚宫 明万历 青龙村 省级 1600年重修,现存下院为明代风格、上院为清代建筑。 双塔寺 年代不详 贺昌村 省级 元、明、清、民国及上世纪90年代均进行过维修,平面布局保存完好。 弥陀庵 始建不详 锄沟村 市级 明清期间屡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历史 街区和 民居 明清街 明末清初 穆村镇 县级 有500米长、宽约5-7米明清商业街一条,成片状布局,但部分建筑破损严重。 锄沟唐窑 始建不详 锄沟镇 型制为唐代落地砖拱扁弧形结构,部分窑洞损毁严重。 小北京商铺 清代 柳林县中街、东街 为清末民初的残存商铺店面,部分街区已遭受破坏损毁,部分保留较好。 民俗载体类 真际楼 年代不详 锄沟村 县级 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层重檐楼阁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任家山戏台 清代 王家沟 占地约133平米,重修于清嘉庆四年(1805),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仅存戏台。 三郎庙戏台 清代 柳林县西街、 县级 因修建第二小学,除戏台外的其余配套建筑已拆毁。 前大成戏台 始建不详 薛村镇 大成村 占地约205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下塔戏台 清代 三交镇下塔村 占地约257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仅存戏台神棚。 上庄戏台 清代 上庄村 占地约49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桑皮纸作坊 始建不详 冯家沟村 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现仅存黄土拱券窑洞二孔,内有相对完整的造纸加工设施。 渡口及 农事设施 孟门 隋唐 孟门镇 历史上素有“山西的西大门“之称。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现状甚少使用 。 军渡 隋唐 素为秦晋通衢,交通要隘,为军事战略重地。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改渡为桥后,现已废弃渡口功能。 三交 隋唐 为水陆交通枢纽,逢遇集会陕西、内蒙、宁夏客商携货而来进行交易。现状偶尔使用 上庄水井 清代 石西乡上庄村 占地约26平米,石质砌就,略有破损,仍可用。 贺龙沟水井 清代 贺龙沟村 占地约15平米,石质砌就,保存较为完整,仍可用。 石西渡槽 1976 是全农渠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现水渠已干,输水功能已基本丧失。 交通设施类 广济桥 明朝 柳林镇龙门会村 县级 清代重修,单孔石拱桥,桥长14.3米,现状两侧栏杆已不存。 通津桥 清代 贾家垣车家塔村 半圆单拱桥,桥长20米,仍可使用。 文革大桥 1967 三交镇坪头村 原为柳林至三交的交通要道,桥长54.7米,保存完整。 红色 革命类 贺昌故居 清末 贺昌村 羊道口 县级 做为柳林知名的革命家故居,损毁严重,旧址布局已不可考,只余砖劵正窑三孔。 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旧址 民初 三交村 前街 市级 做为1936年山西省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现状保存相对完好。 周恩来 办公遗址 清代风格 三交村 县级 1936年周恩来领导红军东渡黄河,来到此地。现存主体保护完好,已辟为红军东征纪念馆 刘志丹殉难处 1936年 党家寨 省级 现建有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每年有大量游人来此瞻仰,与其余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线。 (资料来源:山西省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辑委员会,2011年;柳林县志编撰委员会,1995;2012年3月实地调研) 2.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3-2柳林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列表 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等级 历史变迁及保存现状 民俗类 柳林盘子 原始 柳林城郊、 穆村一带 国家级 “盘子”来源于古代的搭神棚活动,现在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九曲黄河阵 春秋 柳林城郊、 穆村一带 是一种祭礼老子的宗教崇拜活动,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娱乐祈福活动。 伞头秧歌 原始 城川一带 最初功能是娱神功能,借娱神以娱人,现状势不如前。 水船秧歌 唐代 北山一带 省级 类似于“跑旱船”是原始宗教仪式在民间遗存的表现,体现了黄河流域城市的文化特性。 高跷秧歌 原始 锄沟 高跷秧歌的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 鼓子秧歌 原始 三交镇 锣鼓与舞蹈完美结合的庆祝仪式 红枣习俗 3千多年 三交镇 柳林弹唱 宋代 三川河流域 县级 源于宋代孔三传所创的介于戏曲和表演唱,称为“古调土语”的民间艺术。 柳林剪纸 古老 含有汉代石刻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与晋西皮影共享“剪影石画”之美称。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 柳林镇刘家焉头村 市级 地方物产 芝麻饼 东汉 柳林 柳林面塑 汉代 柳林县 红枣 3千多年 三交镇 红枣第 一镇 桑皮纸 明初 寨东村 市级 柳林碗团 西晋 柳林三郎堡 三晋名吃 (资料来源:山西省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辑委员会,2011年;http://www.liulin.cc/liulin/;柳林县志编撰委员会,1995;2012年3月实地调研) 3.2.2城市景观要素演变状况研究 表3-3柳林主要自然景观要素列表 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历史变迁及现状 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 远古 城区南北 史上植被茂盛、现黄土裸露 黄河 远古 县域西面 境内流长56.7公里 屈产河 远古 城区西南面 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2.8公里。 三川河 远古 穿城而过 原为自然驳岸,现中心城区段硬化驳岸,部分河段遭受污染,境内流长66.7公里。 王老婆山 远古 县城北部刘家山乡境内 顶峰海拔1522米,系柳林全县制高点 仙童山 远古 县城东部李家湾乡境内 海拔1289米. 凤凰山 远古 青龙古城南侧 有两个山头。东名旗杆梁,西名玉皇顶 ,远望犹如凤凰展翅。 (资料来源 柳林县志) 3.3小结 通过借鉴历史地理学对城市研究的常用方法:如地理环境与城市布局复原法;微观地理特征与宏观地理形势研究法;地理环境变迁与古代城市变化发展相互关联法;城市结构、形态探析与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相结合法(朱士光,2002 [50]朱士光.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537-540)。 表3-4柳林重要文化景观要素列表 类型 文化景观要素 自然景观 黄河、三川河、屈产河、王老婆山、仙童山、凤凰山、风水林、古树名木、防护林 民俗风情类 柳林盘子、九曲黄河阵、伞头秧歌、水船秧歌、柳林剪纸、刘家焉头木版年画、柳林弹唱、红枣习俗、鼓子秧歌、高跷秧歌 地方物产 芝麻饼、红枣、碗团、面塑、桑皮纸 历史街区 穆村明清街、柳林县中街、东街 历史建筑 锄沟唐窑、各村戏台、窑洞民居、寺院道观、祈福祭祀建筑、红色革命遗迹 农事设施 村头水井、旱井、沿河水磨、遗留淤地坝、水渠渡槽 考古遗址 高红遗址、八亩垣、古蔺遗址、火塘寨、战国烽火台、青龙城 交通设施 广济桥、通津桥、文革大桥 4.关于现状时空条件下的城市文化景观特征研究 4.1城市文化研究概述 4.2城市文化主要影响因素 4.2.1 省域现状文化特征认知 4.2.2 区域现状文化特征认知 4.2.3 城市现状文化特征认知 (资料来源:山西省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辑委员会,2011年) 4.2.4城市现状文化特色价值总结 4.2.5城市现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3城市景观现状特征认知 4.3.1 县域景观现状特征认知比对 4.3.2中心城区现状景观特征认知 4.3.3城市景观现状面临问题 4.3.4城市景观现状特征总结 4.4. 城市文化景观保育所面临的问题 4.4.1柳林文化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6结论与讨论 6.1本文主要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研究时间有限,资料、数据不充分等客观影响因素以及本人研究能力尚待提高等主观影响因素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值得讨论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在进行城市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时,本研究没有选择针对微观单体建筑来进行研究,因为本项研究是建立在依托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来进行,所以尺度上会跟随宏观、中观层级来进行相匹配的研究。 (2)在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发展尤其是经济效益时,由于数据的限制及个人专业能力所限,没有对其进行经济定量的分析,而只对此类问题加以定性的描述。 (3)本文以山西柳林做为普通三线城镇典型代表,尚欠缺相应规模和尺度的其他城镇研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深入和补充。 (4)由于资料和数据的限制,以及文化景观体系的复杂性,本研究只采用综合研究法,并未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同时也由于此规划还在进行中,没有最终落地,较难在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中提供更为有力的数据来支撑结果,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J]. 资源科学,2001,23(3): 39-41. [2] 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模型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 169-175. [3] 北京市旅游局.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8年度)[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85-186. [4] 毕宝德,柴强,李铃. 土地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4-55. [5] 蔡运龙.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 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6] 陈勇.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调控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03:15-17. [7] 冯学钢,包浩生.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 75-78. [8] 甘巧林,陈忠暖. 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84-89. [9] 郝仕龙,李壁成. 土地利用的尺度和尺度转换[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0(5): 32-36. [10] 何景明. 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 地域研究与发展,2006,25(6): 71-75. [11] 何英彬,陈佑启.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8-62. [12] 胡晓琴. 乡村旅游开发中违法用地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8:53-58. [13] 黄烈佳,张安录.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 387-390. [14] 黄秋昊,蔡运龙.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5): 25-30. [15] 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分析[J]. 地理研究,2006,25(5): 905-912. [16] 雷利·巴洛维. 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M]. 谷树忠,译.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8-9. [17] 李边疆.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7:114-118. [18] 李芳芳. 严把土地“闸门”,抑制违法用地动因[EB].http://www.mlr.gov.cn/pub/gtzyb/tuditiaokong/ zjgd/t20060907_76137.htm,2006-09-07. [19] 李江敏,张立明. 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J]. 理论与实践,2005 (5): 82-83. [20] 李力. 旅游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2001. [21] 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 地理学报,1996,51(6): 553-558. [22] 李秀彬.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 195-203. [23] 刘成武,黄利民.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法[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4): 11-14,39. [24] 刘德谦.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2006,21(3): 12-19. [25] 刘书楷. 土地经济学原理[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2. [26] 史培军,宫鹏,李晓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0. [27] 石强,雷相东,谢红政. 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2,23(3): 28-33. [28] 苏平,党宁,吴必虎.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 地理研究,2004,23(3): 403-409. [29] 苏勤.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30(3): 395-400. [30] 谭少华,倪绍祥. 20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综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 84-89. [31] 王忠伟.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利用变化与调控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2008:19-20. [32]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报,2003,18(2): 189-196.. [33] 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 地理科学,2003,23(3): 264-270. [34] 张同升,甘国辉.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理论述评[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3): 33-37. [35] 张英凤. 旅游资源开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为例[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2007:3-5. [36] 朱姝.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82-83. [37] 邹统钎. 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7-9. [38] 左冰. 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研究[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5): 106-110. [39] 左大康. 现代地理学辞典[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0:585. [40] Costanza,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1997, 387:253-260. [41] Dernoi L A. Prospects of rural tourism: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J], 1991, 16(1): 89-94. [42] Greer T, Wall G. Recreational hinterlands: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In Wall G. Recreational Land Use in Southern Ontario.Waterloo:University of Waterloo,Department of Geography Publication Series,1979(14):227-245. [43] Hammes D L. Resort, development impact onlabor and land market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5): 729-744. [44] Inskeep E.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1: 61-92. [45] Lambin E F. Modeling and monitoring land-cover change processes in tropical regions[J].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1997,21(5):375-393. [46] Lane B. What is rural tourism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994, 2(1-2): 7-21. [47] Lopez E, Bocco G, Mendoza M, et al. Predicting land cover and land-use change in the urban fringe: A case in Morelia city, Mexico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1(55): 271-285. [48] Turner B. L, Meyer D L Skole. Global land-use/land-cover change: towards anintegrated program of study[J]. Ambio , 1994 ,23 (1) :91-95. [49] Wesley S Roehl, Daniel R Fesenmaier. Tourism land use conflict in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7, 15(3): 471-485. 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致 谢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本文档为【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3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