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笔记艺术字.doc

读书笔记艺术字.doc

举报
开通vip

读书笔记艺术字.doc读书笔记艺术字.doc 读书笔记艺术字 读书笔记美术体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图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半都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

读书笔记艺术字.doc
读书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艺术字.doc 读书笔记艺术字 读书笔记美术体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图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篇一:《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半都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来。所以从书中,我们不只看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作者给了这些艺术家们新鲜的血肉,而非人物介绍中如“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973年),立体画派创始人”这样冰冷的文字。艺术家是鲜活的,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普通人类思考着关于自己与世界的事,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成果酿造成艺术作品,所以这些艺术作品也是鲜活的,是艺术家们的一部分。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广告画。”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 美,那么欣赏艺术,就 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这关于艺术的“故事”,作者从很久很久以前——史前,一直讲述到了现代。 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原始艺术并不章法着技艺的原始,因此他们的东西看起来不顺眼是因为手艺有限。土著艺术家用自己最喜欢和最顺手的形状构成人物或面孔,或许不太像,但却会保持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有时也含有特殊的寓意。他们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它看起来“像”什么。 关于字画同源的埃及艺术只有一章,且和后世艺术其实是不同源的。埃及艺术的特点表现为两点: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他们的艺术无意给人观看,意在“使人生存”,因而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完整”。到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他们开始尝试表现出事物在他们眼中的真实形象,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古老的观念,依然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并且懂得了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在对中国艺术的描述上,贡布里希的认知很有趣,他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他还提到了据说临摹自顾恺之的一幅责妻图,他称之为“具有我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桂和优雅之处。画中的姿势和布置十分清楚,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是已尽。此外,它也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这幅中国早期作品中没有丝毫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使用起伏的线条而赋予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的确,回想起来从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开始,中国纹饰艺术从来没有脱离对曲线塑造的追求。而在人物画还在中国画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国画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曲线控。流畅的曲线和动势以及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柔和的神情,这些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味道。而中国画进入山水画时代后有关“意境”的问题凸显出来。 “有时画家啊就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 开。”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艺术家的决定,也 左右了我们对一幅画作的回应。艺术家追寻的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 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感,“合适”。但是至于艺术家到底要达到什么样 的“合适”,效果,我们却不能带有很多先入之见。因此所谓的“艺术 法则”并不是固定的。而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变化的。古代的艺术家们 同时需要考虑他们作画的目的,宗教等等。我们需要在了解了艺术 家不同的目的等等的因素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一幅画想要达到的 “效果”是什么样的。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几乎 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这本书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贡 布里希也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 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艺术原是捉摸不清的, 是神秘高深的,但是贡布里希把艺术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就像近 在身边的,拉近了艺术与人的距离,于是,贡布里希仅仅是一个讲 故事的人,而我们也只是听故事的人。因为这故事有趣,而亲近、 热爱艺术。篇二:整理的艺术-读书笔记 《整理的艺术》读书笔记:作者:未知 前言:整理是一种工作流程 设计 图解小山龙介式“无障碍办公”绝招 Chapter 1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整理术 集中数据、分散浏览场所 整理术02 用电子邮件共享、保管会议资料 收到的电子文件不仅便于保存,还能立刻转发给其他人共享,简直 是一石二鸟,非常便利。以前可能有人担心自己的文件被篡改或盗 用,因此不太愿意提供电子文件,现在只要用PDF格式发送就没有 后顾之忧了。如果你担心机密事项会泄露出去,再给文件加个密码 就万无一失了。 (1)可以按时间顺序对邮件进行严格管理 (2)可以用发件人进行搜索 (3)参考邮件内容可以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诸如“已修改”“已添加” 能让我们回忆起当时的语境状态) (4)首推使用Gmail 整理术04 用扫描仪将纸质文件变为电子文件 整理术05 扫描书籍,制作电子书架 用裁纸机切掉书脊,将书本分成一页一页的,再像扫描资料一样扫 描就可以了。 整理术07 随身携带纸质资料,实现终极“无障碍办公” 整理术08 充实参考资料,随时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如果你去商学院学习商业知识,你就会发现这类参考资料非常多。 有加入了战略性框架的Poents、Picasa与他人共享文件 整理术14 重要的网页可以截图 整理术16 纸质资料装入透明文件夹,按时间顺序排列 将某个项目的全部相关资料都统一放进一个透明文件夹中,在文件 夹右上角注明日期和项目名称,然后将最近使用过的文件夹都排在 前面就可以了。之后需要 大家养成将这段时间常用的文件夹放到前 面的习惯,以方便取出。如此一来,长期未用的资料自然就被挤到 了最后面,野口教授给这种方法取名为“排挤式文件管理 法”。 整 理术17 用100日元的笔记本整理信息 因为100日元的笔记本便宜,所以不用思考“这样的信息不值得往上 面粘吧”之类的问题,不加思索就能把信息记录、黏贴下来,然后按 照日期就能找到资 料。还有一种诀窍就是在记完笔记后将那一页的 页脚剪掉,这样就能保证需要时立刻翻到最新一页了。这也是为了 防止忙乱中记录,随便翻开一页,使得日期顺序变 得错乱。 Chapter 2 环境整理术 统一环境、简化环境 整理术19 将小物品装入透明文件袋 分袋装是为了该取出东西的时候尽快取出,显得干练。透明更易于 一眼看到里面的是什么东西。 整理术20 准备好出差用品,自如应付紧急出差 整理术22 实现一物多用 整理术23 为笔记本电脑准备三个电源适配器 整理术25 用Firefox的附加组件实现网页浏览器的个性化 整理术 27 将办公桌的右半边变成激发创造力的空间 人的视线向左表示回忆,向右表示想象。可以把电话放在左边,方 便回忆电话内容。把企划资料和书籍放在右边,方便激发灵感。 整 理术28 通过固定纸巾盒与笔筒的位置来保持桌面井然有序 用胶布 把纸巾盒和笔筒黏住 整理术29 分隔抽屉,充分利用空间 大抽屉可以用文件整理盒分隔,宽抽屉可以用磁铁间壁金属板分 隔。 整理术30 将输入法语言栏放在电脑桌面顶端的中部 整理术31 一机双屏,扩展工作领域 整理术32 将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都清理干净后再回家 整理术33 统一、简化工作环境 Chapter 3 信息整理术 管理时间轴与空间轴 整理术34 扔掉书本,提高信息吸收能力 扔书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尽快阅读书本,并尽可能吸收书本中最有 价值的信息。 整理术36 加原创注释,将书籍变成信息数据库 利用的Adobe Acrobat添加注释的功能。一边阅读,一边先用荧光笔 在自己想做注释的地方做上标记。看完所有文字之后,选择显示“注 释一览”,就能显示所有用荧光笔标记过的地方。接下来就可以再这 些地方添加注释,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了。 整理术37 制作杂志文章数据库 小山订阅的杂志: 《大前研一通信》《哈佛商业评论》《FACTA》《选择》 《Foresight》 《福布斯》《Voice》《AXIS》《Cyzo》 整理术39 用Technorati和“Hatena书签”搜集连上司都不知道的信息 整理术40 用RSS阅读器自动收集信息 整理术41 缩印插图,制作专属于自己的词典 整理术42 将图书目录贴到笔记本上,制作图书数据库 整理术43 用手机邮件和Evernote记电子笔记 整理术45 增加GPS定位功能,收集整理信息 整理术46 充分使用标签来整理信息 标签比用文件夹分类的好处在于同一个文件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属 性,既是这个也是那个。 整理术49 群发邮件,使项目信息冗余化 先写结论,后写论据 Chapter 4 生活整理术 将生活常规化,再制造一些惊喜 整理术52 灵活网购,简化生活 整理术54 一次大量囤积,将担忧扼杀在摇篮里 整理术55 利用便利店代收快递服务,毫无顾虑地购物 整理术57 拒绝第二次聚会的技巧 整理术59 建立饮食模式,进行营养管理 整理术60 打扫卫生,重振精神,提高专注力 整理术62 将生活常 规化,再制造一些惊喜篇三:《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读书笔记 课程名称 视觉语言研究 学生姓名 刘 伟 阅读书目 《艺术设计符号基础》 指导老师 孙湘明 学 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 业 视觉传达 完成时间 2011年6月 《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 作 者:胡飞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8.7 主要内容: 目录 第1章 符号、艺术与设计 第2章 毗邻轴与系谱轴 第3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4章 图像、指示与象征 4.1 符号类型理论基础 4.2 艺术设计中的图像性符号 4.3 艺术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 4.4 艺术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 第5章 意义的传达 5.1 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 5.2 艺术设计符号的认知 5.3 意义的形变 第6章 从分析到创造 6.1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原则 6.2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 6.3 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程序 第7章 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 7.1 当代设计的修辞转向 7.2 艺术设计中的隐喻 7.3 艺术设计中的换喻 7.4 艺术设计中的提喻 7.5 艺术设计中的讽喻 第8章 走向信息化 8.1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 8.2 网络界面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 8.3 图形界面设计中的符号隐喻 8.4 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符号运用 作者简介: 胡飞,男,1977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设计艺术学博士,武汉理 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 学院,师从柳冠中先生。 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 译著《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 国家级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教材《工业设计符号基础》, 合著《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与应用》; 在《装饰》、《艺术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 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设计作品屡次获奖。 主要内容: 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符号基础理 论及其应用,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士逻辑符号学的基本观 念、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 产品设计、服装染织设计等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符号的毗邻轴与系谱轴,意义的外延,内 涵与意识形态,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 传达与符号的分析,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以及走向信息化, 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并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例证,一 起构筑出设计符号理论的基本框架。 摘抄与读后感: 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通过看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发 现,人并非生活在一个单纯的自然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己 创造的符号世界之中。而我,一个学视觉传达的学生,到快本科毕 业了才因为学姐关于符号的毕业论文而去关注符号学。是要加快学 习的脚步了。 这些年,设计符号理论在国内设计界“吹皱一池春水”,学术界与企 业界,设计师与消费者均竞相追捧。由于符号学自身的开放性和复 杂性,关于设计符号的研究可从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同角 度着手。 本书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很多实例,也做了很多的对比,从分析到 创造到意义的传达,让人看起这本书来都很有愉悦性,书里面对艺 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很独特,关键点分析法:当某种“形式”明确 地表达出它属性能代表的“意义”时,他就成为一种设计的词语,但 如果生硬整地搬用某种“形式”,它就成为“无意义”的形式,因为他 没有和其他成分共同构成一种统一的“语言”。因此,从“点”出发分 析设计要素的表现意义的能力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去分析需要怎 样一种联系的线索才能使整体意义明确化。因此,在分析时,应该 充分考虑到在各个“关键点”上是否有相互的联系对某个“关键点”的 处理是否与其他的处理相一致。 我在平时的招贴设计中就很容易犯糊涂,经常会生硬的搬用某种“形 式”来表达自己想要的效果,画面效果因为最后没有构成统一的“语 言”,而被老师经常批评,通过看这本书,我会在以后的设计中多找 理论来支撑自己,把关键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都巧妙的运用到 实践中去。 图形能给人以简洁之美,一幅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时根本不需要 任何语言文字的说明,通过图形就能够完全表达正确的设计涵义。人们对图形的理解可以跨跃语言文字的鸿沟,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作品的含义提供了保障。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图形语言”,运用现代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将创作的主题与个人观念的表达结合起来,成全新的视觉语言,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设计时将图形和概念进行融合与转化通过作者的设计表现,令受众的视觉感受与心灵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图形的创作方法有联想法、想象法、类比法、同构法。图形的创作是扣人心弦的,图形设计中强调大量的发散性思维构想,其本身就是对创造力的考验,它不断地要求自己对己熟知的形、事、物提出疑问,展开联想,并尝试从更多的角度、方面观察和理解,而不只局限于其本身的或经验化的意义和形态。组合或单独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富有创意的图形来。 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表达方式,它必须充当设计者思想感情的符号,并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劝说的目的;所以,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的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要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快速、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 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字体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 美学家苏珊?朗格讲过: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不论一件艺术品是何等的复杂、深奥和丰富,它都远比真实的生活简单。因此,艺术理论无疑是建立一个有效于生动现实的心灵概念这样一个更为伟大事业的序言,符号活动已经包含了某种抽象概念的活动,已经不再停留在个别之上,它经历了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过程。 视觉传达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一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所以,其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作为依据和手段的。由此 可以见,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而言,是 多么的重要。 作为思维过程或是符号表达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 以运用的符号元素应当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应与其所处的时 间、空间等方方面面的要求或表现保持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的、恰 如其分的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也就要求每一个设计者把握住所应用 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 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既有的、或可能有的其它含义。 最后,我很喜欢这本书每个章节后面的“延伸阅读”板块,给我们推 荐了不少不错的书,有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唐纳德?A和诺 曼的《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还有马克?地亚尼便的《非物 质社会》等,当脑袋里的东西不够用的时候,这些书将会是很好的 补脑药。篇四: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 一、为何介绍此书 《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 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 1987年出版的。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 呢,理由如下: 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 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 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不能很好 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而《精 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 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我们希望的是“百 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 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 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差别搞 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 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 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虽然《论艺术 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 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 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 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 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 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 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 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 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 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以上这6点,是我们介绍《精神》的理由,也是我们读此书的部分 现实意义。 二、《精神》及其作者 中文版的《精神》是李泽厚先生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本, 由查立先生翻译,腾守尧先生校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 书共收集了康定斯基的4篇论文,,《论艺术的精神》 《点(线(面》《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其中以前两篇 最为著名。 该书的作者康定斯基1886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其早年 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法律。1895年在莫斯科展出的法国 印象派绘画作品,对康定斯基步入艺术之路起到了触发的作用,他 尤其喜欢莫奈的《干草垛》。1896年,30岁的他屹然放弃了德班大 学法学教授的职位,并跑到慕尼黑学习绘画;1900年进入慕尼黑皇 家美术学院。1909年他与别人一起创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并 出任主席。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并写成了《论艺术的精 神》一文。1914年他返回莫斯科;俄国革命胜利后,曾任人民文化 委员和莫斯科美术学院教授。1921年又返回德国任教于包豪斯学 院,学院被纳粹查封后,他流亡到巴黎,并加入法国国籍。1944年 逝世于巴黎。 康定斯基在世界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毫不低于马蒂斯、毕加索, 更可贵的是,他的价值同时体现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方面。虽 然他没有什么宏篇巨著,但基于他那成功的创作实践和受过的良好 教育,使他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并尤其被艺术家们所喜欢。 康定斯基的探索虽然以绘画艺术为主,但却影响了艺术总体的发 展,因为抽象艺术的原则是贯穿于整体艺术之中的,其中包括艺术 摄影。 三、《精神》的启示 《精神》的启示可分为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指的是对艺 术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具体方面指的是关于抽象艺术语言的分 析。 1、抽象艺术不是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抽象艺术在中国一直不能被正确认识,误解之一,就是认为抽象艺术是远离生活的、缺乏深刻内容的形式主义艺术。 其实抽象艺术的诞生,本是西方艺术发展到某一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脉络。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不但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哲学和经验哲学有着一定的联系,还明显地受了德国美学家沃林格尔思想的影响。抽象主义还与印象主义有着内在的因承关系,如果没有成熟了的印象主义作为基础,我们将很难想象,古典主义的母体能够分娩出抽象主义这样一个新生儿。就此,从哲学和传统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抽象主义是没有根据的突发奇想,是肤浅的、表面形式的故弄玄虚。 而康定斯基在阐述他的艺术观念时,也表述得很清楚:“内在因素,即情感,它必需存在;否则艺术作品就变成了赝品。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 关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情感、精神的关系,他还认为:“只有凭借感情,艺术家和观众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循固守于某一种形式,则必然步入死胡同;唯有任凭感情驰骋,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因为前者将自己局限于物质的存在,后者则追随精神;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形式。” 一些人之所有将抽象艺术作品贬为形式主义的货色,其实是因为他们没能搞明白抽象艺术作品是怎样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抒发情感和展现精神内涵的。抽象作品基本排除了题材因素,而是直接用抽象的语言(色彩、线条、构成等)来揭示“精神内涵”,这便注定了人们不应再以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解读抽象作品。至于应如何欣赏抽象作品,我们自然可在《精神》中找到答案。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否认,如今有些搞抽象作品的人,实际上连他自己也没弄明白抽象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抽象的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关系。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不得要领的“瞎抽象”,其实连形式主义作品都够不上,因为能够称得上“形式主义”的作品虽然内容空虚,但却离不了深厚的造型功底作为支持。搞抽象摄影创作,同样是这样。 2、关于艺术的层次 康定斯基将艺术的形态比作一个三角形(可将三角形理解为金字塔),而越是高级的艺术家和作品就越少,就越接近三角形的顶角,,“三角形的顶端上经常站着一个人。他欢快的目光是他内心忧伤的标记。甚至那些在感情上和他最接近的人也不能理解他。人们愤怒地骂他是骗子、疯子。贝多芬生前就是一个受尽辱骂的孤独者。”我们经常强调艺术作品要“雅俗共赏”,康定斯基的观点则提示我们,“雅俗共赏”不应是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绝对标准。相反,走在 时代前列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俗不能赏”的。而若想读一些懂抽象作品,恐怕也和能听懂某些室内乐作品一样,要有一定的修养为基础,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逐渐把握抽象视觉语言的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多看,使理论与作品、理性与直觉贯通融合。而《精神》一书中,就包含着对于抽象语言进行理性分析的内容。就此,对于把握抽象艺术,《精神》还有着教科书的意义。 3、对于艺术学院迂腐教育的批判 “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会或多或少地在这方面被学院磨灭几分,而那些天赋较差的儿童(康定斯基把天赋好的艺术家比作儿童,,笔者注),则会成百上千地遭到扼杀。一个受过学院教育的而天赋一般的人的特点在于:他虽然学得了一些带有实用目的的技法,但却失去了聆听内在共鸣的能力。这种人虽然能画几幅“正确的”图画,但是这些画都毫无生气。”根据康定斯基在学院学习和教学的经历可知,他的这一观点不是凭空杜撰的,而属经验之谈。那么中国摄影高等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制定摄影艺术高等教育的方针呢,学生又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那些艺术定论呢,事实上建立起既能够让学生受到严格的摄影基本功训练,又不损伤其艺术天赋的高等教育体系,并非易事。而高水平的艺术教师,他们希望的是学生最终应成为出色的叛逆者。恰巧,杨恩璞老师前几天对于摄影美学课的结课论文,正是这样要求的,,按照我的观点和书上的内容,就是写得再好,也只能及格;如果能够提出不同的、或反对的观点,即使理由不大充分,也可得高分。虽然这种要求不能完全适用于一些基础课,但我还是将之视为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精神。 4、关于艺术家的精神修炼 “精神和肉体一样,能够通过经常的锻炼得到加强和发展。人要是不注意身体,就会日渐消瘦,最后竟至孱弱无力。同样道理,如果精神得不到精心培养,它就会枯竭衰败。艺术家天生的感情是上帝赋给的才华, 绝不能将其埋入尘俗之中。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才有必要懂得如何着手陶冶他的精神。”精神方面的培养和修炼,是所有艺术家致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即使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一旦忽视了精神的陶冶,也势必会很快堕落为庸俗之辈。其实康定斯基的这一观点,在当今的中国摄影界是最容易被验证的。因为我们随便就可点出一串人名,这些人的天赋和以往的艺术成就都不错,但如今却变成了醉心于和金钱的人;虽然也还不时地按几下快门,但照片已经无法掩饰他们的心不在焉和精神的堕落。那么艺术家应如何陶冶 自己的精神呢,《精神》中也可找到部分答案。 5、关于艺术与时代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 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 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它是短命 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继续发展的艺术,它同样也发源于当代人 的感情,然而它不仅与时代交相辉映,共鸣回响,而具有崔人醒 悟,预示未来的力量,其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我们常讲:“艺术 要反映时代精神”,康定斯基固然也没有否定艺术作品的时代感,但 就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他的认识却更加深入了一层。在中国摄影 界,一些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时代感”的理解,还不能完全摆脱极左 思潮的套路,这势必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进而使艺 术作品丧失个性,沦为权力和时尚的标语口号。 在《精神》一书中,像以上这样的,关于艺术宏观方面的精辟昭示 还有很多,而且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并完全适用于摄影艺术。 康定斯基对于平面造型语言基本元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 构成等)的精细研究,占据了《精神》一书的很大篇幅。对于缺乏 平面造型语言基础训练的一些艺术摄影家来说,这一部分尤其值得 仔细品读。即使你不想涉足抽象摄影,同样会从中受益的。因为对 于视觉基本元素的研究,是所有视觉艺术创作的基础。这个基础薄 弱,将使你永远与“艺术金字塔”的顶部无缘。下面不妨让我们引上 几段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的论述,看看能否作为彩色摄影中处理色彩 的根据: “如果人们持久注视着任何黄色的几何形状,它便使人感到心烦意 乱。他刺激、骚扰人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随着黄色的浓度 增大,它的色调也愈更尖锐,犹如刺耳的喇叭声。 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它从来没有多大深度。当它掺入蓝色而偏向 冷色时,就会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产生一种病态的色调。如果 我们用黄色来比拟人类的心境,那么它所表现的也许还不是精神病 的抑郁苦闷,而是其狂躁状态。一个疯子总是漫无目标到处袭击别 人,直到他精疲力尽为止。换个比方:黄色使我们回想起耀眼的秋 叶在夏末的阳光中与蓝天融为一色的那灿烂景色。” 那么黑色呢,“黑色的基调是毫无希望的沉寂。在音乐中,它被表现 为深沉的结束性的停顿。在这以后继续的旋律,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的诞生。因为这一乐章已经结束了。黑色像是余烬,仿佛是尸体火 化后的骨灰。因此,黑色犹如死亡的寂静,表面上黑色是色彩中最 缺乏调子的颜色。它可以作为中性的背景来清晰地衬托出别的色彩 的细微变化。这一点上,它与白色也不一样,如何颜色,只要跟白 色相调和,就会变得混浊不清,仅剩下一丝微弱的共鸣。” “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它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宁静。当蓝色接近 黑色时,它表现出了超脱人世的悲伤,沉浸在无比严肃庄重的情绪 之中。蓝色越浅,它也就越淡漠,给人以遥远淡雅的印象,宛如高 高的蓝天。蓝色越淡,它的频率就越低,等到它变成白色时,振动 就归于停止。在音乐中,淡蓝色象是一支长笛,蓝色犹如一把大提 琴,深蓝色好似倍大提琴,最深的蓝色可谓是一架教堂里的风琴。” 以上只是《精神》中对于抽象视觉元素最通俗浅显的论述,若想获 得更系统的了解,也只能去看书了。 总之,《精神》是很值得仔细 读来的一本书。因为不是宏篇的纯理论专著,使得从事创作的艺术 家们尤其喜欢它。同时我也相信,此书同样会使从事艺术摄影的人 受益非浅的,,即使你对抽象艺术及抽象摄影不感兴趣。篇五:设 计类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艺术学院 课题名称: 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 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班 级: 09-09 学 生: 梁艳梅 指导教师: 黎 勇 日 期: 4.27 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 日 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
本文档为【读书笔记艺术字.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6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