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举报
开通vip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C D(一份期末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同学们每天在教室里上课,围绕我们教室里的声现象,正确的观点是( ) A(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在椅子的四...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C D(一份期末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同学们每天在教室里上课,围绕我们教室里的声现象,正确的观点是( ) A(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在椅子的四脚安装上橡皮垫,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C(老师讲课的声音以3×10m/s的速度传到学生的耳朵里 D(有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会发出“吱吱”的刺耳的超声 3(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4(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树的影子 B( 水面处“折断”的铅笔 C( 树在水中的“倒影” 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6(有一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远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不成像 7(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8 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9(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质量增大或体积减小时,它们的密度会增大 B(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是a的2倍 33C(a的密度是0.5×10kg/m D(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 10(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2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 12(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说话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 13(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14(我们用脸盆盛水洗脸时,在脸盆中能看到自己脸部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看到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 (选填“深”或“浅”)( 15(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 3,则样本的密度为 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 33g/cm;课桌的体积为 m( 16(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当水滴入热油中进油会溅,是因为水的 比油的低,当油滴入水中时油会漂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 比油的大( 317(一容积为6L的氧气瓶中储存有密度1.5kg/m的氧气,现将氧气压缩为3L,则压缩后氧 3气的质量为 kg,密度为 kg/m( 三、作图与简答题(18小题4分,19小题4分,共8分) 18((1)如图甲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列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19(情景1:如图是教义市蓸西河滑雪声人工造雪的场景,工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和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变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情景2,今冬,我省降雪较少,多地为了缓解旱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利用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雪( 请解释; 3 (1)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降雪时雪的形成原因( 四、实验与探究题(20题6分,21题8分,22、23题各7分,共28分) 20(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为了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应选用 代替平面镜;实验时应将其 (选填“竖直”或“倾斜”)放置在铺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初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了 ( (3)实验中纸上记录的信息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应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探究 ( (4)小明多次改变了蜡烛A的位置,重复了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静止不动,再把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最后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这样能使像成在 ( (3)当蜡烛和凸透镜处在如图乙所在的位置时,需将光屏由图示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4)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 22(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后,某小组同学实际测量了一元硬币的密度( (1)小梦同学选用10枚相同的硬币,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1 B(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2 C(用天平测出的10枚硬币的质量m: 4 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 (填字母序号)(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 (2)用天平测量硬币质量时,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盆的中央线处( (3)图乙是小梦同学在称量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图中错误的操作是 (写一点即可); (4)小梦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横梁重新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硬币的质量为 ;图丁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则所测一元硬币的 3密度是 kg/m( 23(联合国规定3月22日为国际水资源日,小梦的学习小组对我市的自来水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测量 (1)小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自来水,读出自来水的体积V; ?将量筒中自来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自来水和烧杯总质量m(则自来水的密度的表达式1 ρ= 自来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自来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自来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的基础上,对步骤?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分为两步,请你写出这两步( A、 B、 (2)请结合以上修改后的完整实验步骤,将下面实验记录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中所缺项目补充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g 量筒中自来水的 自来水的密度 33体积v/cm ρ/(g/cm) 五、计算题(24、25小题各5分,共10分) 5 24(茫茫大草原,一只猎豹发现了220m远处的深草中有一只小牛羚(猎豹悄无声息地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向牛羚靠近,当猎豹距离牛羚只有20m时,牛羚有所察觉(凶狠的猎豹以极快的速度直扑过去,只用0.8s就将牛羚在原地扑倒,如图所示(问: (1)猎豹此次捕猎共用时多少, (2)猎豹此次捕猎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5(如图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将它 3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约为23g,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纯金的质333量约为6g(已知:ρ=3.0g/cm,ρ=19.3g/cm,ρ=10.5g/cm)(求: 玉金银3(1)一枚金牌体积约为多少cm( (2)一枚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约为多少, (3)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的质量约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A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D(一份期末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或45分钟,故A不合实际;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变化范围很小,故B不合实际;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故C符合实际; D、一份期末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几克,达不到100g,故D不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同学们每天在教室里上课,围绕我们教室里的声现象,正确的观点是( ) A(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在椅子的四脚安装上橡皮垫,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C(老师讲课的声音以3×10m/s的速度传到学生的耳朵里 D(有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会发出“吱吱”的刺耳的超声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根据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做出判断; (2)同时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中; (3)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所听不到的( 【解答】解:A、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这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错误; B、在椅子的四脚安装上橡皮垫,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会发出“吱吱”的刺耳的声音,不是超声,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的范围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3(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7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 (2)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属于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 A( 阳光下树的影子 B( 水面处“折断”的铅笔 C( 树在水中的“倒影” 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8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阳光下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 、水面处“折断”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B C、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利用了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B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虚像(不符合题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视力表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C、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符合题意(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大小跟自己大小相等,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当人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但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感觉像变大(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出现错误( 6(有一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远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不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对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解答( 9 【解答】解:原来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光路可逆,对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2f,像距处于f和2f之间,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关键( 7(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只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道好题( 8(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10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1)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即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9(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质量增大或体积减小时,它们的密度会增大 B(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是a的2倍 33C(a的密度是0.5×10kg/m D(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图析法;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2)从图象中选取相同体积,比较a、b的质量关系; (3)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然后比较( 【解答】解:A、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a、b的质量增大或体积减小时,它们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是a的4倍(故B错误; ,33CD、由图象可知,当V=V=2×10m时,m=1kg,m=4kg, abab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33ρ===0.5×10kg/m,故C正确; a 33ρ===2×10kg/m, b 则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1 10(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成像的特点; (2)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关键能够掌握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的种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 ( 【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发现过程,可直接做出解答( 【解答】解:由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故答案为:牛顿;光的色散(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光的色散是牛顿最早发现的( 12(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音色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说话声是由声带 振动 产生的( 【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2 【解答】解: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妈妈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音色;振动( 【点评】了解音色的特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属声学基础题( 13(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静止的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3000 m(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解答】解: 小萌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同学相对于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小萌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10min=600s 根据v=可知, 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s=vt=5m/s×600s=3000m( 故答案为:静止的;30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换算,基础性题目( 14(我们用脸盆盛水洗脸时,在脸盆中能看到自己脸部的 虚像 (选填“虚像”或“实像”);看到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 浅 (选填“深”或“浅”)(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当人逆着射来的方向观察时,会看到物体的虚像, 【解答】解:脸盆盛水后,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我们用脸盆盛水洗脸时能看到自己脸部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脸盆内的光线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浅一些( 故答案为:虚像;浅(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15(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 3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则样本的密度为 0.72 33g/cm;课桌的体积为 0.02 m(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13 【分析】根据ρ=计算样本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课桌密度与样本密度相同,由此计算课桌的体积( 【解答】解: 已知样本木料的质量和体积,样本的密度: 333ρ===0.72g/cm=0.72×10kg/m; 样本与课桌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 所以课桌的体积: 3V′===0.02m( 故答案为:0.72;0.0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16(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当水滴入热油中进油会溅,是因为水的 沸点 比油的低,当油滴入水中时油会漂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 密度 比油的大(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所以会发生沸腾现象(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会漂在水面上( 【解答】解:因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当水滴入热油中会立即沸腾,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体被上面的油盖住,气泡炸开而引起“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滴入水中时,所以油会漂在水面上( 故答案为:沸点;密度(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及沸腾的条件,以及水和油密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解答( 317(一容积为6L的氧气瓶中储存有密度1.5kg/m的氧气,现将氧气压缩为3L,则压缩后氧 3气的质量为 0.009 kg,密度为 3 kg/m(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先根据汽缸的容积和氧气的密度,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求出氧气的质量; 然后再根据质量不变和压缩后氧气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求出氧气的密度( 【解答】解: 33已知:V=6L=0.006m,ρ=1.5kg/m, 根据ρ=可得氧气质量: 33m=ρV=1.5kg/m×0.006m=0.009kg; 3将氧气的体积压缩为3L,V′=3L=0.003m, 压缩后氧气质量不变,m′=m=0.009kg, 14 3ρ′===3kg/m( 故答案为:0.009;3( 【点评】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会对密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灵活应用,本题还要注意单位换算的准确度( 三、作图与简答题(18小题4分,19小题4分,共8分) 18((1)如图甲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列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过光心的(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15 19(情景1:如图是教义市蓸西河滑雪声人工造雪的场景,工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和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变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情景2,今冬,我省降雪较少,多地为了缓解旱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利用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雪( 请解释; (1)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降雪时雪的形成原因(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人工降雪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降雪( (1【解答】答:)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人工降雪,它是在具备了降雪条件时,人工向高空云层中撒些吸热的干冰或使水气结冰的凝结核,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从而降雪,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的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主要区分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原因( 四、实验与探究题(20题6分,21题8分,22、23题各7分,共28分) 20(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为了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应选用 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实验时应将其 竖直 (选填“竖直”或“倾斜”)放置在铺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初步说明了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3)实验中纸上记录的信息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应 用刻度尺连接OO′、NN′、MM′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探究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 (4)小明多次改变了蜡烛A的位置,重复了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6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都是为了便于观察,蜡烛成像确定位置(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就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可以看到,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应用刻度尺连接OO′、NN′、MM′; 用刻度尺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玻璃板;竖直;(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用刻度尺连接OO′、NN′、MM′;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4)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静止不动,再把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左右移动 ,最后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同一高度 ,这样能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 (3)当蜡烛和凸透镜处在如图乙所在的位置时,需将光屏由图示位置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4)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17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2f的特点分析; (4)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再把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左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图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41.0cm,30.0cm=11.0cm;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u=50cm,30cm=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所以需将光屏向右移动; (4)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物距为20cm,小于1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左右移动;11.0;(2)同一高度;光屏中央;(3)右;放大;(4)不能;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 【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焦距概念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关键( 22(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后,某小组同学实际测量了一元硬币的密度( (1)小梦同学选用10枚相同的硬币,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1 B(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2 C(用天平测出的10枚硬币的质量m: 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是 CABD (填字母序号)(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水要浸没硬币且硬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 ( (2)用天平测量硬币质量时,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面上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盆的中央线处( (3)图乙是小梦同学在称量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图中错误的操作是 用手拿砝码(或砝码和物体放反了) (写一点即可); (4)小梦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横梁重新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硬 ;图丁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则所测一元硬币的密度是 币的质量为 64g 338×l0 kg/m( 18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由于一枚硬币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所以要测量10枚硬币的密度(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首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有两层含义:一是固体能浸没在水中,二是,当固体浸没在水中,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2)用天平测质量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测量前天平的平衡调节,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游码放在右盘,增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4)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将硬币放入水中前后量筒读数之差就是10枚硬币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计算硬币的密度( 【解答】解: (1)由分析可知,测量硬币密度的实验步骤: C(用天平测出的10枚硬币的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1 B(把10枚硬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2 D(计算出硬币的密度ρ( 故合理顺序应是:CABD; 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固体一定要浸没在水中,且硬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 (2)用天平测量硬币质量时,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由图甲知,指针向左偏了,接下来应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盆的中央线处; (将砝码放在左盘内、金属零件放在右盘内; 3)图乙中错误有二:?用手拿砝码,? (4)10枚硬币的质量为50g+10g+4g=64g, 310枚硬币的体积为38ml,30ml=8ml=8cm; 硬币的密度: 333ρ===8g/cm=8×l0kg/m( 故答案为:(1)CABD;水要浸没硬币且硬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2)水平台面上;右;(3) 3用手拿砝码(或砝码和物体放反了);(4)64g;8×l0( 19 【点评】本题测固体密度的实验,考查了累积法的应用、天平的调节、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注意:(1)正确理解“适量”的含义:水要浸没硬币且硬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2)会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23(联合国规定3月22日为国际水资源日,小梦的学习小组对我市的自来水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测量 (1)小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自来水,读出自来水的体积V; ?将量筒中自来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自来水和烧杯总质量m(则自来水的密度的表达式1 ρ= 自来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自来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自来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的基础上,对步骤?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分为两步,请你写出这两步( A、 将量筒中部分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B、 读出量筒中剩余酒精的体积V,然后求出酒精的密度 2 (2)请结合以上修改后的完整实验步骤,将下面实验记录表格中所缺项目补充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g 量筒中自来水的 自来水的密度 33体积v/cm ρ/(g/cm)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实验探究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天平的两次测量,算出量筒中自来水的质量为m,再读出量筒中自来水的体积V,用ρ=算出自来水的密度; ?先测自来水的体积和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倒出自来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及剩下自来水的体积,可避免自来水倒不干净的问题; (3)将烧杯中一部分自来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自来水的总质量m( 2【解答】解: (1)?量筒中自来水的质量m=m,m,体积为V,则自来水的密度ρ=; 1 、?的基础上,把步骤?分为两步,A、将量筒中部分自来水?为减小实验误差,在步骤? 倒入烧杯中,测出自来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B、读出量筒中剩余自来水的体积V,然后求出自来水的密度( 2 (3)测量自来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烧杯和自来水的总质量m以及量筒中剩余自来水的体积V,22表格如下: 空烧杯的质量m/g 烧杯和自来水的量筒中自来水的量筒中剩余自来自来水的密度 333总质量m/g 体积v/cm 水的体积V/cm ρ/(g/cm) 22 20 故答案为:(1);(2)将量筒中部分自来水倒入烧杯中,测出自来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读出量筒中剩余自来水的体积V,然后求出自来水的密度;(3)见上表( 22 【点评】利用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和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五、计算题(24、25小题各5分,共10分) 24(茫茫大草原,一只猎豹发现了220m远处的深草中有一只小牛羚(猎豹悄无声息地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向牛羚靠近,当猎豹距离牛羚只有20m时,牛羚有所察觉(凶狠的猎豹以极快的速度直扑过去,只用0.8s就将牛羚在原地扑倒,如图所示(问: (1)猎豹此次捕猎共用时多少, (2)猎豹此次捕猎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计算出猎豹通过200m所用的时间,得出捕猎的时间; (2)根据v=求得猎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得,猎豹靠近羚羊所用时间: t===20s; 1 猎豹此次捕猎共用时间: t=t+t=20s+0.8s=20.8s; 12 (2)猎豹的平均速度: v==?10.6m/s( 答:(1)猎豹此次捕猎共用时20.8s; (2)猎豹此次捕猎的平均速度是10.6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掌握基本公式及其变形应用,本题的关键是能够计算出靠近过程所用时间( 25(如图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将它 3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约为23g,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纯金的质 333量约为6g(已知:ρ=3.0g/cm,ρ=19.3g/cm,ρ=10.5g/cm)(求: 玉金银3(1)一枚金牌体积约为多少cm( (2)一枚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约为多少, 21 (3)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的质量约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溢出水的质量,利用V=求溢出水的体积(金牌排开水的体积),即金牌的体积( (2)知道玉石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玉石的质量( (3)已知金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公式V=可求金的体积;总体积减去玉石的体积再减去金的体积就是银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可求银的质量( 【解答】解: (1)由题知,m=23g, 溢 则金牌的体积: 3V=V=V===23cm; 排溢 (2)?ρ=, ?玉石的质量: 33m=ρV=3.0g/cm×5.4cm=16.2g( 玉玉玉 (3)?ρ=, 3金的体积V===0.31cm; 金 3333银的体积V=V,V,V=23cm,5.4cm,0.31cm=17.29cm; 银玉金33银的质量为m=Vρ=17.29cm×10.5g/cm=181.55g( 银银银3答:(1)一枚金牌体积约为23cm( (2)一枚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约为16.2g; (3)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的质量约为181.55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求计算金牌中金、玉、银的体积与质量,物理上的计算并不算困难,关键是要从题目当中找出相关的物理量( 22 2016年4月8日 23 考点卡片 1(温度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人的正常体温 A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 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24 【解题方法点拨】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 2(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 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命题方向】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A( B( 春天里冰雪消融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C(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5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是否是熔化时一定要根据定义,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要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因此学生要牢记它们的特点( 3(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1)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规律 ?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 【命题方向】 判断生活中物态的变化属于凝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命题热点( 例1: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分析: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 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 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 故选D 26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的概念,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凝固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放出 热量(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根据凝固和凝固放热的知识来作答( 解:冷却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的过程要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是否是凝固时一定要根据定义,熟记凝固的条件及放热时的特点( 4(沸腾及沸腾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 (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 (4)满足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命题方向】 沸腾的定义,沸腾的条件,沸腾时的现象及图象是中考的热点( 例1: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小液滴,不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符合题意( C、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 27 例2: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是带引号的,说明不是普通的油,不同的液体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液分析:题干中的“油 体在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再升高的; 魔术师的手放在沸腾的“油”中,手不会烫伤说明这种“油”的沸点比较低( 解:A、魔术都是假的,魔术师是没有特异功能的,所以A错; B、魔术表演用的“油”不是我们常见的油,它的沸点比较低,而油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但不变,所以不能对手造成伤害,B是正确的; C、“油”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所以C错; D、手上沾有水,进入沸腾的“油”中,“油”会阻断水的汽化,水不会从油中吸收很多的热量,若是普通的油,沸点比较高,依然会将手烫伤,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魔术师没有特异功能,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能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魔术中的现象( 【解题方法点拨】 要了解沸腾时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液化及液化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2)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 【命题方向】 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命题的要点( 例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28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例2: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在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不变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液化、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时一定要紧扣定义,抓住液化的特点( 6(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例如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命题方向】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的判断是这个知识点的核心,例如: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冰雕作品体积变小;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在常温下升华( 例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选:D( 点评:此题要明确“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的状态变化( 例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一一分析( 29 解:A、向地上洒水,水蒸发为气态,蒸发要吸热,所以感到凉快; B、在饮料中加冰块,冰块熔化为液态时,要从饮料中吸热,饮料就变得冰凉; C、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可以降低食物的温度,防止食物变质; D、游泳后,人身上有水分,水分蒸发要吸热,所以人感到冷(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判断时一定要紧扣定义,由定义来判断是最准确的、简单的( 7(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命题方向】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的判断是这个知识点的核心,例如: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针形六角形的雪,雾淞等 例1: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还有:云、雨、雹、霜、雾、露、雪等的形成过程( 例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水蒸气 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会放热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冬季,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30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解题方法点拨】 判断时一定要紧扣定义,由定义来判断是最准确的、简单的( 8(质量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体会千克、克的大小,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2)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一根大头钉的质量大约为80mg ?一个硬币的质量大约为5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40kg ?一个婴儿的质量大约为4kg ?一个大象的质量大约为5t ?一个鲸的质量大约为150t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50g 【命题方向】 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是命题关键 例1: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 ) A(20g B(200g C(2kg D(20kg 分析:首先要对质量的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约是4斤左右,即2kg,故填2kg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 例2: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A(一只鸡蛋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只母鸡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于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选项( 解:一斤是500g,一两就是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g(故A正确; 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kg; 课桌约为25kg; 一只母鸡约为2kg;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由于生活中我们常常以斤为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单位的换算( 31 【解题方法点拨】 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把不熟悉的单位转化成常用熟悉的单位( 9(密度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密度的公式: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密度公式变化:m=ρV、(V= 【命题方向】 利用公式计算出密度来鉴别物质,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函数图来比较密度的大小( 例1: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甲乙两个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由V=V, =可得=,故选项A正确;故选A( 甲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比较简单,是密度计算题的基础,因此是一道基础题( :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例2 满水的容器的质量 分别为0.56kg、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kg)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分析:由题意可知,石头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根据盛满水的容器溢出的水求出石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若石头吸水,则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此判断所测石头的密度值的情况( 解:(1)排出水的质量为: m=(0.56kg+2kg),2.36kg=0.2kg; 排 ?石块完全浸没 ,43?V=V===2×10m; 石排 (2)石头的密度: 33ρ===2.8×10kg/m; 石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 ( 32 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4333答:(1)石头的体积为2×10m;(2)石头的密度为2.8×10kg/m;(3)偏大,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ρ=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石头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石头吸水时,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 【解题方法点拨】 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4)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10(密度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利用公式ρ=及它的变形公式V=,m=ρV,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1)根据公式ρ=来鉴别物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运用公式ρ=求出物质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该物质的种类( (2)利用公式V=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体积(测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表查出该种物质的密度,利用公式V=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利用m=ρV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测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表查出该种物质的密度,利用公式m=ρV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4)空、空心的判断:通过对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的比较,可判断物体时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即当ρ=ρ为实心,ρ,ρ为空心;m=m为实心,m,m为空心;V=V为实物物物物物心,V,V为空心( 物 【命题方向】 利用密度知识直接求物体质量,求物体的体积(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有的物体、体积不规 33 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例1: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33331.1×10kg/m,煤油的密度0.8×10kg/m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C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小与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 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ρ=得:甲液体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液体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液体密度居中,是水(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对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对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例2: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3333=1.0×10kg/m,ρ=1.1×10kg/m) 酱油 分析: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求出能装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能装酱油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 3解:(1)V===550cm=550mL, 水 (2)?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V=V=550mL( 酱油水 答:(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550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550mL的酱油( 333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cm=1mL,1×10kg/m=1g/cm( 【解题方法点拨】 熟练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进行计算(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11(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4 【知识点的认识】 (1)密度与温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高的气体密度小,易上升;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 (2)浮沉现象: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3)利用密度可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 (4)密度的特殊用途:密度的特殊用途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作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等,都是冈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用来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等,都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命题方向】 利用密度与温度的特点;利用密度可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以及物体的浮沉等都是命题方向(例如: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例1: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密度不同,也就是分析:鸡尾酒经调配后“ 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 解: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由于酒的浓度、成分不同,所以密度不同,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酒的分层与重力、质量和体积无关( 故选D( 点评:此题可以根据物体的浮沉分析,假如三种酒混合在一起分成三层,可以这样理解:以中间的酒为标准,上面的酒相当于漂浮,下层的酒相当于下沉( 例2: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分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解: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但是水的温度上升到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而后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水随着温度的降低变成固态冰时密度反而会减小(所以水是个特殊的例子( 35 【解题方法点拨】 解答时除了注意解答计算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平时多留意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学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 12(固体密度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固体密度的测量关键是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来计算质量;若物体的形状规则,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形状不规则利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来测得,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命题方向】 测密度时是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怎么办,测量时的步骤及原理都是命题关键( 例1: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小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 151 g(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 331.2×10 kg/m( 分析:(1)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则大米的体积会变大(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大,密度会变小( (2)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读数时是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2)已知大米的质量,求出大米排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米的休积,求出大米的密度( 解:(1)测大米体积时,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则大米的体积会变大(大米的质量不变,由ρ=可知,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大,密度会变小( (2)砝码的质量是:150g,游码的质量是1g,所以物质的质量是:150g+1g=151g; (3)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143g,大米质量m=48g,则它们的总质量m=143g+48g=191g,当12 把大米放入瓶子中时,水会被排除一部分(则它们最后质量为m=151g,则溢出水的质量m=m342,m=191g,151g=40g; 3 3则水的体积为V===40cm;大米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等, 333则大米的密度ρ===1.2g/cm=1.2×10kg/m; 1 3 故答案为:小;151; 1.2×10; 点评:此题中因为大米的体积不好直接测量,因此用到间接测量法(本题测量颗粒的体积,体现的是一种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属于等效替代(同时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2:某同学要测定一个不沉入水的木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细线打拴住小角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 1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刻度V; 2 36 C、把木块和铁块系在一起,并让它们全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 3D、用天平测出木块质量为m; 1 E、用天平测出铁块质量为m( 2 (1)请选择必要的步骤,并将正确顺序的步骤序号填在横线上: DAC ; (2)用上述有关的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表示木块的密度ρ= ( 木 分析:(1)实验的原理依据了密度的计算公式,需要求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根据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特点,采用助沉法使之浸没,间接测出其体积(其基本操作步骤为:在待测物体上悬挂一个重物,先将重物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读数V,再将物体与悬挂重物全部1 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读数V,则待测物体的体积V=V,V,在这一过程中,小重物221 的质量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无须测量的( (2)将所测得的有效数据代入公式ρ=可得出其表达式( 解:(1)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可知,在测量木块的体积时,借助小铁块,采用助沉法,须将小铁块挂在木块之下,先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读数,再将铁块与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读数,则木块的体积等于两次示数之差,在这一过程中,小铁块的质量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无须测量的(故必要且正确的步骤序号应为:DAC( (2)对照步骤可知,木块的质量为m,木块的体积为V,V,代入密度的公式得:131 ρ==( 故答案为: (1)DAC; (2)ρ=( 点评:在本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掌握利用量筒测不下沉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这里用到的方法称为“助沉法”,即借助一个密度大的物块帮助其下沉(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简化步骤、减小误差,量筒中水的体积和重物的质量是不需要测量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解题方法点拨】 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 (1)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2)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 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 1 37 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 固体的总体积V; 2 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V( 21 13(液体密度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一、常规法 1(主要器材:天平、量筒 2(测量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未知液体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 1(2)将烧杯中的未知液体倒一些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3)将盛有剩下未知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它们的质量m; 23(计算结果:根据ρ=得ρ= 液 二、密度瓶法 1(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体、玻璃瓶、水 2(测量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0 (2)在空瓶中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1 (3)把水倒出,再将空瓶中装满未知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 23(计算结果: 液体的质量m=m,m 液20 液体的体积:V=V= 液水 液体的密度:ρ=ρ 液水 三、密度计法 1(主要器材:自制密度计、未知液体、量筒 2(测量步骤: (1)把铁丝缠在细木棍下端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2)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让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测出它在水中的体积V 水(3)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未知液体,让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测出它在液体中的体积V 液 3(计算结果:ρ=ρ 液水 四、浮力法 38 1(主要器材:弹簧测力计、水、金属块、未知液体 2(测量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 0 (2)用弹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G; 1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重力G( 23(计算结果:ρ=ρ 液水 五、浮体法 1(主要器材:刻度尺、未知液体、水、正方体木块 2(测量步骤: (1)将木块平放在水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水中的深度h1 (2)将木块平放在液体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2 3(计算结果:ρ=ρ 液水 【命题方向】 (1)直接测液体的密度((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怎么测((3)在没有 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怎么测((4)在测量时怎样造成误差较大(都是命题的关键( :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例1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可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然后将一部分橙汁倒入量1筒中,读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m,用m减去m即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212最后根据ρ=求出密度( 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 量m,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1 橙汁的质量m,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求出密度,所以实验中没用的步骤为:A、2 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尽 量的减小误差( 例2:小红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39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然 3后将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60 cm( (3)再将盛有剩余液体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62 g( 33(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1.1×10 kg/m( 分析:(1)调节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读出液面对应的刻度值,即液体的体积( (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求出倒入量筒液体的质量( (4)知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1)如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3(2)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V=60ml=60cm( (3)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50g+10g+2g=62g, 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m'=128g,62g=66g, 总 333(4)液体的密度:ρ===1.1g/cm=1.1×10kg/m( 3故答案为:(1)右;(2)60;(3)62;(4)1.1×10( 点评:本题是测量液体密度最典型、最基本的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 (1)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2)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3)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是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就是倒入量筒液体的( 14(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40 (1)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及鉴别物质的组成有三种方法: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即当ρ=ρ为实心,ρ,ρ为空心;m=m为实心,m,m为空物物物物心;V=V为实心,V,V为空心( 物物 (2)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混合后物体的密度是中考的关键( 3例1: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 312cm(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3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 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 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 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 分析:相同质量下,空心的物体比实心的物体体积大;相同体积下,空心物体比实心物体质量小,因此空心的物体密度比实心的小,所以比较密度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方法( 解:根据题干中提供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分别计算a、b两个金属球的密度:a球的密度 33ρ==8g/cm,b球的密度ρ===5g/cm,空心的物体密度较小,因此a球是实心的( 故选A( 点评: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可以通过比较质量,比较体积,比较密度三种方法;但如果再要求计算空心部分体积,从比较体积入手就比较方便了( 例2:由2kg密度为ρ的金属甲和4kg密度为ρ的金属乙做成质量为6kg的合金球,则合12 金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还知道密度的大小,根据公式ρ=可求甲、乙体积的大小;甲、乙体积之和就是合金的体积,甲、乙质量之和就是合金的质量,根据公式ρ=可求合金密度( 41 点评:本题考查合金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合金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前后保持不变,等于两种金属的质量之和,体积等于两种金属的体积之和(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的方法:?求出物体的密度,对照密度表判断;?假设物体是实心的,求出同体积实心物体的质量作比较;?假设物体是实心的,求出同质量实心物体的体积,然后进行比较( (2)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而不是两种密度加起来除以2,需牢记( 15(参照物及其选择 【知识点的认识】 (1)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方法指南:?要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命题方向】 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 例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42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是船行”( 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 故答案为:船;山(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解题方法点拨】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 16(时间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 【命题方向】 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 例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43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A、眼镜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 D、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不符合题意; ( 故选C 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例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 脉搏 的估测 时间 (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 因为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时间估测时间( 故分别填:脉搏;时间(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题方法点拨】 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17(长度的估测 【知识点的认识】 (1)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 (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 ?手臂长74cm ?某同学身高160cm ?手指宽1.5cm ?教室课桌高78cm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 ?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 ?一本物理书长26.7cm ?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mm 44 【命题方向】 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 例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 A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 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 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 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例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cm B(8mm C(8dm D(8μm 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 解: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 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 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D、8μm等于0.008mm,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题方法点拨】 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 18(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45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 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h(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1 (2)?v=,v=144km/h=40m/s 2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t=40m/s×25s=1000m, 22 ?火车的长度s=s,s=1000m,400m=600m( 火车桥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分析:(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和抵达时间,求全程飞行的时间; (2)又知道飞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全程飞行的速度( 46 解: (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为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可得飞行时间: t=8:05,7:20=45min=0.75h, (2)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528km/h( 答:(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0.75h;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28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起飞和抵达时间求出飞机飞行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1)应用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v=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19(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47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20(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的认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命题方向】 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 【解题方法点拨】 48 (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21(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命题方向】 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其他知识点常以填空题为主,重点记住关键的词语;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 (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2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命题方向】 对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强调应用: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 49 【解题方法点拨】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23(音色 【知识点的认识】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命题方向】 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熟人的声音靠什么,辨别乐器的声音靠什么( 【解题方法点拨】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24(噪声及来源 【知识点的认识】 (1)从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命题方向】 主要考查对噪声的判断,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的题型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例如: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 25(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点的认识】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命题方向】 主要考查生活中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50 26(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原理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 (1)小孔成像;(2)射击瞄准;(3)激光准直;(4)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等((5)影子的形成(6)日月食的形成 【命题方向】 给出一些光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来判断是否是光的那种现象是命题的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 只要判断好直线传播的条件就可以解答( 27(光的反射 【知识点的认识】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类,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漫反射反射平面不平整,凹凸不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就是都遵循反射定律( 【命题方向】 给出一些光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来判断是否是光的那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应当属于哪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是命题方向( 【解题方法点拨】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的定义及分类,熟记特点( 2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51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4(记录和结论 【命题方向】 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 【解题方法点拨】 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9(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知识点的认识】 作图的方法:(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利用高度反射(3)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命题方向】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是中考的考查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 (1)画光线:利用反射规律,根据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或根据反射光线确定入射光线是基础性题目( (2)作物体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确定反射面或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线关系确定反射面,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图例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4)确定光源或物体位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在平面镜和反射光路中确定光源或物体的位置( 作图时要注意:a、发光点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虚像点 b、发光点位置连线和像的位置连线垂直于镜面 c、平面镜后面的所有线都是用虚线画 d、法线用虚线一般标垂直 e、光线别忘加箭头( 30(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比如水)斜射入第二介质(比如空气)时,在界面上部份光发生偏离原来路线而与原来路线产生夹角的现象(人们利用折射原理发明了透镜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52 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的叫凸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薄的叫凹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正透镜”(可用于近视与老花镜),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负透镜”(可用于近视眼镜)( 【命题方向】 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例如:鱼儿在清澈的水里面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着你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从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时要注意折射规律的内容,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31(光的色散 【知识点的认识】 在光学中,对于不同的波长,介质的折射率n(λ)也不同光通过三棱镜后,因色散让白光形成可见光谱,这令白光在折射时,不同颜色的光线分开,这种现象就称为光的色散(即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白光散开后单色光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 【命题方向】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色散属于什么现象,,,,,光的折射(小知识点都是命题关键( 【解题方法点拨】 理解定义,知道白光色散后光的顺序( 32(透镜的光路图 【知识点的认识】 (1)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3)凸透镜要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对面会聚于焦点后继续传播,经过焦点的光线在透镜对面平行于主光轴传播( (4)凹透镜要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透镜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53 【命题方向】 凸透镜、凹透镜的作图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1: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54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D 故选C( 点评: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射向另一个焦点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关于这三条特殊光线的考查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让画出出射光线或者告诉出射光线让画出入射光线(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对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例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点评: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过光心的(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告诉入射光线做出折射光线;也可以利用折射光线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题方法点拨】 应掌握透镜的特殊光线的特点: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就可以解题( 3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2)设计并进行实验: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55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物距(u)像距( v)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 的位置 关系 u,2f 2f,v,f倒 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 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 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投影仪, 物像异 侧 u=f , , ,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物像同 虚像在物体之后 侧 ( 【命题方向】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c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投影仪 上(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小 (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倒立 的(填“倒立”或“正立”)( 56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实 像(填“实”或“虚”)( 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立、放大的实像(u (3)搞清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1cm,30cm=11cm; (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应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距之间,即图中的c点,图中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 3)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可知,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把( 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由于 实像( 故答案为:(1)11;(2)c;投影仪;(3)小;远离;倒立;(4)远离;实(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解题方法点拨】 识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注意物理学方法( 34(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物距(u)像距( v)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 的位置 关系 u,2f 2f,v,f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 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 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投影仪 , 物像异 侧 u=f , , ,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物像同 虚像在物体之后 侧 【命题方向】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题( 例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57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 (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解题方法点拨】 识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灵活解题( 58
本文档为【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4KB
软件:Word
页数:9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4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