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举报
开通vip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温度与温度计》是教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比较水的温度,通过体验,感知冷热,认识到冷热的程度就是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活动二:观察温度计,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和制造原理。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练习温度计的读写方法;活动四:读温度计指示的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温度与温度计》是教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比较水的温度,通过体验,感知冷热,认识到冷热的程度就是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活动二:观察温度计,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和制造原理。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练习温度计的读写方法;活动四:读温度计指示的度数。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基础。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和写摄氏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观察温度计和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水杯、温度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37℃—5℃—10℃(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五、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设计】温度和温度计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摄氏温度温度计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刻度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读作:零摄氏度写作:0℃25℃读作-8℃读作【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继《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之后,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温度计的有关知识——如何使用温度计。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学习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通过多次测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的能力。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例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共有7课。在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和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中,学生要形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学生在前一课已经认识到了“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课学习使用温度计,并连续观测记录水温的变化,然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形成的核心概念是: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失去了热量还是获得了热量。在后续的第3-7课中,学生将逐步观察和研究水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并认识水的三态的变化规律。本课教材中有三个活动:1、测量水温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测温计和学习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2、测量水的温度:包括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记录和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3、推测水温的变化:根据前面观测的水温变化规律推测四杯水温度会如何变化。【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持续一段时间观测记录温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恰当的遴选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及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水温计的测量方法,并在假设的基础上有效获取数据,然后用收集到的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形成证据意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二、测量水的温度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水温的测量记录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2、学生测量后汇报。(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三、推测水温的变化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教学板书】测量水温的变化热水下降冰水温度上升自来水基本不变水失去热量,温度下降;水获得热量,温度上升。【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这节课,学生们将要观察水结成冰后有什么特点,例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确定体积的。学生还可能会注意到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了,在冰块托盘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在什么温度时结成冰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板书设计】水结冰了【教学反思】通过上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1.“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的重点。“让水结冰”并不难,只要有足够的碎冰、盐,以及适量的水和容器,就能让水结冰。这一活动的难度在于,要让学生探究发现“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的。在这节课中,我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无论是对问题的猜测,还是设计实验,我都坚持跟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2.科学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选择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试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用比较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教学,教会他们尊重事实的态度。欣慰之余,慢慢反思,我觉得我的这节课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改正和改进。1.在教学中,虽然我自认为自己准备比较充分,但由于担心天热冰太碎了容易化,冰块没有砸的那么碎,导致有的组同学将试管插入碎冰时遇到麻烦,甚至影响实验效果。2.我觉得教学中的最大难点是学生无法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虽然试管内的水在短时间内都结冰了,但要确切观察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实在是很困难的事!一般学生观察到水结冰时温度已经很低了,无法观察到一开始就结冰的时候的温度,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既可让水均匀受冷,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我想这样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另外,我觉得教师的评价激励方式或者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这个是课堂的催化剂,可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融洽,希望学生能在科学海洋中畅游。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冰融化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水的温度会上升。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融化冰(固态)----水(液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教学反思】在实验前的猜测中,很多学生认为冰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融化,只有一人猜测0℃时就会融化。因此,在后面的实际测量中,学生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总是0℃时,感到非常奇怪。这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将会使他们印象深刻。在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砸碎的方法。在实验时,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得快。学生们在比赛中互相合作,积极参与,看得出,学习的兴趣很浓。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并且探究了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本课开始要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了。研究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引导启发学生大胆的做出假设,鼓励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对每种假设从多个角度进行质疑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与温度的关系、与空气的关系,为下一课《水和水蒸气》的研究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知识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冰会融化成水,融化要吸热;同时,学生已有初步的观察分析、猜想和动手能力,已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能力目标: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玻璃杯外壁的小水珠与冰块的关系的不同看法。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并对水珠的来源做出新的假设。【教法学法】教法:情境设置法、科学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学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自主思考,观察分析,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3、学生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板书设计】水珠从哪里来猜测:1.2.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形成小水珠。【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中第6课《水和水蒸气》。课程原始实验内容是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让学生推测水蒸发过程是温度降低进而推理出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那么本节课我决定借助数据采集器开展实验,实验设备能准确地记录并读取温度的变化。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察温度曲线的变化而且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分析得出蒸发过程中吸收剩余物体的热量使物体达到降温的效果。【学情分析】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科学的兴趣较浓厚,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进行抽象思维,并喜欢把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大部分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动手操作、观察和动脑,但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引导进行渗透。【教学目标】我要了解: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2.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我要观察:1.观察黑板上的“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我要培养: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水蒸发快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学生画后投影交流。)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三、空气中的水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学生讨论后汇报(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教师投影演示。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凝结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四、拓展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板书设计】水和水蒸气蒸发水水蒸气凝结【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六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温度的概念,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还有温度计的原理;并且已经会正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了。也知道水在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会结成冰,而且还会放出热量;在高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并且吸收热量。还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过程叫凝结,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通过前六节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有待做进一步的了解。【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强调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参与学习,培养科学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本课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特别是应用“互动课堂”这一信息技术交互软件;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中力求在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一、让学生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和目标。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收集数据、表达与交流、总结归纳等。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充分而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中的最大价值。二、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中还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权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作用的过程。所以科学探究就是要还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权,创造出有利于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条件,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配在一个个小组里进行探究活动,这时每个人要与同伴进行协商,要听取同伴的意见,要有分工,集中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好小组的探究活动。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逐渐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科学素养得到真正提升。三、注重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在评价中,我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对错、不管好坏都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凡是提出不同见解的,我都及时进行鼓励,适当的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究中。四、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而引出课题,最终也依靠联系生活,得出正确的科学概念。从刚开始的水的三个状态的引出,到和水有关的自然现象的讨论,再到水的三态之间的互相转化,无一不是通过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本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如通过播放微课,加深对水的自然现象,霜、雪、露、云、雾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自然现象概念的生成。同时和“互相课堂”软件结合,通过使用软件中的“小组评分”、“计时器”、“随堂拍摄”“高拍仪”等工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2.了解水的三态循环。3.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到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2.小组合作,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2.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3、交流。三、拓展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板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气态(0℃以上)受热受热遇冷遇冷遇冷(0℃以上)液态固态(0℃以下)【教学反思】凝固熔化蒸发凝结2/2
本文档为【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雪域1987
一线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育,兼学校办公,具有丰富的教学、办公经验。
格式:doc
大小:16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2-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