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

举报
开通vip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 崔与之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求学,南宋绍熙四年殿试考中进士,成为岭南由太学取士第一人。后官历广西路浔州(今桂平)司法参军,广西提点刑狱,淮西(今安徽)司检法官,淮东安抚司,秘书监兼太子侍读,署理工部侍郎,成都府本路安抚司,四川制置使,湖南安抚司,江西安抚司,广东经略安抚司,观文殿大学士,参政知事,礼部尚书,右丞相,累封至南海郡公,谥号清献。 崔与之为仕三十多年间...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 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 崔与之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求学,南宋绍熙四年殿试考中进士,成为岭南由太学取士第一人。后官历广西路浔州(今桂平)司法参军,广西提点刑狱,淮西(今安徽)司检法官,淮东安抚司,秘书监兼太子侍读,署理工部侍郎,成都府本路安抚司,四川制置使,湖南安抚司,江西安抚司,广东经略安抚司,观文殿大学士,参政知事,礼部尚书,右丞相,累封至南海郡公,谥号清献。 崔与之为仕三十多年间,南宋王朝外有金、夏、蒙三强邻压境,朝内宁宗昏庸,以半壁河山支撑着连年征战和屈辱赔款的危局,社会和民族矛盾激发,南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崔与之从中下佐僚身份,直到为独挡一方 1 的军政大员,是其以安民济世、亲贤用才为安邦治国的策略,处处显示出治世拔乱的才干。他任广西提点刑狱时,走遍辖境内二十五洲,并渡海巡察朱崖(今海南省),所到之处无不认真查访,奖廉劾贪,澄清吏治,因此海南人士撰写《海上澄清录》、《岭南便民榜》以记其事,并建祠作永远纪念。崔与之主政两淮及四川多年亦建树无数,外拒金人,内立军政,取信军民,深得民望。理宗元年崔与之被调往湖南,蜀中军民掩道垂泪送行,后绘其俏像在成都仙游阁供人膜拜,与治蜀有功的张咏、赵抃同称“三贤”。而在抗金的问题上,崔与之主张固边实库和养精蓄锐为抗金中兴的战略,既抵制“议和”,也反对不自量力、轻举妄动兴兵,坚持固守图强,不畏抗战,帅淮和帅蜀均临危受命,亲临战地,力挽危局。正是其处处善抚军民,抑强除暴,减轻民困,同时亲贤用才,多谋善断,力求安淮固蜀而无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同时,崔与之也是著名的词人和学者。崔与之流存于世的词作品不多,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水调歌头?题剑阁》。作品全篇气势浑雄奔放,格调高亢,处处显示出叱咤风云的刚毅之气,跟当时流行一时的格律词派的清幽、醇雅、柔婉的词风相悖,同属于南宋辛弃疾豪放一派。由于崔与之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该词从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到格调对后来岭南词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开创岭南词伤时忧国的价值取向和豪迈雄 粤词之祖”。健的词风,成为岭南词格词风的主要方面,因而崔与之被世人称为“后南宋的李昴英、刘镇、明清的霍韬、屈大均及梁启超等人均受到影响。在学术思想方面,崔与之强烈的事功思想,与当时风靡全国的程朱理学异趣,他在诗文中写道:“胸藏经济方,医国收全功”,“到得中流须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跟陈亮、叶适等为代表的事功思想相通,在思想界独树一帜,给当时的学术界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菊坡学派”,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并产生深远影响。 时及晚年,崔与之创办“菊坡书院”,并在广州罗岗“玉岩书院”等地讲学,作育人材,著有《崔清献公文集》若干卷传世。为表彰崔与之的功绩,南宋理宗御赐“菊坡”二字 2 郭继枚,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郭继枚出生于马来西亚劈雳州务边埠。他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因其母亲早逝,又是独子而深受家人宠爱。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说,受革命思想熏陶,又曾回国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对祖国和乡亲寄予深切的同情。1910年夏天,他在务边埠加入同盟会,积极活动,支援革命。 1911年初,父亲让他与邱氏女完婚,想籍儿女之情转移其革命之心。此时正值同盟会密谋在广州起义,郭继枚毅然告别结婚仅三天的妻子,回国参加起义。临行时他对妻子说:“我还未实现自己的志向,怎能受家庭拖累呢,”又说:“我耽误你了,这次远行成败难测,你不必记挂我,倘有不测,请你为我在父亲面前尽孝~”后来,郭继枚先到香港,秘密运送武器回广州。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郭继枚加入攻打总督署的决死队,奋勇争先,在双门底(今广州北京路)只身炸毙8名清军,为直捣总督署开辟前进道路。后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撤退时,郭继枚在南大门三兜村(今北京路附近)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后人把他葬在黄花岗上,并在增城市荔城街命名了一条继枚路,在其家乡修建一间继枚小学,以作纪念。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 3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湛若水资质端庄凝重,无妄动,无妄言。少年时因家庭多事,16岁才入学。22岁被荐举为应试士子在广州府求学,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弘治十八年(1510)参加会试中进士。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礼部、吏部、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弘治七年(1494),湛若水赴新会拜著名理学大师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号白沙)为师,认真钻研心性之学,有独特见解,深被献章器重。献章逝世前一年,即弘治十二年(1506)效法“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把江门风月钓台作“衣钵”,传给湛若水,以示“有无穷之托”。湛若水师承白沙先生“天地间一气而已”的“学宗自然”心学理论,深得其精义,并阐进入微,演绎发挥,发扬光大,被后人广为传诵。湛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强调气理合一,知行合一,提出“谓心者,体万物不遗者也。”“随处去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求体认天理而涵养之。”主张把主观精神与客观物体统一在一起,即“心性非二”,“理气合一”,对于宋明理学“以心言理”和“以气言理”的两股思潮来说是很有新意和独创性的。因而得以成为陈献章之后岭南学派的一代宗主,与当时著名理学家王守仁(阳明)讲学论道于一时,各领风骚,时称“王湛之学”。白沙、若水之后的广东文人学士,不少受到他俩的理学思想的影响。 湛若水虽为朝庭大官,但他的一生主要业绩还是从事教育和讲学活动,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和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湛若水40岁考取进士后便开始在明都南京一带讲学,后来他先后在扬州、贵池、衡山、武夷和广东的罗浮、西樵、广州、增城、龙门、英德、曲江等地兴办教育,独自捐资或带头捐资修建书院40多所,“以兴学养贤为已任”,规定每一书院都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且订立崇俭规约以免侈奢恶伪。这一做法促进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弟子遍布全国,约有4000多人,学有所成390多人。他一生创作有《圣学格扬通》(100卷)、《礼经传测》(68卷)、《春秋正传》(37卷)、《四书训》(19卷)、《诗厘正》(20卷)、《甘泉集》(32卷)和主编《增城县志》(19卷)等,后人在新塘建“尚书府”牌楼,在荔城建“三尚书”牌坊以作纪念。 4 另一版本(供参考)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表字民泽,号甘泉,溢号文简。增城县沙贝村人。父湛瑛早丧,由母陈氏抚养成长。若水自幼聪敏,因故14岁始入学,16岁往广州府庠就读,27岁(弘治五年)中举人,29岁往江门就学于陈献章(号白沙),毅然焚掉“路引”(赴考证件)以表学习决心。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弘治十一年三月,白沙在信中赞其学术成就曰:“来书甚好,日用问随处体认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第二年将“江门钓台”作衣钵传与若水执掌,作《赠江门钓台诗》跋:“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病夫之衣钵也~今与民泽收管,将有无穷之祝。珍重~珍重~”弘治十三年(1500年)白沙卒,若水为之服丧3年。若水不乐仕进,后在母亲和广州府佥事徐弦再三规劝下,至弘治十七年,始奉母命北上考试,受国子监祭酒章懋赏识,留读于南京国子监。弘治十八年(1505年)上北京会考,文章受主考张元桢,杨廷和赞赏,中进上,选翰林院庶吉士。寻授翰林院编修。 若水步入仕途后,有机会在中原宣扬其理学?当时与王阳明(守仁)、吕柟、王崇等人相与论道,学者相从甚众,声誉日隆。若水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自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产也”。时称“王湛之学”。正德七年(1512年)奉使往安南国册封安南王。次年正月十七日到达安南国,归国时婉谢安南王厚馈,深得远人之心,归后作《南交赋》。 50岁时母亲病势,若水从京奉柩归葬,在家守墓三年。满服后到西樵山建书院,聚徒讲学达4年。若水讲学讲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要学生先习礼,明学规,现静坐聚精会神,然后才授课。 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吴廷举、御史朱节向朝廷推荐起用若水,始回京复职,补翰林院编修,同修武宗实录。次年转翰林院侍读。又次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历四年,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次年转礼部左侍郎,预南北郊分祭议。68岁由礼部左侍郎升南京礼部尚书。71岁转南京吏部尚书。 74岁转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此时安南王莫登庸叛乱,嘉靖皇帝欲亲征, 5 若水上《治权沦》疏,反对出兵,因与文武大臣之议不合、遂请求致仕。75岁致仕,从此结束宦途生活、沿东南山水,游览讲学而归。 回广州后,若水在府第附近建“天关书院”讲学(天关原名铜关,因若水曾任吏部尚书,俗称“大官”,故人称天关为“天官里”,即今广州东风中路一带)。若水官历两京,所至迭创建书院,著书、讲学不息,回粤后更专心讲学,故《广东新语》称:“甘泉翁官至上卿,服食约素,推所有余以给家人弟子,相从士三千九百有余。于会城(广州)则有天关,小禺、白云、上塘、蒲涧等书院”。或时到西樵,回增城、登罗浮、上南香讲学。在西樵有大科、增城有明诚、南香山有莲洞、新塘有读岗和甘泉等书院。若水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工书法,生平著作及诗文积逾千卷。将致仕前曾在新塘江畔建钩台,纪念其师陈白沙,并作讲学、憩息之所。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二十二日病逝于广州禺山精舍,享年95岁。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廿五日归葬天蚕岭(增城永和镇)。隆庆元年(1567年)追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胡庭兰,增城市胡屋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应乡试,荐为第一名,但因策论中有讥讽执政者之语,被御史罢去。到嘉靖二十八年再试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嘉靖三十五年夏,出任提督福建学政。时倭寇扰福建,庭兰受命抗倭立下大功。庭兰晚年在凤台书院主持讲学,融合王守仁、湛若水学说,著有《诗意讲意》、《相江子集》。庭兰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晚年倡建城南雁塔。一生操守高洁,为官二十年不染指俸外一文钱。卒年75岁。 6 古成之(968—1038),别号紫虚仙人。增城福和人。祖籍广东河源县,南汉时迁到增城居住。祖父古全望,进士,曾任赞善大夫。父亲古延缓,举人,曾任江西信安县令,年老辞官回增城。成之性情简朴闲静,少嗜欲。曾居住在罗浮山攻读,通晓群籍。宋雍熙二年(985)应进士举。是年上京亲试,名居第二。因有张贺、刘师道两人嫉妒广南人居其上,于是召成之夜饮,暗入哑药在酒中,致使第二天唱名时成之不能应答。宋太宗大怒,下令扶他出外。后曾有人鼓励他诉讼以弄清真相,成之没有接受。端拱二年(989)再举进士。初调元氏(今属河北省)县尉,因才能卓著,改知青州益都县(今属山东省),为政以爱民为本,不依赖刑罚而各事成功。淳化三年(992)任秘书省校书郎。 张咏非常器重他。王小波、李顺在蜀(今四川)率众起义,张咏出知益州,授成之知绵州魏城县。当时在战乱中,居民多死于路上,未死者大都为疾病饥寒所苦,都邑变成废墟。成之到任后,运米救济饥民,发药给民疗疾,使数千人得以生存。战乱稍定,又“立学校,课农桑”。咸平五年(1002),四川又有战乱警报,张咏再次知益州。咏因成之善长于抚恤,授成之知汉州绵竹县。政绩如同魏城时。死于任上,终年70岁。有《易疏删定》和《诗集》传世。 7 石文光,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街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 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宋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赵昺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赵昺于是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赵昺逃往占城(今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抵占城后,陈宜中无意回国,石文光聚结部属及占城人驾船数十艘,日夜兼程,赶回护驾。岂料抵达广州时,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门投海殉国。宋室既亡,石文光不甘投敌,率部属及占城兵在增城结寨,保卫乡里,境内得以安宁。后人为缅怀石将军功德勋业,把荔城夏街村尾城南社学旧址改建为“石王公庙”专祀石将军。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 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 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支援崖山,百姓得以安宁。 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几次派使者来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心如铁石,故以诗辞谢。诗曰:“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等句。死后,祀于增城龙门乡贤祠。 8 杨柳青,增城太和岭吓人。南宋末年为南樵山(南香山)道士,擅长木刻版画。 传说杨柳青道行精深,有降魔的绝招。杨柳青的丹室原址在南樵山北麓接近冯村的白面石附近,此地山林茂密,不仅是隐居的好处所,也是屯兵的好地方。时下元兵入侵,杨柳青便在此啸众抗元,以道制敌。元军屡攻不下,最后用大炮轰击,纵火焚山。杨柳青无处安身,率众败退与陆秀夫会合,直往崖门。杨柳青退出南樵山,丹室付之一炬。当年杨柳青在此练丹时,云雾缭绕,南樵八景中,便有"丹室晚霞"一景。 杨柳青擅长版画,他的艺术作品传至佛山,成为今日佛山的传统工艺。 湛菊生(1802, 1876),原名茂兰,号谷山,艺名菊生,广州市增城县人。幼承家学,能文章,擅长绘画,尤工山水、人物。22岁中秀才,之后,因屡试失败,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专攻榄核雕刻工艺。 增城盛产乌榄,湛菊生以榄核雕刻工艺品,影响很大,远近闻名。其作品“苏东坡游舫”(现藏增城县博物馆)据专家评议,认为是广东一宝。游舫前为船头,后为尾,中间为舱,舱中置一桌,桌上有3个杯,3人据案而坐,旁有书童扇茶, 9 舱后有舵工把舵,共 计5人,舱两旁共有8扇窗,皆可开合。船底刻有苏东坡的“赤壁赋”共470多字,字体 工整秀美,令人折服。此外,湛菊生还善刻其他精品。他所刻18罗汉佛像,莲花座上刻观音像,左为善财,右为龙女,上边空处刻一花瓶,上插杨柳枝,右边刻鹦鹉鸟一只,口含18子念珠一串,有牌有珠,另一边刻“心经”全文,其精刻工艺可见一斑。 据增城《湛氏族谱》记载,《广州府志》、《增城县志》均曾为他立传,称他为广东一代艺人。 光绪二年(1876)病逝。 郑景贵(1821,1898),字嗣文,号慎兴,广东增城(现属广州市)人。父亲因生活无着只身漂泊南洋,留下他母子相依为命。 道光二十一年(1841)步父亲足迹,到马来亚谋生。他的父亲原在马来亚经营小本生意,仅可糊口。郑景贵去后,以其机灵聪敏,助父一臂之力,生意渐有起色。至咸丰十一年(1861)他40岁时,已跻身富商行列。 马来亚锡矿丰富,亟待开发。郑景贵以雄厚财力率先投资矿业,锐意经营 10年,富甲一方。他拓展矿业成功,带动了当地百业兴旺,为各界所瞩目。郑家鼎盛时期,实业发展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郑景贵为了改善华侨处境,倡导建立以维护华侨权益、团结海内外同胞为宗旨的马来亚增龙会馆,导引华侨开发矿业,协力繁荣当地经济。他痛感文化低给创业带来的艰辛,又倡议在各州埠创办华侨学校。他在香港建大厦,为内地经此 10 往南洋的乡人提供食宿方便;乡人到香港谋生一时未找到职业,也到他那里暂时安身。 清咸丰、同治年间,内地一些品流复杂的人流亡到马来亚,斗殴仇杀,聚众抢劫,对当地社会治安危害很大,侨民对此深恶痛绝,而英国殖民当局却束手无策。郑景贵以自己在华侨中的影响,与当局协力整治,终使这股为患十余年的黑社会势力销声匿迹。他从此声望更高。英当局封他为“甲必丹”勋衔,凡华侨事务都先由他处理。 清末直隶(河北省)发生大水灾,郑景贵得悉灾情,以他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此事感动了清廷,给他在增城的故里赐赠“急公好义”牌匾。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殖民军犯我南疆,清政府告急。郑景贵认为救国御侮人人有责,毅然捐助巨额军饷。清政府为表彰他赤诚爱国,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其族人及后裔在他家乡建造“荣恩”石牌坊,横批镌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封旨。 郑景贵每隔数年必回乡省亲,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他捐巨款建增江书院,广置图书,聘请名流讲学任教。一面又建议朝廷给增城增加考秀才的名额,结果从咸丰七年开始年增2名,到同治年间又每年增加7名。他还特别捐助进库册金(奖学金)。 为了改善家乡郑新村的交通,郑景贵不断寄款回来,在五处崎岖山口处筑砌石级,总长达28华里。还修筑坚固的麻石桥和风雨亭各两座。为方便村民赶集歇息,他还在福和圩购置了一间“大众铺”。 在家乡小山村,郑景贵建有大宅一座。装修精致,气派不凡。原是为其子孙后代而设的启蒙村塾,使世代不忘根在乡里,而实际入学的多是本村和邻村贫家子弟,村童可免费在这里读书。 于1898年逝世. 11 陈宗南(1886,1962),字伯熙,广州市增城县人。性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曾在增城高等小学堂读书,每试必名列前茅。后入广府中学,光绪三十年(1904)学使案临考试,被录取为秀才。翌年,考入两广留学预备馆,适该馆改组,于是转入唐山矿学堂就读。因成绩优异,于宣统元年(1909)选派赴美留学。 民国2年(1913),陈宗南考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大学,专攻化学,先后取得化学学士及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1916年陈宗南回国,在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后学校改组为中山大学,陈先后任理学院院长、理工学院院长和教务长等职。在任中山大学教务长时,他四处聘请知名人士任教,其中有鲁迅和郭沫若。 1932年,中华文化基金会选派陈宗南出洋考察各国人民生活情况及财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翌年回国,适陈济棠大办省营工业,急需化工人才,他被聘为广东省建设厅技正和肥田料厂厂长。肥田料厂是当时广东省营工厂中规模最大的厂,下属有个硫酸厂,该厂拟定产品有氮肥、磷肥、混合肥等,厂址设在广州西村。陈宗南就任厂长后,精心进行建厂规划,一方面聘请以士迈打(s—meiten)为首的美国工程师40多人安装机器;一方面采掘英德等地的磷矿石试制磷肥,同时,采集西沙群岛鸟粪制造混合肥。可惜生产氮肥的机器安装毕,还未正式投产,而日军入侵,广州沦陷,他便离开该厂。在这期间,他还创立广东省建设厅工业试验所,并兼任所长,为广东科技作出了不少贡献。广东味精厂就是在这个所的技术支持下办起来的。 广州沦陷时,陈宗南仍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兼工学院院长,率领部分学生转入云南昆明贗江。至李汉魂主粤政时,号召各校迁回粤北。于是,他和中山大学员生迁回粤北坪石。 12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山大学迁回广州,陈宗南仍任教务长兼工业试验所所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广东成立分会时,他被选为广东分会会长,同时受聘为广东省政府顾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宗南去香港定居,后受聘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理学院院长兼代校长职务。 1960年,陈宗南以年老体弱退休回香港休养。1962年逝世。 13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民间档案记载,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真名何素女,自幼性情柔静,秉孝道,勤读书,擅织绣,邻里夸赞。素女因反抗父母包办择偶之命,以死见志,宁死不从。后人为了怀念素女之烈,在她家乡小楼建庙立进奉祀仙姑,深切的反映了百姓对素女的敬仰。 徐辛雷(1915,1987),原名诚贵,笔名辛雷,广州市增城县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勇于探索。1932年全县小学学科比赛,他夺得冠军。民国23年(1934)就读增城中学附属简易师范时,曾担任增城中学学生会主席。他酷爱文学,在进步老师的启迪下,深受鲁迅、曹禺、茅盾、高尔基、果戈里等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影响,且开始关心和观察社会,思考国家前途。他的处女作《阿水之死》,还有《临刑的叫喊》、《这一窝子》等短篇小说,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之后,徐辛雷对民族危亡深为忧虑,对官场黑暗和社会腐败甚为不满,他开始在学校里同一群热血青年组织读书会,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1935年,北京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徐辛雷发动和组织增城中学同学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为此,他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后来因受到校内外的反对和谴责,学校当局才不了了之。1937年,他担任县立第廿七短期小学校长,后又任朱村小学教师。寒假回县城,汇合抗日青年,组织抗日剧团深入城乡进行宣传。 1938年,北上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挺进敌后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合大学培养抗日骨干。因日军常“扫荡”,他和群众在一起,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坚持反“扫荡”斗争。后任游击区区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并担任战地记者,用通讯报导和特写,宣传、组织群众。 14 1948年,到鄂豫边区,组织群众打游击。这期间,他历任湖北省红安县区长及中共桐柏地委《桐柏报》记者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历任郑州铁路局宣传科长,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工程局工会副主席、主席,桥梁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 文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工作中常常注意观察搜集资料。特别是在他要求搞专业文学创作得到批准以后,他激动地说:“一个多年追求的愿望,终于达到了,现在我要是写不出作品来,算白吃人民小米了。”他深入大桥工区,跟工人一道上班,两三个月就记下几百页笔记。他把建设者的伟大业绩,融合成自己生命的烛光,通过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他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发表了一批反映桥梁工地生活的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特写,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长江上的战斗》。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和中国作家协会。50年代后期,完成了长篇小说《万古长青》,讴歌了建桥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忘我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细腻地刻划了队长朱玉峰、青年工长陈光华等一批先进人物群像。 1962年,徐辛雷被选为湖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1979年,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5年至1977年,在武汉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深入生活,兼任该厂党委副书记。80年代初面临文艺创作在观念、方法上的转变、革新和探索,他强调文艺创作必须注意社会效果,不要看市场行情。他较多地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如中篇小说《水上漂》等。他病情危重时,还念念不忘为报刊撰稿。 1987年在武汉病逝。 15
本文档为【崔与之字正子晚年号菊坡广东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崔与之少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0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