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

举报
开通vip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完年 在我国很多村庄都是单姓繁衍下来的族人聚居地,所以一般都有全村共同的祖祠,村民的很多类似红白喜事、过年等重要活动都要在祠堂举行,在村民团结、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甚至村民家较大型的酒席也会在祠堂旁的公用食堂举行。按照我们村的习俗,每年春节的腊八、完年、迎春、上谱等几个较重要的传统项目必须在祠堂举行。我们祖宗祠堂是今年重新修建的,前后三进,旁边还有300多㎡的公共食堂,很是敞亮、气派,故此今年春节活动更显隆重。 (全家福、簪缨世胄、家和万事兴) 腊八原来是用宗族的公款,买来熬粥所需的...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
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完年 在我国很多村庄都是单姓繁衍下来的族人聚居地,所以一般都有全村共同的祖祠,村民的很多类似红白喜事、过年等重要活动都要在祠堂举行,在村民团结、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甚至村民家较大型的酒席也会在祠堂旁的公用食堂举行。按照我们村的习俗,每年春节的腊八、完年、迎春、上谱等几个较重要的传统项目必须在祠堂举行。我们祖宗祠堂是今年重新修建的,前后三进,旁边还有300多㎡的公共食堂,很是敞亮、气派,故此今年春节活动更显隆重。 (全家福、簪缨世胄、家和万事兴) 腊八原来是用宗族的公款,买来熬粥所需的食材,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熬制成腊八粥,在祖祠免费分发给所有到祠堂来的人食用。这个全国都差不多,原本无需赘述,但今年比较特殊,必须记上一笔:所有腊八粥的食材、熬制、分发,全部是由村里义务负责祖祠日常卫生、敬香、安全维护的几位女性村民独立完成的。新祠堂修建好后,由于我们祖祠还供奉有观音娘娘和关公(原因见前一篇《祖祠落成纪实》),每逢初一、十五或者菩萨纪念日都会有人上香。刚开始是祠堂两位监造者的夫人永发娘和造英娘,每日到祠堂义务打扫、上香,慢慢在她俩的带动下又有一些妇女加入义工队伍。有些到祖祠烧香的村民,因感念她们的无私奉献,往往会少量捐赠一些现金给。义工们很受鼓舞,她们将所收到的现金交给一人保管,用于购买维护祖祠卫生的劳动工具和日常所需香纸爆竹等,并委托我德高望重的八旬老父亲帮着记账。捐赠款多了,今年她们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并义务熬制、分发给众人。在此,向村里这些淳朴善良的娘娘们致敬! (祖祠近景) 每年腊月二十七和三十两天,全村人民都要到祠堂祭祖,我们称之为“完年”,应是感谢祖宗保佑,平安度过一年之意。 粑年 腊月二十七,彭泽欧阳氏七庄之一塘丰庄的小年,一般称之为粑年。我们这里习惯将所有由大米、小麦、高粱碾成粉后做成各种形状、经蒸熟后的点心称之为粑:面粉做成直径12cm左右、包子形状的,叫发粑;主材换成高粱的,称之为芦檫粑;纯糯米蒸熟、捶打,再裹上黑芝麻的,称之为糍粑;糯米与粳米混合磨成粉后做成月饼大小,蒸熟后,称之为夹心粑(口味类似年糕);将上好粳米蒸七成熟,晾干后磨成粉、加开水揉团,再用手捏成直径10cm左右、厚2-3㎜的圆形薄饼,然后中间加上各种美味的菜馅做成饺子形状,再用蒸笼蒸熟后立即食用的,称之为蒸米粑。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各样的粑,并将蒸熟后的第一笼粑,端到祖祠先敬献给先辈们享用。由于每家第一笼的粑不一样,所以临时搭建的放祭品案板上会出现糍粑、发粑、芦檫粑、蒸米粑等不同花色的品种。高峰时,长期居住在村庄里的有100多户人家,近20年来,由于计 划生育和上大学、外地工作等原因,村里常驻人家只有70多户了,饶是如此几十份祭品摆在一起,也很是壮观了。 (粑年2、各种粑) 这个习俗,全国少见,尤其是蒸米粑这种小吃,仅限彭泽、湖口、都昌等局部地区。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和民间传说,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元末时期。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初期朱元璋败多胜少,彭泽境内留下了很多关于朱元璋败逃的传说和遗迹。他苦苦思索影响作战的诸多不利因素,最后认为原本实力较弱,要取胜必须靠长途奔袭作战,但南方高温湿热、将士们所带干粮通常是饭团、炒米粉,这些干粮遇水即坏,将士们经常要空腹作战所以难免战斗力下降。为此他找到当地老乡,研究出一种方便可口、水浸不坏的干粮: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在甑里蒸七成熟,冷却晾干,磨成细米粉,再用开水调和揉匀,将米粉搓成一个个鸡蛋大的粉团,中间戳个洞,放入炒好的菜馅,封上口,上蒸笼蒸熟。这个类似汤圆状的最早的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内包有新鲜的菜馅,因而非常可口。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怕水浸,不易发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一顿吃上两个就饱了,平时作战带上它非常方便。很快蒸米粑就从军营流传到地方,备受人民喜爱。古时战争遇上重大节日一般都会休战,故此中国小年一过,就会有部分参军的子弟放假回家。由于通讯不发达,不知道谁家子弟、哪天到家,家里亲人们怕旅途劳顿的战士到家不能及时吃上饭,故此在腊月二十四就将原本过小年用的好食材为馅做成蒸米粑,等着亲人归来。我们欧阳家的祖先当年直到腊月二十七傍晚才走到家,为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从此我们家族以腊月二十七为小年,并且每年的这天都用做粑来纪念。人们后来逐渐改为将米粉团用十指慢慢捏成碗状薄片,包上馅,做成半月形。这样的蒸米粑皮薄馅多,比以前的更可口。粑馅的原料现在也很讲究,主料一般是选用一种或两种时令蔬菜如豆角、大白菜、萝卜、芥菜,配上小山竹笋干、香菇丁、粉丝、豆腐、小河虾、猪肉等。制作粑馅时,先将主料细切成丝,用植物油或猪油将之炒至半熟,然后加入适量的葱、蒜、姜、酱油、味精、食盐、辣椒粉等佐料即成。上笼前,笼底用粽叶铺垫,并在一个个粑之间隔上小块粽叶,这样蒸出的粑不相互粘连,且有股淡淡的清香。少数地方,如彭泽天红、太平、定山等乡镇以及湖口县等地,还有地方仍保留着当年的制作方法,即将米粉团戳上洞,包上馅搓成汤圆状,多以圆形粑为主。由于工序繁复,至今除了粑年之外,只有重大喜庆或者贵客上门才会做蒸米粑;由于经济条件好了,加上酒风太盛,亲朋好友间说是请吃饭,往往还会找理由推脱,但如果说是请过去蒸米粑,则会想办法参加。 (蒸米粑、蒸米粑馅) 大年 每年的腊月三十(月小就是二十九)凌晨,我们村会有正式的完年仪式。每个完年的头一天,村里轮值小组成员(我们称之为管年头的)会在祖祠大厅搭起摆祭品的台子,点着香火、燃起篝火。晚上村里人除了他们都会早早入睡。 零时整,轮值小组成员就兵分两路,一路人马负责放爆竹和火铳,一路人敲 着锣挨家挨户高喊“起床完年咯!”零点一到,就可以到祠堂给祖先上香了,所以第一通锣响后,各家各户就陆续起床,到祖祠上香、准备祭祖用的贡品以及年夜饭。少数想生儿子或者家有孩子准备高考的早早就到祠堂候着,争上祭祖的第一炷香。我们小时候也会随着大人起床,随着大人先到祠堂上香,回来就坐在火桶上,口水欲滴的看着爸妈做些一年吃不上一次的各种美食。记忆最深的是:炸用鱼肉藕等不同主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丸子、炸豆腐条、煮腊猪头并在祭祀回来后剔骨头等。这个时候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尝到炸好的丸子和豆条,还能吃上一碗至今仍回味无穷的、煮腊猪头的汤泡炒冻米。 凌晨1:00,开始第二轮放爆竹和火铳,另一路人敲着锣挨家挨户高喊“准备完年咯!”这时候开始,就陆续有人家至少是两个人分别端上由腊猪头+猪尾巴、腊鲤鱼、整鸡、豆腐块、竖着插了一把筷子的一锅饭组成的贡品,按照先后顺序摆到祠堂早已搭好的祭祀台上。 (之前祭祀台) 凌晨2:00,开始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放爆竹和火铳,另一路人敲着锣挨家挨户高喊“开始完年咯!”这时候还没到祠堂的人家,都会争先恐后的端上贡品。由于还有很多离开村庄在外居住的男丁家庭也会准备一份贡品,所以七八十份贡品全部摆在一起、两百多号人拥挤在祠堂内人声鼎沸,场面蔚为壮观。 (新的祭祀场面、念年经) 凌晨3:00,由一人领头朗诵年经,每一小段结束后全屋的人和“敬神拜拜!”,由于场地有限,除领头的几个人外,都将跪拜改成合掌弯腰。这时候,也是烟花、鞭炮、火铳齐响的时候。祭拜完毕,各家有序的端着贡品撤离,整个祭祖仪式,持续四十分钟左右。贡品端回家后,家人已经全部起床,首先是各家继续祭拜小家的祖先,然后爸妈继续将腊猪头进行剔骨、把祭祀的米饭蒸热、炒菜。 4:00左右,各家鞭炮再次陆续响起:开始吃年饭!全家团坐一起,按照辈分、长幼顺序敬酒、祝福,然后是长者回敬酒、说祝福话,吃完饭天也就亮了。年饭结束后,就是换新衣、发压岁钱、贴对联。 8:00左右,一般是以五服以内的族人为单位组队去给祖先上坟。由于风水先生的原因或者是山林归属权的变化,祖先一般分散葬在几公里之内的周边山林或地埂上。各组主要祭祀自家祖先,但往往是远祖的祖坟上,有好几拨不同分支的后代先后进行祭拜。一圈下来二三十公里,回到家已是午饭时光了。到此,年三十的祭祖活动正式结束。
本文档为【彭泽南山欧阳氏重修祖祠之祠堂祭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4-0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