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学读书报告

社会学读书报告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学读书报告《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浅谈差序格局对传统道德的几点影响 摘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中国,经历了数度时代动荡与江山易主,而中华文化却始终繁荣不息,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社会所遵循“差序格局”的与传统文化的绵延密不可分,其影响极大地体现在了对传统道德的影响之上,并推动了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绪论 在《乡土中国》1一书中,费孝通2先生深刻剖析中国传统社会,首次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来描述以亲疏远近为标准的传统人际格局。他将差序格局比作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

社会学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浅谈差序格局对传统道德的几点影响 摘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中国,经历了数度时代动荡与江山易主,而中华文化却始终繁荣不息,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社会所遵循“差序格局”的与传统文化的绵延密不可分,其影响极大地体现在了对传统道德的影响之上,并推动了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绪论 在《乡土中国》1一书中,费孝通2先生深刻剖析中国传统社会,首次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来描述以亲疏远近为标准的传统人际格局。他将差序格局比作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着亲疏远近的关系,从而影响着人与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茅诗源 学号:16120113084 2016年秋季 1费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08 2费孝通(1910.11-2005.4),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1 人的交往和其他一系列社会活动。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层面上极其重要且长期稳定的一个环节,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传统道德与自我主义 中国传统道德的以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而儒家思想之伦理纲常则建立在差序格局的基础之上。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一个很好的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都随他转动。在差序格局中,人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的远近进行社会活动,这与孔子所提出的重要观点“推己及人”不谋而合。“推己及人”是传统道德中与人交往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孔子“仁”思想的核心。《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中记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可见儒家提倡的仁是一种从自身出发,以自身利益为目标的自我主义。这里的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又有所不同。个人主义必须建立在团体的基础之上,同一团体中的个人地位平等,且团体不能抹煞个人,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严格的等级社会,并不适用西方所谓团体的概念,因此差序格局中的个人主义更类似利己主义,是一切价值都以“已”作为中心的主义。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写,“孔子的道德系统中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 儒家曾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积极的入世精神,而要实现传统道德中“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必定是从修身,也就是“己”开始推行的,从己到家,从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完整的通路。 三、相对变化的私人道德 差序格局催生了传统道德中的自我主义,而自我主义又体现在传统道德是一种维系私人的道德。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写道:“在传统社会中,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社会道德也只会在私人联系中产生意义。”传统社会道德中,最基本的是亲属联系,即“孝悌”,其次是朋友联系,即“忠信”,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逻辑总和 便称之“仁”,而“仁”的本质依然是私人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这其中的泛爱众看上去是博爱的体现,但实际上是严格遵守差序格局的有亲疏,有差别的爱,绝不是对所有人无差别的,平等的爱。正如孟子批判墨家兼爱的思想,说道:“墨子兼爱,是无父也”3。因此差序格局是灵活的伸缩的,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不存在绝对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和私,根据对象与自身私人关系的远近,人们践行不同的行为规范,采用不同的道德标准,这便是传统道德的相对性。而这样一种变动着的私人道德恰恰又是维护传统社会稳定的基石。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4在《道德教育》5中曾提出过“道德三要素”的概念,其中的两要素为纪律精神、自律精神,而差序格局同样赋予了传统道德中以纪律与自律。差序社会以同心圆为格局,每一圈都对应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可以对人的不同行为施加不同的限制力,一旦有人突破森严的同心圆格局出现僭越行为,便是无君无父,必然受到来自道德和法律的严厉制裁。差序格局把人禁锢在一个稳定的人际格局之中,使其进行严格的自律,从而确保了每个人社会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差序格局所带来的传统道德的相对性,在以传统道德为渊源之一的中国古代刑法中同样可见一斑。《唐律疏议》有这样一条法律:“骂兄姊杖一百;骂伯叔父母加一等,徒一年;骂父母为不孝重罪,处绞。”,《大明律》中也有“子孙殴骂不孝,父母非理杀死,无罪。父母被殴,救时误伤,问拟凌迟,请旨核减。”不敬兄姐只受杖刑,对父母不孝却是死罪。在这些古代法律中,若双方存在血缘关系,定罪时就多了一个额外的指标。与现代刑法讲究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同,传统封建社会中,不同的犯罪行为根据双方当事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和尊卑的高下而蕴含不同的性质,量刑也会因此不同。道德层面与法律层面都遵循差序格局,从而对民众的行为形成强大的约束力。 四、差序格局与传统道德的消极面 3出自《孟子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4埃米尔?涂尔干(1858.4-1917.11), 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5【法】埃米尔?涂尔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差序格局中,随着同心圆不断向外推,对圈上人的道德义务越来越微弱,也使传统道德中消极因素不断放大,萌发出两种的极端,一种便是以“愚孝”为例的对血缘人的绝对服从,另一种是对非血缘人的冷漠。前者在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后者则与当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二十四孝》中记载有一个经典故事,说是晋朝郭巨在父亲死后,独自供养母亲,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愚孝行为看似荒谬,在传统封建社会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统治阶级通过反复强调差序格局中的第一环,即与双亲的关系,树立民众伦理纲常之观念,来达到控制民心,巩固统治的目的。时至今日,这种孝文化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比如去年在湖北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女儿举报亲生父亲开车打电话的事件6,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固然大多数人肯定女儿的良苦用心,但力挺举报行为的却在少数,但要是遇上危险驾驶的陌生人,很多人又会义愤填膺地向交警举报。可见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并不是故意无视社会规则,而是基于对血缘关系的强烈认同,而对“大义灭亲”行为保持谨慎甚至是反对。这便是差序格局在传统道德观念中留下的一个深刻烙印。 相对地,当民众对于血亲的道德义务被无限放大之后,对于非熟人的道德义务就逐渐丧失了约束力,从而形成冷漠的私人道德。中国人的冷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文化劣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古代中国许多俗语中就有所体现,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建国后我国正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是加速了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解体,乡村社会结构走向具有现代意义的团体格局成为一种应然选择。差序格局影响下的传统道德在逐渐失去其绝对统治地位,但私人道德的冷漠性却在中华民族的内心中根深蒂固。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上海苏州河曾经污染严重,臭不可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沿岸人家随意向下游排污。道德冷漠是一种个人对“非熟人”的道德义务的缺位7,这种冷漠延 6凤凰资讯网,2015.5.9 7引用自《从差序格局走向团体格局》,月刊《政治与法律》,2009 续到今日,与过去相比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较前文提到的“愚孝”,道德冷漠现象对社会产生的潜在危害也更大。首先,对他人利益的漠不关心导致公共意识的缺失,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个人利益。当今社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海外出游对当地风俗的无视,都是公共意识严重缺失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经过差序格局几千年精神沉淀,如今通过十几年的宣传教育手段来纠正乱象必然收效甚微,时间才是对抗时间的最好良药。再者,差序格局下利己的价值观,在催生了大量利己行为的同时导致了责任感的低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建筑质量安全同样令人担忧,很多利欲熏心、令人发指的无底线逐利行为,都是道德冷漠发展到今日所产生的变态反应。 参考文献: 《乡土中国》,费孝通,人民出版社,2008 《论语·国学精粹》,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孟子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道德教育》,【法】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全球教育展望-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及其现代启示》,中国知网 《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 《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二十四孝》,岳麓书社,2012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道德冷漠分析》,中国论文网 《从差序格局走向团体格局》政治与法律,2009
本文档为【社会学读书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2-04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