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数学教案,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 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教师: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 ,学生回答省略, 师生共同归纳: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三、巩固知识 课本P20 练习1、2题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主要用到的思想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类比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与小学学习的运算律相同~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目的为了简化运算。解题技巧是将正数分别相加~再把负数分别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2、8题。 1.3.2有理数的减法,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 数的减法法则 2、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初步体验由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 加法运算的数学转化思想。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应用 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课本P22 “探究” 计算:9,8~9+,,8,,15,7~15+,,7, 问题1:下列等式成立吗, ,1,15,5,15+,,5, ,2,15,,,5,,15+5 ,3,8844,,,392,,8844+392 问题2: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能用文字来描述吗,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3:若用a、b表示两数~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减数变为相反数作加数 a , , 减号变加号 三、巩固知识 课本P22 例5、课本P23 练习1、2题 四、总结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有理数的减法中仍是这样吗,有什么规律, 做有理数的减法一定要化成加法吗,怎样做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3、4题。 1.3.2有理数的减法,二, 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 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讲解,20+,+3,,,,5,,7~看到这个题你会想怎么做, 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20+3~+5~,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20+,+3,+,+5,+,,7,,,20+3+5,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20~+3~ +5~,7的和~或者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从而可以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和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 课本P23 “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 三、巩固知识 课本P24 练习 教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几个主要环节为:?减法转化为加法?省略加号、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四、总结 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5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 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重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如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是L上的点O~求: ,1,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同样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学生回答:,1,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右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 ,,6 (2)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 2)×(,3) ,,6 (3)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 ,,6 (4)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右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 ,,6 请学生观察下列式子: 根据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1,,+2,×,+3,,+6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正_ 数 ,2,,,2,×,+3,,,6 负数乘正数积为__负__数 ,3,,+2,×,,3,,,6 正数乘负数积为__负__数 ,4,,,2,×,,3,,+6 负数乘负数积为__正__数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积__ 问题:当一个因数为,时,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积为0 师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注意: 1、上面的法则是对于只有两个因子相乘而言的。2、做乘法的步骤是: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课本P30 例1 教师:像上题中提到的两个数,2与,1/2它们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也可说互为倒数 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比如说~2与1/2~,3与,1/3~,0.3与,10/3…… 例:求下列各数的倒数:,2~3/4~,0.2~8/3~,1. 解:,2的倒数为,1/2, ?的倒数为4/3, ,0.2的倒数为,5, 8/3的倒数为3/8, ,1的倒数仍为,1, 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两个数互为倒数有何特点, 总结:1、求倒数的办法~把作任何一个非0有理数看成是分数~然后颠倒其分子分母即可 2、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两个数同号~且它们的绝对值,除1与,1之外,分布于1的两侧。 课本P30 例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如何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学习了有理数的倒数定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四、布置作业 课本P30 练习1、2、3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二,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过程~发展学生观 察、归纳、猜测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 3、能运用乘法法则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多个有理数相乘的顺序~以及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关系 重点: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二、讲授例题 课本P31 例3 问题:从例3中~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可以得出: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课本P32 “思考”~从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就等于0。 三、巩固知识 课本P32 练习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以及顺序~并掌握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8 习题1.4 第7题中的,1,,2,(3),6, 1.4.1有理数的乘法,三,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重点: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1:你能用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吗, 学生: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问题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那么~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a×b也可以写成a〃b或ab。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 ”或省略。 三、巩固知识 课本P33 例4、课本P33 “思考” 比较例4中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 学生回答:解法1先算括号内的~再算乘法~解法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法2的运算量较小。 四、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3 练习 1.4.2有理数的除法,一,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重点: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提新: 2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 4和+的倒数是多少,0有3 倒数吗,为什么没有, 1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你能总结总结出一句话吗, 5 归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 4、我们已知的求倒数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中同样适用吗,你能说说以下各数的倒数是多少吗, 4~2(5~,9~,37~,1~a, a,1, 3a, abc, ,xy,各字母式不为0, 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 二、讲授新课 1、讲述: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套法则运用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同样适用。 1如果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a?b=a×( ) b 12、由,,4,×,,1?4,=1~4×( )=1等等式子~可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4 1用字母表示为:a×,=1 ,a?0, a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注意:零不能作除数 思考:下列等式成立吗, 1,,8,?,,4,=,,8,×,, ,,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 4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以下关系: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34 例5 教师: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 课本P35 例6 四、小结:,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2,如何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5 练习、P38 习题1.4 第4、5题 1.4.2有理数的除法,二,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解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初步经验。 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顾知识 1、计算: ,1,,10×,,3,×0.1×6 3,2,8+,,0.5,×,,8,× 459,3,,,3,×,,0.25, 65 2、计算:,1,,,9,?3 ,,2,,,64,?,,8,,,3,1?,,7,,,4,0?,,5, 课本P36 练习 三、巩固知识 四、总结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9习题1.4 第8、10、11题 1.5.1乘方,一, 教学目标: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弄清,,a,n与,a n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归纳:,1,a×a可记为a2 ,2,a×a×a可记为 a3 ,3,2×2×2×2×2×2可记为25 ,4,a×a×a×a×? ×a,n个a,可记为an 乘方的概念 ,1,乘方的意义 求n个相同的因数a 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乘方的读法 幂 把an读作a的n次方或者a的n次幂 其中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讲解课本P41例1 底数 13235教师: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5~, ,5~,, ,4~, , 2535 335一个学生区别, ,5和,,有什么不同。 55 教师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和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加括号。 二、巩固知识 课本P42练习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掌握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四、布置作业 课本P47 习题1.5第1题 1.5.1乘方,二, 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弄清与乘方有关的排列规律~学会观察一些特殊的数字的排列规律。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计算,,2,3+,,3,×[,,4,2+2],,,3,2?,,2, 解:原式,,8+,,3,×18,9?,,2,,,8+,,54,,,,4.5,,,8+,,54,+4.5,,57.5 教师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就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 二、讲解例题 课本P43 例3、例4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例4中的三行数~其中先观察第1行~我们可以从第1行中看出这些数字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学生:第1行的数是按,2~,,2,2~,,2,3~,,2,4~,,2,5~?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那我们现在接着观察第2行~它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第2行的数是按,2+2~,,2,2+2~,,2,3+2~,,2,4+2~,,2,5+2~?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它是在第1行的相应的数加上2的。 教师:那我们往下看第3行~它又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第3行的数是按,2 ×0.5~,,2,2×0.5~,,2,3×0.5~,,2,4×0.5~,,2,5×0.5~?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第3行的数是第1行相应的数的0.5倍。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那我们来看例4的第3小题~它要求的是~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那这三行的第10个数分别是什么, 学生:第1行的是,,2,10~第2行的是,,2,10+2~第3行的是,,2,10×0.5。 三、巩固知识 课本P44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是比乘法更高级的一种运算。 五、布置作业 课本P47 习题1.5第3题 1.5.2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2007年10月24日18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飞向月球。已经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384 000 000米。这样大的数~读写都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大数的一种方法——科学记数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问题1:你知道102~103~104分别等于多少吗,10n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10n,10×10×10×10×?×10,n个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有n个0。 问题2:请你把100 000写成10的乘方的形式 教师:100 000,105~1后面有几个0就等于10的几次方。 问题3:用10的乘方来表示下列各数。 696 000~300 000 000 ~6 100 000 000~484 000 000 000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出~再与同桌之间讨论自己的结果。 696 000,6.96×105 300 000 000 ,3×108 6 100 000 000,6.1×109 484 000 000 000,4.84×1011 问题2: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发现把大数表示成了什么形式, 教师: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了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我们把这种表示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即对于大数N~可以表示成为N=a×10n~其中1?a,10~n是正整数。 三、巩固知识 讲解课本P45例5 问题1:请同学们看P45的“思考”~上面的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多少, 师生共同得出:n,整数位数,1~整数位数,n+1 问题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3.2×104,6.5×105,2.35×107 请同学做课本P45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方法~应该注意:任意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了a×10n的形式~其中10的指数n应等于整数位数减1~1?a,10~n是正整数。 五、布置作业 课本P47 习题1.5第4、5题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概 念~并由给出一个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确切的确定它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概念。 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 教学过程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即完成教科书P45的填空。 通过填空~引出有效数字的概念~强调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举例说明零“是”还是“不是”有效数字~让学生辩别。 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 让学生实践按要求取近似数 有效数字要概念重点是“0”辩别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三、巩固知识 师生共同完教科书P46 例6 学生思考:近似数1.8和1.80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 课本P46 练习 四、总结 李节主要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但要注意:有效数字在确定时~要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字止~大数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时~要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后再按要求保留。 五、布置作业 课本P47 习题1.5第6题 本章复习 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正数与负数:,给出4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 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 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2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1,请说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分数、正整数、负分数、非负数,,课本P62第一题, 313.5 ~ -3.5~ 0~ | -2|~ -2~ -1 ~~ 0.5, 53 ,2,请将上面的各数按一定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成两类~并说明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若要分成三类~又该怎样分,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 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说出8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4、数轴: ,1,请你画一条数轴,并说一说画数轴时要注意什么, ,2,在你所画的数轴上表示出上面的8个数。 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请你将上面的8个数用“,”连接起来~并说明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说一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1,a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n的值大于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通过2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 ,1,将数13445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请你说出1.6与1.60这两个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二、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三、总结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四、布置作业 课本P51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整式,一, 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54“思考” 问题1: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对上述几个数式进行观察、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以下结论:都是表示数与字母的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种最简单的整式——单项式。 问题2:什么叫做单项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单项式的概念: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问题3: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学生回答~然后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235问题4:以这四个单项式为ab~ac~2.5x~-n例~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因数的指数和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1 课本P56 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一起回答,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符号化思想。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πr中2π是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9 习题2.1第1题 2.1整式,二, 教学目标:1、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重点: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难点: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多项式 ,3,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并指出~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请学生任意举出几个单项式~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问题2:观察多项式3x+5y+2z,0.5ab,πr2分别是哪些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项是什么,哪一项的次数最高, 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教师归纳: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2、例3 问题:什么是整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课本P59 练习 四、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9 习题1.5第2、3、4题 2.2整式的加减,一, 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2、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掌握规范解题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过程 二、讲解新课 事实上~100t+252t与100×2,252×2和100×(-2),252 ×(-2)有相同的结构~都是两个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的 和~这里t表示同一个因数~因此根据分配律也应该有: 100t+252t=(100+252)t=352t. 1、填空 222222 (1)100t-252t=( )t (2)3x+2x=( )x (3)3ab-4ab=( )ab 小组讨论: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 律?(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 对于上面的(1)、(2)、(3)~都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2222222100t-252t=(100-252)t=-152t 3x+2x=(3+2)x=5x 3ab-4ab=(3-4)ab=-ab 这就是说~上面的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为一个单项式。 讨论: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可以合并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否是同类项: 332332 (1) -5ab与3ab ( ) (2)3xy与3x ( ) (3) -5mn与2nm( ) 3533(4)5与3 , , (5) x与5 ( ) 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 22 4x+2x+7+3x-8x-2 (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22 =4x-8x+2x+3x+7-2 (交换律) 22 =(4x-8x )+(2x+3x)+(7-2) (结合律) 2 =(4-8)x +(2+3)x+(7-2) (分配律) 2 =-4x+5x+5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问题: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注意: 1、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 2、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3、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 22如:-4x+5x+5或写5+5x-4x。 三、讲解例题~巩固知识 1、课本P65 例1、例2、例3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同类项,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3、对于求多项式的值,不要急于代入~应先观察多项式~看其中有没有同类项~若有~要先合并同类项使之变得简单,而后代入求值。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6 练习 2.2整式的加减,二,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过程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 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课本P67 例4,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课本P67 例5~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五、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3、5题 2.2整式的加减,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3、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重点:整式的加减。 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学生写出答案:,,,,,,,,,,,,,,,,,?, ?提问:以上答案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练习:化简: 2222,1,(x+y)—(2x,3y) (2)2,a-2b,-3(2a+b)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从实际问题引入,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作必要的准备) 二、讲授新课~范例学习 课本P68~P68 例6、例7、例8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讲解例9 课堂练习: 课本P70练习1、2、3题。 三、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布置作业 课本P71~P72习题2.2第6、7、9题 本章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多项式,项同类项次升数降幂排列,整式? 2、主要法则: ?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去,添,括号。?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 二、范例学习 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z+y+z1m2n1125~4xy~~~x~0~ ~m~―2.01×10 3a2xx-2x m2nz+y+z5解:单项式有4xy~ ~0~m~―2.01×10,多项式有, 23 m2nz+y+z5整式有4xy~~0~m~-2.01×10~ 。 23 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 3535,xyz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xy~ 。 532 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 ―x:系数是―1~次数是2, ,x3y5z3315 xy:系数是 ~次数是6, :系数是― ~次数是9。 5533 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 2 例3:指出多项式a―ab―ab+b―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3223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ab、―ab、b~常数项是―1。 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 14232(1)(2x―5x―4x+1)―(3x―5x―3x), (2)―,―(―x+),―(x―1), 2 121222(3)―x―2xy+y)+ (2x―xy―2y)。 22 31211422解:(1)原式=2x―3x―x+1, (2)原式=―2x+ , (3)原式=x+ xy―4y。 222 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 12212例5:化简、求值:5ab―2,3ab―(4ab+ ab),―5ab~其中a= ~b=― 。 223 22解:化简的结果是:3ab。 3 11323323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4xy+5y后~得x―xy+3y~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y= 时~这个多项式的22 值。 5323解:此多项式为3x―5xy―2y,值为― 。 4 三、随堂练习 课本P76―P77复习题2第1、2、 3???、4????、5、7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P76―P77复习题2第3???、4????、6、8、9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提出课本P79的问题 3223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讲解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x,50x+70x,5050+70,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 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3 53 2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程序。 5、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6、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 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省略, 三、范例学习~巩固知识 课本P80 例1 问题:你能解释这些方程中等号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省略, 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议程。像4x~1700+150x等这样的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问题: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学生回答省略, 课本P82 练习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4 习题3.1 第5、6、7、8题 3.1.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的思想。 重点:等式的性质 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我们用估算的方法~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解吗, ,1,3x-5=22,,2,0.28-0.13y=0.27y+1 学生得出规律:把平衡的天平的两边的重量~同时变为原来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相当于等 号) 归纳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 ab,c?0,= cc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2 课本P84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的思想是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注意等式性质1,一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才能保证等式成立。等式性质2,要注意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变形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4习题3.1第1、2、3、4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议程,数字关系,~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 法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3,列方程:x+2x+4x,140 问题2:怎么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 教师演示解方程过程 问题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巩固知识 课本P89 例1 课本P89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议程~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化归思想~要注意将同类项合并正确~才能 保证解方程的正确。 五、布置作业 课本P93 习题3.2 第1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移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课本P89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学生思考~然后讨论合作。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问题2:怎么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议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和常数项 问题3: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即3x,4x,,25,20 问题4:以上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问题5:以上解方程中的“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巩固知识 讲解P91 例2 课本P91 练习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用到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注意移项时要变号。 五、布置作业 课本P93 习题3.2 第2、3题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 想。 2、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 值。 3、能正确地求一元一次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 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捷明了~省时省力。 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方法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知识 讲解课本P91 例3 课本P93 习题3.2 第4题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讨论思想~在学习时~要注意观察~然后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 五、布置作业 课本P93 习题3.2 第5题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 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 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4、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培 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重点: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 在小学根深蒂固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 1、解决情境问题 问题1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_度。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学生自己进行解题)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化简。,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系数化为1~得x=5 三、巩固知识 课本P97练习 四、总结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 由学生自主归纳~最后老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2习题3.3第1、4题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3、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初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的使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地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 惯。 重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解下列方程 ,1,10x-4(3-x)-5(2+7x)=15x-9(x-2) (2) 3(2-3x)-3[3,2x-3,+3]=5 问题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二、探索新知 2、典型例题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_______名工人生产螺母, 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恰好是螺钉数量的________.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的关系~列方程~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 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三、巩固知识 讲解P100~P101 例4 、例5 课本P101 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2习题3.3第5、7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探究1, 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原价、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等概念,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 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理解并熟记下列式子: [标签:内容]
本文档为【初一数学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