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

举报
开通vip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 (51) 易地扶贫搬迁专刊,20,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8月26日 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难中之难。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其作为惠及4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重大民心工程,要求全省上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工作。为打好这一“当头炮”,发改、扶贫等部门及各市县政府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其中,张家口沽源县,承德滦平县、平泉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开展...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 (51) 易地扶贫搬迁专刊,20,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8月26日 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难中之难。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其作为惠及4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重大民心工程,要求全省上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工作。为打好这一“当头炮”,发改、扶贫等部门及各市县政府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其中,张家口沽源县,承德滦平县、平泉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3县主要做法汇总印发,为各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典型经验一 张家口沽源县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今年以来,沽源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脱贫攻坚的最有力抓手,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1 一、精准核实,确定搬迁规模。从年初开始,该县按照逐村逐户走到位、政策宣传讲到位、百姓心声听到位、搬迁意向摸到位、群众共识聚到位的“五到位”要求,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混合编组,逐一走村入户调查。通过全面摸排搬迁底数、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积极发动搬迁群众,基本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任务和搬迁底数。4月底,在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信息比对、筛选和调整工作,进一步核实了搬迁规模和任务。2016年启动69个自然村、5708户、13764人的搬迁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98户、4593人,涉及12个乡镇、48个行政村,占全部搬迁人口的73.1%,主要搬迁任务将在今年完成。 二、全力推进,紧盯工作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大工程。工作中,该县始终坚持“急中求稳,稳中求快,快中求准”的原则,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科学编制了“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制定了《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搬迁规模和安置方案、建设内容和项目实施、资金来源和还款计划、产业发展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目前,实施方案已于7月8日通过省审核并批复。是全省第一个上报方案的县区也是全市第一个批复方案。二是在搬迁户安置上,根据各乡镇、中心村实际和群众意愿,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主要依托县城、小城镇和就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采取 2 建设移民新村及集中供养等方式进行安置,共规划安置区17个,九连城、黄盖淖和小厂3个小城镇安置区和录园中心村安置区为楼房,其余安置区均为平房,,安置3312户,8186人,其中贫困户1774户、3585 人。分散安置主要采取引导进城务工、投亲靠友、自购房屋等方式,在尊重民意、落实补助的基础上,由村民自行安置,共涉及2392户、5578人,其中贫困户624户、1008人。三是在地块选择上,为彻底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在安置区的选择上坚持了“四为主”,以乡镇政府驻地村和中心村为主,在乡镇所在地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7个、吸纳45个自然村,旅游景区周边和公路沿线建设4个中心村,吸纳 6个自然村,尽量把群众搬迁到公共设施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村。以集中联片为主,今年优先启动西部较为落后的九连城镇和黄盖淖镇片区,两个镇共确定了4个安置点,搬迁6747人,全县本年度近半数的易地搬迁将在这个片区实施。以便于调规审批为主,选择集中安置点时务求避开农用地、退耕还林地和天然牧草地。以宅基地利用为主,尽量在原有保留村庄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通过旧有房屋拆迁为新村建设腾出土地。这样,既满足了搬迁群众需求,也减少了土地征占,有利于土地调规,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该县共上报土地调规2123亩,搬迁后可退出村庄占地7787亩。四是在项目建设上,2016年该县17个安置区共建设楼房1837套、平房1475户,建设住房面积20.47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抢抓进度, 3 该县在加快方案报批和组卷上报工作的同时,同步跟进土地调规、项目招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在典型示范上,为突破资金投入不足、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高的制约瓶颈,下大力引进了江润富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录园中心村建设,以打造“坝上第一村”为目标,建设易地搬迁样板工程,试点先行,实现突破。该村呈现出三个特点,四村联建。以录园村为中心,整合周边马家卜、大同营、杨贵元营,通过四村合并联建,打造录园新社区。新村规划占地137亩,建设总面积3.7万平米的二层住房300套,户均一套,单套面积100平米左右,并配套实施供电、供暖、给排水、文化广场、公园、学校等基础设施。全部工程计划三年完成,共可复耕土地295亩。三方共建。坚持“村企合作、综合开发、盘活土地、共创效益”的原则,采取“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模式,政府投项目资金,农户出宅基地,企业建设运营、兜底保障,实现搬迁户零自筹。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整合后,使总投资达到5500余万元,为易地扶贫搬迁注入了强劲动力。两园同建。就是美丽家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建设。公司将四个村2130亩土地按260元/亩的价格流转,进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种植油用牡丹、薰衣草,养殖高端肉牛,依托花卉园区发展观光农业。同时,还将吸纳1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进入企业工作,成为“租金+薪金”的新型农民。目前,录园新村集中安置区第一期54套住宅楼主体已完工,其余246套住宅全部开槽建设。 三、统筹实施,提升综合效益。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 4 为综合载体,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壮大小城镇规模、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九连城镇、黄盖淖镇、小厂镇、西辛营乡、长梁乡5个乡镇的政府所在地建设集中安置区,依托城镇优势,通过经商、办企业、劳务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水平。仅九连城镇和黄盖淖镇集中安置到镇政府所在地的搬迁群众就达到3208户、7498人,不仅加速了小城镇人口集聚,也极大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该县将借助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园区化发展,在安置区集中打造一批扶贫产业园区。重点在九连城安置区周边的半拉山、高家地、席家卜和建国等村联合打造万亩高效节水蔬菜种植片区,在九连城镇录园中心村打造集花卉种植、采摘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在黄淖盖镇打造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在长梁乡安置区打造以水肥一体化和智能控制为代表的万亩马铃薯示范园,努力让搬迁群众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步提升。三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通过逐村逐户摸底,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69个自然村共需实施11695亩的退耕还林工程。该县将结合全县开展的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工程,以交通干道两侧、旅游景区和中心村周边为重点,实现荒山荒坡及未利用地绿化全覆盖,并及时治理和恢复迁出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青山绿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环境建 5 设互动共赢。四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特色。比如莲花滩乡丁庄湾村,将以红色沃土莲花滩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全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建设力度,培育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民居样板、培育新型农民,努力建设“四美”新农村,打造在全市有影响、有地位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培训基地。五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凡是与美丽乡村建设一起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坚持同规划同建设,在集中安置区房屋的规划设计上,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十二项专项行动”纳入其建设的主要内容来规划设计施工。 四、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影响着该县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该县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乡镇积极落实。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设1名常务副组长,6名副组长,均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一名政协副主席兼任,建立了联合办公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由发改、扶贫、国土、林业、农牧、住建等部门组成联合办公室,及时协调项目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督考合一”工作法,建立了“周报表、月通报、季调度、年终考核”制度,由县委、政府督查室和组织、纪委等部门组成四个督导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并严格奖惩问责,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该县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研究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 6 相关政策,通过部门争跑,上级支持,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扶持政策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土地住建、林业农牧、就业社保、财政金融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开绿灯”,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畅通无阻。如,县新增建设用地和增减挂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需要,国有土地安置的可办理房屋确权手续,集体土地安置的,可享受棚户区改造政策等等,对同步搬迁户和自行安排搬迁户,在用好国家和省级资金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全部兜底保障,确保同步搬迁能够顺利实施。三是全力强化资金保障。 “十三五”期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共需贷款78651万元,搬迁村土地复垦后,通过逐年流转建设用地指标,估算收益94494万元,除还贷外,剩余全部用于民生改善工程。由县财政局牵头,注册成立了沽源县振源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主体,负责承接上级融资平台资金及县级项目投融资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资金承接手续,省国开行已通过贷审会给予该县5.8亿元资金授信。 典型经验二 承德滦平县确保“三精准” 答好“怎么办” 滦平县地处燕山北部山区,山多地少,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目前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24617户贫困户,42680名贫困人员,贫困人员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00元,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路远、 7 水电路基础设施极差的地区,这些条件严重阻碍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只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为此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作作为“当头炮”,下大力度确保搬迁工作完成。 一、确保“三精准” 首先是确定搬迁对象,保证人员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滦平依据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对全县15个乡镇、39个村、1792户、5805口人进行了统一的入户调查,成立了3个工作组,行程累计一万余公里,对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贫困人员的生存条件、家庭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了解,确实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必须予以登记,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对登记结果进行了公示,公示期内未出现群众对不符合搬迁条件人员违规列入搬迁计划的举报,同时也未出现符合搬迁条件人员未列入的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为后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政策精准。宣传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战场,中国人有“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这就为搬迁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为此县里成立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小组,让小组成员吃透扶贫搬迁政策后,先后48次到各乡镇对搬迁工作所涉及的乡镇工作人员进行了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再通过乡镇工作人员向搬迁人员讲解政策,确保扶贫搬迁人员对政策有深入的了解。针对乡镇提出 8 的问题,县政策宣传小组面对面解答问题,累计为500余人次解答易地扶贫搬迁相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搬迁人员的信任和支持,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县发改局、县扶贫办接待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来访群众300余人次,并对相关人员提出的问题作出满意答复。政策宣传过程中,有些在外务工人员未能及时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或了解片面,他们在社交网站上对政策提出了疑问,并有不明真相的人员随声附和。面对这种严峻考验,该县迎难而上,组织精通网络的年轻干部专门负责搬迁政策的网上解答,针对网友提出的几十条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赞誉,有很多网友对这一工作点了赞。宣传工作的成功促进了扶贫搬迁协议签订工作的高效进行,为安置区工程的尽早开工争取了时间。 最后是深入调查研究,保证措施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一个“易”字为改变之意,一个“易”字背后带来的是贫困人员的居住环境之变、生活改善之变、发展理念之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走访入户过程中,该县真切的感受到了贫困人员居住环境之恶劣。有些贫困人员居住在大山深处,整个自然村只有几户或十几户,恶劣的地势使得村村通工程的水泥路无法到达贫困人员居住地区,从家中到达水泥路还需要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时间,这就造成了出行极为不便且交通事故频发。有些村庄全村只有几口水井,饮用水都成很大问题,更别提农业灌溉用水,几亩薄田只能望天而收。更 9 有甚者房屋建在地质滑坡地带,这样的环境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搬迁群众在了解扶贫搬迁政策并观看了安置区设计图后,能从他们的微笑中看到其对良好居住环境的憧憬,而这种憧憬必然能够成为现实,我们也必须让它成为现实。 二、答好“怎么办”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完成“搬得出”后,必须要考虑 “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也就是回答群众提出的两个“怎么办”的问题。首先是搬出来以后生活怎么办的问题,其核心为搬迁人员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在这一方面滦平县委县政府提前谋划,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员的发展谋出路。以巴克什营镇古城川安置区和付营子乡邢家沟门安置区为例,在解决搬迁人员就业和收入方面,县里作出部署,利用古城川安置区和邢家沟门安置区分别位于金山岭长城和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两大路由经济区,且紧邻京承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抓住县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好金山岭、白草洼等核心景区的同时,构建具有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与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线,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林产业与旅游业的延伸整合的契机,建设旅游小镇,吸引大量游客,借助核心区可辐射周围20多个村的优势,让搬迁人员通过开办农家院或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产销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切实解决搬迁人员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另一个“怎么办”就是搬离后原有承包耕地和林地怎么办,据统计搬离区耕地为7500余亩,以后这些土地怎么办, 10 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各乡镇依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谋划。以付家店乡代营子村为例,针对村民提出的搬离后原有承包耕地和林地怎么办的问题,付家店乡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通过积极协调,将扶贫搬迁户的耕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流转给美绿源公司用于有机蔬果的种植,搬迁户获得地租,这一部分收入就高于原来农民的种地年均每亩几百元的收入,同时搬迁贫困人员可以优先进入美绿源公司务工,从事农业生产,这一部分务工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也免除了人们外出奔波之苦。像代营子村这样的解决搬离区土地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方法不尽相同,收效却异曲同工。 典型经验三 承德平泉县“两区同建”、“三零扶贫” 平泉县坚持以特色产业引领易地扶贫搬迁,全力引导贫困农民搬出深山,斩断穷根,让搬迁群众居住有改善、生活有出路、致富有希望、日子有盼头,切实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 一、农业产业园区与移民安置小区“两区同建” 为解决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切实保证贫困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根本目标,该县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将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社区和 11 移民安置小区统筹规划,同步建设,相得益彰,有效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顺利开展。 【案例一】茅兰沟乡五家村将居住在深山沟里的12户36口农民,统一规划搬迁至沟外临近公路的开阔地,山下沿路建设移民安置小区,紧邻小区的后山坡上梯次建设几十个设施蔬菜大棚,小区附近还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村民文化广场等设施,方便农民生产、销售、出行和业余文化生活,让贫困农户搬出山沟,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迅速迈上致富增收道路。近年来,当地每个设施蔬菜大棚的年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是传统种植业收入的十几甚至几十倍。农民每户如果种植一个设施蔬菜大棚,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案例二】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将本社区居住在毛家沟里的45户185口农民,规划搬迁至中心社区的新民居,并将移民原有土地统一回收,发展果品种植和乡村旅游,中心社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吸纳搬迁移民劳力,让贫困群众搬迁至中心社区后,从事高效产业,过上新的幸福生活。 【案例三】柳溪镇张营子村将居住在几条沟岔的51户183口农民,统一搬迁到沟外,规划在村小学西侧沿路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在小区建设规划中,充分发挥临近“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优势,打造契丹民俗旅游新村,通过建设景区停车场、门面、摊位、柜台、餐饮住宿等盈利性设施,解决移民就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12 通过“两区同建”,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搬迁热情,农民积极响应搬迁。全县2016年搬迁任务为965人,涉及十五个乡镇22个行政村,规划新建移民集中安置小区5个。目前已开工3个,其余安置区也将在近期开工建设。 二、探索践行“三零”扶贫模式 平泉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农民5万余人,除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民需要扶持发展产业外,其他贫困农民也需要致富增收。该县坚持以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为先导,兼顾全县所有贫困户,排忧解难,大胆探索,全力推进扶贫攻坚。 投入“零成本”。对园区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叠加扶持。通过引导企业,合作社,先行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和设施大棚,再整合上级财政扶贫资金、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部门水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直接投向园区。普惠,就是产业园区在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建连片开发集约经营100亩以上,园区入驻贫困户20户以上,食用菌园区每户生产2万袋以上,设施园艺园区每户建设1个标准设施棚以上的,扶贫部门按照每户6000元标准扶持入园的贫困户,特惠,就是县财政按照每户6000元标准,再给予上述园区基础设施补贴。贫困农户可以入驻园区直接发展产业,也可以将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园区,再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贫困户“零成本”参与生产经营,入驻园区直接生产“得现金”、园区务工 13 “挣薪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土地流转“获租金”。 【案例】茅兰沟乡五家村贫困户王金宝,2015年筹集资金7万元,贷款5万元,入驻园区补贴1.2万元,剩余0.8万元为园区赊给,,入股睿农食用菌合作社,生产香菇2万袋,当年还贷后,还盈利3万元。 经营“零风险”。把市场风险交给投资者。发展农业产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打消贫困户的顾虑,该县将企业、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连接体,前者负责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贫困户只负责投入劳力生产管理,确保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零风险”。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75个,生产大户3500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户达85%,每年带动1.5万人口脱贫。 【案例】黄土梁子镇,由食用菌合作社领建扶贫园区,通过对园区建设进行支持、对贫困户给予扶贫补贴等形式,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创新机制,园区大棚、水电基础配套设施等由企业和大户出资建设,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和成品销售由企业专人负责,农户只负责日常的生产管理,真正实现了低风险、高产出。农户王云民说:“我靠着合作社和园区这棵大树,再也不怕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了,”。 就业“零距离”。把产业建在群众家门口。贫困群众大多是 14 自己或家人体弱多病、难以离家,没有精力或能力创业、就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贫困户能够就近就业,实现稳定脱贫,该县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统筹规划、资金帮扶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小区附近就地发展产业,建设园区,方便贫困群众力所能及地到园区和企业务工,让很多年老体弱的群众通过简单的劳动也能受益。同时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打造炭工艺品、汽车线束加工等一批小产品专业加工村,建立起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定向下单的家庭手工作坊扶贫机制,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该县已培育各类专业村10余个,年可带动2000多贫困人口就业。 【案例】黄土梁子镇梁后村邹德福、邹立柱等贫困户,以前长期在外打工,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岁数大的找不着工作。村里建设了“光伏+现代农业园区”后,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进驻园区务工,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多元,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领导 送: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发:有关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委内各处、室、局、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高晶晶 审核:张天才 签发:刘振河 15
本文档为【易地扶贫搬迁简报第20期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河北发改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4
浏览量: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