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切皆有迹可循

一切皆有迹可循

举报
开通vip

一切皆有迹可循一切皆有迹可循! ——对18岁的高三学生、史学天才林嘉文自杀的心理探究 说明:如下文字的原始素材来自网络,仅仅对收集的文字资料与林嘉文自杀行为的迹象和事出有因的地文字进行整理,用红色字体呈现,并做简单的点评,点评的文字为绿色。为了警示他人和心理科普的需要,重提伤心事,从无炒作之私心。仅供参考!愿逝者安息!愿林妈林爸坚强!同时感谢文章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 姓名:林嘉文性别:男 籍贯:陕西西安终年:18岁 就读学校:西安中学高三文科学生 去世时间:2016年2月23日深夜 去世原因:患抑郁症而跳楼自杀 ...

一切皆有迹可循
一切皆有迹可循! ——对18岁的高三学生、史学天才林嘉文自杀的心理探究 说明:如下文字的原始素材来自网络,仅仅对收集的文字资料与林嘉文自杀行为的迹象和事出有因的地文字进行整理,用红色字体呈现,并做简单的点评,点评的文字为绿色。为了警示他人和心理科普的需要,重提伤心事,从无炒作之私心。仅供参考!愿逝者安息!愿林妈林爸坚强!同时感谢文章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 姓名:林嘉文性别:男 籍贯:陕西西安终年:18岁 就读学校:西安中学高三文科学生 去世时间:2016年2月23日深夜 去世原因:患抑郁症而跳楼自杀 家庭情况:林嘉文出生在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父亲在一所法律院校工作。林嘉文在自述文章中说到:“好在父母舍得花钱让我恣意买书,只要我想买,他们都会答应。” 在遗嘱中他写到:“希望我的父亲能知足,珍惜我的母亲,同时改掉自己家长制的脾气以及极差的饮食追求,认清自己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状况。太爱出去跟别人骑自行车,其实是不够挂念妻子和家庭。不要再保持那种单身宅男才会有的饮食习惯了,不健康,且这种饮食习惯是对性格和责任心的投射,说明人活得浑浑噩噩。希望我的母亲 能振起精神来多抓抓工作,多去挣钱。这样若我父亲先离开,至少还可以维持生活。一个志在过小日子的人,精神也会很脆弱,要学会找些东西依靠。金钱是可以依靠的,另外还有志业也可以支撑人。” “每次去李裕民老师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体会到的温馨和安稳感。我对不起李老师夫妇对我的关爱。”林嘉文在遗嘱中称。 ——林嘉文家的经济状况一般,父母还是支持他购买各种专业书籍。但是亲子关系一般,“代购问题”突出,当他承受巨大的、长期的压力时,父母没有做好化解的工作,社会支持系统少了一腿。 学术成就:林嘉文在中学阶段开始研究民族史,并开始自学西夏文。通过网络,和微博上活跃的史学界的前辈交流探讨,也搜读他们的著作。他还自学了文献学、目录学以及学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知识,开始大量阅读宋史的一手文献,如《涑水记闻》《湘山野录》《墨庄漫录》等。 他的第一本史学专著《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2014年出版,30万字。是从道家政治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文景之治。2015年年底出版史学专著《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是以叙述和论述的手法表现出了北宋时期的历史发展变迁。 林嘉文成为宋史学界的新星,被誉为“史学研究天才少年”,被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并破例为其作序,赞其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两本专著均被媒体报道并受到广泛好评。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专家张老师也常震惊于 林嘉文广阔的知识面和老到的看法。 日常状态:林嘉文作为高中学生,一边备战高考,一边著书立说出版几十万字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两三年时间,出了两本书,还翻译了西夏文,这么大的学术跨度,很多博士生都做不到。”李裕民称。 在2016年2月23日自杀当天还发了4条微信。2016年2月7日(除夕)发的微信:过去一年经历很多,多仰各位师友照顾、扶持及鞭策,希望新年里能以加倍的努力和成绩不负大家的期待。值此新年之际,敬祝各位老师和学友新年快乐。林嘉文叩上。 2016年1月26日晚发的微信: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2015年12月4日发的一条微信是:说明书上写药的副作用是增重,结果我吃了后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林嘉文患有抑郁症学校和家长都知道,而且学校心理咨询师也对他做过心理辅导。 在遗书“最后的话”中,他写道,“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遗书上还这样写道,“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 解我,请给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抱歉我给过你们一些错觉,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但我天性敏感,总是善于从在貌似愉快的氛围中的发生的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说放下也就放下了。” ——因为浮躁,急于求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已经扭曲了他的认知,产生了否定自我的意识,从而产生了厌世情绪。没有采取解压措施,最终悲剧发生了。 ▲情感状态 林嘉文与刘雅雯是什么关系? 林嘉文是刘雅雯大学毕业后教的第一届学生,而且是得意门生。林嘉文唤两位刘姓历史老师——刘文芳和刘雅雯为“姐姐”。 林嘉文遗书中提到刘雅雯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本人去世后,我所有著述的著作权都转赠给刘雅雯。这是我对刘雅雯的心意,两年多来我一直对她有爱恋。另外,我觉得她是最能确保不让我的任何著述在我去世后被出版、再版的人。我的藏书,凡是摆在书房书架和卧室书架上的,全都转赠刘雅雯处理。余下书籍,由我父母处理。转赠刘雅雯的藏书中有一些与西夏学、黑水城研究、民族史相关的书籍以及一些古籍,如果刘雅雯觉得用不上,烦劳刘雅雯挑出来转给王荣飞和胡耀飞处理。“你们知道吗,在这最后的时刻,在我给除刘雅雯外的每个人——包括我的亲人与学友——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内心竟然有种施舍般 的悲悯。” 林嘉文曾经称“高一时的历史老师刘雅雯与我亦师亦友,甚至友的关系更重一点,以致我从不叫她老师。我是她师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科毕业后带的第一届学生,刘雅雯很保守,但同时单纯且理想主义,这时常让偶感疲于世俗交际的我感到惭愧。” ——青春期的情感缺乏积极引导,“爱屋及乌”,对年轻的女老师产生爱慕之心(暗恋),又不敢表达,产生内心的冲突无法化解。 ▲专家眼中的林嘉文 【专家简介】 李裕民中国宋史名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印象】 李裕民与林嘉文相识于2015年夏天,并为林嘉文的新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作序,认为他是自己见到的、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他基础很不错,我很看好他,很愿意扶植他继续发展。之前我怕他身体累坏了,他每次来我家,我都要嘱咐他保重身体,因为写历史研究著作是很累的,我的研究生写这些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都很累,更何况他是个中学生,平时课程那么多,写这些文章肯定要经常开夜车的,所以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我一向不愿为年轻人的书作序,我的硕士生、博士生修改论文后出书,请我写序,我都拒绝了,但为他破了例。因为他的书写得确实不错。后来, 我还参加了他的新书出版座谈会。 从史学界来说,新中国成立后能出历史方面的史学著作的,他是最年轻的。从他这个年龄看,他的专业素养是很不错的。我还鼓励他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念书,那里师资条件、资料条件、信息条件等各方面条件都好。2015年夏天,他还参加了北大历史学系的夏令营,并因为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营员,这说明北大也是看重他的。 ▲老师的观察 林嘉文成绩较好,且对秦汉史、道教、宋史等领域研究颇深,学识远超过同龄人,网络世界的林嘉文似乎更活跃一些。知识面宽广、思虑问题周全,还常与多位史学家互动。因此,周围能与他交流的人不多。很多人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高傲,不喜欢他的不合群。但这些恰恰是他的个性所在。林嘉文曾和一位6年的同学探讨过自杀的问题。这位同学说:“他坐在教室里,常有一种感觉——高处不胜寒。他常环顾全班叹之曰:你们都只会学习,但你们不会研究。宁默而生,不鸣而死。 曲高和寡——历史老师刘雅雯也叫他“林老师”。史学不仅是林嘉文的兴趣爱好,更成为他安全的精神高地。在历史课上,“姐姐”常让林嘉文上台,但林嘉文讲得太深奥,能听懂的同学并不多。 ——“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倾诉的知心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又少了一腿。 ▲留给记者的印象 林嘉文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身体力行的天才少年!2015年12月16日,在西安中学为他的新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无论是应对媒体提问,还是在座史学专家对他学术著作的褒或贬,林嘉文都应对自如,特别是对批评之语,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异样。与同龄人相比,他明显成熟,也比较健谈,谦虚、彬彬有礼,对历史尤其是西夏史、宋史很狂热。只是在说到和人生的未来时,林嘉文语速慢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当时的他目标远大——国内的北大和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研究系。 ——目标高远,对西夏史、宋史的研究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入戏太深”了。 ▲专业人士对抑郁症的看法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烦躁,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有自杀念头,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有极度疲劳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 心理咨询师对抑郁症治疗的建议是:抑郁症患者要常与人交流。除了按时服用药物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最重要。首先是做最感兴趣的事,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第二是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 ——总之,林嘉文目标高远,心理浮躁,急于求成,对西夏史、宋史学术研究很狂热,虽然取得永远高于同龄人的成就,但是他也失去了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其他“营养成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心理缺钙”。因此,心理的动态平衡被破坏,产生了否定自己,歪曲认知时,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而且其社会支持系统又不良,没有及时帮助他化解压力。由于在家庭里得到的爱和关注不足,因此产生了“师生恋”,还要承受暗恋的痛苦。 虽然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过程中,抑郁症还没有得到良好治疗,又临近高考时,因为害怕失败(他的目标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和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研究系无法实现),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他原来超常成功,现在不允许自己“失败”,过分夸大了“失败”的后果。把结果看得比命还要大还要重要。好像现在“失败”了,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归零”了。 【附】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自杀遗书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解我,请给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像对江绪林一样,那种行为挺卑劣、愚昧的。我实在不想虚伪地以令人作呕的谦虚把自己“留与后人评说”——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了。” 林嘉文:最后的话 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太没意思了。更何况我精神上生活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能耐的下脚的地方。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我不屑活着。离世前唯一的担忧是我的遗体大概会很难看且任人摆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人很难有个体面的活法,连小小的中学里也处处是浓厚的政治气息(举一小小例子,西中教学楼内教师办公室靠走廊的的门窗无不是人为地被用纸贴上或用柜子挡住,或者干脆办公室靠走廊一侧就没建窗户,而学生教室却可随时被人从窗户向里一览无余,这就是种显而易见的对等级氛围和身份权利差异的暗示,套用周振鹤先生的概念,可谓之校园政治地理学。可叹很多老师从没意识到过他们这种不自重,用寡鲜廉耻评价毫不过分,因为他们一面对自己享有的这种特权安之若素,另一方面却大量抱怨着中学老师社会地位、收入、学校里面领导的官僚化作风,却不反思自己),这样的社会风气里,容不下安乐死这样很个人主义的事的,因为总有人想榨取别人,自然不能放别人自由地生死。 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解我,请给 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像对江绪林一样,那种行为挺卑劣、愚昧的。我实在不想虚伪地以令人作呕的谦虚把自己“留与后人评说”——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了。更何况我相信那些芸芸大众里的旁观者,只会给出那种为我所不屑的轻薄、庸俗的解释。 你们知道吗,在这最后的时刻,在我给除刘雅雯外的每个人——包括我的亲人与学友——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内心竟然有种施舍般的悲悯。我想我应该坦白地告诉你们这一点,好让你们以对我的狂傲和自以为是的嘲笑,来减少点你们心里的恐惧。 遗嘱全文见下: 1、本人去世后,我所有著述的著作权都转赠给刘雅雯。这是我对刘雅雯的心意,两年多来我一直对她有爱恋。另外,我觉得她是最能确保不让我的任何著述在我去世后被出版、再版的人。 2、我的藏书,凡是摆在书房书架和卧室书架上的,全都转赠刘雅雯处理。余下书籍,由我父母处理。转赠刘雅雯的藏书中有一些与西夏学、黑水城研究、民族史相关的书籍以及一些古籍,如果刘雅雯觉得用不上,烦劳刘雅雯挑出来转给王荣飞和胡耀飞处理。 3、希望我的父亲能知足,珍惜我的母亲,同时改掉自己家长制的脾气以及极差的饮食追求,认清自己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状况。太爱出去跟别人骑自行车,其实是不够挂念妻子和家庭。不要再保持那种单身宅男才会有的饮食习惯了,不健康,且这种饮食习惯是对性格和 责任心的投射,说明人活得浑浑噩噩。 4、希望我的母亲能振起精神来多抓抓工作,多去挣钱。这样若我父亲先离开,至少还可以维持生活。一个志在过小日子的人,精神也会很脆弱,要学会找些东西依靠。金钱是可以依靠的,另外还有志业也可以支撑人。 5、剩下两次心理咨询,建议我父母分别去找郑皓鹏谈一次。我的离开不需要、不应该追责任何人,尤其是郑皓鹏,否则就是在侮辱我。我连我对刘雅雯的爱恋都没对郑皓鹏坦白过,而且我的心理问题太形而上了,郑皓鹏似乎比较适合解决诱因比较具有现实性的心理问题。 6、感谢西北大学招生办刘春雷主任邀请我报考西北大学,很抱歉辜负他一片诚意。谢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将我评为夏令营的优秀营员。谢谢邓小南老师的关照。 7、每次去李裕民老师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体会到的温馨和安稳感。我对不起李老师夫妇对我的关爱。 8、谢谢李范文老师一年多来对我的提携,答应给李老师整理《同音研究》的事也做不到了。恩情难报。 9、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抱歉我给过你们一些错觉,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但我天性敏感,总是善于从在貌似愉快的氛围中的发生的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 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 10、我要承认我对历史研究的日久生情。之前在媒体上抑或私下里,总冷冰冰地说历史研究只是渐渐随年岁长进而被我习惯的工作而已。但活到最后,对之还是曾有过牵挂。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该太把自己当回事,但只要人要赖活着,总得靠某种虚荣来营造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无用的历史研究曾让我底气十足。虽然我的两本著作烂到算作草稿都不配,但我对我的学问有信心。我对古人的历史没什么兴趣,但每当我为活着感到疲惫、无趣时,对比之下,我总会自然地想去缩进历史研究的世界。但是即便是做研究,也并非能让我拥有尽善的生活感觉,因为有太多虚假的“研究”,还因为本质上少有其他人会对研究爱得纯粹。一个人喜欢追索,哪怕是对任意领域的,都会受到现实的阻挠和精神的压迫。问太多、想太多是种折磨,因为这样的情况下人会很难活得简单肤浅起来。好像说远了,其实仅就对做历史研究的想法而言,我只是想明白了心有天游,拘泥在一门学问之中,那样活着也是很庸碌的。 说放下也就放下了。 林嘉文 2016年2月23日于西安【网友观点·百家争鸣】 【导语】当吐槽在朋友圈成为一种公然的“卖萌”方式,似乎少有人在意林嘉文偶尔敞开的孤独和痛苦。林嘉文曾和同学张某探讨“自 杀方式”,而且认为跳楼、上吊是比较好的选择。一切都太突然,但似乎“计划已久”。 ★看他的文笔,怎么都不是18岁的孩子,倒像是已过半百的深思熟虑的中年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悟。这个社会容不下天才,倒是容得下蠢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研究历史的人,确实容易将人事变故看得彻底通透。这个世界本就可以归为轮回,生而为人本就孑然一身,最终了然而去。一定要寻个意义,追根究底,难。我在那个年纪也有同样的徘徊却没有同样的文笔,当然也没有同样的勇气。碌碌活到今日,却仿佛参透了谜题:或许人生也不过是经历,本没有更多目的。或许生活本没有更深的意义,只在完成生与死之间的过程。 ★天才的另一面是白痴。在他的眼里,所有人都是浑浑噩噩的,如同蝼蚁,人可以选择不跟蝼蚁一起生活,但是蝼蚁却不能,所以,他的选择是离开。 ★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得抑郁症,因为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很高,稍有做不好就会谴责自己,不原谅自己,所以才容易抑郁,所以好人不长命,坏人一千年。 ★我不觉得可惜,这样的人已经和周围格格不入了,死亡是他自我解救的唯一出路。尊重他的想法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他读了太多的历史,这很容易上升到哲学,一个人一旦开始哲学上的思考,被洗脑的逻辑就会重新建立,一旦正确的逻辑方式开始运行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就像一个天使活在地狱,警察学习传销,世俗的愚昧会给他造成巨大的孤独感。虽然是自杀,但也可以说是他杀, 杀死他的就是老百姓的愚昧无知。 ★我猜想每个人内心的深处都会有一颗厌世的种子,在得不到理解找不出答案的情况下就会生根发芽,直到结出死亡的果实。历史上,有那么多骚人墨客困惑与现实的无情与虚无的绮丽,最终选择了以最决绝的方式诠释自己的人生,不唯可悲,亦为可叹。人既然降生在这五浊恶世,有我们的因果,忍耐是天赋我们的能力,绝望中还能绽放的花朵才是最美丽的。 ★年轻人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会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掉积极向上的力量,无论面临的情景有多么糟糕,我们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会变革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可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所以要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做我们能够掌控的事情,瑞典的社会福利是世界上最好的,但自杀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忧患死于安乐吧,人不能活的太舒服、太舒服会容易出问题,人不能在愤世嫉俗中生存,否则,每件事都像世界末日一样,令人绝望,痛苦不堪,悲剧总会出现,他的逝去,似解脱?而他的父母,忏悔还是折磨? ★愤世嫉俗改变不了现状却只能伤害自己。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好自己,不要介意别人的看法和轻漫。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学会调整、改变和舒缓自己的心境,活着承载的是一种责任,逃避是孱弱的表现,生命是一场去而不返的旅程! ★这种抑郁症患者的遗言很可怕,他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和为人处事体系,外人看来他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即使自杀这 种事,这也是这种患者的最为可怕之处。他的遗书就不应该公布于世,这不仅扭曲了人类的赖以生存的价值,更是对其他抑郁症患者走向自我毁灭的极大鼓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煽动行为,有患者的家庭必须加以预防。 ★认清了社会本质就去尽责任,装什么大神?父母养育十八年,你报答了么?老师教你上大学你回报了吗?身之毫发受禀于父母,你有什么权利去轻生?无论何时社会都有不正之风,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你纠结那个干什么?走了就走吧,可怜了那对老父母。
本文档为【一切皆有迹可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4-19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