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举报
开通vip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B.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   C.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 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B.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   C.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 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一张试卷的质量很小,不到1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6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跑50m的时间在8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2分)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解: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3.(2分)如图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 解: A、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此选项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此选项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态变化条件、特点、种类的掌握和应用,是热现象考查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本规律.   4.(2分)在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铁锭熔成铁汁的过程属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因为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一段时间图线呈水平.据此来对四幅图作出判断 解答: 解:A、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 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铁锭熔成铁汁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吸热的,再根据图中的变化特点,逐一分析并确定是否与题意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相符合.   5.(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解答: 解:A、钢笔“错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变弯”,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6.(2分)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解答: 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   7.(2分)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 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 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 镜中的像变大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 解: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A正确. B、当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错误; 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C错误; 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   8.(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 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C. 点评: 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9.(2分)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根据图示信息确定焦距大小; (2)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 (3)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 (4)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 解答: 解: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u>2f,即40cm>2f,焦距大小为f<20cm,故A错误; 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 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注意物距条件的应用和把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0.(2分)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可能呈现不同的运动状态; 首先由图片判断出轿车和卡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判断树、骑自行车的人、卡车的运动方向.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是相同的时间看物体一定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同的距离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 解答: 解: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向右运动,故A错误;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右运动,故C错误; D、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11.(2分)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2.5μm=2.5μm×10﹣6m B. 2.5μm=2.5×10﹣5dm   C. 2.5μm=2.5×10﹣5cm D. 2.5μm=2.5×10﹣9m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 解: A、D、∵1μm=10﹣6m,∴2.5μm=2.5×10﹣6m.但不等于2.5μm×10﹣6m,A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B、∵1μm=10﹣5dm,∴2.5μm=2.5×10﹣5dm.此选项正确; C、∵1μm=10﹣4cm,∴2.5μm=2.5×10﹣4cm.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12.(2分)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 3m B. 7m C. 15m D. 25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已知速度与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 解:速度v=110km/h=110×m/s=m/s, ∵v=, ∴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s=vt=m/s×0.5s≈15m;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路程问题,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单位换算.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大. 考点: 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解答: 解: 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空气;能量;响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响度、传播以及声与能量,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4.(2分)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2)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解答: 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3×108;色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5.(2分)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我国的该项科学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nm= 10﹣9 m.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只有7×10﹣2mm,合 7×104 nm. 考点: 长度的估测.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 解: 因为1m=109nm,所以1nm=10﹣9m; 因为1mm=106nm,所以7×10﹣2mm=7×10﹣2×106nm=7×104nm. 故答案为:10﹣9;7×104. 点评: 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时,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即可;同时对某些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   16.(5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水珠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2)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仍然保持 气体 状态. (3)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 (4)“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本题中主要用到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都是在温度发生变化所致;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体变为固态叫凝固; ③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水珠; (2)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3)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而发生液化;形成“白气”; (4)“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 故答案为:(1)小水珠;(2)高;气体;(3)液化;(4)汽化.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3分)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水银的熔点是 ﹣39 ℃; (2)80℃的酒精是 气 态; (3)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考点: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以及晶体熔化吸热的特点. 解答: 解:一切金属都是晶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晶体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固液共存,可能是液态,水银是金属,水银是晶体,水银的凝固点是﹣39℃,熔点也是﹣39℃;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因为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气温接近﹣50℃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 故答案:﹣39;气;酒精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吸热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8.(2分)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红 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 黑 色. 考点: 物体的颜色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其它颜色被吸收. 解答: 解:太阳光照在红色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 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其它色光被吸收了,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红;黑.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要注意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19.(3分)豆豆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虚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6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漫 (填“镜面”或“漫”)反射.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漫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 解: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 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漫反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故答案为:虚;6;漫. 点评: (1)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记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不同:表面粗糙的是漫反射,表面光滑的是镜面反射.   20.(2分)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 A (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A;变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   21.(6分)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72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运动的 .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 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声源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t===0.02h=72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景物时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声源;(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的;(3)缩小;实. 点评: ①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再去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 ③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一定要掌握.   22.(2分)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80km/h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80km/h .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速度计上的单位是km/h,根据指针指示读出速度值; (2)根据速度计上的里程数算出行驶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1)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80km/h; (2)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13561km,图乙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内行驶的路程s=13601km﹣13561km=40km,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80km/h. 故答案为:80km/h;80km/h.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速度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46分.解答31题时应有公式和解题过程) 23.(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其光路图. (2)图乙中,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3)如图丙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像点的对称点,即发光点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B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3)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1)作出像点的对称点,即发光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所示: (3)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以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弄清光从空气斜射向水,还是从水斜射向空气,从而确定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记住在空气中的角度大.   24.(2分)如图所示为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图A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32s ;图B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1.90 cm. 考点: 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①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由图知: ①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32s.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9cm对齐,估读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3.00cm=1.90cm. 故答案为:32s; 1.90. 点评: 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25.(4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吸音性能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聚酯棉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厚度 (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小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 (2)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放在玻璃杯下面,杯子发出的声音大小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吸音性能. (3)适合装修隔音墙的就是吸音性能好的,也就是杯子发出声音最小的.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很多,有弹性、厚度、密度、空隙、表面空洞的大小等. 解答: 解:(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 故答案为:(1)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厚度.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并且注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6.(6分)如图是两位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 (1)图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先固定A、B中的 B 铁圈;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l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根据数据及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此烧杯中水沸腾时不仅温度要达到 98 ℃,同时还必须 吸热 .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小华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酒精灯的高度是一定的,为保证其外焰给烧杯加热,应先安装下面的部分;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应先明确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所指的刻度;要掌握沸点的概念,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解答: 解:(1)组装仪器时,应先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B,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故答案为: (1)B;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吸热; (2)固液共存态;停止.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主要考查了有关温度计的读数,还考查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并且考查得很全面,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27.(4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垂直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 光路是可逆的 . 考点: 光学实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探究.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有平面镜、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可以来探究光的反射光线的规律; (2)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 (3)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4)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反射光路的可逆性的结论. 解答: 解:(1)在此题中,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即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若将AO向ON远离,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远离法线,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4)当光贴着纸板B沿B0射到O点,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说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2)垂直;(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 本类型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掌握情况,实验探究的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   28.(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 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2.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像和物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9.(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点评: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0.(6分)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Ⅱ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的特点进行分析; (3)若物距增大,则像距会减小,此时为使像距不变,则需用凹透镜进行发散,使像成在原来的光屏上,近视镜就是凹透镜. 解答: 解:(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靠近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的. 故答案为:(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Ⅱ;缩小;照相机;(3)凹透镜;近视.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概念及近视眼的矫正,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1.(6分)今年假期,小明全家去外地游玩. (1)如图甲为小明在某城市游玩过程中乘坐的出租车车票,试求出在这个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公里=1km) (2)在回程途中经过G42高速公路,某处竖立了两块交通牌,如图乙所示,请根据交通牌的含义计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示牌到南京最快需要多少小时?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由出租车车票得出汽车行驶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2)由速度表得出出租车的速度,知道行驶时间,利用s=vt求行驶的路程. 解答: 解:(1)出租车行驶的总时间t=9:00﹣8:50=10min,通过路程s=4.4km, 出租车的平均速度:v出租车===26.4km/h; (2)由图乙可知:大巴车的最高速度v大巴=80km/h,到南京的距离s南京=268km, 由v=得,到南京最快需要的时间:t快===3.35h. 答:(1)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16.4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所乘的大巴车从标示牌到南京最快需要3.35h.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出租车车票和汽车速度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本文档为【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715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28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