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

举报
开通vip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1 页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 一、概述 (一)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相亲类电视节目始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自办的《电视红娘》,20世纪90年代末受台湾相亲类节目《非常男女》的影响,内地相亲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玫瑰有约》,上海东方电视的《相约星期六》开播,直至今年形成第三轮“电视相亲热”。事实证明,“相亲”这一充分源自生活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大众化、可视化,以及节目环节设置、音效灯光及主持人的配合已然吸引大量受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目光。 ...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1 页 《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 一、概述 (一)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相亲类电视节目始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自办的《电视红娘》,20世纪90年代末受台湾相亲类节目《非常男女》的影响,内地相亲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玫瑰有约》,上海东方电视的《相约星期六》开播,直至今年形成第三轮“电视相亲热”。事实证明,“相亲”这一充分源自生活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大众化、可视化,以及节目环节设置、音效灯光及主持人的配合已然吸引大量受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目光。 然而,由于当前社会进入多层面的历史转型期,社会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乃至恋爱观实际上都处于新的重构阶段,一旦引导不当势必滑向自由泛滥的价值误区当中。就相亲类节目而言,虽然社会的自由度、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但是依托于公共传播平台而又过度赤裸、恶俗的婚恋观,娱乐至死的消费泡沫已然触犯社会的道德、法律底线,丑化传媒的职业形象。所以,纵然相亲类节目已有所整饬,但更值得学界业界深刻反思。 (二)现如今节目的发展现况及拍摄背景 随着前段时间电视相亲节目的先后开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等等栏目,为抢眼球而炮制的越来越出位的话题,以及不加合理引导的价值误区,已经引起众多质疑的声音。据人民网调查,已有百分之七十一点六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造成损害。 这些节目以一种娱乐新潮、蓄意策划的风格形式,迅速赢得高份额的收视率。当现代人都在惊呼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时候,电视媒体仍旧是最为直观形象的社会教育者,其传播内容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每一个接触它的受众。因此,围绕着相亲类电视节目“拜金”、“毒舌”、“被挑选”、涉及炒作等负面话题的议论在坊间和学界铺陈而来,褒扬支持、批评低俗与呐喊、谩骂不绝于耳。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着手规范 1 某些节目的出位与庸俗,才真正开始为愈演愈烈的相亲节目的大肆娱乐祛热降温。本片认为相亲类节目掀起的舆论狂潮不仅仅是社会层面的声讨与争议,更从另一方面折射了我国电视文化传播观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畸变与迷失。 二、正文 (一)主要内容与整体结构 ①主要内容 近来一些电视相亲节目情感故事节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批评和质疑。最近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两份通知,直指当前婚恋交友类节目和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当中存在的弄虚作假、低俗炒作、混淆是非、误导观众等等问题。这两份通知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前段时间电视相亲节目的先后开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等等栏目,为抢眼球而炮制的越来越出位的话题,以及不加合理引导的价值误区,已经引起众多质疑的声音。据人民网调查,已有百分之七十一点六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造成损害。 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向来负有重要的责任。特别是中国的电视媒体,它不是各种意见的代言人,合资经营的俱乐部。它负有更加特殊更加庄严的使命,它负有引导主流价值的责任。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种正常的现象。但是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主流媒体应该弘扬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应该指引着一个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里,婚姻是神圣的,爱情是美好的。一个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电视交友类节目应该倡导健康、美好和积极向上的婚恋价值观。但是目前一些相亲交友类节目却偏离了这些节目应有的方向。在片面追求收视率的指导思想下,一些媒体在最初策划时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吸引眼球、挑战观众心理底线上。这样的出发点为日后节目的出位埋下了隐患。 交友类节目的基础是真实,而这种充满性的交友节目丧失了真实这一基础,却成为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演出了。因此节目中一些嘉宾说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类电视相亲节目已经明显偏离相亲节目的本质。相亲交友只是手段,借由这种平台以出格言情搏出位,进而名利双收才是目的。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幸福被分解成有钱和没钱两个选项,纯真被引入精心设计的轻薄和嘲讽,偏离主流的言论如 同失控的列车,主持人和现场专家即使有一些理性的点评,也迅速湮没在拜金女的袒露和炫富男的利诱中。就这样低俗的价值观控制了局面,正确的价值观则被颠覆。 这些节目的样态其实都是克隆自英国、美国的一些电视交友类节目。但是即使是国外的一些电视相亲类节目,如果出现这样出位的语言,也会受到谴责。美国的相亲节目也曾经出现过不少问题。真人秀节目《贫民百万富翁》就曾经因涉嫌鼓励拜金理念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进行了改版。但是在我国个别电视台的个别栏目中,一些嘉宾的拜金言论、出位语言,不仅被二次传播,在这样的秀场上创造出的话题人物,还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背后,是个别媒体工作者价值观的混乱。在电视节目陷入追名逐利的怪圈之前,一些媒体人已经陷入了追名逐利的怪圈,却忽视了一个公共电视台的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吸引眼球,提提高收视率,使媒体成了放大低俗价值观的公共空间,这种做法有违媒体的职业操守和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媒体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要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这应该成为主流媒体的价值共识和时刻肩负的责任。 ②整体结构 1. 记者出镜,看门见山的交代主要内容,开篇进入主 2.记者解说,加入观众和媒体人的采访,引出下一段落。通过对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的采访,加上记者的观点阐述(解说词)构成节目 3.结尾记者出镜小结,将中心思想升华 ③表现手段 将一个简短的新闻事实情节化,同时更深层次挖掘新闻内幕。穿插一些更能深化主题的背景材料,一步一步剖析新闻的过程,更能深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④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编辑软件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加上灯光和同期声的录制,来达到既深化新闻事实内涵,又拓展观众视野的目的。 ⑤作品风格:新闻专题评论片 ⑥小结 本片固然反对以“道德绑架社会”的论调,因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卷土重来”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相亲类节目是借助屏幕,借助嘉宾的言 论,还原了真实存在于公众身边的现象。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征,它是在与媒介文化“拒绝平庸、宽容歧义、审美反思中实现救赎意义”的互动过程中留下其存在理由的,这或许是相亲节目失位之余的价值根本。 (二)相亲类电视节目传播取向的失位 1.制造媒介形象导致受众本位意识的瓦解 所谓制造媒介形象,一般是指“媒介所极力推出的人物形象发生转换,进而产生失衡现象,从而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特点,给社会带来危害”的现象。 这是相亲类节目备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非常勿扰》这类节目都是经过后台策划、包装的,情节也是被事先设计好的”,以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嘉宾出位的言论、人身攻击、恶语相向;生猛的、渲染的话题推出“焦点人物”,作为节目追逐的目标,而节目在走红的同时,也被一些通过在电视屏幕上频频曝光制造诸如宝马女、富二代、艳照门等“即时性消费明星”充分利用“作秀、炒作”。这样以来,双方达成各自需求上的合谋,媒体仅仅成为一个可以炮制“明星”的平台,更使得受众对这种快餐式消费方式乐此不疲。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对电视功能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培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媒体推出的这种媒介形象——象征性虚拟现实,而这容易引发受众盲目信任、羡慕、模仿、追逐出位的行为言论,服务受众的本位意识,急剧退化为一种纯粹的眼球空间,电视节目制作的迎合投机技巧取代了应有的服务引导职能。在媒介环境并不成熟,公众和媒体从业者媒介素养形成过程当中,只能会是在破坏新的价值标准的同时进一步践踏社会生活中本来就不很坚强坚定的精神底线。 2.多元价值观为外壳的媒介娱乐泡沫泛滥 自由、开放、多元是现代传媒社会的基本传播特征。而一旦这种传播价值观成为媒介娱乐主义窃用的“漏洞”,那么相亲类电视节目展示的奔放、直白,到底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还是新一代社会人浮躁、异化与虚妄撒布的条件? 在没有真实和真诚的相亲节目里,以娱乐名义进行的“欺骗、低俗、作秀、金钱至上论”是否可以肆无忌惮,渲染一种充满感官刺激、欲望、无规则底线的拜物主义、单向思维和庸俗文化?多元化的包容是否可以成为免除公共质疑、批判,享受纯粹媒介快感的口实?Neil Postman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忠告,如果“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 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当然,电视媒体提供一个公开的讨论平台,其是非得失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去论说,但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路径日益便捷和狭隘的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媒介(媒体)的现实依赖程度加深,表面上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观念和态度,实则是一种新的娱乐式独断与片面风潮。 3.收视率为根本指向的节目传播竞争思维 收视率是电视台经营者广告选择和投放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如果从传媒产品、消费者行为及广告收益三者关系来看,相亲类电视节目创造了新的收视神话,提高了媒体的经济效益,但是诚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所言,“收视率是第一的路不能走”。 在消费娱乐至上和收视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家电视台之间只能是降低收视门槛,同质化模仿,尽可能地满足最为多数的收视需求,于是“眼球”就是效益,“名气”就是金钱,“审丑”就是收视率。想方设法追逐“卖点”,千方百计制造“眼球效应”,成为提高收视率的不二法则。而在这一前提指导下,无论是情感、价值观,还是道德操守、个人隐私,都是可以和能够被消费的对象,媒体也仅仅是“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戏剧’,造成了大众价值判断的混乱,虽然赢得了收视率,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的功能与作用”。 (三)重塑相亲类电视节目传播取向的路径 从国家媒体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关系角度来看,电视媒体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价值的资源集合,需要有适当的控制策略、节目引导取向和媒体职业坚守下的文化建构原则。对于正处在热潮之中的电视相亲节目,怎样才能摆脱低俗的取向、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仅是对电视受众的负责,保持节目热度的关键所在,更是凸显电视媒体文化品位,引领时代的必然选择。 1.树立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健康传播原则 一般来看,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导向、公共教育和文化娱乐三个方面,这标明了电视媒体文化价值的社会意义构成,也是其社会责任价值所在。 作为新一轮相亲节目热炒开路者的几家省级卫视,只是依托自身的传播优势、栏目定位以及收视竞争压力,似乎独缺对“责任意识”的深刻理解,使得相亲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将扭曲的社会观念放大,形成了负面连锁效应。现代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媒介文化为核心,“媒介文化就是媒介产品所表征的意义及其受众的解读,它包含着从文化产 品的生产、文本的呈现到文本的接收、运用这样一个过程”,而且还应重点关注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例如文化消费模式、叙事方式的变革、话语模式的改变对受众的影响和吸引,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诸如“祖德妹”、“性冷淡”、“丁克女”等语言泡沫。 另外,现在的相亲类电视节目中青少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青少年很容易被电视传播的视觉符号所吸引,被电视传播的视觉文化所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电视传播的现象和价值观形成以偏概全的认识,或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娱乐并不代表其可以愚弄观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下,公共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日益凸显,但电视媒体理应坚持大众传媒的社会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自身的规范意识,树立自己的文化品格,抑制浮华凌乱,追求真、善、美,提倡主流文明,真正成为受众获取文化知识、提升审美情趣的窗口。 2.切实提升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媒介素养 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传媒及其从业者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大力张扬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力避低俗信息出现、传播随意化现象的出现”。 因此,电视相亲类节目虽不是如新闻那般严肃的职业报道,但是大众传媒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实际上就限定了一种可信度的要求。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首先明确栏目的定位,到底是真的“电视相亲”?还是国外的娱乐真人秀?如果是前者就需要谨慎设置审查的环节和内容,认真核实嘉宾的真实身份,并且切实思考“幕后策划,台词设置”在其中制造卖点的嫌疑和危害,因为在西方真正的相亲类节目中造假也是决不允许的。但如果是纯娱乐节目,则可另当别论。在日本的相亲节目中也有不少“托”,这些观众都知道,大家只是把这当作一档娱乐节目来看,附带一些相亲的诉求,主次分明。媒介从业人员日常的节目策划、编排、采编构成了大众媒体的主体活动,也形成了整个传播活动的第一步,这就需要从业者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娱乐性相亲(真人秀)有它自身的文化适应性和文化自觉性,媒体的节目形态移植是在“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和“媒体相亲娱乐消费”之间寻求定位,而对这种定位的解读和辨别还需要媒体正确培养受众利用媒介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市场受众节目评价机制 从媒体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来看,制片人负责制是节目自身创优出新的要求,更 是实现传媒业管理模式产业化运作的方向。 但目前的制片人负责制是过度依托“想象式”的节目制作方式,只是有效地降低了节目的成本,通过制作者的环节编排的新奇、另类、出位吸引受众,少有实际的公众调查和民意测验。制片人关注的模仿和改装,在其他电视台有高收视率的节目时一哄而上,不分胜负不罢休,根本不去规避同质化竞争。必须考虑中国特殊的媒介环境,继而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现实要求.很明显,相亲类节目过多地关注了一部分人的收视反应和广告收益,而忽视了整个媒介环境,“每天打开电视都是吵架的、打架的、离婚的、找小三儿的,真是看得人恶心”,“揭伤疤,过分渲染悲情、阴暗、颓废心态”,也有很多观众这样反映。相亲类节目要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坚持娱乐性与社会文化引导的统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恰当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定期邀请专家和受众进行社会民意调研,杜绝消费化的过激言行,用蕴涵建设力量的内容环节,寓教于乐,服务大众,以促使相亲类节目健康发展,倡导绿色收视率,真正营造一个无污染的视听审美环境。 (四)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起其职业本质要求的,同时也是现在的社会新形势所必须的要求.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决定着新闻事业的走向,作为媒介工作者,必需讲究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发挥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就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分为以下几点: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一心一意,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最高的思想境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有可能在新闻实践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故而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必需讲究的职业道德。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一,新闻记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经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注重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到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也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稳定的舆论。新闻报道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以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而这些正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体现。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我国的宪法法律和纪律是新闻工作者完成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的必要保证,是我国新闻记者的行为规范。新闻工作者受人民委托从事新闻工作,通过新闻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代表着人民群众进行舆论监督,党和政府为新闻工作者创造了必要工作条件,使其有比较广泛的活动自由,同时在宪法、法律和纪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违背宪法、法律和纪律去行使新闻记者工作的使命。 4.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必需真实,这是新闻事业本质特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挥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不弄虚作假,不追求轰动效应,不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看问题,防止境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能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谋私利.讲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记者必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清正廉洁的作风,是指新闻从事者在职业活动中始终将整个社会的受众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以社会的利益为重,决不以权谋私。坚持发扬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的蔓延. 新闻记者是当前新闻媒介的主力军,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社会生活的引导者,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有利于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真正起到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他们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和公正性。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质,必须遵守《中国新闻工作都只业道德准则》。 总之,我们要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这些都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不断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真正发挥新闻记者的社会功能. 三、艺术元素的应用 (一)关于景别 摄影机在拍摄中与被摄对象处于不同距离时或用变焦距镜头拍摄时画面所容括的范围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本片中常用的景别有近景、全景、远景。1.近景 近景是指胸部以上的构图。在表现人物的时候,近景画面中人物占据一半以上的画幅,这时,人物的头部尤其是眼睛将成为观众注意的重点。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在本片中这个景别经常用在人物出镜主持或者采访人物同期声时使用 2.全景的运用 是表现人物全身或一个完整场景的镜头画面。人物可以充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展示在叙事上,它带有较强客观性,多用来叙述剧情,揭示情节的关联.通过整个场景的色调、光线、人与景的构图方式,它亦可融入创作人员的主观意识,使画面具有抒情性.它与其他景别连接,可以形成顺畅或跳跃等不同的视觉结构,创造不同的叙事、达意、抒情效果。全景是该片的主要叙事景别。本片大量的使用了全景,进行客观叙事。比如在公园约会的年轻情侣和垂暮之年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同在一个画面,隐喻表现了本片中所提到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出现了偏差这个观点。 3.远景 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景物、场面的画面景别。这种景别视野宽阔,能包容很大空间内的景物、风光、人物的活动,使人、物、环境及其背景融为一体,适于表现盛大的群众活动场面,展示事件的背景、环境的全貌,整体感很强。除叙事作用外,还常用于渲染环境气氛、抒发情怀、创造辽阔宏大的意境。在本片这种景别大多数用于空镜头。在表现社会快速发展的时候,用远景拍摄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用霓虹灯点亮夜色的城市。 (二)拍摄手法画面编辑 1.综合运动摄像的运用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它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片子中多处都是使用综合运动摄像。它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很多镜头都是运用了综合运动摄像来表现整体的运动效果,真实的还原生活再现生活场景。 2.空镜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3. 相关视频资料 本片在进行新闻事件评论中,穿插引用了一些出现诟病的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视频片段。还原现场,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现在电视相亲节目的风格和模式。能够深化主题,在一步一步剖析新闻的过程中,更能深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媒体该坚守的责任》在拍摄前的设想以及编导阐述,总体来说本片还是比较详细的分析了现如今电视媒体人为了吸引眼球,提提高收视率,使媒体成了放大低俗价值观的公共空间,忽视了一个公共电视台的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向来负有重要的责任。特别是中国的电视媒体,它不是各种意见的代言人,合资经营的俱乐部。它负有更加特殊更加庄严的使命,它负有引导主流价值的责任。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种正常的现象。但是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主流媒体应该弘扬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应该指引着一个社会的前进方向。 总之,我觉得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媒体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要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这应该成为主流媒体的价值共识和时刻肩负的责任。 致谢 本文即将完成,心中无限感慨。回眸过去,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实在是这些简单的文字所不能表达的。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孙严明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写作及修改过程中,孙老师都提供了细致、及时和启发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他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还细心的为我指导论文,尤其是他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感谢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他们给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感谢文中所引用的文献的编、著、译者。 参考文献及影视作品(不少于12部) 1.宋小卫《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兼论媒体对受众的底限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新世纪传媒大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连喜《新媒体论:CCTV.com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 4.克罗图《运营媒体在商业媒体与公共利益之间》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侯键翻译) 《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6.邵华泽《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9 7.刘根生《新闻评论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 2001 8.(美) 康拉德·芬克《冲击力 :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 2002 9.李永健《电视片专题制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0朱景和《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1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13.森茂芳《电视写作学——电视专题纪录片稿本创作》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 14.肖同庆《影像史记》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15.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6 页 16
本文档为【《媒体该坚守的责任》编导阐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4-21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