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举报
开通vip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专 论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 商德远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是“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由于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立场和研究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其意见也不尽相同。我国庞维国等专家...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专 论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 商德远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是“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由于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立场和研究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其意见也不尽相同。我国庞维国等专家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 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本人能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 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 经过对中国庞维国博士、美国齐莫曼教授等多位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的理论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从纵向角度来界定更合适,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小学生能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初步制定出简单的学习目标或提出学习要求,然后运用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对主动地自觉学习,对学习中的问题有自己解决的策略,能确定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能自觉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能相对自主地调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就算是自主的。 ,二,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综合奥德曼、宾特里奇、巴里斯及庞维国等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的观点,不难看出,如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那么其学习就可说是自主的。 1、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自觉的。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一面上。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教师或教师以外的他人的依赖,尽可能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相对独立地自觉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历等原因, 1 要彻底摆脱老师的指导完全独立学习是不现实的。小学生的真正绝对的自主学习是没有的,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要把指导降到最低限度,要“导”在最关键处。因为,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的统一。所以,我们在看小学生的学习时,不能简单地分成哪是自主的或哪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或者说学习的自主程度有多大。 3、学生的学习具有实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学生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就越优化,效果也就越好。 二、自主学习的实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发现应有结论的最好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范例”引领~学会自主 “范例教学”是前西德瓦?根舍因首创的,其后又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是20世纪影响较大的几大教学流派之一,其思想与方法,于今天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原有经验等都还不够,这就需要有教师指导下的一定的范例引领。即教师示范,或出示有指导性的范例,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和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等,然后将领悟的方法迁移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范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范例中掌握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积极主动的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一定的范例引导,让学生在识字中领悟、总结出识字方法,然后学生就能在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自主识字了。中高年级在理解课文时,一些段落结构相同的课文,如《小镇的早晨》中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都是先总写小镇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具体写出这个特点。在学习这样的段落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个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再将这种方法迁移到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在范例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就能学会自主学习。 各类课文都有自己的规律,每类课文通过范例式学习,掌握一类学习方法,便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不仅段落是这样,学习整篇课文、其它知识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一篇篇的课文,即教文本,而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课例学习,获得学习方法,得到迁移能力,学会学习,并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水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会自主学习。 范例引领的一般步骤为:确定目标,激发兴趣?精选范例,领悟方法 ?方法迁移,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总结提升。 ,二,精选模式~实现自主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之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模式,就是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模式之一。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这类模式的开发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传授。也就是说,成功的学习并非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自主或协作探究。 2 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开发者强调教学应包括下列几个主要环节: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常用的下列几个模式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书,并去解决问题,就能很好地体现自主学习。其主要的教学环节是:(1)创设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语言描述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确定问题。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等,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注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4)合作学习。根据需要学生以同位、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等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终达到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解决问题的目的。(5)效果评价。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解决的策略及学习主动性等作出自我评价。 2、探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倡这种模式的研究者认为,科学家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一旦有了这些策略,也就相应形成了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只要问题少而精,容量与思考价值大,能引发学生踊跃、深入地探究。 对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一个立足点出发,或分解成几个重要方面,或层次性步步展开,形成有序列的问题解决,从而达成总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学习。如学习《画里少了什么》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了“画里到底少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自主读书,开始时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出表面意思——画里缺少的是一些不为人重视的小鱼等。此时,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再独立深究课文,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出表面上少的是小鱼,实际少的是一种合作精神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了课文,体会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经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学生就会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按照这一思路在探究中自主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 其模式为:独立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自主学习大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确定结果,交流研究结果?自我反思评价。 ,三,活动体验~体现自主 当代心理学的多项研究表明,活动与人的心理形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深刻阐明了“活动”在儿童智慧、思维、认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皮亚杰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看来,人的思维、智慧实际上就是人的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的结果,没有儿童大量的外部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儿童思维和智慧的发展。语文学习中蕴含着诸多活动的因素,不论是字词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有很多可操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独立地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精心设计表演课本剧、当小导游、辩论赛、实话实说、记者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五彩池》时,设计了“我当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五彩池的景色。老师问:“要当好小导游,我们应该怎么做,”“读懂课文。”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关键处给以必要和恰当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把握了五彩池的特点,然后把它记在心里。这样学生就在活动中引起了学习的兴趣,一节课,教师没有什么讲解,只在学习小组合作时给予了适当的点拨,学生就自主地掌握了 3 五彩池的特点,大多数同学都能背过,而且加上了自己的语言对原文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再创造。最后,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五彩池,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个这一学习过程,以当小导游这个活动为凭借,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很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先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就会自觉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就能更好地体悟语言文字,会使学习变得妙趣横生,活化思维,拓展想象。这种自主活动学习,创设了多种多样的角色转换机会,使阅读成为多角色活动,营造出了民主的课堂气氛,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激活了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学生就能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和接受教育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自主探索学习形式 优化自主探索学习方法 陕西宝鸡市眉县常兴中心小学 严玉英 刘爱爱 《课标》以改革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为根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创造性,发展各自的潜能及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较以前大有改观,首先是广大教师重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形式丰富了,学生活跃地“动”了起来。但是令广大教师困惑的是收效甚微,仍旧是一小部分学优生如鱼得水,尽展风采,相当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只得静坐静听,做一个忠实的听众。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索学习从热热闹闹的“形式”走向“实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探索学习当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呢,对此 ,根据“生态创生模式实验‘自主•探索•发展’实验”,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实验已初见成效,下面就谈谈一些我们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改革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只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所以我们认为在一手抓好教师观念更新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二者协同改进,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才会产生改革的共鸣与发展。由于学生受以往传统课堂学习观的影响及各种不合时宜的学习要求的束缚,不管教师怎样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还是放不开。对此,我们首先从改革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入手,提出了新的《学生课堂学习要求》,解放学生的思想,打消他们学习的种种顾虑,树立其自信心,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潜能、个性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条件下尽情施展。 学生课堂学习新要求: 4 1、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态度要积极主动,不要总依赖老师给你讲,你不妨自己试着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动口说一说,你会领略到一份辛劳后的甘甜与喜悦。那是学习中最快乐的事情,你何乐而不为呢, 2、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同伴的谈话,边听边思考,他们的见解你同意吗,不妨也勇敢地站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这对你的学习会大有益处; 3、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相信你会语惊四座的,不要顾虑他人见笑,只要敢说就是成功的; 4、不要低估你伙伴的能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遇到难题不妨试试向你的伙伴请教请教,也许你会对他刮目相看的; 5、提问题不总是老师的专利,也是同学们的权利,有时冷不防给你的老师提出个问题来,那也是学习的一种快乐和享受。请记住:会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6、当你极想发表自己见解,但老师没有点到你的名字时,你可以勇敢地站起来,一吐为快。不要压抑自己。 7、请不要总是迷信教材、老师,他们不是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请你用自己的眼光,认真科学地分析、判断,大胆地向教材、老师挑刺; 8、课堂上,同学们总盼望着得到老师的夸赞和赏识,但老师不大可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你的真诚夸赞的语言,你的同伴也是很在乎的;你可以当一名小老师夸夸你的同伴或是为他的发言点评点评,你的伙伴会很感激你的。 通过倡导,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课堂慢慢地更加“活”起来了,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实践中去,个个都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学习。 二、丰富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它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根据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五个特征,我们实验探索总结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三种有效形式: ,一,独立探索式: 独立探索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有效方式,它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要求独立、渴望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立探索的学习活动有哪些呢,它有:(1)课前自我尝试预习,获取新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2)课堂上大脑积极地与老师、教材、伙伴对话,思考问题,从而很快地用大脑处理各个方面得到的信息,产生自己新的独到见解;(3)独立练习朗读、表达、概括、写作、阅读、观察、想象、感悟、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技能,锻炼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以上学生独立探索学习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教师长时间精心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从依赖学习发展到能独立学习,逐步形成一定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独立探索学习方式才能发挥其有效性,才能使活动不留于形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及习惯呢, 1、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发现、积累与总结,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责任就是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去发现、总结新的学习方法。如:如何预习课文,从哪几方面预习,如 5 何有感情地朗读,怎样理解词语,识记生字,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怎样去观察事物、景物、动物等,从哪些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等等。这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现、总结、积累,渐渐地学生的独立探索学习能力、习惯就会形成,也就会主动地独立探索学习,不断获得成就感,心中也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享受,一种美好的向往,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了。 2、多给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份鼓励与信任,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刚刚学走步的孩子,步子蹒跚,脚跟不稳,随时都会有摔倒、栽跟头的可能。这时大人在一旁多给孩子学步的机会,多一些帮扶、鼓励会使孩子的步子越走越稳健,越走越迅速。学生学习也同孩子学步是一个理儿,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地探索学习,有一个培养、锻炼与鼓励的过程,教师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即使当时效果不佳,教师一次次的鼓励、信任会使学生重新鼓起勇气,充满信心的再去尝试乃至更多次地去尝试,总能取得成功。这其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可能不是很强,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鼓励、等待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决不能打击任何学生,放弃任何学生。 ,二,活动合作式: 活动合作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之间通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学习活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之目的。同时这种学习方式, 很好地开发利用了每位学生的潜能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及社交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1、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喜闻乐见。 活动合作式,合作是一种形式,活动是架设合作的桥梁,是核心。因此,为了提高多方合作的有效性,就应从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多下功夫,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合作内容有:交流学习收获、个人见解;讨论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与伙伴争辩个人观点成立的理由;搭伴去做社会调查;去实践基地合伙动手操作;合伙去搜集整理想要得到的学习材料;当一次小记者出外参与采访活动;相互配合动手做实验;合作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彼此评价,欣赏对方,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不仅仅是上面这些。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特征,良好的学习活动内容会源源不断地走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来,而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2、多元合作,多向交流,产生合作的立体效应。 合作不仅仅是生与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还应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多元合作、多向交流,从而产生合作的立体效应。课堂上,师与生的合作、生与生的合作。这生与生的合作包括同桌、四人一组、八人一组的合作,还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同时,还可不断优化组合合作伙伴,在多元的合作交流中彼此吸收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课堂外可加强全校性的合作交流,如:学习经验交流、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口头作文竞赛、写作技能展示、动手实践技能展示、书画展等活动;通过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途径专设“问题挑战”、“回音壁”、“我的新发现、新收获”等栏目。在校外,可指导安排学生与家长、兄弟姐妹、朋友、近邻、社会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与他们一起探讨疑难问题、谈心,针对一些家庭、社会的尖锐、敏感问题交流各自的观点看法,一起协作调查了解有关学习资料,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总之,学生合作活动学习的方式是丰富、多元的,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去开发、去创新、去改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广阔的合作探索学习天地,多向交流,加快促进,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社会交 6 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一点一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1)端正合作态度,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参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讲究合作的礼貌及合作的精神。不能有惟我独尊、自傲自大的心态或是唯唯诺诺、胆小害羞、自卑的心理。同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如:说话声调适中,语气平和、亲切,不能大声嚷嚷,要专心聆听;别人发言不能插嘴、说闲话,打断或影响他人说话;对他人的发言要积极动脑去思考,想一想他的见解与自己的见解有什么不同,相比,谁的见解更高一筹,他能想到这些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他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见解呢,等等。边听边认真反思,在思考中汲取、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每次合作,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动口、动脑、动耳,相互帮助,默契配合,不得袖手旁观。使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下生动活泼地进行。 (2)指导、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控制课堂合作学习的次数,一节课2—4次足矣,不能太频繁,不能挤占了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时空。 ?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或学生意见分歧大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等。 ?一般课堂上多采用四人、八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各组的合作学习效率,应该有分工、有负责,根据个人特长每小组可安排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主持、纪律、组织、评比;一名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员,负责伙伴发言的记录;一名中心发言人,负责本组学习结果的汇报。这样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三,问题探究式: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探究学习也将是现代新课程新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其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再次就是帮助学生探索提问题的方法、途径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要真正还给学生提问题的权利,给学生充足提问题的时空,对学生的提问要及时点评,适时鼓励、赞赏,增强他们提问的自信心,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很可笑、浅显、离谱,教师都不能指责、讥笑、讽刺学生,要客观地指出所提问题的不足之处,然后巧妙地给予引导。 (2)以名言警句、杰出人物善于提问的故事,激励、诱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问题意识,养成爱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一起实践、摸索提问题的方法、途径。 提问题的方法、途径无穷无尽,它始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永恒探索的课题。一个人个性不同,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思想境界不同,那么提问题的方法、途径也就五彩纷呈,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好问题进行分析、赏评,以便给其他学生质疑以启示,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去摸索、总结、积累成功的质疑问难的方法、途径。 总之,质疑的方法是无止境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潜能,认真及时地分析、赏评,不断探索总结、积累更多更妙的好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独立探究式、活动合作式、问题探究式是我们在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指引下探索总结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三种方式,它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以及团 7 浅谈“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新疆哈密市第三小学 李 薇 课程改革已是当前教育改革关键。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位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也不应该只是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人。怎样解决学生主动学、教师精心导的问题,我认为创设和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氛围极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指在课堂上应该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主要的是指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学的种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只有把它们相互渗透和有机的运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一、创设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我在与低年级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儿童对于客体的认识是从一系列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儿童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非常注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在儿童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活动,来营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中,使之成为学生乐意追求的学习形式。尤其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更适合于创设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氛围,用表演、演示或小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辅助教学,不仅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的表象或转化成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中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求知、主动的探究。全体学生在“愉悦放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阅读教材的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参与和成功的乐趣。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我就设计了动手做一做,进行演示的方法,创设出一种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只口渴的乌鸦,在半瓶水面前想办法喝水,学生通过亲手实验,看到了瓶子里的水随着石子的增多,水位越升越高,顿时就领悟到了课文中的乌鸦是多么聪明,多么善于动脑筋。可贵的是,学生进而联系到自己在遇到困难或难题时也应该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样教学的难点就在这一实验中迎刃而解。这一活动的设计,无疑是为学生架设了一座如何学习与课文内容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口、耳、手、脑都动了起来。 再如教学《小闹钟》,我就采用了自主排演、深化理解的方法。这则故事由三幅图连贯而成,形象有趣,很适合表演。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再加工,编成课本剧来表演。学生在加工编排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模仿、想象、好动、爱说等特点,把小闹钟见到猫头鹰、小兔子、小熊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再现了出来。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激起了学生自主求知、不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二、创设以选择为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创设以选择为主的学习氛围是对学生尊重的充分表现。学生会在被尊重、被重视的自主学习环 结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这三种学习形式不是自主探究学习形式的全部,仅仅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形式,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探索更多更好的学习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 境下,身心愉悦,主动求知。所以创设以选择为主的学习氛围,不仅适应于阅读教学,也适应于作业设计。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我常常是出几道有坡度的题,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选择。有选择性的作业,我一般分成三类:一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二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三类作业介于两者之间。这样设计,学生在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时,就会产生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就理解课文内容的深浅不同来选择学习什么、怎么学习,能营造出一种民主而又积极的学习氛围,也是一种考虑到学生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的较好的教学方式。在分析课文时,教师不妨说一些:“在这篇课文里,请选择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话分析给大家听,好吗,”或“在这一段里,你认为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等等。这些话看似简单,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却一下子改变了学生被动应答以“配合”老师的局面,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找一处意蕴较深的来说;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找一处较为浅显的来说,这样就形成了人人都可以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局面。 创设以选择为主的学习氛围,除了在分析课文中可以运用,在朗读训练上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训练学生朗读课文中,老师可以这样说:“你喜欢哪段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或“你觉得这段该怎么设计,会读得更好呢,”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会在自我选择中,把对文中感情的把握通过朗读充分的再现出来。 总之,创设以选择为主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从实际需要和学习目标出发,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学习了选择,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负责精神。 三、创设以交流为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旧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安排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则不讲或少讲。因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交流什么呢,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可以交流学情,可以交流方法,可以交流感受,可以交流思维的过程等等。怎样交流呢,可以采用自由汇报的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师引学生说的方式,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解的方式等等。在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在学生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适当讲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我创设以交流为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预习中先讨论交流这一课的中心句和中心词分别是什么,讨论怎样读好中心句,交流读了全文之后的感受。教学这一课时,我就紧紧抓住学生在预习中讨论交流过的中心句和中心词展开教学。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抓住描写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部分,交流读后的感受,交流感动的原因。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交流中不但能抓住课文中的内容感悟理解,还能够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周总理的事迹进行补充,阐明感动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不但能就课文内容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还能结合自己在对比中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 通过实践发现,创设以交流为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用再跟着老师的指挥捧走,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同时,把教学的矛盾转化成了学生积极思索、勇于发表意见的过程,突破了教师设定的框架,激活了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使学生的能力、意志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步形成了敢想以前不敢想的事,敢提别人不敢提的观点, 9 创新思维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以争议为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 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允许或害怕学生“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或置自己于尴尬的境地。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不敢问;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说;学生通过思考之后迸射出的思想火花得不到闪现。思维的碰撞被迫停滞,鲜活的学情也被扼制,课堂因此也就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的生机。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为学生创设以争议为主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勇于争议的心理和精神,注意为学生营造便于争议的条件,善于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让学生通过争议有效地推进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识。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议,都能起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俭朴,文中描写周总理把“我”带歪的小转椅扶正这一自然段和课文要表现的主题没有关系,应该把这一段删掉。这个带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一细节描写到底该不该删除呢,我抓住学生学习中撞击出的思想火花,趁机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自由争论,找出说服提出问题的学生的理由。经过讨论,许多学生都认为这一细节描写不能删除,从周总理把“我”带歪的小转椅扶正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周总理对一件小事都那么严谨和认真,那么在工作上,要求就更加严格,更加认真了,用这么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工作,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啊~这一细节的描写更进一步地加深了我们对周总理工作劳苦的理解,更进一步地让我们感受到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创设以争议为主的学习氛围的教学价值还不仅于此,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学生会尽量运用清晰而又有说服力的言辞来阐明观点,这无疑是最好的语言训练。在力求驳倒对方观点的同时,学生更会注意到从各个角度探求自己观点立足的依据。这种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会有多么积极的作用啊~ 总之,不管创设怎样的学习氛围,都必须以课文的思路、脉络和语言为依据,以课堂为基础,通过教师直观的引导和积极的启发使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创设一种与教材相吻合相协调的学习氛围,从感官上对学生形成一种冲击,从心灵上对学生形成一种碰撞。这样,学生才能作为真正的主体,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通、学懂,为今后的学习和自我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享受——教育的最高境界 江西鹰潭市童家中心小学 李丽琴 两千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仅“学之”、“好之”而且到了“乐之”——享受的境界。 现在,享受教育对教师来说却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许多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但没有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充其量是在尽心尽职地凭良心工作。 享受——教育的最高境界,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感受,仅有学生享受教育是不完善的,因为没有享受体验的教师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爱生乐教,难以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一、开发课程,享受创新之乐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劳动不是机械单调的辛苦重复,而是富有挑战的创造劳动。如:备课除了独立钻研外,还要多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和同事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且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如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反之,如果因循守旧地照着老路简单重复,就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极其单调,难以有任何快乐可言。 从某种意义来说,享受是一种个体感觉,不同的心态做着同样的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不仅可使自己有着良好的心态,更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淡化结果,享受过程之趣 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课堂教学中,你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象中听出创造,可以从激烈的争论中悟出执着,可以从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模糊到清晰时,你会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当学生笑逐颜开,急切地说“老师,我知道”时,你会产生与学生同样的激动。教育过程中,这种享受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味。 享受教育的过程,要求我们每位“灵魂的工程师”抚平浮躁虚华的心灵,抛弃急功近利的情态,寻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与学生同发展。 三、正视差异,享受个体之美 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首风格迥异的诗。有些教师总想把学生训练成符合自己愿望的标准件,把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个体加工成符合自己要求的同一程序的机器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谓用心良苦,煞费周章。因此,当碰到“违章出格”或某方面成绩暂时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时,往往操碎了心,愁白了头,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大发“烂泥扶不上墙”的感慨。 如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才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每个学生都有令人欣赏的优点,值得称道的举措。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学生那里分享特有的快乐和欣慰。有人问一位教师:“你们班谁最差,谁最笨,”这位教师自豪地说:“不知道。我们班没有最差的学生,也没有最笨的学生,只有在不同方法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了然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学会欣赏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美德。也许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明白,但你应该相信,他们至少已经在欣赏与被欣赏之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难道你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吗, 四、放手活动,享受学生之能 有些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整天忙忙碌碌,细致入微地关心教育学生,却始终不敢让学生独立走路,不敢让学生“越雷池半步”,由于自己的“超负荷运行”,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实际上阻抑了学生的发展。难道教师真的只能那么“苦”吗,未必。孰不知“‘懒’教师也能教出勤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最好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蔽到幕后,为学生锻炼能力、展示才华、表现自我创设条件搭建舞台,要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学生到大海中尽情遨游吧~呛一口水不要紧,沉下去托他一把,失去信心时陪着划行一段,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学会游泳,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远远超出你的水平,看到学生一个个越过高山,淌过沼泽,取得收获,走向成功,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说到底,享受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让我们热爱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和学生一同享受教育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11 学习课程标准 有关注,就有亮点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新认识 黑龙江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伊艳春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定位是“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在这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被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的。但是《课标》中并没有提出更多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导,只是在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之后,都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恰是这些目标,引起了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注与思考。 但是课改实验初期的关注与思考应该说也是初级的。因为,一谈到综合性学习,有人就像课标中的书写排列一样,把它与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并列,以往为了阅读而“阅读”,而今为了“综合”而“综合”。其实它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看作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或某种能力,因为不论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是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等,这种综合性都应该得到体现。 因为我们始终关注与思考,所以在我们实验区刚刚结束的大规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动与推进的调研活动中,我们惊喜的发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的特征已初见端倪,语文学习场所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这些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性理解的东西已经呈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开始呈现亮点,引领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认识。 一、关注学习场所的综合性,让身边的课程资源“亮”起来。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三——教学建议的第二条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并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广大的实验教师在实践当中也关注到了语文学习场所的综合性。本来语文学习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行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大语文观正在被我们广大实验教师所认同与践行,那种认为坐在教室里就能把语文学好的旧观念已经渐渐为大家所摒弃。现在,商店的招牌,各种商品的包装盒上的文字,电视中的广告„„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街道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甚至连如何去商店购物,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话题。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的目光已经在我们的引导下从学校的小课堂转移到了自然与社会的大课堂上。这样我们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说,决不是空谈,也不是夸张,就说识字教学吧,传统的集中识字已经远远不能适合孩子学习的需求,现在,我们在倡导课内的随文识字外,更鼓励孩子们去生活中识字。实验中,很多家长反映,这种开放式的识字理念使得孩子们的识字更主动了,经常是家长领孩子们走到哪里,孩子们就问到哪里,认字到哪里,而且很多公共场所的错别字、繁体字往往是孩子们的慧灵之眼来发现并力主纠正。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店主的一笔之差的误写,与店主一番唇枪舌战地理论。这似乎显得孩子的幼稚,其实我认为不然,首先说孩子的这种开放识字的意识是大大应该肯定与鼓励的,此外,他的这种从小就树立语言文字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的意识与行为更有助于他们这一代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然综合性学习 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责无旁贷应引导学生 12 走出课堂,让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都活起来,亮起来。 二、关注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让学习的过程“亮”起来。 这里要阐述的其实是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性。杜威曾说过:“人类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在“做”中实现,而“做”的环境,应该是“一种生活环境,能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必须是和他们的经验有关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反过来说,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是第一位的要求,而学习的环境则应该达到“解放和组织能力”的标准。让学生学习语文变成学生的主动的愿望和行为,那么某种学习方式和模式是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有让学生进入生活状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亲历与体验,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关注到了这一点,我们在实践中寻求验证,不久前在一实验性质的实践活动中,我又发现了亮点。 我此次实验的对象是二、三、四、五学年的不同年级、不同语文学习基础的学生,约计19人次;实验的内容是:请同学们回到家中留心家里人,有哪些方面的坏习惯,跟踪观察二到三天,然后想办法(或查资料、或向有关人员访问)了解家人的某种坏习惯的危害之处;接下来,就是分析整理观察与调查的信息与资料,充分进行准备,去说服家人改正坏习惯(这大约需要二天);最后,就是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地点,与家人进行一次正式的谈话,争取达到帮助与教育家人改正坏习惯的目的(这约只需要一天某一时刻)。当学生们从现实生活状态再回到课堂上,把这一周来的经历与体验进行汇报与交流的时候,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一系列的活动,综合地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观察、调查、分析处理、谈话等),但是,同学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活动本身带给他们的压力,不论是对整个活动,还是活动的某个阶段,同学们始终兴致盎然,很多同学还由关注活动内容转移到了对活动某一阶段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其中有的同学为了能使自己的谈话对家人真正有效果,除了认真查找资料,准备谈话内容外,还就选择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谈话才能最有效,而煞费心机,甚至还有的同学与自己的其他家庭成员共同联手,组织谈话。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实验对象中,无论何等层次的学生,均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活动与汇报中,每个人还认真地记录下了这次经历与体验,无论他们是否帮助家人改掉了这些坏习惯,但是从他们的谈话开始,他们每人起码都尝到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有孩子们的例文为证。 这一次的实验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着实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每当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除了考虑学习内容的本身,其实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一种学习方式,哪怕小到认识一个字,它的学习方式都应该是综合性的,而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综合性地运用语文学习的方式,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愿望呢,这里我想我们是应该在这一点上讲些策略的:综合性学习强调学习方式的综合性,但我们不能把方式与形式混为一谈,实践中不必刻意追求形式的丰富,要因学生、因当地实际以及学习内容而定,如果只追求形式的新奇和简单的花样翻新以求吸引学生的注意,结果可能是老师费了很多功夫,学生认为好玩,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如果从学科目标出发,树立了综合性的理念,那么一次师生之间对于阅读方法和感受的讨论,或者同学之间共同商讨,写一份如何保护环境的报告,都能成为学生难忘而愉快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因此我们关注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还要在“有效的学习”的意识的指导下。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因方式而一路的亮起来。 三、关注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让学习的结果“亮”起来。 说到这个问题,请大家先就我提供的这个案例来讨论一下识字教学的目标有没有综合性。教学“金黄”的“黄”字时,我向学生询问:谁有好办法能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时一名叫黄××的 13 男孩站了起来答道:“我有一个顺口溜,共字头,由字腰,两只小腿还不高,这就是黄。”我又问:“你的这个记字方法很有趣,也好记,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回答:“我姓黄,我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这么记自己的姓。”随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表扬黄××同学的这种记字方法并鼓励同学们也象他这样,多注意积累记字的方法,并推荐给大家。试问,在这个案例中,教学目标是什么,只是让学生认识并记住这个“黄”字吗,恐怕从我与学生的对话,大家已经发现其实在这一简单的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仅实现了所谓的主要目标——认识“黄”字,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积累,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态度的促进,我们是有着多重收获的,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我们实现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而语文素养的内涵,从语文能力来说,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包括个性、情感、态度、习惯的形成;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塑造,所以,我们组织与实施的任何一项语文活动(哪怕简单到识一个字),都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何一项语文活动都不会只是实现某个单一的学习目标。 首先就教材内容的教学来说,即使是课文的学习或语文天地中的某一项练习,我们也是把其视为综合性学习,比如:“日积月累”栏目或低年级有关字词句的学习过程,都是从学生的真实感受出发,伴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而展开的,都是和阅读、写话紧密联系的。 此外,尤其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的特征就被凸显得更为突出了,比如:“听天气预报,写在小黑板上。”我们不能说“听”和”写”就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因为,听之前学生要调查天气预报的播出时间、播出方式,以及写在小黑板上之后,什么时间,摆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服务,会帮助大家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将会是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关注与思考的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也势必会在某些方面带给学生一些促进,比如培养了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学生还将会在记录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尝试学习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气象学知识„„那么,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的综合性,它不仅实现了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综合,学科的综合也可见一斑。 如果这些表象的目标的综合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那么我在一位乡村教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发现应该能让我们感受到综合后的“果”中闪现的亮点。 这是《多彩荧屏,情系你我他》一课中的某一环节。老师请一组同学来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就是请学生汇报你去哪调查,调查中多少人喜欢看新闻,多少人喜欢看动画片,多少人喜欢看《人与自然》„„)其实精彩的还不在于学生运用统计表的方式条理清晰、数据明确的汇报,而是老师一句追问后发生的:“调查过程中你遇到了困难了吗,怎么克服的,把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这时一名学生脸微红说道:“我第一次去我们学校初二一班调查,刚一推开门,那些大学生就说我走错了。”老师又问:“那后来呢,你怎么做的,”“我跑回来说我不想调查了。”老师补充:“我想起来了,当时你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可是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你又去了。看,你现在不是学会怎么样调查了吗,听说你又去时很有礼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也很支持你。这些数据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我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知难而上的勇气。” 我认为案例中的亮点关键在于教师的关注到位。这位老师很好的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他的作用不在于关注学生是否拿来了资料,而是关注了学生怎样获得这些资料。而且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应该说,在这样的一次师生互动中,既有预设目标的达成,又有全新目标的生成。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健康的情意态度。 案例给予我们的启发是不言而喻的,看来,教师的关注在哪,学生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就能发展到哪,学习的结果就会亮到哪。由此,我们坚信,有关注,一定会有亮点。 14 打开窗,风景这边独好~ ——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安徽黄山市屯溪区现代实验学校 姚朝霞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个纷繁而严峻的课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托教材,延伸主题,探究实践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在课改实践中,我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以教材为依据,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 1、利用资源~探究学习创新知。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我一般不予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一粒种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种子是怎样钻出地面的,为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我设计了“种一粒种子,交一个朋友”的实践作业。孩子们和家长合作,利用废旧易拉罐、可乐瓶或小花盆种下了一粒小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不仅详细生动地记录了种子发芽的过程,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进了校园。窗台上,一棵棵刚出土的种子在阳光下挺起胸;教室里,一张张笑脸在春风里开心地漾起了笑容。在这样愉快、探究的氛围中,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随时都会有灵感的来访,智慧火花的闪现。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在探究学习中了解了新知,同时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还懂得了万物生长都要有关爱,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 。其实,实践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培养了兴趣,增长了感知,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2、搜集资料~获取信息提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所接触的不再停留于教材本身。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如教学《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武夷山美之所在。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找来了图片、VCD光盘等,对武夷山的了解不亚于业余导游。趁兴而起,有关五岳和中国其他名山的资料学生也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在家长和老师面前侃侃而谈,俨然一位小导游。另外,在学了《苹果落地》、《壶盖为什么会动》等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走进科技园”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搜集科学家、发明家的有关资料,交流阅读小故事,并学习质疑,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亲身实践, 15 学生提高了查阅、选择资料的能力,积累了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增长了社会生活经验。 二、整合课程,开阔视野,互动实践 课堂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推崇“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诵读古诗 ~酣畅淋漓品诗情。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精萃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思想内涵上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又极具美学价值。《课标》对小学生提出了背诵古诗词的要求,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心灵,完善人格,升华精神。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从一年级争当“背诗大王”活动到二年级的“每周几诗”,“课前一诵”,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学生背诗的数量大增,少的几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诵,用于识字,写话、交流„„其乐无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诗文诵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吟诗诵词已不足以充分表达学生的诗兴,学生又尝试作诗,并给诗配画,不仅进一步受到了中华文化意蕴的熏陶,而且锻炼、发挥了创造力。 2、演绎课本~轻轻松松过把瘾。 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组织“课本剧”表演能使语文课堂一扫沉闷气息,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梦想剧场、文化快餐~《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画龙点睛》等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被演绎为课本剧,课堂变成了剧场,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参与到剧情中,充当各种不同角色。他们兴趣盎然、热情合作,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把故事演活了,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智,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相伴春光~最是书香能致远。 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低年级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我校除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时间外,又开展了“阅读月”专题活动。孩子们在书海中尽情畅游:搜集名言,学习给书分类,举行好书发布会,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利用班会定期举行了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到了好的读书方法,了解了多方面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4、编辑版报~缤纷园里看世界。 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办墙报、出班刊是他们喜爱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美术教育紧密相连,组织学生主办“展版”、“墙报”,就连走廊也成了展示交流的一道风景线。根据不同主题,学生自己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走进书的世界”、“神奇网上行”、“祝福妈妈”、“五月花红”等主题,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美术才华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源于生活,走进自然,放飞实践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发综合性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走向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我班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我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同学写出了想象作文《梦想神舟游太空》,表达了自己的飞天愿望。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2、走进自然~神奇美丽实践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大语文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和动员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调查研究,增进对社会、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了《特别的作业》和《珍贵的纪念》后,我们动员孩子和家长利用周末,一道走出家门,搜集宣传用语并自编、制作宣传牌。 孩子们有的身背照相机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自选角度,拍摄到图片;有的拿着纸和笔记录下了精彩的宣传用语;还有的将做好的宣传牌插在了校园的花圃里。自然界神奇而美丽,春天,我们带领孩子搜集描写风的好诗妙句,比画风,和风儿一起结伴旅行;夏日,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书林”、走进自然,游历名山大川,采撷山花一束„„金秋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觅秋、赞秋”活动;皑皑冬日,我们又和孩子们一道相约圣诞树下,许下一个个美好的心愿„„所有的这些,都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完成。在社会这个广阔无比的大课堂中,孩子用眼睛在细心观察,用耳朵在认真倾听,用心灵在默默感受。探究性实践让他们对自然多了一份关心,添了一份情感,增了一份思考,有了一份责任。 3、共度节日~家校互动献真情。 课程改革的再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了“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师生、生生以及家校互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为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为精彩,结合重大节日,我们精心编排了以节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八”节到了,我们以“妈妈的爱”为主题,举行了“祝福您,妈妈~”的系列活动:夸妈妈—送礼物给妈妈(鲜花、贺卡、小诗、歌声、分担家务活„„—写写祝福的经过—画画祝福的情景。)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表达爱的真情,妈妈们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在孩子的实践作业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心与心相通,知识与能力、 17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了最自然的、最真实的体现。“五一”、“十一”长假,我们又带着孩子走进自然,倾听流水的欢歌,领略山川的雄姿,并用笔、照相机,用心记录下和家人共度的最欢乐的时光。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孩子们设计了精美的贺年卡,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快乐的寒假里,一份精心设计的实践作业吸引着孩子们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日记,那里有大年夜的温馨、拜年时的高兴、旅行的收获,还有读书的快乐„„每篇日记都有一个别致的好名儿,还配上了插图,贴上了照片。原本快乐的寒假更为丰富多彩了。 鲜活的语文环境,多样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大舞台,孩子们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语文教育的乐趣。张扬课程改革“增加互动”、“重视过程”、“推崇整合”三个核心亮点,带给了教师更为广博的发展空间。发挥实践活动的系统效应,打开语文课改的一扇窗,我们仿佛看到了享受美的能力的回归,心灵折射语言的领悟,以及现代社会人格的升华。打开窗,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风景这边独好~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丰富语文学习形式 ——我是这样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双河小学 田奇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增大信息量——搜集资料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我经常在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材料。在教学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秋天到》时,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一年有多少节气,秋天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算起,查一查今年的日历,看看今年的秋天是从几月几日开始的,2、搜集你认为是秋天景色的图片。这样的课前准备,学生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还会知道秋天是从“立秋”这个节气开始算起的。在上课时,学生出示了搜集到的图片。有的图上画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有的是“菊花展”的图片,有的是农民收水果的情景,还有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甚至还有一位学生拿来一张小朋友在做游戏的图片,开始我没明白他为什么选这幅图,其他同学也感到很迷惑,他说秋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着毛衣在做游戏。这时我才注意到图上真像他说的那样,不禁夸道:“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观察事物很细心,今天你给了我们大家一个惊喜~”这是他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在教学《火红的枫叶》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火红的枫叶,找不到枫叶可以用其它漂亮的树叶代替。上课时,搜集到的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枫叶,部分没有见过枫叶的学生也在新奇之中认识了枫叶的形状、颜色,甚至还有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和枫叶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像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就像我小小的手掌”。有的学生搜集到别的树叶,也拿出来展示:有槐树叶、梧桐树叶、松树叶等等。有个学生拿来了一片旅游途中得到的叶子,这可难坏了我和同学们,后来他告诉我们是海棠的叶子。我又鼓励他课后准备一下这种树的相关情况,树干怎么样,花是什么颜色的,果实又是 18 怎么样,结果这位小朋友的积极性特别高,第二天一大早就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这些以前从未见过的人讲他的神秘树叶。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增加了不少植物方面的知识。还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从而养成对事物探究的习惯。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的第一课是通过一组首都建筑图片学习生字。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但一节课的时间只用来学习生字,就显得枯燥无味,所获得的知识量也太少。因此,在课前我做了以下安排:1、查找课文中这几处建筑的相关知识;2、搜集我国著名建筑、风景的图片、资料。上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积极发言,都踊跃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相机把他们展示的建筑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除了学习课文中生字外,又渗透性地多识了字,适度增加了识字量。 这个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师生资源共享,锻炼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自我的大好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这样也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激发了他们搜集资料的兴趣。 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排演课本剧 低年级的阅读课文好多是有趣的童话。在指导朗读时,需要让学生体会角色的语言特点。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排演课本剧是使学生从角色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去感悟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排自演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设想,不仅仅是朗读课本中角色的语言,还可以添加自己创造的语言。我在教学《特殊的考试》时,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特殊的考试》这篇童话里共有五个角色: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和熊猫台长。整篇文章没有角色的语言。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排演了这样一出课本剧: (首先,熊猫台长走上来,他自言自语):我们电视台要招一名节目主持人,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我在这儿放一块果皮,考考这些来应聘的小动物们。(他丢下果皮,走到一边去了。) 小熊(大摇大摆地走来,看见地上的果皮):这不关我的事。(绕开果皮走了。) 小猴(跳着走来,看见果皮,弯下腰,又直起身来):别弄脏了我心爱的白手套。(也绕开果皮走了。) 小狐狸(走过来,看见果皮,抬脚想踢,又停下来):别弄脏了我的红皮鞋。(绕开果皮走了。) 小白兔(一蹦一跳地走来,看见果皮):咦,这是谁丢的果皮,(她弯下腰把果皮捡起来丢进垃圾箱里。) 熊猫(走上来):小白兔被聘为“小小卫生员”节目主持人了。 小熊、小猴、小狐狸(不服气地):不是还没考吗,为什么选她呢, 熊猫(微笑着):已经考过了,地上的果皮就是考题。(几位小动物低下了头。) 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个课本剧里所有动物的语言、动作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课文中说小猴看见果皮“想捡,又一想”。饰演小猴的学生就做了这样的动作:弯一下腰,又直起身来。这说明学生在思考角色特点时,真的把课文理解了。在排演课本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闪光点”。这样生动活泼的课本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读读演演的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综合实践——举办图片展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祖国”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 19 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我设计了“举办祖国风景图片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根据“风景名胜的类别”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喜欢的“主题”。搜集活动围绕这一主题,相互合作。在搜集图片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阅读抄录有关文字说明。在活动中,我要求小组之间互相帮助——把自己发现的“非本组主题图片”推荐给别的小组。 将教室内墙壁划分为几个展区,每个小组一块。学生将挑选出来的风景名胜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贴在“展区”内,并在每幅图片下面,用字条标明风景名胜所在地及相关的名称,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些字要求学生自己写。全班同学开展“游览”活动,本小组同学轮流当“导游”介绍本组展示的图片,其他同学当“游客”,“游客”也可向“导游”提问。我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在“导游”时出现问题,我及时纠正、指点,保证学生的介绍正确、准确。 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搜集资料”、“布置展区”、“导游介绍”几个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这样的设计,将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及美术课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得到综合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创设表达空间——绘画作文 孩子们喜欢画画,在他们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喜欢用彩笔描绘自己喜爱的事物。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常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当运用画画这种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内容、自己的想像画下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完《秋天到》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画一画“秋天”。学生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画,有的还给起了名字。一个学生画了金黄的稻田,他给画起名字叫《金色的秋天》。一个学生画了果园里结满了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火红的柿子等,他给画起个名字叫《丰收的秋天》,还加了这样一句话:“秋天很凉爽,农民收了许多水果,很高兴。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面对学生这样的表达,我真感到惊喜,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感到自豪。 《火红的枫叶》讲的是一个小学生找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事,抒发了小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学完课文以后,学生都纷纷自己动手做贺卡,教师节的早上,讲台上堆起了一大叠,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有的粘贴上可爱的树叶,有的涂上美丽的风景,有的画上燃烧的蜡烛,还有的设计成镂空的封面。几乎每张卡片上都有几行文字,有的是抄来的小诗:“老师您像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是自己的语言:“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老师,我真喜欢听您上课,祝您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年轻。”这一张张卡片,是学生用心做成的,是他们个性的展示,是不受限制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想有了这样的积累,到真正写作文时,一定会得心应手的。 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体现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文,拓展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形式,既可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又能领悟到语文活动的丰富多彩;既让他们学得津津有味,又可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形式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正确把握,恰当运用,才能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20 实验教材介绍 大胆创新设计思路 充分体现课标理念 ——学习、研究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一上,有感 湖北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徐光华 新一轮课改建立起了“一标多本”的教材制度,从而打破了某种教材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就语文教材而言,目前就已有北师大、人教社、西南师大等八个版本。通过对上述版本的语文课标教材的比较学习、研究,笔者深感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的创新程度最高、设计思路最新,充分地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确立的新目标。下面以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来简要谈谈个人在比较、学习、研究中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具有快乐感——培养爱学习的人 过去的“教学大纲”,只是把“兴趣”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内驱力。而《语文课标》不仅把“兴趣”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而且还把它确定为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比如,在《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确立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写话有兴趣”等目标。确立“兴趣领先、快乐第一”的目标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进而感受到学习其它课程、甚至人生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他们成长为终身爱学习的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快乐。” 为了落实“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终身爱学习的人”这一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进行了大胆而富有创意的设计:?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直接兴趣。如,抓住儿童喜欢娃娃、喜爱动画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了丁丁和冬冬两个小孩,与孩子们共同学语文、一起成长,大大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学生由喜欢两个小孩到喜欢语文书、喜欢语文课。又如,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创设各类形象生动的图标来代替单调抽象的题目序号,以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使每一项语文实践活动都充满着趣味性、吸引力。?通过情趣盎然的内容来感染学生,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直接兴趣。教材选文不仅体裁多样、形式活泼,而且处处关注着儿童的阅读心理、篇篇充满着童心童乐,使学生乐于阅读。如,无论是儿歌《上学歌》、《数字歌》、《我的家》、《我家住在大海边》、《哪儿去了》等,还是故事《浪娃娃》、《乌鸦喝水》、《想飞的乌龟》、《小母鸡种稻子》等,都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想象世界紧密相联,使他们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很快就把他们引入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激起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教学中,教师只要立足于“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优势,就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切实为他们成长为终身爱学习的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成功感——培养会学习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法和学法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严重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往往通过机械记忆、灌输教学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无论是用哪种学法学会的,单纯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由于获得 21 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不一样,往往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是极不一样的。 这次课改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而《语文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引导“现代的人(主要指学生)”去学习“过去的知识”等到“将来才用”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教学,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这说明,那种一劳永逸、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要获得它纯属奢望。所以,我们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火花的同时,还要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记得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作基础的。”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过:“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 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在“语文天地”中创设“金钥匙”栏目,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逐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开放式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逐步成长为会学习的人。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金钥匙”有:“读书姿势一定要正确”(P7)、“写字要做到‘三个一’”(P9)、“在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读书”(P21)、“学习要经常回头看看”(P55)等;教给学习方法方面的“金钥匙”有:“讲故事的方法”(P15)、“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看拼音”(P34)等;教给学习策略方面的“金钥匙”有:“我们可以从哪儿识字,在外面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P65)“搜集图片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呢~”(P71)等。?在课文后和“语文天地”中创设大量导学性、启发性、开放性强的题目,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发现、拓展、综合性学习。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你现在能自己看拼音认字了吗,如果会认,就奖励自己两个大苹果”(P49)等;引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有:“同学之间互相检查,11—12单元的字会不会认,”(P65)等;启发学生发现学习的有:“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做、位、他、们、你;海、湾、清、浪、江、河)”(P59);指导学生拓展学习的有:“从没有用的报纸、广告或说明书上剪下自己新认识的10个字,贴在下面”(P64);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有:“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下雪了,小树像 ,房子像 ,山像 。)”(P92)等。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只要把握住教材设计的这些意图和思路,改革陈旧教法,突出学法指导,就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他们在不断地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中成长为会学习的人。 三、引导积累,使学生具有体悟感——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把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结论性知识的灌输,作为教学的“重头戏”,既费时又低效,造成学生普遍积累不足、底蕴单薄、语文素养不高。 为什么要加强积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呢,《语文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课程总目标”中是这样要求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营养”(第2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第7条)。不仅如此,《语文课标》还对背诵、阅读作了“量”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背诵诗文共240篇(四个学段依次为50、50、60、80篇);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四 22 个学段依次为5、40、100、260万字)。语文教育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的奥妙就是大量的阅读、积极的背诵、不断的积淀。宋代诗人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讲学习积累经典语言、吸收优秀文化成果,能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格;清代学者章学诚说过:“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这是说记诵是学习语文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里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多重功能。所以我们要“让书香溢满学生的心田,让书香释放学生的情感,让书香驱逐学生的疲倦,让书香提升学生的境界。” 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一年级上册安排了43篇诗文,要求背诵其中14篇。此外还有大量的语段、谜语等。这样大的量在以前的教材中是不多见的。二是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如,通过改革低年级识字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采取“多识、少写”的方式安排识字教学进程,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对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办不到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特别是要重视指导家长让孩子与书结缘,因为只有书才是孩子眼光拓展和知识进步的阶梯)纳入语文教师的职责范围。为了解决好课外阅读积累问题,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一方面通过“金钥匙”栏目,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养成积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金钥匙”——“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P21)。一方面通过《同步阅读文库》,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质的飞跃。教学设计和实现中,教师只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在抓好课内阅读积累的同时,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抓课外(建立书香班级,创造阅读条件)校外(特别是指导家长建立书香家庭,引导孩子与书结缘)阅读积累指导,就能够实现《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加强实践,使学生具有动手感——培养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 当前,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了“深挖洞”和“繁琐分析”上,不仅挤占了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间,带来学生文化底蕴严重不足,而且还挤掉了学生宝贵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造成学生语文运用能力普遍较差。 《语文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总目标”中确立了“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基本目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课标》十分强调要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 23 就是指多读多写的语文实践。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语文是“应用之学”、是“工具之学”,不是“分析之学”、“应试之学”,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向自然、生活拓展,书本知识学习应该与动手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观察、发现、体验、积累和活化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能力。” 怎么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呢,我们从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创设大量的实践性栏目,引导学生在课内锻炼语文应用能力。如,“照样子说一说、连一连、写一写”等。?通过创设拓展性栏目,引领学生注重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实践的联系,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用中增强语文运用能力。如,“做一做”—“和爸爸、妈妈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P87)等。 五、增强素养,使学生具有综合感——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也就是素质教育功能)难以真正发挥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对语文学科根本性质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在对语文教育基本价值的定位上严重偏向,导致实际教学中把语文当了“纯工具之学”,甚至“纯应试之学”,没有体现出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因而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影响了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语文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里,“语文素养”所包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包涵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式与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包涵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综合性特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化、操作化,语文课程目标就是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这里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涵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等。所以,无论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还是语文教学的实施,都必须注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个方面。否则将严重制约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我们通过分析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特征,就可获得策略上的启示:?运用“主题单元”方式整合教学内容,为进行“语文素养”教学创设了良好情境。用“主题单元”方式建构起来的语文教学内容,其显著特点:一是着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二是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进行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三是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猜测和期待。其突出优势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不仅有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得,还有良好习惯的养成、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如,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一上)共建构了“上学了”、“字与画”、“学写字”、“数字”、“家”等18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都应既有听说读写的练习,又有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要做到“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从“三个维度”来整合教学目标,有利于立体推进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最基本的识字教学,就既有知识技能目标,也有过程方法目标,还有情感态度习惯等目标(在识字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游戏活动,进行识字比赛,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识字,指导学生揣摩怎样写好字等,就渗透了“三维性”)。只要我们从实现“三维目标”出发,创造性地组织“主题单元”教学,立体推进教学活动进程,就有利于大面积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 立足实践 服务于学生成长 ——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体会 信阳中心小学 吴文凤 南兆军 2003年8月,我县成为全国1600个课程改革试验区之一,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机遇。使我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在探索中改进,在实践中成长。 一、识字教学要扎实有效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把识字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北师大版一册教材把363个生字作为识字的底限,这与旧教材相比,识字量增大了。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孩子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培养识字兴趣,拓展识字范围,渗透识字方法的指导,充分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 1、培养识字兴趣~拓展识字范围。 有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识字教学要从培养识字兴趣入手。刚入学的孩子非常喜欢挣“小红花”。于是我就组织开展“摘星星,换红花”的活动。每天在教室的小黑板上写上五个字,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识了就可以摘到一颗星星。如果每天都能摘到星星,周末可以换一朵小红花。一朵小红花足以吸引刚入学孩子的兴趣,所以他们不但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识字任务,还养成了“日日清”的识字好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后,就应该把学生的识字兴趣由课内引到课外,拓展识字范围。除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教科书和各种图文资料以外,其他图书报刊、电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都是一年级学生识字的素材。在一册的教学过程中,学完前四个单元后,我就把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提前来学,并把这个识字活动贯穿于整学期教学活动的始终。我要求每个孩子建立识字卡,把每天从课外认识的字,或写或剪贴,记录在识字卡上。周末在家长的帮助下,加以整理,参加周一的展示。展示不拘形式,任由孩子去发挥,去创造。有的孩子把字卡贴成自己喜爱的图案;有的做成字卡树;有的画一幅美丽的画,小草上有字,树上挂满了带字的果子„„,孩子们对这种能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这样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氛围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2、渗透识字方法指导~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 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是重要和必要的。 (1)在教学中最常用的识字方法有指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请教别人等几种便于儿童掌握的方法,这些方法非常适合学生自主识字,但是缺乏“认”和“用”的结合,识字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在识字教学中特别注重向学生渗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的方法,有利于认用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如:教学《锄禾》时,因为学生对这首古诗非常熟悉,在识字时主要运用指读识字法。但古诗中的生字易学,难于理解。其中“当”字,孩子们运用就有困难。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来体会“日当午”是“中午,烈日当空”的意思。这样孩子们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25 理解了这个生字,就不会再组成“当午”这样的词语了。我又告诉学生平时说的“当中”就是这个“当”字,孩子们恍然大悟,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句子。如:“我坐在两个娃娃当中”、“我家院子当中有棵枣树”等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不但学得快,便于掌握,而且识字质量高,能举一反三。 (2)汉字不但形体美观,而且具有字形表意的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识字,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且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会终生受益。我在教学“尖”字时,就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组成“上小下大”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孩子们就记住了这个字。我又出示了“歪”字,让学生猜字的读音,学生稍做思考就读准了字音,他们的理由是“不正不就是‘歪’吗,”孩子们不但识字,掌握了方法,还对汉字的字形特点产生了浓厚兴趣。形声字大多有形旁表意的特点。虽然一年级上学期不必讲解偏旁部首,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利用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识字的方法,非常行之有效。如《小鱼的梦》一课中有“摇、摆、推”三个生字,我在教学中把这三个字放在一起学,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让学生思考,做这三个动作和什么有关。这样孩子们不但记住了这三个字,还了解到带“扌”的字与“手”有关。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在识字的同时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如在教学“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几个字时,我和学生一起把字卡和实际方位联系起来边举卡边读。孩子们做着游戏,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冬天是个魔术师》有“围巾”、“衣领”四个生字,我在教学时,读到“围巾”就把字卡贴在围巾上,读到“衣领”又把字卡放到衣领边。孩子们也边读边比划,没带围巾的还把手放到别人身上,这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自身的识字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美文美读,注重情感 《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北师大版教材选文典范,文质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美文培养语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非常强,关键是教师怎样去拨动这根弦。 (1)合情合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来为学生创设培养语感的情境。我们充分利用的每一个因素,必须保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导向,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触发。我在教学《小小的船》时,课前准备许多纸星星贴在黑板上、墙上,我又在黑板上方贴了一弯月亮,这样我们的教室就成一方美丽的夜空。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仿佛觉得自己在宁静的夜幕下与丁丁一起坐在月亮船里遨游太空。因此无需过多的语言,孩子们在创设情境的感染下,心中就会充满无限遐想。 (2)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文本自身的情感因素创设出来的情境最形象、最逼真、最能使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我在教学《想飞的乌龟》时,对乌龟飞上天一部分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学生站起来闭上眼睛,闭上嘴巴,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鼓励孩子们做动作,当我读到“乌龟开心极了,忍不住喊起来”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太美了~”我赶紧提醒:“哎呀~你是叼着棍子飞在天上的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惊慌地喊出声来,有的还跌坐在座位上。 2、注重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2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差,有时容易产生幼稚的念头。老师要充分发挥“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们对单调的道德说教是很难接受的。因此,对一年级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要重体验,轻说教。我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有个孩子说“我觉得小鸭、小猫、小猪说的没错,干活就是又脏又累,我也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马上就有几个孩子表示赞同。我没有立即反驳他们,而是请当天值日生谈一谈做完值日后的感受。其中有两个孩子说“虽然做值日很累,可是看到教室变得整洁、漂亮时,心里特别高兴。”我就赶紧说:“这是劳动带给你的快乐”。课后我又特意布置每个人回家一定要做一项家务。第二天,那个嫌干活累的孩子主动和我说,他回家帮妈妈收拾饭桌,虽然弄湿了衣袖,妈妈不但没批评他还夸奖他能干、懂事,他感到非常开心。我想这个孩子已经体验到适当的劳动带来的不光是脏和累,更多的是快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了一颗爱劳动的种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正确全面评价别人。因此,老师要旗帜鲜明地对待孩子之间的评价,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有一次孩子们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来说:“老师,我同桌不和我读,他什么都不会~”那位同学立刻低下了头。我立刻纠正说:“你同桌不和你读并不是他不会,是不是你们的合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没商量好啊~”其实他的同位就是因为角色分配不理想才不配合他。经过商量后他俩愉快的合作起来。 三、合理调控、为我所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改环境下,教师大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具体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对于教材,首先应该把它掰开揉碎,融进我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再生成新的文本。 1、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编排的“语文天地”内容特别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利用它,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灵活地改变这种主体课文——语文天地的编排顺序,把“语文天地”当中一部分和主体课文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融入主体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如《家》单元的“语文天地”中“照样子说一说”,可以做为《我的家》学习时续编课文的拓展练习。“连一连,依照例子说一说”在学习《家》时做;“用家字口头组词”,放在识字时进行。这样只是稍用心思,便可以事半功倍。 2、“语文天地”后面的回顾练习,大多数教师容易简单处理一下或作为课下练习。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回顾练习大有文章可做。我的做法是把它们当成语文实践活动来开展。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一册教材49页“看一看”,第10页的《写字很有用》和第20页的《给小鸟安家》,你现在能自己看拼音读了吗,如果会读就奖励自己两个大苹果。我就借这个回顾练习组织开展了一次讲故事比赛。全班同学参赛故事必须是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侧重于拼读)新学的故事。活动一开展,孩子们积极地收集资料,仔细地筛选内容,紧张地排练,比赛进行得非常精彩,教室内的掌声笑声不断。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所得已远远超越了简单地拼拼读读。 (编者的话:请此文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编者的话:请作者注意,凡来稿请详细注明单位(省、市、县、乡、学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于联系。] 2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使用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体会 山东东营市实验小学 孙 庆 半年来,在使用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教材编排有特点,选文文质兼美,使人觉得童趣十足、明快活泼。教过这册教材后,更加体会到其中超前的理念和独具的匠心。 一、汉语拼音编写的整合,摆脱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 传统的拼音教学“单纯的”“孤立的”学习拼音,在拼音实践中,教师教学要求过高,教学时间过长,对于初入学儿童来说枯燥乏味而且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材编者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要“学会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对拼音教学的编排进行了改进。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安排最基本的内容,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在游戏活动中练。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最常见的几十个汉字,聆听、诵读有文化品位的儿歌,体现了学习并巩固汉语拼音、认字、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的整合,使初入学儿童既学得快乐有趣,又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缩短了学习时间。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能认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北师大版的新教材在编排中采取了读写分开的办法,在第一册学习拼音时,要求会读就可以了,而把较难的写音节放在了下一册,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就可以把写音节的时间用来多读音节,或者读一些拼音读物,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 2、增强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把学拼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起来。在学习拼音阶段,适当穿插学习部分句子、儿歌,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学生不觉得枯燥单一,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编者在汉语拼音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随情境图的内容出现相应的音节、词语或句子、儿歌。如汉语拼音第一课《a o e》,创设了情境图,一幅情境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单调。在这部分内容中编排的字词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常用的,插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生很有兴致地读拼音、识字、看插图、讲故事、读字词、读儿歌。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还识了字、读了词语、句子和儿歌。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更重要的是这个良好的开头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从而爱语文,爱学语文。 二、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变化,真正体现了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以往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总识字量才2500个常用字,一年级仅学会常用字450个。由于学生识字少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而这本新教材采取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方法编排识字,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在上册安排认识363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60个字;下册认识424个常用字,会写230个字。编者在编排识字教学内容中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1、借助优美的韵文识字~同时感受语言美。如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承载的当然不仅是认读7个生字书写4个汉字这样的任务,简洁的字词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优美的意 28 境带给学生无穷的美的感受。另外还有《小小的船》、《小鱼的梦》、《太阳》等课文都是如此。 2、揭示汉字构字规律~使汉字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字与画》作为第一课生字教材,体现了编者强烈的汉字文化意识。一个象形汉字“人”,一个现代汉字“人”,这中间浓缩的是汉字几千年的变迁。最初的汉字总是画形,现在用的字都是从开始的图演变来的,教材中渗透着汉字象形的造字规律,隐隐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语文天地中设“看一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识字方法。如“嘴、喊、叫、叼”这些字中都有 ,意思都和 有关。还有“字形小魔术”,给“木”字加一笔,能变成 等。 3、上不封顶~下有保底~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如教材中《外面的世界》一课,鼓励学生到外面的世界中去认汉字,比一比谁认得多,互相交流。如“动手做”:从没用的报纸、广告或说明书上剪下自己新认识的字,贴在方框内等。教材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尽情展示自己才华的大舞台,使学生学得更自信,更主动。 4、引导听读识字法~创新识字教学。看拼音识字固然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但学生一入学就学拼音,拼音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孩子们只好俯首贴耳的“接受”,主动精神不容易发挥出来,还产生很大的畏惧心理。其实看拼音识字并不是识字的唯一方法。如果方法不当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儿童识字与认识其他事物一样,还是整体感知为主,一册教材采取以听读法为教学识字的主要方法。听读识字的核心是将汉字字形与字音对应起来,利用儿童听力强、记忆力强的心理特点,带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到背诵下来,然后缩小语境,摘出词、语、短句认读,再把单字从这些词、语、短句中摘离出来单独识记。当遇到某个字不会的时候,把它放回到词、语、句中,读词、语、句,辨认该字的位置,读出该字。儿童在听读识字时是整体认读生字的,这符合儿童整体感知事物的心理。 三、选文质量更高,蕴含着鲜明的现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材的选文,体现着编者的审美品位和价值观。编者精心挑选了一些简短、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的短文、儿歌,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童趣十足,还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如《冬天是个魔术师》,活泼的画面,生动的文字,把学生带进冬天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冬天的魅力和只有冬天才有的快乐。在课堂上,孩子们说起了树挂、长长的冰凌、窗上的冰花、糖葫芦、东北的冻梨等等,课文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生活场景。再如《小鱼的梦》,简短的韵文引领学生进入无穷的想象空间:珍珠被、摇篮、催眠曲,多美的梦啊~类似的课文还有《小母鸡种稻子》、《想飞的乌龟》、《我长大了一岁》、《雪地里的小画家》等等。教材所提供的范文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平台。 四、语文天地的设计有新意,有吸引力。 1、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材设计了方式方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哪儿识字,在外面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等。 2、问题设计开放化~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如在学完《劳动》这单元后,教材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和同学伙伴表演故事《小母鸡种稻子》;顺着给出的词语往下说;搜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等。编者设计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语文课本上,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向课外做了很好的延伸。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满足了成就感,这些都是初步而宝贵的人生体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教材中穿插安排了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如听完故事《雪孩子》,说一说怎么才能再见到雪孩子,再如大海能帮助 29 人们做什么,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乌龟掉下来后还想飞,请你为他想想办法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出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4、用图例表示题目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天地中的每一道练习题都用一个有趣形象的小图例来表示题目要求。一只眨着眼睛的小话筒表示让同学们说一说;一架小天平告诉同学们要细心辨别;一个美工桶那是让大家动手做起来等等,这些有趣形象的小图例直观性强,贴近儿童心理,激发儿童好奇心,学生非常乐意接受。 五、装帧设计精美,丰富了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的装帧设计版面布局不仅是单纯的美学范畴,也不仅仅是美术编辑、美工的工作,而是最直接地阐释着教材的编写思想,反映了编写人员的整体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教材采用16开本,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设定科学,符合一年级孩子的阅读要求。教材插图色彩和谐、活泼鲜明,贴近儿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所有这些,使得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功能得到扩张,对儿童的健康、心理、审美情趣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利用“主题”特性 创新语文课程 ——对北师大教材单元主题的认识与利用 江西于都县罗江中心小学 黄 胜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区别于传统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体例设计上不再按序列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重点来组编教材,而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编排。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整体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的。这种主题单元式的编排,正是遵循了学生素养发展的这一规律,增强了教科书编排的科学性。在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编写者设置的各个主题单元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具有多种特性,是新课程中值得发掘利用的一种资源。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主题的可感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学习资源 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主题,顺应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紧贴着学生的生活世界、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伴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步伐。如:随着学生的入学,设置了“上学了”的单元主题;顺着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学习从学前期的“玩中学”为主到儿童期向“规范化”学习过渡这一发展趋势,在第二单元安排了“字与画”这一主题;随着学生听读识字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对掌握多种识字方法的需求,教材安排了“字与拼音(一)”到“字与拼音(五)”;随着时令的变化,冬天到了,编者便在该册的中后部分设置了一个“冬天”的主题;学期快结束了,年终岁末也该到了,孩子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又长一岁了,于是在最后一单元设计了一个“成长”的主题。这样设置的主题,学生倍感亲切,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不陌生,不难懂,接受得了,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学生们会觉得:这样的话题(主题)就在我身边,就在我眼前,正是我想探究的。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孩子们对“主题”的这一可感性,来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学习资源。如:教学《冬天》这一主题单元期间,我布置学生开展几项实践活动:1、谈一谈你眼里的冬天。2、收集关于冬天的图片(包括你和家人在雪地里照的相片)。3、画一幅关于冬天的画。4、向大人们提一些有关冬天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掌握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为单元内各项语文材料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30 二、利用主题的模糊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众所周知,一切汉语言文字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作为以词或短语的形式呈现的单元主题,同样具有模糊性,即使是儿童最熟悉的“数字”、“劳动”、“冬天”之类的主题,在儿童脑中也没有一个相当明晰的概念,或者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意象,孩子们还不能准确地抓住其特征。各个儿童对这些主题的认识是程度不一的。至于“字与画”、“字与拼音”、“外面的世界”这些主题,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更是“朦朦胧胧”,甚至有些新奇。为此,在新课程中,我充分利用主题的模糊性来向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如:“字与画”——你们认识了一些字,也画过不少画,但你们知道有很多字曾经是由画变来的吗,又如,“家”——同学们都熟悉自己的家,但你们想了解别人的家吗,(或者问:你们知道小鸟的家、白云的家吗,知道我们有个共同的家吗,)再如:“太阳和月亮”——小朋友们知道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吗,想到月亮或太阳上去玩玩吗,可见,主题的模糊性、主题内涵的丰富性、主题伸展的多角度性,都可以生成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面对这样有趣而新鲜的问题,学生的探究热情会油然而生。 三、利用主题的聚合性,巧妙链接学习环节 说主题具有聚合性,是因为每个单元的主题,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提供了一个超市式的摆放场,将单元内的各项内容松散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它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了一个自由而不渺茫的空间,营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认识到单元主题的这一聚合性,单元内各项内容的教学就不至于脱节。当我们的教学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时,就可以自然过渡,如:教学《家》这一单元,我先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该单元“语文天地”的最后一项实践活动),紧接着问:你觉得你的家是个怎样的家,然后说:我们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感受自己的家的。进而过渡到第一篇课文《我的家》的学习。在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接下来就完成“语文天地”的“画一张全家像,并与下面的词语连线”一题。至此,孩子们感受到的还只是“我”的家,一般意义上的家,为了转入第二课《家》的学习,我又围绕“家”字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不光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家,白云也有家,小鸟也有家,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呢~不信,我们来读读课文《家》就明白了。这样,教师只要在教学前研究一下主题单元内的各个教学材料,看看每一个语文材料在哪一点上跟主题相关,看看哪几个材料联系得更紧一些,看看各个材料在关联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就能找到各个学习材料的链接点,从而设计了巧妙的导学语和过渡语。 四、利用主题的综合性,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主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内涵较丰富,外延有一定的广度,不是单调的、浅显的、狭小的,不是以某个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为核心,而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核心营造了一个整体的活动情境。主题笼罩下的学习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的,涉及事物的几个方面或社会的几个领域,学生要调动多方面的智能,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多种方法去实践才能完成探究过程。可以说,学生对每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实际上都是一次综合性学习,都是在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语文实践的材料极大部分由编者作了提供。 根据单元主题的这一特征,教学中,我注重利用教材的育人因素,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协调推进“三维”目标。如《字与拼音(一)》的教学,虽然六个单韵母的学习是重点,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地满足于学生会认会写这六个单韵母上,还要实现——读音中含有这六个单韵母的最常见的汉字,要借机让学生见见面;为了使这六个单韵母能运用到口语中、识字活动中,“声调”的这个不可缺少的“配件”也要同时让学生了解;在老师的带读与带拼活动中,渗透拼读方法,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字与拼音的联系;而且,通过单元内《咏鹅》与《小书架》两篇课文的教学,既 31 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刚学的六个单韵母进行认读和巩固,又让学生积累规范、精美的语言,并相机学习生字,还应通过对课文的诵读,让学生重构对相关事物的认识,提升对相关事物的情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拼音、语言文字、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都要得到递进式发展,对事物的探究热情与实践精神都应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五、利用主题的开放性,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中各单元的主题,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对单元内的各个语文材料不起统筹作用。它只是作为一个话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营造一个情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主题的外延很宽泛,各种语文实践材料只要在某个方面跟“主题”有“一丝半缕”或“转弯抹角”的关系,只要材料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借“题”无序列的纳入单元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学情,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调换、选择、补充主题单元内的内容。如: 在教学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时,我根据农村孩子对城区特有的事物接触较少的实际,将该单元内“下面的字你认识哪些”一项训练中的词语作了调整——把“单元”换成“村小组”,将“邮电局”换成“邮政所”、“电信所”„„并增加了一组在农村经常能见闻到的词:化肥、蚊香、水稻、害虫、杀虫剂、公开栏、计划生育等。 在教学第15单元《劳动》时,我根据农村的大部分孩子爱劳动,经常帮父母干家务活或简单农活的实际,将“和爸爸、妈妈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一项实践活动删去了。 在教学第6单元《字与拼音(二)》时,学生学完b p m f d t n l八个声母后,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及时巩固这几个声母,也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补充了两首儿歌供学生听读: (一) (二) dàbáiéshuǐshɑngpiāohébiānyǒukēwānwānliǔ 大白 鹅,水 上 漂, 河边 有 棵 弯弯 柳, tóudàiyīdǐngxiǎohóngmàoliǔxiàyǒutóuxiǎohuángniú头戴 一顶 小 红 帽。 柳 下 有 头 小 黄牛。 shēngpàbiérénméifāxiànxiǎoniūyòngxīnhuàxiǎoniú生怕 别人 没 发现, 小 妞 用心 画 小牛, shēnzhebózǐgāoshēngjiàosònggěitādehǎopéngyǒu伸 着 脖子 高声 叫。 送给 她 的 好朋友。ɑ 同样,在学习了其它几组声母或韵母后,根据学生的学力、学情,我也借鉴原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的内容设置,分别安排一两首注音儿歌供学生跟着老师熟读成诵。 北师大版小语实验教材使用之我见 安徽亳州市丹华小学 于献会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站在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平台,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意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编排,体现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很好地贯彻了“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编写指导思想,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革新了旧教材的种种弊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一、体系安排,突破传统的编排模式。 汉语拼音教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教材,都是将汉语拼音的学习放在语文第一 32 册的开端,让学生学会拼音,再运用拼音读生字,为识字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编排,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容更改的模式。实验教材突破了过去这种模式,先安排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实词——独体字,而且是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以及一至十的数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学习,再过渡到认字、识字、写字的学习。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站在教育改革这个层面去分析,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编排正是编者匠心独具的杰作,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照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降低教材难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当今时代,幼儿园学前班在城乡的普及,使学龄儿童在入学前,普遍接受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的教育,以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各种启蒙教育。因此,他们在入学前大都已经认识了一些笔画简单的汉字。编者正是基于这种实际,编排一些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数字在拼音学习之前,这些独体字大都是学生已认识的字,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这些汉字,一方面引入儿歌的诵读,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完成从幼儿园的以玩为主、以学为辅的活动转移到学校的以学为主活动的过程。并在识字的过程中认识汉语拼音,了解它的用处,产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欲望,再过渡到学习汉语拼音,用拼音识字。这个编排,使学生能轻松地从被动识字(即由别人教生字)过渡到主动识字(自己拼音识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消除了学习汉语拼音知识的厌烦心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抓住“兴趣先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实验教材编写得非常出色,特别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教材中明显增多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做到了以“兴趣先导”,让学生先喜欢语文,再去学习语文,从乐学到爱学再到主动去学。因此,我也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教材中的“丁丁、冬冬”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有“丁丁、冬冬”的环节,如:读读“丁丁、冬冬”的信(把学过的生字编成句子,让学生在文具盒中发现再给大家读一读)、欣赏“丁丁、冬冬”寄来的相片(《小小的船》一课在导入时,请学生看“丁丁”的相片,猜一猜“丁丁”在做什么,再听听“丁丁”自己怎么说的。)和“丁丁、冬冬”比识字、帮“丁丁、冬冬”解难题、“有问题找冬冬”小信箱等。学生真的和“丁丁、冬冬”成了好朋友,他们都希望真有这样两个小朋友来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快乐。凡有“丁丁、冬冬”参与的环节,孩子们都欣喜不已,他们还经常问:“丁丁”写对了几个字,“冬冬”读拼音准么,他们还让我去找找这两个小朋友,看看他俩到底什么样。听起来有点可笑,但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儿童的世界,却又那么真实。新教材不仅给了我们体现教学个性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多的享受快乐和发展的空间,让刚入学的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 三、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北师大版教材发挥母语学习的优势,拉近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车的世界》为例,教材先以一幅高度概括的彩图再现了都市车水马龙的场面,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已有经验,说说图上各种车辆的名称,并与图下出现的车辆名称(词语)进行对应,从而学习汉字。教材安排作业,让学生走出校门,留心生活,认识汉字,教材呈现了一组与“车”有关的词语,一是各种车辆的名称;二是与车有关的人物名称;三是与车有关的地点。本单元“语文天地”设计的三个与“车”有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强化对“车的世界”的认识,巩固识字效果。这些活动是这样安排的:1、收集车票或有关车的图片;2、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乘坐公共汽车游戏;3、仔细观察车里的事物,认识车里的字。教材这样的安排独具匠心,其一,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给学生一份亲近感;其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以“车”为主线,串起了与车有关的一系列事物(词语),使知识更加集中,有利于学生不断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 33 其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总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通过活生生经验的再现,通过对生活的再观察,通过对生活信息的收集与整合,通过把知识进行活动化处理,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知识。 四、从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出发,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学习语文。 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将发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四有”新人成长的基点。但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它要靠长年的培养和积淀,靠优越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与感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一年级下册《元宵节》、《看花灯》、《小山村》等课文描绘了美好的新生活;而《春天的手》、《雨》、《美丽的彩虹》等课文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画卷,这里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风貌内容课文的交替安排,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大家都快乐》、《冬冬读课文》、《这个办法好》等篇目从如何处理个人与同伴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反映了具体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特别的作业》、《珍贵的纪念》这些篇目又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同样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环保意识。《春夜喜雨》、《长歌行》等8篇古诗文呈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美,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问银河》、《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等现代诗文描绘的是现代孩子的想像世界,有利于牵动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材只是人文内涵的载体,而人文素养的提高还要靠每个人积极主动自觉地修养与习得,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背诵与朗读训练,突出了语文学习重感受、重感悟、重体验的特点。而教材中设计的“春之声”诗歌朗读会、《灿烂的星空》板报、做朋友卡片、讨论“我们长大了”等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与提高过程的整体性与实践性。 五、单元编排,突破传统的逻辑归类模式。 过去一年级语文教材编排,多是采用逻辑归类模式。小学语文第一册从看图学拼音到看图识字,到看图组词,再到看图学文,界限分明,不可逾越。现在的实验教材大胆地打破这种格局,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单元主题。把“拼音、识字、学词、学句、学文”融为一体,并按照循循善诱的原则,在认识一些汉字时接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识字诵文,在学文中识字、学词、学句。把课文、练习、活动构成一个整体推进的有机体,为全面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当然老师们在使用本套教材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出现了一些担心: 1、本套教材容量较多,普遍感到教学时间紧。 2、有些“语文天地”中练习的设计难度较大,训练起来学生感到困难。 3、教材在课文中安排的识字量,存在课文之间、单元之间的不平衡。 4、教材虽然加大了识字量,但缺少必要的阅读材料和图片,不利于巩固识字效果。如:教材上出现“高粱、稻子”等农作物,我在教学中就感到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因为我们这里不种植稻子,孩子又是生长在城区里,也不认识高粱。如果教材能配上相应的真实图片,就能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真正了解它们。 5、个别课文的问题设计还不够科学。如《丁丁和牵牛花》课后问题:“丁丁有什么愿望,他是怎样实现愿望的,”提问缺少情趣,问题没有思考量。 6、识字形体出现比较少,词语练习比较少。 总之,北师大版语文实验教材很有新意和创意。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尽管教材中出现了某些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实验教材仍不失为语文教材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4 深受师生欢迎的教材 河南镇平县城关五小 伍剑峰 小学语文是为人生奠基的课程,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的功能是多重的。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课改之初我对此不甚理解,认为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等课程也很重要,但课程标准并没有谈到它们有奠基作用。我们经历着在旧的模式中挣扎和自我否定的痛苦,虽也有一些收获,但效果甚微。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导航作用,它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文本,它就像一把“金钥匙”,给我们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引导我们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佳境。这套教材令人欣喜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注重了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体现了“新奇” 针对以往语文教育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问题,北师大教材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了学习与生活、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激发、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所编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琅琅上口。如第一册的《我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地长大。”这就是注重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激发了学生心中本已存在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全人格。这样正体现了课程目标:“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又如《雨后》,写了一对兄妹在雨后,在操场上踩水玩的童趣童乐。课文中所表现的童趣童乐本是每个学生所向往的,而课文以“新奇”的形式来牵动学生的兴趣,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快乐。 二、强调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为了充分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以开放性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使学生整体把握、螺旋渐进,从而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教材中《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书的世界》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好像一扇打开的门,将学生引入了外面及未知的精彩世界。几册“连体”使学生更想知道还会有怎样精彩的世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和“语文即生活”这一理念。还有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表现文化生活的《老北京的春节》、叶圣陶小诗《风》,故事《拔苗助长》、《琵琶行》、《明月几时有》,各种话段、笑话、谜语、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对联,异彩纷呈,让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语言,古人的活的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和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北师大教材的一大特色,那就是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新、思想新、构思新,课文儿童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易于积累,在感悟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会学” 有了“特色”的引导和支撑,教材就着力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自主、合作、探究,从中体会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还教师一个灵魂,还学生一个灵魂,让他们自己支配,从而激活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潜在的积极因素,让他们日新月异和发展。比如学习《儿子们》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大多学生都喜欢第三个儿子,有一两个分别喜欢第一、第二个儿子, 35 实验工作管理 优化管理 服务师生 扎实做好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实验工作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瑞英小学 谢荣福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从2002年9月开始,我校开展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两年来,我们蹒跚地从困惑中走来,坚定地向辉煌走去。 一、创设优良机制 精心组织实验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例呈现在教师们面前,促使教师对自己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进行“革命”。为了确保实验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学校创设新机制,成立了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对实验年级(一二年级)实行垂直管理。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刘伦斌校长亲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担任副组 这样的答案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见解:三个都不喜欢,而喜欢的是具有“生活十点”的孩子,并侃侃而谈这“生活十点”即“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多一点,效率高一点,理由少一点,微笑露一点,爱心多一点,做事稳一点„„。”这“十点”或许并不是他自己概括出来的,而是从家里或其他什么地方听来的,但这不正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例子吗,有了一个个这样生动的案例,能不觉得学生们的潜能是极大的吧,只要你给他们创造了广阔的天地,他们就能极大地发挥出来。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会学”。我觉得北师大的教材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喜欢这套教材的原因之一。 四、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北师大教材在编写时利用该校的学术优势,充分地吸收和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最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将之融入到这套教材中,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序列化、精确化,以及听说读写的机械割裂现象,加强了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各方面的整合,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历史和现代的大量事实证明,必须为学生打好四个基础,即为人生奠定文化基础,使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人生奠定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为人生奠定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人生奠定学会学习使其能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简言之,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学会学习的奠基。这就好比四块基石,有了它们,就能盖起高楼大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从而不断学习总结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使理论实践高低适宜,远近兼顾,使学生“营养”丰富、“胃口”十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套教材能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下一代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贯彻改革精神,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大量的探索和革新。它使我们这些教师重新认识了语文的内涵,丰富了我们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它引导着我们和学生一起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人生。所以我们要说北师大版教材深受我们师生喜欢。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领会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和其他资源,更好地使用教材,相信有了它的指引加上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定会浇灌出绚丽的课改奇葩~ 36 长,下设学科组,语文学科的实验工作,由我主抓。 学校制定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实验工作的要求;科学编制课表;精心安排实验班教师;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组织好校内的培训工作;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实验评价和阶段总结。 为了确保领导小组成员的指导有“的”、有力、有效,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了“三先一深入”:先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先读通北师大语文教材,先对实验年级的学情进行分析;深入课堂调研,与实验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实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实行蹲点制:为使实验工作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每个领导小组成员在各年级各蹲一个班,每月至少要在所蹲点的班级听课一节以上,并与实验教师共同备课、评课。这样,领导小组成员就掌握了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指导更方便、更快捷、更具实效。 二、培训动态跟进 确保认识到位 “受益最多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老师~”这是使用北师大语文教材近两年来教师们的共识。 刚开始时,老师们觉得不会教,因为现在的北师大语文教材与传统的人教社版语文教材大不一样,以前的教材侧重于教师的“教”,现在的更侧重于学生的“学”,更加关注孩子。不会教怎么办,培训是最重要的途径。 我校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实行动态跟进制: 上岗前先培训。根据上级要求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们积极做好语文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区级培训,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材精要,掌握教学策略。 岗内跟进培训。学校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时,组织语文实验教师研讨教材内容;学习语文课标的解读文章;结合实证案例进行剖析、探讨。 平时自我培训。我们更主张实验教师平时自主学习,积极钻研,更新观念,自我提高。为了真正使培训体现实效,学校每学期都对老师们参与培训的效果进行书面检测,结果全部达到要求,每学期的平均分都超过94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实验教师中的一些认识上的困惑,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比如:针对有的教师认为“拼音的要求过低”这一看法,我们明确给予厘清:拼音是帮助识字、学说普通话的工具,汉字拼音化之路是绝对走不通的~让学生先识基本字,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拼音教学应降低难度,分散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有两种错误认识:其一,认为识字量过大;其二,认为识字还应像以前那样“四会”。这都是不对的。我们及时引导教师澄清认识,让实验教师们都知道:要加大识字量,让学生尽早进入阅读;识字教学中,应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的原则。 由于培训动态跟进,为教师们提供了优质服务,使实验教师的认识及时到位,对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校本教研 注重科研导向 开展好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深化语文课改实验的有力保障,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注重科研导向。 学校的校本教研做到了“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基本目标。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让思想在交流中不断发展。我们倡导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群的教研风气,重民主研讨、重个人反思、重互助交流。 为了开展好语文教材的实验工作,学校将北师大语文教材实验工作与学校的课题“形成性内化实 37 验”的研究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在实验的同时,我们全面实行学校的“让位?引悟”式课堂教学操作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探自悟。我们的课堂体现出“自主参与、自悟学习、自我发展”的实验思想,落实了“乐学、会学、创学”的实验机制,实现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模仿走向创造,从被管走向自律”的实验特征。 在实验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我们整合科研中心和语文教研组及语文实验教师的力量,确立语文实验研究课题,并组织对课题集体攻关: ?北师大教材与拓宽识字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 ?使用北师大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北师大语文教材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资源的优化和教学交互方式的优化。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北师大语文教材,我们重新修订了学校的评价体系。对教师,重在评估实验态度、敬业精神、科研实绩等,淡化学科成绩;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察,除了卷面测试外,更加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书写水平、朗读技能、阅读习惯的考查,合理权重,科学测量。 学校要求老师们除撰写论文外,更要注重平时的总结。每教完一个课时后,我们都要求老师在备课本的“教后记”栏写好“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自己对每一节课进行评价、分析,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学期结束,学校举行“教学反思”稿的评比活动,评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由于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注重科研导向,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今年的镇论文、教学设计比赛中,我校获奖29人项,一等奖17人项,其中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在镇举办的二年级阅读教学个案分析中,我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四届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比赛中,我校劳妙婵老师、欧阳淑娥老师均获二等奖。此外,近两年在各级报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6篇。 四、立足课堂教学 服务师生学习 课堂是进行课改实验的主渠道,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阵地。学校实验领导小组要求语文实验教师要坚持每月上一节实验研究课,由年级教师评课。蹲点的领导加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服务的力度,为实验教师的研究课建立了记录表,并存入档案,以便进行对比研究,不断提高。 我们是在走一条全新的课改之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学校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做到三个字——“敢”、“勤”、“和”: “敢”字当头:每一位语文实验教师都要吃透新课标和北师大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大胆开拓新路,勇当实验闯将。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校都全力为老师们分忧。 “勤”字为本:认真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北师大教材的内容生活化、形象化、人文化,体现出趣味性、新颖性、创新性,学校要求老师们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比如准备好教具,制作好课件,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 “和”字为贵:要求实验教师多合作,多协商,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同时,要关注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周围学校的实验情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老师们充分将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中实施。现在,瑞英小学的语文课堂突出“学生”,呈现出显著的特色: 生命的课堂: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 生本的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语文教学的主体,更视为教学资源。 生活的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出发去解读文本,认识世界。 38 生态的课堂:科学知识的探究、人文情感的关怀与语言形式的体悟交融一体。 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情趣盎然地自主、自然、快乐地学习。 生成的课堂:课堂不是完全为预设而进行的,学生自悟学习,能自然生成。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学校都要分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不断切磋,不断提高。 学校于2002年10月18日,成功地举办了面向全区的“一年级语文新课程实验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由劳妙婵老师执教的《大家都说普通话》,苏丽绮老师执教的《一朵云》课例获得极大的成功,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一朵云》这个课例,老师让学生尝试“自主发现”,学生能自主去探究,给大家很大的启发。区教研室教研员詹火滥老师亲临指导,给予大会及课例高度评价。 2002年11月14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编郑国民博士到我校调研,由李华老师上了《太阳》一课,学校领导作了课改工作的汇报。郑主编对我校开展语文课程改革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太阳》一课褒奖有加,认为老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课例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五、密切校际联系 加强多管沟通 我们的实验是在走创新之路,既需要勇气与智慧,也需要合作与交流。 我们很重视校际之间的联系。今年,我们与同样在进行北师大语文教材实验的学校——四川阿坝州马师附小结成姐妹学校,我校的校长成为为西部学校扶贫的顾问。两校实现了在语文教材实验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互派学习团到对方学校参观访问,受益匪浅。我们还与本地的学校如城西小学、高黎小学等密切联系,经常互派教师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我们也很重视纵向联系。学校经常请区教研室领导、教研员到校指导,特别是语文教研员詹火滥老师,对我校开展北师大语文教材实验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学期至少要来指导好几次。冯毅主任也经常到我校指导工作。我们还密切与省、市教研室领导杨建国、姚淑华等老师联系,争取他们的指导。上级的指导,对我们做好北师大语文教材的实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我们积极争取机会“走出去”。2003年11月5日—7日,我代表广东省参加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黄山召开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教研工作研讨会”,并代表顺德实验区在大会上发言,引起积极反响。此外,我们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种课堂教学研讨会,组织实验教师到外地听观摩课,以提高素质。 课改的实验工作是艰巨的,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究:比如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处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教师的板书、教学语言恰当的结合;评价、培训制度的建立、完善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实验的路还很长,困难也一定会有不少,但我们将沿着课改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把北师大教材的实验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39 课改之花别样红 ——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纪实 山东博兴县兴福镇中心小学 王春华 李永章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我校自2001年开始新教材实验,现就三年来课改实验情况,从四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课改成果 我们兴福镇中心小学于2001年8月搭上了课改实验的头班车,并被县教研室确定为课改重点实验学校。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代表县课改实验学校迎接国家、省、市调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三年来我校教师共展示国家级、市级、县级公开课、优质课、电教课等50余节;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比武中,我校有14名教师参加12门学科比武,占到了兴福镇参评总数的65%,并全部获得一、二等奖,胡玉荣老师执教的《冬天是个魔术师》获国家级二等奖;王尊建、张秀美老师制作的课件《爬山虎的脚》获省一等奖,并送交国家参加评审,教师撰写的3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县奖,20余篇论文、教学设计刊登在市级以上刊物上。校本培训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走校本培训之路、育素质教育之师”经验总结材料,在全省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校本教研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并形成了利于师生成长、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在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初步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浓厚氛围。 二、经验做法 ,一,校本培训与学习~是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理念,为此,学校对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岗前培训,培训课程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档案;经常派出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张梦建校长、胡玉荣、崔金红、李爱萍、张若秋等教师先后多次去北京、桂林、郑州、青岛、济南,上海、宁波等地方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县教育局组织的每一次学术报告、经验交流、教材培训,我们都多派教师参加,学习归来后,认真完成“三个一”:即做一次经验交流汇报、执教一堂观摩课、提一条好建议;学校先后派出200余人次外出学习,总投资达3万余元。通过学习与培训,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我校还规定教师每月写2000多字的教师工作手记,尤其是注重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理论上提高认识,以指导教学实践。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开展了“六个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文章、开展一项研究、展示一项电教手段、帮扶一名学困生、上好一节研究课;加强了教师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定期进行展示、汇报,现在我校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100%的教师都能制作并使用幻灯片、网页,95%以上的教师都能用Aauthorware制作课件并服务于教学,本学期还将对教师进行 “英特尔”培训和Flash制作课件培训;加大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经常对教师进行教科研能力的培训与学习,三年来学校共立项国家、省、市、县级课题7项,并有4项顺利通过验收。校本学习与培训为我校课改实验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培训成为了我校课改实验工作的“亮点”之一。 40 ,二,常规工作抓创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为使我校的课改工作开展得既扎实有效又富有创新特色,我校开展了系列教学常规的创新活动,常规落实实行了教师自查、自评,教研组长和本组1—2名教师复查,教务处抽查的办法,每一次检查,实行“滚雪球”的方法,让教师参与检查的全过程,让教师既参与管理又接受教师的监督;探索了网络监控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实时监控检查,有效的避免了教师的“应付”,推行了诚信教师制度,集体推课制度,课题汇报课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运行了网上论坛即 “教育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交流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教师教育教学特技比赛。实施教育教学创新活动,给每一个教师创造了时时、处处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我校课程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引起了我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注,为此我校确定了“编织张扬个性的摇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共分:兴趣活动、学科、团队活动三大类,十余门课程,于2003年7月完成编辑、整理任务,并形成脚本落实于学校课程之中,主要有《粘贴》、《鼓号》、《英语口语交际》、《语文阅读指导》、《班级达标》等10余本课程读本。现正在开发的体现兴福特色的第二期校本课程《兴福之路》、《王桥战役》、《洪福园文化》、《黑白铁加工》、《兴福风土人情》等读本,已于2004年4月10日编辑成册,新的学年体现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将融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校课改的亮丽风景线。 ,四,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课改实验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我们充分认识到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学校注重了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了利于教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注重经验的交流、总结,对学生我校运行了“我的足迹”——成长档案袋评价,主要包括:?我的小档案,?我的承诺,?我的成长足迹,?本学期我最得意的事,?本学期存在的疑惑,?“下学期”目标,?我的特长等10个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改革加大了力度,立足于教师发展、创新,从教师的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创新性指标三个维度来综合全面的评价教师,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并把家长、学生、教师、领导的满意度大面积的引入评估机制,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师生档案袋,学校统一规格,每人一袋,内装师生评价手册、获奖证件、自己喜欢的作品、特长展示、取得的成绩、对师生的评语等,材料不拘一格 ,形式新颖多样,激发了师生兴趣,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三、问题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通过三年的实验,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学校的科研力度有待于加强,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个别教师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不太符合本地的教学实际。 2、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实行课程改革的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听课,与家长交流、沟通,征求意见建议,一直与课改同步进行,这是我校转变家长观念一条可行之路。 3、教材的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着课改实验的进行,如何更有效地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41 经验交流 教法与学法的创新是新课程创新的双翼 ——小学语文课改点滴经验介绍 安徽桐城市东关小学 张锦云 新课程是教育创新的结晶,它又呼唤着更大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新课程获得坚韧有力的生命。让这个新的生命腾飞起来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但一年多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这诸多的动力因素之中,教师的教法创新与学生的学法创新及其二者的和谐发展,正是新课程创新的双翼。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科学的手段,使这“双翼”丰满、有力。 1、展开想象。我曾在报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成长的底色”,说的是:一位学者向一群刚入学的幼儿园小朋友出示了一幅图,画上是一棵倒下的大树。学者问:画上是什么,小朋友有的说大树在睡觉,有的说这棵大树累了想歇一会儿,有的说大树在和大地亲吻„„三年后,学者又用同样的问题对这群孩子进行了跟踪问卷,这次所有学生回答全一样:画上是一棵倒下的大树。这则故事告诉 4、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课改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摆在领导们面前的又一难题。 ,二,建议 1、加强对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教学的教务主任的新课程、教材的培训。让他们尽早的掌握最前沿课改信息,以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2、对课改实验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3、进行校际交流活动,多组织课改教师的联谊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研讨。实行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结对、帮扶活动。 4、要求课改实验教师每学期观看不少于一定数量的全国课程改革方面的观摩课录像带,组织评析,写出收获,完备记录。 四、计划目标 1、加强校本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2、加强教育科研,强化内涵发展;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好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 3、搞好新课程的教材实验工作,搞好新课程常规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力争创出一套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模式。 4、力争3—5年建立一支具有敬业精神,改革精神,有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科学,专业水平高,教育质量好,有科研成果,在县、市有影响的名师队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道远。兴福镇中心小学课改实验工作,在全体教师努力下,正扎扎实实、稳步推进着,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们将会在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42 我们在应试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以为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而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追求统一标准,而是留下了许多空白让学生填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而学生正是运用了“大胆想象”的学法,使新课程教学呈现出崭新的特色。在上《池塘边的叫声》这一课时,课堂上有这样一段插曲: 生:如果我是小青蛙,我不仅要给小鱼讲故事,还要带她上岸去看看。 师:可鱼儿离不开水,你怎么带她上岸呢, 生1:我会用一只透明的塑料袋装上清水和小鱼,带她在岸上到处走走。 生2:我买一口金鱼缸装上她,让她把岸上的世界看个够。 生3:我请大象伯伯来帮忙在他的长鼻子里灌满水,让小鱼游到他鼻子的前头,跟大象一起去游览世界。 生4:用摄像机把岸上的景物摄下来放给鱼儿看,这样鱼儿不用离开水就能看到岸上的美丽风景了。 此时此刻,我们真该为学生的精彩回答鼓掌,有趣的童话故事,已打通了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他们以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以自己的天真来表达美好的愿望,以自己的智慧来表现自己纯真的心灵,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融合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特别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中,力求做到这一点,如:在教第一册第十单元《太阳和月亮》时,我们教师和一年级四个班学生一道先收集有关太阳和月亮的资料,以及有关的科普知识的儿歌、故事、歌曲、图片等,然后制作成有关的科普知识小卡片。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就自然而然地和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等学科进行了整合。从语文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学会了这两首诗,认识了生字;从人文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了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科普知识。这样,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各个学科的知识得到了渗透,这是过去的教、学分离的“单一”课堂模式所根本无法取得的效果。 3、合作探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创新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携手合作,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创新的效果会更出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也就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开始,我们也遇到了难题,主要是班级学生数额大,教室里人声嘈杂,老师难以掌控。但渐渐地,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办法,就是把每小组学生编号,让小组里每一个成员都担任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协调员等,这样一来,分组活动时,秩序就好多了。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们的能力真让我刮目相看,例如:他们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文时,不仅能为各种动物设计合适的头饰,而且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扮演。如演老牛的是组内比较高大的学生,演青蛙的是组内比较活泼的学生,演蜜蜂的是组内比较娇小的学生,演小公鸡的是组内声音比较洪亮的学生。小组成员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合作态度。 4、迁移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这套教科书中,有许多意境优美的诗文。教师如何充分运用这个资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如《水乡歌》就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诗歌,诗歌通过比喻和想象,以“水乡什么多,”一句领起,句式排列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中通过课件播放,展现了诗歌意境和水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想象来学习诗歌,当学生学得快乐情绪激昂的时候,教师便适时地提出问题问学生,我们学校什么多,这时候一句句儿歌、一束束语句,依照课文的形式,很快地脱口而出—— (1)学校里什么多,教室多。这一间,那一间,间间宽敞又明亮,教室里面歌声飘。 (2)教室里什么多,小朋友们多。这一群,那一团,高高矮矮千百个,个个都是好孩子。 43 (3)学校里什么多,歌声多。东边起,西边落,优美动听交响乐,唱出校园新风尚。 通过这样的教法与学法,学生能巧用课文,主动学、写,在学诗、写诗过程中,提升学生心灵的美感,尽管学生再创造的“作品”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其中闪烁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新课程所期盼的吗, 5、动手实践:新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因此,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增添了许多有关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识商店、广告语等;让学生动手“做太阳钟”;制作许许多多的公告牌;举行“声之声”诗歌朗诵会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这种教法与学法,让学生觉得“知识”与“生活”贴近了,学生们逐步树立了“知识”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6、辩证思考。我们始终坚持教法创新的基点,不仅仅使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问题,敢于积极探求未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唯上,不唯书,不把“实验”当“经典”。这就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如我们认为新教材中写字教学设计就不如老教材好,老教材上安排了描红,对规范学生的写字比较有好处。又如:虽然现在新教材提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创新精神”等,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不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从狐狸的角度来说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明白:狐狸为了达到自己目的采用欺骗的手段,这是不道德的,不能视为“聪明”,实际上只不过是“狡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不能一味地为了重视求异思维而忽视这一点。对此师生应进行商讨,以形成共识,提高认识。教师的教法创新应更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这种态度也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粒种子》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大胆地对这一课教材某一个段落提出意见。原来是这样:第三自然段写到,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呢~”“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面亮得很”。他认为第二句中的那个“外边”应改为“外面”。我们暂且不论他改得是否合理,单就他能够这样面对他所阅读的课本的认真态度,敢于对课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做法,就足够令我们欣赏了。对课本是这样,对老师的教学也同样敢于坚持自己的感受。如,在《插秧》的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引导:这么美的水田这么美的环境,农民伯伯插秧时的感受会怎样,老师本意要学生说出“心情愉快”等话,而回答问题的学生并未按老师的心意去作答,他说,农民伯伯感到很累。这时老师又追问了一句,景色这么美,他感到很累吗,这位学生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外婆家在农村,我知道,插秧就是很累。后来这位教师根据这个教学片段写出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的文章并被刊物发表了。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教法与学法创新的同步协调是何等重要~ 总之,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喜看今日我校课堂已不再是涛声依旧,而是春意盎然。古今在碰撞,中西在交融,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我们和新课程一道在成长,现在我们这个课改组可以说是一个学习型的群体,合作型的不断创新型的群体。“学科是丰富多彩的,潜心挖掘都成世界”。我相信,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进一步创新,相得益彰,必将开创更加生动活泼的课改新局面;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培养下一定会成为精神自由、人格健全、个性丰富的新一代。 44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罗庄办事处实验小学 苗凤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教材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选文丰富多彩,文质兼美,为教会学生阅读提供了极好的课程资源。 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自身潜力,从而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一、听听唱唱,轻松愉快。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景,效果极佳。 如教学《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同名歌曲录音导入课文,接着再放音乐,然后再配乐范读。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歌声中进入学习,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然后通过配乐朗读、贴图背诵、唱歌表演,使学生充分感悟诗歌的意境。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一篇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的诗歌。为了让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孩子们充分感受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我先用投影出示课文插图,然后插入导语:“大海真美啊,我家就住在大海边,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到海边来尽情欣赏这里的美景吧~”接着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此时,他们已经完全溶进课文的情境了。 学习《小母鸡种稻子》一课,在学生表演后,以一曲《劳动最光荣》结束表演,结束该课的学习。 这样,孩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 二、说说演演,真情感悟。 儿童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课堂表演能够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 如学习《想飞的乌龟》,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之门。在表演了《想飞的乌龟》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创造性地续编了乌龟掉下来之后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哎呀,疼死我了,我再也不飞了。”“哎呀,我的壳都摔烂了,这太危险了,我得想个安全一点的办法。对了,我坐飞机上天吧~”“刚才我别喊就不会摔下来了,看来,做什么事都要守规矩”„„ 又如《小母鸡种稻子》,在表演内容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最后一张插图,注意这些小动物的神态,并把他们心里想的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小鸭”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小母鸡,我不该怕弯腰,不帮你种稻子。”——“小猫”羞红了脸说:“小母鸡,我没帮你锄草,你还送给我又香又甜的白米饭,你真好。”——小猪说:“小母鸡,明年我一定和你一起收稻子。”——小母鸡也很有礼貌地与他们交谈,教育他们要爱劳动,告诉他们劳动很光荣。通过表演,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作品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三、玩玩学学,其乐融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乐学、好学。 45 下雪了,我带学生去观赏雪景,观察雪花,还和他们一起在雪地里尽情玩耍、嬉戏,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这个喊:“你看,你看,我在雪地里踩了一串小葫芦。”那个说:“老师,我在雪地上印了一个小太阳。你看,手掌圆圆的像太阳,手指像太阳发出的光。”一会儿,雪地上便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竹子、有车轮、有小船、有树叶、有小鸟、有月亮„„借此机会,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刚才,你们这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你瞧,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也加入了你们的行列。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画了些什么吗,赶快打开书,读一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吧。”这时学生兴趣特别浓,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读得很认真。熟读、背诵课文之后,请学生边贴图边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和他们的画。不用老师做任何分析、讲解,学生通过自读,就能掌握课文内容。这件事说明让学生亲身经历后再进入学习,学得轻松,其乐融融。 四、看看做做,体验成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惟有实践才会有所创造,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新教材特别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收集图片资料”,“查找有关大海的资料”,“搜集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搜集雪景图片”,“剪雪花布置教室”,“制订《家庭劳动公约》”等等;让学生“按照《做太阳钟》里讲的,自己做一个太阳钟,并向同学们介绍是怎么做的。”这项活动,孩子们人人参与,大胆实践,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当他们将自己制作的太阳钟摆放在太阳底下,观察时间时,是那么开心,那么自豪。 学习《乌鸦喝水》,我让学生亲自实践乌鸦的办法,每个小组都将事先准备好的瓶口较小的瓶子和石子,当堂拿出来,演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的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会了课文中故事的内容。 学习《两件宝》,上课之前,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开动脑筋,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样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学们有的画了一幅画,有的折了小花篮、小轮船、小衣服,有的剪出漂亮的图案。通过实践来感知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比教师空讲更有说服力。 五、剪剪画画,增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也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当地运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彩笔,画一画这么美的夜空,很快一幅幅夜空美景便跃然纸上,当这些作品展示在屏幕上时,组织学生根据诗意议一议、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画得好。学习《家》一课时,我让学生画一张全家福,巩固了拼音学习中的“画五官”,“连穿着并涂色”的练习等。《山村》、《太阳》、《浪娃娃》等课文的教学也可相机让学习动手画一画,剪一剪。这样,孩子在剪剪画画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六、说说写写,尝试创新。 儿童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奇妙而神秘的。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展开丰富想像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教材课后的问题独具匠心,为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地表达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你看月亮还像什么,” “乌鸦想喝到水,还有别的办法吗,”“小鱼会梦见什么呢,”这些问题为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想像世界里遨游,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学生眼 46 里的月亮:“月亮像一把大镰刀,在田野里收割庄稼呢~”“月亮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有山、河、湖、海,花、草、树、木。”“月亮像一块大月饼,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来吃。”“月亮像一个黄黄的香蕉,让人来品尝。”“月亮像个魔术师,有时又大有又圆,有时又弯又细。”“月亮像天空妈妈的眉毛,细细的,弯弯的,真好看。”“小鱼的梦”更神奇:“星星姐姐送给小鱼许多珍珠,小鱼串呀,串呀,串了一串美丽的项链,她把项链戴在妈妈的脖子上,妈妈夸她是个好孩子,小鱼高兴地笑了。”“池塘妈妈送给小鱼一块糖,真甜呀,她摆摆尾巴砸咂嘴,高兴地说:谢谢池塘妈妈。”“小鱼游呀游,来到龙王宫,那里真美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小动物,他们一起玩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 《冬天是个魔术师》一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动物冬眠、冬天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某些语句不断重复使用,琅琅上口。针对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冬天的本领真大呀~”的句式,说说自己知道的冬天的特点。有同学说:“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我们教室的玻璃窗上开满了漂亮的冰花。冬天的本领真大呀~”有同学说:“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双月湖盖上了白被子,松树变成一棵棵美丽的圣诞树。冬天的本领真大呀~”除了让学生说冬天的特点,我还进行了拓展延伸,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春天是个魔术师》,《夏天是个魔术师》,《秋天是个魔术师》。 《我长大了一岁》课文内容浅显,贴近儿童生活,前两段都用三句叙述“长大”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我长大了一岁”说明原因。学习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课文的样子,再编一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这一年的进步,为自己的成长欣喜。有一个同学写了这样两段话:“妹妹,妹妹,/ 见了我你别怕。/ 再也不打你们了,/ 我长大了一岁。”“小猫,小猫,/ 见了我你别哭。/ 再也不揪你的毛了,/ 我长大了一岁。”学生在仿说、仿写中既学习了语文,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新课改是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它既不是单纯地更换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方面简单地修修补补。新课改的本质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要真正实现课改成功之理想,我们教师就要解放思想,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丝丝细雨润心田 ——语文课堂教学用语如何倾注人文关怀 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小学 黄鸿川 每当徜徉在校园里,我总会凝神品味写在花圃里的标牌上那几句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的话语:“小草青青,渴望宁静~”“给我一片呵护,还你一片绿色~给我一点关爱,还你一个精彩~”这些话语不知多少次走进我的视野,融入我的心灵。话是那么温馨,那么令人感动,无疑在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人文关怀。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也应该实实在在地倾注人文关怀,让每一句话都如丝丝细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一、真诚的赞赏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卡耐基也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在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吝惜赞扬之 47 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还不错”“是的”“对”等稍作肯定。须知,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所以,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应得到属于他(她)自己的那一份赞赏。如:当孩子比我说得有道理时,我会说:“你比老师还行~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简单哪~”当孩子有声有色地朗读后,我会说:“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百灵鸟一样。谢谢你用朗读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当孩子有独到的见解时,我会说:“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令老师惊喜~”„„每听到这些真诚的赞美,孩子们总是带着会心的笑靥,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是啊~这激动人心的赞赏,怎能不让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进而热情高涨,更加努力,正如盖兹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耐心的期待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的“暗含期待效应”,在教育教学领域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在热闹的氛围中,你会发现,或许有一双眼睛始终带着几分羞涩,也或许有一张小嘴始终缄默不语。其实,这些孩子的内心也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是,他们还没得到你耐心的等待及饱含期待的话语。 有一件小事使我至今记忆犹新。本期开学之初,我们上《火红的枫叶》一课,课至尾声,我打算用朗读课文的方式来结束本课。我径直走到一位在这堂课上从没举过手的小女孩的身边,微笑着说:“你愿意读一读吗,”小女孩一听,脸立刻涨得通红,头摇得像拨浪鼓。我拉着她的手说:“老师相信你能行~来,试试看~”(饱含期待)小女孩终于站了起来,她的朗读确实令人失望。但我并没有放弃,仍然为她打气:”你能起来读已经很不错了,再读一读,你会读得更棒~“(更深沉的期待)就这样,小女孩在我不厌其烦地鼓励、纠正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再看看其他孩子,他们或许受了我的感染,竟听得那么专注,丝毫没有要下课的意思。当小女孩最终动情地读完课文时,我竟激动地亲了她的脸颊,并且对她说:”课文中的小女孩用枫叶做成贺卡当礼物送给老师。你今天也送了一份最好的礼物给老师。谢谢你~希望你今后能多送几份这样的礼物给老师,好吗,“(愈加长久地期待)小女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教师里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感觉我和我的学生是如此地心有灵犀。我坚信,不仅是她,其余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也会获得一份自信,一份勇气。 当走出教室时,我竟感觉眼中有些湿润,同时也反思着,有时我们为了追求热闹的气氛,盲目地追求教学效率,往往剥夺了“后进生”的展示机会,留下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对于那些“后进生”,只要我们把足够的耐心、真诚的期待融入自己的教学语言,他们身上也同样会发出熠熠的光彩。 三、委婉的批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犯错误是偶然中的必然,更多的学生是在一次次犯错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那教师如何牵引着学生“在一次犯错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呢,我想:教师的批评是明智的,而委婉的批评则是机智的,它昭示着一个教师开阔的胸襟、无私的真爱、灵动的智慧。 作为学生,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有不足之处或犯错之时。面临此种情况,有的教师也许会简单粗暴地给学生当头棒喝:“错了,你怎么不会动脑筋,”“不知道就别开腔~”“没想好就别举手~”„„如此一来,答错的孩子满心愧疚,无地自容,正想举手的孩子立刻打消了念头,举着手的呢,犹犹豫豫打算抽回手去。这种“棒杀”的结果是课堂上的一片萧瑟景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的风采吧~“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 48 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会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次,对吗,” 这一系列委婉的批评——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的帮助下纠正自己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四、朋友般的尊重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对话,和学生摆在同一位置,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这一理念,陶行知先生在早年就曾提出过:“小孩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孩子就应该平等对待。”既然是朋友间的平等对待,就意味着互相尊重。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必须真诚地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你喜欢学课文的哪个部分就先学哪个部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吧~”我会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吧~”“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读法,读出你心中的感受。”我会欣然接受他们的意见:“谢谢你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你不说,我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呢~”„„ 我想:用不着再向孩子们说教什么是“尊重”了,他们在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就已经领悟到了“尊重”的深刻内涵。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教师还须让体态语言成为有声语言的得力助手。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等等。正可谓:“举手投足皆有意,一笑一颦总关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谆谆告诫我们:“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生命。”我们的课堂教学用语应如丝丝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富有关爱、富有情意、富有生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同时,孩子们也将才在不知不觉间学会相处,学会关爱,从而会更加热爱生活。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尝试 福建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献串 一、背景 2003年秋,我到一年级任一个班的语文科教学工作,直接参与课改实验。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7岁左右,他们好动,随意性强,遇到感兴趣的事情精神专注,遇到不感兴趣的事情便自个儿“忙”起来,任你怎么提醒都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到2004年春,随着学校生活新鲜感的淡化,这种情形更为明显。一些本来以为挺好的教学设计常常由于不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不愿积极参与而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愿望与现实的反差使我焦急不安。 二、问题 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凡事都爱问一问,课下,他们会围着你问个不停。能否利用儿童“爱问”的天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提高教学效益呢, 三、尝试 本学期,我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指导学生质疑的尝试。 1、变革教学结构。根据我们几年来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经验,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知 49 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求新知。我把教学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的过程大致分为“读课文、学生字——说所知、提问题——选问题、共同议——熟读文、演故事”几个步骤,并借助具体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结构。这种教学结构明确提出“提问题”、“选问题”的要求,并把它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地还给了学生质疑的时空。 2、允许提两类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已经懂的提出来考别人,看看别人是否也懂了;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向别人请教,帮助自己解决疑难。前一类问题满足了学生当小老师的愿望,后一类问题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允许提两类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3、分类处理问题。教学中还给学生质疑的时空,顺应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他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但开始学生所提的问题质量不高。比如《一粒种子》一课,学生所提的问题有:?怎么才一粒种子,?种子怎么睡在泥土里,?种子口渴了,为什么不喝可乐,?蚯蚓是什么样子的,会咬人吗,?春风怎么会唱歌,泉水怎么会唱歌,小鸟怎么会唱歌,?什么叫“挺一挺”,?什么叫“热闹”,?什么叫“连忙”,?什么叫“一亮”,?为什么说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这些问题有的表达不清,如?、?;有的和课文没什么关系,如?、?;大多为词语类问题,如?、?、?、?。对这些质量不高的问题,我先表扬学生肯动脑筋,能提出问题,然后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表达不清的,指导学生表达清楚,如?,可改为:“光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对与课文关系不大的,告诉学生这类问题不必提;对词语类问题,鼓励学生找出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意思。 4、打开质疑思路。针对学生质疑思路狭窄的现状,我专门在课上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关键提出问题。如教学《啄木鸟》时,学生读课文、认生字,了解课文主要讲啄木鸟帮苹果树治病后,出示课文重点段:“啄木鸟飞过来。它用长长的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虫子的洞口,从里边捉出好几条大虫子。”以此为例,指导打开学生质疑思路:?抓住词语发问,如:“它”指谁,“敲”、“找”、“捉”表示怎样的动作,?抓住主人公的行为发问,如:啄木鸟为什么要从树干的洞里捉出虫子,?抓住课文的情节发问,如:啄木鸟捉出树干里的虫子后,苹果树怎样了,猫头鹰、喜鹊都治不好苹果树的病,啄木鸟把苹果树的病治好了。啄木鸟的本领比猫头鹰、喜鹊大,对吗, 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质疑的思路开阔了,质疑能力提高了,教学《珍贵的纪念》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小亭子,?动物们为什么要留纪念,?动物们纷纷在座位上、台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小刺猬为什么不动,?什么样的纪念才是最珍贵的,?亭子周围的鲜花是谁种的,?梅花鹿说:“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啊~”“这”指什么,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小刺猬为什么在一旁甜甜地笑了, 四、体会 1、质疑有利于主动探究学习。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积极性高,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而且教师可以从学生所提的问题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抓住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珍贵的纪念》时,从学生所提的问题中选择两个问题——“亭子周围的鲜花是谁种的,”“什么样的纪念才是最珍贵的,”让学生进行讨论。由于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因而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联系上文小刺猬说的话——“乱写乱画是不对的,我在想,什么样的纪念才是最珍贵的”和下文“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的行动,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把“种鲜花”与“写名字”所形成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作出价值判断,并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批评了在厕所上画墨线,在小树上刻字,在长城上刻名字作纪念的行为,较好地理解了“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主旨。 50 2、质疑训练可提早进行。人的发展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动力。人的发展是个终生的问题,质疑能力的训练是个终生的项目。小学阶段着重培养的是质疑的意识、勇气和习惯。只有敢于问,才能善问,从这点出发,指导质疑宜早不宜迟。《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我在一年级下学期即开始指导学生对课文质疑,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班学生。教学《珍贵的纪念》时,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动物的言行设问,提出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同年段的老师们惊叹不已。顺应儿童好问的天性,提早进行质疑指导,对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习惯是有益的,对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有效的。 如何让阅读教学的“读”落到实处 安徽桐城市同安小学 朱 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完全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读,自己成了旁观者,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时间一长,学生就感到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呢,我在课改实践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种手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增进阅读,从而达到读中悟情,读中明理,百读不厌,越读越爱读。 一、变换诗行诵读法 一年级小学生读长句比较困难,拖腔拉调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特点,我将儿歌中的长句做了格式上的调整,用简短的诗行,配上动听的音乐,借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如调整后的《太阳》: 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 山林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 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来的 哦/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 小学生们眼看简短的诗行,耳听着乐曲,有声有色地把诗句朗读出来,从而避免了拉长腔的坏习惯。学生兴趣浓,教师尽情地带着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联想翩翩的诵读,使学生神思飞扬起来,灵感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有的说:“草原上,太阳是牛羊唤出来的”;有的说:“池塘里,太阳是鱼儿跳出来的”;有的说:“山坡上,太阳是孩子们闹出来的”„„ 为了达到熟读成诵,我又把诗句换成竖行排列,伴着音乐,一列一列地出现,引导学生用情用心地朗读。 变化的形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课堂上就把诗句背下来了,仿写句式也情不自禁地完成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范背引领法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催人奋进的文章,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动之以情地背诵,对学生可以起到启发、引导、激励和感染的作用,学生读书、背书的积极性就高。每当上到长一点的课文时,我就亲切地对学生说:“我们一起背。”“谁愿意跟老师比一比,看谁背得快,背得好~”简单的话语,把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51 师生共同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练习背诵。几分钟后,开始比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可严了,连一个字音也不放过,同学们在要求老师的同时,自己读书更认真了。当学生背得比我好时,我就鼓励学生说:“你真棒~你的记忆力真好~”“祝贺你,你已经超过了老师~”长期坚持师生赛背,那些受到表扬的学生提前读书,背得慢的同学课后自觉地反复地读书,因为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的信念,那就是要赛过老师,不知不觉地同学中形成了一股自觉读书背书的热潮。 三、圈划批注默读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为此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书旁记下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如执教《小鱼的梦》时,孩子们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珍珠被是什么样的,”“小鱼的梦为什么是甜甜的,”“小鱼到底梦见了什么,”课堂上生成了这么多的疑问,我及时引导学生在诗句旁记下一个个的问号,再带上这些问号反复地读课文,最后同学们明白小鱼静静地躲在池塘妈妈的怀里,清清的池塘里映着星星的倒影,就像盖了一床漂亮的珍珠被,风儿在吹,浪儿在推,小鱼快活极了,做的梦一定是很美很美的,也许小鱼梦见自己到海底,看见各色的珊瑚,和众多的同伴一同游戏,所以说小鱼的梦是很甜很甜的。 四、仿写句式促读法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韵文较多,那些儿化的诗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住,而且极易模仿,遇到这样的课文,我就要求学生当堂仿写。如我在教叶圣陶先生写的《我们知道》一文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诗人吗,”全班同学都说“想~”“只要大家读会了叶老的《我们知道》一文,就会写诗了,你就可以成为我们班的小诗人了。”在这样的启发下,同学们个个都放声朗读诗歌,不到五分钟,个个都会背了,紧接着一双双小手如春笋破土,高举起来,一首首小诗就诞生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国旗飘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光临我们的校园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自行车骑不动时,,我们知道,,风正迎面走来了。 当学生读着自己创作的诗句时,自然会神情激动,绘声绘色,极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将叶老的诗句读得富有感情。 五、听讲故事诱读法 鲁迅先生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想让学生自觉地过渡到课外阅读,必须加强课堂上的引导。 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他们还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故事的涵义;他们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再听的迫切愿望。根据这样的认知规律,我给学生讲《三百六十五夜》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等等,每讲到扣人心弦之处,便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然后再告诉他们:谁想知道结果,就在学校图书馆借这本书看。学生被故事所吸引,纷纷要求借书,认真看书,由“听”到“看”,水到渠成。我每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本新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期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有可能达到“手不释卷”、“读书破万卷”的理想境界。 52 让孩子们喜欢写话 ——尝试一年级学生写话的几种诱导方式 广西容县容城镇中心学校 梁芳宏 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是语文课习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意义不只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可以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有话写,愿意写,写真话,写心里话,从而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同时还利于学生形成促进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低年级学生写话如此重要,但在课改前,我常听到学生说:“写作文很难”,“我怕写作文”,“我讨厌写作文”,“我的作文写得不好”等等。作为一名课改实验中的语文教师,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继续发生。因此,“让孩子们喜欢写话”,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尝试在一年级就诱导学生写话,并在尝试中与学生共同收获着。 一、谈天说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可以给我们以启示。若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求知。一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从哪儿激起,我觉得是要与学生谈天说地、练习说话同步。 一开始,我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积极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敢说,会说,为他们有话可写、乐意写作好铺垫。在学生刚入学时,我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进行交流对话,谈天说地,在班上、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说说身边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趣事。这样的“聊天训练”坚持了两个多月后,我发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已互相了解,几乎无话不谈,趁“时机成熟”,我先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念给学生们听,然后,大力鼓励学生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说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也可以用拼音代替。批改学生的写话,我是那么的高兴、激动、细致,除纠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外,还在每一位学生的写话本上打上三五颗不等的星,再写上评语。批改完毕,我非常郑重其事地在班上读学生的“作品”,读我写下的评语,还充满激情地夸奖他们是最棒的孩子,能大胆说话,大胆写话。学生一边听着,一边甜甜的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就是在这样轻松的聊天情境中,在老师暖人心的赞美声、鼓励声中被激起的。从此以后,我班很多学生主动写话,养成了良好的写话习惯。 二、适时指导,化难为易,让学生易写 兴趣是把钥匙,把学生引入了写话之门,使他们很快进入“写话状态”,但写来写去,有时也着急,也犯愁,不知写什么好。因而说,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要辅以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根据这些要求,我教给学生三个“选材绝招”:一、由于学生是自由写话,所写的材料内容是很宽泛的,我经常读学生写的话,特别注意对“取材”作肯定,要求大家认真听,可以把某些材料内容作为参照,进行“听读写话”。二、选自己的事来写,如写自己有意思的、有乐趣的、有收获的、喜欢或不喜欢的等等,这样,学生觉得是写“自己”,似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起来便觉得容易。三、写“我的新发现”。学生写话之前,我这样提示,可以写在校园内操场上或教室里的发现,可以写在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53 可以写在家里的发现,还可以写从书上、电视里或听闻中的发现,写下自己发现的动物、植物、人物或其他事物。学生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有了这个方向,他们觉得有太多的内容可写了,写也写不完,写起来也容易了。我从学生的写话中,发现他们的“新发现”可真不少,五花八门,还大大减少了“记流水帐”的现象,而且写得真实,较感人。实践证明,要写下自己的“新发现”,学生便会努力地、常年累月地寻找写作材料,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同时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走进生活,沟通心灵,让学生敢写 写话,不是为了应试,而是教育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它应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写生活”,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那就是教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写话,是架设在我和学生心灵上的一座桥梁,它把我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师生能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每次批改学生的写话,我尤其关注行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总爱在写话本上写上几句话语,或课后及时找学生谈心。这种与学生交流的方式里,饱含着我对学生的善意赞美、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 敢说真话、敢写心里话的学生可多了,很多事例令我感动。如我班现任的班干李×,第一学期期末时他在写话本中写道:“老师,我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我很想当班干,我能做得很好的,我会带好头的,会管理好同学的„„”难见有这样勇敢、自信、积极上进的学生。这学期,我真的培养他当班干了,果然,他干得很出色,成了班上的领头雁,我的得力助手。又如,一位聪明乖巧的女孩,在写话中说:“„„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真幸福,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不在一起,我觉得心里很难受„„”小小年纪却有如此沉重的心事,我特别惊奇,难怪发觉平时活泼可爱的她,有一段时间里变得沉默寡言,听课心不在焉了,时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原来,是因为她的父母离婚了。我找她谈话后的日子里,我尽量给予她慈母般的关爱,现在她又活泼开朗起来了。 学生写话,使我和他们成了好朋友,使我解决了不少在课堂上无瑕顾及的教育问题,从而不断地健全着学生的人格,提升着他们的素养。 四、赏识鼓励,树立信心,让学生写好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老师的赏识、鼓励,能使学生身上更大的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使他们充满自信,起到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写话的实践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寻找他们写话上的闪光点。如学生开始写话时,总是写些简单的话,如“今天我做值日生,太忙了。”“体育课上,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我很开心。”“我们班的梁老师真好,我很喜欢她。”„„话虽然写得简单但我给他们写评语时,从来没有批评指责的语言,有的是欣赏性的、鼓励性的话语,如除了夸学生的字工整漂亮、句子通顺、写真话外,还夸道:“你今天的值日工作做得真好,辛苦了,大家感谢你~”“你做游戏很开心,和同学相处得那么好,也很开心吧,”“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你~”„„老师的评语,那怕只是一句话,对学生而言是举足轻重的,那是他们共同企盼的一种奖赏。 在侧重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上,平时我还以课本为载体,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哪些是好词好句,用彩笔画出来,指导怎样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写话中去。有了老师“授的渔”,学生便“授得以鱼”。只要学生会运用,那怕只是一个好词语,我也会用红色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并在写下的评语中或口头评讲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的许多写话,我都以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像批改中高年级的作文一样,有眉批,有总批。学生的好作品,我常常拿在班上组织展示和交流,提高他们写话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写话成功的自信和喜悦,有了动力和信心,学生对写 54 话会越来越想写,越写越好。 学生写话实践近一年了,我和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有收获。孩子们从一两句话起步,到现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写上有内容、字数相当的一段话,甚至是一篇完整的小文章,还会给小文章取个题目呢。在语句的表达上,学生们会运用平时从学课文、看课外书时积累下来的优美词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使小文章写得很有生活气息,真实而生动,且富有童心、童真和童趣。 “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的写话练习,如同孩子最初学步一样,我们老师要拉他一把,扶他一把,弯下腰来陪他一起蹒跚走几步,终有一天,孩子们会不再依赖老师,独自稳步行走。我憧憬着:往后的日子里,孩子们会在通往成功的作文的道路上,在成人成材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想像说”——口语训练的一种策略 云南楚雄市树苴中心校 王洪宣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富有想像力的年龄段,世界在他们的想像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如果能依据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环节,正确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像内容,将会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想像说”的口语训练方法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率的训练策略。 一、利用课文插图想像说 国外一位教育家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兴奋剂”。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形象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述说的兴趣。这些插图都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如果老师善于利用,就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如《司马光砸缸》一文中有两个插图,可以让学生先看“一个小朋友在水缸里只露出两只手”的插图,引导学生想像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看“司马光砸缸”后引导学生想像小朋友得救后给大家的启示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通过自己的想像使静的变成动的,让图活起来,丰富了内容,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想像说 情境就是设置的语境或语场,使学生在所处情境中有一个想像和说话的“范围”,是某种图景和情感的结合体。在讲课时,老师如果能在依据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大胆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有“物”有“意”置于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如大自然中日月星辰,高山流水,花草树木等,容易唤起孩子们丰富而奇特的想像。一旦学生们兴趣盎然,就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会情不自禁地“情动而辞发”。有一位老师在讲《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调动孩子们的想像力,就事前准备了一幅“夜空图”,夜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群星,一个昂首望月的小孩„„同时又播放一段音乐,而后老师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想什么,”这样学生就得开动自己的脑筋。他们说:“我在想月亮是不是跟地球一样,也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我在想我能飞上月亮那该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看看嫦娥仙子,还可以跟她的小玉兔一起捣药,捉迷藏”„„话语充满童真,富有创造性。 三、模仿想像说 模仿是人发展一个必经阶段,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想像说的基石,在模仿中不断增加想像的因素。小语实验教材中编了许多模仿内容的作业,易懂上口,并有丰富的想像空间和内容。让学生进行模仿想像说,既能开启孩子想像的大门,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 55 达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第9单元《体育世界》有一个练习:请你根据跳竹竿舞图,模仿编出一首歌谣。同学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体验,大胆展开想像,即兴模仿说出歌谣:“开开合,开开合,竹竿一响跳起脚,手舞金响铃,脚在竹竿中间行,串花样,打铜铃,大家跳起齐欢颜。”这段歌谣,学生有想像,有创造,既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又使学生在仿创中得到了说的机会。 四、“填补空白”想像说 “填空白”是指填补作者行文时思维跳跃而留下的思维间隙。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去填补,把自己的想像内容描述出来。如一年级上册第14单元《梦想》,教材安排了这样一组“说一说”: 1、古时候,人们想飞到月亮上,现在„„ 2、古时候,人们想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现在„„ 3、古时候,人们想到海里采宝,现在„„ 4、古时候,人们想„„现在„„将来„„ 这组“说一说”留有许多供学生创造的空间,既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又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遣词造句;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多个句子去填补这个“删节”,创造出文中没有出现的内容,交流自己想法和美好愿望,从而使学生丰富了词汇,增强了语感,有效的激活了口语应用能力,把训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续编拓展想像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教学时老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多维的合理的推理想像,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下册第10单元“语文天地”中“听故事《岩石上的小蝌蚪》。你能再编一个结尾吗,”可引起学生想像,“假如有蝌蚪有第二次生命”,将会对小哥哥说些什么,为什么会说小哥哥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小蝌蚪的诚实守信得到人们的赞扬,而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的小哥哥则受到人们的谴责。对于这两个结局,学生们定会有自己不同的解释。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问题引发想像说 问题引发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相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展开讨论。有了话题,就可创设出说话的情境,将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学生的见闻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想像说话的欲望。如一年级下册《问银河》一文,课文后有一问题,银河是河吗,你想问银河什么问题,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想像,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的河有多少颗小星星呀,”“银河,银河,你那儿有像我们一样的人吗,”“银河,银河,你认识张衡吗,”„„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异想天开,倾吐他们的思想情感,在广阔的大千世界里自由驰骋遨游。 总之,在口语训练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讲课时,老师应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结合生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只有思维活跃了,学生们才能有话可说,才能言之有物。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就能不断发展。 如何在拼音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56 甘肃武山县滩歌中心小学 周红艳 北师大版小语教材以色彩亮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情趣的练习吸引着学生。“字与拼音”这部分内容集“学拼音、读拼音、识汉字、诵儿歌”为一体,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新教法,体现了新理念,真正发挥了拼音学习的作用。如何在拼音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呢, 一、利用插图,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材中对每个拼音字母配上插图,形象直观,接近生活,富有童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图画内容,并训练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图上内容,发现字母的音和形,再引导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述出来。 例如:在教学声母“ch”时,教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一个学生说:“小男孩坐在椅子上吃苹果,小刺猬蹲在椅子后面吃得可香呢~”我刚对这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肯定,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他吃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丰富了语言。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是否有新的发现。学生很快说出小刺猬蹲着的样子象“c”,小男孩坐的椅子像“h”,合起来就是“ch”,吃苹果的“吃”读短一些就是“ch”的音。这样一系列的观察、引导,不仅掌握了声母“ch”的音和形,而且悟出了学习方法,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二、学习字母,训练说词句。 抓住拼音与汉语的联系,将拼音字母发音与实际语言中常用的音节结合起来,既学习了拼音,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词句。例如:在教学“i”这个字母时,读后先让学生说哪些词语中有“i”,学生说了“医生”、“医院”、“兽医”、“棉衣”、“椅子”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说的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了好多句子,“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天冷了要穿棉衣”,“我爸爸是兽医”„„这种结合拼音进行的大量说词说句,把拼音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拼音,沟通了生活,发展了语言。 三、学习拼读,训练说事物。 根据汉语表达事物的功用,将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认识事物紧密结合,使汉语拼音这一部分教学融入语文学习整体之中。如:让学生练习拼读音节“xuě”时,引导学生说词语并告诉“xuě”就是“大雪”的“雪”,这时学生兴趣很高,说了好多词如“雪白”、“雪花”、“下雪”。我就问:“谁知道什么季节下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是“冬天”,还说:“下雪了还能堆雪人、打雪仗„„”我又问:“谁观察过大雪是怎样下来的,”有的说是“慢慢落下”,有的说是“轻轻飘下”。我再问:“下雪后,树上、房子上、地上是什么颜色,”学生说“树上白了„„好像穿上了白色的棉衣。”学生只学了一个音节,却连带了一大片语言的训练,其中包括认识事物、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学习,在发展思维的同时,语言得到了训练。 四、利用音节,训练说句子。 拼音学习枯燥无味,只有把学拼音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训练内容,才能让学生学而有味。例如:在复习汉语拼音时,我做了拼音卡片, “wǒ”、“hé”、“mā mɑ”、“bà bɑ”、“ài”要求学生摆成一句话,学生摆出了“我爱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和妈妈”等不同的形式,这样的训练接近游戏,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之,要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寓语言训练于拼音教学中,通过拼音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描述事物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拼音巧学点滴 57 河北鹿泉市曲寨小学 白丽娟 我在拼音教学方面根据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富于创新的教学方式,力求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的一些尝试如下: 一、巧记拼音字母 我运用灵活方法使学生巧记拼音字母,形成知识组块,从而加快识记拼音字母的速度。 1、图、形、音结合记。枯燥的拼音字母符号毫无内涵和具体意义,如果机械识记,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因此我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教学单韵母ɑ时,利用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医生在给一个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正张大嘴巴发出“ɑ„„”的声音。让孩子先说说图意,再结合生活经验试试小女孩现在的发音。在孩子们尝试着发出ɑ的音后,再将ɑ的字母与女孩头部重合,圆圆的脸蛋与左半圆重合,小辫子与竖右弯重合,以此来记忆ɑ的形与发音。同样,用图、形、音结合的方法还可学习o、e、i、u等字母。 2、形近字母比较记。汉语拼音是符号,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丨等等。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以生活为体验,引导学生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气球(q)下边拉绳。还可同时加上手势和口诀:右下半圆b,左下半圆d,右上半圆p,左下半圆q。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感到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同类字母归类记。教授前鼻韵母ɑn、en、in、un和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时,学生常将ɑn读成ɑnɡ,将enɡ发成en。我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清前鼻韵尾“n”和后鼻韵尾“nɡ”。韵尾“n”发音时把舌尖顶住上齿龈,让气流从鼻孔中出来。韵尾“nɡ”发音时是舌根部分抬起,抵住软腭,让气流在鼻腔形成共鸣。这样学生不但能念准“ɑn”与“ɑnɡ”的音,所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读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同类字母归类记的方法很简单,而且能够让学生容易掌握方法不死记硬背。 4、顺口溜辅助记。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诵读的特点,设计了许多口诀让他们背诵。“一门n,两门m,小棍赶猪l l l。”当学生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同时,我不失时机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出“一个问题,多种考虑。”容忍他们的猜想,容忍他们的异想天开,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唤起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们对这种提议跃跃欲试,编出了如:一根棍儿有个小米粒(i);一个1上面有个小水滴(i);小圆圈o o o等生动形象的顺口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恪守引导者、资料员、合作伙伴的角色。我想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会尽情发挥想象,碰出小小的智慧火花。 二、加强拼读训练 字母识记教学的同时,要加强音节的拼读训练,让学生把好的方法运用到拼读实践中,最终形成技巧。三拼音是拼读的难点,要利用两拼音中学到的方法作为知识技能迁移的基础。充分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掌握三拼法。如:教学三拼音hua时,第一步通过看图(花)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字音,再分解地看图旁的音节是由h—u—a三个字母组成的;第二步比较hua与ha的发音异同,得出区别 58 在于中间的介母u引起发音过程中的口型变化;第三步引出新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使学生掌握三拼音的要领。 在拼读音节的老教法中,常常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经常出现“回生”现象,学生容易拼出m—a—fa、d—i—ti等错误拼法。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拼读应是教方法,使学生掌握规律,能够举一反三,学生的学力才能得以培养。如:ma,声母m不读出声,只做双唇紧闭的口型,而后大声读出,再把这个过程连贯起来,做的口型发a的音,一下子呼成一个音ma。引导学生掌握要领,由慢到快试拼数次。最后总结方法“看清声母做口型,读准韵母一气成~”即“看、做、读、呼 ”。“熟能生巧”,要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直呼音节,还须辅之以大量的对比类推练习。可以把“ma”中的韵母换成o、e、i、u„„,也可把“ma”中的声母换成b、h、t、p„„通过循序渐进地实践练习就能达到掌握方法的目的。 三、激发主动参与 课堂上拼读的次数很多,但如果方法与形式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效果。只有读出新异,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内在的学生兴趣,方能百读不厌。因此读的方法要科学,形式要多种多样。 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如何将暂时记忆有效化,变成长期记忆,根据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我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摘花、送信、爬山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儿歌的趣味性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拼少写,既能纠正其发音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有的儿歌只有短短的四句,我就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初读、练读、展示。有的小组四人一人一句,有的则是齐读加表演„„ 我认为虽然是拼音教学,但是眼睛不能就盯着拼音,而应立足这一点去拓展和发散知识内容,丰富词汇,发展语言,为提前读写创造条件。所以要在读好儿歌的基础上,作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如:联系儿歌或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说话中运用所学的拼音,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的广泛用途。事实证明,只有在日常的运用和训练中,学生才能获得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达到会用的目的。 兴趣这一动力真的不容忽视,发自内心的喜欢,往往能调动学生身上一切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看着学生们流光溢彩的活跃的思维,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日益浓厚,运用拼音的能力越来越强,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学生们由乐学到会学,我相信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会使他们在往后的发展中受益无穷。 让“教室文化”与课改同行 山东无棣县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 刘玉勇 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而学生对“教室”的感情又有多深呢,我曾向学生做过“你喜欢教室吗,”的问题调查,答案中有75%的学生不喜欢教室。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室里没有他们所需要的,没有他们所喜欢的,更没有他们所“炫耀”的。“教室文化”真的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教室文化的建设也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建设。基于我校的教育实际,我通过探寻 59 教室文化的营造理念与途径,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营造学生学习的乐园。实践表明,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成效。 一、让教室成为一种课程资源。 要把教室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建设,就必须贯彻“多功能、大教材”的课程资源观念,把教室建设成为一本动态的丰富多彩的教科书。 1、搬进书橱~把教室变成“图书馆”。开学初,我就把书橱请进了教室。里面放着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报刊,如《学习方法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儿童诗歌》、《上下五千年》等,学生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均可查阅,又在一旁张贴与教材同步的插图,供学生观察、欣赏、思考与探索。 2、设计栏目~促使学生之间资源共享。为达到学生之间在阅读、识字、写作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我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计了“美文选读”、“自主识字碰碰车”、“诗歌天地”等栏目。如“自主识字碰碰车”这个栏目,学生每天可将自己在阅读书籍、看电视、听广播中认识的字,制作成卡片,张贴在里面,与其他同学共享,只要学生在本周内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均可被授予“识字先锋”称号。有的教师反映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有识字量大,普遍感到教学时间紧,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而我们的学生一个学期结束,最多的课外识字有的达到了1000多个。可见,此栏目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动力与源泉。 3、多种养殖~让语文学习成为有源之水。北师大版教材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力求使内容来源与学生亲身体验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了更好使用与驾驭教材,在我们教室的向阳处,我开辟了“生物角”。这里摆放着同学们养殖的各种花草和小动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或几人一组养殖自己喜爱的东西。这里是同学们关注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们种植的希望,有他们心中的期待, 这里还是他们语文学习体会与实践的空间。如在学完《老树的故事》这课后,学生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写出了很多文章,下面这是一个同学写的《金鱼的故事》: 金鱼,金鱼, 有多少小朋友, 金鱼,金鱼, 你怎么这么美! 给你唱过歌, 告诉我吧,告诉我—— 你现在有几岁, 替你换过水, 所有的经历和回忆。 诗歌写得并不完美,但却表达出了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像这样的表达,在整个教材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在养殖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感性体验,主动地去观察、记录,而整个过程,他们又是在丰富着语文,提升着语文,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二、让教室成为学生拥有自信的乐园。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要让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份自信,教室文化建设就必须体现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的建构观念,找到并放大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在教室里“闪光”。 走进我们的教室,我首先送给学生的便是“自信让我成功”六个大字,下面便是“个性的天空”。剪纸、书法、绘画、诗歌、故事,只要是学生擅长的、只要是你认为最棒的,都可以在里面展示,可以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实践证明,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信,鼓励同学们上进起着很大的作用。 胡××同学原来是我们班一位胆小、怕事的女同学,从来不愿表现自己,在语文课上也不敢举手发言。记得是在学完《问银河》一课后,她悄悄地递给我一张纸,是她模仿《问银河》这篇课文向春天提了几个问题,看完之后着实让我吃惊,眼前忽然一亮,我一直在找寻她的优点,这不正是她的亮点吗,对她写的东西我稍加调整,便让她工整地抄在方格纸上,贴在了“个性的天空”栏目, 60 内容大致如下:《问春天》 春天,春天,/ 请你告诉我,/ 你从哪里来,/ 你走了多远, 春天,春天,/ 请你告诉我,/ 你róng化了多少河流,/ rǎn绿了多少群山, 春天,春天,/ 请你告诉我,/ 你一定是累了吧,/ 要不,/ 为什么停留在我们身边? 春天,春天,/ 请你告诉我,/ 你什么时候向我们发出yōo请,/ 带我们一起去游玩。/ 春天,春天,/ 你能不能告诉我, 也就是这首诗,被我们班评为了本周“最佳创作奖”,她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二天她的父母告诉我,晚上她高兴得很晚才睡,从那以后,她在课堂敢发言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对语文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知道,这是她拥有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在众多同学面前她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室文化能给学生一种学习氛围和精神动力,能给人以方向,以知识,以兴趣,以教室独特的文化,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努力上进的自信。 三、让教室体现变化与创新的生命价值。 教室文化的生命,在于不断变化与创新。教室信息更新应与教学同步,让学生了解自己进步的“行情”,了解新的学习目标等。教室有动态变化,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给学生以“每天新感觉”的体验。如在学习《星空》这一单元时,我便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有关太空的文字、图片资料;学习《时间》这一单元时,便为学生提供有关珍惜时间的人物、故事;此外,还要时刻捕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展示优秀手抄报、书法作品、诗歌作品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源泉。 教室文化的调整与变化,是一项很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如果一切只靠教师一人去做,效果是无法保证的。学生是教室的主人,也是表述教室、解读教室、管理教室的最佳人选,只要学生能做的,教师就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处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成功的教室文化应展示知识与技能相宜,平面与立体交融,休闲与学习合一;应让学生拥有自信,张扬个性;应让学生感到教室就是他成长的乐园;应让学生时刻充满快乐与希望。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山东邹平县好生镇二槐小学 刘 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要落实新理念,就必须寻找作文教学的新策略。怎样实现教学策略的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亲合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所以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去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陶治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思想偏差,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总之,要让学生先做健康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从而树立起新的作文价值观。 二、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主体 61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应树立“学生是作文主体”的观念,落实这一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主动权,激发作文兴趣。 第二,把作文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开阔学生的思路和启发学生的自由表达上,改变以往教师不作任何指导或只提供范例,让学生写“葫芦文”的不良倾向。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批改,由原来只是教师批改,改为由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从单一复制型思维走向多元创新型思维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传统的学生作文,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学生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千人一面的克隆之作随处可见,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创新思维。第一,鼓励学生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价植观和审美观。第二,鼓励学生在思维形式上进行创新。少求同,多求异,多进行联想性思考、换角度思考、批判性思考,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特殊性、创新性。 四、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但它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第一,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成功的欢乐强化学生作文动机。如让学生自建作文档案、自编优秀作文集等。第二,由重结果到重过程。作文前考查学生的作文材料是否真实、丰富;作文时考查学生的思路是否有创新;作文后考查学生的修改是否认真、得法。第三,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采取分等级与写赏识性评语相结合。第四,弱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让学生在同别人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同自己以往的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发展的自信心,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纠正错别字的几点做法 安徽桐城市范岗镇中心小学 邱 梅 有关专家经过调查研究表明,以往三年级是错别字的高发期。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识字速度的加快,这个高发期已提前到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也发现随着词汇量的不断扩大,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已越来越多了。传统的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是罚写多少遍。这种方法机械枯燥,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把学生当成了“打字机”。它不但难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而且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关注学生日常识字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摸索了以下几点做法,效果较好。 62 一、动作演示,游戏记忆法 设计形象生动的改错字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玩”的欢乐,丝毫不感到有学习的负担。有益的玩就是学习。在改错字时,设置游戏、竞赛的环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比如“我是小小啄木鸟医生”、“我来当老师”、“闯关”这些充满趣味与竞争的游戏,孩子们就非常喜欢。除了游戏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作。如“滋”字有同学少写了右上的一点。在订正错字时,我故意把一只眼闭起来,问:“大家看看老师现在的样子美吗,”在同学们的笑声中,这个字的正确写法也就被同学们轻松地记住了。 二、创编故事,轻松记住法 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根据“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理念,我有时针对学生写的错别字的特点编小故事。如“帽”字,右边的“冒”字,常有学生把上边的“曰”写成“日”。我就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马虎先生做了一顶帽子,送给了好朋友丁丁,可是这顶帽子不大听话刚戴上就掉下,再戴上又掉下。原来呀,马虎先生把帽子做得比丁丁的头还小~大家都知道帽子比头大,那么“帽”字上面的“曰”(不是“日”)也就应该比下面的“目”大~ 三、同音字归类,天天见面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心理学专家研究也表明低中年级儿童尤以视觉记忆占绝对优势。并且特别强调,在整个小学阶段,凡需儿童识记住的材料,切莫忽视运用视觉通道来接受有关信息。二年级同学年龄小,拥有知识少,常常把同音字张冠李戴。为了使同学们能区别同音字的用法,除了运用常规的扩词、造句方法比较外,我在后面的黑板上专门收集了“会变魔术的字”——同音字并扩词,让它们和同学们天天见面。如果有谁用错了,我就让他回头看看后面的黑板。这样日久天长,天天积累,写别字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少了。 四、养成好习惯,以备遗忘法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册第一单元“语文天地”里的冬冬就手拿“金钥匙”高兴地说:“我有一个好习惯。我用一个小本子,把自己写的错别字改正,记下来,经常翻看。”新学期伊始,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向冬冬学习人人准备一本改错字的小本子。(格式见下图)每天在课堂上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找错别字,改错别字,填写小本子,翻看小本子;我再收上来批改,发下去时,评价改错别字的情况,表扬不写错别字和认真改错别字的同学。 附图: 日期 错误 订正 词语(可扩词) 五、生生互动,常常检测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因为如此,我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表现自己的欲望。我班上人人有一本听写本子,在学完一个主题单元后,马上听写这一单元的生词,然后人人当老师批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巩固知识。如果有错误,归总到《改错本》上,订正后,同桌一定要再将错的报一遍,直至全部掌握为止。 63 教学设计荟萃 认真倾听 生动讲述 ——口语交际课《老鼠送礼》教学录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小学 房 红 观摩课背景 在我校进行校本教研的活动中,领导让我侧重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列为语文四大能力之一。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我所承担的口语交际课的研究,其背景有三点:1、“十五”期间省级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分项创新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2、市级科研课题《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的子课题。3、学校进行校本研训,每年都要开展“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方式”的研讨会,而我所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正是每次实践研讨会上所要交流的一个课题。由此可见,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以《老鼠送礼》这个自编教材做为载体,在省级课题的中期现场会上,做了一堂语文“口语交际”的观摩课。 开始上课 孩子们早就盼着这堂有许多教师、领导来观摩的公开课,此时,他们的表现欲已经超乎寻常的强烈,就连向老师问好的声音都比平常响亮。为了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有“法”可依,我先出示了本节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说普通话,认真倾听,生动讲述,交流意见”。当我问“能不能做到”时,他们自信的回答不禁感染了我,我本来有些紧张的情绪竟然轻松了许多。 进入情境 深蓝色的夜空,星星点点,两只小老鼠走进屏幕,随即转变成“老鼠”二字,老鼠的人格化使孩子们瞪圆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接着黑猫警长出现了,“黑猫警长~”孩子们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不约而同地喊出来。这个平日里孩子们就很喜爱的动画形象,顿时激起了他们的兴趣。随即屏幕上又淡入了“送礼”二字。孩子们顿时明白了,我们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原来就是“老鼠送礼”呀~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有利于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 老鼠要偷吃什么 “夜晚,四周静悄悄的,黑猫警长在粮仓附近巡逻,两只小老鼠想偷吃粮食,刚一露头,就看到了黑猫警长,怎么办呢,”课件继续演示,“在小灰鼠头上放大渐变出一瓶酒和一条鱼”。 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多媒体教室静悄悄地,就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当屏幕显示“小灰鼠的小脑袋一探一缩”的动态时,孩子们竟然没笑,仍然很严肃地看着画面,看来我精心创设的交际情境已经完全吸引了他们。此时此刻,他们已完全投入到思考“老鼠为什么送礼,又是给谁送礼”的问题中去了。 [新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应情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 64 语交际的动力也会增加或持续。这样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进一步的体验。] 当屏幕演示出鱼和酒的放大图时,我班平日里比较淘气,上课常“溜号”的×××同学突然站起来,认真地说:“两只小老鼠想偷鱼和酒”。这个答案显然不对,但是从他那认真的态度,严肃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是情不自禁。为此,我马上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同学,我认为你说的不对,我想,应该是一个夜晚,两只小老鼠,想偷吃粮食。”一个名叫陈××的男生礼貌地说。 “当然是粮食了~因为鱼是猫最爱吃的,可不是老鼠的可口食物,应该是送给黑猫警长的,所以我认为陈××说的对。”女生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引导学生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地评价别人~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促进学生间互信的进一步发展。] 精彩的叙述 “请同学们再来仔细看看其中的几个画面,想一想能不能再增加一些生动的词,” 又一次精彩片断的回放,产生了效应,孩子们的语言使我惊讶~ 一个平日里写作能力较强但比较内向的女孩,坐在那里想举起手又不敢举,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了“我想说”。于是,我便走过去,充满信任的说:“姜××,你试试。”终于,她大胆地站起来了,声音洪亮的叙述起来:“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两只小老鼠鬼鬼祟祟地来到粮仓附近,想偷吃粮食。刚一露头,就看到黑猫警长在巡逻,吓得他俩马上缩回了身子。怎么办呢,小灰鼠转了转眼珠,计上心来,诡秘地对小蓝鼠说:‘我有个好办法,猫最爱吃鱼,我们给他送条鱼再送瓶酒,把他灌醉,再下手。’小蓝鼠听了眉开眼笑,直点头,表示同意。”太棒了~没想到她竟然说得这么生动,本来非常腼腆的她,也变得很大方了。全班同学由衷地把掌声送给了她。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因为她的精彩回答顿时为这堂课增色不少。姜××坐下后,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身板坐得直直的。 “姜××说的太好了,尤其是有个词‘月朗星稀’用的非常恰当。”“还有个生动的词‘鬼鬼祟祟’”“还有‘眉开眼笑’呢~”“‘诡秘’用得也非常好~”„„这些都是同学们的评价。 接着,又有两个同学大胆的站起来,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生动的讲述,就这样,精彩的语言叙述着精彩的画面。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生动的词语 “小蓝鼠拎着鱼和酒来到黑猫警长面前,鞠了几个躬,然后嘴巴一张一合地说着话”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 前面的榜样产生了效应,对这组画面的叙述,同学们都力求做到生动,“哈腰点头”、“日夜操劳”、“笑眯眯”、“乐呵呵”、“慰劳”、“献媚”等等恰当而生动的词语,在孩子们口中涌出: “小蓝鼠拿着鱼和酒,笑眯眯地来到黑猫警长面前,说:‘黑猫大哥,这几天,给你添了不少麻烦,我给你送来了鱼和酒,想慰劳慰劳您。’”这是一位平日里不爱举手的女孩的回答。 “他们想好了坏主意,决定由小蓝鼠来完成任务,小蓝鼠乐呵呵地走到黑猫警长面前,献媚地说:‘黑猫警长,这几年给你添了不少麻烦,这些礼物,就做个见面礼吧~’”这是李××的讲述。 “最后决定让小蓝鼠来送礼,小蓝鼠拎着鱼和酒,乐呵呵地走到黑猫警长面前,哈腰点头地说: 65 ‘黑猫大哥,要过圣诞节了,我给你送来鱼和酒来孝敬您,请您收下吧~’”王××话音刚落,已迎来了一片掌声。他的音量、语气,以及神态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尤其是当时临近圣诞节,这贴近生活的想法自然更加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新课标中阶段目标明确指出~生动讲述是本年段的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使用生动的词语。] 结尾的不同设计 当小蓝鼠走到黑猫警长面前时,画面戛然停止,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学生自己猜测,结局到底如何呢,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既集中了群体的智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此时孩子受到故事情节的感染,情绪高涨,竟然设计出了八种不同的结尾。这真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听了小蓝鼠的话,黑猫警长心想:给我送礼肯定没安好心,于是抢过鱼和酒狠狠的摔在了地上,然后向小蓝鼠扑去。突然,又看到正在逃跑的小灰鼠,于是箭一般的冲过去,又抓住了另一个坏蛋。(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 ——黑猫警长说道:“你走吧,我收下了。”于是,黑猫警长把鱼吃了,酒假装喝了,倒在地上睡起大觉,呼噜声惊天动地。小蓝鼠听了,得意地笑了,于是招来小灰鼠,开始偷粮食。黑猫警长用余光瞥见它们开始行动了,就来了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猛扑过去。(将计就计) ——黑猫警长心想:这两个坏家伙,给我送礼,肯定没安好心。于是把鱼吃了,把酒倒进了衣兜里。然后说:“请等等,蓝鼠老弟,我给你变个魔术好么,”说着,把刀往肚子上一插,酒流了出来。然后把刀递给小蓝鼠,小蓝鼠好奇的仿照着做,没想到刀一插进肚子就死了。(小老鼠似乎太笨了) ——黑猫警长把酒喝了,鱼吃了,倒在地上呼呼地睡着了,做起了美梦。于是,两只小老鼠得意地跑出来,偷走了粮食。(这是我们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黑猫警长说:“不用客气,干脆我们一起吃吧~现在已经有鱼和酒了,我还有几张饼,把你的伙伴叫来,我们来个会餐吧~”说着从屁兜里拿出了两张饼递给了受宠若惊的小蓝鼠和正在跑来的小灰鼠。没想到他俩刚吃完,就死了。原来黑猫警长早就在饼里下了毒。(技高一筹。对俚语“屁兜”提出修改意见。) ——黑猫警长早就设计了陷阱,等到它假装喝醉后,两只老鼠大胆的闯进粮仓,没想到竟然掉进了警长事先挖好的陷阱里。(准备充分) ——“它俩到底安的什么心,”黑猫警长正在琢磨着。小蓝鼠看黑猫警长扶着下颌不说话,竟然吓的哆嗦起来,“你就收下吧,我们还要„„还要偷吃粮食呢~”小老鼠变得语无伦次。黑猫一听,总算明白了它们的真正用心,于是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老鼠做贼心虚) ——黑猫警长心想,肯定没安好心。于是拿起哨子一吹,叫来了同伴,两只老鼠都落网了。它们被带上了手拷,垂头丧气的走进了监狱。(一网打尽) 此时,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孩子们情绪异常高涨。他们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在场的听课老师的认可。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的想像之翼一旦展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像力得到一次锻炼~生命的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66 老师参与 学生的表现感染了我,于是我自己要求参与到同学中去,并邀请了三位同学与我合作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课件的配合下,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使孩子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动的讲述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了一个更完整的印象。 选结尾讲故事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按鼠标选结尾讲故事的游戏。这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我来、我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喊着。 最后大家推选了三名同学来参与,他们完整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心情不能平静 一节口语交际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感叹,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创编载体是多么的重要。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的明天、将来的发展,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开发和创编更多更好的载体,去发现和设计出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口语交际内容吧~ 辽宁省特级教师 刘复 点评: 语文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四大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同时还强调~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要体现“三维结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房红老师这节口语交际课《老鼠送礼》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首先从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者没有拘泥现行教材提供的资料~而是自行创编了教材《老鼠送礼》~以此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空间~这一做法本身就具有创新精神。 其次~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上~教者以自制卡通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的情节~其形式本身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在内容形式上也是一种创新。 再次~教者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观察画面~生动讲述,扩展内容~设计结尾,师生互动~完整叙述,检验成果~趣味游戏,简要总结~实践回味。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每一个环节都重视了学生口语交流的技巧。 因此说这是一次开放式的创新的口语交际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 自由欢呼 主动发展 张扬个性 —— 一年级上册《字与拼音,五,》教学案例 山东无棣县教研室 李荣芬 我县2003年秋季第三批进入新课改,成为全国1600个实验区之一。在新世纪版教材投入使用后,我在与老师们对新标准和新教材的探讨中,听了一节关于“字与拼音”的课,感觉无论从教学理念的把握,还是过程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供广大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借鉴,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新课改的活力。 67 理念: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来自于扎扎实实的实践活动。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立足生活,强调参与,课堂不但是学生获取知能的平台,更是个性得到张扬的所在。 学习内容及目标:在活动中复习巩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进一步熟练拼读音节,认识“东南北前后左右男少多”10个生字。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认识“汉语拼音”这一帮助识字的有效工具,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愿望,热爱周围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特色:以“游览”为学习活动的主线,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平等交流。 教学准备:1、教师用吹塑纸作成两棵大树。一棵树上挂满了苹果形状的卡片,一棵树上挂满了桃子形状的卡片。卡片背面分别是声母和韵母。把这两棵果树贴到小黑板上。 2、作成帽子形状的卡片数张,按照学生小组的数目分成几份。 环节一:走进果园,摘果子 师:小猴子经过一年的劳动,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课件配合情境创设)我们一起走进果园看一看,好吗, 生齐答:好~(学生很兴奋) 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大大的苹果、红红的桃子,我馋得要流口水了~小猴子允许我们摘果子了~ (生欢呼,有几个大胆的学生,跑到前面来摘下果子。没上来的同学表现出很羡慕的样子。有一名同学把“果子”分给其他同学。) 师:你懂得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真是好样的~ (其他有“果子”的同学立刻与他人分享。教师用目光向他们表示赞许。) 生:老师,我们用“果子”来复习拼音吗, 师:既然你们已经发现的卡片的秘密。那么就让我们准确的读出卡片上的拼音字母吧。 (生大声读拼音字母,并主动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换读。) 师:大家看,老师也摘到了三颗“果子”。(出示课件,桃子、鸭梨、苹果形状内分别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你们可以读吗, 生:可以~(生大声朗读。) 师:我来指,你来读,好吗, 生:我来读。 (老师任意指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学生读。) 点评:复习汉语拼音一般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这位教师的设计却匠心独到~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课件和具体的卡片~成功创设了一个“小猴子果园”的活动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大家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就复习了拼音~而且活动热情很高~兴趣浓厚。“懂得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不但说明了教师具有灵活的相机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渗透了善于与人合作的教育~是一种优秀品德的教育。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环节二:快快来,游乐园里交朋友 师:每一颗果子我们都熟悉了。不同的卡片还可以交朋友呢~不信,你先来看我找朋友。(举起卡片唱)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m”。 (一生会意,从座位上跑下来,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是“en”。) (师把“m”和“en”放到一起:大家读。生齐读:m—en—men。) 68 师与跑上来的女生握手:很高兴找到一个朋友。 生纷纷说:我会找朋友了~ 师:很好,请大家自由找朋友~(出示课件:快快来,游乐园里找朋友) (学生马上活动,有下座位的,有在小组内找的,活动很积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对特殊情况进行强调和指导,如声母、韵母不能相拼的、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和点的省略规则。学生充分活动大约4分钟。) 师:大家活动的很积极~如果还想继续这个活动,下课以后好吗, 生:好的。 师:请大家把手中的“水果”收好,看谁的动作最快。 (生马上把拼音卡片收拾好,有的同学把卡片夹进课本,有的放进书箱里。) 点评: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乐园。老师为大家明确了活动的规则以后~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学生~而是让他们自由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朋友~所以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教师注意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引导大家充分活动~但是也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做到适时点拨、画龙点睛~帮助学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三:来到动物园,认识动物 师:现在进入下一站。(课件:来到动物园,认识动物。课件上的小熊、山羊、老虎、狮子的卡通形象引得同学们大笑。) 师: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十几个学生站起来欲说。) 师:这样:小组内开展一分钟比赛,看谁说出的动物多。(学生忙着用手指记数,说动物的名字。有的同学说出二十几种动物。) 师:训兽员为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帽子。(展示帽子形状的卡片:动物的名字加注音)这些帽子都是谁的,(为每个学习小组发“帽子”)(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抓紧时间拼读卡片上的词。) 师:谁先到前面来汇报,(一生拿着卡片跑到前面,给大家看:我这里是小猴子的帽子。) 师面向全体同学:对吗, 生齐答:对~ 师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小猴子吗, 生:能。小猴子很顽皮,喜欢爬树,还抓住树枝荡来荡去。 师:谁还可以这样介绍, 生:我拿的是大象的帽子。大象的鼻子很长,很有力气。 生:我拿的是狮子的帽子。狮子是森林里的大王。 生:这是斑马的帽子。斑马„„斑马„„我不会说了。 生:斑马身上有黑的、白的花纹,可以保护自己,不让老虎找到它~ 师:是吗, 生:是~我妈妈说的。 师:真好,你注意了平时积累知识。 生:这是犀牛的帽子。犀牛很凶猛,它的头上有角,是战斗的武器~ 师:你知道的也很多。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我以后也要多看书~ 生:这是孔雀的帽子„„ 生:这是大熊猫的帽子„„ 点评:老师把拼音的复习和识字学词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为巩固拼音和学习词语创设了丰富的、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在游戏时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体现的是一种“大语文”的观念~强调生活即语文~注意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69 环节四:参观生字王国,寻找字宝宝 师:狮子大王热情邀请我们走进它的生字王国,去认识它的字宝宝。(课件:参观生字王国,寻找字宝宝) 师:这些字宝宝都戴着拼音帽子,利用这些帽子,我们来认识它们吧。 生:(借助拼音拼读)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大小多少,男女老少。 (指名读。) 师:生字宝宝很淘气,摘下帽子让你瞧。(去掉拼音) (学生先试读。一名同学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检查读。) 师:生字宝宝很顽皮,它们跨着大步跑,重新排队要你找。(打乱课文对生字的排列顺序。学生积极认读生字。) 生:老师,怎么有两个“少”, 生:这两个“少”的声调不一样。一个是三声,一个是四声。 生:就像一个小朋友取了两个名字~ 师:(板书:“少”的两个读音。)像这样有两个读音的一个字叫多音字。以后我们还要学到很多多音字。 师:生字宝宝又跑到桃子里面去了。(出示桃子形状的生字卡片)要是你能读出这个字,想办法记住这个字,再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大桃子就奖给你~ 生:东是东方的东,东北的东,东北虎很凶猛。我数数笔划就记住它了。 师:好的,大桃子奖给你。 生:老,老人,我们要尊敬老人。 点评:小学低年级重要的是识字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上。老师首先把所有生字臵于一个大语境中,生字王国,~然后采用注音读、指读、变化顺序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练认识生字。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记忆生字~意在掌握生字的字形~为写字打下基础,给生字组词意在理解生字的含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摆在主动探究的位臵上。 尾声:放飞心灵,拓展思维的空间。 师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在今天的旅行中玩儿得很高兴,有收获吗, 生:有~ 师 :说说, 生:我学会了很多生字~ 生:我会用生字组词,还能说句子~ 生:我给动物找到了帽子~ 生:要想知道很多知识,就要多看书~ 生:我回答了很多问题~„„ 师:那么,老师带领大家旅行的任务就完成了~ 学生很不情愿的:唉——呀~ 师 :老师把所有的卡片都送给你们了。把这节课中你喜欢的游戏,还有认识的生字教会爸爸妈妈,好吗, 生:好~ 师: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下课~ 点评: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情感经历的过程。注重情感经历的过程~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取得进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始终关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适时的帮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习的内容系统化~更好的强化记忆。“把这节课中你喜欢的游戏~还有认识的生字教会爸爸妈妈”~是对课堂很好的延伸~使我们看到老师在努力地构建开放的、立体的语文课堂。 70 一年级上册《冬天是个魔术师》课堂记实 执教:辽宁沈阳市实验学校 李蕾蕾 评析: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姚亚萍 教学理念:根据《课标》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的阐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而不应该压抑学生的个性,同时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指导其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现冬天奇妙的变化,激发热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课堂记实: 一、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音乐和魔术动画)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大家喜欢看吗, 生:喜欢。 师:这是什么字, 生:木。 师:朝它吹口气,变成了什么, 生:本。 师:跟老师说口诀:木字加横本本本。 师:这是什么字, 生:巴。 师:吹口气,变成了什么字, 生:变成了色。 师:能像老师那样编一句口诀吗, 生:巴字长角色色色。 师:你们觉得老师像个魔术师吗, 生:像。 师:我们一起把魔术师三个字写在黑板上。(生书空:魔术师)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本领更大的魔术师,(演示雪景录像)它呼地一吹,大地铺上了银白色的地毯,雪花像一只只银白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我们打雪仗,堆雪人,在雪撬上唱着欢乐的歌。它是谁呢, 生:冬天。 师:你能和它打个招呼吗, 生:冬天,你好~(有的朝着窗外) 师:是啊~冬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把它写在黑板上吧~(生书空:冬天是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冬天还把一篇课文变到了我们的课本里。看谁先找到它, 师:想读这篇变出来的课文吗?那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办呢? 生:问老师,问同桌,好朋友们说一说。拼一拼,猜一猜,字典老师身边带。 师:生字互测的方法是—— 生:生字表,考一考,不会读的画问号。读对了,夸一夸,不会读的帮帮他。(自读课文,生字互测。) 师:现在请小组长当小老师进行小组内的生字互测。(小组内的生字互测) 师:冬天也想来考考你们.如果你能用冬天出示的生字扩词,字就会变成小雪花。(课件辅助扩 71 词)(生字变雪花) 师:这些生字是要求我们记住的,开火车读一读。(生读) 师:刚才,我们用变魔术的方法学习了“色”和“本”,你能用其它有趣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字吗,请小组讨论。 生:我想用数笔划的方法学习“冬”字,一笔撇,二笔横撇,三笔捺,四笔点,五笔点。 生:我觉得冬字像一个小雪人,上面的部分像它的头和胳膊,下面的部分像它的脚。 师:老师现在想写写“冬”字,你想提醒我注意些什么呢, 生:?请注意写字的规范。 ?请注意冬的第二笔不要分开写。 ?冬的两个点应该写在竖中线上。 师:谢谢同学们。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书空“冬”) 师:请你也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同桌之间评一评。(同桌互评) 师:“变”字应该怎样记呢, 生:我用数笔划的方法记忆。 生:我用变魔术的方法记忆,把“弯”字的下边换成“又”就是“变”,大家跟我读“变,变成的变”。 生:我觉得变字像一个魔术师,点和横是他的帽子,两竖是他的鼻子,两点是他的眼睛,又是他的嘴和胡子。 师:你的方法真好。(画出学生的创意)是这样的吗, 师:你要提醒老师什么, 生:上半部分写在上半格,下半部分写在下半格。两竖写在竖中线的两侧。 师: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书空“变“) 师: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写的好。请你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写完同桌互相评一评。 师:请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再写一个。 师:可爱的生字宝宝跑到了词语中,让我们用“我最快”抢读的方法来读一读。(课件快速出词。生抢读) [评析:多种形式的学字学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乐学、好学~在热烈的气氛中~对于字词有了很好的掌握。其中的字画、猜谜记字法都是李老师的创新思想的闪现~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可以加深记忆。在快乐的游戏当中~本节课的重点就轻松解决了。] 三、再读课文,分析课文。 师:生字宝宝玩累了,又回到了自己的家——课文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有几个自然段,冬天变了哪几个魔术,(生读) 师:用手势告诉老师有几个自然段?(生打手势) 师:冬天是在变魔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你来学一学吧。(生学北风呼啸) 师:我们背过关于北风的词:北风呼啸,北风怒号,北风怒吼,你再来学一学。(再学北风呼啸声) 师:他“呼”地一吹应该怎样读, 生:他“呼”地一吹。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北风很大,所以我的声音就很大。 师:其他同学认为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觉得变魔术很快,应该快一点读。(读) ?我觉得变魔术很神秘,应该神秘一点读。(读) ?我觉得在读的时候,身体应该前倾。(读)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就怎样读。(生读) 师:冬天变几个魔术, 生:?冬天把大地变白了。 ?冬天把小动物变没了。 ?冬天把叶子冻在湖里了。 ?冬天把人们变胖了。 72 师:那就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魔术,在书中找到相应的自然段,把它读给同组同学听一听,如果你认为其他同学读的好就奖给他一个大拇指。(小组读文) 师:都有谁得到了大拇指,谁来读一读,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谁给他评一评,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读得也很流利。可是我认为这一段应该快一点读。 师:为什么呢, 生:应该抓住“跑”字,围巾啊,棉衣啊,手套啊,都是跑出来的。 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师:你读的真好~看你把丁丁围巾读出来了,谁能把丁丁的棉衣和手套都读出来,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师:丁丁的围巾,棉衣和手套,都从衣柜里跑出来了,可是丁丁并没有变胖啊,(出示图画) 生:因为丁丁在屋子里,不用穿棉衣,到了外面,穿上棉衣就变胖了。 师:(贴图)这一段同学们懂了吗, 生:懂了。 [评析: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有限~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不必强求学生用确切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只要达到会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解就可以了。] 师:继续汇报。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读) 师:谁给她评一评, 生:我听了她读课文,好像真的看见了湖面变成了大玻璃。 师:你能像她一样读一读吗,(生读) 师:你们俩也像魔术师一样,将大玻璃一样的湖面带到了我们面前。你们看~(出示湖面图)你看这湖面还像什么呢, 生:?像大镜子。 ?像水晶宫殿。 ?像透明的地毯。 师:那叶子像什么呢,你能用“叶子变成了什么”来说一说吗, 生:?叶子变成了水晶宫里的蝴蝶。 ?叶子变成了玻璃上五颜六色的窗花。 ?叶子变成了地毯上的花纹。 ?叶子变成了水晶宫殿里的公主。 师:你们说得太美了~让我们再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 [评析:让学生走出课本~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想象力~享受自由思考的乐趣。这已经成了《课标》颁布后~语文教师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了教师们积极探索的一个难题。李老师首先利用课件~给了学生一个表象~使他们的想象不是难以控制~不着边际,给了学生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寻找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想象既富有个性~又在其中学到语文的规范。] 师:继续汇报。 生:我喜欢第一段,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呱呱呱,我是小青蛙,我也想来读一读。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我就进洞冬眠去了。谁能模仿小动物也来读一读,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生:?我是小熊。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我吃得饱饱的,进洞睡大觉去了~ ?我是小刺猬,我也想读一读。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我就和我的朋友小蛇一起冬眠了。 师:呀~这里来了这么多要冬眠的小动物,都是谁呀,你是谁, 生:?我是小熊。 ?我是小刺猬。 ?我是黑貂。 师:黑貂,你好~我是冬天~ 生:你好~冬天~ 师:为什么我呼地一吹,你就冬眠了呢, 生:我在冬天睡大觉,春天醒来时身体就更健康了。 师:小鸟,你好~ 生:你好~ 师:你也冬眠吗, 生:我不冬眠,我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师:这些小动物在外面呆了那么久,肯定冷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让他们赶紧去冬眠吧~ 73 (齐读) 师:老师最喜欢第二段,给同学们读一读。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一段,你们也来读一读。(播放风声。出示满天雪花的录像)看到这漫天飞舞的雪花,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北风呼啸。 ?我想到了冬天里我在外面堆雪人。 ?我想到了我们背的词语“雪花纷飞,雪花飞舞,雪花飘飘,鹅毛大雪,白雪皑皑,瑞雪丰年”。 ?我想到了一首诗《江雪》(背诵) [评析:在课堂上~李老师随课文内容~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们一会儿是冬眠的小动物~进行冬眠知识的交流~一会儿是冬天~拿着魔法棒变出各种各样的魔术。同时~李老师也注重了将“大语文”观念深植于自己的课堂中~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雪花纷飞的背景~她和学生们一起背诵课文~一起回忆学过的成语~一起唱《铃儿响叮铛》~一起朗诵《江雪》《梅花》。学生们在她的课堂中自然愉快地学习~吸收各种知识的养料。这样的教学策略的使用~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学生乐学、好学~如同快乐的小鱼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呀~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能用 “( )真( )呀~”夸夸冬天吗? 生:?冬天真美呀~ ?小动物真可爱呀~ ?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师: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能用 “( )真( )呀~”的句式夸夸这朵小雪花吗, 生:这朵小雪花真美呀~ 师:它属于你了~ 师:夸夸这个小雪人。 生:这个小雪人真可爱呀~ 师:它是你的了~ 师:能夸夸李老师吗, 生:?李老师真漂亮呀~ ?李老师真负责任呀~ 师:谢谢~ 师:冬天看到同学们这么努力学习,十分高兴~它托我带来了它的礼物——魔术棒。你能拿着它的魔术棒,仿照书上的话,说一说,冬天还能变哪些魔术吗,(播放音乐) 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家家户户的暖气都热起来了。 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人们都跑到火锅店里去了。 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圣诞节就从日历里跳出来了。 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圣诞老人就驾着车来送礼物了。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其实夏天、秋天和春天都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们和冬天一起为我们编织出了美好的生活和灿烂的四季。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拥抱自然吧~ [评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流连忘返~浮想联翩。课堂教学要求的主题思想至此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显得自然恰当。] 营建生命活动展示场 ——二年级上册《贺年片》教学设计 辽宁鞍山市二一九小学 付 勃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岁月”中的一首诗歌。通过本单元学习,来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认识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全诗四节,句式 74 整齐,韵律感强。写出了“我”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迪,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森林、蓝天、大海、太阳,既代表大自然,也代表祖国和人民,并用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来。为什么以“贺年片”为题呢,因为“树叶、白云、贝壳、红霞”的形态都与贺年片有近似之处,更因为贺年片是人们表达“祝愿、呼唤、嘱咐、希望”的形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八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直观的事物,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但对于抽象的事物学生难于理解,如岁月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只能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优美的诗句,来感受自己在长大,在进步,来进一步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二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等课堂资源的生成利用,来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形成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12个认读字词和8个必写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中优美语言并积累下来,实际运用语言,享受阅读的乐趣。 4、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感受到自己在长大,在进步。初步认识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围绕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悄悄来临,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更迭。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贺年片》,就让贺年片来表达我们的祝愿、呼唤、嘱咐、希望。(齐读课题。) [导语亲切而又简单~同样赋予了贺年片以生命~使学生不光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字词再现,实现螺旋上升认字过程 今天早上,邮递员叔叔送来了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们寄来的贺年片。(出示生字卡。制作精美的贺年片中印上生字词。每个小组发一张,分小组练读生字,由组长领读,组员抢读。师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生字再现~是继上节课的识字实践之后再次感悟、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螺旋上升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朗读感悟,引导背诵,积累语言,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1、激趣读文。刚才我们只顾着欣赏邮递员叔叔送来的贺年片,语文书可着急坏了,她跟我说了几句悄悄话,想知道吗,它也送给大家贺年片了,每人四张,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的,赶快读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内交流心得。告诉你的伙伴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然后再问问他们喜欢哪一张,为什么,(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3、小组汇报。(学生可以不按小节顺序汇报,喜欢那个小节就汇报哪个小节。师生共同学习两 75 个小节,学生自主学习两个小节。) [此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回到小组中合作学习。 既体现阅读中的独立思考,个性化阅读,~又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层次分明。在个性化阅读中~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一小节: (1)(学生喜欢绿色的贺年片,教师适机在大屏幕出示图片,引导观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全体看大屏幕。板书:绿。) (3)感悟“茁壮成长”:小树苗开始只有膝盖那么高,过了些日子,和我的个子一样高,又过了些日子,和妈妈一样高„„你的个子当幼儿园毕业时只有1米高,现在1.3米高,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长得很快。所以,你喜欢绿色的贺年片,是不是,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身边事物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感受课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验优秀诗文情感~交流阅读感受。] (4)指导朗读。你能把茁壮成长时欢快的样子读出来吗,(指 2名读。生评后再指3名读。)如果你把那些优美的词语读重些,树叶就会唱出欢快的歌了。(师范读。齐读。板书:树叶 祝愿) (5)还有哪个小组喜欢绿色的贺年片,(互相补充并感情朗读。) (6)(学生质疑:“„„”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学生帮助解答,如果学生解答不了,老师解答。)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应引导学生随文来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对学生的训练~应是“踏雪无痕”式的。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语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疑问、体验和理解。] (7)快帮树叶想一想,会告诉我们什么, [语文课堂中环境、教材、教师、学生营建成生命活动展示场~生命对话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力展示的过程~是真正的生活。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打破了定势~引导了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在阅读中培育人文素养。] (8)引导复述。如果你喜欢绿色的贺年片,就应记在你的脑海里。(结合板书背诵。)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的积淀语感经验。本课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而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第二小节: (1)这么多同学喜欢绿色的贺年片,绿色的贺年片非常高兴,还有没有喜欢其他贺年片的,喜欢白色的贺年片,因为白鸽在天空中飞很快活。 (2)(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全体看大屏幕。板书:白色。) (3)感悟“飞翔”的意思:(配乐。学生张开双臂,闭上眼睛做飞翔的动作。教师同时进行渲染:)天那么高、那么蓝,白云轻轻的飘呀飘,看~这儿有漂亮的房屋,那儿有美丽的森林;听~小鸟在唱歌,河流在奏乐„„ 76 (4)指导朗读。你能把白云飘游时快乐的样子读出来吗,(指 2名读。生评后再指3名读。配乐)。如果你把那些优美的词语读重些,你就能和白云一起飞翔了。(范读。配乐。)老师读的美不美,美在哪,“鸽”字读的声调高一些,为什么,越飞越高,读的慢一些。(生试读。指导齐读。配乐。板书:云朵 呼唤) (5)还有哪个小组喜欢白色的贺年片,(互相补充并感情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进语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理解诗歌中优美语言并积累下来~创造地运用语言~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感受到自己在长大~在进步。初步认识到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6)你想对白云说点什么, (7)引导复述。既然和白色的贺年片交上了朋友,就应记在你的脑海里,结合板书复述。 第三、四小节:自主学习 (指喜欢蓝色贺年片的同学3名配乐朗读本小节,要读出大海的神秘、贝壳收获宝藏的兴奋心情。喜欢红色贺年片的同学起立, 全体朗读本小节,要读出闪闪烁烁的红霞的美丽。结合板书复述三四小节。) 四、朗读全文,形成语感,积淀情感 (伴着音乐,看着画面(课文插图),师生共同朗诵全文。) 五、创造地运用语言引伸拓展,发展语言(10分钟) 老师送给同学一些贺年片。(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张。(老师根据画面说上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这名学生。) (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贺年片,送给老师并献上祝福的语言。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指名说。教师及时激励。)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之间有很大差距~因此创设了一个写贺年片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将语言积累下来~创造地运用语言~享受创作的乐趣。]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那么,我们就抓紧时间来做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六、延展性作业,体验收获的乐趣 1、如果你喜欢语文书中的贺年片,背诵出来,送给妈妈。 2、也可以动手做一个贺年片,写上祝福的话,送给同学、老师。 3、旧的一年即将过去,如果你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做完,请抓紧时间,争取在新年钟声响起之前完成你的心愿。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的表现方式是多角度的~因此设计了多维度、多方面、发展性的选择作业~还给学生开放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77 三年级上册《国徽》教学设计 黑龙江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 李丽,执教, 刘言江,总评,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识字方法。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争光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教材分析: 《国徽》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的第一篇课文。全诗分3个小节,从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第一小节写“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第二小节写“我”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弟弟,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第三小节写“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本诗内容比较严肃,主题也很大——爱国,其独到之处是把大主题融到了小事件中,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地方,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虽然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学校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是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的一所农村小学。经过两年的课改实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着很大的转变,从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为引导者、点拨者,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备上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市级小学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选择使用了图片、卡片,用简单实用的教学用具进行教学。我班学生经过两年多对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基本掌握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喜欢质疑,敢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且学习使用了工具书,能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来独立识字;已会默读,但在阅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拿来了一些硬币,现在请你们看一看它的背面是什么图案,(国徽)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国徽更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国徽》一课(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说) 2、同学们有这么多想知道的,那就请你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识字,主动探究 1、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认读。 (2)你们在刚才的学习中打败了几只生字拦路虎,请你大声的喊出他的名字。(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你们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说一说你的记字秘诀。 2、巩固识字。 78 (1)对歌找字。你们的记字方法真多,老师要试一试灵不灵,现在我们来玩“对歌找字”的游戏(教师举起手中写有“徽”字拼音的卡片唱:“徽”字在哪里呀,学生举起手中“徽”字的生字卡片唱:“徽”字在这里。) (2)搭火车游戏。现在咱们就再来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个生字,小组的同学就在你们组的生字卡中找出来,谁找的最快谁就搭上了老师的火车,火车开到站,让搭上火车的同学读一读手中的字,没有搭上火车的同学可以给生字组词。(老师奖励学生带有国徽的图片) 四、间休 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国徽(图片),给国徽争了光,让我们共同唱一首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五、读中体会,激发情感 1、桌间小组互读。 解决了生字这个拦路虎,我们就扫除了朗读课文时的障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可以找一个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或小组的同学听听。 2、师指名读后,让学生评议。 (学生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一下句子中的停顿。在读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想像小朋友当时的动作,并让学生带着动作,读出对国徽的喜爱之情。在读第二小节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画了什么,小朋友看到警察叔叔的微笑心情怎样,让学生进行想像,并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课文。在读第三小节时让学生想像走过天安门、仰望国徽的场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硬币上,警察叔叔的帽子上,天安门上都有国徽,那你知道国徽上面有什么图案吗,(教师出示国徽图片,作简单介绍)那我们在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国徽呢,说一说,并把你收集到的有关国徽的图案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课文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变得更美丽,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事为国徽增添光彩呢,(生答)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能说到做到,为我们的国徽添光彩,为我们的祖国争光。 教学反思:首先~在读课文之前~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说一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以国徽为题,在什么地方有国徽,等等。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尽快的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可以更快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教学中得以验证。其次~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上~利用“打败了几只拦路虎”、“记字秘诀”、“对歌找字”、“搭火车”等活动~使同学们掌握生字~记忆生字。在玩中学~在学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最后在总结时~老师介绍国徽~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国徽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对国徽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感觉到国徽是那么亲切~增强了学生收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总评: 《国徽》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本着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新课的导入时~能有目的地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熟悉事物的感染~产生快乐、兴奋的情绪状态~初步了解国徽出现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国徽的亲切~引发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从而愉快地进行学习。 学生虽然已进入三年级~可是他们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分散的~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增加了一 79 些游戏~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智力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增长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目标。 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和词句的意思~并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利用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这样把朗读诗句、观察画面和展开联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感悟诗歌语言的同时~丰富想像~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对重点句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体会为什么这样停顿~让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体现了能力目标。 最后教师以情感教育总结全文~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品尝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我能做什么事为国徽增光彩~使学生更加明白~应该时时处处把祖国放在心中~时时处处为祖国争光~这体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展示生命本色 ——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课堂实录 山东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 燕丽华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一只小鸟。齐读课题。) [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课外自主识字~通过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培养预习能力是本学段的重要任务。]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一生一段。要求认真听,并听清课文围绕着小鸟讲了什么事,) 2、学生评价: 生:××同学,你读得真好,你比上星期又有了很大进步。 生:××同学,你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漏了一个字,如果这样读就更好了。 生:我现在再读一次给你听,(生读原文)这样读行吗, 生:你这次读得好多了,你这么快就改进了不足,我真佩服你。 [学生能够就同伴读书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欣赏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且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生生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 师:课文围绕着小鸟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课文围绕着小鸟讲了小鸟和自然、小鸟和小孩的事。 生:课文讲了小鸟歌唱“自然”,“自然”倾听小鸟歌唱,小孩子喜欢小鸟,又用弹子射小鸟,小鸟受了伤这样一件事。 [初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理清文意。]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2段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和刚才读书,你们认为哪个段落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异口同声)第2段。 师:好,谁能把第2段读出来给老师们听听。(指名读)这一段里你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推荐给同学们,请拿起笔来,划出来。(生边读边划)(同桌交流,并汇报。) 生:我们划出的是“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我们觉得这句写得很美。 80 生:我们俩划出的是:“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我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歌声很美,特别是“清脆和柔美”这两个词用得很好。 师:你能把你画出来的优美的词句读出来吗,(板书:小鸟。生读自己划出的重点词句。) [让学生动笔划出优美的词句~谈出为什么要划这些词句~并读出这些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师:你有问题吗, 生:我有问题,“自然”为什么带着引号。 师:谁来帮帮他, [问题来自学生~又抛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合作的机会。] 生:这里的“自然”是指的“大自然”,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就带了引号。 生:老师,我有一个发现:这一句话:“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这里的句号有问题,这里应该变成省略号“„„”,因为大自然是很美的,它探出 头来一望,不能只看见“葱绿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它还看到了许多东西。 师:(惊喜)你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们再说一说。(生说) [老师是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者、发现者~学生是传播者~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同学听~达到全体同学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生:同学们,我又有一个发现,我觉得省略号不能加在“大地一片好景致”后面,而应该加在“葱绿的树木”后面,因为大地一片好景致是总结性的话。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这里做个记号,记下来,将来我们写信告诉北京编书的老师。(生在书上作记号) [尊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师:小鸟歌唱着自然,自然歌唱着小鸟,多么和谐的一幅自然图啊~如果我是一位画师就好了,我可以作一幅画请你们欣赏,遗憾的是我不能够,那么就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想象,把这幅美丽的自然图呈现出来吧。(指名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 生:老师,我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抖刷着翎毛唱歌。 生:老师,我听到了小鸟的清脆的歌声。 生:老师,我看到了灿烂的阳光里,一棵大树上一只小鸟在探着头歌唱。 [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师:让我们把这幅和谐的图画永远地铭刻在心灵深处吧~(全班齐读这一段课文) [本段的教学是这一课的重点~老师、学生在此处下大力气~读中悟~悟中读~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的原意~读懂了教材呈现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发现~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发表见解~让我们看到了新理念给学生带来的新变化。] 2、学习第3段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小鸟和自然构成的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会看到什么, 生:我们会看到小鸟和孩子之间的故事。(板书:孩子) (多媒体出示:“树下有许多的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你在哪儿还见过破折号,它有什么作用,(生思考) 生:(翻看课本发言)同学们,请看课本的第1页,这儿有破折号,(全体学生都看课本第1页) 师:你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我爱碧绿的颜色,/ 因为——/ 禾苗是碧绿的,/ 小草是碧绿的,/ 我生活在农村,/ 连我的梦/ 也是碧绿的。”我觉得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说明后边的原因。 81 生:同学们,请看课本第9页第2段开头“铅笔只请到三种颜色——红、黄、蓝。”我认为这里也是说明。 生: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7页,这儿也有破折号。 “肮脏的国家”一个说。 “愚蠢的国民。”另一个说。 “可恶的——”第三个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认为这儿的破折号是表示 话还没有说完。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回顾与整理旧知~延伸到学习新知~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感到自然、亲切~有“水到渠成”之感。] 师:同学们真棒,咱们来听一听破折号的自我介绍吧。多媒体出示: 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2、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3、表示声音的延长。 (学生读) 师:破折号的前两个作用同学们都见过,那第3个作用呢,见过吗, 生:没见过。 师:我给大家带来一点资料,老师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多媒体出示:燕丽华读书笔记选,书名《周总理,你在哪里》:时间:1983年10月15日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师:你们能读一读吗,(学生齐读,特别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读得有声有色。) 师:这就是破折号的声音的延长。请你再看上面(师指横排文字——) 生读:燕丽华读书笔记选,书名《周总理,你在哪里》时间1983年10月15日。 师:这是我上小学时候的读书笔记,今天我把它奉献给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你认真写读书笔记,我要向你学习。 生:你不仅写读书笔记,还能够保存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生:你的资料保存着,今天又用上了,我应该向你学习。 师:对呀,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搜集资料,还要学会保存资料,利用资料,那样你们也会不断进步的。 [读书笔记的出示~向学生渗透了搜集资料、保存资料、利用资料的策略,创设和谐的情境~学生乐于接受,平等的师生氛围~学生学得快乐。] 师:(指课文第3段。)请你再读这一段,看看这儿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生:老师,这儿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师:你能把作者没说完的话说出来吗, 生:孩子们望着那歌唱的小鸟说,太好听了。 生:孩子们望着小鸟说:我真喜欢。 生:孩子们望着小鸟说,小鸟,你做我的朋友吧~ [教学活动从教材生发出去~最后又落脚于教材~体现了对教材的尊重和落实,“补充作者没说完的话”这一环节的处理~激发了学生 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 3、学习课文4、5、6、7段。 师:(指板书 :小鸟、孩子、自然)孩子和小鸟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你读课文的后半部分,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来读一读。(生自读课文4、5、6、7、8段) 师:你们认为哪个段落很精彩, 生:第5段。 生:老师,我补充,第6段也很好。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5段。(多媒体出示第5段)请自由读,想一想怎样读好这一段,谁愿意 82 来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他哪个地方读得好,谁能说一说, 生:他这里读得好:看,它又出来了~这里他读出了惊叹的感情。 师:谁愿意再读一读。(指名读。师生评价表扬这名同学。) 生:老师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我知道××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好。那一天,他的日记没写好,你很生气也很着急,我就去说他,他给我写了一张纸条,说以后保证完成作业,并且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读课文,决不辜负您的期望。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张纸条。 师:谢谢你,小班长,你代替我成了同学们最亲密的伙伴,你真是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我也表扬××同学,你说到做到。课下你可以在自己的档案袋里加一颗金星。 [这一段的学习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孩子们明白该怎样来读书~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妙处。小班长的突然发言~成为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关注在这里得到迸发和闪现。] 师:请你们自己读第6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同学们刚刚读完这一段时,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文。) 生:(突然)老师,你漏字了,你漏了“箭也似的”四个字。 师:(故作惊讶)是吗,真的,那咱们读一读课文,看看没有 这4个字好,还是有这4个字好。小组可以讨论。(生自读课件上的文字,再读课本上的文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带着这4个字好。这4个字说明两只老鸟飞得很快,像箭一样地飞来救孩子。 生:如果没有 ”“箭也似的”,我们不知道它们飞得是快还是慢,那他们的孩子就会掉在地上了。 生:两只老鸟来救自己的小宝宝,当然要“箭也似的”,因为他们很喜欢自己的孩子。 师:(心悦诚服地)好,我听从大家的建议,我们把这几个字加上。(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箭也似的”4个字飞来添到了这一句话中。)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精彩的话吧~(学生齐读) 生:老师,我有一个新的发现。这一段里说“两只老鸟”飞来,我觉得两只老鸟不好听,我给它改一改,改成“鸟爸爸和鸟妈妈”就好听多了。 生:那怎么行,能说“两只鸟爸爸和鸟妈妈”吗, 生:我有一个建议,把它改成这样“鸟爸爸和鸟妈妈”不就行了吗, [这一段的学习~老师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故意露一个破绽~学生以“箭也似的”4字为突破口~读、议、悟~特别是热烈的学习氛围更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又有了新的发现~对教材又一次提出质疑乃至修改建议~奏响了课堂学习的又一次高潮。]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生:没有。 师:昨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查字典没有查到“斜刺”这个词,老师制作了一幅电脑动画,请大家来欣赏。(多媒体动画演示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下来,两只老鸟斜着飞来,接住了小鸟。) [教师关注学生的预习活动~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疑难有重点的给以帮助~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师:这只小鸟命运如何,后来它怎样了。 生:小鸟很生气,他养好伤,要来报复人类。 生:小鸟很害怕,他哭着求它的爸爸妈妈离开这里,搬家到很运很远的地方去。 生:小鸟养好了伤,四处飞行,它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其它的鸟儿,鸟儿们都害怕小朋友,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鸟儿了。 83 师:你能告诉小朋友们该怎样对待小鸟吗, 生:小朋友们,我们应该保护小鸟,这样,我们的世界才美丽。 生:小朋友们,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现在鸟的种类越来越少了。我们再也不能捉鸟了,我们应该爱护小鸟,做小鸟的朋友。 生: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只小鸟,孩子们那样对待你,你该有多伤心啊。快不要玩弹弓了,快去给小鸟安个家吧。 师:听了这些话,我们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你们,我也替小鸟谢谢你们。 [通过想象小鸟的命运和与小朋友的对话~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4、学习第1段。 师:小鸟的故事我们读完了,还有第一段呢。大家可看一看第一段是不是没有用啊,请你读一读再告诉我。 生:有用,如果没有这一段,我们就看不出它是一只小鸟了。看,“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这就告诉我们它真的是一只小鸟。 生:有用。如果没有这一段,第2段里说,“一天早晨,它醒了,它探出头来一望,”“它”是谁呀,我们可不知道。 师:好极了。请你们大声地读出这一段来吧~(生齐读这一段。) [第1段的学习放在了最后~孩子通过回顾前面的学习活动对全文进行梳理~然后通过自己读书~自己发现第一段的必要。课堂教学是师生智慧碰撞的舞台~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策略或许会激起孩子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要甘心做“砖”~敢于抛“砖”~以期引“玉”。] 师:(指板书:小鸟 孩子 自然)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愿今天的学习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请小朋友们继续关注动物,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师:冰心奶奶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写作文时要有头有尾。 生:我要学习她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生:我要像她一样多读课外书,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丰富的词语。 生:我写作文时,还要像她一样,写出故事的开头、高潮和结尾。 师:请同学们把小鸟的后来的故事写下来吧~ [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推进~引导孩子感悟写作方法~为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做出有益的准备和铺垫。] 下课。 教学后记:这堂课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而且所有参与听课的人~也一直不能忘怀我们班的那群孩子。所以~这学期~我们校长许多次对着外地来参观的人讲起我的学生~讲起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家都说:燕老师的学生了不起。我自己说~这才是孩子的生命本色。只是以前我们缺少关注~缺少展示,所以在我们课堂上忽略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展示学生生命本色~找回课堂里的激动~让生命的泉水流淌在课堂空间~是我的追求。我在努力着~孩子在成长着。 84 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录 湖南长沙市开福区国庆小学 吴 红 师:小朋友,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看看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歌曲) 生:我看见了小朋友在划船。 生:有金色的阳光、蓝蓝的海面、美丽的白塔。 生:还有绿树、红墙。 (师相机板书简笔画:小船、湖面、白塔、绿树、红墙。) 师:小朋友,想不想走进这美丽的画面, 生:想。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圈划出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读,待会儿,个人或小组汇报识字的情况。 生:我们认识了“桨”字,因为“桨”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底。 生:我们小组还给它找到了一个兄弟,奖状的“奖”,不同的是,下面是个“大”字。 生:我知道“愉快”是说人的心情好,所以是竖心旁,我还可以用它说一句话“下课了,我们玩得很愉快。” 生:“偷”字和“愉”字很像,只是偏旁不同。 生:我们小组还找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凉爽、迎面、欢乐、幸福、安排、飘荡。我想带小朋友读一读。(生带读) 师: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开火车朗读生字,好不好, 生:好~(开火车朗读) 师: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都认识了,再一次读课文,你们一定读得更准确、更流利,我们一起来朗读小诗吧~(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小朋友,小诗中有没有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生:我最喜欢“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 生:我认为鱼儿是悄悄地听,应该轻轻地读。 师:你能不能试一试,(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他读“愉快歌唱”,读得不快乐。 师:小朋友,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不要吓跑了小鱼儿哟。(生齐读) 师:真美~小鱼儿悄悄地听了我们在歌唱,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生:小鱼儿和我们一起唱歌呢, 生:小鱼儿可能说:“你们怎么这么开心呀,” 生:小鱼儿说,“我真想去陆地上玩一玩”。 生:我想带小朋友朗读这一句“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生:他把倒(dào)映读成倒(dǎo)映了。 师:这位小朋友真不错,“倒”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是多音字。(生找出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dǎo 打倒、倒下 倒 dào 倒映、倒立 85 师:水中有美丽的白塔,红的墙,绿的树,美不美, 生:美~ 师:那,我们就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师:小朋友,每天做完功课以后,你们会干些什么呢, 生:我和同学一起去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 生:上次的接力赛太有趣了。 生:这是我和同学们去秋游,老师给我们拍的照片,看,我们在做游戏~ (学生边说边将照片张贴于黑板) 师:看着这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老师也被你们的快乐感染了,你们多么幸福呀~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呢, 生:爸爸、妈妈抽时间陪我出去玩。 生:老师也带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 师: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我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小诗《家》吗,蓝天是白云的家,„„我们是祖国妈妈的孩子,祖国也是我们的家,我们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将这首小诗美美地读一遍,好吗, 生:好~(课件配乐,生齐读小诗) 师: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都想亮开噪子唱一唱了,来吧,小朋友们,让我们伴着歌曲的旋律,一起唱吧、跳吧~(全班小朋友跟着齐唱,并伴以动作。) 三年级上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山东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秀花 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学习这篇课文,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 学生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孩子们好奇心强,奇妙的海底世界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3、能抓住重点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同时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大海的兴趣。 (课件出示波涛澎湃的大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 师:你们令老师大开了眼界,大海真是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 86 呢,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探究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懂得搜集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篇。 1、师:昨天老师已布置了预习课文。你们读过几遍课文,多读几遍课文,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还想再读吗,(课件出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2、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好吗,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告诉我你的答案。 (课件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你知道奇异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物产丰富是指什么, [从第一自然段设问入手~找课文的总结句~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认识到课文的首尾呼应。] 3、(出示学习要求:(1)、找出哪一自然段写了奇异的景色,(2)、哪些自然段写了丰富的物产,)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 三、感悟交流,体会感情。 1、师: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看谁收获大~ (出示学习建议:(1)认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组讨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什么地方, (3)划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第二自然段学习情况。 师:你划出的是哪一句话,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出示写有“黑中有亮”的句子。指导读,读出神秘的感觉。 板书:黑中有亮。) 想看看海底发光的鱼吗, 你还划出了哪些句子,(出示写有“静中有声”的句子,理解“窃窃私语”,做动作理解。) 请我们班朗读课文最有感情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海底景象。 小结: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海底奇异的景色,黑中有亮,静中有声,这正是海底景色奇异之处,而这些奇异的景色又是由海底丰富的物产所构成的,想知道课文写了海底哪些物产吗, (2)(交流写“物产丰富”的段落。)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出物产丰富,(生答。 板书:动物多 植物多 矿产多) (重点交流写动物的段落。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课文。) 师:你能找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句子吗, 我在学习的时候,还列了一个表格呢~(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表格。) 你能看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以动物的身份做自我介绍,要想介绍好,就要把文章读熟,甚至背过,在介绍的同时也可加上动作来体会。 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吗, 你还知道海底有什么动物吗,你知道它们怎么活动吗, 海洋动物种类繁多,作者是不是一一向我们介绍的呢,(不是的。作者有重点、有选择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几种动物,这样的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87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四、观赏海底奇景,内化情感。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大家想不想亲自去一趟,亲眼看一下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呢,探险家、海洋专家已经到过那里,把它拍了下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海底世界吧~ 我们读了课文,又欣赏了奇妙的海底世界,你觉得海底世界怎样,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对比读,体会喜爱之情。) 你更喜欢哪一句,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出作者对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奇妙的海底世界带入课堂~学生入情入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五、课外延伸,放飞想像。 1、欣赏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中精彩的海底世界画面。 2、你能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吗, [把教学由课堂拓展至课外~由现实引至未来~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之翼~用知识畅想未来。] 六、总结提高,作业巩固。 1、自选一项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 ?结合课文介绍海底世界。 ?办一张有关海洋的小报。 2、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海底遨游了一番。海底不愧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人类的宝库。但对海底世界,人类还没有认识完全。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了对大海的探索。希望你们继续关注大海,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让我们的海底世界景色更奇异,物产更丰富~ 教学反思: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对海洋有了更真切地认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不足之处是虽然运用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但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有点少。 三年级上册《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贵州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 勤 教师思考: 《电话的发明》是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亚力山大?贝尔经过艰苦实验,发明电话的故事,表现了贝尔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全文围绕“刻苦钻研、勇于实践”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设计的特色是:抓住“主线”,分组探究,创造实验,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贝尔和电话的相关资料。 2、准备几种电话样机。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88 2、了解电话进入人们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3、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4、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事物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贝尔和电话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个内容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交流,理清文章层次。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例: ?在( )的情况下,贝尔开始研究、设计电话。 ?找出贝尔在实验研究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仔细体会。 ?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部电话,并说明设计的原理。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如:“贝尔是个聪明的人”,“贝尔是个刻苦钻研的人”,“贝尔是个勇于探索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指导。 出示句子,比较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否具体,学习表达的方法,体会表达的内涵。 “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89 “经过两年的实验,他们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2)用“ ,终于 。”造句。 六、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电话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1、想像一下当时电话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 2、结合现在的生活谈一谈电话的作用以及你所知道的电话种类,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教育。] 七、学习生字,积累运用。 1、重点指导字形: “偶”的右边里面是竖、提、点,不要写成撇折、点。 “配”左边是“酉”,里面不要少一横。 “拆”不要丢掉点。 2、辨析形近字:偶——遇,检——验,导——异,拆——折。 3、辨析同音字:艰——坚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运用。 偶然、设想、新奇、袅袅、共鸣、豁然开朗、欣喜若狂。 [这个环节采用查字典、扩词、想像等方法结合课文进行~丰富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编者按:北京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个年级共十二册已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现在该套教科书的实验已进入四年级。此外~在部分实验区的部分实验学校超越年级顺序~自主选用了六年级的教科书进行实验。下面刊登的是六年级上册一篇课文的教学参考材料。] 六年级上册《夜莺之歌》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 孙 雷 黑龙江农垦教育学院 戚甫筠 一、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课标”教执教教师 李菲菲 学校 黑龙江农垦牡丹江分局机关学校 教材 实验教材(六年学 级上册) 档 案 邹积凯 牡丹江农管局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 指导教师 单位 自由开放式 姚成琨 牡丹江农管局857农场中学 方法 90 1、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朗读基本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 教 学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学习方法,通过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活动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和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标 3、认识英雄;少年英雄与成人英雄;战争年代英雄与和平年代英雄。 教 学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夜莺”的性格特征,了解英雄本质。 重 点 教 学夜莺的歌声所具有的作用及象征意义。 难 点 教 师 学 生 课 件 1、创设情境,引发联想 1、联想。列举心目中的战斗英放映关于“英雄”的电影 说出心目中的战斗英雄。 雄。 片断。 2、导入教材,训练能力。 2、扫清字词障碍,熟读成诵。 音乐伴奏。 ?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3、分析课文,理清脉络。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由幻灯片。板书。 通过开放式阅读,活跃学生开放讨论问题,提出个性化观 教的思维;通过鼓励性评价,点。 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 过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程 4、感悟理解,口语表达。 4、自由发挥。 图片。 互相复述故事内容,口语表 达及再创造。 5、情境再现,综合活动。 5、排演小话剧,体会各个角色音乐伴奏。 分角色表演,体会故事情的表现。 节。 6、概括理解,升华感情。 6、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认识英音乐,歌曲。 认识英雄的本质意义。 雄的内涵。 教夜莺之歌 学夜 形象:光着头;耷拉腿;绿上衣;蓝眼睛。 英 机智、 板 语言:(不慌不忙地回答)(很有信心地回答) 勇敢, 书 莺 动作:削;学(唱、叫);(一甩一甩地)打;拾、踢、钻。 雄 热爱祖国。 二、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战斗英雄吗, 生A: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是黄继光。 生B: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 生C: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是董存瑞。 生D: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是雨来。 生E: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是刘胡兰。 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新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小夜 91 莺”。拿出你手中的课文,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首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完成两项任务:第一,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第二,把你觉得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全班交流解决。(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 生F:老师,这个地方有问题,不应该是“光着头”,应该是“光着脚”。(教师肯定她读书认真。有两个学生提前读完,教师请他们上黑板写上应该提醒全体学生注意的词语。) 师: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有很多同学课文读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个同学站起来读读课文,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谁先来, [点评:学生自主选择~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发挥出最好水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名学生分别站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一一予以肯定。] 师:黑板上的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我们来齐读一下好吗,(生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师:读得真棒,说明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读课文之前老师布置的任务,你在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生G:老师,我有问题。当德国兵发现小夜莺以后,小夜莺为什么把哨子递给德国军官,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来帮她解答,(教室里安静下来。) 师: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有难度,那同桌商量一下再回答。(生讨论。) [点评: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师:有答案了吗, 生H:我觉得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不让德国军官怀疑他。 师:真不错。谁还有问题, 生I:我的问题是,游击队员和小夜莺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暗号是事先安排好的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生J:我觉得小夜莺可能从小就在军队里长大,他可能早是共产党员了。他们之间的联络暗号是事先安排好的。 师:好,谁还有问题, 生K:课文30段结尾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L:我认为是省略了游击队员说的话,也许他后面说的是一定要保护好小夜莺。 师:不错,可能他后面还有很多话,但这里省略了。明白吗, 生B:为什么孩子说这里从一开始就没有人了, 师:对呀,人都哪去了, 生G:我觉得小夜莺这样说是为了减少敌人的防备心理。 生B:还有,人可能都去参加游击队了。 师:同学们还有很多问题,但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解答,咱们留在课后好吗,(生纷纷点头。) 师: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你能把课文讲成故事吗,请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讲故事。) 师:互相讲完故事的同学请举手。喔~这么多同学都讲完了,请把手放下。刚才,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么好的故事就给同桌讲,不过瘾。”老师现在再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成课本剧,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自由结组来表演。你们每个人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想一想,你心目中的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兴致勃勃,自由结组,跃跃欲试,认真排演课本剧。一个女生独自坐在一旁,教师发现后,走到她身边,亲切地与她小声交谈了几句,女孩高兴地融入集体之中。) [点评: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发展和进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92 师:还有一个小组没有排完,没关系,你们接着排。其他的学生,请你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们将要表演的角色。 师:现在所有的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哪个组先来,这么多小组都想先来,最前面的先来吧~ (学生表演自己排演的话剧。) 师:刚才有同学演得太短了,那咱们请导演来介绍一下他们排演的是哪一段。 生M:我们小组排演的是德国军官进入游击队的包围圈那一段。 师:好~不错~你们演得很精彩~哪个小组接着来,(第二组进行表演。) 师:还有很多小组排演了精彩的小话剧,但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到前面来展示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课后,课下老师和其他同学仍会有兴趣看你们表演。通过刚才的表演,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心目中的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老师换一个问法,你觉得小夜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去学习, 生N:我觉得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生B:我觉得小夜莺不但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还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你能具体说吗,小夜莺的哪些动作、语言让你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学生找原文来回答。) 师: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说出战斗年代的英雄,那么在和平时期,你心目中又有哪些英雄呢, 生D:在和平时期我心目中的英雄是白衣战士。 师:白衣战士,你能向大家说具体点吗, 生D:就是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 生G:警察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们不怕牺牲,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生N: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在守卫边关的战士。因为黑龙江一带,冬天十分寒冷,但他们不畏严寒,不怕艰苦地守卫着边关。(掌声) 生A:我心目中的英雄是1998年抗洪的官兵,他们不管浪多大多猛,都不怕牺牲,勇敢地跳到洪水里,手拉手形成一道防洪堤坝。 生J: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 师:同学们的话真让老师感动,老师有个提议,请同学们把你心目中的英雄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好不好, (音乐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走到黑板前写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教师抱起个子最矮的一个学生,让他在黑板的最上端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老师。) [点评: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举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和学生一起大声地齐读写在黑板上的英雄:“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 师:让我们在心中记住我们,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下课~ 三、教研评析 首先~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教师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扫清字词障碍~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了情感、态度体验。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李老师根据学生崇拜英雄的心理特征~教学由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战斗英雄”切入~将学生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调动学生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以及长辈口述中得到的间接生活积累~积极思考~说出自己心目中崇拜的英雄人物~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认识形象、讲故事~融入自己的感受~加工再创造~表演故事片段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小夜莺的英雄形象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体验~情操得到了陶冶~审美品位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学过程自由开放~合作交流。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分析为主的做法~引领学生 93 整体感知课文~不枝不蔓~整体推进。同时~灵活采用了读读、说说、讲讲、演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仔细品味、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小夜莺的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臵身课堂之上~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学生生命的律动和成长的快乐~如沐浴春雨后的小苗在拔节、向上。 再次~教态亲切~教学民主。亲切、自然、和善、民主的教态和教风~始终挂在脸上的微笑~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能与学生迅速缩短距离~使学生很自然地凝成一个和谐整体~学生亲其师~自然容易信其道~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情趣~使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民主、快乐的气氛。 实验工作结晶 教师心血铸就 教学设计荟萃 创新经验汇集 本刊2004年增刊?、?、?即将出刊 一、二、三年级教师必备之教学参考 本刊编选的一、二年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选集》(共四册)出刊以后,受到各实验区广大教师的热情欢迎和认同。广大教师纷纷要求继续出一、二、三年级的教学设计集。本刊决定编选“2004年增刊?、?、 ?”印制发行,以飨读者。每册教学设计集包括了教材中每个主题单元的每篇主体课文的教学设计(每一课文至少有两个教学设计),及其他有关的教学指导。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集》(重编本)2004年增刊?。篇幅约35万字,14印张,16开,正文220页。 工本费(含邮寄费)14元。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集》(重编本)2004年增刊?。篇幅约35万字,14印张,16开,正文220页。 工本费(含邮寄费)14元。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集》(新编本)2004年增刊?。篇幅约35万字,14印张,16开,正文220页。 工本费(含邮寄费)14元。 订购办法:一般由各县(市、区)教研员统一办理,个人也可汇款直接购买。按工本费通过邮局汇款至: [100088]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北师大科研区综合楼314号语文工作室 孙丽丽收。 (一般不受理通过银行汇款。必须写明收款人姓名,只写单位名称无法办理。写明购“增刊?”或“增刊?”或“增刊 ?”若干本。单位购买可开发票。) 94 95
本文档为【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9KB
软件:Word
页数:18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