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举报
开通vip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授课人:  陈徐樱 一、教材依据 本课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13课。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用分析引导法让学生全面参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用提问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的路线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授课人:  陈徐樱 一、教材依据 本课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13课。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用分析引导法让学生全面参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用提问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的路线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培养学生分析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自绘长征路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标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学生讲红军故事,搜集长征资料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是本课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它的胜利不但使革命转危为安,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遵义会议是本课内容另一个重点。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五、教学难点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因此本课内容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领悟长征精神。 六、教学准备 1、预习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搜集红军长征故事、长征图片、长征资材等相关资源,去学习探究红军长征。 3、预先准备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时与老师和同学互相交流,解开疑惑。 七、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显示图片:《后人争走长征路》农民、工人、学生、军人太多的后继者们作出了共同的选择。 长征路,就像一脉绵延的宝藏,70年来吸引着无尽的探寻者。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在重走着这条路,历史上的长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起去重温这段艰辛的历程。 学生观察图片,仔细体会。 教授新课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动手设计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示意图。要求示意图简单明了,重点标注几个重点地方,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注意路线的方向:先向西,再向北。 如此行进的原因。(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摆脱敌人。) 刚才在大家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地点。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资料。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展示图片) 这几个地方是否让大家想起了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而大渡河更是水流湍急。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而当年的蒋介石也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在这里成为“石达开第二”。在咆哮的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这就是泸定桥。大家想象一下,人站在这铁索桥上是什么感觉? 更何况当年敌人还把这桥上的木板给拆毁了。红军要冒着枪林弹雨在这13根光溜溜的铁索上行进,可谓是九死一生,怎不叫人胆战心惊哪。 岷山是四川中北部的一座大雪山,海拔在4000米左右,山顶空气极为稀薄,积雪常年不化,但这却不是中央红军翻越的唯一一座大雪山。 (展示夹金山图片)这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当地的百姓是这样形容夹金山的: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但当年的红军却翻越了象这样海拔超过4000米的8座大雪山。而且还是穿着这样的鞋和防水的蓑衣,甚至有些人穿的还是草鞋。 征服了大雪山之后,红军还要面临比雪山更加残酷的考验,这就是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里的茫茫草地。这里人迹罕至,鸟兽无踪,只有那无边无际的野草和无数的沼泽。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乌云密布,而红军战士却靠着吃这样的野菜和皮带,穿这样的草鞋,经过7天的行军,终于超越了这生命的极限。(展示图片) 可以说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那么谁能带领我们重温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呢? 刚才大家的故事让我们对红军更加熟悉了。(展示文字资料) 从这段材料和刚才的故事和图片中,大家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 刚才我们看到也体会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艰难与险阻。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当年红军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样艰难的旅程呢?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59页第一段和小字部分内容,看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上节课我我们了解到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万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十分惊恐,于是蒋介石调集重兵,接连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这是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 (展示第五次反围剿时敌我力量对比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格。)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事实上在长征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在哪里呢? (展示图片) (显示遵义会议会址图) 这里原先是军阀柏辉章的官邸。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洋房。楼上四周走廊相通。1935年1月上旬,就在这里二楼召开了遵义会议。 这里就是当年开会的会议室(展示开会时的房间图),房屋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间中间有一张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但这里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60页,看看这场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呢?究竟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命运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我们说这场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经过两年艰苦卓越的行军,红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那么红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取得胜利的呢? 那么这场胜利对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红军和中国革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正是从这里走向延安,走向北上抗日之路,在这一路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学生设计 展示设计的作品,并进行说明。 瑞金:红军长征的出发点 湘江:长征途中最惨烈的失利 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赤水: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夹金山:爬雪山 毛儿盖:过草地 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 通过图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红军的精神, 学生讲故事。 学生发言(艰难,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团结等精神) 阅读课文归纳: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领导人不同。战术也不同。 前四次反"围剿"是毛泽东等人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正确方针,所以都取得了胜利。 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最后失败,从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遵义 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之前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被重重包围,苦战无效,损失惨重,形势岌岌可危,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变被动为主动,成功突破包围圈,最终摆脱敌人追击,成功到达陕北,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0多年过去了,长征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了,但到如今很多人依然在重走着长征路。这又是为什么呢? (展示导入时的图片)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些工人、农民、学生、军人不正代表了我们社会的各界吗?我们现在不也正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路上吗?大家正用着先辈们所留下的这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克服困难,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着。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寻找长征精神,体会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有两部分内容,即“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在课堂上必须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利用一组当代人重走长征路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引起思考:“长征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在重走长征路,历史上的长征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由现在走入过去。 二、重新调整教材结构,提供资料,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对长征比较熟悉,小学时他们就接触过许多有关长征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调整了课文的结构。抓住课标的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识图和动手能力,我让学生根据课本和地图册设计示意图,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作简单的解释。这一环节让学生对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更加熟悉,并注意了长征途中经过的几个重要地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动手绘制示意图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几个重要的事件,我精心准备了一组图片资料,有“赤水河”、“金沙江”、 “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并准备了一段有关长征的数据统计。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同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也为学生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创设了情境。红军的形象开始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慢慢领悟了长征的精神。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再一次引发学生深一层次的探讨。“当年红军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样艰难的旅程呢? ” “我们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呢?究竟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命运有什么不同呢?”“红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取得胜利的呢?”“这场胜利对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红军和中国革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长征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由史及今,延伸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我在长征讲完后,又回到导入时所展示的图片,前后呼应,由史及今。并提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堂课,我确定了三个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力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能培养能力、升华情感。本节课的“亮点”,我觉得是长征精神的引入,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并且首尾呼应较好。当我问到“从这段材料和刚才的故事和图片中,大家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如“不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舍己为人”、“团结”等等,有的同学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要勤俭节约,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通过这个设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示意图设计环节,进入时过于唐突,学生的作品没有充分利用好,设计的理由学生在介绍时没有落实等。
本文档为【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15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