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举报
开通vip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宫廷的乐师。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服务于宫廷的男高音歌手。贝多芬由于早年显露出音乐才能,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练钢琴,使贝多芬感到生活的冷酷。他自8岁始便登台演出,同时挑起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782年,12岁的贝多芬开始跟当时德国很有名望的音乐大师聂耶费(1748~1798)学习。聂耶费的高尚道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给贝多芬以重要影响。贝多芬从此系统地学习了对位、和声、作曲、管风琴的演奏...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宫廷的乐师。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服务于宫廷的男高音歌手。贝多芬由于早年显露出音乐才能,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练钢琴,使贝多芬感到生活的冷酷。他自8岁始便登台演出,同时挑起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782年,12岁的贝多芬开始跟当时德国很有名望的音乐大师聂耶费(1748~1798)学习。聂耶费的高尚道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给贝多芬以重要影响。贝多芬从此系统地学习了对位、和声、作曲、管风琴的演奏,熟悉了巴赫、亨德尔的音乐作品。1787年到1792年之间,贝多芬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门下学习作曲理论等,这对贝多芬一生的音乐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792年,贝多芬来到欧洲音乐之城——维也纳。他的钢琴演奏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并先后到柏林、斯图加特、布拉格等城市演出。贝多芬热爱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信仰共和、崇尚英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都明显地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如: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英雄)交响曲》等,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革命的英雄气质。正当贝多芬才华横溢的时候,他于1796年患了耳聋症,而且在日益恶化。这对他的生活和音乐创作是个莫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等级观念带来的歧视和经济上的困苦。这一切曾使他产生自杀的念头。但他那刚毅的性格,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他深信能以艺术和道德的力量生活下去。1803年到1813年期间,是贝多芬度过坎坷生活和艰难岁月的时期,也是他创作上最光辉和成熟的时期。他的重要作品大多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例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暴风雨》、《黎明》,交响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爱格蒙特序曲》等。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几年,正是在梅特涅反动统治下,奥地利社会生活非常黑暗的时代,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已被封建复辟王朝所吞没,自由民主的要求被卷土重来的教会和皇室贵族所镇压。但贝多芬仍为表现人类追求光明理想而紧张地思索着艺术创作的道路。经过六年的酝酿(1817~1832),终于创作出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交响音乐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一生的思想和音乐艺术创作的总结。贝多芬的晚年是非常凄凉悲苦的。由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贝多芬于1827年2月26日在维也纳逝世。当时,为他送葬的有两万多人。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在音乐艺术上、内容及曲式结构上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贝多芬的艺术创作,集中和发展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精华,也开辟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创作背景:《第五交响曲》是歌颂群体的、英雄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的英雄行为,歌颂觉悟了的人们向黑暗势力奋起斗争并获取最后的胜利,使人类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民群众战胜黑暗势力的伟大胜利,体现着作者“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伟大精神。1802年,贝多芬因耳聋感到生活绝望,因而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时代和命运维系着个人的遭遇,但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不幸,面对命运的压力,不断地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从黑暗走向光明,必须通过斗争,获得胜利。”正是这种信念鼓舞了他。经过三年的奋斗,他完成了《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撼世之作。第一乐章一、呈示部:主部主题:1、创作动机“那是命运在敲门”2、既像一种严厉的警告,又像不安的颤栗3、暗示悲剧性的命运降临连接部: 1、圆号奏出号召性的音调2、惶恐不安的情绪有所收敛副部主题:1、在连接部的基础上派生2、第一小提琴和单簧管对答,表现纯良温和品格3、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二、展开部:1、圆号以“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回响2、象征命运风暴卷土重来,嘶声力竭呼啸,冲击着人们生活3、调性不稳,象征人们与命运的搏斗在持续,力量对比在变化三、再现部:1、乐队全奏2、命运动机声势很大,抒情性的英雄主题也有所加强3、预示新的斗斗争不可避免并激化第四乐章一、呈示部:主部主题:1、一往无前的进行曲旋律,接近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风格2、明细节奏、丰满和声、乐队全奏、饱满音响烘托豪迈的气势,刻画出胜利在望的形象3、联想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的节日气氛连接部: 1、仍有进行曲的特征,但更富于歌唱性。2、好像人民在歌唱胜利,赞颂英雄沉浸在胜利和喜悦中副部主题:1、生动活泼、欢快跳跃舞曲性旋律2、联想到熙攘人群、人潮涌动,欢乐歌舞结束部:更壮阔,保留了光明、欢乐的英雄性特点二、展开部:1、音乐向高潮推动时,命运动机又出现2、命运动机软弱无力,像暂时的一片乌云,难遮灿烂阳光三、再现部:1、胜利的狂欢2、光辉灿烂的乐队全奏迫使命运动机彻底灭亡3、胜利的凯歌、英雄的赞扬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1841年9月8日诞生于布拉格以北20公里的小村庄——尼拉霍柴维斯。他的父亲是兼做屠夫的小客店店主。德沃夏克从小时候起,就爱听自己故乡的民歌,并在农村教师指导下学习唱歌、演奏小提琴。当他12岁时,在兹洛尼茨镇遇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家和优秀的音乐家——安东宁•李曼。他热心地指导德沃夏克演奏中提琴、钢琴、风琴,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和即兴作曲。1857年,李曼说服了德沃夏克的父亲,让他进了布拉格的风琴学校去深造。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以后在布拉格姆扎克乐队中演奏中提琴。这期间,他开始写了一些乐曲,但很少有机会演出。直到1873年,他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赞歌《白山的子孙》出现后,德沃夏克才走上了成功的道路。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引子:管乐在低音区演奏,形成悲惨凄切的效果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思乡的愁,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第二主题情绪显得激动第二部分:第三主题充满深切的悲痛第四主题明朗优美,对生活的美好回忆第三部分:动人的思想主题再现
本文档为【第五命运交响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4-16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