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8克尔凯郭尔

78克尔凯郭尔

举报
开通vip

78克尔凯郭尔78克尔凯郭尔 二、克尔凯郭尔 如果一个哲学家被称为非理性主义者,那这意味着什么,这或许意味着他/她的哲学主题是无法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的。但什么东西能在理性的逻辑之外,什么东西敢不遵循Logos,是奔放不羁的生命冲动,还是无可名状的情感体验,是作为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力量的Eros(爱欲),还是将个体的有限与不安融入无限与宁静的神性追求,齐克果也许会说:这些都是,我权且把它们称为精神,称为自我的存在。这种不遵循Logos的东西如何言说,齐克果也许会说:我一直在说,在叙事,在讲故事;不,我没有说,那些话是说出了,但...

78克尔凯郭尔
78克尔凯郭尔 二、克尔凯郭尔 如果一个哲学家被称为非理性主义者,那这意味着什么,这或许意味着他/她的哲学主题是无法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的。但什么东西能在理性的逻辑之外,什么东西敢不遵循Logos,是奔放不羁的生命冲动,还是无可名状的情感体验,是作为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力量的Eros(爱欲),还是将个体的有限与不安融入无限与宁静的神性追求,齐克果也许会说:这些都是,我权且把它们称为精神,称为自我的存在。这种不遵循Logos的东西如何言说,齐克果也许会说:我一直在说,在叙事,在讲故事;不,我没有说,那些话是说出了,但何必非得是我说的, 索伦?阿拜?齐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的父亲马可?齐克果是这样一个人:出身贫寒,家境凄凉,但又能白手起家,青云直上,由一个穷乡僻壤的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了哥本哈根的暴发户;他所受的教育无多,但却富有聪明才智和生动的想像力,以致在他退休以后,家中成了不少知识界上层人士的聚会场所;他自己笃信宗教,对子女们从小进行严格的宗教教育,教他们敬畏上帝;但又感到自己是盛怒的上帝手心里的一个罪人,既深深地陷入宗教信仰以图赎罪,又成天生活在恐惧与战栗之中。 索伦?齐克果(1813,1855)则是这样一个人:由于父亲老年得子,对这位幼子特别宠爱,他从小就娇生惯养,生活优裕;但他又先天不足,体质孱弱,还有身体上的残疾;父亲严酷的宗教教育使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和一个又一个痛苦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始终处在内心的忧郁之中,童年留给他的唯一东西只是叹息;他爱上了一位姑娘,但订婚之后他的忧郁和痛苦却让他放弃了这唯一一次爱情,放弃之后又终生无法释然;他继承了大量遗产,有钱、有闲、有才情,更有忧郁和不安;他白天在哥本哈根街头东游西荡,晚上在歌剧院的固定包厢中露面,但当舞台的帷幕拉开之后,包厢的主人就溜回寓所,辛勤笔耕,与上帝沟通;他害怕阳光,总是把窗户这得严严的,对火有歇斯底里式的恐惧,经常发狂似地担心受怕,大量出汗和浑身战栗;在生活上他又努力享受生活,一度放荡不羁,花天酒地;他著述浩繁,但大量作品又采取与上帝间接沟通的方式,以假名出版,欺骗性地引导人们成为上帝的羔羊;他笃信基督教,却又激烈地攻击丹麦教会,甚至临死之前也拒绝从神职人员那里领受圣餐。 这就是齐克果:“我是具有两副面孔的雅努斯;我以一副面孔笑,以另一副面孔哭”。这正如他的姓原意为“教堂园地”,而现代丹麦文中则指“坟场和墓地”——他在坟墓般的人间嘻笑,却在上帝的教堂中哭泣。齐克果的哭泣使他成为存在主义之父,而他的两副面孔却让研究者琢磨不透。 齐克果著述宏富,生前发表的著作达20多种,死后经人整理出来的《日志与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手稿近万页。他以非常危险的高速从事写作,他的心灵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几欲胀裂,里面充满了种种观念,有时只能捕捉住这些观念的一种急速的闪光把它写下来。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就都有种种间断与转换、调向与转折、旁白与隐喻,令心灵迟钝的读者有时陷入迷津。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作品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包括美学、哲学和宗教三类,但在形式上则有间接沟通,也有直接沟通,一般而言,前者用假名,后者用真名。齐克果说,假名著作是我写的,但其中没有一句话是我的。这些著作主要包括:《非此即彼》(1842)、《恐惧与颤栗》(1843)、《重复》、《焦虑的概念》、《生活道路的诸阶段》、《论怀疑》、《哲学片断》(1843)、《结论性的非科学附笔》(简称《附笔》)(1846)和《作为一个作家我的观点》(1848)等。真名著作包括早期的“基督教谈话”和后期的直接批判、直接布道的作品。 历史至少提供给我们4种描述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方式。从1840年代来看,他的思想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一样都属于对黑格尔的造反;就20世纪上半叶来看,他的思想深刻而直 接地影响了神学和哲学中的存在主义的出现;现在,在世纪和千年的转折点上,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使他成为批判社会理论的对话者,而他对理性的批判则使他逐渐成为后现代主义攻击理性中心主义的对话者。这就是说,我们可以让克尔凯郭尔扮演4种角色:反黑格尔主义思想家、存在主义者、社会批判理论家和后现代主义者。不过,在这里我们只能简略地叙述一下他的核心思想。 ,一,“那个个人” 一般认为,齐克果的哲学思想开始于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在19世纪30年代,当齐克果在大学求学期间,黑格尔主义无论在德国或丹麦都居于统治的地位。在《畏惧和战栗》、《哲学片断》、《恐惧的概念》、《附笔》等著作以及在这一时期的《日记》中,齐克果对黑格尔的批判达到了高潮。 齐克果的基本立足点是:“个人的伦理的实在是唯一的实在”。个人的存在是主观伦理的,它只有作为主体的个人才能体会到。存在是绝对不可思考的,它是非理性的,因此可能有逻辑的体系而不可能有存在的体系。因此,齐克果对作为思想家的黑格尔始终抱有敬意,但对黑格尔主义感到不满,首先就是因为它强调普遍而轻视个别,认为人只有超出自己的个别性而成为普遍的东西的一个环节才能实现其真正的本质,所以不能给个人以真正的实在地位,而只能提供关于生活的幻影,这就好像是向一个饥饿的人朗读烹调书一样。在《日记》里,他还用形象化的比喻去讽刺那些黑格尔派的哲学家说,他们建造了巨大的宫殿,自己却满足于居住在附近的窝棚里。齐克果指出,如果黑格尔在写了整部《逻辑学》以后,在前言中说明它只不过是一种思想的实习,那么他可能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了,而现在他却是令人可笑的。 他就是这样地用非理性的个人的存在去对抗黑格尔的具有内在逻辑必然性的整体。在他看来,由黑格尔主义所造成的时代的谬误之一就在于过分夸大了对世界历史的哲学沉思,而把个人降低为袖手旁观的消极的观察者,实际上个人却是存在的唯一的例证。这种“不正常的历史意识”阻碍了伦理的存在,而黑格尔哲学由于不能规定自己和存在的个人的关系,而破坏了生存。齐克果为了个人遭到这种“蔑视”而感到十分气愤,他说,“集体观念”越来越统治普通的意识,使人不能成为个别的人,而沦为群众的一分子,在“类”中丧失了自身。 于是齐克果把个人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范畴”,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重新阐明做一个个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认为,现在普遍性的概念几乎统治一切,人们总是说“我们”、“我们的时代”、“十九世纪”等等,个别存在的人简直算不了什么,当今时代的不道德的根源即在此。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特有的邪恶,那么我们时代的邪恶恐怕不是享乐、放纵或荒诞,而毋宁说是对个人的一种放荡的泛神论式的蔑视。人们对时代的成就感到欢欣,其中却夹杂着对个人的蔑视,似乎每个事物都必须附属于某种运动成为它的一部分,人们也必须参与世界历史,丧失在整体之中。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个人,因为人们害怕如果成为个别存在的人,他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齐克果把这归咎于黑格尔哲学,他大声疾呼地要求提高个人的地位,为保卫个人而斗争。 另一方面,齐克果认为个人的最高的自我实现不是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于普遍的绝对思维的发展,而在于个人和上帝的关联之中。因此,重要的不是理智而是信仰。虽然齐克果以近乎热病似的理智差不多把每条经验都转化成反思,一口吞下其所有者的生命。但是,他预先发出警告,要提防他的理智那种精巧、贪婪的劫掠。他知道,他的理智的力量,也就是他的十字架。理智是永远提供不出信仰来的;然而,要是没有信仰,他就会死在自己的心灵里面,成为一个病弱、瘫痪的哈姆雷特。 ,二,主观真理论 既然齐克果以个人为其思想的立足点,那么,人是什么,齐克果断言,人是精神,精神给人以生命,指向自我的存在。它要求人远离感性的直接性和思辨,去追求个体的精神目标。忧郁是齐克果一生的基本气质和精神重负。这种忧郁就表现为精神的不安,而基督教是生存的最深刻的不安,因为上帝不希望人拥有平静。齐克果区分了精神和欲望,认为欲望及其表征的美感生活是精神的失落。而最高的精神关系是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个体精神的顶点只能在宗教激情中才能达到。因此,人成为精神的过程就是走向基督徒的旅程,二者是一回事。 齐克果认为,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的问题是主观性问题,他所谓的主观性所关涉的是生存而不是思想。生存构成了个体的最高兴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倾力于自己的生存,正是这种生存关系构成了个体的现实。然而这种现实不是事实性的,而是伦理的现实,即生存的可能性,是如何以生存的态度对待与自己、与他人和与上帝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真理也不是事实性的、客观的,而是生存性的、主观的;或者说,不是认识论的,而是本体论的。由此齐克果提出了他的主观真理论。 他首先批判了两种真理的符合论:或将真理经验地界定为思维对存在的符合,或思辨地界定为存在对思维的符合。但前者所理解的存在是经验的,而经验的认识只是一种趋近,其起点无法绝对地设定,结论因此也是有欠缺的。而后者所理解的存在是具体经验的抽象化,将真理视为抽象地完成了的东西。这种抽象取消了生存个体对于真理的意义。这两种符合论都无法达到真正的符合,除非上帝才能作到。因此个体应当把精力转向主体内部,转向内在性,把真理理解为一个生存的精神的生存依据。 齐克果强调,真理不是说什么或做什么,而是如何说或如何做。“如何”所关涉的是个体关系的性质。在这里,问题不在于“个人是否与某个客观地真实的东西有关系”,而在于“这种关系是否是真实的关系”。在《附笔》中,齐克果提出了使思维成为主观的任务,他说:“客观地,我们只考虑讨论的内容,主观地,我们则要照顾到主体及其主观性;并看到这种主观性也正就是讨论的内容。以下这一点必须时刻记住,即:主观的问题并不是关于一个客观结果的某种东西,而就是主观性本身。因为议论中的问题要求作出决定,而一切决心都属于主观性,所以重要的是必须把一个客观结果的所有痕迹都消灭掉。” “主观的思维”关心的不是客体,而把注意力转向主体,它把一切事物都放到过程中去,并且省略去结果,它希望在这种内心的紧张中去实现真理。在进行“客观的思维”时,当客观性一旦成为存在,主观性便消失了。同样地,在进行“主观的思维”时,主体的主观性便成为最后的阶段,而客观性则成为消失的因素。“它时刻不忘,主体是一个生存着的个人,而生存则是生成的过程”。哈姆雷特说:“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个问题。”齐克果接着说,这只是个主观性的问题。 齐克果举例说明了“真理是主观性”这一著名命题。有一个基督徒,他虽然在知识方面具有关于上帝的真实的概念,并来到真的上帝的礼拜堂里,但却以虚伪的精神来祈祷;而另一个人生活在盛行偶像崇拜的社团里,虽然他的眼睛看着偶像,但却带着无限的激情来祈祷。那么,在这两个人中间,在谁那里有最多的真理呢,齐克果认为,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后者虽然崇拜的是一个偶像,但却是真正向上帝祈祷,而前者则虚伪地向一个真的上帝祈祷,因此他实际上崇拜的是一个偶像。这就是说,只要个人与上帝的关系的方式是真的,那么即使与个人有关系的东西不是真的,个人也仍然掌握了真理。因此,“在最富于激情的心灵的据为已有的过程中被紧紧把握住的客观不确定性就是真理,就是一个存在着的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真理”。而这样的真理就是信仰的真理:“没有冒险,就没有信仰。信仰正就是个人心灵的无限激情和客观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三,精神之旅 那么,人成为精神、走向基督徒的旅程是怎样的呢,齐克果区分了精神或生存的三种 层次、阶段、境界或人生观。在早期的巨著《非此即彼》中,他把生存分为两个阶段,即美感的和伦理的;而从《生活道路上的诸阶段》一书开始,他又正式加上第三个、也是最高的阶段,即宗教的阶段。 美感生活是指日常生活,或相对于基督徒生活的异端的生活。要么做基督徒,要么做异端;要么让精神失落,要么让精神升华。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既„„又”(both… and),只能“非此即彼”(either… or)。揭示这一生活阶段的主要是《非此即彼》一书中的“诱惑者日记”和《人生道路上的各个阶段》中的“酒宴记”。美感生活就是日常的感性生活和物质生活,这是精神的直接性阶段。它主要表现为欲望:从幻想出对象的渴求(dreaming)到发现了多样性的寻求(seeking),最终达到了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欲求(desiring)。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就是其典型代表。唐?璜无疑也在寻求发现,更主要地则是去征服和拥有。唐?碘是肉欲的人格化,他沉湎于欲望的满足,而一旦满足了,他就寻找新的目标,并且因此决无止境。唐?璜的征服所凭借的就是感官的天赋,因为感官天赋具有强烈地诱惑力,即肉欲和性爱的强大力量。另一位“诱惑者”约翰尼斯说,男人在内心深处都是诱惑者,而女人都渴望被诱惑。对前者来说,只有死于非命,性爱才被道德战胜;对后者来说,伦理性的婚姻是诱惑的终结者。 但美感生活又是忧郁的。一旦太阳的余晖褪尽,黑暗就成了人间的主宰,忧郁总会在尘世生活的喧嚣和骚动之后潜入人的心灵。忧郁带来的是不幸。“每个人都在其内心的宁静中秘密地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是人群中最不幸的人。”生是不幸而痛苦的,坟墓中却有着安宁和解脱。这就是美感生活的终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生活是精神的失落。它追求无限,但这是“坏的无限”;它尽情享受,可是它却从来没有确定的形式;它的基本命题是:“此时此刻就是一切”,但这就等于说“它就是无”,因为此时此刻作为时间的一个原子是不断地消逝的。处在美感生活中的个人只能是焦虑而绝望的。焦虑是人面对虚无和自由时产生的一种眩晕,而绝望则是一种致命的精神疾病,它表现为自我关系的一种失调:个体对自我的人格表示怀疑,它使人陷入虚无和沉沦。但另一方面,如果在绝望中渴望拯救,投身上帝,精神也会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这就是精神的后两个境界。 对伦理阶段的考察表现在《非此即彼》第2卷和《生活道路上的诸阶段》中的“关于婚姻的各种考察”以及《恐惧与颤栗》中。齐克果认为,人作为主观的生存者,他唯一的现实即伦理的现实,因此,个体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可以在伦理范畴内完成,可以成就人性的自我。但他又认为,道德理想被赋予人们的习惯结构所取代了,以便适应特定的时代,但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消磨人的意志的、使人堕落的力量。而他心中的伦理则是一种既有强制性,又促动主体性,并推动人格发展的力量。他指出:“伦理的东西是具有普遍的,而作为普遍的东西,它适用于一切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它适用于一切时代。它内在于它自身,它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这正是它的目的,但目的本身却是为万事万物而设的。”伦理的普遍性体现在婚姻、对邻人之爱和悲剧英雄中。如果说,唐?璜是美感阶段的典型,那么苏格拉底就是伦理阶段的典型。伦理的人有自己信奉的原则,有为原则而牺牲的英雄气概,因此可能产生齐克果称之为悲剧英雄的人物。悲剧英雄为了表现那普遍的东西而抛弃他自己。伦理境界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是进行选择,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非此即彼的问题,那里也就存在着伦理的东西。唯一绝对的非此即彼,就是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这是绝对的伦理选择。但齐克果又说,非此即彼首先意味着选择善恶还是排除善恶。在这样的选择中,善与恶的范畴在人的生活中便具有绝对的意义。因此,归根到底,基本的伦理的选择就是选择自我。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题铭是“认识你自己”,齐克果则提出“选择你自己。”伦理在本质上是“普遍与特殊的综合”,义务是要求人去做的普遍的东西,我的义务又是专对我一个人来说的特殊的东西,我完成义务就把二者统一起来了。伦理的意识相信自己在道德上的自足性,但它只是用一般方法去解决个人问题,在碰到例外情况时,它就无能为力, 甚至无法找到一个行为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当伦理的人意识到自己不能满足道德律的要求,缺乏自足性,因而感到自己有罪时,就不可能再停留在伦理的阶段上了。“只有当我选择自己是有罪的时候,我才绝对地选择了我自己”,有罪是“存在的最具体的表现”,是“存在最强烈地自我肯定的表现。”罪的事实对伦理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使伦理丧失了理想性。在罪面前,伦理毫无办法,只能导向忏海。这样,就必须离开伦理的境界而进入存在的第三个阶段——宗教。 齐克果主要在《畏惧和颤栗》、《反复》和《生活道路上的诸阶段》的第三部分“有罪还是无罪,”等著作里,描述了宗教阶段的生活思想。伦理与宗教都是精神生存的真正领域,都把主观生存放在首位,而抛弃思辨与客观性。但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伦理使个体关注自己,宗教使个体关注上帝;伦理强调普遍性,而宗教强调孤独个体。宗教生活才是精神得以实现的最高领域,因此,要寻找真正的自我,个体必须以宗教悬搁伦理。个体只有在宗教意义上才是真正独立存在的。因为作为罪人,个体只能独自地面对上帝,大众解救不了他。 齐克果认为,宗教的目的无疑是要为个体确定永恒目标,而个体对此必须既情感又辩证地对待。这就是他所谓不同于一般宗教的超越宗教。在超越宗教中,个体达到了内向性的最高层次——坚信。他在日记中写道:“对于基督教真理的一切世俗,历史的争吵、辩论和证明必须统统抛弃;唯一的证明只是一个信字。如果我信(诸君知道,这是灵魂的一种内在的决定),那么,我的信在在我总比理性为强。事实上,信念是支撑理性的,而不是相反。”因为基督教和人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基督教是绝对。基督不是爱,至少不是在人类意义上的爱;他是真理,是绝对真理。因此,他不仅能替人们的行为辩护,而且他不得不让人们为他的死担当罪过。而基督教仅仅和罪的意识有关,内心的罪带来了痛苦,它要求基督徒表现某种绝对的东西的存在。“基督徒是绝对、是必须”。但是,“对一切痛苦来说,做一个基督徒是最可怕的痛苦;做一个基督徒,就是要在今生今世经历地狱之苦,其痛苦的原因即在于此。”另一方面,基督徒必须生活在世俗社会的同时,证明自己是一个基督徒;而“生活在凡俗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进到最高层次的厌世”。因为只有那些被引入厌世境界的人才能够在上帝圣恩的帮助下,坚信上帝依着爱行事,所以在他们的心中的最幽深处,对于上帝是真爱,不存在丝毫的怀疑。他满怀感激之情,把一切归于上帝,他不信自己,只信上帝。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成熟的,才可以进入永恒之境。这也就是齐克果的宗教归宿。 就三个阶段之间关系,齐克果认为,伦理的境界只是一个过渡的境界,因此它的最高表现乃是作为一种消极行动的忏悔;审美境界是直接性的境界,伦理的境界是要求的境界(这种要求是如此无限,以致会让个人破产),宗教的境界则是满足的境界。在另外的地方,他又换一种说法指出,审美的存在本质上是享受,伦理的存在本质上是斗争和胜利,宗教的存在本质上则是痛苦。除了上述的三个存在的境界之外,齐克果还承认有两个中间地区:“反讽”是审美境界和伦理境界之间的中间地区,而“幽默”则是伦理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中间地区。“反讽”对审美的生活表示异议,但还没有进入伦理的范畴。“幽默”和“讽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幽默家发现自己人格中的道德冲突,认识到罪,但他还没有依据宗教激情去保持和上帝的关系。 齐克果曾有一个愿望,就是在他将来的墓碑上刻上这样的墓志铭:“那个个人”。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 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 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 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 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 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本文档为【78克尔凯郭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5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