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举报
开通vip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附件六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阅读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而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不写错字...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附件六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阅读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而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 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 (2)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 3(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 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鉴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1)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 (2)史传文学与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 (3)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 (四) 作文 1(议论文 2(记叙文 3(应用文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与《楚辞》概述 (1)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篇数。《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的诗歌形式、辑集。 2(《诗经?采薇》 (1)思想内容:战争题材,保国思乡 (2)艺术特色:A、情景交融 B、衬托与比兴 (3)末章的艺术特色。 3(《诗经?氓》 (1)弃妇的怨诗。 (2)倒叙手法、比兴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 (3)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 (4)氓的形象 4(《诗经?蒹葭》 (1)怀人之作。 (2)重章叠句的结构,一唱三叹 (3) 解释“伊人”的含义 5(《楚辞?离骚》(节选) (1)屈原的代表作。 (2)“离骚”的含义。 (3)《离骚》的主要内容。 (4)《离骚》的比兴艺术手法。 6(《九歌?湘夫人》 (1)《九歌》的渊源。 (2)首章的艺术特征。 (3)心理描写。 (4)浪漫主义特色。 (二) 先秦诸子文 1(先秦诸子概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论语》 (1)语录体散文。 (2)孔子其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政治思想的 核心:“礼”“仁” (3)文学价值:A、言简意赅,含蓄隽永。B、人物形象,鲜明具体。C、纯语录体文体,影 响深远 3(《大学》 (1)“大学之道”的含义。 (2)八条目及其关系。 (3)现实借鉴作用。 4(《中庸》 (1)作者与年代。 (2)《中庸》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 (3)两个范畴:“中庸”“诚”的含义 5(《秋水》 (1)庄子其书、其人 (2)思想:A、“愤世嫉俗”,B、顺应自然,“无所用天下为”。C、否定是非的客观标准,追 求绝对的精神自由。D、漠视礼法和权贵 (三)《史记》 1(《史记》与史传文概述 (1)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 (2)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 2(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 (1)作者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概括李广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文中突出两方面,一是机智勇敢,二是廉洁自奉、宽 厚待士。 (3)刻画人物的手法:对比手法,典型细节描写(举例说明) (4)本文思想感情:悲叹英雄,慨叹自己的身世 (四)汉乐府民歌 1(关于乐府和乐府民歌基本常识:名词、辑录、重要作品 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陌上桑》 (1)分析归纳罗敷的性格特征 (2)分析本诗侧面描写的艺术效果 (3)本诗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民歌的鲜明特色 (五) 唐诗(所列篇目均要求背诵) 1(唐诗概述 (1)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 (2)唐诗兴盛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张若虚及其作品。 (2)以江月统摄全篇的结构特征。 (3)分析对宇宙人生思索的诗句。 3(孟浩然《过故人庄》 (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2)孟浩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平淡自然的风格特征。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比映衬的写景特点。 4(王维《山居秋暝》 (1)王维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3) 以本诗为例,谈谈对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体会。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司归京》 (1)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2)分析“愁云”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6(李白《蜀道难》 (1)李白的生平及其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2)以本诗为例,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由哪些因素构成。 (3)本诗的夸张有什么特点。 (4) 本诗的写作意图。 (5)“蜀道之道、难于上青天”对全诗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7(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杜甫的生平及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2)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章法谨严的艺术特点。 (4)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特色。 8(白居易《长恨歌》 (1)白居易其人。 (2)主题的双重性。 (3)作品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遭遇的态度。 (4)押韵、格律等形式方面的特点。 (5)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9(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李商隐。 (2)解释“无题诗”。 (3)诗旨:执着而痛苦的相思 10(《锦瑟》 (1)此诗主旨 (2)分析中间两联 1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 作者生平 (2)登临诗 (3)诗旨 (六) 宋词(所列篇目均要求背诵) 1(宋词概述 (1)词的形式特点。 (2)宋词两大流派。 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柳永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2)慢词。 (3)诗旨与艺术特色。 3(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词人的自我形象。 (2)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 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隐喻和用典。 (3)辛词的风格。 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姜夔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的特点。 (2)思想情感。 (3)对比的写作特点。 6(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1)作者生平 (2)本词思想内容:A:歌颂抗金斗争,抒发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B:抒发壮志 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C:批判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3)本词艺术特色:大开大合,层层转折;使事用典,以文为词 7(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李煜其人 (2)解释“虞美人”:本意为咏虞姬之事。为唐玄宗时教坊名曲,后用为词调 (3)词旨:亡国之恨 (4)艺术特色 8(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 为什么说这首词开了宋代豪放词不达意的先声 (2) 具体分析这首词中“景中有情、视听结合”的特点 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 李清照其人 (2)“易安体” (3) 词旨:后期代表作,表达了孤苦无依、内心绝望 (4) 艺术特色:浑沦一气与逐层铺叙;十四叠字,声情并茂;语言浅近 10(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本诗特色:悼亡之作,纯白描的手法 (2)以“记梦”为线索,梳理词的抒情层次 (七) 唐宋文(熟读并能翻译) 1(唐宋文概述 (1)唐宋八大家。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后叙”的含义。 (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3)前半部分的论证方法。 (4)塑造南霁云形象的手法。 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柳宗元及其文学成就。 (2) 找出文中点题的句子,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3)指出文中寓情于景的语句,并说出它们的寓意。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欧阳修及其作品。 (2)史论文体。 (3)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 5(苏轼《前赤壁赋》 (1)苏轼的生平及其作品。 (2)主客对话的表达方式。 (3)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其人生态度。 (4)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 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作者 (2)文体:书信体驳论文 (3)主旨:批判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行径,表示要将变法进行到底的 决心。 (4)本文艺术特色:明名实是行文的关键,寓刚于柔的特色 7(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2)主旨 (3)写作特点:“养气”贯串全篇;注意在此,立意在彼;语言简炼,很能体达少年之壮气 8(曾巩《墨池记》 (1)作者曾巩,散文风格与欧阳修相近,历来有“欧曾”之称 (2)写作背景:庆历八年(1048),曾巩在临川应州学教授王盛的请求而写下此文。 (3)主旨:通过介绍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说明学习乃至深造道德,要勤 学苦练,专心致志,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4)写作特色:双线交错推进的结构,因小及大、小中见大,一唱三叹的语言特点 (八) 中国古代小说 1(古代小说概述 古代小说基本常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明清章回小说,清代文言小说。各时代小说的代表作及作者。 2(曹雪芹《宝玉挨打》。 (1)《红楼梦》的作者、写作年代等基本情况。 (2)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倾向; (3)情节结构、叙事、描写、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4)人物形象及个性分析。 3(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冯梦龙其人 (2)“三言” (3)本文的体裁与出处 (4)人物的性格特征 (5)情节跌宕与细节铺叙 (九) 现当代小说 1(现当代小说概述 (1)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赵树理、王蒙、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现当代小说的主要流派(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解放区小说、新写实主义等)。 2(鲁迅《风波》 (1)鲁迅小说的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 (2)本文描写的“风波”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本文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本文描写的风俗画与表现主题有什么关系。 (十) 现当代诗歌 1(现当代诗歌概述 (1)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家作品(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艾青、穆旦、 北岛、舒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 (2)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诗、新生代诗歌 等)。 2(徐志摩《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所表现的建筑美与音乐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歌意象分析。 (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3(穆旦《赞美》 (1)穆旦《赞美》所“赞美”的对象。 (2)“农夫”、“老妇”形象的内涵。 (3)“土地”、“流水”、“森林”等具象所表达的抽象意义以及写实与象征手法的结合。 4(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1)诗中“明天”的含义。 (2)诗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与主观情境的转化。 (3)海子诗歌的抒情色彩、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十一) 现当代散文 1(现当代散文概述 (1)重要作家作品(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巴金、何其芳、沈从文、余秋雨 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主要文类与流派(杂文、散文诗、文化散文等) 2(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巴金及其创作 (2)“长宜子孙”的含义及作品的批判意识。 (3)“灯光”的象征意味和抒情氛围。 3(茅盾《沙滩上的足迹》 (1)茅盾及其创作。 (2)“沙滩上的足迹”有哪几种,它们各象征了什么。 (3)如何对待逆境,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体悟。 (十二) 现当代戏剧 1(现当代戏剧概述 现当代戏剧的重要作家作品(丁西林、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等作家及其代表作)。 2(曹禺的《日出》 (1)《日出》的主题和社会批判意义。 (2)《日出》的台词艺术。 (3)曹禺对现代话剧的贡献。 3(老舍的《茶馆》 (1)《茶馆》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 (2)《茶馆》的人物对白。 (十三)行政文体 1(行政机关公文 (1)公文的特点。 (2)公文的分类。 (3)公文的体式。 (4)常用文种的写法(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 2(事务文书 (1)事务文书的特点。 (2)几种常用的事务文书的写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总结,调查报告)。 (十四) 公关文体 1(公关文体的特点 2(几种常用的公关文书的写法 (1)函电类(贺电与唁电,感谢信与表扬信,慰问信与邀请信)。 (2)致词类(欢迎词与欢送词,开幕词与闭幕词,演讲词,追悼词)。 (十五) 新闻文体 1(新闻的涵义和特点 2(新闻的主要种类 3(新闻的结构和内容 4(新闻文体 (1)消息。 (2)通讯。 试卷结构与题型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与默写。 5(论述题(包括分析鉴赏、理解发挥等)。 6(作文。 (二)试卷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约占30%,简答题、论述题(作品分析、鉴赏等)约占40%,作文占30%。 考试方式与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型示例 1(填空题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__________。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 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选择题 (1)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是( )。 A(班固 B(苏轼 C(鲁迅 D(巴金 (2)《世说新语》产生于( )。 A(唐代 B(汉代 C(明代 D(南北朝 3(名词解释 (1)婉约词 (2)朦胧诗 4(简答与默写 (1)简要分析郭沫若《天狗》的艺术特色。 (2)默写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5(论述题(包括分析鉴赏、理解发挥等) 论述鲁迅小说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 6(作文(略) 参考书目: 1、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会2001年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4、《实用文体写作》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1、高等数学(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无穷大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7(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8(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9(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10(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1(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高阶导数的概念,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泰勒(TYLOR)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增减性和函数图形的凹凸性的判定。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了解弧微分曲率的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 7(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定理。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应用。 9(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10(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 变上限定积分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一Leibniz)公式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简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元理函数的积分 广义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简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及简单元理函数的积分。 4(理解变上限定积分是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5(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广义积分。 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变力作功、引力、压力及函数的平均值等)。 (四)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概念及运算 向量的混合积 两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两向量的夹角 向量的坐标表达式及其运算单位 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平面方程、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垂直的条件和夹角点到平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 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考试要求 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的概念 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 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 二阶偏导数。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 多元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二元函数极值的充分条件 极值的求法 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以及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4(掌握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6(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 7(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二重积分的计算和应用,二重积分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二重积分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2(掌握二重积分(直角坐标、极坐标)的计算方法。 3(会用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 (七)无穷级数 考试内容 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 几何级数与P级数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 比值审敛法、根值审敛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定理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的概念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 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 法函数 可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性。 3(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根值审敛法,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4(会用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定理。 5。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问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一些函数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上的简单应用。 (八)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概念 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变量可分离的方程 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简单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问题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及齐次方程解法。 3(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4(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5(会求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6(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考试基本要求:牢固地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掌握运用企业 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二、考试方法、时间:闭卷 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本章考核重点] 一、管理的含义 (一)什么是管理 (二)管理工作的性质 二、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组织 (三)领导 (四)控制 三、管理者 (一)谁是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三)管理人员的分类 (四)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本章考核重点] 一、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早期管理思想 1.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 2. 欧文的人事管理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行为学派 (一)人际关系学说 1. 霍桑实验 2. 理论要点 第三章 管理环境 [本章考核重点] 第一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四、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第二节 管理环境分析 一、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定义 (二)环境的分类 (三)组织与环境 二、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四章 决策 [本章考核重点] 一、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的依据 (三)决策的原则 二、决策制定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确定目标 (三)拟定备选方案 (四)评价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检查实施 三、决策的类型 (一)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二)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三)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四)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四、定性决策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名义小组技术 (三)德尔非法 五、定量决策方法 (一)线形规划法和盈亏平衡分析 (二)决策树法 (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五章 计划 [本章考核重点] 一、计划的概念与分类 二、计划工作的步骤 三、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 (一)目标管理 四、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性计划 (二)战略管理 五、战略管理的过程 (一)规定企业使命; (二)分析内外环境; (三)战略选择; (四)战略实施与评估 第六章 组织设计 [本章考核重点] 一、组织设计的概述 (一)组织设计的含义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二、部门化 (一)部门化的含义 (二)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三、层级化 (一)管理幅度 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 2. 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二)权力分配形式 四、常见的组织设计 (一)两种代表性结构形式 (二)常见的组织设计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考核重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第八章 领导 [本章考核重点]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 (二)领导的作用 二、领导方式及其类型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管理方格理论 (三)权变领导理论 第九章 激励 [本章考核重点] 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原理 二、需要型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麦格雷戈的XY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四、强化理论及其运用 五、激励的实践 第十章 沟通 [本章考核重点] 一、沟通原理 (一)沟通的含义 (二)沟通的过程 (三)沟通的方法 二、沟通的类别 三、沟通的障碍 (一)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十一章 控制 [本章考核重点] 一、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一)控制的定义 (二)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的基本类型 三、控制的过程 四、进行有效控制的要求 五、主要的控制方法 第十二章 创新 [本章考核重点] 一、创新及其作用 二、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三、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五、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占考分30,、分析和理解占考分25,、 综合应用占考分45,。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民法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民事主体制度、民事 法律行为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财产继承制度、民事责任制度、时效制度等 内容。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具备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民法现象之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试卷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五种题型。试卷 难易度比例为较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民法》,郭明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 1、《民法》(第二版),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民法总则》,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民法学原理》(下册),张俊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民法学原理》(上册),张俊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物权法论》,史尚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债法总论》,史尚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债法分论》,史尚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物权法研究》,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人身权法论》(修订版),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0、《民法》,魏振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章 民法导论 1、内容: 民法的概念,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本质特征、民法的适用范围。 2、考核要求: (1)掌握民法的概念、尤其重点是掌握民法调整对象 (2)了解民法与临近的法律部门的区别,重点领会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3)了解民法的渊源、历史发展和解释,重点领会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内容: 民法基本原则概念,我国《民法通则》所确立的平等、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等基本原 则内容。 2、考核要求: (1)掌握民法基本原则概念与功能 (2)掌握公平、平等、等价有偿、诚实信用、自愿原则内容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1、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要素,民事法律事实概念,民事权利概念、分类,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2、考核要求: (1)掌握民事法律关系概念、要素 (2)掌握民事权利概念,重点掌握民事权利主要种类 (3)领会民事法律事实概念,理解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 (4)掌握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第四章 民事主体——自然人 1、内容: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概念,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住所的 确定,“两户”的财产责任,个人合伙的债务承担。 2、考核要求: (1)掌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民事行为能力概念与种类 (2)重点掌握监护制度中监护人的设立、监护人的责任 (3)掌握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与后果 (4)理解住所的价值与住所的确定 (5)了解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 (6)理解合伙的特征及合伙债务的承担 第五章 民事主体——法人 1、内容: 法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法人的成立条件,法人的民事能力,法人的机关、法人的变更和 终止。 2、考核要求: (1)掌握法人的概念、特征、分类 (2)理解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 (3)掌握法人的成立条件 (4)理解法人机关、法人代表、法人分支机构的地位扥问题 (5)重点领会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及有限责任制度 (6)掌握法人变更的登记制度和法人终止的原因 第六章 民事权利客体——物与有价证券 1、内容: 物的概念与特征,物的分类及其意义,有价证券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物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物的几种主要分类 (3)理解物的几种主要分类的意义 (4)理解有价证券的特征 第七章 民事行为 1、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特征、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 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以及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等问题。 2、考核要求: (1)掌握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特征、分类、形式 (2)理解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之间的区别 (3)重点领会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 (4)理解并掌握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掌握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类型及效力 第八章 代理 1、内容: 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代理证书、无权代理、复代理的概念,代理权的行使及代理关系 终止等问题。 2、考核要求 (1)掌握代理、代理证书、无权代理、复代理概念 (2)全面理解代理的种类、代理权的正确行使及代理关系终止等问题 (3)掌握无权代理的概念及后果 (4)理解并掌握表见代理制度 第九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1、内容: 时效的概念与种类,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诉讼时效的种类、开始、中断、中止,期间间的 起算 2、考核要求: (1)掌握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2)领会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3)掌握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异同 (4)理解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5)掌握期间的起算 第二编 物权法 第十章 物权概述 1、内容: 物权的概念、特征,效力,类型,物权变动等问题。 2、考核要求 (1)掌握物权的概念、特征、类型 (2)领会物法的效力 (3)掌握物权变动的原因,公示、公信原则及生效要件 第十一章 所有权 1、内容: 所有权的概念、特征以及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所有权的取得方式,行使方式,善意取得制度, 共有、相邻关系。 2、考核要求: (1)重点掌握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及所有权的四项权能 (2)理解所有权的取得方式、行使方式及民法保护方法 (3)正确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4)掌握共有概念、特征、分类 (5)理解共有人的权利义务 (6)掌握相邻关系概念、特征、种类,了解处理相邻关系原则 第十二章 用益物权 1、内容: 用益物权的概念、特征,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民事法规所规定的一些具体的用益物权概 念、特征。 2、考核要求: (1)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 (2)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特征,土地承包人的权利义务 (3)掌握典权概念与特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4)掌握典权消灭的原因 第十三章 担保物权 1、内容: 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2、考核要求: (1)掌握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抵押权的设立、效力及实现 (3)掌握质押的种类、动产质押的设定、权利质押的标的 (4)领会抵押与质押的区别 (5)掌握留置产生的条件及效力 第五编 债法总论 第十四章 债的概述 1、内容: 债的概念、分类,债的发生根据,债权与物权的区别、联系,债的变更与消灭问题 2、考核要求: (1)掌握债的概念、分类 (2)领会债权与物权区别以及债权的发生根据 (3)债的变更与消灭 (4)重点掌握不当得利的概念、性质,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 (5)重点掌握无因管理的概念、性质,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 (6)了解司法实践中对不当得利情形、无因管理情形的处理。 第十五章 债的移转与消灭 1、内容: 债的变更,债的移转的概念,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的消灭原因 2、考核要求: (1)理解债的变更的概念、债的移转的特征 (2)掌握债权让与的要件与效力 (3)债务承担的要件与效力 (4)理解债的概括承受的概念与原因 (5)掌握债的消灭的概念与特征 (6)掌握关于抵销、提存、混同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章 债的担保与债的保全 1、内容: 债的担保方式及其法律要求,债的保全方式及要件 2、考核要求: (1)债的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2)我国《担保法》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及其要求 (3)债的保全的概念、方式 (4)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行使及效力 (5)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行使及效力 第六编 人身权 第十七章 人身权 1、内容: 人身权概念、特征,我国人身权制度的特点和人身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人格权,身份权 2、考核要求: (1)掌握人身权概念与特征 (2)理解我国人身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3)掌握几种主要的人格权、身份权的概念、内容及侵权认定 第五编 财产继承权 第十八章 继承概述 1、内容: 继承与继承权,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和保护。 2、考核要求: (1)掌握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3)掌握继承权的取得、放弃、丧失和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十九章 法定继承 1、内容: 法定继承的概念与特征、适用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代位继承、转继承,法定继 承中的遗产分配。 2、考核要求: (1)掌握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2)掌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 (3)掌握代位继承的条件 (4)理解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5)掌握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 第二十章 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1、内容: 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遗嘱的形式及效力,遗赠的有效及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与特征、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2、考核要求: (1)掌握遗嘱的形式、遗嘱的有效与无效、遗嘱的执行 (2)掌握遗嘱的变更、撤消的方式, (3)掌握遗赠的有效条件几遗赠的执行 (4)理解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 (5)领会遗赠扶养协议的特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第二十一章 遗产的处理 1、内容: 继承的开始,遗产的法律地位及范围,遗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清偿,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 遗产。 2、考核要求: (1)掌握继承开始的时间、地点、遗产的通知与保管 (2)掌握遗产的认定问题 (3)理解并掌握遗产的分割,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与清偿原则 (4)了解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与处理 第六编 侵权行为 第二十二章 侵权行为与责任 1、内容: 侵权民事行为概念、种类,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特殊侵权行为,侵 权责任 2、考核要求: (1)掌握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行为的分类 (2)重点领会民事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 (3)掌握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4)领会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类别、特征 (5)掌握特殊侵权行为的成立及责任 (6)掌握侵权责任的概念、方式、适用及抗辩事由 (7)了解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竞合问题 六、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1、试卷总分100分 2、试卷题型: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试卷试题结构上参照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要求,分单项 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五种题型,考核考生对课程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制度的掌握和运用“三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难易度比例:较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 《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语言、运用语言 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 1(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3(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4(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5(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6(分析题(共40分 )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 1(《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现代汉语》(修订本),刑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8(《现代汉语词汇》,符准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9(《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语言学教程》,胡壮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汉语学习的信念。 (二)考试重点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发展;现代汉语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规律、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分析普通话语音的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并积极推广普通话。 (二)考试重点 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分类;韵母的分类;声调;音节的结构及拼写;普通话的音变现象;音位及其分类,普通话音位。 第三章 文字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性质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掌握分析现行汉字结构的方法,明确现行汉字的规范,掌握纠正错字的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 (二)考试重点 汉字的结构(包括结构单位,造字法);汉字的整理(简化笔画,精简字数);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 词汇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的构造和词汇发展的途径及其规范,掌握词义的特点和辨析词义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并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 (二)考试重点 词汇单位;构词类型(单纯词及其分类,合成词及其分类);词义的构成及分析;义素及义素分析;语义场及其种类;辨析同义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成语的特征、构造及运用。 第五章 语法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二)考试重点 词类特点,词类划分;短语的结构类型,多义短语,短语的层次分析;各类句法成分及其分析;汉语常见句型及其分析;复句的分类,多重复句的分析。 第六章 修辞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能掌握修辞规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之中,同时不断提高 阅读、欣赏能力,增强表达能力,提高表达效果。 (二)考试重点 词语锤炼,句式选择,常用辞格的类型、特点及其分析。 六、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1(基本理论、基本知识:60分 2(分析运用:40分 《综合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英语专业基础课,考试内容包含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采用以下题型: 1、语法题; 2、阅读题; 3、词汇题; 4、翻译题(汉英互译); 5、作文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综合英语教程》第三、四册,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英语修辞大全》,冯翠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实用英语语法》,张道中,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78.3 5(《英美文化辞典》,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五、命题原则 按照大专毕业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题型多样,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主客观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育通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教育通论》是教育学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教育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教育理论视野~提升学生的教育理论境界~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思维方式。 二、考试方法:闭卷 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本章重点] 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教育隐喻;理解教育中介的内涵; 一、教育的含义 (一)教育含义的分歧 (二)教育的三种界定方式 二、教育的构成 (一)教育要素的区分 (二)教育要素的分析 三、教育的形态 (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所作的划分 (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所作的划分 四、教育的语言 (一)教育的语言的构成 (二)教育口号 (三)教育隐喻 第二章 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理解教育的起源的争论;理解并掌握教育产生的条件;理解并掌握非学校化思潮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二)教育产生的条件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 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 (二)学校的产生 (三)学校的发展 三、学校的未来 (一) 学校的未来变化 (二)非学校化思潮 第三章 中西教育传统 [本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理解中西文化传统对教育传统的影响 ;理解教 育传统的含义,理解博雅教育的内涵, 一、中国教育传统 (一) 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 (二) 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 (三) 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 (四) 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 第二节 西方教育传统 (一) 重个性独立,强调个人本位 (二) 重主智主义,强调博雅教育 (三) 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 三、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本章重点] 理解并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理解并掌握心理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理解可接受性原则;掌握埃里克森的心理阶段论 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一) 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二)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一)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 心理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三、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二)教育在人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 [本章重点] 理解并掌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 什么是社会 (二)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三) 学校是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 (四) 班级是一种严整的社会体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关于教育社会属性的论争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范畴 三、教育受社会所制约 (一)教育受社会形态制约 (二)教育受社会阶级制约 第六章 教育目的 [本章重点] 掌握主要的教育目的观;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及其类型;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的差异;掌握培养目标的定义;理解并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有没有目的 二、教育目的是什么 (一) 教育目的的界定与构成 (二) 教育目的的特性 (三) 教育目的的类型 (四) 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 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一) 个人本位论 (二) 人格本位论 (三) 文化本位论 (四) 生活本位论 (五) 伦理本位论 (六) 社会本位论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沿革 (二) 对我国当今教育目的的分析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 (一) 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二) 教育目标 第七章 教育制度 [本章重点] 理解学制的概念;理解义务教育的内涵;掌握终身教育的定义及其特性;理解回归 教育的含义;掌握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一、现行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 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当代的学校制度 (一)1949年后的沿革 (二)学制现状 三、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界说 (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四、终身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终身教育的产生背景 (二)终身教育的界说 (三)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四)终身教育的实施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 [本章重点]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词义;理解并掌握常用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 课程与教学的词义 (二)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的类型 (一)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二)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三)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三、教学策略 (一) 讲述的策略 (二) 提问的策略 (三) 讨论的策略 (四) 角色扮演的策略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本章重点] 理解并掌握教师的素质要求;掌握教师角色冲突及其类型;理解并掌握师生相互作 用的类型与方式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一) 教师的地位 (二) 教师的作用 二、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一) 教师角色: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二) 教师角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三) 教师的角色冲突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 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即道德家 (二) 教师的知识要求—教师即学者 (三) 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即艺术家 四、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二)师生相互作用的类型与方式 第十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本章重点] 理解元教育学的定义;理解教育学与元教育学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学与元教育学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 元教育学 (三) 教育学与元教育学的相互关系 二、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 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到17世纪) (二) 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 (三) 学科形成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四) 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五) 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 三、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 教育学的引入 (二) 以美国为指向的草创 (三) 教育学的改造与全面“苏化” (四) 教育学的中国化 (五) 教育学的语录化 (六) 教育学的复归与前进 四、 教育科学的类别 五、 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基本概念20%, 基本原理30%, 分析15%, 综合应用35%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正确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运用旅游学基础理论为发展旅游业服务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数目 教材:李天元, 旅游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Cooper, 旅游学――原理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天元, 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4(张凌云,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5(申葆嘉, 旅游学原理,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9 6(马勇, 旅游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7(田里, 现代旅游学导论,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6 8(邓观莉, 旅游学,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 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 旅游学概论,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3 10(林南枝, 旅游经济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1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考核要求】了解旅行活动和近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 【考核重点】旅行和旅游的联系以及近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三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2章 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考核要求】了解旅游活动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和性质 【考核重点】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和性质类型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五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题 【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旅游者的分类 【考核重点】旅游者出游的主客观条件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第4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等 【考核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5章 旅游业 【考核要求】了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的基本概况 【考核重点】三大支柱产业 第一节 旅游业的概念 第二节 旅行社 第三节 住宿业和饭店 第四节 旅游交通 第五节 旅游景点 第六节 旅游业的产品 第6章 旅游组织 【考核要求】了解我国和国际的旅游组织概况 【考核重点】国家和国际的旅游组织 第一节 国家旅游组织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组织 第三节 国际旅游组织 第7章 旅游市场 【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客源市场的分布和流动规律 【考核重点】客源市场的分布和流动规律 第一节 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第8章 旅游的影响 【考核要求】理解旅游的正负面影响 【考核重点】旅游的正负面影响 第一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旅游促进接待地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第五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六、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基本概念20%,基本理论30%,综合写作知识应用50% 《市场营销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等七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的显著特色是内容多,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牢固地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手段和工具掌握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市场营销学基本知识,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某原理的适用条件与结论,方法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和简单的问题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法: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1、掌握市场及其相关概念(如市场与行业的关系、市场交换的基本条件、市场的构成等),掌握市场营销及其相关概念(如需要、欲望、需求、产品、市场营销者、顾客、市场营销与销售或推销的异同、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的关系等)。 2、了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产生背景和特点。 3、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宏观与微观市场营销的主体活动,掌握微观市场营销学的逻辑结构。 4、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掌握在不同市场需求状态下相应的营销管理任务。 2、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概念,掌握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五种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出发点、中心、方法和目标。 3、掌握顾客满意、顾客认知(让渡)价值的含义,掌握顾客认知价值、顾客购买总价值、顾客购买总成本的组成,掌握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熟练掌握企业实施顾客认知价值最大化策略(或称企业运用顾客认知价值概念)要注意的问题。了解顾客忠诚、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企业价值链、供销价值链和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的含义及其意义。 4、了解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市场导向组织创新和创建知识型企业的意义和途径。 第三章 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1、掌握企业战略的概念,了解企业战略的特征,掌握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和规划过程。 2、掌握规划总体战略的步骤和运用“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来规划投资组合的方法。 3、了解规划经营战略的步骤。 4、熟练掌握规划和实施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过程。 5、掌握市场营销组合的含义、内容、构成和特点。 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 1、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2、掌握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内容。 4、熟练掌握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含义,熟练掌握运用环境威胁矩阵图和市场机会矩阵图来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市场机会与威胁的方法,了解在不同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对策。 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1、掌握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2、掌握和正确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熟练掌握需要层次论和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们对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现实意义,掌握经济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3、了解消费者的态度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改变消费者态度的途径。 4、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特点及主要的营销策略。 5、熟练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以及营销人员在其中的主要任务。 6、掌握预期满意理论和认识差距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们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 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1、了解组织市场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织市场的特征。 2、掌握生产者市场的概念、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购买决策的参与者,熟练掌握影响生产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购买决策过程以及营销人员在其中的主要任务。 3、了解中间商的购买类型及其购买过程的参与者,掌握影响中间商购买行为的因素及其购买决策过程以及营销人员在其中的主要任务。 4、了解非赢利组织市场的类型及非赢利组织的购买特点和方式;了解政府市场的购买目的、购买过程的参与者及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测量 1、掌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了解市场营销信息的来源; 2、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类型、作用和方法,熟悉市场营销调研过程; 3、了解市场需求预测的含义和方法。 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了解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市场细分的作用,熟练掌握市场细分的含义、原理与理论依据及原则,熟练掌握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细分的标准、步骤和方法。 2、掌握细分市场评价的内容和主要目的、可供选择的目标市场覆盖模式及其特点,熟练掌握三种目标市场战略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形,熟练掌握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时应考虑的因素(条件)。 3、掌握市场定位的概念、方式和步骤,熟练掌握市场定位战略的选择,熟练运用市场定位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1、掌握竞争者分析的步骤。 2、掌握识别竞争者的方法、判定竞争者的战略和目标的方法、评估竞争者的实力和反应的方法、进攻与回避对象的选择方法。 3、熟练掌握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利基者的竞争战略。 第十章 产品策略 1、掌握产品、产品整体概念及其意义,了解产品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掌握运用产品线分析法和产品项目市场地位分析法进行优化产品组合的方法,掌握产品组合决策的方法。 3、熟练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四阶段的划分,熟练掌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与营销策略。 4、掌握新产品的概念及种类,了解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熟练掌握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以及营销人员在其中的主要任务,了解新产品市场扩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第十一章 品牌、商标与包装策略 1、掌握品牌的含义,了解品牌的作用及品牌资产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品牌与商标的异同及商标专用权的认定原则。 2、熟练掌握品牌策略的主要类型和各种品牌策略的内容、特点及其选择时要注意的问题。 3、掌握包装的含义,了解其种类及作用,了解包装标签与包装标志的内容及包装的设计原则,熟练掌握包装策略的种类、特点及其选择要点。 第十二章 定价策略 1、掌握影响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以及产品定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常见的定价目标及其内容,掌握定价目标对定价的影响;了解产品成本对定价的影响;熟练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对产品定价或调价的指导。 3、掌握常用的定价方法的类型。 4、掌握成本导向定价法包括的具体方法,各种方法的定价原理、优点及适用情形。 5、掌握需求导向定价法包括的具体方法,各种方法的定价原理、优点及适用情形。 6、掌握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的具体方法,各种方法的定价原理、优点及适用情形。 7、掌握可供选择的基本定价策略的类型,各种策略的主要方式及适用条件。 8、掌握企业调整价格的原因,顾客和竞争者对企业变价的反应,企业对竞争者变价的反应。 第十三章 分销策略 1、掌握分销渠道的含义、分销渠道和市场营销渠道的异同,了解分销渠道的职能,熟练掌握分销渠道的类型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形。 2、熟练掌握影响分销渠道设计的因素和分销渠道的设计步骤,掌握分销渠道的管理内容。 3、掌握窜货的含义、原因及其整治方略。 4、掌握批发的概念,了解批发商的类型及各类的主要特点。 5、掌握零售的概念,了解我国和发达国家主要的零售商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无门市零售的形式,了解网上销售平台的类型和特点。 6、掌握物流的含义,了解物流的主要职能和目标。 7、掌握可供选择的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的种类及其优缺点。掌握存货决策的内容和运输策略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8、了解物流现代化包括的内容和物流职能的外包形式。 第十四章 促销策略 1、掌握促销的含义,了解促销的作用,掌握促销组合的概念、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熟练掌 握选择促销策略(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和促销手段及其组合应考虑的因素。 2、掌握人员推销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推销人员甄选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掌握人员推销的形式、对象和策略,了解推销人员奖励的方式、考核和评价的方法。 3、掌握广告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广告媒体的种类、特点和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了解广告的设计原则、广告效果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 4、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工作程序。 5、掌握销售促进的概念、特点和方式,了解其控制的基本内容。 第十五章 市场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 1、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计划的要素和内容,掌握市场营销计划实施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过程,掌握市场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掌握市场营销组织设置的一般原则。 3、掌握市场营销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4、了解市场营销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六章 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1、掌握服务的含义和分类,掌握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了解服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其定位的要点。 2、掌握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了解绿色营销实施的要点。 3、掌握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中的4C观念的内容,了解整合营销的执行过程。 4、掌握关系营销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了解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目标,掌握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的措施,了解关系营销的实施要点。 5、了解互联网对传统营销带来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络在营销中的应用领域。 6、了解营销道德的含义和我国营销道德问题的现状及建立营销道德的思路。 7、掌握水平营销的内涵,了解横向思维的由来、水平营销的方法和应用。 五、考试内容所占比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占考分30,、分析占考分25,、综合应用占考分45,。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物流学导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考试参考教材:1、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毅,现代物流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二、考试方法:闭卷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物流管理概念、发展历史,物流战略规划,物流基本功能,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第三方物流特点,国际物流的概念、业务流程,物流成本管理的构成,绿色物流特征、构成,供应链管理概念、要求和原则。 第1章 导论 掌握物流的概念;了解商务分离的含义与意义;理解物流的不同定义;了解物流概念的演变;Logistics和PD的差异;理解物流的功能;理解物流的作用与地位;理解并掌握物流活动的性质、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理解物流学的主要观点及研究的方法;掌握物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第2章 物流战略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略、企业战略、物流战略规划和物流战略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和战略规划的原则。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战略和战略管理、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实施策略、物流战略规划和物流战略计划等。 第3章 运输与包装 本章的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运输生产的功能与原理、运输合理化的途径、运输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物资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要求学生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全面的认识,而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组织和运作组织作为一般了解。通过对本章包装的功能和包装的分类、包装材料和包装标识的学习了解物流管理在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第4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活动中与库存管理、仓储管理和装卸搬运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库存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的任务和评价指标、库存管理的模式、仓储规划、仓库分类、仓库保管原则、装卸搬运基本概念、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装卸搬运机械等。 第5章 配送管理与流通加工 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作用及其与一般生产加工的区别;了解流通加工的效果;掌握流通加工的类型;了解各种产品流通加工的形式;掌握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及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与掌握作为现代送货形式的配送;掌握配送供给与需求的不同情况;理解并掌握配送服务方式的类型及其要点;掌握配送的基本流程及各项作业的要点;了解不同配送对象的不同配送流程;理解并掌握配送在销售、供应、供销一体化等环节的应用要点;理解并掌握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掌握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及可采取的做法。 第6章 物流信息系统 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信息的功能与基本原理,掌握物流信息的特点;了解物流信息基本工作;了解物流信息网络的基本条件;掌握信息基础平台的主要内容;理解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要点;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各项资源的要点。 第7章 企业物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企业采购的流程与采购决策;生产物流的概念及生产物流的计划与控制;销售物流的概念;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主要模式;废弃物及再生资源物流的概念;对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目标及主要措施有一定了解。 第8章 第三方物流 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种类;了解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掌握第三方物流的特点、操作模式与类型;理解第三方物流的利益来源和运作价值;了解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了解发达国家物流外包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9章 国际物流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及主要业务如商检、报关、仓储、包装、运输等的介绍;船舶代理、国际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国际物流服务形式。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对国际货物运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10章 物流成本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流成本的概念及构成;掌握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对象及方法。正确理解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构成,了解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11章 绿色物流 本章通过对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物流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学生应掌握绿色物流的概念及特征、绿色物流系统的构成,并对环境因素分析;掌握精益物流产生的背景及含义,理解逆向物流的定义及特点。 第12章 供应链管理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接受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作过程和管理手段。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内容与实施步骤、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问题、供应链物流管理关键内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等。 五、考试内容所占比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占考分30,、分析占考分25,、综合应用占考分45,。 《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考试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 (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方法:闭卷 三、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微型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能正确地认识该课程的历史发展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与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1)经济问题及其产生原因;(2)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3)经济学和 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与知识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以及边际分析等方法。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需求、需求量、需求定律、供给、供给量、供给规律等重要概念,懂得均衡价 格、均衡数量的决定方法,以及它们的实践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与需求的变化 重点与知识点:(1)需求,需求量的定义及区别;(2)需求规律;(3)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 素;(4)需求函数;(5)需求曲线。 第二节 供给与供给的变化 重点与知识点:(1)供给,供给量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2)供给规律、供给曲线;(3)影 响供给量变化的因素;(4)供给函数。 第三节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重点和知识点:(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含义和变动;(2)税收对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影响;(3)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等重要概念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懂得蛛网原理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弹性 重点与知识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 第二节 供给弹性 重点与知识点:供给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 第三节 蛛网原理 重点和知识点:(1)产生蛛网的原因(2)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环境型蛛网的条件。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懂得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及其条件,恩格尔定律、价格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和实践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重点与知识点:(1)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4)消费者剩余;(5)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重点与知识点:(1)关于偏好的假定;(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第三节 预算线 重点与知识点: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重点与知识点: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图形及其含义。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重点与知识点:1.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4.恩格尔曲线;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重点与知识点: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补偿预算线;4.低档物品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应;5.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重点与知识点:市场需求曲线 第五章 生产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生产和生产函数等概念,以及生产要素最佳配置理论、产品最佳组合理论和它们的实践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函数 重点与知识:1.生产函数;2.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重点与知识点:1.生产函数;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和它们的关系;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类型;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重点与知识点:1.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和特点;3.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递减规律; 第四节 等成本线 重点与知识点:1.等成本曲线的含义;2.等成本曲线的图形。 第五节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重点与知识点: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第六节 规模报酬 重点与知识点: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其图形表示。 第六章 成本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概念、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本概念 重点与知识点:明显成本、隐含成本、机会成本、正常利润、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 重点与知识点:各种短期成本曲经线随产量的变化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曲线 重点与知识点:(1)各种长期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变化关系;(2)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第四节 模规经济 重点与知识点:(1)规模经济的含义;(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3)最优产出率与最佳工厂规模。 第七章 市场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市场类型的含义和特点,能正确分析各种市场类型中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 重点与知识点:1.厂商和市场类型的含义及特征;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4.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实现短期均和长期均衡的条件;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6.生产者剩余;7.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去曲线。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重点与知识点:1.垄断市场的条件和原因;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6.价格歧视的含义及类型。 第三节 垄断竞争的市场 重点和知识点:1.垄断竞争的条件;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 衡;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6.非价格竞争。 第四节 寡头垄断的市场 重点与知识点: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3.斯威齐模型;4.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分配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边际生产力边际要素成本、地租、经济租金等概念,以及工资、利息、地租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重点与知识点:1.关于生产要素及其报酬形式;2.引致需求。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三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1.劳动和闲暇;2.劳动供给曲线; 第四节 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2.土地的供给曲线;3.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重点与知识点:1.洛伦斯曲线;2.基尼系数;3.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应用。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含义、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关系,埃奇沃恩思形图分析法、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和失灵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重点和知识点:(1)一般均衡的含义及其实现;(2)两种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条件。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重点与知识点:1.贸易的好处;2.埃奇沃恩思形图;3.交易契约曲线;4.效率与公平;5.消费者均衡;6.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生产的效率 重点与知识点:(1)投入产出;(2)埃奇沃思图;(3)生产者均衡。 第四节 市场失灵 重点与知识点:(1)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问题、垄断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等);(2)政府的主要作用(制定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公有化、庇古税收、林达尔方案等);(3)科斯定理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和实现经济效率的条件。 五、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基本原理50%,综合业务与计算分析题50% 《基础会计》考试大纲 一、课程考试参考教材:林斌等主编.基础会计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年7月 二、考试方法:闭卷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会计业务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本章重点]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1、掌握:(1)会计职能的含义;(2)会计反映的含义;(3)会计监督的含义。 2、理解:(1)在实践中实现会计职能的重要意义;(2)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的关系。 3、了解:根据会计职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会计的含义 1、掌握:(1)会计的含义;(2)会计含义中的各构成要素。 2、理解:会计含义与会计特点的关系。 (三)会计的对象 1、掌握:(1)会计对象的含义;(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理解:(1)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2)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具体内容。 3、了解:对照实际会计工作,说明研究会计对象对于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有何重要意义。 (四)会计的任务 1、掌握:(1)会计任务的含义;(2)会计的基本任务;(3)会计的几项具体任务。 2、理解:(1)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方面的具体任务;(2)会计在贯彻财经法规、维护财经纪律方面的具体任务;(3)会计在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方面的具体任务。 3、了解:说明理解会计任务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充分实现会计的各项任务。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掌握:(1)会计主体的含义;(2)持续经营的含义;(3)会计分期的含义;(4)货币计量的含义。 2、理解:明确会计核算期本前提对开展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掌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2、理解:明确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意义。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1、掌握:(1)会计核算方法的含义;(2)设置会计科目的含义;(3)复式记帐的含义;(4)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含义;(5)登记帐簿的含义;(6)成本计算的含义;(7)财产清查的含义;(8)编制会计报表的含义。 2、理解:会计方法的组成,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与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帐户 [本章重点]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帐户的基本结构。 (一)会计要素 1、掌握:(1)会计要素的含义;(2)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 2、理解:(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会计要素的含义和特征;(2)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和分类;(3)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了解:说明明确会计要素,对于反映会计对象、记录经济业务的提供会计信息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会计等式 1、掌握:(1)会计等式的含义;(2)基本会计等式如何表述;(3)扩展的会计等式如何表述。 2、理解:(1)基本会计等式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2)扩展的会计等式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3)只涉及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涉及收入和费用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3、了解:说明会计等式及其恒等原理,对于建立复式记帐方法的重要意义。 (三)会计科目 1、掌握:(1)会计科目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作用。 2、理解:(1)会计科目内容的含义,按什么原则建立会计科目的内容;(2)会计科目级次的含义,按什么原则建立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帐户及其基本结构 1、掌握:(1)帐户的含义;(2)帐户的基本结构。 2、理解:(1)帐户同会计科目的关系;(2)帐户的作用。 第三章 复式记帐 [本章重点] 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帐原理 1、掌握:(1)记帐方法的概念;(2)复式记帐法的特点。 2、理解:(1)方法的种类;(2)单式记帐法的特点。 (二)借贷记帐法 1、掌握:(1)借货记帐法的含义和记帐符号;(2)帐户对应关系;(3)对应帐户;(4)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 2、理解:(1)资产类帐户的结构;(2)负债类帐户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3)费用类帐户的结构;(4)收入类帐户和利润类帐户的结构;(5)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6)帐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7)帐户余额试算平衡法。 3、了解:(1)应用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对有关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帐户;(2)应用有关的试算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帐户发生额、余额试算平衡表。 第四章 帐户和借贷记帐法的应用 [本章重点] 资金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1、掌握:(1)经济业务;(2)资金筹集;(3)生产准备;(4)产品生产;(5)产品销售;(6)财务成果。 2、理解:企业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 (二)资金筹集业务 1、掌握:(1)“实收资本”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2)“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 2、了解:(1)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实收资本的核算;(2)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银行借款的核算。 (三)生产准备业务 1、理解:(1)“固定资产”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2)“材料采购”、“材料”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3)“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 3、了解:(1)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2)进行材料采购和材料的核算;(3)进行应付和预付材料采购款的核算。 (四)产品生产业务 1、理解:(1)“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2)“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 3、了解:(1)进行材料耗用的核算,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计提折旧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完工的核算;(2)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 (五)产品销售业务 1、理解:(1)“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2)“应交税费”、“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 3、了解:(1)进行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的核算;(2)进行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的核算;(3)进行本年销售利润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业务 1、理解:(1)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方法,企业利润的分配;(2)“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应收款”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3)“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4)“本年利润”、“利润公配”、“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帐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帐户对应关系。。 3、了解:(1)进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2)进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3)进行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4)进行“本年利润”帐户的年末结转;(5)综合应用帐户体系,全面登记企业各项主要的经济业务。 第五章 会计凭证 [本章重点] 会计凭证的种类;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1、掌握:(1)会计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3)原始凭证按其取得来源的分4类记帐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的分类;(5)记帐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的分类。 2、理解:(1)会计凭证的构成体系;(2)原始凭证与记帐凭证的相互关系;(3)原始凭证与记帐凭证的分类以及各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4)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重要作用。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理解: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3、了解:(1)掌握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2)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 (三)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掌握:记帐凭证的基本内容。 2、理解:填制记帐凭证的要求。 3、了解:(1)掌握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2)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掌握:会计凭证传递的含义。 2、理解:(1)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2)合理保管会计凭证的必要性。 3、了解:(1)掌握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方法;(2)掌握保管会计凭证的方法。 第六章 帐 簿 [本章重点] 总帐与明细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更正错帐的方法。 (一)帐簿的意义和种类 1、掌握:(1)帐簿的概念;(2)帐簿按用途分为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和备查帐簿,序时帐簿分为特种日记帐和普通日记帐,分类帐簿分为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3)帐簿按外表形式分为订本帐簿、活页帐簿和卡片帐簿。 2、理解:设置和登记帐簿的重要意义。 (二)帐簿的设置和登记 1、理解:(1)特种日记帐和普通日记帐的设置;(2)三栏式总帐和多栏式总帐的设置;(3)三栏式明细帐、数量金额式明细帐、多栏式明细帐的设置;(4)总帐与明细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 2、了解:(1)掌握各种日记帐的登记方法;(2)掌握各种总分类帐的登记方法;(3)掌握各种明细帐的登记方法;(4)总帐与明细帐平行登记的方法。 (三)帐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1、理解:(1)对帐的含义;(2)结帐的含义。 2、了解:帐簿保管的要求。 (四)对帐和结帐 1、掌握:(1)对帐的含义;(2)结帐的含义。 2、理解:帐簿保管的要求。 3、了解:(1)掌握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实核对的方法;(2)掌握帐项调整和帐项结转的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 会计核算形式 [本章重点]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要求。 1、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 2、理解:(1)合理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重要意义;(2)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 (二)记帐凭证的核算形式 1、理解:(1)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2)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帐簿;(3)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了解: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掌握:科目汇总表的概念。 2、理解:(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帐簿,着重理解科目汇总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了解: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1、掌握:汇总记帐凭证的概念。 2、理解:(1)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2)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拊计凭证和帐簿,着重理解三种汇总记帐凭证的格式和填制方法,总帐的格式和登记方法;(3)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了解: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备处理程序。 第八章 财产清查 [本章重点] 财产清查的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1、掌握:(1)财产清查的含义;(2)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3)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2、理解:(1)账实不符产生的原因;(2)财产清查的作用;(3)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1、理解:(1)永续盘存制;(2)实地盘存制;(3)实物盘点法;(4)技术推算法。 2、了解:(1)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盘存单和实存帐存对比表的编制;(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现金盘点报告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往来款项对帐表的编制。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要求。 2、了解:(1)“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的结构和用途;(2)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帐务处理;(3)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帐务处理;(4)坏帐损失的帐务处理。 第九章 会计报表 [本章重点]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1、掌握:(1)会计报表的含义;(2)财务状况报表和财务成果报表;(3)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4)月份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和年度会计报表;(5)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6)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2、理解:(1)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构成;(2)会计报表的作用;(3)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二)财务状况报表 1、掌握:(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和结构。 2、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直接填列法、分析整理填列法。 (三)财务成果报表 1、理解:(1)利润表的作用;(2)利润表的结构。 2、了解: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填列方法。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 [本章重点与难点] 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了解: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 (二)会计机构 1、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内部会计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2、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三)会计人员 1、了解:会计人员的任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四)会计法规制度 1、了解:会计法;其他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2、理解:企业会计准则; (五)会计电算化 了解:会计电算化及其重要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五、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基本原理50%,综合业务与计算分析题50% 《社会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学原理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社会学的传入与发展;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分层;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保障;社会社会学研究方法。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案例分析,论述等五种题型。较容易题目占30%,中等难度题目占50%,难度较大题目占2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参考书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张琢、马福云著:《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4、北大社会学系主编:《21世纪与中国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 6、邱泽奇著:《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张友琴等编著:《社会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8、吴增基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9、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年9月。 10、郑杭生主编:《跨世纪中国社会学——回顾与瞻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地位、视野和作用 1、内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 会学的功能。 2、考核要求 (1)掌握社会学研究对象。 (2)理解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3)了解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理解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160年的历史回顾 1、内容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奠基人的思想;社会学的发展趋势;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 2、考核要求 (1)掌握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 (2)掌握早期社会学奠基人的主要思想。 (3) 理解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及其成果。 第三章 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主要的理论流派 1、内容 结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和交换论的的理论渊源;当代结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和交换 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考核要求 (1)了解结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和交换论的理论渊源。 (2)了解当代结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和交换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掌握他们的主要观点。 (3)理解几种主要社会学理论的不同点。 第四章 社会 1、内容 社会的概念;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社会关系的概念及其类型;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 区别,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概念。 (2)理解社会关系的概念,了解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3) 掌握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 (4)掌握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 (5)掌握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五章 文化 1、内容 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功能;文化一体化的含义;文化变迁的规律。 2、考核要求 (1)理解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文化的功能。 (3) 了解文化的结构和。 (4)了解文化的类型。 (5)掌握文化变迁的规律。 (6)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变迁。 第六章 基本群体 1、内容 社会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类型;家庭和邻里的功能;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动。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社会群体的类型。 (3) 理解基本群体的功能。 (4)掌握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动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第七章 社会制度 1、内容 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的构成;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制度化的含义;制度改革 的必要性。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制度概念。 (2)了解社会制度的构成。 (3) 掌握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主要。 (4)理解制度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5)掌握制度变迁的必然性和变迁路径。 第八章 教育与教育社会化 1、内容 教育的含义和目标;教育和社会化的关系;教育的功能;教育不平等现象;教育社会学关注的主 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2、考核要求 (1)理解教育的含义、功能和目标。 (2)理解教育和社会化的关系。 (3) 掌握教育不平等现象及其在我国的表现。 (4)了解教育社会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社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社会 1、内容 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特征;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的区别;社区变迁的趋势和方向; 社区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区的含义。 (2)掌握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特征。。 (3) 了解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的不同。 (4)掌握社区变迁的趋势和方向。 (5)理解社区发展的含义。 第十章 个人社会化 1、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的生理基础;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库利及米德的社会化理论, 弗洛伊德和匹亚杰的社会化理论;不同时期的社会化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 (2)了解社会学的生理基础。 (3) 掌握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了解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理解几种主要的社会化理论。 (5)了解社会化过程和不同时期社会化的特点。 (6)掌握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内容 社会分层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韦伯的社会分层观点;功能论和冲突论对社会分 层的解释;社会流动的含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含义。 (2)掌握马克思主义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3) 了解功能论和冲突论关于社会分层的不同解释。 (4)掌握中国的社会分层特征和状况。 (5)理解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6)掌握中国社会流动状况。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内容 社会变迁的含义;社会变迁的类型;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解释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政府在有 计划社会变迁中作用;现代化理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的含义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2)了解社会变迁的类型。 (3) 掌握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4)理解几种代表性的现代化理论。 (5)掌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1、内容 社会问题的含义;社会问题的类型;社会问题的特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婚姻家 庭问题的表现;社会问题问题的成因;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思路。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问题的含义、特征。。 (2)了解社会问题的类型。 (3) 掌握人口问题的成因、表现和解决思路。 (4)掌握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和解决思路 (5)掌握贫困问题的成因、表现和解决思路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1、内容 越轨的含义;标签论;手段——目标说;社会控制的含义;社会控制的类型。 (1)理解社会控制的含义、特征。 (2)了解社会控制的类型。 (3) 理解越轨的含义。 (4)掌握标签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掌握手段——目标说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6)理解社会规范的控制意义。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内容 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保障概念,社会保障构成,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我国的社会保 障事业,社会工作的概念。 (1)理解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 (2)了解社会保障的构成。 (3) 了解社会保障的兴起和发展。 (4)掌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5)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考试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基础;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明确教育技术人的学习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和理论基础。 一、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 1.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2.美国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 3.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思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教育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方法论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与系统环境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功能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 1.媒体与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3.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 4(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5(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选择的基本原则 二、光学投影媒体及其应用 1( 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基本特性 2( 光学投影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模拟电子音像媒体 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摄象机、视频展示台 四、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 五、数字化学习环境 第三章 数字音像媒体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含义。 一、音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二、数字化听觉媒体——激光唱机 三、数字化视听媒体——激光视盘 四、数字化视觉媒体——数字投影机 五、数码相机 六、数字卫星广播技术 第四章 视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视频媒体的特点和教学功能。 一、 视频媒体的特点及其教学功能 1( 视频媒体的特点 2( 视频媒体教学应用的类型和功能 二、 电视节目播放系统 三、 微格教学系统 四、 电视教材制作系统 第五章 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多媒体课件。 一、多媒体技术基础 1( 多媒体技术 2( 多媒体信息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课件 1( 多媒体课件的概念、类型、特点 2(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和发展方向 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四、多媒体系统教学应用方式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基于因特网的学习工具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一、Internet网络简介 二、校园网络系统 三、基于因特网的学习工具 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五、在线学习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远程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远程教育的概述 1( 远程教育的定义 2( 远程教育的发展 3(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4( 远程教育的作用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三、实现远程教育的几种方式 第八章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开发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类型和特点;难点是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 一、教育信息资源概述 1( 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 2( 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3( 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三、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第九章 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本章重点:重点是教学设计的定义、学习评价;难点是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1( 教学设计的定义 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3(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1( 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基本思想 2( 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3(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4( 教学媒体的选择 5(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6( 进行学习评价 三、建构注意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四、学习评价 第十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和策略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的探索 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案例 五、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基本概念:40% 基本原理:24% 分析:18% 综合分析:18% 《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多项式理论和线性代数的最基本知识,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公理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论证题等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张禾瑞,《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多项式 1、考核知识点: 整除,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重因式,实数域和复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对称多项式。 2、考核要求: (1)掌握一般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概念、运算及多项式和与积的次数。 (2)正确理解整除的概念与性质及带余除法。 (3)掌握最大公因式的概念、性质,掌握互素的概念与性质。 (4)理解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唯一性定理。 (5)理解多项式的导数及重因式的概念,掌握多项式有无重因式的判别方法。 (6)了解多项式根的概念。 (7)了解复数域和实数域上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8)了解整系数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可约的讨论。 (二)行列式 1、考核知识点: 排列,n级行列式概念,性质及其计算,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Cramer法则,Laplace定理, 2、考核要求: (1)掌握排列,逆序,逆序数,奇、偶排列,对换等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2)掌握n级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3)掌握Cramer法则和Laplace定理。 (三)线性方程组 1、考核知识点: 消元法,n维向量空间,线性相关性,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线性方程组 解的结构。 2、考核要求: (1)掌握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向量空间的概念及有关向量组线性相关的定理,能用初等变换判别向量组的线性相 关性。 (3)掌握矩阵秩的概念,能计算矩阵的秩。 (4)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及有解时解的结构及基础解系的求法。 (四)矩阵 1、考核知识点: 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初等矩阵,逆矩阵的求法。 2、考核要求: (1)掌握矩阵的运算法则。 (2)掌握可逆矩阵的概念,可逆的充要条件。 (3)了解三类初等矩阵,能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五)二次型 1、考核知识点: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实数域和复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及唯一性,惯性定理,正定二次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 (2)掌握矩阵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概念与性质。 (3)掌握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4)理解实数域和复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及唯一性,惯性定理。 (5)了解正定二次型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 (六)线性空间 1、考核知识点: 线性空间概念与性质,维数,基,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 子空间的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2、考核要求: (1)掌握线性空间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理解维数,基,坐标,基变换,坐标变换的概念。 (3)掌握子空间的判定,理解子空间交与和的概念,掌握子空间直和的判定方法。 (4)理解线性空间同构的概念。 (七)线性变换 1、考核知识点: 线性变换的定义和运算,线性变换在基下的矩阵,矩阵相似,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值域与核, 线性变换秩与零度,不变子空间,若当标准形。 2、考核要求: (1)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掌握线性变换的运算。 (2)掌握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 (3)理解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子空间的定义,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4)理解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秩与零度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不变子空间的概念,了解若当标准形。 (八)λ—矩阵 1、考核知识点: λ—矩阵及其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形,不变因子,矩阵相似条件,初等因子,若当标准形。 2、考核要求: (1)理解λ—矩阵的概念及λ—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形。 (2)理解不变因子的概念,掌握两个λ—矩阵等价及λ—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 (3)掌握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 (4)理解初等因子的概念,掌握初等因子的计算方法。 (九)欧几里得空间 1、考核知识点: 欧几里得空间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Schimidt正交化过程,正交矩阵,同构映射, 子空间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考核要求: (1)掌握欧几里得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2)理解标准正交基的概念,掌握Schimidt正交化过程。 (3)理解欧几里得空间同构的概念,掌握两个欧几里得空间同构的充要条件。 (4)掌握对称矩阵的标准形,掌握将实对称矩阵化成对角形的方法。 (5)了解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 (十)双线性函数 1、考核知识点: 线性函数,对偶空间,对偶基,双线性函数,对称双线性函数,反对称双线性函数。 2、考核要求: (1)了解线性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 (2)了解双线性函数、对称双线性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会利用矩阵来研究它们。 (3)能把二次型、欧氏空间中的部分内容统一到双线性函数的概念下来。 《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结构、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了解算法 的基本概念,会根据算法编制相应的程序,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序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类型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题; (4)计算题; (5)程序分析题; (6)综合编程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谭浩强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1章 C语言概述 1(本章重点:C语言的特点及结构 2.考核要求: (1)了解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2)掌握C语言的特点 (3)了解C程序的结构 (4)掌握C程序的上机步骤 第2章 算法简介 1(本章重点:算法的概念及特性,算法的表示。 2.考核要求: (1)掌握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 (3)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3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本章重点:常用数据类型、常用运算符、数学公式转化为C语言表达式的基本能力。 2.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 (2)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领会C语言的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赋值的概念 (3)各种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4)运算符和表达式 第4章 简单C程序设计 1(本章重点:数据的输入输出,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考核要求: (1)了解C语句概述, 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第5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本章重点:IF语句、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switch语句。 2.考核要求: (1)掌握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和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2)熟练掌握IF语句、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switch语句。 (3)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第6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本章重点:while、do-while和for构成的循环、循环的嵌套和break和continue语句。 2.考核要求: (1)了解循环概述以及goto语句和if语句构成循环。 (2)熟练掌握while、do-while和for构成的循环。 (3)掌握循环的嵌套和break和continue语句,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第7章 数组 1(本章重点: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与数组。 2.考核要求: (1)了解数组的概念,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并推广到多维数组。 (3)掌握字符与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第8章 函数 1(本章重点:函数的定义、调用、函数与数组的关系、变量的存储类型。 2.考核要求: (1)了解函数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以及函数与数组的关系。 (3)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型和内、外部函数与多文件程序的运行。 第9章 预处理命令 1(本章重点:常用编译预处理命令。 2.考核要求: (1)掌握宏定义及文件包含的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的编译预处理命令。 第10章 指针 1(本章重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指针的算术运算和指针的比较、指针与数组、字符串、函 数的关系。 2.考核要求: (1)了解地址与指针的概念、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指针的算术运算和指针的比较、指针与数组、字符串、函数的关系及各种指针的使用。 (3)了解指向指针的概念。 第11章 结构体、共用体与枚举类型 1(本章重点:结构体定义、使用,结构体数组,结构体与指针。 2.考核要求: (1)了解结构体的概述。 (2)掌握结构体定义、使用,掌握结构体数组及结构体与指针的使用。 (3)了解结构体与函数的关系、共用体、枚举类型和用户定义类型。 (4)了解链表的建立、输出、插入和删除操作。 第12章 位运算 1(本章重点:位运算符与位段。 2.考核要求: (1)掌握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2)了解位段的使用。 第13章 文件 1(本章重点:文件的基本概念;缓冲文件系统文件的基本操作:文件的打开、关闭、常用读写方 法。 2.考核要求: (1)了解文件的概述。 (2)掌握缓冲文件系统文件的基本操作。 (3)了解非缓冲文件系统文件的基本操作。 六、不同性质考试内容所占比重: 1、 基本概念和原理 占期末试卷的30% 2、基本方法和技巧 占期末试卷的30%、 3、综合应用 占期末试卷的40% 《田径》考试大纲 一、考试项目: 1、100米 2、跳远(挺身式跳远) 3、铅球(背向滑步) 二、考试形式: 1、考试分技术评定和运动达标两项内容,技评占40%,达标占60%。 2、考试标准:技评标准见表1,达标标准见表2。(注:技术评定和运动达标均采用100分制,最 后算总分须乘以百分系数) 三、考试标准: 1、技术评分标准(见表一) 2、技术达标标准(见表二) 表一 技术评定标准(100分) 项 分 方 法 技 术 规 范 要 求 目 值 1 2 1、小步跑:步幅小、步频快,下压后扒自然放松,两臂协调摆。 14’ 行 蹲 2、高抬腿跑:体正稍前倾,立腰送髋,抬平、蹬直、蹬摆配合,两臂协调摆。 14’ 进 踞 3、后蹬跑:上体稍前倾,提膝前抬平,髋部向前送,下压后蹬直,两臂前后14’ 间 式 协调摆。 跑 起 4、起跑:蹲踞姿势正确,起动有力迅速,前腿蹬直髋膝踝,不跨大步。 14’ 短 的 跑 5、加速跑:起跑和疾跑动作连贯,步频逐渐加快,步幅逐渐加大,上体逐渐14’ 专 50 抬起。 门 m 6、途中跑:上体稍前倾,蹬摆有力,步幅开阔,轻松自然,重心平稳,直线16’ 跑 性 性好。 练 7、冲刺跑:上体稍前倾,加快蹬摆,保持高速,以胸或肩领先冲过终点。 14’ 习 20 m 按达 1、预备姿势正确,持球掌心向下、内收,预摆平衡协调。 10’ 铅 标及 2、滑步:滑步时重心后移,摆、蹬、收动作连贯,并有较大幅度。 40’ 格标 3、最后用力:蹬、转、抬、挺、推、拔动作连贯、左腿支撑暴发用力。 40’ 球 准试 4、出手正确,能维持身体平衡。 10’ 投 按达 1、助跑:全程助跑20-25m,助跑加速,平稳、轻松有节奏,步点准确,最后20’ 标及 6-8步强加速,最后3步节奏好。 跳 格标 2、起跳:后扒起跳,蹬摆有力,充分蹬直髋、膝、踝关节。腾空步好。 30’ 远 准试 3、腾空:腾空步下放摆动腿,弧形后摆,手臂绕环,空中挺展髋。 30’ 跳 4、落地:举大腿,伸小腿,平稳前移重心。 20’ 田径达标评分表 表二 项 目 100米 跳 远 铅 球 项 性 别 得 成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分 绩 100分 11.6 13.00 6.50 5.00 12.00 9.00 99分 11.61 13.03 6.49 4.98 11.95 8.98 98分 11.62 13.06 6.48 4.96 11.90 8.96 97分 11.63 13.10 6.46 4.94 11.85 8.94 96分 11.64 13.13 6.43 4.92 11.80 8.92 95分 11.65 11.16 6.40 4.90 11.75 8.90 94分 11.66 13.20 6.37 4.88 11.70 8.88 93分 11.67 13.23 6.34 4.86 11.65 8.86 92分 11.68 13.25 6.31 4.84 11.60 8.84 91分 11.68 13.28 6.28 4.82 11.55 8.82 90分 11.7 13.30 6.25 4.80 11.50 8.80 89分 11.74 13.35 6.24 4.78 11.45 8.77 88分 11.79 13.40 6.23 4.76 11.40 8.74 87分 11.8 13.45 6.21 4.74 11.35 8.71 86分 11.83 13.50 6.18 4.72 11.30 8.68 85分 11.86 13.55 6.15 4.70 11.25 8.65 84分 11.9 13.60 6.12 4.68 11.20 8.62 83分 11.93 13.65 6.09 4.66 11.15 8.59 82分 11.96 13.70 6.06 4.64 11.10 8.56 81分 11.99 13.75 6.03 4.62 11.05 8.53 80分 12.00 13.80 6.00 4.60 11.00 8.50 79分 12.04 13.90 5.98 4.57 10.90 8.45 78分 12.1 14.00 5.95 4.54 10.80 8.40 77分 12.14 14.05 5.92 4.51 10.70 8.35 76分 12.15 14.10 5.89 4.48 10.60 8.30 75分 12.2 14.15 5.86 4.45 10.50 8.25 74分 12.24 14.20 5.83 4.42 10.40 8.20 73分 12.26 14.25 5.80 4.39 10.30 8.15 72分 12.3 14.30 5.77 4.36 10.20 8.10 71分 12.35 14.35 5.73 4.33 10.10 8.05 70分 12.40 14.4 5.70 4.30 10.00 8.00 69分 12.45 14.45 5.65 4.25 9.90 7.90 68分 12.5 14.50 5.60 4.20 9.80 7.80 67分 12.6 14.55 5.55 4.15 9.70 7.70 66分 12.63 14.60 5.50 4.10 9.60 7.60 65分 12.69 14.70 5.45 4.05 9.50 7.50 64分 12.70 14.80 5.40 4.00 9.40 7.40 63分 12.71 14.90 5.35 3.95 9.30 7.30 62分 12.70 15.00 5.30 3.90 9.20 7.20 61分 12.80 15.10 5.00 3.85 9.00 7.00 60分 13.00 15.20 4.80 3.80 8.50 6.50
本文档为【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专升本"考试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6KB
软件:Word
页数:10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