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举报
开通vip

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297-2001 前 言 由于汽车排放控制标准相继发布,且限值日趋严格,电子控制的发动机及燃气发动机已在国内投产,从而对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故制定了本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吸收了QC,T 524-1999即JB 3743-84《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长期的使用经验,并参考了ISO 1585-1992《道路车辆发动机净功率试验》、ISO 2534-1998《道路车辆发动机总功率试验》等。 本标准系在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的安排...

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297-2001 前 言 由于汽车排放控制标准相继发布,且限值日趋严格,电子控制的发动机及燃气发动机已在国内投产,从而对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故制定了本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吸收了QC,T 524-1999即JB 3743-84《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长期的使用经验,并参考了ISO 1585-1992《道路车辆发动机净功率试验》、ISO 2534-1998《道路车辆发动机总功率试验》等。 本标准系在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的安排下,由汽车发动机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工作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及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达淳、吴新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297-2001 Performance test code for road vehicle engin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方法,其中包括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试验方法,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及有关气缸密封性的活塞漏气量及机油消耗量试验方法等,用来评定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载货汽车及其他陆用车辆的内燃机,不适用于摩托车及拖拉机用内燃机。该内燃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其中包括点燃及压燃机、二冲程 及四冲程机、非增压及增压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及中冷)、水冷及风冷机。 凡新设计及有重大改进的发动机定型试验、转产生产的发动机验证试验以及现生产的发动机质量检验试验等,均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本标准还可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技术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l883-1989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术语(eqv ISO 2710:1978) 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 17691-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各种功率系指全负荷(即油门置于全开位置)时,在不同条件下,将所测得的转速及扭矩值经计算而得出来的功率,以kW表示。 3(1 实测有效功率 observed brake power 发动机在实际迸气状态下所输出的功率。 3(2 校正有效功率 corrected brake power 将实测有效功率校正到标准进气状态下的功率。 3(3 净功率 net power 发动机带全套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功率,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 3(4 总功率 gross power 发动机仅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功率,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 3(5 额定功率 rated DOwer 制造厂根据发动机具体用途,在规定的额定转速下所输出的总功率。 4 对仪表精度及测量部位的要求 4(1 扭矩 误差不超过所测发动机最大扭矩值的?1,。 4(2 转速 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0.5,。 4(3 燃料消耗量 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1,。 4(4 温度 a)冷却液温度:在靠近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及入口两处测量;误差不超过?2K。 b)机油温度:在主油道、主油道的入口或有代表性部位测量;误差不超过?2K。 c)排气温度:传感器端头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50mm处测量,并位于排气连接管的中心,传感器逆气流方向插入;误差不超过?15K。 d)燃油温度:柴油温度在燃油喷射泵进口处测量,汽油温度在靠近化油器或喷油器的入口处测量。若有困难,可按制造厂推荐有代表性的部位。误差不超过?2K: 4(5 压力 a)进气管真空度及绝对压力,真空度在进气歧管进口(即化油器下法兰)的下游30mm左右处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进气管绝对压力按制造厂规定的位置测量,误差不超过?0.15kPa。 b)进气连接管压降:在发动机进气口(即进气连接管、化油器、节气门体或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上游150mm左右处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超过?0.05kPa。 c)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进、出口压力:在压气机进、出口的管壁上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进口压力测量误差不超过?0.1kPa;出口压力测量误差不超过?1kPa。 d)排气背压: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下游75mm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超过?0.2kPa。 e)机油压力:在润滑系的主油道上或按制造厂推荐有代表佐的部位测量;压力表相度 1.5级。 f)气缸压缩压力:在火花塞孔或喷油器孔处测量,除测量的气缸外,其他各缸的火花塞或喷油器等 均装好;压力表精度1.5级。 g)曲轴箱压力: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如加机油口、油标尺插入口等,误差不超过?0.02kPa。 4(6 点火、喷油及供油提前角:误差不超过?1?曲轴转角。 4(7 发动机进气状态 4(7(1 进气温度 沿发动机进气口(即进气连接管、化油器、节气门体或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的轴线,在进气口上游30,60mm处测量,若空气滤清器系周边进气结构,可在空气滤清器里面的中间位置测量;传感器不得受到热辐射,应采取措施进行热屏蔽;误差不超过?2K。 4(7(2 进气压力 在试验室内不受阳光和热辐射的部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1kPa。 4(7(3 进气湿度 在试验室内不受阳光和热辐射的部位测量,采用抽风式干湿球温度计;温度误差不超过?0.5K。 4(8 发动机空气消耗量 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3,。 4(9 活塞漏气量 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5,。 5 试验数据的计算 5(1 通用符号、名称及单位(见表1)。 5(2 发动机的标准进气状态(见表2)。 表2 标准进气状态 进气参数 单位 标准值 进气温度 T K 298 进气干空气压 P kPa 99 d 水蒸气分压 P kPa 1 w 进气总压 P kPa 100 应按本标准进气状态,校正点燃机及压燃机油门全开时的实测有效功率、扭矩和压燃 机实测燃料消耗率等。 5(3 通用计算公式(见表3)。 6 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 除有特殊规定以外,一般应按下列条件进行性能试验。 6(1 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6(2 磨合: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 6(3 冷却系温度: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361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冷机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 6(4 机油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控制在368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 6(5 燃料温度:柴油温度控制在311K?5K;汽油温陵控制在298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 6(6 排气背压: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低于6.7kPa。 6(7 发动机的吹拂:若发动机不带风扇,所有试验均可设置外加风扇或相应的装置向发动机吹拂。 6(8 发动机的调整:在进行定型、验证及质量检查三种类型试验时,除本标准有关条款规定外,不应另行调整。 6(9 测量数据的条件: 测量数据时的发动机运行转速与选定转速相差应不超过1,或?10r/min。 待转速、扭矩及排气温度稳定1min后,方可进行测量。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及进气温度尽量同时测量,测量燃料耗时间应不少于20s。 取连续测量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前后两次的扭矩及燃料耗值相差应小于2,。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约lmin。 如果使用米制单位,可参照附录N(提示的附录)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7 试验时发动机所带的附件 7(1 发动机在进行各项试验时,所带附件按表4规定。 7(2 凡属维持发动机工作所不可少的附件,如进气排气歧管、化油器或节气门体、电控系统、燃油输油泵、燃油喷射泵、分电器、水泵、机油泵、增压器、废气放气阀、中冷器以及风冷发动机的风扇、导风罩等附件一律带上,不再列于表4。 7(3 凡不是为发动机本身服务的附件,对发动机来说是外加的负载,如排气制动阀门、制动用的压气泵、空调用的冷气泵、动力转向用的液压泵等附件一律不带。若因为结构的原因,不便从发动机上拆下,其消耗的功率可加到发动机的实测有效功率中去,或从机械损失功率中扣除。 7(4 所带附件若与7(2到7(3规定有不同之处,应在试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加以说明。 8 十项性能试验方法 8(1 起动试验 8(1(1 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低温(汽油机环境温度255 K、柴油机263 K)、中温及热机起动性。起动性的优劣取决于启动发动机所需要的拖动时间。 8(1(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低温起动试验时,发动机不装特殊起动附件。不与测功机相连。用仪器测量瞬态参数如转速、起动电流、进气管绝对压力等。 低温起动试验,汽油机在255 K、柴油机在263 K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加足防冻液及润滑油的发动机(含变速器)、充足电的蓄电池和燃油一起置人规定的低温环境,待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及润滑油温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1 K时,即可开始低温起动试验。 暖机起动试验前,在40,,80,额定转速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5K后, 怠速10 s,停机12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中温起动。 热机起动试验前,在40,,80,额定转速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5K后,怠速10s,停车1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热车起动。 8(1(3 试验方法 若系自动变速器,置于“停车”档状态(A-P);若系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档,且离合器先后处于接合状态(M-O-?)及分离状态(M-O-?)。在相应试验条件下,各状态分别进行低温、暖机及热机起动试验。 其程序如下: 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进行设置和操作。起动机通电拖动发动机,气缸内着火工作,转速升高,尽早断电,通电时间(亦称拖动、起动时间)不得超过15 s,发动机能自行运转10 s以上不熄火,则认为起动成功,该种试验完成。在拖动及自行运转期间不得操纵发动机。 若起动失败,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再次进行设置和操作,在3min内继续进行下一次起动;低温起动时需待冷却液、润滑油及电解液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方可进行下一次起动。若3次起动失败,则终止该种试验。 8(1(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8(1(4(1 测量项目 起动失败次数、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环境温度和迸气状态。起动机和蓄电池的最低工作(即拖动时的)电压、拖动及自行运转的发动机转速、起动电流、迸气管绝对压力等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起动前冷却液,各种润滑油及电解液的温度;汽油牌号及馏程、柴油牌号。 8(1(4(2 数据处理 发动机起动性评分。 a)评语与分数(见表5)。 表5 分数与评语的对应关系 分 数 评 语 分 数 评 语 9 优秀 4 不及格 8 很好 3 不大可靠 7 好 2 不可靠 6 尚可 1 很不可靠 5 及格 b)按起动质量(即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评分(见表6)。 表6 拖动时间与分数的关系 低温起动评分 暖机,热机起 拖动时间 s 环境温度:汽油机255 K、动评分 柴油机263 K 环境温度不限 0,1 9 9 2 9 7 3 8 5 4 7 3 5 6 2 6 5 2 7 4 2 8,9 3 2 10,15 2 2 15以上 1 1 c) 起动失败扣分 一次失败扣2分,两次失败扣5分,三次失败评定为1分。 d)发动机的起动性总分计算 总分等于起动成功的评分减去起动失败的扣分数。若差值小于1时,令总分为1。 e)填写起动试验结果表,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表C1,。 8(2 怠速试验 8(2(1 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怠速质量,即发动机处在低温冷机及热机状态下,无负荷时,评定发动机怠速运转的平顺性(如转速波动量)及运转持续性(不熄火)。 8(2(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利用汽车标准悬架及垫块将发动机安装在台架上,使其悬置与汽车一样。发动机与测功机不相接。试前发动机的怠速系按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及设置,一旦试验开始,人不再操纵发动机如油门等,任其自行运转或熄火。 用仪器记录发动机转速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8(2(3 试验方法 本方法分低温冷机怠速试验及热机怠速试验方法两种。 a)低温冷机怠速试验 低温冷机怠速按照8(1(2试验条件的规定,在规定的低温下,起动机停止拖动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即开始低温冷机怠速试验。手动变速器在空档离合器接合(M-O-?),运行20s,终了时记录数据;随后仍在空档离合器分开(M-O-?),运转20 s,终了时记录。若系自动变速器,在“停车”档(A-P),运转20s,终了时记录。 b)热机怠速试验 发动机在40,,80,的额定转速下运行,待冷却液出口温度达到361 K?5K时,油门回到怠速工况的位置,环境温度不限,即开始热机怠速试验。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档离合器接合(M-O-?),运行20 s,终了时进行数据测量。若系自动变速器,置于“停车”档(A-P),运转20 s,终了时均进行数据测量。 试验中若遇发动机熄火,立即起动,进入试验工况再运转20 s,只记录熄火次数,不记录拖动时间。 8(2(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8(2(4(1 测量项目 试验终了时,测进气管绝对压力或真空度、怠速(或高怠速)转速、燃料消耗量、点火提前角,喷油(或供油)提前角。瞬时的怠速的最高、最低及平均转速。熄火次数、怠速质量的分数。 8(2(4(2 数据整理 a)怠速转速波动率ψ按下式计算: 2 式中:n——怠速的最高转速,r/min; i max n——怠速的最低转速,r/min; i min n ——怠速的平均转速,r/min。 i m b)按怠速质量(即运转的平顺性及怠速持续能力)给出的评分及评语(见表7) 表7 怠速质量评定 评语 分数 怠速质量 优秀 9 不太感觉发动机在怠速运转 很好 8 清晰地感觉到在运转,但运转平顺 好 7 运转略有振动,但无反感 尚可 6 运转略微粗暴,但转速稳定 及格 5 运转中度粗暴 不及格 4 运转粗暴、但能维持运转,不熄火 不太可靠 3 运转严重粗暴、维持运行无把握,可能熄火 不可靠 2 熄火1次,在怠速工况持续20s运转难以维持 很不可靠 1 熄火2次或2次以上,不能维持运转,人为操纵油门才能继续运转 c)填写怠速试验结果表(见附录C表C2)。 8(3 功率试验 8(3(1 目的 评定发动机在全负荷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8(3(2 试验项目 总功率试验及净功率试验。 8(3(3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试验中如有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 8(3(4 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依次地改变转速进行测量,适当地分布8个以上的测量点。 8(3(5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压燃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按GB 3847)、点燃机的空燃比或CO(按GB 14761)、排气温度、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及燃油牌号。 按5(3进行计算,参考附录F(提示的附录)图F1a和F1b,绘制总、净功率特性曲线。功率允差按附录D(标准的附录)。 8(4 负荷特性试验 8(4(1 目的 在规定的转速、不同的负荷下评定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8(4(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 8(4(3 试验方法 在若干个转速(其中应含常用转速和2000r/min)下进行试验。发动机转速不变,从小负荷开始;逐步开大油门进行测量,直至油门全开,适当地分布8个以上的测量点,应包括转速为2000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20OkPa的工况点。 8(4(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空燃比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CO、HC、NOx排放量等(点燃机按GB 14761,压燃机按GB 17691)。 按5(3进行计算,参考附录F图F2,绘制负荷特性曲线。 8(5 万有特性试验 8(5(1 目的 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评定发动机在车用状态(即带全套附件)下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8(5(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 8(5(3 试验方法 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适判地选定8个以上的转速进行试验,试验按思8(4(3规定,在选定的转速下进行负荷特性试验。 8(5(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空燃比、排气温度、点燃机的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CO、HC、NOx排放量等(点燃机按GB 14761,压燃机按GB 17691)。 按5(3进行计算,参考附录F图F3、F4、F5、F6和F7,绘制万有特性曲线和排放特性曲线。 8(6 压燃机调速特性试验 8(6(1 目的 用稳定调速率来评定压燃机的调速性能。 8(6(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的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的规定。本试验可与总功率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 8(6(3 试验方法 卸除全部负荷,油门置于全开位置,使发动机转速达到最高稳定空转转速,然后逐步增加负荷,转速逐步下降,直至最大扭矩转速,适当地选取10个以上的测量点,包括额定转速点、并使较多的点分布在转折处。 8(6(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调速器开始不起作用的转速n(r/min)及最1高稳定空转转速n(r/min)。 0max 稳定调速率δ按下式计算: 2 δ=(n- n)/ n×100% 20max 1r 式中:n——额定转速,r/min。 r 参考附录F图8,绘制压燃机调速特性曲线。 8(7 机械损失功率试验 8(7(1 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和点燃机节气门全开和全关的泵气损失的差异。 8(7(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本试验应和总功率试验一起进行,以便准确地计算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8(7(3 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运行,按6(3及6(4保持冷却液及机油温度,然后切断油路,使管路中的剩余燃料烧尽,点燃机还需切断点火电源,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从额定转速起,逐步降低转速,直至最低工作转速,均匀地选定8个以上的测量点。 点燃机在选定的转速下完成油门全开工况测量后,还需立即进行油门全关工况的测量。 试验应在发动机熄火后3min以内完成。 8(7(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机械损失扭矩、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机油温度、机油牌号和黏度。 按5(3公式计算,参考附录F图F9,绘制机械损失功率曲线。 8(8 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减少爆震及排气污染,点燃机按8(8(1及8(8(2进行压缩压力试验及各缸排气中CO测量,压燃机按8(8(3进行单缸熄火功率试验。 8(8(1 压缩压力试验 8(8(1(1 目的 评定点燃机各缸进气的分配均匀性。 8(8(1(2 试验条件 试验前调整气门间隙。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预热发动机到6(3及6(4的规定。气缸压力表的单向阀应尽量靠近气缸。 8(8(1(3 试验方法 切断燃料供给,将剩余燃料烧尽,再切断点火电源,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油门全开,仅拆下一个缸的火花塞,其他缸的火花塞均装好,在额定转速下,测量该缸的最大压缩压力,然后再测量其他各缸。逐步降低转速,进行同样的测量,直至最低转速,适当分布10个以上的测量点。 8(8(1(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及各缸实测气缸压缩压力P(kPa)。 c 校正气缸压缩压力P(kPa)按下式计算: co P =(100/P)×P×l00, coc 式中:P——实测气缸压缩压力,kPa; c P——进气总压,kPa。 参考附录F图F10,绘制气缸压缩压力曲线。 8(8(2 各缸排气中CO或空燃比测量试验 8(8(2(1 目的 评定汽油机各缸混合气空燃比的均匀性。 8(8(2(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试验中如有火花 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 若发动机的相邻两缸共用一个排气道排气,则应在各缸排气阀座的座面上打孔(直径为0.6,0.8 mm),分别引出各缸的排气。若发动机的每个气缸均有一个排气道,则在排气阀座附近,用管子分别取出各缸排气的样气。用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测定CO或空燃比。 8(8(2(3 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从最低转速开始,测量各缸排气中的CO或空燃比,逐步增加转速,进行同样测量,直至额定转速,适当分布若干个测量点。 8(8(2(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各缸排气的CO或空燃比、扭矩、燃料消耗量、汽油馏程及牌号。 参考附录F图Fl1,绘制汽油机各缸混合气CO或空燃比均匀性曲线。 8(8(3 单缸熄火功率试验 8(8(3(1 目的 评定非增压压燃机的各缸指示功率的均匀性。 8(8(3(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 8(8(3(3 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第1缸断油熄火,调整测功机使转速恢复,进行测量;同样进行其他各缸单独熄火和测量。 8(8(3(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及各缸熄火后的发动机扭矩。 按5(3及下式计算压燃机各缸指示功率不均匀率δ i P= P - P ijee-j 式中:P——第j缸指示功率; ij P——实测发动机有效功率; e P——第j缸熄火后的发动机实测有效功率。 e-j 式中:P——最大的单缸指示功率; i max P——最小的单缸指示功率; i min C——发动机缸数。 8(9 机油消耗量试验 在本试验方法规定的工况下,还可采用其他精度较高的测试仪器设备。 8(9(1 目的 评定发动机在规定工况下的机油消耗量。 8(9(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试验前检查发动机的密封性,即不得漏油、漏水。试验中如有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 8(9(3 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运行工况按表8。 表8 机油消耗量试验工况 工况\机型 点燃机 压燃机 转速,r/min 额定转速 额定转速 额定转速 负荷,, 100 30 100 持续时间,h 24 24 24 本试验提供了放油称重和连续称重两种方法,可任选其一。 8(9(3(1 放油称重法 加入新机油至发动机油标尺上限,起动后,尽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况,运转1h,且机油温度稳定后,停机;均匀转动曲轴,在1min以内顺转曲轴一圈,再继续顺转至第1缸上止点,在这1min终了时在油底壳放油塞处开始放油,放油时间为15 min。 称量放出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W,将油倒回发动机,再称量未能倒净的机油、1 容器及漏斗的总重W,两次重量之差(W-W),即为加入的机油量W。 212 i 起动发动机,迅速调到放油前的运行工况,开始试验,连续运行24h,停机;按上述 方法转动曲轴、放油、称重,得到试验后放出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W,W与W之差332即为试验后放出的机油量W。 o 机油总消耗量G =W- W oio 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干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G。 o1 发动机的窜油量 G=G- G oPoo1 8(9(3(2 连续称重法 在油底壳侧面打开一个长方形的溢流孔,其长边处于水平,且下沿应位于油标尺的机油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在该沿的下方收集机油,送入机油计量容器的油面以下。收集装置应焊在油底壳上。机油泵的进油管从容器中吸油,不得有空气窜入。该容器放在磅秤上。可在容器中设置机油冷却器。所有连接管道和装置不能影响机油消耗量测量精度。 加足新机油,起动后,尽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况,等机油温度及机油计量磅秤读数趋于稳定后,开始测量,连续运行24h,每小时测量一次。计算24h总的机油消耗量G。 o 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干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G。发动机的窜油量G=G- G。 o1oPoo1 8(9(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机油消耗量试验中的燃油总消耗量、机油总消耗嫩、窜油量、漏油量、机油温度、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进气状态、转速、扭矩、机油釉度和牌号。 8(10 活塞漏气量试验 8(10(1 目的 评定活塞组与气缸套的气体密封性,亦可用来监护这对摩擦副的工作情况。 8(10(2 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第7章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按第6章的规定。堵住曲轴箱与外界交往的一切通道,如,曲轴箱通风的迸出口、油标尺孔、汽油泵的呼吸孔及各种罩盖的接合处等,并要求曲轴油封密封正常(曲轴箱内加0.2kPa压力,其泄气量不得大于5L/min)。必要时,曲轴箱与活塞漏气量测定仪之间可添置冷凝器,所有连接软管内径不小于20mm,漏气量测定仪的排气口不应受到吹拂。试验中如有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烈火花塞。 8(10(3 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顺序地改变转速进行测量,适当地分布8个以上的测量点。 8(10(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进气状态、转速、漏气量、扭矩、燃料消耗量、机油黏度及牌号。 参考附录F图F12,绘制活塞漏气量曲线。 9 试验报告 9(1 试验报告的推荐格式 9(1(1 封面:封面上应写有试验单位的名称、报告名称、编号、校对、审核、日期及报告编号。 9(1(2 目录。 9(1(3 前言:说明试验任务的来源和试验依据,以及与过去工作的关系。 9(1(4 目的。 9(1(5 试验对象:对试验发动机进行描绘,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和附录B(标准的附录)发动机主要参数表,并可附加图形、照片。 9(1(6 试验条件:说明不同于本标准试验条件和特殊的试验仪表和设备。写明所用的燃料和机油的牌号及特性参数等。 9(1(7 试验方法:说明与本标准所不同的试验方法。 9(1(8 试验结果:对原始试验数据加以处理,重要的数据可以列表,尽可能用曲线表示,在所获得的曲线和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试验报告里应包括“试验结果汇总表”,其形式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试验结果汇总表。 9(1(9 试验结论及建议:列出重要的试验结论,并可作出建议。 9(2 曲线的绘制 将试验中所得到的实测或校正的一连串相关数据用符号(?、?、×、?、等)标在坐标纸上,用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使曲线通过尽量多的点,而且尽可能邯近那些未能通过的点,并使曲线上下的点离曲线的距离大致相等。这样曲线上的数值是测量点的平均值,比孤立的测量数据准确度高,但要注意在平滑连接的过程中,不得掩盖曲线的局部真实走向,必要时增补测量点。曲线通过测鱼点时不要压在符号上,应断开并与符号连接上。 对于那些不相关的数值,相邻两点没有连续的变化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用直线连接,构成折线,见图F11。 鉴于在校正有效扭矩一转速曲线上所读出的数值准确度高,见图F1a,利用这些读出的数值计算校正有效功率,绘制校正有效功率一转速曲线,则该曲线不再标有测量数据的符号,仅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且曲线上的功率与扭矩值应相符;同样根据校正有效扭矩一转速曲线及燃料消耗量。转速曲线上所读出的相应数值计算压燃机的校正燃料消耗率,绘制校正燃料消耗率。转速曲线。其他派生曲线也应采用这种方法绘制。 9(3 试验报告幅面 试验报告及曲线纸推荐采用A4幅面图纸(210 mm×297 mm)的尺寸。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本文档为【GB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1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