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_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_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_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绪论 2011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论文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姓名 李 昌 指导教师 杨继平 教授 周 敏 中教高级 学科专业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培养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习年限 2009...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_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
绪论 2011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姓名 李 昌 指导教师 杨继平 教授 周 敏 中教高级 学科专业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培养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习年限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 二〇一一年六月 山西大学 2011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姓名 李 昌 指导教师 杨继平 教授 周 敏 中教高级 学科专业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培养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习年限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 二〇一一年六月 Thesis Submitted for 2011 Master of Education Degree at Shanxi University High School Grade Group Management of the N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Name Chang Li Supervisor Prof. Ji-ping Yang Major MinZhou Superior Teacher Master of Education Degree Field of Research Educ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Duration  2009.03-2011.06 June, 2011 目 录 I中文摘要 IIAbstract 1第一章 引言 11.1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背景 11.1.1社会发展背景 21.1.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1.1.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31.2问题的提出 31.2.1选题的原因 41.2.2选题的依据 51.2.3选题的意义 61.3核心概念的界定 61.3.1普通高中 61.3.2年级组管理模式 71.3.3新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8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81.4.1研究内容 81.4.2研究方法 9第二章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征 92.1年级组管理模式产生发展的回顾 92.1.1历史发展过程 92.1.2功能发展过程 102.2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点 102.2.1功能基本相同 122.2.2组织形式一致 132.2.3评估机制灵活 132.3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32.3.1管理机构从属关系不明 142.3.2年级负责人权责不清 142.3.3潜在的缺陷 15第三章 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53.1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53.1.1国内新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163.1.2国外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173.1.3 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特征 183.2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83.2.1能激发职业动机 183.2.2能改善人际关系 193.2.3能快速提升教育管理技能 193.3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93.3.1不便于校本培训 203.3.2对教科研有的削弱之势 213.3.3评估机制不利于新教师发展 223.3.4削弱成熟教师的示范引领 24第四章 结论 244.1对学校的建议 244.2对年级组的建议 254.3对新教师的建议 27参考文献 28附 录 34致 谢 35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6承 诺 书 37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Contents IChinse Abstract IIAbstract 1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11.1.1 So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21.1.2 The needs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ation 21.1.3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eds 31.2The proposed 31.2.1 The reason topics 41.2.2 The basis of topics 51.2.3 The significance of topics 61.3 The definition of core concepts 61.3.1 Ordinary senior school 61.3.2 Management mode of grade group 71.3.3 New teachers an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81.4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 81.4.1 Research contents 81.4.2 Research method 9Chapter 2 The features of grade group management mode 92.1 Development background review grade group management patterns produce 92.1.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mode of grade group 92.1.2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mode of grade group 102.2 Grade group management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102.2.1 Basically the same function 122.2.2 The same organization 132.2.3 Flexible evaluation mechanism 132.3 Ordinary senior school grade group management mode existing problems 132.3.1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is unknown 142.3.2 Grade various but accrual director has unclear affairs 142.3.3 Grade group management potential pitfalls 15Chapter 3 The influence of grade group management on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53.1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153.1.1 New features of the domestic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163.1.2 N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of foreign measures 173.1.3 New common featur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183.2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grade group management on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83.2.1 Inspire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tivation 183.2.2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new teachers 193.2.3 promote the new teac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kills 193.3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of grade group management on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93.3.1 Unconvenient school-based training for new teachers 203.3.2 The potential weakness for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213.3.3 Evaluation mechanism against the new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23.3.4 Weaken mature teacher's demonstration leading 24Chapter 4 Conclusion 244.1 Advice to the school 244.2 Advice to the grade group 254.3 Advice to the new teachers 27Appendix 28References 34Acknowledgment 35Personal profil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36Undertaking 37License thesis statement 中 文 摘 要 年级组管理模式是普通高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基层管理模式。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事关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年级组管理模有什么特点,新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规律,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哪些特征有利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哪些特征不利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年级组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总结,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规律进行归纳,发现年级组管理模式能激发新教师的职业动机,改善新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快速提升新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技能。同时,也发现年级组管理模式不便于对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年级组管理模式削弱学校教科研工作、削弱成熟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年级组的评估机制也很难做到对新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最后对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就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分学校、年级组和新教师自己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年级组;新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 Grade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s a widely used high school level management model. N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a matter of teachers and school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 is, what features grade group management has, what law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has, what features grade group management makes in favor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and what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onducive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In this paper are adopted literature research, survey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of grade group management model. Backgrou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The n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 and rule induction find that senior management can motivate a group of new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impro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new teachers, new teachers can quickly improv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kills. Grade group also finds that grade group management does not facilitate school-based training for new teachers. Grade group management research can nudermine and weaken the role of mature teachers to lead the demonstration,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also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Finally, the school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n gronp management,willgive some sunggestions and measures on new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Grade group;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第一章 引言 在现代中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虽然班级授课仍是基本模式,教导处、政教处(德育处)、后勤处三个横向的管理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中学普遍推行的是年级组的纵向立体管理模式。因此,它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是以认知水平大体相同的学生为主体,集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在统一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形式。 教育的改革在教师,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互为依存。教师的发展,特别是新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往往离不开学校发展的平台,同样,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成才又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应该为新教师的健康成长、快速成才搭建平台。 年级管理模式对新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年级管理者和新教师各自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规避不利因素,实现年级管理和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双丰收? 1.1选题的背景 1.1.1社会发展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成为现实,其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运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经济形态能够改变社会。知识经济也不例外,正在逐步改变社会,也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的期望,特别是对人才的需求,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从提升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上加强素质教育。第二,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要把追求全面发展与结合学生们的个体间差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往往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生活环境的刺激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如果不断给与学生主动、独特的反应,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个性自然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所以普通高中学校要认真研究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 第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其智力因素,而且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是这两种因素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更大。 知识经济时代也在不断地改变优秀教师的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为评判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本身是与时俱进的,评判标准一般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判标准的变化必然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影响。 从新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年级组是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实体,年级组架起了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它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培养和发展新教师教师的任务,就成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年级组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政令传递的时间,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群体的功能,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很有帮助。因为,学生素质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劳动,而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体现集体创造的成果,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协作性劳动。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既需要每个教师承担的相应任务,但又不是任何一个教师能够单独实现的。所以,年级组管理模式为教师的劳动搭建了一个集体协作的平台,让他们能以集体协作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 1.1.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这是对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解。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育从片面强调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到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为发展而教育”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教育是以育人为基本职能,促进高中学生德性、才能、见识、学问、身心等素质的健康发展。它所承载的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是基础而且也是艰巨的。这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课程、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有全新的认识,掌握适应新课改革需要的技能,这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1.1.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20世纪八十或九十年代,普通高中普遍扩招,一个年级一般都有近十个班,有的学校多达20个班,1000多名学生。例如,我所在的学校,1996年高中三个年级共16个班,共近900个学生,全校共有教师60多人,到2002年,县主管部门下达高一招生任务664人,此时全校高中共44个班,2300多个学生,140多个教师,到2008年,高一招生任务1404人,实际招生1387人,全校共有3700多个学生,260多个教师。为适应这种规模巨大的管理,年级组管理这种模式应运而生。教师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仅2004年我校,新增教师38人其中18人是刚从师范校毕业的本科大学生,20人是从初中校调入,而且新增教师绝大多数带高一年级的课。由此可见年级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应对学生数量巨大带来的管理困难,还需要考虑大批新教师专业发展。 1.2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基本出发点研究这种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正面的、负面的分别是什么,其归宿是为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领导(分管校长、年级负责人)决策时兼顾到新教师专业发展,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作的新教师提出一些策略。最终是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地和谐地发展。 1.2.1选题的原因 我1996年大学毕业时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灌云县杨集中学任教,15年来,一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担任过数学教研组长,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负责学校教学、教科研管理和新教师的培养工作,从2005年至今还兼任高一到高三的年级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时时面临教导处主任和年级主任两种角色的选择和权衡。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苏北名校,虽然学校地处农村,但却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96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中学,2002年江苏省高考榜眼出自我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目前高中三个年级共有63个教学班,3879名学生,296名教职员工。年级组规模较大,平行班都在20个以上,高三年级学生多达1342人。我在实际工作中兼任年级管理工作和教导处工作,负责新教师的培养,在这两项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工作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管理工作的经验,发现了这两项工作之间既有互相促进的因素,也总结了一些抵触甚至矛盾之处。当然,限于水平,这些认识虽丰富,但较零散,虽感性,但缺少系统认识;实际工作中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现象考虑的多,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规律性,原则性的问题思考的少;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快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思考的不多,加之2005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年级组管理模式发展遇到新的机遇、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年级组管理模式和新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进行了大量认识和思考,加以整理和研究,使之形成更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促使年级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008年本人考取山西大学的教育硕士后,通过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逐渐认识到: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实践和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社会的教育管理活动呈现出一种经验管理的形态。在教育管理和实践活动中要善于把教育管理理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加以改造。 于是,本人有了将年级组管理模式上升到理论层面认识的需求和冲动,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新教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怎样才能更好更快速的实现专业发展,如何将这两个问题统一协调起来,这对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都有裨益。 1.2.2选题的依据 我对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现状研究进行文献查阅和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国内有不少关于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文章,但这些研究也大多是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性研究,缺乏深层理论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明显滞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许多的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探讨关于年级组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我也曾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年级组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其中相关研究的文章有118篇,输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章有11675条之多,但输入新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章只有两篇,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词搜索,相关文章有76篇,由此可见,学者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上,而对在学校、家庭、班级间起着桥梁作用的年级组如何发展的策略研究极少。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规模一般都不是太大,在同一学校中,认知水平大体相当的群体不大,也就是说同一年级的班级也不多,而且的基本上是以小班化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很容易落实到学生个体上去,没有作为中间管理层的年级组,也就不存在年级组管理模式。尽管如此,新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不分地域不分国家的,在各种管理条件下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都具有大体相同的规律,因此研究国外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在国内,研究年级管理的通知基本上是从事实际管理实践工作的人员,研究对象大多是如何提高年级组管理的效率,如何使年级管理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研究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既有理论的又有实践方面的,但其研究的学科视野,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以及学科自身角度研究,而对特定的一些管理模式下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较少,研究的方法多是以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的思辨为主。目前,年级组管理模式在普通高中已经广泛实施,但这种管理模式的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究其原因,大概如下:第一,管理者即为实践者,他们基本上都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制定策略、管理方案往往把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放在首位,加之具体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无暇或者懒于做理论上的探讨与推进。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者和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很少有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实践,很少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不可能对年级组和新教师专业发展做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惟有完善的年级组管理,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纳入年级组管理的范畴和视野中去,才能真正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 1.2.3选题的意义 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凡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年级组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广泛应用确有其合理性。年级组管理模式负责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的难题,评价标准简洁而明快。比如对高中学校,以高考录取的本科生数,学科均分所处地位等数据作为评价执教者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实绩的量化指标,是广泛采用并被大多数教师认同的做法。实行的年级聘任制,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主动投入更多的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消除校园内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促使产生的教师的危机意识,激发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但这只轮子(年级负责制—作者注)对另一只轮子 (教科研工作----作者注)的冲击,无论从重视程度上,措施上,还是评估机制上,时间保证上都是明显的。 完善年级组管理模式是提高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年级组管理模式全部是学校的内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下的一种管理运行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载体,教育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年级组的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客观上要求管理机构中要有教师之间、学校平行部门之间密切的联系。但实际上,学校行政管理的运作主要以垂直方向为主,年级组管理模式更多是以行政命令的上传下达和实际执行。因此,水平方向的横向联系在现行的年级组管理模式中还显得很不够,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新教师专业发展很少纳入年级组管理、考核的范畴。而且,大多数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一般多集中在起始年级,年级组管理的负责人在教师聘任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对新教师专业成长几乎无暇顾及,即便是必须聘任新教师,大多有一个心理底线,如果教不好,到下一年度聘任时不让跟上。所以,加强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运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影响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甚至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于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率,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3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新课改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普通高中下联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因此,普通高中既在国家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又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它承担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和责任。因此,良好的高中教育,可以为更好的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义务教育提供积极引导和正确的导向,从而实现整个教育系统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协调共进、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稳步提升,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的社会功能。 1.3.2年级组管理模式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处于行政处室与教研组之间的“中介”机构。 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和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在现行普通高中广泛实施,一般由一名分管副校长和一名年级负责人(年级组长或年级主任)组成年级组管理核心,在校长领导下和学校职能处室调控下运作,年级负责人一般由学校中层干部担任或者直接从有威望的教师中产生。年级组负责处理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和事务,承包完成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一般以三年(一届)为一个周期,年级组有权选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处理学生的一般违纪事件,能自主安排教学进度和组织学生考试,能自主测算考试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年级实际自主策划各项管理活动和文体活动。总之,年级组就是一所学校的缩影,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在年级管理模式下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影子,规模大的年级组基本上相当于一所小规模的学校。从功能上讲,年级组管理模式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具有“教育综合功能”、“教育实体功能”和“集体发展的功能” 。 1.3.3新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新教师一般指刚从师范院校或其他大学毕业的教师,最常见的称谓有“新教师”、“新任教师”或“初任教师”等,泛指青年教师或新手教师。虽然这些定义对刚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群体的现状做了概括,但是还不能揭示新教师群体的真正内涵,更不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对这个教师群体进行描述。因此,本文采用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 (Macdonald,J.)的观点:新教师是一个已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包括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践;他已被授予临时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他(她)负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所必须负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相同的;同时,他(她)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第一年。 虽然,这个定义是根据美国的情况给出的,而且还有些学者认为新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这个观点概括了新教师的知识经验结构,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揭示了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符合教育教学实际,与本文研究的对象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因此,本文将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己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进入教师队伍,但自身尚处于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教师界定为新教师,根据普通高中校实际情况,其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的年限一般是0-3年。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其专业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和职业道德规范;其培养管理制度是指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与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新教师专业发展是特指新教师专业化发展,隶属于教师专业发展,但又有其特殊性。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结合本人对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研究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点的;结合在教导处新教师培养的工作经历、与教师的交流访谈,研究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自主规划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专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原因,最后提出年级组管理模式下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4.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跟踪调查法等。 文献法:我利用中国知网,先后查阅了从1999年一2010年的《中小学管理》、《中小学学校管理》等专业教育管理杂志,以及核心期刊网、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网收录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总结,了解关于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共同特征,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问卷法:按计划根据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征,分别制定出年级管理组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的调查问卷和新教师对年级组管理模式适应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对相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对相关的研究。 访谈法:通过现任年级组管理的负责人和新教师实地访谈,理解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者应具备的职责、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了解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专业发展的适应状况,以及新教师对年级管理组的期望,进而研究两者的契合点,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个案分析法:寻找在年级管理模式下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从年级组管理模式及教师自身原因进行归因分析。 跟踪调查法:对09年我校及周边兄弟校招聘的11位新教师跟踪调查。调查他(她)们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三年中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的专业发展情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跟踪这些建议和意见的实用性。 第二章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征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是以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为主体,集中多数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形式。随着不少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年级班级数明显增加,办学规模的集约化,学校年级组的建设与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搞好大型学校年级组的建设与管理显得越来越必要。 2.1年级组管理模式产生发展的回顾 2.1.1历史发展过程 在普通高中学校实践中的产生发展过程。冯克诚在所主编的《21世纪中国中小学新概念管理百科—内部管理模式与教师管理》分析了近四十年间,年级组先后四次出现的背景和功能。第一次是文革前,有的中学虚设了年级组,用来组织同年级班主任开展活动。这种年级组实际上是班主任间的一种协定,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定,即便有,也是相互间的约定。但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年级组存在的必要性。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年级组的主要功能是调动青年学生的“革命”激情,组织师生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和革命大批判等活动。这虽然与本文研究的年级组管理模式有质的区别,但客观上表明了年级组具有一种重要功能:便于组织学生开展较大规模群体活动。第三次出现在高考制度恢复后,许多高考辅导小组、补习班应运而生,毕业班教师意识到仅靠个人无法提高高考成绩,因此自发地成立年级组,实际上是临时的教学管理组织,主要目的是追求升学率。这说明了年级组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因为它可以团结教师,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提高整体效益。第四次是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的,教育战线的改革者再次提出建立年级组,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教师组织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它全面管理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还管理学生行为习惯、思想教育、文娱活动,也管理年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职业道德规范。这样,年级组的管理职能进一步综合化。 2.1.2功能发展过程 在我国有关规定条文中产生的过程。1988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规定“年级组是实施德育大纲的重要环节。年级组应定期组织年级组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共同贯彻德育大纲的要求。” 1995年2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规定“学校要加强对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年级组应定期组织年级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实施本大纲的分年级要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年级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本年级教师共同完成本大纲的任务”,由此可见,年级组作为德育管理组织的合法地位,以及在学校管理中功能。 源于对大学系院管理模式的借鉴。上世纪80年代,由于普通高中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学校规模日益扩大,不少学校同年级的学生数几乎与大学的一个院系相当,学校原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与办学规模不适合。因此,一些中学开始借助大学系院管理模式,进行分层管理。这种年级组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校政令的时效性,强化了措施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一些原来没有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也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学校实际管理中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组织结构逐渐由松散走向规范,其功能由单一走向综合。 2.2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点 2.2.1功能基本相同。 归结起来,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性、服务性、群体性、社会性、独立性、行政性、教育性、发展性等多种特点。 综合性是指年级组管理必须在学校的发展全局的统领下考虑本年级的工作,紧紧围绕和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序展开,不仅要从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立体教育,简单地说,学校所有事情年级组几乎都要参与和管理,年级组其实就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对此,国内许多学者早有研究,例如: 李淳宵、孙若月在《浅谈年级组的功能与基本建设》一文中认为年级组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具有“教育综合功能”、“教育实体功能”和“集体发展功能”。 宋金洪在《年级组及其目标责任管理》一文中指出:年级组是执行机构,把学校三个独立部门(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对本年级的德育目标、常规管理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等有机糅合起来,形成本年级的整体目标计划,予以组织实施。 文久江在《浅谈中小学年级组的建设》一文中明确指出:年级组是年级的教导处,是年级的教研室,是年级的后勤处,是年级的德育处,是学校领导联系普通教师的纽带,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协调性是指年级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还要把学校制定的学校办学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还要协调各部门制定的各种计划,落实各项措施。因此,年级组管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方力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出符合本年级的特色来。 冯波在《如何发挥年级组的管理功能》中说:年级组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是学校正常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枢纽。年级组虽小, 却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地。年级组这个“ 形” , 可以变成变成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这个“ 实”。 全程性是指年级组管理过程中要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要遵从从教育周期长的特点,提出学生三年要达到的目标,制定管理措施要有“一抓三年,三年一抓”的全程意识。 江苏省特级教师曹兴戈分析了年级组管理的组织形式和运作功能的特点:⑴以年级组为单位与校方订立承包完成学校下达的该年级应完成的教学目标责任书,一般是一订三年(一届);⑵以把口校长和把口主任为核心建立该年级的领导班子,在校长室领导下各处室调控下运作;⑶分年级组办公,进行教育、教学与教研活动;⑷由把口领导选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⑸年级组安排教学进度、补课、辅导和考试,并统一测算成绩进行教学质量评估;⑹由年级组处理学生的一般违纪事件;⑺年级自筹资金发放补课、辅导、检查等费用;⑻学校按年级参加中考、高考成绩依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发放奖金,等等。这一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我们暂时还无力给它一个十分科学的定名,为了不疏离和违背现存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有人挖空心思地给它一个尽可能合理合法的名称,叫做“校长室领导下的各处室调控的年级负责制”。 服务性是指年级组管理行为具有服务性质,这种服务既包括为师生教育教学和师生共同成长服务,要把反应年级师生的各种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学校决策领导,自然包括为学校决策层服务。 群体性是指年级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要有行为、道德规范,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形成良好的态势。 社会性年级组管理的主要事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当然涉及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年级组是学校和家长、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 梁世明在《浅谈中学年级组的桥梁作用》中认为“年级组”是一个处于行政处室与教研组之间的“中介”性机构,以疏解学校工作,发挥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优势。年级组在学校管理中的桥梁作用体现在“下传”“上达”能贴紧年级实际,增大“校令”的实效性、“教学”“教研”能发挥年级自身优势,争强教师质量观念和竞争意识、认为年级负责人本身就是教师,深谙教师劳动时空的弹性大的特点,能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增进教师群体的凝聚力。 独立性是指普通高中三个年级组的管理对象群体差异较明显,各个年级学习任务、学生认知水平,道德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管理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每个年级组管理工作独立性强。 行政性,是指年级组的管理行为主要从属于学校管理,是直接执行和落实学校决策计划的主题,其行政性质相对于学校其他部门较强。 王明华在《试论中学年级组的管理体制》把年级组界定为:是本年级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的组织,是在校长领导下接受中层处室的直接监督、指导, 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生活全而负责管理。从学校管理的功能上看,如果把校长、党支部看作决策指挥层, 中层处室是执行监督层,那么年级组就属基层的实施操作层。如果把决策指挥层比作人体的大脑,年级组比作心脏, 老师和学生比作血管, 年级组联结师生, 好比人体心脏联结血管。因此,没有年级组的直接管理、实施, 校长的决策再好, 也等于零。 教育性,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所谓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就是此理,年级组管理行为必须时时事事遵循教育性。 周明民在《中学年级组管理创新的研究》中认为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活动的基本单位,对管理学校内部的日常教育教学、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发展性,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都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含了学生认知、心理生理的成长,也包含了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年级组管理模式要具备发展性。 2.2.2组织形式一致 教师办公形式基本一致,本年级教师集中办公,同一办公室内可能集中几个学科的教师。也有学校把本年级的班主任集中在一起办公,也有的年级负责人同教师与教师共用一个办公室。这种办公形式,教师平时谈论教学以外的话题多,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信息和经验难以共享,不利于教师专业发。 在学校管理运行体系中,年级组接受校长室的领导,接受学校职能处室的监督,服从职能处室的工作安排,但其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接受年级组和学校职能处室的双重管理,但往往以年级组管理为主,特别是在两者工作安排不一致时,往往服从年级组的安排。 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研讨多集中在教学问题和班级管理问题的研讨上,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同一学科教师关注的教育教学对象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关注对象之间的联系多以横向联系为主,纵向联系总体偏少。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不利的一面。 2.2.3评估机制灵活 各年级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遵循学校统一原则下,针对年级组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微调,这对于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是帮助的。 同一年级组的教师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关系。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以及平行班级的班主任和教师之间;协作主要是同一班级的几个教师之间要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共同搞好班级的各项事务。协作关系还表现在校际间的竞争评比是,年级组的教师之间共同协作。 2.3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2.3.1管理机构从属关系不明 从年级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年级组虽然在国家教育条文中明确出现,并明确了它的德育管理组织的合法地位,但现行的普通高中广泛实施的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运行体系中其地位是不明确的,其隶属关系也不清晰,但其功能和作用远非德育管理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年级组在学校的从属地位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决策。有的学校,年级组从属于学校某一确定的处室,也有从属多处室的情况,有的学校年级组与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和办公室(三处一室)是平行关系,直接从属于校长室。 现代组织管理认为管理幅度适宜,是权衡一个组织、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年级管理组从属关系不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年级组和相应部门管理幅度失衡。如果从属于多个部门,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缓慢和衰减,其上级部门管理幅度大,从而影响学校整体效率。如果从属学校某个职能部门,那么年级组的最直接的上级部门的功能必然得到强化,其他的功能就要被弱化,因此,年级组的综合管理功能必然受到不利影响。 在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中,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因为,许多学校直接由副校长分管年级组,传统的管理机制和体制被打破,加之学校管理层次不清,制度也不够规范,若以弱化学校职能处室的功能,客观上容易出现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 2.3.2年级负责人权责不清 由于年级组从属关系不明确,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设定年级组这个管理机构,因此在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年级负责人的干部编制,为解决这一矛盾,有的学校的年级负责人是由学校中层干部兼任,有的学校是由有管理能力教学水平高在教师中威信高的普通教师担任。兼职的有来源于正职也有副职的,有正教的也有教导处的,还有办公室和后勤的,他们有自己的管理岗位和工作职责,年级主任必然事务更多,而且还不可避免的面临角色定位与转换问题。 如果年级负责人是由普通教师担任,其心理定位任然是教师而不是干部,教师中也有“口袋干部”的戏称,这必然影响履行管理职能的积极性。 为了完成年级组的目标,客观上容易使年级组分管副校长产生越位现象,年级组负责人往往会大小事务都要想分管校长汇报请示,该决定的不敢下决定。长此以往,会限制副校长站在学校层面全盘考虑学校工作的眼光和意识,不利于副校长的成长,也会限制年级组负责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情况严重的学校还会出现分管副校长与年级组负责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年级组的工作甚至对学校整体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金仲明在《加强年级组教师团队建设的实施策略》中认为关键是明确年级组的权和责。并提出了五条措施,一是建立年级组命运共同体形成共同愿景;二是准确定位年级组长责权利加强组长培训;三是实施年级组长组阁制进行双向选择;四是开展校本研修,推进教师团队建设;五是实施捆绑式评价与奖励强化团队意识。 2.3.3潜在的缺陷 从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年级组管理基本上是“任务型管理”、“同质型管理”并具有“行政性质” ,这其实与韦伯的“科层管理模式”在本质与特征上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无论是作为年级负责人的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对象之一的教师,往往追求的是管理效益而非作为教育因该追求的教学效益。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校多了“ 服” 气,却少了文人的“牛” 气; 多了谦逊甚至是畏缩的风气, 却少了读书人的“傲” 气。 第三章 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内部管理模式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年级组管理模式与新教师的发展互相促进。 3.1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3.1.1国内新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国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而专门关注和研究新教师专业发展则更晚些。主要随着中学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刚刚毕业的心大学生加入到中学教师行列,他们既为中学的师资补充了“新鲜血液”,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他们的入职教育和专业发展逐步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学者的关注。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新教师在工作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进行归纳和归因研究。对这个方面的研究,不少期刊的文章都有涉及,如黄益远在《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管理策略》中研究了新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自过重的工作负荷,职业待遇不高、社会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知识能力与教育工作要求的不匹配、不良的工作条件、教育改革的深化、角色冲突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 .较为系统全面的是,蒋苏勤2003年在其硕士论文《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中,以问卷调查对江苏K市中学新教师面临的困扰加以调查,其结果主要集中在教学类、生涯发展类、学生管理与辅导类、人际关系类、工作负担类和学校行政运作与管理六类 。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匮乏、职业生涯发展不成熟和专业理想与工作现实差距大、与领导、同事和学生间的关系不和谐、对学校行政管理运作模式的不认同不适应以及工作压力大等方面。 二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较多并且很深入。鞠民针对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新教师培养的实际需要,对新教师培养的具体内容做了系统的研究。王芳研究了中学新教师培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了建立健全新教师培养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刘永胜在《解读教师的人生》中从人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呼吁,学校的管理者要“将教师个体的人生经历纳入到管理的视野中来,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人生,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任学印老师从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入职期内,新教师教师能否顺利实现由教学专业的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角色转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倾向和职业持久性,而且将会影响到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模式,进而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杨建云在其主持的全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中,把引导教师制定恰当的个人发展的规划,帮助新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作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措施。杨静则把研究的视角放在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上,借鉴国外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可以参照的框架,提出了“院校协作”的模式以及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在这里,虽然学者们进行研究时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是每个研究都对新教师的某些特点作了描述,一致认为:处在入职期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上是丰富的,但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技能技巧相对缺乏,适应新的环境新岗位还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这一时期的新教师求生与现实之间的一些冲突,学校、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管理的不适应等因素的影响,新教师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持怀疑态度,这一时期的新教师的主要关注对象就是自己。 相对而言,我国台湾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要早,涉及的领域更广,研究更深入。1992年,高强华归纳相关文献,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实习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切成长阶段、挫折调适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荡阶段及退休落幕阶段。新教师属于实习导引阶段,一方面要努力适应学校的管理和学校文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尽快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包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和无关的,比如文体活动等)以期得到学生、同事以及行政人员的认可与好的评价。因此新教师在各方面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对其专业发展必然是有影响的。 3.1.2国外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国外对新教师的界定不尽相同,一般是指从事教学工作1~3年的教师,也有人把刚刚完成所有职前的培养课程( 包括实习) , 得到临时教师证书, 受到某学校聘用, 担负起与老教师大致相同的教学责任, 处在正式教学的第一年的教师认定为新教师。尽管新教师的界定不同,但其特点一致,都是接触教学工作时间短, 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对其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质性上是相同的。 国外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较早。例如,英国教育家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 早在1971年就认识到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关师资队伍建设,其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因此问题也很多,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教育三段论”,率先将新教师入职教育引入教师教育系统。 一些发达国家从制度上把新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到教育管理中。发达国家普遍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新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水平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为新教师量身定做专业发展的指导计划。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新教师实行“入门指导计划”,法国实行的新教师“试误性实践” ,德国实行的新教师“资格认证系统”,日本的新教师“导师制”,新西兰的新教师“咨询指导计划”,瑞士实行的新教师“完整入职教育”等 ,这些制度的共同点大致如下: ( 1) 新教师接受导师的辅导并与其交流; ( 2) 观察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或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 3) 参加教学专业发展各类计划活动; ( 4) 接受各项资格考核认证等。其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促进新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核心是着力培养新教师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对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都经历如下过程:关注的程度逐步加强,从忽视到逐渐关注;关注的对象逐步细化:从关注教师群体逐步转到关注新教师小群体的专业发展;关注的视角逐步深化,从影响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逐步转到关注“内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1.3 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国内外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面临很多的问题。虽然新教师经历过师范教育阶段,在师范院校的特殊环境获得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与中小学实际的教学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新教师还是必须面临从师范生向正式教师的转变过程,必须经历从受教育者向施教者转化的过程,虽然对于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新教师转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征是相同的,这个过程是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这就需要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的关系进行反思,以适应教学。 在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下,新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既适应这种管理模式又能在专业发展上健康快速地成长?这种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又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从专业发展角度,新教师该怎样才能顺应年级组管理模式,从管理的效益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年级组应该怎样兼顾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都是本论文希望研究的问题。 3.2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2.1能激发职业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发展包括两方面的需要: 基本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位新教师而言, 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即基本需要: 能否适应学校工作、有无能力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基本的报酬等。从教师的职业生涯来看, 教师的发展就是不断满足基本需要, 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行为过程。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服务性功能,新教师的需求能快速得到反馈和满足,从而激发其更高层次的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能激发人都内部动机,人的内部动机能引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注意和兴趣, 激发努力完成工作的好胜心,布鲁纳认为,好胜心是一种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能够激发和强化新教师的职业动机。 对此,麻莉莉老师有更深刻的分析“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操作单位,年级组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大梁,年级组也就理所当然称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3.2.2能改善人际关系 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新教师在心理上,正处于由青少年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是成人早期阶段。他们希望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随着工作的展开,面对突然被赋予的成人角色、全新的工作环境,导致心理压力异常沉重。埃里克森(Eriksion)认为,成人早期面对的主要任务是与他人发展成为友爱亲密或孤僻疏远关系的关键期。年级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年级组集中办公形式,新教师大多集中在起始年级,在年级组这个群体中,相对于其他办公形式新教师的数量要多一些,其自卑感、孤独感要小一些,容易融入群体。同时,刚刚进入成人期的新教师,还处于心理发展的探索发现期,他们对教师职业大多充满热情并抱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态度,在受到挫折时,特表示新教师满怀热情的教育不被学生理解认同和接受时,因血气方刚而冲动,甚至有时会学生发生不必要冲突。此时,如果他能及时得到年级负责人(新教师眼中的领导)的人文关怀和帮助,那么他们的失望感就会减少,因为关怀和爱心是新教师专业成长应有的“土壤”。所以,他们就会冷静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挫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不仅可以改善新教师在人际关系的一些紧张局面,还能提高新教师正确应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的能力和水平。 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年级负责人和教师基本上是朝夕相处,相对而言,能更加深入了解情况,更容易做到知人善任,客观上可以依据教师劳动的时空特点,建立和谐进取的年级氛围,增进教师群体凝聚力。这种良好的管理氛围,对强化新教师的职业动机,容易激发起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的需要,如果新教师在工作中受到挫折,也较容易得到帮助和关心,这对维系和强化新教师终身从教以及专业发展都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3.2.3能快速提升教育管理技能 年级组管理的主要事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涉及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年级组是学校和家长、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参与学生管理的机会相对较多,新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者从事其他学生管理的机会也较多,在调查中发现, 71.2%的新教师学校不同程度上担任着如班主任、教务、团务以及其他杂务等工作。参与这些学生管理等实践工作,加之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加深新教师对学生管理的认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有帮助,其管理技能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由于年级组集中办公使得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能及时沟通交流班级学生情况,有助于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收集信息,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有助于新教师在班级学生中树立威信,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强化管理好班级的责任心和信心。如果新教师在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也能及时得到其他有经验的班主任,甚至是年级负责人的支持和帮助,减少新教师的受挫感,对于其提升职业信心和教育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一致, 教师在共同办公、相互交流中, 有机会取长补短、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加之各种教育管理信息来源的广泛、快速,因此,新教师便于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机会, 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攻克弱科,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3.3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3.1不便于校本培训 学校新教师培训可以分为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两类。校外培训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由高校承担的带有行政性的培训,其培训的内容大多是教师职业道德或者理论性较强公共培训,培训考核结果一般与合格证发放有关,往往涉及到教师职称的评定,这种培训其实对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帮助。 校本培训数学校内部组织的教育教学科研等专业培训,一般采用岗位培训的形式进行。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新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一般归口教导处或者教科室,他们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考核,由教研组负责执行落实培训计划。新教师的主要工作情况是由年级组来分配管理考核的,从大的方向来讲管理考核的主体与培训的主体错位,甚至还会出现年级负责人与培训负责人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新教师无所适从,对其专业发展不利。 目前,师徒制是新教师校本培训较为普遍的做法。为新教师聘请学校内的骨干教师为导师,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指导,学年结束对新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帮助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新教师既学习导师的精湛技艺,又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虽然导师都是学校骨干教师,但由于与徒弟处于同一年级任教平行班级,因此潜在的竞争关系必然存在。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加之师傅出于“面子”的缘故,在考试中想比徒弟高一点的想法是客观存在的,这在问卷调查中,许多师傅对此也毫不隐晦。于是,师傅“留一手”的想法是存在的,传授式也并非毫无保留。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有学校采用“错位拜师” 的办法,即徒弟与师傅不在同一年级。师傅没有面子的压力,没有同行竞争的负担,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教技,徒弟能学到师傅真正的本领。但由之而来的问题是,年级组管理往往是分年级办公,不同年级的教师即便同一学科,其交往也并不是很频繁,事实上,不同年级在办公地点相距较远,不便于教师之间的交往,这样师徒关系也就形同虚设。 3.3.2对教科研有的削弱之势 由前面分析知,无论年级组的从属地位如何,教研组无法对其发号施令的,教研组长对备课组长的影响远远无法与年级组的行政性命令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在年级组管理模式写教研组往往名存实亡。调查显示, 年级组在超大规模中学内部的运作中往往挤占了教研组的活动空间, 甚至取代了教研组的职能。具体体现在: 年级组办公形式制约教研活动开展的时空,致使交流渠道不畅,研究氛围淡漠,教研组长的安排不能很好落到实处。年级组急功近利的一些做法会导致“练多研少”,甚至会导致教研的激励机制失衡。例如, 以往学校规模较小时,教师按教研组分配办公地点,同一学科教师集中在一起, 大家平时交流的内容往往是与学科和教学有关的专业性细小问题。这样, 许多学科教学的问题即可随时解决, 这种组织形式显然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办公地点按年级组分配, 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涉及到学科专业知识的话题未必能引起共鸣,因此教师工作中谈论教学以外的话题居多。容易造成同一学科教师的教学信息和经验难以共享,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不利的一面,特别对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因素更大。 学者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缺点和不足:福建建瓯第一中学的王元华老师2005年7月在《中小学管理》上撰文呼吁《年级组管理:学校发展的阻力还是是动力?》,更早对这种模式提出担忧的是特级教师曹兴戈老师,他于98年3月在《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上用 “轮子”和“另一只轮子”分别比喻学校管理中的“年级负责制”和教科研工作,发现年级负责制这只“轮子”的“故障”为“高能耗与非规范化行为”以及对“另一只轮子”的制约和冲击“无论从重视程度上,措施上,还是评估机制上,时间保证上都是明显的。”因此,这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是有不利影响的。 3.3.3评估机制不利于新教师发展 首先,年级组管理模式由于其相对独立的特点,年级之间的评价机制有所不同,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理论不符,会导致不同年级之间的新教师有不公平之感,甚至会有“跟错人,站错队”的抱怨,对其专业发展不利,也对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不和谐。 其次,各年级组的评估方案,评估原则主要针对年级全体教师制定,主要评估教学教育成绩,年级组不会也无必要专门针对新教师制定评估方案,最多是执行时向新教师倾斜。这有悖评估的适用性和公平性,因为新教师在教学经验、驾于课堂、管理学生等许多方面经验欠缺,因此其教学业绩无法同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在同一评估标准下进行评比,必然有失公平。年级管理组可能在评估时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实行人为的倾斜,但这毕竟有失评估的客观性,而且倾斜的度很难把握,倾斜过少,对新教师仍然不公平,倾斜过多,会导致新教师形成依赖,认为差是合理的。 再次,由于年级组管理模式总体上说是任务型管理模式,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组织成员大都把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作为工作的目标,而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年级组的目标虽然是一订三年,三年一届,但这个目标是长远目标,仅仅是年级负责人和分管校长的目标,不一定年级组的所有成员都将其作为奋斗目标。教师所关心的往往是近期的考试自己的成绩在平行班级所处的位置,如果靠前,下次能否保住,如果偏后,在下次考试中怎样弥补。教师的长远目标就是下个学年度自己的聘任问题。也就是说,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教师间的竞争加剧,显然这对于新教师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在年级组的评估机制上即便能向新教师倾斜,新教师仍不具有与骨干教师同等的可比性。 总之,年级组管理模式的评估机制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很不利,这也是年级组管理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理论,对新教师的评价机制应当与随后的培训挂起钩来。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技能的进展状况应成为其随后评价的依据。建立一个连贯统一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为新教师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专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激发新任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4削弱成熟教师的示范引领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分年级集中办公形式,分散了学科骨干教师,削弱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损害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原因如下: 首先,他把学科教学骨干分散到三个年级,学校和年级组为确保升学率,骨干教师相对集中在毕业班,基础年级的骨干教师相应减少,甚至没有。对于师资力量强、骨干教师多的大学科,这种分散对教研的削弱作用相对小些,而对师资队伍弱、学科教师少的,这种削弱作用就十分明显。新教师基本上集中在起始年级,他们缺少成熟教师的示范引领,其专业成长必然受到影响。看如下例证: 2008年9月,某校高一年级数学教师组成情况,全年级22个教学班,共11个数学教师,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人,中学一级职称4人,中学二级职称3人,新聘大学毕业生3人,这11人中仅有2人经历过高中三年轮回,3人是从初中校调入(无高中教学经历),有3人是2007年大学毕业,教过1年高一,没跟上高二。 其次,年级组管理模式切断了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专业技术性联系.在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不同学科之间联系不如初中那样明显,甚至有隔山之势,而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专业技术性联系是教学研究得以深入的基础前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教学反馈和教学研究的需要。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这种交流和反馈的主渠道要两种,一种是通过学校教务处、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二是以学校行政的渠道。事实上,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几乎是无法预见,其交流与反馈多是随机的,由于同一学科教师分散办公,教师间缺乏研究氛围。教育行政渠道反馈的内容宏观性的、具有普遍性,要求落实的措施往往是行政性的号令,而对于具体学科的具体问题其针对性往往要大打折扣;每周的教研活动虽然是按学科进行的,但由于活动往往具有固定的议题,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问题,由于其随机性和时效性,大多数情况下不容易在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上讨论的,除非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因此,这对所有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方面对新教师的感染,在职业水平上对新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必然削弱。 再次,由于年级组管理模式往往都以年级组为单位,不同年级组之间教师接触本身就不是太多,在加之办公地点相距较远等一些客观条件,不同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未必一致,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不同年级之间潜在的竞争等因素,使得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削弱的潜在因素。 第四章 结论   经过前面对年级组管理模式产生发展的过程、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年级组管理模式潜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就新教师专业发展,结合问卷调查、访谈中所反应出来的一些合理要求,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进年级组管理模式,发挥其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规避其不利因素。 4.1对学校的建议 在学校里,年级管理与新教师专业发展是两项重要而又不矛盾的工作。学校要从制度上削弱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减少其不利因素。具体措施有: 1.努力提高年级负责人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顾全大局,全盘考虑学校工作,特别是人事聘任工作,考虑毕业年级的同时兼顾起始年级,为起始年级留足必需的骨干教师。明确界定年级负责人的权限与职责定位,该管不该管,管多管少要清楚明确,不能含糊。 2.对年级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要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的细节要全面,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考核周期要适当延长,最好一届(三年)为周期,周期内应分段考核,各段内都要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提升纳入其中,同时还应将新教师的跟进率作为考核的指标。 3. 建立健全新教师学习培训考核评价使用等制度,确保新教师有时间有空间参加校内校外的培训学习,自觉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反思、勤于交流、自觉积累的习惯。 4.强化教导处、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的调控权限,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明确教研组长的权利和责任,使新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的主体统一,减少扯皮内耗现象。 总之,学校的策略就是理顺关系、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建立长效考评机制,提升管理者水平、为新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4.2对年级组的建议 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年级组是管理的实体,应该形成必要的管理规范,培养团队意识,打造合作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捆绑考核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年级组管理职责,明确岗位要求,建立管理规范。年级组管理成员都应该也要建立自己的规范,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对年级建设有益的行为,规避有害的行为,让年级组所有的管理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提高全体成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年级负责人应带领全体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明确团队合作意义,适时举行团队合作活动,使所有教师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在工作和管理中塑造合作文化。 3.积极营造互相信任的办公氛围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减少因班级之间、教师之间因竞争带来的猜忌。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同情,容易达成一致,形成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发展。 4.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实行的捆绑考核。对教师的评价由个体化转为团队,以教师团队的绩效作为评价、考核的内容和依据,强化针对团队而不是针对个人的评价,淡化个体之间的竞争,激励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分别以班集体、备课组、新老教师为单位对其业绩考核,促使教师互助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5.分配给新教师的工作要合理合情。适当减少与新教师专业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分配合适的工作时要考虑到任务难度尽可能与新教师的能力适合,尽量避免“小马拉大车”现象发生,以确保建立新教师的自信心,促进新教师发展积极的专业认同。尽量把与新教师专业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不分配给新教师,确保新教师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时间,因为新教师经验不足,所以教学准备时间比之于骨干教师要长得多,才能将各项教学准备做得更周密。 总之,年级组要从自身出发,规范管理行为,顾全大局,长远打算,建立团队精神,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建立激励性的捆绑考核机制,在发展年级的同时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 4.3对新教师的建议 新教师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专业发展的策略,可用如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适应、勤奋、虚心、反思。具体措施为: 1.适应,新教师此阶段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新的工作,融入年级管理,适应新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 2.勤奋,就是要勤于实践、勤奋学习,新教师此阶段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经验, 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具体表现为熟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等,此阶段不是一就而蹴,需要新教师勤于反思,勤于实践,勤奋学习。 3.虚心,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此阶段新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学习把握教材、分析教材、驾于课堂的技能,这些技能习得的最好途径就是多听课,在听课时观摩,观摩后模仿,许多学校要求新教师要“先听后上”既是此理,骨干教师是否“留一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教师的虔诚程度。 4.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是一种立足于自我发展提高的理性剖析和总结。如果能在课后写下来,随时翻一翻,将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般来说, 教师的课后反思, 应当反思自己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失败的不足与教训、课堂操作中随机应变的机智和学生出人意料的睿智以及教师个人再次执教的规划设计。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剂催化剂。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的讲话.[R] [2]王永成.加强年级组建设,优化学校管理结构[J].天津教育,1995 ,5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16 [4]曹兴戈.年级负责制:这只运转起来的轮子——对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5 [5]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李淳宵、孙若月.浅谈年级组的功能与基本建设[J].天津教育,1994,9 [7]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 [8]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9]连秀云.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10]张从伟.普通高中年级组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1]周彬.年级组要管理效率还是要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12]周彬.年级组要管理效率还是要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13]黄益远.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管理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 [14]蒋苏勤.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5]刘永胜.解读教师的人生[J]. 中小学教学管理,2005,8 [16]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 [17]杨建云等.引导教师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J].中国教育学刊,2005,6 [18]傅能荣、谌启标.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8,8 [19]傅能荣、谌启标.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8,8 [20]麻莉莉.年级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之源[J].教学与管理,2005,2 [21]金坤荣.浅谈引导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0,9 附 录 附录1: 年级组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学校年级组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此问卷仅用于数据分析和改进工作之用,不会对您和您的集体造成任何影响.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请您客观、公正地回答所有的问题.因为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衷心感谢您的帮助! 一、您个人的基本信息(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 1.性别:男( ) 女( ) 2.年龄:25岁以下( ) 25-30( ) 31-40( ) 41-50( ) 50岁以上( ) 3.您的教龄:1-5年( ) 5-10年( ) 10-20年( ) 20年以上( ) 4.所在年级组:高一( ) 高二( ) 高三( ) 二、下面是对你年级组的评价,每题总共有3项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将您认为最合适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您认为年级组管理模式在教学上对您有帮助与支持。 ( ) A 是 B 一般 C 不是 2.您认为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对您个人的发展中有帮助与支持。 ( ) A 是 B 一般 C 不是 3.您认为年级组管理模式在业务成长上对您有帮助与支持。 ( ) A 是 B 一般 C 不是 4.您认为年级组管理模式在个人生活中对您有帮助与支持。 ( ) A 是 B 一般 C 不是 5.您认为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对您有帮助与支持。 ( ) A 是 B 一般 C 不是 6.您觉得年级组管理模式下的软环境哪条最重要? ( ) A 平等的竞争机制B 和谐的人际关系 C 浓厚的研究和学习气氛 7.您认为在年级组管理模式工作中,您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 ) A 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 B增加工资,提高福利 C 工作稳定,避免下岗 8.您最希望年级组管理模式下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 ( ) A 上下级关系平等 B 教师之间团结和睦 C 学生遵守纪律 9.您认为在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 ) A 教学成绩 B 学生管理 C 人际关系 10.您希望年级组对教师采取哪项管理措施最有效果? ( ) A 规范、严格、平等 B 宽松、自由、自觉 C 人性化、民主化 11.您认为目前学校应在哪些方面给予年级组管理的更大权限? ( ) A 教育教学指导 B 教师评价考核 C 财务管理 12.您认为年级组管理在哪些工作方面应加强? ( ) A 教育教学指导 B 文体活动 C 鼓励表扬 三、下面有一些问题需要您阐明自己的观点,请您认真真实的填写。谢谢。 1.您觉得年级组的职能是什么? 您觉得年级负责人的职能是什么? 2.您认为目前年级组管理进一步开展工作有哪些困难? 3.您认为教师在年级组管理的发展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做哪些事情? 4.您认为在学校的发展中年级组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做哪些事情? 附录2 新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新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各位老师,感谢您在繁忙的教学中参与我们的调查.本问卷目的是调查“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获得专业成长”这一问题.您的意见将会对我的研究产生莫大的帮助。再次感谢! 一、下面是对你的专业发展等有关情况的调查,每题总共有3项选择,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将您认为最合适的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所在年级 ( ) A 高一 B 高二 C高三 2.性别 ( ) A 男 B 女 3.毕业院校 ( ) A 师范类院校 B 非师范院校 4.最后学历 ( ) A专科 B本科 C研究生 5.您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  ) A 社会地位较高 B 收入较高   C 职业比较稳定 D 从小的理想  E 就读师范,顺其自然  F 其他  6.您在教学之余从事过教学研究吗? (  ) A 经常做  B偶尔做  C没做过  7.您认为新教师,一般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成长(可多选)? (   ) A 老教师带教,师徒制   B 学校科研组相互学习交流  C 自己学习理论  D 在教学中进行研究E在职进修  F开公开课,专家进行指导 G 其它 8.您认为教学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否明显 (  ) A 很明显  B 比较明显  C 一般  D 不明显  E 其它 9.在1-3年的教学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由高到低排序) (    ) A 教材 B 教学方法 C 学生 D 领导 E 家长 F 周围环境 G 其它 10.您觉得哪些可能成为妨碍你进行研究的主要因素?(可多选) (   ) A教学任务繁重  B缺乏科研素质能力  C学校对教学研究不够重视 D教学科研没太大意义 E对教学研究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  F其它 11.一般来说,新教师的成长总有一个过程,学校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促使新教师成长?(可多选) (     ) A教研组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讨  B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促成新老教师结对 C鼓励教师进行脱产培训    D鼓励教师开公开课,发表文章  E其他 12.您每周的教学课时数是 (   ) A 10课时以下(含10课时)  B 11-15课时  C 16-19课时 D 20课时以上 13.与有四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相比,您的教学课时数 (   ) A 较多   B 相当   C 较少 14.您在学校任教的科目为 (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以上(含三种) 15.您是否还承担教学以外的工作,如班主任、教务、团务等其他工作? (  ) A 是     B 否 16.您是否需要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17.您是否需要教育理论及教学法知识的培训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18.您是否需要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常规的培训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19.您是否需要人际关系方面指导和帮助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20.您是否有被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认可或接纳的需求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21.您是否有在教学中被理解、安慰和鼓励的情感需求 (  ) A 非常需要   B 需要   C不需要 22.在您上岗前,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是否集中进行过专门的岗前培训 (  ) A 是  B 否 23.您所在学校是否为您安排了固定的有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师傅) (  ) A 是 B 否 24.如果学校为您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他(她)在教学方面对您的帮助如何( ) A较大   B一般  C不大 25.您从有经验的同事(师傅以外)那里得到教学方面的帮助如何? (  ) A较大  B一般   C不大 26.您从校长(含副校长)那里得到教学方面的帮助如何 (  ) A较大  B一般   C不大 27.您是否能经常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和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我提高( ) A是   B否 28.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对新教师安排系统的培训? (  ) A非常重要  B重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29.您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新教师培训的内容的针对性如何? (  ) A强  B一般  C不强 30.您对自己接受的新教师培训满意吗? (  ) A很满意  B较满意  C较不满意  D很不满意 31.您工作前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是 (   ) A 热爱 B 较热爱 C 一般 D 不想当 32.当您遇到教学上疑难问题时,通常是 (  ) A学科组集体研究 B个人钻研 C向进修学校教师请教  D顺其自然 33.您认为您在学校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 A课堂教学   B教学技能  C语言表达  D课堂调控  E师生关系 34.您在教学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 (  ) A专业知识    B教育学科知识 C教学能力   D班主任工作能力 35.您认为日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中最大缺陷是 (  ) A脱离实际  B缺乏敬业精神 C知识陈旧  D教法不活   E其他 36.您认为新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时主要不足是 (  ) A缺乏理论指导 B不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C不能真正解决  D其他 二、下面有一些问题需要您阐明自己的观点,请您认真真实的填写。谢谢。 1.您认为学校在鼓励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最有效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什么? 2.您认为学校在对新教师的管理方面最应该改进哪些方面? 附录3:访谈提纲 访 谈 提 纲 1.谈谈您对中小学教师的看法? 2.您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的新教师培训有什么看法? 3.做为一名新教师,您觉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4.谈谈您对中学教师集体备课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5.谈谈您对中学师徒制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6.你认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哪些? 7.您认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显性表现有哪些? 8.您认为新教师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那些过程? 9.您担任过新教师的师傅(指导老师)吗?在指导新教师的工作中您有过顾虑吗?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顾虑?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杨继平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杨教授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步都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在此,向杨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是在您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才能完成本研究课题。同时,在与导师的接触和交流中,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和诚恳朴实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我今后教学和工作中以他为榜样,努力做一个值得学生终身记忆的老师。另外,正是杨教授的引领才使我这位普通的中学教师走上了教育科学研究之路,也感受到教科研的艰辛与快乐,再次向杨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感谢给我学习研究提供诸多方便和帮助的教科院及研究生处的工作人员,感谢灌云县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提供的支持和学习上便利。我将把这些感激之情化作工作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作者 2011年4月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个人简况: 李昌 男 1972年3月生,四川南江县人,1996年毕业于四川省自贡师范专科学校,同年8月任教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数学,1999年5月考入徐州师范大学就读数学教育专业,2008年考入山西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工作期间,先后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先后兼任高中年级主任6年。 联系方式: 电话:(0)13775461976 电子信箱:13775461976@163.com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作者签名:李 昌 2011年 4 月 16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李 昌 导师签名: 2011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 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的讲话.[R] �王永成.加强年级组建设,优化学校管理结构[J].天津教育,1995 ,5 �傅树京.教育管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16 �曹兴戈.年级负责制:这只运转起来的轮子——对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 �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李淳宵、孙若月.浅谈年级组的功能与基本建设[J].天津教育,1994,9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 连秀云.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J] .中国教育学刊,2003,2 � 张从伟.普通高中年级组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 周彬.年级组要管理效率还是要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 周彬.年级组要管理效率还是要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黄益远.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管理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 �蒋苏勤. 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刘永胜.解读教师的人生[J]. 中小学教学管理,2005,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0 �杨建云等.引导教师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J].中国教育学刊,2005,6 � 傅能荣、谌启标.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8,8 � 傅能荣、谌启标.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8,8 � 麻莉莉.年级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之源[J].教学与管理,2005,2 � 金坤荣.浅谈引导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0,9 18
本文档为【普通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对新教师专业_发展影响的研究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386KB
软件:Word
页数:6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3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