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举报
开通vip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释延忠 拙作<祖传凤阳门方应伤科止痛散)发表后,尤其是<武林)1999年第8期公开我的通讯地址后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为了感谢<武林)及读者对我的厚爱,特将被伯父、叔父们视为传家宝的“十二时辰血路廿四步位疗伤秘方”整理成章,投寄贵刊以期刊用。本文的疗伤验秘方,与少林秘方(穴伤)、武当点穴疗伤秘方大同小异,估汁应为抄传和各人用药差异之别。本人家传<安徽省凤阳门祖传秘方),系祖父林运荣从江湖人士(安徽省凤阳县人)习得,传至于我已是第三代。手抄本虫蚀破损,不太...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释延忠 拙作<祖传凤阳门方应伤科止痛散)发表后,尤其是<武林)1999年第8期公开我的通讯地址后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为了感谢<武林)及读者对我的厚爱,特将被伯父、叔父们视为传家宝的“十二时辰血路廿四步位疗伤秘方”整理成章,投寄贵刊以期刊用。本文的疗伤验秘方,与少林秘方(穴伤)、武当点穴疗伤秘方大同小异,估汁应为抄传和各人用药差异之别。本人家传<安徽省凤阳门祖传秘方),系祖父林运荣从江湖人士(安徽省凤阳县人)习得,传至于我已是第三代。手抄本虫蚀破损,不太完整,有的已经在“文革”时期失落,我所能整理的仅为存下的一小部分。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根据子午流注规律,按照十二时辰血行部位,当某一时辰损伤(如:点打、碰撞、跌打等)某一部位时,对患者伤 势进行辨证论治,并给予特定剂型的中草药物或解穴手法加以治疗。 本人家传<安微省风阳府祖传秘方)载有十二时辰血路廿四部位损伤治疗 验秘方。经祖孙三 代临床验证,疗效明显可靠。 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验秘方如下: 1、予时血行腰心,属胆 经。受伤后方用:柴胡15克, 竹茹8克,泽兰12克,木通9 克,川芎12克,甘草6克。服 法:水750毫升煎至400毫升, 温服:复渣。每天服药二次,连 服7-12天。(以下各时辰用药煎 法及服法同子时,省略不写。) 2、丑时血行尾龙骨,属肝 肾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2 克,青皮9克,大黄5克,桔梗 9克,元胡18克,郁金12克。 3、寅时血行肚脐,属肺 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2克, 青皮9克,桔梗9克,大黄5 克,郁金12克,元胡18克。 4、卯时血行肚中,属大肠 经。受伤后方用:厚朴12克,枳壳 12克,牛膝15克,槟榔12克 黄6克,桃仁9克,黄连8克。 5、辰时血行左胁,属胃 经。受伤后方用:神曲9克,枳 壳12克,枳实9克, 大黄5 克,酒赤芍15克,厚朴9克。 6、巳时血行右胁,属脾 经。受伤后方用:神曲9克,枳 壳12克,枳实12克,厚朴6克, 青皮6克,郁金9克,木香6克, 大黄5克,元胡18克,陈皮6克。 7、午时血行心肝、中庭 穴,属心经。受伤后方用:丹皮 15克,羌活12克,丹参12 克,黄连5克,元胡9克,杏仁 6克,细辛3克,益母草18克。米 酒50(毫升,加水750毫升煎服 (皮肤有破损者不可加米酒)。 8、未时血行背心,属小肠 经。受伤后方用:荆芥9克,车 前子6克,白矛根10兑,木通 9克,桃仁9克,黄柏9克,茯 苓9克,泽兰12克,羌活15克。 9、申时血行左乳下,属膀 胱经; 受伤后方用:丹皮15 克,车前子6克,知母9克,连 翘9克,木通10克,黄柏12 克,归尾12克。 10、酉时血行右乳下,属肾 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5克, 青皮15克,桔梗15克,大黄6 克,元胡15克。 11、戍时血行左胸前,属心 包经。受伤后方用:丹皮15 克,柴胡15克,桂枝9克,黄 连6克,川芎12克,甘草6充,、 12、亥时血行右胸前,属三 焦经:;受伤后方用:知母12 克,木通9克,龙胆草6克,黄 连5克,黄芩5克,泽兰12 克,桃仁12克。 禁忌: (1)服药期间应忌 食鸡、鸭、鹅、扁鱼、牛肉、竹 笋、南乳及生冷食物。 (2)服 药期间及愈后三个月内不宜房 事。 (3)宜静心养治,适当运动。 上述各血路部位损伤后,即 用祖传风阳门万应伤科止痛散 1(5—3克,温开水冲服,可避 免或减少损伤部位气血郁结凝 滞,为对症下药赢得时间。 007--- 四诊心法要诀上 四诊心法要诀上 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四诊要诀,实赅「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 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 1.「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 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经曰:望而知之为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审五病也: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别五脉也.神,圣,工,巧四者,乃诊病要道,医者明斯,更能互相参合,则可识万病根源,以之疗治,自万举而万当 矣! 2.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注】此明天以五行,人以五脏,化生五色,相生如环之常德也.「木」主化生青色,「火」主化生赤色,「土」主化生黄色,「金」主化生白色,「水」主化生黑色,「肝」主化生青色,「心」主化生赤色,「脾」主化生黄色,「肺」 主化生白色,「肾」主化生黑色。 3.变色大要,生克顺逆.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 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注】此明五色生,克,顺,逆,相兼合化之变色也.五色相兼合化,不可胜数,而其大要,则相「生」之「顺」色有五,相「克」之「逆」色亦有五:「青」属「木」化,「赤」属「火」化,「黄」属「土」化,「白」属「金」化,「黑」属「水」化,此五行所化之「常色」也.木火同化,火土同化,土金同化,金水同化,水木同化,金木兼化,木土兼化,土水兼化,水火兼化,火金兼化,此五行所化之「变色」也.如青赤合化,红而兼青之色.如赤黄合化,红而兼黄之色.如黄白合化,黄而兼白,淡黄之色.如白黑合化,黑而兼白,淡黑之色.如黑青合化,黑而兼青,深碧之色.皆相生变色,为病之顺也.如白青兼化,青而兼白,浅碧之色.如赤白兼化,白而兼赤之红色.如青黄兼化,青而兼黄之绿色.如黑赤兼化,黑而兼赤之紫色.如黄黑兼化,黄而兼黑之黧色.皆相克变色,为病之逆也.医能识此,则可推五脏主病,兼病,吉凶变化之情矣! 4.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脏色黄, 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注】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脏不病常色之诊法也.天以风, 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 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藏于人之五脏,蕴其精气,上华于面.「肝」之精华,化为色「青」:「心」之精华,化为色「赤」:「脾」之精华,化为色「黄」:「肺」之精华,化为色「白」:「肾」之精华,化为色「黑」 也。 5.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 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注】此明四时不病常色之诊法也.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春气」通「肝」,其色当「青」:「夏气」通「心」,其色当「赤」:「秋气」通「肺」,其色当「白」:「冬气」通「肾」,其色当「黑」:长夏四季之气通「脾」,其色当「黄」,此为四时常则之色也.主色者,人之脏气之所生也. 客色者,岁气加临之 所化也.夫「岁气」胜「人气」为顺,故曰:「客胜主」,为善.「人气」胜「岁气」为逆,故曰:「主胜客」,为恶.凡所谓胜者,当青反白,当赤反黑, 当白反赤,当黑反黄,当黄反青之谓也。 6.「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 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注】此明色,脉相合相反,生死之诊法也.凡病人面青脉弦,面赤脉洪,面黄脉缓,面白脉浮,面黑脉沉,此为色,脉相合,不病平人之候也.候也.假如病人已见青色,不得弦脉,此为色,脉相反,主为病之色,脉也.若得浮脉,是得克色之脉,则主死也:得沉脉,是得生色之脉,则主生也.其余 他色皆仿此。 7.新病脉夺,其色不夺,久病色夺,其脉不夺.新病易已,色脉不夺.久 病难治,色脉俱夺。 【注】此以色脉相合,诊病新,久,难,易之法也.「脉夺」者,「脉」微小也.「色夺」者,「色」不泽也.新病正受「邪」制,故「脉夺」也.「邪」受未久,故「色」不夺也.久病受「邪」己久,故「色夺」也.久病不进,故「脉」不夺也.若新病而「色,脉」俱不夺,则「正」不衰而「邪」不盛也,故曰:「易巳」.久病「色,脉」俱夺,则「正」巳衰而「邪」方盛也,故曰:「难治」。 8.「色」见皮外,「气」含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 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注】此以五色合五气之诊法也.青,黄,赤,白,黑,显然彰于皮之外者五色也,隐然含于皮之中者五气也.内光灼灼若动,从纹路中映出,外泽如玉,不浮光油亮者,则为气,色并至,相生无病之容状也.若外见五色,内无 含映,则为有色无气.经曰:色至气不至者死.凡四时五脏五部五官百病,见之皆死,故虽不病,命必倾也.若外色浅淡不泽,而内含光气映出,则为有气无色.经曰:气至色不至者生.凡四时,五脏,五部,五官百病,见之皆生,故虽 病困而不凶也。 9.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艳肾缘, 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注】此明气色并至,容状之诊法也.「缟」--白罗也:如白罗裹雄黄,映出黄中透红之色,是脾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浅红,映出浅红罩白之色,是肺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朱砂,映出深红正赤之色,是心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黑赤,映出黑中透赤,紫艳之色,是肾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蓝赤,映出蓝中扬红,石青之色,是肝之气色并至之容状 也。 10.青如苍璧,不欲如蓝.赤白裹朱,衄赭死原.黑重漆炱,白羽枯盐.雄黄 罗裹,黄土终难。 【注】此明四时百病,五脏,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诊法也.苍璧--碧玉也.蓝--蓝靛叶也.经曰:青欲如苍璧之色,即石青色,生青色也.不欲如蓝,即靛叶色,死青色也.衄血,死血也.赭--代赭石也.经曰:赤欲如白裹朱,即正赤色,生红色也.不欲如衄,赭,即死血,赭石之色,死红色也。 重漆,光润紫色也,炱--地上苍枯黑土也.经曰:黑欲如重漆,即光润紫色,生黑色也.不欲如炱,即枯黑土色,死黑色也.白羽,白鹅羽也.枯--枯骨也.盐--食盐也.经曰:白欲如鹅羽,即白而光泽如鹅羽之色,生白色也.不欲如枯盐,即枯骨,食盐之色,死白色也.经曰:黄欲如罗裹雄黄,即黄中透红之色, 生黄色也.不欲如黄土,即枯黄土之色,死黄色也。 11.「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满喘张.「肝」目眦 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注】此以五色合五官主病,虚实之诊法也:舌者,心之官也:舌赤,心之病也.色深赤焦卷者,邪实也:色浅红滋短者,正虚也.鼻者,肺之官也:鼻白,肺之病也.色浅白,喘而不满者,正虚也:色深白,喘而胸满者,邪实也.目者,肝之官也:目眦青,肝之病也.色深青者,邪实也:色浅青者,正虚也.口唇者,脾之官也:唇黄,脾之病也.色深黄者,邪实也:色浅黄者,正 虚也.耳者,肾之官也:耳 黑,肾之病也.色深黑者,邪实也:色浅黑者,正虚也.所谓深浅分彰者, 即下之所谓浅淡为虚,深浓为实,分明彰显也。 12.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颊「肾」,鼻「脾」部位.部 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注】此以五色合五部,主虚,实,贼,微,正,五邪之诊法也:一.左颊, 肝之部也.右颊,肺之部也.额上,心之部也.颏下,肾之部也.鼻者,脾之部也.本部见本色,浅淡不及,深浓太过者,皆病色也.二.假如鼻者,脾之部位,见黄本色,则为本经自病,正邪也.若见白色,则为子盗母气,虚邪也.若见赤色,则为母助子气,实邪也.若见青色,则为彼能克我,贼邪也.若见黑色,则为我 能克彼,微邪也.三.所谓按法推类者,谓余脏准按此法而推其类也。 13.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腑,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注】此以上部候头,下部候足,中部候脏腑,合五色主病之诊法也:阙中者,两眉之间,谓之印堂,中部之最高者,故应候「肺」之疾也.印堂之上,名曰阙上,阙上至发际,名曰天庭.天庭为上部之上,故应候「头面」之疾也.阙上为上部之下,故应候「咽喉」之疾也.山根者,两目之间,即下极也,在「肺」下之部,故应候「心」之疾也.年寿者,下极之下,即鼻柱也,在「心」 下之部,故应候「肝 」之疾也.面傍者,年寿之左右,胆附于肝,故应候「胆」之疾也.鼻端者,年寿之下,谓之面王,即准头鼻孔也,在「肝」下之部,故应候「脾」之疾也.鼻孔者,即方上也,脾胃相连,故应候「胃」之疾也.耳前之下,谓之两颊,四脏居腹而皆一,惟肾居脊而有两,故两颊应候「肾」之疾也:与腰脐对,故又应候「腰」,「脐」之疾也.颊内高骨,谓之两颧之下,在「肾」下之部,故应候「大肠」之疾也.颧内者,即两颧之内也,小腑者,谓小肠之腑也,「小肠」在大肠之上,故应候之也.准头上至于庭,皆谓之明堂,准头下至于颏,皆谓之面王.面王者,即人中承浆之部也.膀胱者,肾之腑也,子处者,即精室血海也,皆居肾之下,故面王应候子处膀胱之疾也.此脏腑上下,内外之部位也.五部以颏候肾者,以水居极下,且子处中通两肾也.以天庭候心者,以火居极上故也.以左颊候肝者,以木位居左故也.以右颊候肺者,以金位居右故也.以鼻候脾者,以土位居中故也.当颧者,当两颧骨之部也,颧为骨之本,而居外部之上,故应候肩之疾也.肩接乎臂,故颧骨之外,应候臂之疾也.臂接乎手,故颧外之下,应候手部之疾也.根傍者,山根两傍,两目内眦之部也,而居内部之上,故应候膺乳胸前之疾也.两颊候腰肾,颊外从颊骨上引曰绳骨,故应候背之疾也.颊外从颊骨下引曰牙车骨,故应候股下膝胫足部之疾也.此肢体上 下,内外之部位也。 14.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骼明显,寿享遐龄.骨骼 陷弱,易受邪攻。 【注】此明五官,五部,强弱,寿夭之诊法也.天庭阙中至鼻之端,皆 高起直平,面颧,两颊,蕃蔽, 耳门,皆大广丰隆,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则为骨骼明显也.其人不但不 病,且享遐龄之寿也.若天庭,颧,颊,耳门诸处,骨卑肉薄,则为骨骼陷弱 也.其人不但不免于病,且不寿也。 15.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 黄诸虚,颧赤劳缠。 【注】此以五色随其所在,五官,五部,内部,外部,上部,下部主病之 诊法也.黄赤为阳色,故为病亦阳,所以主风也,热也.青白黑 为阴色,故为病亦阴,所以主寒也,痛也.若黑甚,在脉则麻痹,在筋则拘挛.恍白者,浅淡白色也,主大吐衄,下血,脱血也:若无衄吐下血,则为心不生血,不荣于色也.微黑者,浅淡黑色也,主肾病水寒也.痿黄者,浅淡黄 色也,主诸虚病也.两颧深红赤色者,主阴火上乘,虚损劳疾也。 16.视色之锐,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难.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 逆下顺,左右反阽。 【注】此似五色传乘官部之诊法也.色之尖处为锐.凡病相传相乘,当视其色之锐处所向何官,何部,则知起自何官,何部,传乘何部,何官,生克顺逆,自然明矣.锐处向外,是内部走外部,则为脏传腑,腑传表,易治之病也.锐处向内,是外部走内部,则为表传腑,腑传脏,难治之病也.内走外走,固有难易,然更当以五部,五官,五色,五脉,五病交相推参,则又有微甚生死之别焉.凡病色从下冲明堂而上额,则为水克火之贼邪,故逆也.从上压明堂而下颏,则为火侮水之微邪,故顺也.反,相反也.阽,危也.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男子之色,自左冲右为从,自右冲左为逆.女子之色,自右冲左为从,自左冲右为逆.逆者相反也,相反故危也.前以内外部位分顺逆,后以上下, 左右分顺逆,不可不知。 17.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云散 易治,搏聚难攻。 【注】此以五色晦明聚散,别久,重,新,轻之病,易治,难治之诊法也.色深为沉,主病在内,若更浊滞晦暗,主久病与重病也.色浅为浮,主病在外,若得光泽明显,主新病与轻病也.若其色虽不枯晦,亦不明泽,主不甚之病也.凡诸病之色,如云撤散,主病将愈易治也:搏聚凝滞,主病渐进难治也.上以 内外,上下,左右分顺逆,此以浅深,晦明,聚散分顺逆也。 18,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猝死.唇面黑青,五官黑起, 擦残汗粉,白色皆死。 【注】此明非常之色,诊人暴死之法也.出如拇指,谓成块成条,搏聚不散也.黑色出如拇指于天庭,赤色出如拇指于两颧,此皆水火相射之候,故病者虽或小愈,赤必猝然而死也.病者唇面青黑,及五官忽起黑色白色,擦残汗 粉之状,虽不病,亦皆主猝死也。 19.善色不病,于义诚当.恶色不病,必主凶殃.五官陷弱,庭阙不张,蕃 蔽卑小,不病神强。 【注】此明见其色不见其病之诊法也.善色者,气色并至之好色也,其人于理当不病也.恶色者,沉深滞晦之色也,其人即不病,亦必主凶殃也.凶殃者,即相家所谓红主焦劳口舌,白主刑罚孝服,黑主非灾凶死,青主忧讼暴亡之类也.五官陷弱者,谓五官骨陷肉薄也.庭阙不张者,谓天庭,阙中不丰隆张显也.蕃蔽卑小者,谓颊侧耳门卑低不广也.此皆无病而有不寿之形,若加恶色, 岂能堪哉!其有不病者,必其人神气强旺,素称其形也。 20.肝病善怒,面色当青,左有动气,转筋胁疼.诸风掉眩,疝病耳聋,目 视,如将捕惊。 【注】此下五条,皆明色病相合,本脏自病,虚实之诊法也.怒者,肝之志,故病则好怒也.青者,肝之色,故病则面当色青也.肝之部位在左,故病则左胁有动气而胁疼也.肝主筋,故病则转筋也.掉者,动摇抽搐也.眩者,昏黑不明也.肝主风,故病则掉眩也.疝主肝,故病疝也.肝与胆为表里,故病耳聋也.此皆肝实之病.若肝虚,则目视无所见,以肝开窍于目也.肝虚则胆薄, 故不时而有如人将捕之惊也。 21.心赤善善,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 狂昏冒,虚悲凄然。 【注】喜者心之志,故病则好喜也.赤者心之色,故病则面色赤也.心开窍于舌,故病则舌赤红也.心主热,故病则口干心烦也.心之部位在上,故病则脐上有动气也.胸者心肺之宫城也,故病则心胸痛也.健忘,惊悸,怔忡,皆心 神不安之病也.热乘心实,则发狂昏冒也.神怯心虚,则凄然好悲也。 22.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痛而下痢, 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注】黄者脾之色,故病则面色黄也.忧思者,脾之志,故病则好忧思也.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则当脐有动气也.脾主味,故病则食少也.脾主四肢,故病则倦怠乏力也.脾主腹,故病则腹满肠呜痛而下痢也.此皆脾虚之病也.脾主肉, 故实则病身重,腹胀满,便闭也。 23.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淅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 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注】白者肺之色,故病则面色白也.悲者肺之志,故病则好悲也.肺之部位在右,故病则右胁有动气也.肺主皮毛,故病则洒淅寒热肤痛也.咳嗽唾痰,喷嚏流涕,喘呼气促,皆肺本病也.胸者肺之腑也,故病则胸痹而痛也.肺虚则 胸中气少,故喘咳皆气短不能续息也。 24.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气, 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注】黑者肾之色,故病则面色黑也.恐者肾之志,故病则好恐也.肾之 部位在下,故病则脐下有动气也.肾主水,故病则水蓄腹胀,肿满,喘不得卧也.肾开窍于二阴,故病则溲便不利也.肾主骨,肾与膀胱为表里,故病则少腹满,背与骨俱痛也.肾主欠,故病则呵欠也.肾邪上乘于心,故病则心空如饥也. 诸厥属下,故病则足寒厥逆也。 25.正病正色,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 逆凶,相生顺吉。 【注】此以五色合五病顺逆生死之诊法也.假如肝病色青,是正病正色.若 反见他色,是病色交错也。 若见黑色,为母乘子,相生之顺也.若见赤色,为子乘母,相生之逆也.若见黄色,为病克色,其病不加,凶中顺也.若见白色,为色克病,其病则甚,凶中逆也.曰相克逆凶者,谓相克为凶,凶中顺尚可也.凶中逆必凶也.曰相生顺吉者,谓相生为吉,如子乘母,为吉中小逆也,如母乘子,为吉中大顺也. 其余四脏皆仿此。 26.色生于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单失 久病,双失即故。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神,诊病生死之法也.五色生于五脏,各命其部而见于面.神藏于心,虽不可得而识,然外候在目,视其目光晦暗,此为神短病死之候也.若目睛清莹,了了分明,此为神足不病之候也.单失者,谓或色或神, 主久病也.双失者,神色俱失,故主即死也。 27.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交互错见,皆主身亡,面黄有救,眦红疹疡, 眦黄病愈,晴黄发黄。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色,诊病之法也.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之色,如 面之色,肝青,心赤,脾黄,肺 白,肾黑:目之色,如睛瞳黑,乌珠青,白珠白,两眦红也.若目青,目赤,目白,目黑,与面色但有不同,皆为交互错见,病者皆主身亡也.惟面色黄者,为土未败,五行有救,皆不死也.若伤寒两目眦红,则为发疹疡之兆. 两目皆黄,则为病将愈之微.若两睛通黄,则为主发黄疸之候也。 28.闭目阴病,开目病阳,朦胧热盛,时瞑衄常,阳绝戴眼,阴脱目盲, 气脱眶陷,睛定神亡。 【注】此诊目阴阳生死之法也.凡病者闭目,则为病在阴也:开目,则为病在阳也.朦胧昏不了了,非开目也,则为热盛伤神也.视而时瞑,非开目也,则为衄血之常候也.目上直视,谓之戴眼,则为阳绝之候也.视不见物,谓之目盲,则为阴脱之候也.目眶忽陷,则为气脱之候也.睛定不转,则为神亡之候也。 29.五色既审,五音当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声之余,音遂以名.角征宫 商,并羽五声。 【注】此明五音,乃天地之正气,人之中声也.有声而后有音,故声为音 本,音以声生也.声之余则谓之音,非声之外复有音也.五色命乎五脏,诊人之病,既巳审矣:而五音通乎五脏,诊人之病,亦当明也.角属木通乎肝,征 属火通乎心,宫属土通乎脾,商属金通乎肺,羽属水通乎肾也。 30.中空有窍,故肺主声,喉为声路,会厌门户.舌为声机,唇齿煽助.宽 隘锐钝,厚薄之故。 【注】此明声音各有所主之诊法也.凡万物中空有窍者,皆能呜焉,故肺像之而主声也.凡发声必由喉出,故为声音之路也.必因会厌开阖,故为声音门户也.必借舌为宛转,故为声音之机也.必资之于牙齿唇口,故为声音之煽助也.五者相须,故能出五音而宣达远近也.若夫喉有宽隘,宽者声大,隘者声小.舌有锐钝,锐者声辨,钝者不真.会厌有厚薄,厚者声浊,薄者声清.唇亦有厚薄,厚者声迟,薄者声疾.牙齿有疏密,疏者声散,密者声聚.五音皆无病之声音,乃形质之禀赋不同也.以此推之,在喉,在会厌,在舌,在齿,在唇 之故,当有别也。 31.舌居中发,喉音正宫,极长下浊,沉厚雄洪.开口张,口音商成,次长下浊,铿锵肃清.撮口唇音,极短高清,柔细透彻,尖利羽声.舌点齿音,次短高清,抑扬??越,征声始通.角缩舌音,条畅正中,长短高下,清浊和平。 【注】此明五脏声音不病之常之诊法也.经曰: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故五脏各有正声,以合于五音也.如舌居中,发音自喉出者,此宫之正音也:其声极长,极下,极浊,有沉洪雄厚之,属土入通于脾.开口张,音自口出者,此商之正音也:其声次长,次下,次浊,有铿锵清肃之,属金入通于肺.撮口而发,音自唇出者,此羽之正音也:其声极短,极高,极清,有柔细尖利之,属水入通于肾.以舌点齿成音者,乃征之正音也:其声次短,次高,次清,有抑扬越之,属火入通于心.内缩其舌而成音者,乃角之正音也:其声长短,高下,清浊相和,有条畅中正之,属木入 通于肝.此五脏不病之常声也.者,齿本肉也。 32.喜心所感,欣散之声.怒心所感,忿厉之声.哀心所感,悲嘶之声.乐心 所感,舒缓之声.敬心所感,正肃之声.爱心所感,温和之声。 【注】前以咽喉,会厌,舌,齿,口唇禀赋不同,以别非病之音.此又复以人之情,感物成声,以明非病之声也.如为喜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欣悦以散也.怒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忿急而厉也.哀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悲凄以嘶也.乐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舒畅不迫也.敬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正直肃敛也.爱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温柔以和也.医者于此比类而推不病之音,自可识 有病之音也。 33.五声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声, 肾呻低微.色克则凶。 【注】此以五声变而生病之诊法也.五声失正,则谓之变,变则病生也.肝 呼而声急,肝声失正,故知病生肝也.心笑而声雄,心声失正,故知病生心也.脾歌而声漫,脾声失正,故知病生脾也.肺哭而声促,肺声失正,故知病生肺也.肾呻而低微,肾声失正,故知病生肾也.所谓色克则凶者,假如肝病呼急, 得相克之白色,主凶也.余脏仿此。 34.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妄无 伦,神明巳失。 【注】此以声音诊病寒热,虚实,生死之法也.『中藏经』曰:阳候多语,热也,阴候无声,寒也.发言壮厉,实也:发言轻微,虚也.若言声微小不能出喉,欲言不能复言者,此夺气也.谵言妄语,不别亲疏,神明失也,皆主死 候。 35.失音声重,内火外寒.疮痛而久,劳哑使然.哑风不语,虽治命难.讴歌 失音,不治亦痊。 【注】此明失音为病不同之诊也.失音声粗重,乃内火为外寒所遏,郁于肺也.若不粗重,且疮烂而痛,日久流连者,是因劳哑使然也.小儿抽风不语,大人中风不语,皆谓之哑风,虽竭力治之,而命则终难挽回,以金不能制 木也.讴歌失音者,是因歌伤喉,不治亦可痊也。 36.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人,以知起止,心主五臭,自入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臊.脾主五味,自入为甘,肝酸心苦,肺辛肾咸.肾主五液, 心汗肝泣,自入为唾,脾涎肺涕。 【注】此明五入问病之诊法也.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前巳详明,而问之之道,亦所当知也.经曰:治之极于一.一者,问其因而得其情也.其要在视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恶臭,皆主于心,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生脾也: 入肾喜腐,病生肾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恶味,皆主于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肾喜咸,病生肾也.肾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于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出而为唾,病生肾也:入心出而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为泪,病生肝也:入脾出而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为涕, 病生肺也.其声之微壮,色之顺逆,法同推也。 37.百病之常,昼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进退.潮作之时,精神为贵,不 衰者实,困弱虚累。 【注】此以问知精神盛衰,虚实之诊法也.凡病朝慧者,以朝则人气始生,卫气始行,故慧也.昼安者,以日中则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也.夜甚者,以夜半则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长,邪正进退之常也.凡病来潮发作之时,精神为贵者, 以病至精神不衰,则为邪气不能胜正,正气实也:病至精神困弱,则为正气 不能胜邪,正气虚也。 38.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昼剧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昼夜寒厥,重阴无阳.昼夜烦热,重阳无阴.昼寒夜热,阴阳 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注】此以问知昼夜起居,诊病阴阳,气血,生死之法也.昼,阳也:热,阳也.凡病昼则增剧烦热,而夜安静者,是阳自旺于阳分,气病而血不病也.夜,阴也:寒,阴也.凡病夜则增剧寒厥,而昼安静者,是阴自旺于阴分,血病而气不病也.凡病昼则增剧寒厥而夜安静者,是阴上乘于阳分之病也.凡病夜则增剧烦热而昼安静者,是阳下陷于阴分之病也.凡病昼夜俱寒厥者,是重阴无阳之病也.凡病昼夜俱烦热者,是重阳无阴之病也.凡病昼则寒厥,夜则烦热者, 名曰阴阳交错,若饮食不入,其人之死,终难却也。 39.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 热虚实,多少之间。 【注】此以问知饮食之诊法也.食多气盛,此其常也.若食多气少,非胃病火化,即新愈之后贪食,而壳气未足也.食少气少,此其常也.若食少气多,则必是胃病不食,肺病气逆,两经之愆也.喜冷者,中必有热.喜热者,中必有寒.虚热则饮冷少,实热则饮冷多,虚寒则饮热少,实寒则饮热多,故曰寒热 虚实,辨在多少之间也。 40.大便通闭,关乎虚实,无热阴结,无寒阳利.小便红白,主乎热寒,阴 虚红浅,湿热白泔。 【注】此以问知大,小二便之诊法也.大便之利不利,关乎里之虚实也.闭者为实,若内外并无热证,则为阴结便闭也.通者为虚,若内外并无寒证,则为阳实热利也.小便之红与白,主乎里之寒热也.红者为热,若平素浅红淡黄, 则为阴虚也.白者为寒,若平素白浑如米泔,则为湿热所化也。 41.望以观色,问以测情.召医至榻,不盼不惊,或告之痛,并无苦容,色 脉皆和,诈病欺蒙。 【注】此以色合问,诊病真伪之法也.望色只可以知病之处,非问不足以测病之情也.凡病者闻医至榻,未有不盼视而惊起者也,若不惊起而盼视者,非无病必骄恣之辈也.若病者或告之痛,医视其面并无痛苦容状,诊其色脉皆 利,此乃诈病欺蒙医士也。 42.脉之呻吟,病者常情.摇头而言,护处必疼.三言三止,言蹇为风.咽唾 呵欠,皆非病征。 【注】此以声合情,诊病真伪之法也.医家诊脉,病者呻吟,以其为病所苦,无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摇头者,是痛极艰于发声,摇头以意示缓故也.若以手护腹,则为里痛,护头则为头痛,但有所护之处,必有所痛也.持脉之 时,病人三言三止者,谓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蹇不能言者,风病也.若非言蹇风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为诈病之态也.或脉之而咽唾,或脉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里气和,呵欠者阴阳和故也.举此二事,以诊别其情之真伪,则其它可推广矣.盖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医者不致为其 所欺而妄治也。 43.黑色无痛,女疸肾伤,非疸血蓄,衄下后黄.面微黄黑,纹绕口角,饥 瘦之容,询必噎膈。 【注】此以色合问,诊病之法也.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病,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黄者,即浅淡之黧色也,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谓螣蛇入口,主人饿死,更 视其人有饥饿削瘦之容,可知病不能食,询问必是噎膈也。 44.白不脱血,脉如乱丝,问因恐怖,气下神失,乍白乍赤,脉浮气怯, 羞愧神荡,有此气色。 【注】此以色合情之诊法也.白者脱血虚色也,察之并无脱血之证,问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也.怖则神随气失,故脉如乱丝也.乍白乍赤,气血不定之色也,脉浮气怯,神气不安之象也.问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气色也.羞则气收,故气怯也.愧则神荡,故脉浮也.举此情色二端,一以 诊病,一以诊情,他可类推,总在临病者神而明之也。 45.眉起五色,其病在皮,营变蠕动,血脉可知.眦目筋病,唇口主肌,耳 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此以色合皮,脉,肉,筋,骨,诊病之法也.凡眉间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营变五色,蠕蠕然动,主病在脉者,以营行血脉也.眦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肾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泽,不能外 荣也.此下皆诊病之杂法也。 46.发上属火,须下属水,皮毛属金,眉横属木,属土之毫,腋阴脐腹.发 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此明毛发诊病之法也.发属心而上长,故属火也.须属肾而下长,故属水也.通身之毛,属肺而生皮,故属金也.眉属肝而横长,故属木也.腋下,阴下,脐中,腹中之毫,属脾以应四维,故属土也.凡毛发虽属五脏,然皆血 液所生,故喜光泽,若发直如麻,须毛焦枯,皆死候也。 47.阴络从经,而有常色.阳络无常,随时变色.寒多则凝,凝则黑青.热多 则淖,淖则黄红。 【注】此以色合络脉之诊法也.络有阴阳,随阴经之络为阴络,随阳经之络为阳络也.阴络深而在内,阳络浮而在外,在内者不可得而见也,惟从经常 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见,则随四时推迁变色而治之,故曰阳络无常也.然阳络之变色,亦不外乎诊色之寒热也.寒多则脉凝,凝则色青 黑也.热多则脉淖,淖则色黄红也 。 48.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动左乳下,有过不及,其动应衣,宗气外泄, 促结积聚,不至则死。 【注】此明宗气诊病法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动不应衣,以候宗气.若动之微而不见,则为不及,主宗气内虚也.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则主 有积聚也.若绝不至者,则主死矣。 49.脉尺相应,尺寒虚泻,尺热病温,阴虚寒热.风病尺滑,痹病尺濇,尺 大丰盛,尺小亏竭。 【注】此明诊尺之法也.尺者,谓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濇尺之皮肤亦濇.故曰脉尺相应也.若诊尺之皮肤寒,则主虚泻也.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也: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也.痹病则尺之肤濇也,气血盛则尺之肉丰盛,气血虚则尺之肉亏 竭也。 50.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肉膺前,掌中腹中,鱼青胃寒, 寒热所在,病生热寒。 【注】此明肘臂之诊法也.肘上曰膞,肘下曰臂.膊臂之节曰肘,臂内曰尺,尺外曰臂.肘上候腰腹,手主候股足,臂主候肩背,尺主候胸膺,掌中主候腹中.手大指本节后名曰鱼,或有青色,或现青脉,主候胃中寒也.诊其寒热所 在,何处主病生寒热也。 51.诊脐上下,上胃下肠,腹皮寒热,肠胃相当.胃喜冷饮,肠喜热汤.热 无灼灼,寒无沧沧。 【注】此明诊脐之法也.脐之上主候胃也,脐之下主候肠也.扪其上,下之腹皮寒热,则知胃肠有寒热相当之病也.胃中有病,每喜冷饮,肠间有病,多喜热汤,是其征也.然与之饮热,不可过于灼灼之热:与寒,不可过于沧沧之 寒,盖恐其恣意有失,惟当适其寒温之宜也。 52.胃热口糜,悬心善饥.肠热痢热,出黄如糜.胃寒清厥,腹胀而疼.肠寒 尿白,泻肠鸣。 【注】此明胃肠寒热为病之诊法也.胃中有热,则上发口糜,心空善饥.肠中有热,则泻出之物亦热,色黄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厥,则腹胀而疼.肠 中有寒,则小便尿白,泻肠呜也。 53.木形之人,其色必苍,身直五小,五瘦五长.多才劳心,多忧劳事.软 弱曲短,一有非良。 【注】此下五条,皆以色合形之诊法也.木形之人,其色合青,贵乎如碧苍之润也.身直者,像木之干直也.五小者,谓头小手足小,像木之巅枝也.五瘦五长者,谓身肢像木之条细而长也.多才者,像木之用随斲成材也.多才之人,必劳于心也.多忧者,像木之性不能自静也:多忧之人,必劳于事也.若一有 形质干弱曲短,皆非良材也。 54.火形赤明,小面五锐,反露偏陋,神清主贵.重气轻财,少信多虑,好 动心急,最忌不配。 【注】火形之人,其色合赤,贵乎明也.五锐者,谓头,额,鼻,面,口,像火上之尖锐也.五反五露者,谓五官反外,露外也,像火之性,张显外露也.五偏五陋者,谓五官不正丑陋也,像火寄体,随物难定也.凡此反露偏陋,皆火败形,若神清而明,是为得火之神,则反主贵也.重气者,像火属阳,多气也.轻财者,像火之性,多散也.少信者,像火之性,易变也.多虑者,像火之明,烛物也.好动者,像火之用,不静也.心急者,像火之性,急速也.最忌神 痴,气浊,色悖,则为不配,皆败形也。 55.土形之状,黄亮五圆,五实五厚,五短贵全.面圆头大,厚腹股肩,容 人有信,行缓心安。 【注】土形之人,其色合黄,贵乎亮也.五圆者,像土之形圆也.五实五厚者,像土之质实厚也.五短者,像土之形敦短也.圆,实,厚,短,五者俱全,各成一形,皆为土之正形,则主贵也.面圆,头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 厚实之状也.容人有信,行缓心安,皆土德性之厚也。 56.金形洁白,五正五方,五朝五润,偏削败亡.居处静悍,行廉性刚,为 吏威肃,兼小无伤。 【注】金形之人,其色合白,贵乎洁也.五正五方者,像金之形方正也.五朝者,金主骨,骨骼贵内朝明堂也.五润者,像金之藏于水也.偏则不方正,削则骨露陷,败亡之形也.居处静悍者,像金静而悍也.行廉性刚者,像金性洁而刚也.为吏威肃者,像金之性肃杀也.兼小无伤者,谓方正朝润,虽小无伤, 金之正形也。 57.水形紫润,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流动摇身,常不敬畏,内 欺外恭,粗浊主废。 【注】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贵乎润色.面肥不平者,像水之面广而有波也.五肥者,像水之形广大也.五嫩者,像水之性滋润也.五秀五清者,像水之质清澈也.肥嫩之质,发行常流动摇身,像水之流动不居也.常不敬畏者,像水之性趋下不上也.内欺外恭者,像水之质内虚无实也.若神气粗浊,皆主废形也。 58.贵乎相得,最忌相胜.形胜色微,色胜形重.至胜时年,加感则病.年忌 七九,犹宜慎恐。 【注】此明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诊法也.假如木形之人,法当色青,是为形色相得,不病而贵之形也.若见黄色或见白色,是为相胜,主病而最忌者也.见黄色者,则为形胜色,主病微:见白色者,则为色胜形,主病重也.然其生病,必至于胜水之时之年,加感外邪则病也.年忌者,谓五形之人,形色相胜者,凡至七岁,是为年忌.积九递加至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年忌之年也.当此之年,加感为病则甚.故曰尤 宜戒慎恐惧也。 59.形有强弱,肉有脆坚,强者难犯,弱者易干,肥食少痰,最怕如绵.瘦 食多火,着骨难全。 【注】此明形肉生死之诊法也.五形之人,得其纯者,皆谓之强,得其驳者,皆谓之弱.强者加感之邪难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干也.能食形肥者,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绵絮,谓之无气,则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干着骨,谓 之消瘦,亦主死矣。 60.形气巳脱,脉调犹死.形气不足,脉调可医.形盛脉小,少气休治.形衰 脉大,多气死期。 【注】此以形合脉,诊生死之法也.经曰:形气巳脱,九候虽调犹死者,谓形脱无以贮气也.形气俱虚,寸口脉调可医者,谓形气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脉小少气者,谓气不能胜形也.形衰而瘦,脉大多气者,谓形不能胜气也.故皆主 死也。 61.颈痛喘疾,目裹肿水,面肿风水,足肿石水,手肿至腕,足肿至踝, 面肿至项,阳虚可嗟。 【注】此明形肿生死之诊法也.视其病者,人迎颈脉大动,主喘不得卧之疾也.目裹上,下肿者,主有水气之病也.从面肿起者,名曰风水,阳水也.从足胫肿起者,名曰石水,阴水也.若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非水也. 乃阳气虚结不还之死证也。 62.头倾视深,背曲肩随,坐则腰痿,转摇迟回,行则偻俯,主则振掉, 形神将夺,筋骨虺颓。 【注】此明形惫死候之诊法也.经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腑,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腰者,肾之腑,转摇艰难,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凡此形神将夺,筋骨虺 颓之形状,故皆主死候也。 63.太阴情状,贪而不仁,好入恶出,下意貌亲,不随时务,后动于人, 长大似偻,其色黮黮。 【注】此明阴阳之人之情状,以别阴阳盛衰法也.太阴,阴盛而过柔,故 贪而不仁也.好入恶出,阴性藏也.下意貌亲,阴性卑柔也.不随时务,阴喜静也.后动于人,阴性迟也.长大者,阴盛之形也.似偻者,好曲身伛偻下意之态 也.其色黑黮黮,阴盛之色也.此太阴人之情状也。 64.少阴情状,小贪贼心,喜失愠得,伤害无恩,立则险躁,寡和无亲, 行如伏鼠,易惧易欣。 【注】少阴,阴微而残忍,故贪小而贼心也.喜失愠得,阴性嫉妒也.伤害无恩,阴性残忍也.立则险躁,阴性危险也.寡和无亲,阴性冷落也.行如伏鼠,阴性隐伏也.易惧易欣,谓如鼠之得失,欣然而进,惧然而退也.此少阴人之情 状也。 65.太阳情状,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志大虚说,作事好强, 虽败无悔,自用如常。 【注】太阳,阳盛而过刚,故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也.好志大者,阳性好刚强也.好虚说者,阳性好夸张也.作事好强,虽事败而不悔者,以 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阳过刚,果于断也.此太阳人之情状也。 66.少阳情状,諟谛自贵,志小易盈,好外不内,立则好仰,行则好摇, 两臂两肘,常出于背。 【注】少阳,阳微而明小,故諟谛小察,自贵小官,志小易盈满也.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阳之性外也.立则好仰,阳之性上也.行则好摇,阳之性动也. 两臂两肘常出于背者,亦阳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此少阳人之情状也。 67.得阴阳正,平和之人,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肃然自新, 谦谦君子,譪譪吉人。 【注】此明阴阳和平人之情状也.无为惧惧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无为欣欣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贵不能淫也.婉然从物者,谓豁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也.肃然自新者,谓尊严以方外,恭敬以直内也.夫如是之人,天必佑之,人必爱之,福禄绥之,焉得不谓之谦谦君子,譪譪吉人也哉!明此五者, 其人之阴阳盛衰,自可见矣。 四言脉诀,始自汉张仲景平脉法,宋崔嘉彦衍之,明李时珍删补.及李中梓又补其缺略,删其差谬,复加注释,固巳文简义赅矣.然犹有与经义不合者, 今皆删去,其未备者补之。 1.脉为血腑,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注】经曰:脉者,血之腑也.周身血脉运行,莫不由此贯通,故曰百体贯通也.『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寸口者,左右寸,关,尺,手太阴肺经动脉也:为脉之大要会也.故曰:寸口动脉,大会朝宗也。 2.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注】凡诊人之脉,令仰其手,视掌后有高骨隆起,即是关部脉也.医者复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之上.病人长,则下 指宜疏: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间,故命名曰关。 3.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注】从高骨上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曰寸.从高骨下至尺泽,长 一尺,因此命名曰尺.寸部候上,故为阳也.尺部候下,故为阴也。 4.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 小膀胱,右大肠认。 【注】右寸浮候胸中,沉似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右关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关浮候膈胆,沉以候肝.两尺沉俱候肾,尺浮候小肠,膀胱,右尺浮候大肠.膻,膻中即包络也.五脏皆一,惟肾有二,故曰两尺候两肾也.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以寄于肝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以统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关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至伪诀以大,小肠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门配于右尺,其手厥阴包络,竟置而不言,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候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也.浮外 候腑,沉内候脏之说,详于卷末。 5.命门属肾,生气之源,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注】两肾之中,名曰命门.命门居两肾之中,故两尺属之.命门之少火,即肾间动气,是为生气之源也.人若无两尺脉,则生气绝矣,病者必死不能 痊也。 6.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注】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一寸九分,寸,关,尺脉三分分之.今日关脉一分,乃关上之一分也.左关一分名人迎,肝胆脉也.肝胆主风,故人迎紧盛,主乎伤风.右关一分名气口,脾胃脉也.脾胃主食,故气口紧盛,主乎伤食.此创自叔和,试之于诊,每多不应,然为后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说.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颈上之动脉为人迎,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 足知其谬矣。 7.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寻。 【注】浮者,轻下指于皮脉间所得之脉也.沉者,重下指于筋骨间所得之脉也.中者,不轻不重,下指于饥肉间所得之脉也.上者,两寸也:竟者,即『内经』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者,两尺也:竟者,即『内经』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左右者,左右手脉也.此七诊者,乃推寻取脉之法也,非谓『内经』独大,独小,独寒,独热,独迟,独疾,独陷下七诊之脉 也。 8.男左大顺,女右大宜,男尺恒虚,女尺恒实。 【注】天道阳盛于左,地道阴盛于右.故男左女右,脉大为顺宜也.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阳在北,阴在南,阳道常饶,阴道常亏.故男寸恒实, 尺恒虚,女寸恒虚,尺恒实也。 9.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额颊耳前,寸口岐锐, 下足三阴,肝肾脾胃。 【注】此遵『内经』三部九候,十二经中皆有动脉之诊法也.三部,谓上,中,下也.曰天,地,人,谓上,中,下三部,有天,地,人之名也.部各有三,九候名焉,谓三部各有天,地,人,三而三之,合为九候之名也.额,颊,耳前,谓两额,两颊,耳前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当颌厌之分,足少阳脉气所行,以候头角者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即地仓,人迎之分,足阳明脉气所行,以候口齿者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即和??之分,手少阳脉气所行,以候耳目者也.寸口岐锐,谓寸口岐骨锐骨也.中部天,乃掌后经渠之次,寸口之动脉,手太阴脉气所行,以候肺者也.中部地,乃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合谷之动脉,手阳明脉气所行,以候胸中者也.中部人,乃掌后锐骨下 神门之动脉,手少阴脉气所行,以候心者也.下足三阴,谓五 里,太溪,箕门,肝,肾,脾,胃也.下部天,乃气冲下三寸,五里之动脉,足厥阴脉气所行,以候肝者也.下部地,乃内踝后跟骨傍,太溪之动脉,足少阴脉气所行,以候肾者也.下部人,乃鱼腹上越筋间,箕门之动脉,足太 阴脉气所行,以候脾胃者也。 10.寸口大会,五十合经.不满其动,无气必凶.更加疏数,止还不能.短死 岁内,期定难生。 【注】寸口动脉,五十一止,合于经常不病之脉也.若四十动一止,一脏无气,主四岁死.三十动一止,二脏无气,主三岁死.二十动一止,三脏无气,主二岁死.十动一止,四脏无气,主一岁死.不满十动一止,五脏无气,若更乍 数乍疏,止而不能即还,则可期短死,一岁之内,必难生也。 11.五脏本脉,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濇短,肝沉弦长,肾沉滑软, 从容而和,脾中迟缓。 【注】上言五脏各有所管之本脉,必皆不大不小,从容而和,始为五脏不 病之脉也。 12.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注】此言四时各有应见之平脉,必皆不疾不徐,缓而和匀,始为四时不 病之脉也。 13.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注】外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脉必洪大紧数,胘长滑实而太过矣.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伤,脉必虚 微细弱,短濇濡芤而不及矣。 14.饮食劳倦,诊在右关,有力为实,无力虚看。 【注】凡病外不因六气,内不因七情,为不内外因,内伤饮食劳倦也.饮 食伤胃,劳倦伤脾,故诊在右关.饮食伤形为有余,故右关脉有力.劳倦伤气为不足,故右关脉无力也.三因百病之脉,不论阴,阳,浮,沉,迟,数,滑,濇,大,小,凡有力皆为实,无力皆为虚.经曰:诸阳脉按之不鼓,诸阴脉按之 鼓甚.此之谓欤! 15.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注】经曰: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又曰:诊脉有道,虚静为宝.言无思无虑,以虚静其心,惟神凝于指下也.调息细审者,言医家调匀自己气息,精细审察 也。 16.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平和之则.五至无,闰以太息.三至 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则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 【注】医者调匀气息,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呼吸定息,脉来四至,乃和平之准则也.然何以五至无乎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息:如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言脉必以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始曰无.此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至于性急之人,五至为平脉,不拘太息之例,盖性急脉亦急也.若一息而脉三至,即为迟慢而不及矣:迟主冷病.若一息而脉遂六至,即为急数而太过矣,数主热病.若一息仅得二至,甚而一至,则转迟而转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则转数而转热矣.一至,二至, 八至,九至,皆死脉也。 17.迟数既明,浮沉须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 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忧怒,思悲恐惊。 【注】浮脉法天,候表之疾,即外因也.沉脉法地,候里之病,即内因也.外因者,天之六气:风(风淫末疾),寒(寒淫阴疾),暑(暑淫心疾),湿(湿淫腹疾),燥(燥淫涸疾),火(火淫阳疾)是也.内因者,人之七情:喜伤心,怒 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也。 18.浮沉巳辨,滑濇当明.濇为血滞,滑为气壅。 【注】此上六脉,为诸脉之提纲.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濇统诸滑流濇滞之形状也.脉像虽多,然不属部位,则属至数,不属至数,则属形状,总不外此六脉,故为诸脉之提纲也。 19.浮脉皮脉,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注】皮脉取之而得者,谓之浮脉.筋骨取之而得者,谓之沉脉.此以上,下部位而得名也.凡脉因部位而得名者,皆统乎浮沉,故曰部位统属也.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以血脉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浮脉皮脉.肝肾俱沉,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沉也: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肾之沉 也.故曰沉脉筋骨.肌肉在浮沉之间,故曰候中也。 20.浮无力濡,沉无力弱,沉极力牢,浮极力革。 【注】浮而无力谓之濡脉,沉而无力谓之弱脉,浮而极有力谓之革脉,沉 而极有力谓之牢脉。 21.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 【注】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谓之实脉.浮,中,沉三部俱无力,谓 之虚脉。 22.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 【注】浮,中,沉二部极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脉。 23.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可察。 【注】浮,中,沉三部极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谓之散脉。 24.惟中无力,其名曰芤,推筋着骨,伏脉可求。 【注】浮,沉有力,中取无力,谓之芤脉.推筋着骨,按之始得,谓之伏 脉.以上十脉,皆以部位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浮沉也。 25.三至为迟,六至为数。 【注】一呼一吸,谓之之一息.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 此以脉之至数而得名也.凡脉因至数而得名者,皆统乎迟数也。 26.四至为缓,七至疾脉.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 27.缓止曰结,数止曰促.凡此之诊,皆统至数.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至 数不乖,代则难痊。 【注】四至缓脉,时而一止,谓之结脉.六至数脉,时而一止,谓之促脉.结促之脉,动而中止,即能自还.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须臾复动,或十至或二,三十至一止,其至数不乖,谓之代脉.难痊,谓不满五十动而止,合经 难痊之死脉也.以上五脉,皆以至数而得名者,故皆统于迟数也。 28.形状如珠,滑溜不定.往来濇滞,濇脉可证。 【注】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进退维艰,往来滞濇,谓之濇脉. 此以脉之形状而得名也.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皆统乎滑濇也。 29.弦细端直,且劲曰弦.紧比弦粗,劲左右弹。 【注】状类弓弦,细而端直,按之且劲,谓之弦脉.较弦则粗,按之且劲, 左右弹指,谓之紧脉。 30.来盛去衰,洪脉名显.大则宽阔,小则细减。 【注】上来应指而盛,下去减力而衰,谓之洪脉.脉形粗大阔然,谓之大 脉.脉形细减如丝,谓之小脉,即细脉也。 31.如豆乱动,不移约约.长则迢迢,短则缩缩。 【注】其形如豆,乱动约约,动摇不移,谓之动脉.来去迢迢而长,谓之长脉.来去缩缩而短,谓之短脉.以上八脉,皆以形状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滑 濇也。 32.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表冷,浮缓风湿,浮濡伤暑,浮散虚极,浮洪阳盛,浮大阳实,浮细气少,浮濇血虚,浮数风热, 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注】浮,阳脉主表.风邪六气外因之病,皆从表入,故属之也.浮而有力,表实风病也:浮而无力,表虚风病也.迟,寒脉也,故曰表冷.缓,湿脉也,故曰风湿.濡,气虚脉也,气虚则伤暑,故曰浮濡伤暑也.散,气散脉也,气散则虚极,故曰浮散虚极也.浮洪,阳盛脉,故曰阳盛也.浮大,阳实脉,故曰阳实也.细,气少脉,气少不充,故曰气少也.濇,血少脉,血少枯滞,故曰血虚也.数,热脉也,故曰风热.紧,寒脉也,故曰风寒.弦,饮脉也,故曰风饮.滑, 痰脉也,故曰风痰。 33.沉阴主里,七情气食.沉大里实,沉小里虚,沉迟里冷,沉缓里湿,沉 紧冷痛,沉数热极,沉濇痹气,沉滑痰食,沉伏闭郁,沉弦饮疾。 【注】沉,阴脉主里.七情气食内因之病,皆由里生,故属之也.大,有余脉也,故曰里实.小,不足脉也,故曰里虚.迟,寒脉也,故曰里冷.缓,湿脉也,故曰里湿.紧,寒脉也,故曰冷痛.数,热脉也,故曰热极.濇,血滞脉,故曰痹气.滑,痰食脉,故曰痰食.伏,痛甚不得吐泻脉也,故曰闭郁.弦,饮 脉也,故曰饮疾。 34.濡阳虚病,弱阴虚疾,微主诸虚,散为虚剧。 【注】濡,为阳分无力脉,故主诸阳虚之病.弱,为阴分无力脉,故主诸阴虚之病.微,为阴阳血气不足脉,故主诸虚.散,为元气散之脉,故曰虚剧也。 35.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牢疝症瘕,心腹寒疼。 【注】革,内空之脉,故主男子亡血,伤精之病,妇人半产,崩.带之疾. 牢,内坚之脉,故主诸疝,症瘕,心腹寒冷,疼痛之病也。 36.虚主诸虚,实主诸实,芤主失血,随见可知。 【注】虚,为三部无力脉,故主诸虚.实,为三部有力脉,故主诸实.芤,为营空之脉,故主失血.然此三脉,皆随所见之部位,可知其上下,内外之病 也。 37.迟寒主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虚寒。 【注】迟,阴脉也,脏属阴,故主之.凡阴冷之病,皆属之也.有力为寒实 作痛,无力为寒虚痛也。 38.数热主腑,数细阴伤,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注】数,阳脉也,腑属阳,故主之.凡阳属之病,皆属之也.数为阳盛,细为不足,故曰伤阴.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数亦主疮,故曰虚疮。 39.缓湿脾胃,坚大湿壅.促为阳郁,结则阴凝。 【注】缓,脾胃脉,又主湿邪,故缓主湿邪脾胃之病.若搏指坚大,则 为湿邪壅胀之病.促,为阳盛而郁之脉,结,为阴盛而凝之脉也。 40.代则气乏,跌打闷绝,夺气痛疮,女始三月。 【注】代者,真气乏而求代之脉也.若不因跌打气闷,暴病夺气,痛疮伤 气,女胎气阻者,而无故见之,则必死也。 41.滑司痰病,关主食风,寸候吐逆,尺便血脓。 【注】滑,阳脉,阳盛为痰,故司痰病.右关候胃,故主痰食.左关候肝, 故主风痰.寸候上焦,故主吐逆.尺候下焦,故主便血脓也。 42.濇虚湿痹,尺精血伤,寸汗津竭,关膈液亡。 【注】濇,血少滞濇脉也,六脉见之,则主营虚受湿痹之病.若两尺见之,则主伤精伤血之病.两寸见之,则主汗多津伤之病.两关见之,则主噎膈反胃, 液亡结肠之病也。 43.弦关主饮,木侮脾经,寸弦头痛,尺弦腹疼。 【注】弦,阴脉,阴盛为饮:弦,木脉,木旺侮土,土虚不能制湿,故饮 病生焉.寸弦,阴乘阳也,故主头痛.尺弦,阴乘阴也,故主腹疼。 44.紧主寒痛,洪是火伤.动主痛热,崩汗惊狂。 【注】紧,寒实脉,故主寒痛.洪,热实脉,故主火伤.动,为阴阳相搏之 阳脉,故主诸痛:阳动主发热,主惊狂,阴动主汗出,血崩也。 45.长则气治,短则气病,细则气衰,大则病进。 【注】长者,气之畅也,故曰气治.短者,气之缩也,故曰气病.小者,正 气衰也.大者,邪病进也。 46.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 【注】病有阴阳,脉亦有阴阳.顺应则吉,逆见则凶.此以下至其死可测句, 凡二十七节,详分某病见某脉吉,某病见某脉凶也。 47.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 【注】中风虚见虚脉,以浮迟为顺.若反见坚大急疾为逆,决无生理。 48.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濇小,证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 后脉躁,热甚必难.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虽困无害。 【注】此节皆言伤寒之顺逆也.伤寒热病传里属热,脉以浮洪阳脉为吉:若见沉,微,濇,小阴脉,是证与脉反,故凶.汗后邪解,便当脉静身凉,若躁而热,所谓汗后不为汗衰,名曰:阴阳交,必难治矣.阳证而见沉,濇,细,微,弱,迟之阴脉,则脉与证反,命必危殆:阴证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脉,虽脉与证反,在他证忌之,独伤寒为阴邪还阳,将解之诊,病虽危 困,无害于命也。 49.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却。 【注】劳倦伤脾,脉当虚弱,为顺也.若自汗出而脉反躁疾,则逆矣.安得 不死? 50.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代散则难。 【注】疟为寒热之病,弦为少阳之脉.少阳主病寒热往来,凡寒热之病,多属少阳半表半里之界,故疟脉自应得弦象也.迟多寒,数多热,理自然也.若 得代,散二脉,邪尚未解,正气巳衰,命则难生矣。 51.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注】泻痢里虚,宜见沉小滑弱之脉为顺.若反见实大浮数之脉,则身必 发热而成恶候也。 52.呕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数细濇,结肠者亡。 【注】呕吐反胃,脾虚有痰也.浮为虚,滑为痰,是为顺脉,故曰昌也.若 沉数细濇,则为气少液枯,遂致结肠,粪如羊屎,死不可救矣 。 53.霍乱之候,脉代勿讶,舌卷囊缩,厥伏可嗟。 【注】霍乱之诊,阳脉为佳,若见代脉,因一时清浊混乱,故脉不接续,非死候也.如脉伏不见,四肢厥逆,舌卷囊缩,为阴寒甚,则有可嗟之变也。 54.嗽脉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 【注】嗽乃肺疾,脉浮为宜,兼见濡者,病将退也.若沉伏与紧则相反而 病深矣.不死何待? 55.喘息抬肩,浮滑是顺,沉濇肢寒,切为逆证。 【注】阳喘多实,风与痰耳,故脉以浮滑为顺.阴喘多虚,寒与虚也,故 脉沉濇,四肢寒者,均为不治逆证。 56.火热之证,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 【注】热证而得洪数,乃正应也.若见微弱,证脉相反,根本脱离,药 饵不可施矣。 57.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濇小,必殒其躯。 【注】骨蒸者,肾水不足,壮火僭上,虚数二脉,是正象也.若濇小之脉, 所谓发热脉静,不可救耳。 58.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细数。 【注】虚证宜见虚脉,若两关脉胘,谓之双弦.弦乃肝脉,右关见之,是肝木乘脾,故曰土败.劳证之脉,若见细数,乃阴虚火盛,上刑肺金,便不可 治。 59.失血诸证,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中堪忧。 【注】芤有中空之像,失血者宜尔也.缓小亦为虚脉,顺而可喜,若数且 大,谓之邪胜,故可忧也。 60.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濇而微,速愈者稀。 【注】蓄血者,有形之实证,见牢大之脉,脉证相宜.倘沉濇而微,是 挟虚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难施峻猛之剂,安望速愈也? 61.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濇,应手堪惊。 【注】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为下消.三消者,皆 燥热太过,惟见数大之脉为吉耳.细微短濇,死不可救也。 62.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濇小知亡。 【注】鼻头色黄,必患小便难.六脉实大者,但用攻病之剂必愈.若逢濇小, 为精气不化,死亡将及矣。 63.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 【注】癫狂二证,皆以浮洪为吉,取其病尚浅也.若沉而急,病巳入骨, 虽有扁仓,莫之能救矣。 64.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 【注】痫本风痰,脉见浮缓,自应然也.若沉小急实,是病深也,或但弦 无胃:则肝之真脏脉见矣,安望其更生耶 65.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 【注】九种心腹之痛,皆宜迟细,易于施疗,如浮而大,是为中虚邪盛, 不能收捷功也。 66.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注】肝主筋,疝则筋急,故属肝也.肝脉弦急,是其常也.疝系阴寒之咎, 牢主里寒之脉,亦其常也.如且弱且急,必有性命之忧矣。 67.黄疸湿热,洪数便宜,不妨浮大,微濇难医。 【注】湿蒸热瘀,黄疸生焉,洪数浮大,皆所宜也.一见微濇,虚衰巳甚, 必食少泻多,无药可疗矣。 68.肿胀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岐黄无术。 【注】水肿胀满,有余之证,宜见有余之脉,浮大洪实是矣.沉细而微, 谓之证实脉虚,难言生矣。 69.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注】积聚皆实证也,实脉强盛,是所当然.沉细为虚,真气败绝,不 可为矣。 70.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为何?邪气巳深。 【注】中恶者,不正之气也.紧细则吉,浮大则凶也。 71.鬼祟之脉,左右不齐,乍大乍小,乍数乍迟。 【注】鬼崇犯人,左右二手,脉象不一,忽大忽小,忽数忽迟,无一定之 脉形也。 72.痈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巳溃,洪大最忌。 【注】未溃属实,洪大为正脉也.溃后则虚,若仍见洪大,则为邪脉,最 所忌也。 73.肺痈巳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宜短濇,数 大相逢,气损血失.肠痈实热,滑数相宜,沉细无根,其死可期。 【注】肺痈而寸口数实,知脓巳成矣.肺叶焦痿,为火伤也,是以数而无力.肺痈,肺痿得白色者,肺之本色,得短濇者,肺之本脉,均相宜也.若逢数大,是火来克金,贼邪之诊,故气损血失也.肠痈实也,滑数相宜:沉细虚 也,证实脉虚,死期将至矣。 74.妇人有子,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巳结.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 之不散,五月可别左男右女,孕乳是主,女腹如箕,男腹如斧。 【注】此一节明女科胎前之脉也.阴搏阳别者,寸为阳,尺为阴,言尺阴之脉,搏指而动,寸阳之脉,则不搏指,回然分别,此有子之诊也.或手少阴心脉独动而甚者,盖心主血,血主胎,故胎结而动甚也.动者,谓往来流利之动而滑,非厥厥摇动为病之动也.疾即数也,滑而且数,按之而散,三月之胎也:按之不散,五月之胎也.左为阳,故左疾为男胎:右为阴,故右疾为女胎.五六月后,孕妇之乳房有核,吮之有乳者,则主有子也.女胎腹形,状如箕之 圆也.男胎腹形,状如斧之上小而下大也。 75.欲产离经,新产小缓,实弦牢大,其凶不免。 【注】此一节明产中之脉也.欲产脉离经者,谓见离乎经常之脉也.盖胎动于中,脉乱于外,势所必然也.产后气血两虚,见小缓之虚脉为吉,若见实 大弦牢,其凶不免矣。 76.经脉病脉,业巳昭详,将绝之形,更当度量。 【注】经常之脉,主病之脉,皆明于前矣.而死绝之脉,亦不可不察也, 分列于后。 77.心绝之脉,如操带钓,转豆躁疾,一日可忧。 【注】经曰: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曰心绝.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之,全失冲和之气,但无胃,故曰心死.,即洪脉也.转豆者,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其短实坚强, 真脏脉也.又曰:心绝,一日死。 78.肝绝之脉,循刃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 【注】经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刃.又曰:脉来急溢,劲如新张弓弦, 曰肝死,又曰:肝绝,八日死。 79.脾绝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无救。 【注】旧诀曰: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若杯覆,若水流,皆脾 绝也.经曰:脾绝,四日死。 80.肺绝维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 【注】经曰:如风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皆状其 但浮而无胃气也.又曰:肺绝,三日死。 81.肾绝伊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 【注】经曰:脉来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又曰:肾绝,四日死.旧诀 云: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如解索.正此谓也.石,即沉脉也。 82.命脉将绝,鱼翔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 【注】旧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游静中忽一跃.经曰:浑浑革至如涌泉, 绵绵其去如弦绝.皆死脉也。 83.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不干证候。 【注】反关脉者,脉不行于寸口,出列缺络,入臂后手阳明大肠之经之.以其不顺行于关上,故曰反关.有一手反关者,有两手反关者,此得于有生 之初,非病脉也.令病人侧立其手,诊之方可见也。 84.岐黄脉法,候病死生,太素脉法,阴阳贵清.清如润玉,至数分明,浊 脉如石,模糊不清.小大贫富,濇滑穷通,长短寿夭,详推错综。 【注】脉法倡自岐黄,所以候病死生.至杨上善为风鉴者流,托名「太素脉法」,以神其说,每多不验.然其中有近理可采者,如论六阳六阴之脉,以清主贵,以浊主贱.清脉之状,似玉润净,至数分明:浊脉之状,如石粗濇,至数模糊.小脉主贫,大脉主富,濇脉主穷,滑脉主通,长脉主寿,短脉主夭.如质清脉浊,贵中贱也:质浊脉清,贱中贵也.清脉兼大,贵而富也:兼滑,贵而通也:兼长,贵而寿也.浊脉兼小,贱而贫也:兼濇,贱而穷也:兼短,贱而夭也.清脉兼小,贱而贫也:兼濇,贵而穷也:兼短,贵而夭也.浊脉兼大,贱而富也:兼滑,贱而通也:兼长,贱而寿也.详推错综者,即详推此质清脉 清,质浊脉浊,质清脉浊,质浊脉清,错综等说之理耳。 附: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一则备考 85.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 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注】「内,外」二字,前人有以尺部一脉,前半部脉,后半部脉为训者:有以内侧曰内,外侧曰外为训者,皆非也.盖脉之形,浑然纯一,并不两条,亦不两截.若以前半部,后半部为是,则视脉为两截矣.若以尺内侧,尺外侧为是,则视脉为两条矣.故佑二说皆非也.熟玩通章经文,自知其为传写之讹.岂有独于脾胃,则曰: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者耶?盖外以候腑,内以候脏,『内经』脉书,确然可考,故当以「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之句为正.其尺外之「外」字,当是「里」字:尺里之「里」字,当是「外」字.中附上,左右之「内」,「外」字,上附上,左右之「内」,「外」字,皆当改之.故不循旧图所列,以符外候腑,内候脏之义也.前以候前,谓关之前寸也:后以候后,谓关之后 尺也.上竟上者,谓上尽鱼际也:下竟下者,谓下尽尺泽也。 引 用 报告 回复 TOP 医易 周易是一本奇妙的书,哲学家从中看到哲学、论理学家看到伦理、历史学家看到历史、政治学家看到政治、军事学家看到军事、卜筮家看到卜筮、物理学家看到物理、医学家看到医 学、„„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转化与天人感应。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生命运动的规律,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同样也不例外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地球活及其形成的气象变化,都能在生物体内引起反应。受自然界周期节律的影响,人类发现了生 物钟、发现了药物在不同季节的药性,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医易同源。 “生死反掌,千里毫厘”,“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中医要做到“察隐、回天、通变、万全”,就必须“穷理尽性、格物致知”。必须“上晓天文,下知地纪”,方能“中悉人事”。延年治病的目的及原则就是调和阴阳。张景岳说:“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唐代孙思邈说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人体也是由阴阳组成,阳为动,阴为静,阳主生,阴主死,阳为升,阴为降,扶阳抑阴是中医的基本手段。“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气在下则生(歹食)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升降出入贵常守, 反常则灾害至。”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天人合一法则是通过天人相应来体现的。现代科学也承认它的存在。美国人类学家沃森在《生命潮流》一书中指出:每个人体内的液体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现,我们血液中的钠、 钾、镁和原始海洋里的是相同的。 妇女月经期大多数与月亮的节律同步,即行经期较多集中在月消期前后,排卵期较多靠近月满期,美国罗斯马瑞斯教授也提出类似理论,指出满月的新月期间,人的血管比其它时间容易破裂,心脏病的发作频率增高,谋杀案件也较平时多,这说明天人相应的理论是科学 的,不是毫无根据的。 中药取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部分,受各种不同自然环境的条件影响,药物形成四气五味,天为阳,气生于天,故亦为阳,随季节气候变化,药物有了寒热温凉之分;地为阴, 味生于地,故亦为阴,随地气五行及方位所属,于是药物有了酸甜苦甘咸淡。五运六气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古代医家不失时机地根据当年的司天之气储备相应的药物,,这种药材得 专气,效力专注(著)。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五月开花前采摘的臭梧桐叶,降压作用强,开花后作用弱,八月左 右含量最高。 一日之内,中药的有效成分亦有不同,以水仙为例,有效成分最低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及晚上十点,含量最高的时间是清晨六点及下午十四点。因此医中高手按季节掐着点采药是得 中医至理的。 地域有东西南北中之分,由于每个地区的特定条件,五味亦随之偏属,所以古代医家讲究“道地药材”,这一点亦为当代研究所证明,如当归挥发油含量甘肃岷县出产的含0。4%, 四川汶县出产的含0。7%。 用药取象类比是医易互通的另一个要点。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有因性相从者,如润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有因气相求者,如香气入脾,气焦入心;有因质相同者,如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哪儿补哪儿;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有的中药材还运用河图洛书后天八卦之数和卦象来解释其性味功效,如人参,三五叶,阳数,离卦中之阴也,属坎水;阿胶、生地以水济火,正是以坎 填离。 每味中药,虽有特定的性能功效,即得一气之偏,但用易经理论看,它仍是一个阴阳复合体。一味中药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小复方,具有多种功能。如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馒心率,增强收缩力,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对中区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 静作用。 一味中药,在用水煎煮时,,一些有效和看似无用的无效成分都能溶解到汤液中,往往无效成分对有效成分的活性有重要意义。还有的药物本身同时具备有毒和解毒两种有效成分互相和解互为利用。少了谁都不合适。这就是中医的对立统一。因此,现代很多药厂将中药材中的所谓有效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出,认为可浓缩加强药效,其实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并不可取,是一种没有完全 弄懂中医理论的做法。 《穴道秘书》 提要 提要先师秘诀生死血道诀。杨成博遗传点脉秘书,师曰?要害生死血道,要明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时辰,方可次断生死。伤心之事不可用之。出外偶遇恶人,此比功夫不可忍之,无此比恶何必伤人之命,此比手法出在三尖之法。何为三尖之法,虎尖掌尖肩尖是也。定要子午分明,百发百中,贤徒习成此比手法之日,尊师口诀分明,此比功夫,百发百中。难晓 此比手法,至善而取之尔,若强取不能成功矣。 出此比手法次要,虎尖点掌尖、落掌尖、落肩尖,进切不可乱出手伤人之命也,如若发莫忘先师之付托。现看句不明,再看四围图式便能明晓,须言叮嘱之语而亦自己良心。此书若传 好人,固可按部医人,如歹人得之则祸害不浅,切不可乱人矣。 师曰?人有一十八穴大,五十四穴小,天地人和四大穴,此比方乃伤人之命也,何为小穴,手足四肢是,内外筋骨共成七十二穴。药有七十二方,习炼成功矣。妙药可以活之。倘若出 外不可伤人,须要时存善念,见事多谋,为师之言须要紧记。 看症口诀第一看,用手拈起眼皮,看他瞳人动。 第二看,嘴角人中血道,红黄尚可,若白紫黑色难医。 第三看,太阴太阳,用手按住内跳动者可医,心中亦跳动,可此比五形中,有一血穴生动可救矣。无生动的看外形,用手抑头一二三四关,看一关活动者,即用通关散吹入鼻内,手指拍动照三关一把即可,用雄鸡一只,连皮破腹入麝香三分,趁滚对脐敷之,须看面色红转赤有救,白转黑即死。形色若不好,用难对大参六分,再用回生丹服之,候之三筒烟,久候内心响,然后以手推之。分为男左女右,女人推之肚膀,男推之丹田,不松手,如此三把,看其气接,再看伤在何处。用生姜一片、葱头擦伤处。用劳宫穴按之其伤即散,然后用药调治。凡伤穴道,七吼不治;大小便长流,肾子脱落不治;腰对节断不治;瞳人两便破不治;咽喉见管不治;落下二心口,撞上心不治;受伤倒地,正心口吐汁不治。用花针插入鼻尖上二三分,取血红有救,出血转白黄红不可治也。如看假死者,咽喉红动心挣起,用吹关散吹之立 效,关上一把提起即打,不打足之,情恐伤一命,折寿三年。 四季口诀血走十二时,药有十二方治,四季用药照伤处而治,改时不该药,后用全身丸子。 时血行道左咽喉,名为仙鹅,取血穴伤者,七十二日而死,服此方全愈。 麝香(二分)丁香、川芎、郁金、陈皮、血竭、桔梗、三七、地龙、生地、红花、羌活、乳 香、橘红、古钱(醋七次) 以上药各二钱,共为细末,酒调三钱半,服半即愈。 丑时血行道左筋,名为盘元穴,伤重者三七九日而死,服后方愈。 虎骨(二钱)、碎补、白芷、香附、小茴、槟榔、三棱、莪术、泽泻、红花、归尾、乳香、 青皮、猪苓、没药 以上各一钱,清水煎服。 寅时血行道右筋,名为肚角穴,伤重者一日一时,轻者周年半载而死,服后方即愈。 续断(二钱)、生地、羌活、乳香、川芎、苏木、泽兰、槟榔、白芷、大茴、赤芍、丹皮、 归尾、独活、红花、加桃仁 以上药各一钱,水煎服。 卯时血行道右血腕,名为隙X穴,伤者寒热往来,咳嗽吐血,半年死,服后方愈。 麻黄二钱、京芥、莪术、蒲黄、紫草、桃仁、枳壳、宜茶、三棱、三七、郁金、红花、乳香、 桑皮、赤芍、陈皮、木香、川芎、生地(各一钱) 酒煎冲童便服。 辰时血行道左比双燕入穴,伤重者四肢无力,黄皮瘦弱吐血,主五日半而死,服后方全愈。 泽泻(二钱)、红花、桃仁、茯苓、泽兰、陈皮、柴胡、桂枝、续断、羌活、桑皮、甘草(各 一钱) 加生姜三片酒煎。以上药各一钱。 此乃凤羽之穴,离腰之边,但伤之如不至死者,可能治,亦宜早治,四九之患也。 大寒小寒碎补(二钱)、川乌(一钱)、独活(一钱)、乳香(二钱)、羌活(一钱)、无名异(一钱)、赤芍(二钱)、肉苁蓉(一钱)、红花(一钱)、卷柏(一钱)、草乌(一钱)、秦艽(一钱半)、田七(一钱,另包)、土鳖子、(一钱半)、千年健(一钱)、没 药(一钱半)、加首乌(一钱) 酒水煎,空心服。 此穴有伤不能知也,自问如起拳棍不能伤此穴眼,系背花年少不防。此症可小可大,七情之 伤,亦难治也。 此方十二条,偶有求方者医治,将三十四方发药,无有不对之理。倘伤穴情用药,百发百中, 小心看习,自然知长久之命也。 终身结脉法,仍系穴脉之出一二,明白要习,师出身教,习此法倘不知此,虽勇如猛虎无济 也。 七香跌打丸 七香跌打丸乌狗脚爪(四只)、红花(二钱)、木瓜(一钱)、田七(二钱)、沉香(三钱)、金边湖蜞(五条)、枳壳(二钱)、珍珠(一钱)、象皮(一钱)、三棱(一钱)、凤凰根(二钱)、川芎(一钱)、青皮(二钱)、沙参、(二钱)、降香(一钱)、金边土鳖(二钱)、胆星(一钱)、无名异(醋制,二钱)、大王(四钱)、自然铜(醋、制,一钱)、木香(一钱)、檀香(一钱)、桃仁(三钱)、地龙(一钱)、归尾(三钱)、焦蝎子(二只)、牛膝、(一钱)、藿香(一钱)、桂枝(一钱)、莪术(二钱)、虎骨(二钱)、赤芍(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一钱)、苏木(二钱)、血竭(二钱)、麝香 (五分)、乳香(二钱,去油) 共为细末,用蜜为丸,每重二钱五分,晒干只得一钱八分。此七香跌打丸共三十八味,和前二十四穴之情诀,不但日久之症,即能成效。如伤轻者用一丸,伤重者二丸,作一服,必能 全愈。 跌打总方川连(一钱)、红花(一钱)、血珀(八分)、羌王(一钱)、田七(一钱)、自然铜(一钱,醋炒)、归尾(三钱)、没药(七分)、血竭(一钱)、郁金(一钱)、人中白(一钱,另包冲服)、生地(二钱)、乳香(六分)、玄胡(一钱)、中王(四分)、沉香(八分)、熊胆(三分)、珍珠(七分)、莪术(二钱)、三棱(一钱)、桂枝(一钱)、 大王(一钱半) 酒、水各半煎服,用童便加冲落药更妙。 回生丹 回生丹(将药吹入鼻内,一时回生,男左女右,即吹即愈) 生芷、生半夏、生皂角、生蒲英、北细辛、麝香、冰片 以上共为细末贮用,倘遇跌倒伤卧地不知人事,用此药遂醒,然后向症发 跌打吊瘀煎水洗方 跌打吊瘀煎水洗方防风(三钱)、当归(三钱)、羌活(三钱)、京芥(三钱)、苦参(五钱)、丹皮(五钱)、鹤虱(五钱)、虎骨(三钱)、川椒(五钱)、 蕲艾(五钱)、黄柏(三钱)、羌王(五钱) 共为粗末,分两包煎水洗。 经典方剂简易歌诀三十首 参术苓草四君子(理气) 归地芍芎四物方(补血) 苍朴陈草增胃散(化湿) 半苓陈草二陈汤(祛痰) 桂枝汤主太阳经,芍药甘草姜枣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容。 葛根汤本桂枝方,葛根麻黄入其中。 小建中汤补虚方,桂枝汤里饴糖充。 小续命汤桂麻合,防参芎己最疗风。 大青龙汤桂麻杏,石膏甘草姜枣拥。 小青龙汤桂麻芍,细半草姜五味功。 小柴胡汤半夏参,黄芩甘草姜枣从。 逍遥解郁用归芍,柴芩薄术草姜通。 补中益气参术芪,升柴陈草当归宗。 理中汤主理中乡,人参白术草姜崇。 茵陈蒿汤大黄栀,阴黄姜附以阳攻。 归脾汤神参术芪,香志龙草姜枣希。 四逆汤用草姜附,加阳救逆叹神奇。 炙甘草汤姜枣参,桂地麦胶麻仁依。 真武汤壮肾中阳,术苓白芍姜附宜。 五苓散利太阳腑,术苓猪泽并桂枝。 五皮饮用五般物,苓陈姜桑大腹皮。 五淋汤中茯芍栀,当归甘草灯心随。 六味地黄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滋。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 乌梅丸内桂参细,姜附椒连黄柏归。 龙胆泻肝栀芩柴,归地车泽草通齐。 仙方活命金防芷,陈草贝花乳甲刺。 藿香正气腹芷夏,术苓陈草梗朴紫。 大承气汤有芒硝,枳朴大黄急攻里。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民间秘方-美容 二、美容 47、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 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 48、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 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 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 49、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 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 50、黄褐斑、蝴蝶斑: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一日2~3次,搽后过10分钟洗去, 连用半月即可除净。 51、除面部色素斑:鲜西红柿汁与蜂蜜按2比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 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52、除粉刺(酒刺、青春豆、痤疮):鲜黄瓜汁、白醋等量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搽脸, 一日三次,搽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以后不发。 53、除黑痣:花生米烧焦捣碎,用酒精调匀,涂痣上,每晚睡前涂上并包好,次日晨洗去, 连用半月可除(大痣需涂一月)。 54、脱发、头屑、头痒:每次用桑树根皮*4钱、水二斤,加陈醋2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5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 可再生头发。 55、鬼剃头(斑秃、秃顶):按54条使用,并用老姜片每日擦头皮3~5次,与54条同 用半月,以后不出一月便重新长出一头浓发。 56、头发增亮:啤酒与陈醋按2比1混合,每日用毛巾吸湿再涂发一次,连用半月。发质自 然变亮。 57、头发早白:何首乌*3两,核桃肉7两,黑芝麻2斤,一起炒干,磨成粉,每次半两,用红糖水调服,一日二次,连服一月,过3~4月后,头发可转黑,忌蚕豆、肥肉、油炸食物。 58、减肥:每天用干荷叶*10克,干冬瓜皮*20克,泡热水喝(可泡两至三遍),连用1~2 月,有去厚腻、刮油脂之功效,是减肥者首选特效方。忌肥肉、油腻、少吃糖。 59、瘦人增胖:鸡蛋二只,打在碗内,加生西红柿汁一汤匙和适量白糖,用等量开水冲成半 熟食用,每日一次,早晨空服,连吃一月,以后会逐渐变胖。 60、牙变白:用食盐、小苏打等量,加水调匀,每日刷牙一次,3~4天可除牙齿表层所有色 斑,使牙齿洁白。 61、酒糟鼻:白萝卜切成片,蘸白醋擦患处,一次3分钟,一日三次,连用一周,可治愈。 经络脏腑联属在治疗中的运用 经络脏腑联属在治疗中的运用 五脏六腑及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及辩证论治的核心。不仅在生理上,脏腑经络间有密切的联系,在病理上,脏腑经络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治疗上,如何运用这种联系,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我们知道:五脏六腑间存在相生相克及表里关系,而能体现这种关系的就是庞大的经络系统。经络之间的联属,及营卫气血的流变,是脏腑间的互相影响变得细微入致。 可以这么认识:人体所有的疾病,都和气血的异常变化有关。比如,炎症实证病变部位的充血肿胀疼痛,虚症病变部位的气血不足,及其血凝聚所产生的肿块,气血停聚产生的痰饮等等,皆与疾病有关。气血实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体病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气血作为物质基础,就不会有人体生命活动,也不会有疾病的反映。邪气作用于人体,如不能影响气血,或气血的改变甚微,那就不会有疾病的表现,气血细微的改变沉积下来,就会成为伏邪,积蓄久了,达到能够产生疾病程度,或为外因所引发,才会产生疾病表现。那么病邪是如何作用于人体,通过脏腑经络而影响脏腑气血的改变,继而造成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产生疾病?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能够一以贯之的唯有气血和经络。故气血的改变,实是由经络去操控。而经络又因其络属关系,有五脏六腑操控。脏腑因相生相克及表里的关系,在对疾病的反映上,反射到相关的经络,使气血发生改变,发生疾病。更深一层言之,脏腑的操控,有时由心所主。因心藏神,主血脉。故《内经》言: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黄庭经》言:人体三百六十五节,节节有小神。故,因气血的贯串如一,人体的经络方能贯串如一,经络贯串如一,神气方能贯串如一,神气如一,方能通于心神。所以,气血的变化,不仅表现疾病,还体现了脏腑经络的状态,是脏腑经络机能作用于气血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方面的表现。 按脏腑生克制化的关系,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疾病在相生关系上的体现有:母病及子,子病传母。举个例子:外感表证,其发展多有咳嗽症状。太阳主表,膀胱经所主。在五行上,膀胱属水,水生金,膀胱和肺在气血上有联属关系。外感作用于膀胱经,使气血聚于表,聚于上,子病传母,膀胱经的病变影响到肺,使肺之气血雍 滞,产生停痰咳嗽等证。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还用上例::外感表证,膀胱经所主。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膀胱气结,小肠气血易于雍滞,小肠与大肠相连,阳明大肠经气血亦受阻不降,阳明不降,肺气亦不降,肺之气血亦雍聚而作喘咳。小肠属火,大肠属金,火克金。肺属里,大肠属表,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此经络脏腑在相克及表里上 的影响。 中医从最初的经验积累,发展数千年,至形成系统的脏腑经络理论,这是不断实践的结果。所以,用脏腑经络病理生理的机能变化去阐述疾病的理论,凝聚了中华数千年医学的经验精华。这种理论的产生,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而是有其实践依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的描述。是故,要想去探究中医的奥义,必得站在传统上去思考,必须以古人的思考角度去思考中医。品得个中三味,方能应对复杂得病情。例如对庳证的治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不通则通,支节疼痛必然存在气血不通的情况,而寒凝气滞,是气血不通的常见病理,那么,综合起来看,庳证的最基本病里就是:脾经受寒,导致肢节气血凝滞所致。故从脾去治疗庳证,为最基本的方法,这也就是历代医家,在治疗庳证时,多用桂枝 麻黄 细辛 附子 川乌 黄芪等健脾温通脾经,用三凌 莪术 当归 川芎 丹参 桃仁 红花 山甲等去瘀血,易于见 效的根本所在。 脉象口诀歌 脉象口诀歌.htm 脉象口诀歌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 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 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仍霍。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秘验奇珍:止痉散——制止抽搐快速 止痉散——制止抽搐快速 献方人:李长茂 来源:《秘验奇珍》 (一)方源:此方系验方。 (二)组成:全虫,蜈蚣各等分。 (三)制法 1、蜈蚣去头足,与全虫烘干(注意:以低温烘干,不宜在火上炒,以免焦化失效),研为 细末,过细铜丝筛。 2、散剂易吸收,装胶囊,可以久服,易于服用。 3、亦可做成丸药服用,丸药有水丸、蜜丸、枣丸,一般以蜜丸为佳,既可佐味,又滋补作用,且容易操作,按方法家人皆可自做。方法:取与药粉等量蜂蜜,置于砂锅和铝锅内,文火炼制,用竹筷不断搅动,俟其失去水分滴水成珠为度。将锅离火,稍侯片刻,加入药粉搓揉成团,放于抹上香油的光板上,揉成像面团样,搓揉成条,按每次服药量加倍,切成相等的剂型,然后手蘸香油,将药团趁热合于两掌之间搓圆,再放入抹上香油的圆瓷盘中,稍梢 滚动,再晾去水气,收纳瓷罐或玻璃罐中,密闭贮存。 (四)主治 四肢抽摔,惊厥,急慢性惊风,破伤风,面瘫,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头疼,偏头疼,关节痛 等症。笔者用作治疗癫痫的基础方,辨证加味应用。 (五)用量 成人1次量:药粉0.75~1.5g,蜜丸1.5~3.0g。小儿按比例折合减量。 (六)服法 发作期:每日服药3~4次。发作控制后一个月未复发者,可改服2~3次。完全控制发作3 个月未复发者,可改服1次(每晚睡前服药),长期维持。 (七)反应 丸药对抽摔控制良好。长期服用病例,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远期观察:单纯止痉散治疗组,疗效不及辨证论治组。治疗对象应选准,中西医双重诊断,脑电图符合癫痫诊断者,方可列入治疗组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节约药费。其他病症依次 类推,临时短期用药未包括在内。 (八)方义 全蝎即全虫:辛平、有毒、入肝经,具有镇惊(痉),止痛,解毒散结三大功能。对于惊痫、抽搐、破伤风等症,有较强的镇惊(痉)作用;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对于疮疡肿毒外用有解毒散结作用。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亦具有镇痉、止痛、解毒功 能。两药并用,熄风定惊(抗惊厥作用)力强。 (九)现代研究 1、成分 全蝎含蝎毒素,为一种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毒中的神经毒类似。并含有蝎酸、三甲胺、甜菜碱、牛黄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胺 盐等,并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 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亮 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2、药理 抗惊厥作用:全蝎粉末1g/只,灌胃,连续3天,对烟酸及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保护作用,东亚钳蝎素及其成分——抗癫痫作用强于蝎毒;蝎毒对离体蛙心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则呈抑制作用;全蝎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猪囊尾蚴有显著杀灭作用。毒性试验:蝎毒素,小鼠静脉注射0.5~1mg/kg,可产生流涎和惊厥。给兔静脉注射0.07~0.1mg/kg,可产生流涎和惊厥。给兔静脉注射0.07~0.1mg/kg,导致瞳孔缩小、流涎,强直性惊厥,最后窒 息而死。 蜈蚣,抗惊厥:蜈蚣粉(1g/只),连续三天灌胃,对士的宁、烟酸及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蜈蚣水溶性去蛋白提取物,对离体豚心房有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犬实验有降压作用;蟾蜍实验有增加下肢血管灌流量——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持续15~20 分钟(参考文献2)。 3、止痉散、全蝎、蜈蚣的抗惊厥作用对比试验 用药物引起鼷鼠惊厥的方法,研究口服上述三药的抗惊厥作用。结果表明全蝎、蜈蚣及其组成的止痉散对戊四唑、纯烟酸和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均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且在同样剂量下,蜈蚣对抗上述三药所致的惊厥,抗惊厥效果效价比全蝎为高。止痉散、全蝎、蜈蚣3种药剂每天1g,连服3天的,对抗硝酸士的宁惊厥的效果最为显眼,对抗纯烟酸的效果其次,对抗戊四唑效果更次之。在抗戊四唑惊厥实验中,日服1g止痉散(全蝎、蜈蚣各0.5g)有效,若单服全蝎或蜈蚣1g,后者有效,前者无效;各单服0.5g,两者均不表现作用。说明全蝎、蜈蚣同用,抗惊厥作用相加。 另外,抗惊厥实验表明:止痉散丸剂的抗惊厥作用成于汤药组(P<0.01)(参考文献1,2)。 4、临床 (1)癫痫:以本方治癫痫8例,6例有效,2例无效。以本方加清热、平肝、解郁药(黄连、黄芪、天竹黄、远志、广木香、淡竹叶、山栀、双钩藤、川贝、枣仁)治癫痫12例,其中 2例服药1次后未来复诊,其余10例,9例治愈,1例发作减少。 (2)三叉神经痛:以桃花汤和本方治三叉神经痛14例,经服药3~20剂后,7例基本治愈(发作停止,1年以上未复发者);3例显效(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次数减少,5个月内无严重发作者)。另外,止痉散还对中枢性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抽搐有殊效,对一切顽固性头 痛、关节痛者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参考文献3)。 此外,用蜈蚣散外治慢性久不愈合的脓疡(包括骨髓炎、骨结核),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而形成的各种“窦道”、“瘘管”,可掺入纸捻,视管道深浅透入,每日1次,外贴小膏药或 纱布垫均可,若为溃疡可撒蜈蚣散于创面。 (十)医案 例1:李某某,女性,4岁。1965年春(患者3岁时)突然抽搐,原因不明。发作前有遗尿、腿软等先驱症状。发作时:面部及四肢肌肉阵发性抽搐,面色苍白,双目上视,牙关紧闭,意识丧失等惊厥表现。发无定时,有时一日数发;有时1~2月一发;多数为1月数发。每次发作都用鲁米那、水合氯醛合剂内服即可控制,常服苯妥因钠,剂量虽加至每日300mg,但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出现牙龈增生等副作用。遂于同年中医会诊,改服止痉散加味(全蝎、蜈蚣、石菖蒲、法夏),逐渐替代了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期,也有发作,每次发作采用针刺十宣、人中穴苏醒,内服止痉散加味,多次观察,服药后10~20分钟,抽搐即可停止,病人逐渐好转,但多次检查脑电图,仍有“痫样放电”异常波。从此坚持中医治疗。发作次数渐减,终于完全控制了发作。后改为每晚服止痉散加味1g,维持巩固3年停药。随访至今症 状消失已20年,脑电图正常。 例2:昌某,女性,14岁,重庆市居民,患者自幼发作阵发性抽搐,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味白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阵阵挛缩,多方医治无效,苯妥因纳已吃得牙龈增生,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1976年遂来笔者处求治。笔者处方:止痉散加明天麻、姜半夏,共为细末,自做蜜丸,每服2丸(6g),日服3次,症状完全控制后,每日服1丸,持续1年多未发,自动停药,现已成婚,早已生痛。1989年随访:抽搐已愈十几年,从未发作,也未发 现任何后遗症。 例3:贺某,男性,学生。1970年(7岁)从自行车上坠下,右侧头部着地,当时无不适,不久出现头痛、神志不清症状。经上海某医院诊治,服中药5贴,3个月未有类似症状出现。过后不仅头痛、神志不清,并出现抽搐,越发越频。遂邀笔者诊治(1976年)。见患者闷闷不乐,诉说发作时两眉间疼痛、头错,抽搐发作时间短暂,意识朦胧,顷刻如常照常学习、活动,其余无特殊。诊脉滑数,舌尖红舌质偏红,舌苔黄白厚腻,辨证肝热未清,痰湿交阻。予以熄风、镇惊、豁痰法治之,方以止痉散为基础,加入钩藤、石决明、明天麻、制半夏、山栀、郁金、川芎、朱茯神煎服,症状控制较好。后仅取钩藤、天麻、制半夏、川芎加止痉散,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每日2次,服1月余症状完全控制,改为每晚睡前服1 丸(3g)维持,8个月未发而停药。 1988年随访再未类似发作,已停药18年了。本人已工作,智力如常,未发现任何后遗症。 例4:沈某某,女性,29岁,江苏籍,患“脑、脊髓结核并局灶性癫痫”多年。1971年在笔者医院住院时,抽搐频发,苯采因钠日服600mg仍不能控制发作。延请中医会诊,见患者肩臂部肌肉强烈抽搐,间歇发作,阵发抽搐,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刻板性、长期性的特点。 拟单用止痉散,观察其控制发作情况。每次服止痉散1.5~3.0g,每日服3次。 值班医护观察:抽搐发作服药,多能在半小时内控制发作,认为疗效肯定,故坚持服药约3 个月左右,抽搐虽未能终止,但发作程度明显减轻,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 [按]笔者对各种感染性高热抽搐及无热抽搐所进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观察,进行对照性研 究,补步显示:止痉散加味,有良好的抗抽搐、抗惊厥作用。 17条流传千古的美容秘笈 明清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犹以唐代为盛。现代某文学家如是说:大唐子民的骄傲之心不亚于“9。11”以前美国人的骄傲之心。在美容、养生方面更是一枝奇葩,独秀于春,也难怪出产了像杨玉环一样的绝世美女。看来这些古代美容秘法还是有非常之可取的地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到17条古代独门美容秘笈,好好看,好好学,如果变漂亮了 --嘘--秘密~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 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 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 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7、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 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 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 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 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 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 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 可使黄牙变白。 16、落牙复生法 先抓来未开眼的嫩老鼠3-4只待用,再用白芨、白芷、青盐、细辛、当归各5钱,捣碎后与嫩老鼠包在一个纸包中,放入火炭中烧成灰,磨碎,再用来擦牙,落牙便复生,黑牙也 会变得洁白无比。 17、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 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 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本文档为【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3KB
软件:Word
页数:7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