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Word版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Word版

举报
开通vip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Word版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学时数:40学分数:2.5执笔者:聂京波编写日期:2013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讲授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这种理念分析和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Word版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学时数:40学分数:2.5执笔者:聂京波编写日期:2013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讲授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这种理念分析和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理论及行动框架(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对参与、发展及参与式发展的理解一、对“参与”的理解(一)“参与”概念的核心:赋权,即反映的是一种基层群众被赋权的过程,保证目标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决策权和受益权。(二)“参与”概念的特点:◆受益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及选择过程中的介入;◆目标群体在项目执行全过程的介入;◆受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贡献和努力;◆受益群体对项目的成功具有相当的承诺并具有一定的实施项目的能力;◆目标群体对实施项目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重视乡土知识和创新◆确保目标群体对相关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对目标群体的能力建设◆目标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真正能分享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对目标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对权力及民主的再分配;◆建立机制化的长效参与机制(三)“参与”概念的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解读1、“参与”概念的多维度性(1)参与的政治维度:实质是赋权,形式上表现为自下而上,平等参与,民主协商等基本指导原则,对权力的再分配是参与概念的基本要求。(2)参与的制度维度:体现于贯穿参与式发展基本理论的项目设计、程序安排、项目产出上,体现一种有别于传统发展思路和方法的独特制度安排。(3)参与的文化维度:主要体现在平等参与、团队合作、敢于尝试等特征为主的参与式方法与传统发展干预中自上而下的思想模式、行为习惯的差异,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差异。2、“参与”概念的多层次性意识形态:民主与平等价值观:以人为本理念:赋权范式(模式):善治、公民治理方法:自下而上、团队协作、平等协调工具:PRA、RRA实践:参与式社区规划、参与式监测评估、目标群体分析、参与式性别分析等。经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发展过程、尊重乡土知识和乡土人才、目标群体的能力建设、重视弱势群体等。理论提升: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村发展干预是非线性的过程等。二、对发展含义的理解(一)发展概念的产生发展一语,最初源于经济学,被用于指代“经济增长”,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的援助下,发展中国家也致于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概念突破了经济增长的范围,包含了多重目标,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将发展概括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1987年,在布伦特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更加确切的层次,该报告认为“满足人的需求和进步的愿望,应当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它包含着经济和社会的有效的变革。”1990年,世界银行资深研究人员戴尔和库伯进一步建议“发展应指在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中,经济体系的质的变化”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发展,其与和平、人权民主管理、环境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二)不同学科视角对发展的理解1、经济学视角: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广大人民是否在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2、社会学视角: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何持续发展等内容。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人类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人类学视角: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4、政治学视角:赋权、善治和合作。赋权是指赋予民众中不同角色群体应有的发展权、决策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主生活和民主活动过程。善治指的是追求有利于实现整体发展的社会组织方式、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合作指不同机构之间以及社区内外群体与机构之间广泛、有效的合作与协作。5、哲学视角:进步、完善、提高和深化。6、发展学视角:发展是一种变化过程,包含包含两个方向:即正向和负向。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正向的、进步的发展,发展变化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人力、知识、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对参与式发展的理解(一)参与式发展的起源1、对参与式发展的起源的历史与实践的理解(1)1940-1960年代参与式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社区发展战略”(如印度)——旨在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影响他们生活及发生的问题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进行社区基本建设,动员当地人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组织,组织扫盲运动,使社区群众参与管理。但这一时期决策仍然控制在社区以外,社区仅仅作为支援国家发展的一种工具。(2)1960末-1970年代,反贫困运动,种族性别平等运动,人类学方法的引入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应用——应用在项目设计中,尤其是乡村发展项目中,参与式研究方法的产生。(3)1980年代,参与式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投资项目之中。《农村发展参与综述》,世界银行《把人民放在首位》,RRA/PRA的运用。2、对参与式发展的起源的哲学理解实用主义: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参与式发展对乡土知识的认同和知识的的学习途径,正反应了实用主义的观点。理想主义:参与式发展所提倡的“外来者不敢当地人一起思考、分析当地人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以至后来的“在外来者的辅助作用下,由当地人进行自我分析,自己组织起来探寻发展的途径”的精神,体现了理想主义者对于包括专家、研究人员及发展实践者的外来人和当地人共同为社会变迁而努力的信心,同时也是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主义的表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3、参与式发展研究范式的起源:对实证方法在研究社会变迁方面“力不从心”的批判4、参与式发展理念的组织起源: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环境与发展国际所、美国可肯大学总之,参与式发展的出现和形成主要是源自二战后对大量失败的或低效的国际发展援助项目的反思和总结。(二)参与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将“参与”理念融入发展干预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和方法体系第二节农村发展与参与式农村发展一、农村发展的理解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1、系统综合的农村发展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2、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3、人本发展观: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二、对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理解(一)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目标1、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2、对目标群体的能力培养3、努力构建权力均衡配置的治理结构4、重视制度建设(二)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的特点1、干预的非连续性2、系统复杂性3、长期性4、多角色参与(三)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以人为本2、平等参与3、团队工作的原则4、对乡土知识和乡土人才的重视5、集体行动6、重视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群体价值观7、关注社区异质性:一不同社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禀赋不同,同一社区内容不同群体之间也各不相同。第三节参与式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及相互关系一、参与式发展研究的两大主题(一)生计1、对生计的理解能力、资产、行动和权利是生计概念的核心2、生计框架的基本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1)物质资本(2)自然资本(3)金融资本(4)人力资本(5)社会资本3、可持续生计框架农户处于脆弱性的生存环境是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前提假设,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各种自然灾害、疾病、市场变化、不可预期风险等。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及变理的变化,除了与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本数量有关外,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外部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进而对其生计策略产生直接影响。(二)治理各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是治理的最核心特征,而充分参与的重要影响是权力的重新配置。参与式农村治理强调农村发展干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和合作,强调各利益主体的充分参与和赋权,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二、两大主题的关系生计和治理有机结合,良好的治理促进生计目标的实现,而生计的发展,又会对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要求:1、理解“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概念”2、掌握参与式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及相互关系3、了解参与式发展产生的背景重点:参与、参与式发展,参与式农村发展,参与式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及相互关系难点:生计框架的基本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可持续生计框架第二章农村发展导向的行动研究(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行动研究的理解一、行动研究的产生和发展1933-1945年间,美国学者约翰·寇勒等人在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它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应该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的参与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问题。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科特·勒温与其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他们与犹太人、黑人进行合作研究,勒温认为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进行过程,包括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行动、观察与反思。20世纪50年代,经勒温的“螺旋式”行动研究模式得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寇利等人倡导,在美国开始流行国。20世纪60年代,因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兴起,行动研究沉寂一时。20世纪70年代,经英国学者埃里奥特、美国学者埃伯特和麦克纳等人努力,行动研究再度崛起,并有了很大发展,其内涵也更加充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人际交往频繁的行业,尤其在解决失业问题上,成果显著。目前行动研究已成为许多国际机构和大学与社区人一起工作的方法,并具体运用于社区干预、社区动员、社区发展领域,也成为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二、行动研究的涵义勒温:“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考瑞: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由研究成果的应用者来担任,其研究成果才有意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三、行动研究模式和分类(一)行动研究模式1、德金的行动研究模式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2、埃伯特行动研究模式一般概念的形成阶段、考察阶段、整体计划阶段、采取行动阶段、行动监控阶段、行动循环阶段。3、麦克南的行动研究模式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做出决定七个环节。4、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式该模式包括几个循环,每个循环包含;确定初步设想、对设想进行考察、了解效果、修改总体计划。(二)行动研究的分类1、按照研究的侧重点分类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过程所进行的研究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2、从每一个行动研究内部的发展历程分类试验型:以科学的方法探讨社会问题组织型:将行动研究应用于组织问题的解决专业型或职业型:彰显专业人员的作用,并促进和形成新的职业赋权型:以反压迫的姿态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摇旗呐喊3、从参与者对自己行动上所作的反思分类内隐式“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4、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角度分类: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第二节问题、研究问题与行动研究问题的界定一、问题的层次性及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问题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处于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实际上属于研究领域,在第一个层次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所占有的文献,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分不同的研究课题,此为第二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真正的研究问题,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回答的问题。寻找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聚集的过程,从开始一个比较宽泛的视野,逐步缩小关注的范围,最后集中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上。二、研究问题的范围界定在一项研究中,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研究目的和具体研究研究问题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问题能否成为研究问题,取决于研究者本人是否具备足够的时间、资源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等。对于一项研究报告的“问题阐述”部分一般包括:主题、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研究主题限定研究的范围或领域,研究问题则源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上有以下特点:具体或明确;一致性、相关性、可行性、伦理适宜性。二、研究问题确立的方法(一)借助问题树分析工具寻找研究问题问题树由核心问题、问题产生的系列原则和问题产生的结果构成。其中核心问题可以看作是问题的研究领域、核心问题下面的不同层次的原因可以转化为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二)借助于研究假设来确认研究问题1、研究假设的概念:研究课题确定后依据一定的知识、事实和资料,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推测性诊断和假定性说明。2、研究假设的特点:针对所研究问题而做出尝试性理论解答;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3、研究假设的来源:由研究人员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或由初步观察和梳理文献得出。4、研究假设的作用:(1)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2)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3)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选择研究方法。四、研究问题与信息来源:二手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五、问题、研究问题与行动研究问题的关系第三节行动研究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一、行动研究范式与传统研究范式比较在研究问题来源上,行动研究来源于实地调查,常规研究来源于文献综述和现象背后的诱惑。在研究目的上,行动研究为了行动而研究,常规研究为了理解而研究。在研究服务对象上,研究为了当地人、机构、研究者个人共同利益而开展,常规研究基于研究机构、研究者个人和职业兴趣而研究。在对知识的重视方面,行动研究重视当地人的乡土知识,常规研究重视研究者的现代知识。在优先领域的选择依据上,行动研究以当地人的需求优先,常规研究以资助机构的需求、研究机构的日程和研究者的职业兴趣优先。在选择方法的选择上,行动研究主要考虑赋权、相互学习、过程管理,常规研究主要考虑学科惯例、客观、真实。在研究执行条件上,行动研究在现实条件下执行,常规研究在设定条件下执行。在研究者的作用上,行动研究中协助者和学者习积极参与当地变化和赋权的过程,常规研究中负责研究者是客观的观察者,负责收集信息、以做诊断、计划和评估研究,与外界分享信息。在当地人的作用上,行动研究中当地人是研究者、学者者和专家,在常规研究中当地人是研究成果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在问题的确定上,行动研究由当地人和研究者(实践者)确定问题,常规研究由研究者确定问题。数据的收集上,行动研究由当地人和研究者(实践者)收集数据,常规研究由研究者和调查员收集数据。问题的解释方面,行动研究用当地的知识、概念和框架解释,常规研究用学科概念和框架解释。问题的分析方面,行动研究由当地人和研究者(实践者)分析,常规研究由研究者分析。研究结果的展示方面,行动研究中以当地可以获得的、有用的方式展示,常规研究则由研究者通过其他学术团体或资助单位进行传播是否采取行动方面,行动研究体现于整体研究过程,而常规研究中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根本没有行动发生行动主体方面,行动研究在外界支持或独立情况下,由当地人启动,常规研究在外部机构干预下行动。研究结果的拥有方面,行动研究由研究者和当地人共同分享研究结果,常规研究由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拥有研究结果。行动研究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常规研究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二、行动研究在农村发展领域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2、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建设3、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4、有利于提高农村研究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果。教学要求:1、掌握确立研究问题的方法2、了解行动研究的模式3、理解行动研究与常规研究的区别重点:行动研究的模式,问题确定的方法,行动研究与常规研究的区别难点:行动研究与常规研究的区别第三章参与农村发展研究的方法(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参与式农村发展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准备阶段形成工作团队:开展发展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获取文献资料:是形成工作团队之后的首要工作。形成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为期3-4天。二、社区问题确认阶段社会动员:外来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区域内不同角色群体的一种发动过程。使大家明确即将开展的项目与自己的关系和自己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引发不同角色群体主动参与的热情。社会动员阶段的任务是获得相关利益群体的信任并启动发展需求。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实地观察、二手资料、知情人访谈。社区问题识别:问题征集、问题归类、构建问题树、问题筛选。目标转化和目标分析:把问题树中问题的负面描述转化为正面的目标描述。深入问题分析:就项目开展的领域进行深入因果分析,以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明确项目的内容。三、方案优选阶段方案优选优选框架方案技术规范投入(人、财、物)风险说明排序结果123四、行动阶段1、行动计划:5W2H2、行动计划实施五、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1、通过对活动过程连续性监测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将得到的信息反馈到项目计划阶段,用于指导下一周期活动计划的过程。2、参与的角色群体通过对项目活动结果的评估,将评估的结果信息反馈体系反馈到问题确认阶段,以检验确认的问题的正确性及其后系列过程的合理性,为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直接信息。第二节参与式农村评估主要采用的工具一、访谈类工具:半结构访谈、结构访谈、开放式访谈。设计一个讨论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的访谈框架确定样本规模和选择方法熟悉访谈技巧,提高引导、归纳总结、判断技能。实地访谈分析访谈信息共同开展结果讨论二、分析类工具1、优势劣势——机遇风险SWOT确定要分析的问题范畴介绍讨论会的背景和目的,研讨方法和步骤绘制矩阵表矩阵分析完善矩阵表2、问题分析法方法介绍问题征集问题分类原因——结果分析3、目标分析法在协调人的引导下,与会者将问题分析环节中的所有负面问题陈述转化为正面目标陈述按问题树的结构构建目标树检验自下而上“手段——结果”逻辑关系三、排序类工具1、简单排序根据需要邀请排序人在确定的项目领域内罗列排序的内容确定排序内容绘制排序表格并填写排序内容选择排序法进行排序统计结果比较、讨论和分析排序结果2、矩阵排序罗列排序崆、讨论评价指标画矩阵排序表就某一指标或内容分别排序讨论排序结果四、图示类工具1、剖面图组织实地踏查小组选择踏查路线实地踏查绘制剖面图剖面图修改和完善2、历史演变图确定制作内容确定制作人介绍制作方法和反映的内容由制作人对绘制内容进行复述,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加绘制人姓名、时间和地点,以便收藏和使用3、季节历五、展示类工具:展示板六、会议类工具1、召开农民大会2、小组会议3、集思广益法操作方法说明确定主题征集相关主题的想法分享并展示结果将结果粗略归类第三节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方法论一、系统整体观(一)系统和系统边界(二)系统的特征系统组成之间相互作用,一个组成部分或过程的变动导致另一个组成部分的或过程的变动。二、系统思考和常规思考方法比较常规思考方法集中关注要素本身,系统思考方法关注系统要素以及要素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常规思考方法不承认反馈,系统思考方法承认积极和消极反馈的重要性。常规思考方法逻辑上按步骤遵循线性方向,系统思考方法思维开放、没有固定方向。常规思考方法遵循有关的主导观点或“正确”观点,系统思考方法考虑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三、系统思考方法在农村发展领域的应用(一)硬系统方法硬系统方法旨在通过投入和产出的量来衡量系统效率的最大化,通常用数量模型来进行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国际水稻和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就采用这种硬系统析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国。(二)软系统方法软系统方法论(SSM,SoftSystemsMethodology)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解决非系统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以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问题。显然,SSM与那些以专业技术手段为特征解决各类“硬”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1、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问题及问题背景探寻,并采用喷射式图解法搜集相关信息。2、研究系统界定和系统描述。3、开发系统的表达理想和预料一系列事件的概念模型。4、现在状况和理想模型的对比。5、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从不同利益群体视解探索其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以及预期的发展策略和存在的问题。教学要求:1、掌握参与式农村发展工作基本程序以及主要采用的工具2、了解参与式农村发展研究方法论3、理解系统整体观重点:参与式农村发展工作基本程序,参与式农村评估主要采用的工具,系统思考方法在农村发展领域的应用难点:参与式农村发展工作基本程序,相关利益群体分析第四章参与式监测与评估(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含义一、监测与评估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监测和评估都是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只不过监测更着重于过程,是一种微观管理手段;评估则是更着重于结果,重点在于为宏观决策服务。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含义1、参与式监测:指不同的相关利益群体通过协商,就共同关注的项目活动的内容、项目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并为项目的评估提供第一手可信赖的资料。2、参与式评估:是将参与式理念和方法、原则引入到项目的管理与评估过程中,项目的相关利益群体根据参与式监测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并给出分析结果、结果产生的原因和调整计划的项目管理过程。3、评估的类型一般类型:项目总评估(项目结束之前的评估)、中期评估(项目进行中的评估)、后评估(项目执行后的评估)、过程评估(根据项目执行的需要,随时进行的评估)根据评估主体的不同:项目执行者内部的评估和聘请项目外部专家进行的外评估三、常规监测与评估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区别从主体维度看,常规监测以项目负责人为监测主体,评估主要采用外评估,评估主体来自项目之外的专家。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性特点,并更注重项目受益人参与的重要性。从时间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活动通过是在项目快结束时开展,其目的是看结束时项目执行的效果和影响,具有滞后性。参与式监测与评估是与项目实施过程同步进行,并伴随项目实施全过程,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灵活性特点。从地点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的实施地点多为会议室或者项目实施现场。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地点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从内容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多针对项目的结果进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不但关注结果,而且更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从指标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指标是由项目申请者在项目申请阶段设计的专业评价指标,参与式监测与评估指标是由所有参与者在项目规划阶段共同讨论后形成。从方法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多采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分析结果更趋向于定量化,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多采用科学化、便于当事人操作和理解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从公平的维度看,常规监测与评估不强调向当地人公示评估结果,往往是为了项目本身的需要,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强调项目的社区作用和影响,体现很强的公平性。第二节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构成要素及框架一、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要素5W1H:为什么(Why)开展监测与评估;谁(Who)来开展监测与评估;为谁开展监测与评估;什么时候开展监测与评估;在哪里(Where)开展监测与评估;怎样(How)开展监测与评估。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框架评估内容(What)评估工具(How)为谁评估(ForWhom)评估者(Who)评估时间(When)4个模块投票法、建议卡、自我反思辅导教师学生资源人辅导教师学生资源人每个模块结束前实地调研投票法、建议卡、自我反思实习小组农民其他参与者实习小组农民其他参与者随时每天访谈后课程整体评估问卷调查自我反思辅导教师学生辅导教师学生课程结束后第三节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一、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程序组建监测与评估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监测与评估回顾项目目标及活动确定监测内容和指标确定合适的信息资料收集方式和工具确定由谁进行监测确定信息收集及分析的时间表结果分析及结果反馈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一)相关变量的确定参与程度分级。1级:没有参与2级:单向参与3级:双向参与4级:参与决策及对资源予以控制或分享的过程5级:平等地做出决策及对资源予以控制,即没有权威的存在(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常用指标体系需求评估、资源动员、领导、组织能力、管理、决策、沟通渠道第四节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应用及意义一、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应用领域目前大多数国际发展与研究援助组织均要求在其资助的项目采用这种方法,国内的参与式监测与评估主要应用于扶贫、水土保持、自然资源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意义1、为项目开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2、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加强项目外部人员与项目内人员之间的分享4、增强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积极性教学要求:1、理解常规监测与评估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区别2、了解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应用领域3、掌握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构成要素及框架重点:常规监测与评估和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区别,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构成要素及框架,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难点: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构成要素及框架第五章调研报告与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的撰写(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调研报告的撰写一、调研前准备1、调研小组的组建及小组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坚持自愿原则、坚持平衡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制定团队工作的原则2、确立调研内容与方法3、拟定实地调研计划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研地预期产出结果反思二、实地调研三、调研信息的记录、分析与整理(一)调研信息的记录(二)调研信息的分析与整理1、识别调研中获得信息的真实性2、找到关键性信息3、正确把握已有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四、调研报告的基本内容(一)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分类(二)调研报告的基本组成标题、前言、正文、结语五、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一)实地调研准备及调研过程1、要有明确的调研问题、调研目的2、要根据调查内容,制订可行的调研方案,拟定可行的调研问卷或访谈提纲3、备齐调研所用工具4、对于在调研活动中所得材料的有效利用与分析整理(二)坚持真实性原则(三)对策或建议的有效性第二节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的撰写一、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一)撰写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基本原则1、内容完整、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简明2、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二)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基本要素题目、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创新性说明、预算及执行风险第五节对凤凰村的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一、组成团队,明确团队内剖分工二、调研提纲拟定二、实地调研包括听村委报告、田间参观考察三、撰写调研报告四、课堂展示调研报告,相互讨论评价撰写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调研报告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2、掌握调研报告和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撰写的方法3、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重点:调研报告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调研报告的撰写的步骤,行动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基本要素,难点:调研报告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授为主,同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题。2、本课程是考试课,采取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横跨众多学科,学生具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学习该课程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卢敏等主编,《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8[2]李鸥主编,《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陶佩君编著,《农村发展概论(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叶敬忠等著,《参与式发展规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本文档为【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教学大纲Word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3-26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