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

举报
开通vip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 通信与广电工程专业技术 , 通信网: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 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 通信网上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控制信息、网络管理信息。 , 通信网从硬件构成上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软件设施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 计费等。 , 终端节点的功能:用户信息的处理(包括用户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将用户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系统传输的信号 以及相应的反变换)、信令信...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 通信与广电工程专业技术 , 通信网: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 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 通信网上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控制信息、网络管理信息。 , 通信网从硬件构成上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软件设施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 计费等。 , 终端节点的功能:用户信息的处理(包括用户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将用户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系统传输的信号 以及相应的反变换)、信令信息的处理(包括产生和识别连接建立、业务管理等所需的控制信息)。 , 交换节点的功能: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功能、交换功能、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的建立、监视、释 放等)、其他控制功能(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维护管理等)。 , 业务节点的功能: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控制、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控制、为用户提供智 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 , 从功能上通信网包括: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 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传送网节点主要包括分插复用设备 (ADM)和交叉连接设备(DXC)两种。 , 支撑网包括: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 , 通信网中,拓扑结构是指构成通信网的节点之间的互连方式,基本的拓扑结构有: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 总线型网、复合型网等。 , 网状网:完全互联,网内任意两节点间均有直达线路连接。 , 优点:线路冗余度大,网络可靠性高,任意两点间可直接通信。 ,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网络成本高,网络的扩容不方便。 , 适用:节点数目少,又有很高可靠性要求。 , 星形网(辐射网):有中心转接节点,其他节点都与转接节点有线路连接。 , 优点:降低了传输链路成本,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 缺点:网络的可靠性差。 , 适用:传输链路费用高于转接设备、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 复合网:由网状网和星形网复合而成,以星形网为基础,在业务量较大的转接交换中心之间采用网状网结 构。 , 优点:比较经济,稳定性好。 , 适用:规模较大的局域网和电信骨干网中广泛采用。 , 总线型网:所有节点都连至一个公共的总线上,任何时候只允许一个用户占用户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 , 优点:需要的传输链路少,节点间通信无需转接节点,控制方式简单,增减节点方便。 , 缺点:网络服务性能的稳定性差,节点数目不宜过多,网络覆盖范围较小。 , 适用: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入网等。 , 环形网:所有节点首位相连,组成一个环。 ,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双向自愈环结构可以对网络进行自动保护。 , 缺点:节点数较多时转接时延无法控制,不容易扩容。 , 适用:计算机局域网、光纤接入网、城域网、光传输网等。 , 基础网: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的传送网络。 , 传输介质: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 , 信息能否成功传输依赖的两个因素:传输信号本身的质量、传输介质的特性。 , 传输介质的分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 根据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复用方式不同,传输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FDM)、时分 复用传输系统(TDM)、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 , 基带传输系统: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传输模拟基带信号。 , 优点:线路设备简单。 , 缺点: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合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 适用:局域网、传统电话用户线。 , 频分复用传输系统: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 缺点: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需要模拟的调制解调设备,成本高且体积大,难以集成,工作稳定度不高, 传输链路和节点间过多的模数转换影响传输质量。 , 适用:微波链路和铜线介质。 , 时分复用传输系统(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同步数字体系SDH):将模拟信号经过PCM调制后变成数字信 号,然后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多路信号以时分的方式共享一条传输介质,每路信号在属于自己的时间片中 占用传输介质的全部带宽。 , 优点:利用数字技术的全部优点,差错率低,安全性好,数字电路高度集成,带宽利用率更高。 ,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本质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为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 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 , 优点:可以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如ATM、IP、TDM等,完成的是透明传输,使网络扩容的 理想手段。 , 同步数字体系SDH , 由分插复用、交叉连接、信号再生放大等网元设备组成。 , 优点: , 强大的网管功能:独立于各类业务网的业务公共传送平台,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 标准统一的光接口: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有全球统一的网络结点接口,使不同厂商 设备间信号互通、复用、交叉链接和交换过程得到简化。 , 帧结构:是实现SDH网络功能的基础。 , SDH帧结构以125us为帧同步周期 , SDH的基本传输速率是STM-1(155.520M/s),其他高阶信号速率为STM-1的整数倍。 , 每个STM帧由段开销(SOH)、管理单元指针(AU-PTR)和STM净负荷组成。 , 段开销:用于传输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指配。分为再生段开销和复用段开销。段开销是保证 STM净负荷正常灵活地传送必须附加的开销。 , 管理单元指针:用于指示STM净负荷中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内的起始位置,以便接收端可 以正确分离STM净负荷。 , STM净负荷:存放要通过STM帧传送的各种业务信息的地方,也包含少量用于通道性能监视、 管理和控制的通道开销。 , 光传送网(OTN) , 是一种以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与光通道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传送网结构,由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 光放大等网元设备组成。 , 特点: , 可以不断提高现有的光纤复用度,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施。 , 独立于具体的业务,同一光纤的不同波长上接口速率和数据格式相互独立,可以在一个OTN上支持多 种业务。 , 可以保持与现有SDH网络的兼容性。 , 能管理每根光纤中的所有波长。 , 随着光线的容量越来越大,采用基于光层的故障恢复比电层更快、更经济。 , 分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光信道层(OCh)、光复用段层(OMS)、光传输段层(OTS)。 , 网络节点:光分插复用器(OADM)、光交叉连接器(OXC)。 ,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 是一种由用户动态发起业务请求,自动选路,并由信令控制实线连接的建立、拆除,能自动、动态完成网 络连接,融交换、传送为一体的新一代光网络。 , 特点: , 支持端刀端的业务自动配置。 , 支持拓扑自动发现。 , 支持网格网络(Mesh)组网保护,增强了网络的可生存性。 , 支持差异化服务,根据客户层信号的业务等级决定所需要的保护等级。 , 支持流量工程控制,网络可根据客户层的业务需求实时动态地调整网络的逻辑拓扑,实现了网络资源 的最佳配置。 , 功能结构:由智能网元、TE链路、ASON域和SPC(软件智能连接)组成。 , 组成:控制平面、传送平面、管理平面。 , 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内部网络-网络接口(I-NNI)、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 , 业务网 , 电话网 , 不需要复杂的终端设备,所需贷款小于64kbit/s,采用电路或分组方式承载。 , 本地电话网由端局、汇接局和传输链路组成。长途电话网由长途交换局和传输链路组成。 , 移动电话网由移动交换局、基站、中继传输系统和移动台组成。 , 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网络形成多级结构,为合理利用资源在网络中设置移动汇接局。 , IP电话网通过分组交换网传送电话信号,主要采用语音压缩技术和语音分组交换技术。 , 传统电话一路电话的编码速率为64kbit/s(A律13折线PCM编码技术)或52kbit/s(u律15折线编码 方法)。IP电话采用共轭结构算术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法,编码速率为8kbit/s,实际一路占用带宽 4kbit/s。 , IP电话采用分组的方式来传送语音,在分组交换网中采用了统计复用技术。 , 数据通信网 , 由数据终端、传输网络、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设备组成。 , 包括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网、计算机互联网。 , X.25分组交换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可以提供交换连接的数据通信网络。缺点是协议处理复杂,信 息传送的时间延迟较大,不能提供实时通信。 , 数字数据网(DDN):为计算机联网提供固定或半固定的连接数据通道。主要设备包括数字交叉连接 设备、数据复用设备、接入设备和光纤传输设备。 , 帧中继网:在X.25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网。特点是取消了逐段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把 原来的三层协议改为二层协议处理,提高了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减少了信息通过网络的时间延迟。 由帧中继交换机、帧中继接入设备、传输链路、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 计算机互联网:是分组交换网,采用无连接的传送方式,网络中的分组在各个节点被独立处理,根据 分组上的地址传送到它的目的地。主要由路由器、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传输链路等组成。路由器 是其核心设备。 ,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速率(2B+D,144kbit/s)和一次群速率(30B+D,2Mbit/s)。 , B信道用来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和分组信息。 , ISDN(2B+D):包括2个独立工作的B信道(64kbit/s)和1个D信道(16kbit/s)。 , ISDN(30B+D):有30个B通路和1个D通路,每个通路均为64kbit/s,共1.920Mbit/s。 ,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同步转移模式(STM)和异步转移模式(ATM)兼容方式,在同一网路中支 持范围广泛的声音、图像和数据的应用。 , 支撑网 , 传递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包括公共信道信令网、同步网、电信管理网等。 , 信令网:公共信道信令系统传送信令的专用数据支撑网,一般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 链路组成。 , 同步网:为电信网内所有电信设备的时钟提供同步控制信号。 , 国际通信时采用准同步方式。 , 我国及多数国家的国内数字网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 数字同步网由交换局间的时钟同步和局内各种时钟之间的同步。 , 我国数字同步网分为4级 , 基准时钟(PRC):由铯原子钟组成,最高质量。 , 长途交换中心时钟 , 高稳定度晶体时钟 , 一般晶体时钟 ,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ITS) , 在每个通信大楼内,设一个主钟,受控于来自上面的同步基准信号或GPS信号,楼内所有其他时 钟与该主钟同步。 , 由五部分组成:参考信号入点、定时供给发生器、定时信号输出、性能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及告警。 , 定时基准的三种传输方式: , PDH2Mbit/s专线 , PDH2Mbit/s带有业务的电路 , SDH线路码 , 电信管理网 , 是为保证电信网正常运行和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所建立的软、硬件系统和组织体系的总称。 , 主要功能: , 组织网络流量分配 , 避免网络过负荷和阻塞扩散 , 在出现故障时根据告警信号和异常数据采取封闭、启动、倒换和更换故障部件等,保持良好运行 状态。 , 主要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维护监控系统等,由操作系统、工作站、数据通信网、网元组成。网元指 网络中的设备。 ,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 网络应用将加速向IP汇聚,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三网融合)方向发展。 , 交换技术将由电路交换技术向分组变换转变,软交换和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传统交换网络向下一代 网络演进的两个阶段,两者将以互通的方式长期共存。 , 传送技术将由点对点通信向光联网转变,光交换与WDM等技术共同使网络向全光网、智能光网方向迈进。 , 接入技术的宽带化、IP化和无线花将是接入网领域未来的发展大趋势。 , 在无线通信领域,移动通信网络向4G迈进成为必然。 , 下一代网络(NGN)技术 , 特点 , 以IP为中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 业务驱动型、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开放性网络,通过开放式协议和接口,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 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可以灵活、快速地提供业务 , 用户可以自己定义业务特征,而不必关心具体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和终端类型 , 下一代通信业务的典型特征 , 多媒体特征 , 开放性特征 , 个性化特征 , 虚拟化特征 , 智能化特征 , 软交换 , 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 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 , 特征: , 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 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 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主要组成 , 软交换控制设备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 , 业务平台完成新业务生成和提供功能,主要包括SCP(业务控制节点)和应用服务器。 , 信令网管目前主要指七号信令网管设备。 , 媒体网关完成媒体流的转换处理功能。 , IP终端目前主要指H.323终端和SIP终端两种。 ,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 基于IP承载,叠加在PS(分组域)之上,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系统。 , 特征 , 以IP为基础 , 与多媒体业务有关 , 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 , 体系结构:采用业务、控制、承载相分离的体系结构。 , 4G , 4G无线通信目标 , 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 支持更高的终端移动速度(250km/h) , 全IP网络架构,承载与控制分离 , 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异构网络协同 , 提供更为丰富的分组多媒体业务 , 4G关键技术 ,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载波技术 , MIMO(多入多出技术)多天线技术 , OTDM(光时分复用)链路自适应技术 , SA智能天线 ,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4G技术标准:TD-LTE-Advanced , 分组传送网(PTN) , 特点 , 面向分组的通用交叉技术 , 集成光层技术支持多业务传送方式 , 支持TMPLS/MPLS-TP分组传送协议 , 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 , 兼容传统电路业务并提供同步支持 , 具有可运营的OAM和保护特性 , 统一传送平台支持多业务接入 , 关键技术 , 分层多业务传送网络模型 , 无阻塞分组交换系统架构 , 面向连接网保障完善的QoS机制 , 硬件实现端到端高性能OAM机制 , 端到端的可视化集中网络管理 , 全光网络 , 指信号只是在进出网络时才进行电/光和光/电变换,而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势存在。 , 特点 , 透明性好 , 具备可扩展性 , 能提供巨大的带宽 , 兼容性好、容易升级 , 具备可重构性 , 可靠性高 , 组网灵活性高 , 全光网络结构 , 由核心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层组成。 , 有星形网、总线网和树形网3种基本类型。 , 光纤通信系统 , 以光波作为载频、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遵循相应的技术体制的一种通信方式。 , 采用的技术:数字编码、强度调制、直接检波。 , 光传输媒质 , 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 , 损耗包括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吸收损耗是光波在传输中有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散射损耗是因为材料的 折射率不均匀或有缺陷、光纤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畸变或粗糙造成的,包括瑞利散射损耗、非线性损耗和波导效应散射损 耗。 , 色散是光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到达输出端时发生的时间上的展宽。产生原因是光脉冲信号的不同频率 成分、不同模式在传输时因速度不同,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不同而引起的波形畸变。 ,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的弱点 , 没有世界性标准 , 没有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 , 复用结构复杂 , 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OAM)主要靠人工的数字信号交叉连接和停业务测试 , 数字通道设备的利用率很低 , 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特点 , 实现了数字传输体制上的世界性标准 , 网络结构简化 , 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使网络的OAM能力大大加强 , 有标准光接口信号和通信协议 , 与现有网络完全兼容,还能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 , 频带利用率较PDH有所降低 , 宜选用可靠性较高的网络拓扑结构 , 光波分复用(WDM) , 将不同规定波长的信号光载波在发送端通过光复用器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播,在接收端再由一个 光解复用器将这些不同波长承载不同信号的光载波分开。 , 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低损耗波段),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 , 可以有多种网络应用形式。 , 包括稀疏波分复用(CWDM,信道间隔20nm)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道间隔0.2nm到1.2nm)。 ,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 , 包括同步光缆线路系统、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和同步数字交叉连 接设备(SDXC)。 , 终端复用器(TM):将若干个PDH低速率支路信号复用成STM-1帧结构电(光)信号输出,或将若干个 STM-n信号复用成STM-N光信号输出,并完成解复用的过程。 , 分插复用器(ADM):其时隙保护功能可以使电路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 再生中继器(REG):将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受到较大衰减和色散的光脉冲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放大、整 形、再定时、再生成为规范的电脉冲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后送入光纤继续传输,以延长通信距离。 ,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实现SDH设备内支路间、群路间、支路与群路间、群路与群路间的交叉 连接,还兼有复用、解复用、配线、光电互转、保护恢复、监控和电路资料管理等多种功能。 , 网络节点接口(NNI)表示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 , 网络拓扑结构 , 线形 , 星形 , 环形 , 树形 , 网孔形 , 网络分层:再生段、复用段、数字段 , 再生段:再生中继器与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与分插复用器或再生中继器与再生中继器之间的段落。 , 复用段:终端复用器与分插复用器之间以及分插复用器与分插复用器之间的段落。 , 数字段:终端数字复用器之间以及跨越两个以上的分插复用器之间或分插复用器与终端复用器之间的段 落。 , DWDM工作方式 , 按传输方式可分为双纤单向传输系统和单纤双向传输系统。 , 按系统兼容性可分为集成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 , DWDM主要网元 , 光合波器(OMU):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耦合在一起 , 光分波器(ODU):将耦合在一起的光信号按波长分开,并发送到相应的低端设备。 , 光波长转换器(OTU):转换波长 , 光纤放大器(OA):不需要经过光/电/光变换直接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有源器件。 , 光分插复用器(OADM):将需要上下业务的波道采用分插复用技术终端至附属的OUT设备。 , 光交叉连接器(OXC):在光域上实现信号的交叉连接功能,把输入端任一光纤可控地连接到输出端的任一 光纤。 , 在传送网中,SDH和DWDM之间是客户层与服务层的关系。SDH、ATM和IP信号都只是DWDM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信号。DWDM系统更接近于物理媒质层-光纤,并在SDH通道层下构成光通道层网络。 , 微波通信: , 波长在1mm-1m(频率在300MHz-300GHz) , 频段:L波段(1.0-2.0GHz)、S波段(2.0-4.0GHz)、C波段(4.0-8.0GHz)、X波段(8.0-12.4GHz)、Ku波段 (12.4-18GHz)、K波段(18-26.5GHz) , 视距传播,绕射能力弱,遇到不均匀介质时将产生折射或反射。 , 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km左右,需要设置中继站,这种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通 信。 , SDH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 由终端站、枢纽站、分路站、中继站组成。 , 一条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波道配置一般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用波道和一个备用波道组成,简称N+1。 , 终端站:处于微波传输链路两端或分支传输链路终点。基本任务:发信时,将基带信号通过调制器变 为中频信号送往发信机进行上变频使之成为微波信号,再通过天线发射给对方站;收信时相反。可上、 下全部话路,具有波道导换功能。 , 分路站:处在微波传输链路中间。任务:接受或发送相邻两个站的微波信号并进行下变频或上变频, 既要完成信号转发任务,又要分出或插入一部分话路。 , 枢纽站:处在微波传输链路中部,具有两个以上方向数字微波电路汇接点。可以上、下话路,具有波 道倒换功能。 , 中继站:处在微波传输链路中部。任务:对收到的已调信号解调、判决、再生,转发至下一方向的调 制器。经过它可以去掉传输中引入的噪声、干扰和失真。 , 数字微波站的基本组成:天线、馈线及分路系统、收发信机设备、调制解调设备、复用设备、基础电源及 自动控制设备。 , 天馈线和分路系统 , 一般微波站内采用收发共用天线和多波道共用天线,常用的天线类型为卡塞格林天线。从天线至 分路系统之间的连接部分成为馈线系统。 , 微波天线的基本参数为:天线增益、半功率角、极化去藕、驻波比。由于微波天线大部分采用抛 物面式天线,所以还应具有一定的抗风强度和防冰雪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 馈线有同轴电缆型和波导型两种形式。在分米波段(2GHz)采用同轴电缆馈线,在厘米波段(4GHz 级以上)采用波导馈线。波导馈线又分为圆波导馈线系统、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和矩形波导馈线 系统。 , 调制解调器:多采用64QAM、128QAM、256QAM、512QAM的调制方式。 , 基础电源:为浮充制式蓄电池直流供电,标称电压为-48V,正极接地。蓄电池应是密封防爆式的。柴 油发电机组和开关电源应具备自动启动和倒换性能,并具有远端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 , 微波信号的衰落:收信电平随时间起伏变化。 , 微波信号衰落的分类 , 大气吸收衰落:共振吸收。对于频率较低的电磁波站距在50km以上,大气的衰耗和自由空间衰耗相 比可以忽略不计。 , 雨雾引起的散射衰落:10GHz以上频段,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主要受到降雨衰耗的限制。 , 闪烁衰落:快衰落,持续时间短,电平变化小,一般不足以造成通信中断。 , K型衰落:又叫多径衰落,微波线路经过海面、湖泊或平滑地面时特别严重,甚至会造成通信中断。 , 波导型衰落:由于各种气象条件(如夜间地面冷却、早晨被太阳晒热,平静的海面及高气压地区)形 成大气层中不均匀结构,当电磁波通过对流层中这些不均匀大气层时将产生折射现象。这种衰落发生 时往往造成通信中断。 , 电磁波衰落对微波辐射的影响 , 平衰落:在信号的有用频段内,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相同。 ,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不同。 , 克服电磁波衰落的方法 , 利用地形地物削弱反射波的影响 , 将反射点设在反射系数较小的地面(如从水面移至森林或凹凸不平的地面) , 利用天线的方向性(调整天线角度,减小反射波进入接收端的成分) , 用无缘反射板克服绕射衰落 , 分集接收(采用不同的接收方法接收同一信号,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 卫星通信及VSAT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工作特点 , 卫星通信系统 , 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踪遥测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组成。 , 卫星通信线路由发端地球站、上行传播路径、卫星转发器、下行传播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成。 , 在卫星通信中,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频率不同(避免产生同频率干扰) ,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 静止轨道卫星(GEO):距地35780km,卫星运行周期24h,相对地面静止。 , 中地球轨道卫星(MEO):距地2000-20000km,卫星运行周期4-12h,相对地面移动。 , 低地球轨道卫星(LEO):距地500-2000km,卫星运行周期2-4h,相对地面移动。 , 卫星通信的特点 , 优点: , 通信距离远 , 组网灵活,便于多址连接 , 机动性好 , 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 ,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合多种业务传输 , 可以自发自收进行监测 , 缺点: , 保密性差 , 电波的传播时延较大,存在回波干扰 , 存在日凌中断和星蚀现象 , 日凌中断:春分和秋分前后数日,太阳、卫星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站天线对准卫 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太阳的强大噪声干扰,每天会造成几分钟通信中断。 , 星蚀: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会造成卫星的日蚀。 , 卫星通信的网络结构:星形、网格形、混合形。 , 卫星系统的工作过程: , 单跳或双跳 双工或单工 静止卫星通信系统大多是单跳 , 双跳:经过两次卫星转发后才被对方接收 , 双工:两条共用一个卫星但方向相反地单工线路的组合 , 卫星通信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多址工作方式。 , 频分多址方式(FDMA):把卫星转发器的可用射频频带分割成若干互不重叠的部分,分别分 配给各地球站所要发送的各载波使用。 , 时分多址方式(TDMA):把卫星转发器的工作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互不重叠的时隙,分配给 各站使用。 , 空分多址方式(SDMA):卫星天线有多个窄波束(又称电波束),他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区域 地球站,利用波束在空间指向的差异来区分不同地球站。 , 码分多址方式(CDMA):各站所发的信号在结构上各不相同,并且相互具有准正交性,以区 别地址,而在频率、时间、空间上都可能重叠。 , VSAT卫星通信网 , VSAT:小站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 , VSAT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大量小口径天线的小型地球站与一个大型地球站协同工作组成的卫星通信网。 , VSAT系统可工作于C波段或Ku波段,终端天线口径小于2.5m。 , VSAT网络的主要特点: , 设备简单,体积小,耗电少,造价低,安装、维护和操作简单,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功能强, 可无人操作。 , 组网灵活,接续方便,独立性强,一般作为专用网。 , 通信效率高,性能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可以自适应,适用于多种数据率和多种业务类型。 , 可以建立直接面对用户的直达电路。 , VSAT站很多,但各站的业务量少。 , 有一个较强的网管系统,互操作性好。 , VSAT网络结构 , 由通信卫星、网络控制中心、主站和分布在各地的用户VSAT小站组成。 , 通信卫星可以是专用卫星,但大多数都是租用INTELSAT或卫星转发器。 , 网络控制中心是主站用来管理、监控VSAT专用长途卫星通信网的主要设备,主要由工作站、外 置硬盘、磁带机等构成。 , 主站主要由本地操作控制台(LOC)、TDMA终端、接口单元、射频设备、馈源及天线等构成。主 要任务是对VSAT卫星通信网各小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全网各小站的软件进行升 级,对全网的各种业务电路进行分配与管理,完成各小站与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 , VSAT小站是用户终端设备,主要由天线、射频单元、调制解调器、基带处理单元、网络控制单元、 接口单元等组成。主要结构有: , 星形网络:各VSAT仅与主站卫星直接联系,不能通过卫星互相通信,主站是中心。 , 网形网络:各VSAT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卫星直接沟通,是无中心、分散的网络结构。各VSAT 均具有双向传输功能。 , 混合网络:在传输实时要求较高的业务时,采用网形结构;在传输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时, 采用星形结构;进行点对点通信时采用网形结构,在点对多点通信时采用星形结构。 , 移动通信系统 ,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 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 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 移动通信是有线和无线结合的通信方式;无线电波传播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具有在互调、邻频、同 频干扰条件下工作的能力;具有多普勒效应;终端用户的移动性。 ,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第一代:模拟系统。蜂窝组网技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FDMA)。 ,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MA(代表:欧洲的GSM系统)和CDMA(美国的IS-95系统)。 , 第三代:IMT-2000支持的网络,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 持高达2Mbit/s的传输速率。WCDMA、CDMA2000、TD-SCDMA。 , 移动通信网络构成 , 2G移动通信网络构成 , 2G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移动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 移动台(MS)。 , 移动交换子系统NSS: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和移动用户数据库组成,主要 完成话务的交换功能,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 ,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对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 故障诊断等功能。 , 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台(BTS)和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 基站控制器(BSC)两个部分。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 移动台MS:移动用户设备,由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组成。 , 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和工作模式 , 3G移动通信系统由用户设备(UE)、无线接入网(UT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三部分组 成。UTRAN由Node B和RNC构成,核心网由PS和CS构成,其中主要接口有Uu接口、Iub接口、 IuCS接口、IuPS接口。 , 用户设备UE:通过U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 功能。UE包括两个部分:ME提供应用和服务,USIM提供用户身份识别。 , 无线接入网UTRAN: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基站Node B,Node B和RNC通过Iub 接口互联。 , 核心网CORE Network:位于网络子系统内,由PS和CS组成,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把A口上来的 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 ,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模式 , 频分数字双工(FDD)模式:上行和下行传输分别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的双工模式,需 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区分上、下行。WCDMA和CDMA2000采用FDD方式。WCDMA即 宽带CDMA技术,扩展码速率为3.84Mchip/s,载波带宽为5MHz。CDMA2000的扩频码速率 为1.2288Mchip/s,载波带宽为1.25MHz。 , WCDMA和CDMA2000最主要的区别:WCDMA的基站间同步是可选的,CDMA2000基站间 同步是必须的。 , TDD是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 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 , TD-SCDMA采用TDD、TDMA/CDMA多址工作方式,扩展码速率为1.28Mchip/s,载波带宽为 1.6MHz,其基站间必须同步,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 , CDMA和GSM网络特点 , GSM移动通信系统 , 工作频段:我国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和1800MHz两个频段。 , 900MHz频段:上行频带为890-915MHz,下行频带为935-960MHz,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 宽为25MHz。 , 1800MHz频段:上行频带为1710-1785MHz,下行频带为1805-1880MHz,双工间隔为95MHz,工 作带宽为75MHz。 , 频率复用:指在不同间隔区域内,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覆盖。 , 基本采用4X3频率复用方式(每4个基站为一群,每个基站分为6个三叶草形60度扇区或3个 120度扇区,共需12组频率。 , GSM采用的多址技术 , 频分多址技术(FDMA)和时分多址技术(TDMA) , GSM信道 , 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是频宽200KHz,时长为0.577ms的物理实体。逻辑信 道又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 业务信道(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语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和下行信道上,点对点方式传 播。 , 控制信道: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根据功能又分为广播、公共、专用三种控制信道。 , GSM通信系统的构成 , 主要有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 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A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 , 切换: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用户从一个BSS移动到另一个BSS时,保持移动用户已经建立的链路不被 中断。切换包括BSS内部切换、BSS间切换、MSS间切换。 , CDMA通信系统 , CDMA工作频段:我国的CDMA采用900MHz频段,825-83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870-880MHz基 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10MHz,在频带宽为1.25MHz。 , CDMA多址方式 , 给每一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码序列(扩频码),并用它来对承载信息的信号进行编码。 , 根据扩频调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扩频(FH)、跳时扩频(TH)、复合 式扩频。 , 扩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址干扰、能精确地定时和 测距等特点。 , CDMA信道 , 主要有开销信道和业务信道量类。 , 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接入信道统称为开销信道。 , 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前向信道;接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反向信道。 , CDMA通信系统的构成:移动键环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移动台。 , CDMA切换: , 与GSM的硬切换相比,CDMA移动台在通信时可能发生同频软切换、同频同扇区间的更软切换以 及不同载频间的硬切换。 , 软切换:指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基站间的通信,当与新的基站 取得可靠通话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 , CDMA相对GSM在切换成功率方面大大提高。 , CDMA优点: , 系统容量大 , 系统通信质量更佳 , 频率规划灵活 , 频带利用率高 , 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 , CDMA手机的备用时间更长 , 3G网络特点 , 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环境中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率。 , 3G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制式。 , CDMA2000网络特点 ,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 前向链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 , 移动IP技术 , 前向链路时分复用 , 速率控制 , 增强的电池续航能力 , 软切换 , TD-SCDMA网络特点 , 采用了TDD的双工方式,使其可以利用时隙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 同步技术包括网络同步、初始化同步、节点同步、传输信道同步、无线接口同步、Iu接口时间校准、 上行同步等。 , 功率控制是TD-SCDMA系统中有效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电平,从而降低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的不可缺 少的手段。 , 智能天线技术是在复杂的移动通信环境和频带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达到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更高的频谱 利用率。 , 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联合监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 息,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 , 接力切换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率。 , 动态信道分配可以较好地避免干扰,使信道重用距离最小化,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可以灵活地支持对 称及非对称业务。 , WCDMA网络特点 , 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减少了通信网络对于GPS系统的依赖。 , 上行为BPSK调制方式,下行为QPSK调制方式,码资源产生方法容易、抗干扰性好、提供的码资源充 足。 , 发射分集技术,支持TSTD、STTD、SSDT等多种发射分集方式,有效地提高无线链路性能,提高了下 行的覆盖和容量。 , 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 , 利用成熟GSM网络的覆盖优势,与GSM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 , 支持开环、内环、外环等多种功率控制技术,降低了多址干扰、克服远近效应以及衰落的影响,从而 保证了上下行链路的质量。 , 基于网络性能的语音AMR可变速率控制技术,减少语音编解码次数,提高语音质量。 , 先进的无线资源管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呼叫准入控制、无线链监控、码资源分配用小的算法复杂度支持尽可能多 的用户。 , 软切换采用了更软的切换技术,实现无缝切换,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Rake接收技术,提高了解调性能。 , 移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 高速互联网接入 , 无线音乐业务 , 手机游戏 , 移动支付业务 , 移动定位 , 可视电话业务 , 手机电视 , 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 , 利用卫星广播网络方式。基于DMB(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手机终端集成安装直接接收DMB 卫星信号的模块组成双模手机。 ,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方式。基于流媒体技术。手机终端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和流媒体播放软件,我国 目前采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 , 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方式。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作为数字电视 信号的下行广播网络,将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上行传输网络回传互动业务信号。 , 视频点播 , 手机办公与手机商务 , 交换系统分类及特点 , 传输系统在通信网络中担负建立信源和信宿只见信息连接桥梁的作用,核心设备是交换机。 , 交换系统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系统。 , 电路交换 , 在通信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电路暂时连接的交换方式,暂时连接独占一条电路 并保持到连接释放为止。 , 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必须经历建立电路阶段、传送数据或语音阶段、拆除电路阶段三个阶段。 , 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与分配系统。 , 电路交换系统有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两种交换方式。 , 空分交换:入线在空间位置上选择出线并建立连接的交换。 , 时分交换: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互不重叠的时隙,由不同的时隙建立不同的子信道,通过时隙 交换网络完成语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实现入线和出线间信息交换。 , 电路交换的特点: , 特点: , 可提供一次性无间断信道 , 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 对传送的信息部进行差错控制 , 对通信信息不作任何处理,原封不动地传送 , 线路利用率低 , 通信用户间必须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 , 实时性较好 , 两个限制条件: , 在进行信息传送时,通信双方必须处于同时激活可用状态 , 两个站之间的通信资源必须可用,而且必须专用 ,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 原理: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物理连接,而是将所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报文中出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外,还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 报文交换是交换机对报文进行存储-转发,适合用电报和电子函件业务。 , 特点: , 一条链路可以进行多路复用,大大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 , 易于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互通,还能起到防止呼叫阻塞、平滑通信业务量峰值的作用 , 不需要收、发两端同时处于激活状态 , 传送信息通过交换网的时延较长,时延变化也大,不利于交互型实时业务 , 对设备要求较高,交换机须具有大容量存储、高速处理和分析报文的能力 , 分组交换 , 原理: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分组交换节点对所收到的各个分组分别处理,按其中的选路信息选择去向,以发送到能到达目的地的下一个交换节点。 , 分组交换方式: , 虚电路方式:面向连接的方式,即在用户数据传送前,先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立端到端的虚 电路,一旦虚电路建立后,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清除 分组来拆除虚电路。: , 特点: , 虚电路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物理连接,而是逻辑连接,并不独占线路,在一条物理线路 上可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以达到资源共享。 , 每个分组头中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逻辑信道标识,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选路;传送时,属 于同一呼叫的各分组在同一条虚电路上传送,按原有的顺序到达终点,不会产生失序现 象。虚电路方式对故障较为敏感,当传输链路或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可能引起虚电路 的中端,需要重新建立。 , 虚电路方式适用于较连续的数据流传送,如文件传送、传真业务等。 , 数据报: , 不需要预先建立逻辑连接,称为无连接方式。 , 每个分组头中含有详细的目的地址,各个分组独立地进行选路;传送时,属于同一呼叫的各 分组可从不同的路由传送,会引起失序。由于各个分组可选择不同的路由,对故障的防卫能 力较强,从而可靠性较高。 , 数据报方式适用于面向事务的询问/响应型数据业务。 , 分组交换的特点 , 优点: , 信息的传输时延较小且变化不大,能较好地满足交互型通信的实时性要求 , 易于实现链路的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 , 容易建立灵活的通信环境,便于在不同的数据终端之间实现互通 , 可靠性高。传输误码率一般可达10-10以下 , 经济性好。以分组为单位在交换机中进行存储和处理,节省了交换机的存储容量,提高了利 用率,降低了通信的费用 , 缺点: , 由于网络附加的信息较多,影响了分组交换的传输效率 , 实现技术复杂 , 软交换(分组交换的应用之一) , 是一种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支持所有现有的电话功能及新型会话式多媒体业务,采用 标准协议,与一种或多种组件配套使用。 , 软交换技术是NGN中语音部分即下一代电话业务网中的核心技术。 , 电路交换设备的功能及构成 , 电话交换机的任务及功能 ,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完成任意两个电话用户之间的通话接续。 , 电话交换机的功能:呼叫检出、接收被叫号码、对被叫进行忙闲测试、向被叫振铃、向主叫送回铃音、 被叫应答,接通话路、双方通话,及时发现话终、进行拆线,使话路复原。 , 电话交换机系统构成:进行通话的话路系统和连接话路的控制系统。 , 话路系统包括:用户电路、设备、交换网络、出中继器、入中继器、绳路及具有监视功能的信号。话 路系统的构成方式有空分方式和时分方式两种。空分方式传送模拟信号,时分方式传送数字信号。 , 控制系统包括:译码、忙闲测试、路由选择、链路选试、驱动控制、计费等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 式有布线逻辑控制方式(布控方式)和存储程序控制方式(程控方式)。 , 程控数字交换机特点:将程控、时分、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 , 程控数字交换原理:直接交换数字化的语音信号,在不同话路时隙发送和接收信号。只有这两个方向的交 换同时建立起来,才能完成数字语音信号的交换。、 ,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检测终端状态、收集终端信息和向终端传送信息的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交 换接续功能和控制功能。 , 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进入数字交换系统的交换网络的必须是数字信号,接口电路应具有模/数转换 和数/模转换功能。模拟用户话机,应有模拟用户接口;外围环境是模拟中继线,则应有模拟中继接 口。数字话机和中继线应有数字接口。 , 交换接续功能:交换接续功能是由交换网络实现的。空分交换机使用空分的交换网络,完成模拟信号 的空间交换任务。数字交换机使用数字交换网络,通过语音存储器完成时隙交换任务。 , 控制功能:分为低层控制和高层控制。低层控制主要对连接功能和信令功能的控制即扫描与驱动,扫 描用来发现外部事件的发生或信令的到来,驱动控制通路的连接、信令的发送或终端接口的状态变化。 高层控制指与硬件设备隔离的高一层呼叫控制。 ,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构成 , 硬件系统:话路系统、控制系统、外围设备。 , 话路系统:由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选组级、各种中继接口、信号部件等组成。 , 控制系统:分为三级,电话外控制级、呼叫处理控制级、维护测试级。 , 外围设备:磁带机或磁盘机、维护终端设备、测试设备、时钟、录音通知设备、监视告警设备。 , 软件系统:运行软件和支援软件。 , 运行软件: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 支援软件:用来开发、生成和修改交换机的软件,及开通时的测试程序。 , 分组交换(包交换)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 X.25分组交换: , 公用分组交换网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为用户提供低速数据业务的数据通信网。 , X.25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电路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使得不同的数据终端设备能接入不同 的分组交换网。 , 帧中继 , 帧中继是分组交换网的升级换代技术。帧中继仅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提高了网络传输效 率,以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 , 帧中继技术特点: ,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 传输速率快 , 费用低廉 , 兼容性好 , 组网功能强 , 帧中继交换机 , 分类:改装型X.25分组交换机、采用全新的帧中继结构设计的新型交换机、采用信元中继和ATM 技术且支持帧中继接口的ATM交换机。 , 特性: , 具有三种类型的接口:用户接入接口、中继接口、网管接口 , 具有业务分级管理功能 , 具有宽带管理功能 , 具有用户线管理、中继管理、路由管理和永久虚电路(PVC)状态管理功能 , 具有拥塞管理功能 , 具有信令处理功能 , 具有用户选用业务处理能力 , 具有网管控制信息通信功能 , 具有网络同步能力 , 异步传输模式(ATM) , ATM在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的同时,克服了电路交换方式中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分组交换 方式信息时延大和抖动的缺点,可以把各种信息进行一元化的处理、加工、传输和交换,提高了网络 效率。 , ATM提供高速、高服务质量的信息交换,灵活的带宽分配及适用从很低速率到很高速率的带宽业务。 , ATM交换技术的特点: , 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支持无连接业务 , 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信头简单,可减少处理开销(信元由53个字节组成,开头5个位信头, 其余48个为信息域或称净荷) , 简化了网络功能与协议 , 路由器 , 应用: ,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连设备,只接收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是连接IP网的核心设备 , 主要用于网络连接,进行过滤、转发、优先、复用、加密、压缩等数据处理,及配置管理、容错 管理和性能管理等 , 功能分为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通道功能 , 路由器主要由输入/输出端口、交换机构、处理机组成。 , 路由器可分为骨干路由器(连接各企业网)、企业路由器(互连大量的端系统)和接入路由器(用于 传统方式连接拨号用户)。 ,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 标记交换:指标记路由器(LSR)根据标记转发数据。标记是指一个数据头,它的格式是由网络的性 质决定的。 , MPLS基本网络结构由标记边缘路由器(LER)和标记路由器(LSR)组成。 , MPLS的技术特点: , 支持多种协议,保证多种网络的互联互通。 , 是一种与链路层无关的技术,采纳ATM的结构传输交换方式,抛弃了复杂的ATM指令,简化了 控制过程。 , 支持大规模层次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极好的网络扩展性。 , 用户接入网类型及应用 , 接入网:处于通信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 , 接入网的定界:由三个接口来界定,即网络侧经业务节点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用户网络接 口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 接入网的分层:电路层、传统通道层、传输媒质层。 , 接入网的功能: , 用户口功能:将UNI的要求适配为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 , 业务口功能:将SNI的要求适配为公共承载信道,并处理接入网管理系统中选择的信息。 , 核心功能:使各个用户承载通路要求或业务口承载通路要求适配为公共传送承载信道。 , 传送功能:为AN不同地点之间公共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同时也为所用传输媒质提供媒质 适配、完成复用。 , 系统管理功能:协调AN内的指配、操作和维护,同时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和业务节点的操作功 能。 , 有线接入网:用铜缆、光缆、同轴电缆等作为传输媒介的接入网。 , 主要有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三类。 , 铜线接入网:采用了数字用户线(DSL)技术。常用的DSL技术有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DSL)和不对 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 HDSL:采用了回波抵消和自适应均衡技术,延长基群信号传输距离,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 ADSL:可以在一对普通电话线上传送电话业务的同时向用户单向提供1.5-6Mbit/s速率的业务,并 带有反向低速数字控制信道。ADSL的不对称结构避免了HDSL方式的近端串音,从而延长了用户 线的通信距离。 , 光纤接入网 , 光纤接入网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介,需要进行电/光、光/电转换。 , 根据承载的业务带宽不同,可以分为窄带和宽带两种。 , 根据网络单元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室。 , 根据是否有电源,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有源光网络可以分为基于SDH的有源光网 络和基于PDH的有源光网路。无源光网络可分为窄带PON和宽带PON。 ,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 , HFC接入网是一种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同轴电缆和光缆技术、射频技术、高度分布式 智能型的接入网络,是通信网和CATV网相结合的产物。 , HFC接入网具有传输频带较宽、与目前的用户设备兼容、支持宽带业务、成本较低等特点。 , HFC接入网分为:窄带无源光网络+HFC混合接入、数字环路载波+单向HFC混合接入、有线+无线 混合接入三种方式。 , 无线接入网 , 是一种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质来连接用户与交换中心的接入方式。 , 固定无线接入 , 典型应用: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 主要技术:LMDS、3.5GHz无线接入、MMDS、固定卫星接入技术、不可见光无线系统。 , 移动无线接入 , 有蜂窝通信网、移动卫星通信网、个人通信网三种。 , 主要技术:GSM、CDMA、WCDMA、蓝牙。 , 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及应用 , 数字数据网(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的一种传输网络。它的传输媒介有光缆、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电缆、双绞线等。 , 数字数据网的特点 , 向用户提供半永久性的数字连接,沿途不进行复杂的软件处理,因此延时较小。 , 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等优点。 -11, 传输质量高,传输误码率可达10。 , 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 , 是任何规程都可以支持、不受约束的全透明传输网,可支持数据、图像、语音等多种业务。 , 网络运行管理简便。 , 对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没有特殊的要求。 , DDN的组成和一般结构形式 , DDN的组成:本地接入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系统、网同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 , 本地接入系统:由用户设备、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组成,其中的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称为用户环 路。 , 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 , 复用:把多路信号集合在一起,共同占用一个物理传输介质。 , 典型的复用方式: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 , 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CS)用于通信线路的交叉、调度及管理。它由同步电路、交叉连接和微机 处理三个单元组成。 , DCS主要功能是维持操作系统,处理输入的命令和内部中断,检测内部出错及告警信号并作 出反应,以及执行时隙交叉并监视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 DCS采用单级时隙交换结构,对任何数量的64kbit/s线路的交叉不会阻塞。 , 局间传输系统 , 指节点间的数字信道及由各节点通过与数字信道的各种连接方式组成的网络拓扑。 , 局间传输的数字信道通常指数字传输系统中的基群(2.048Mbit/s)信道。 , 网同步系统 , 分为准同步、主从同步、互同步三种方式。DDN通常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 网络管理系统. , DDN的网络管理包括用户接入管理、网络资源的调度、路由选择、网络状态的监控、网络故障的 诊断、告警与处理、网络运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以及计费信息的收集与报告等。 , DDN的一般结构形式 , DDN节点类型在组网功能方面可分为2M节点、接入接点和用户节点三种。 , 2M节点:用于网上的骨干节点,执行网络业务的转换功能。 , 接入接点:为DDN各类业务提供接入功能。 , 用户节点:为DDN用户入网提供借口,并进行必要的协议转换。 , DDN一般为分级网,在骨干网中设置若干枢纽局。根据业务情况,DDN网可以设置二级干线网和本地 网。 , DDN网络业务类别 , 专用电路业务: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定时开放的。 , 虚拟专用网(VPN)业务: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网管设备对租用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整和管理。 , 帧中继业务:将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封装在一个较大的帧内,加上寻址和校验信息,传输速度可达 2.048Mbit/s。 , 语音/G3传真业务:通过在用户入网处设置语音服务模块(VSM)来提供语音/G3传真业务。VSM主 要功能如下: , 提供电话机和小交换机(PBX)连接的2/4线模拟接口 , 语音压缩编码,将每路语音信号复用在一条信道上 , 每路语音占用速率为8kbit/s、16kbit/s、32kbit/s等 , 使模拟接口的信令和复用信道上的信令相互转换 , 对每条语音压缩电路可能要附加传递信令信息的通路 , G3传真信号的识别和语音/G3传真业务的倒换控制等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 , 可实现资源共享 ,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 有利于均衡负载 , 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工作环境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 局域网:覆盖面积小,传输距离在数百米,主机或工作站用10-1000Mbit/s的高速通信线路相连, 通常采用总线、环形或行星结构。 , 城域网:作用范围是一个城市,距离通常在10-150km间,传输速率在2Mbit/s以上,多采用树形 结构。 , 广域网:进行远距离(几十到几千公里)传输,又称远程网。传输时延大,信道容量较低,数据 传输速率在2Mbit/s-10Gbit/s之间。网络拓扑设计主要考虑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形、环形、网形、树形、总线型。 , 星形:结构简单,容易建网,便于管理。但由于通信线路总长度长,成本较高,同时对中心节点 的可靠性要求高,中心节点出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 环形:没有路径选择问题,网络管理软件实现简单。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节点,容易 因某个节点问题发生故障,网络吞吐能力较差,适用于信息传输量不大的情况。 , 网形:结构可靠性高。但所需通信线路总长度长,投资成本高,路径选择技术较复杂,网络管理 软件也比较复杂。局域网较少采用。 , 树形:适用于各种统计管理系统。但任一节点故障都会影响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故可靠性 要求较高,而且越高层次的节点,其可靠性要求越高。 , 总线型:任何一节点故障不会使整个网络发生故障,比较容易扩展。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软件组成,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 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及信号变换器组成,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通信控制。 , IP电话 , 基于因特网网络协议,利用多种通信网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通信方式。 , 平均每路电话实际占用贷款4kbit/s。 , 面临着通信标准、承载网路与通话质量等问题。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IOT):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 , 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 物联网技术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一般由阅读器、应答器(标签)、应用系统组成。 ,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目的是协 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 , IPv6技术:扩大地址空间(128位地址长度)、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安全性有更好 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多播功能。 , 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纳米技术:应用在RFID设备、感应器设备的微小化设计、加工材料和为纳米加工技术上。 , 无线通信技术:由传感器、M2M终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终端管理平台与终端软件升级服务器、 运营支撑系统、行业应用系统等构成。 , 智能终端技术:数据透传终端和非数据透传终端。目前影响物联网终端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标准化问题。 , 物联网技术框架结构: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公共技术。 , 物联网应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建筑、工业自动化、精细农牧业、生态监测、军事领域。 , 通信电源系统的要求及供电方式 , 通信电源系统要求:可靠、稳定、小型、高效 , 完善的接地与防雷设施,具备可靠的过压和雷击防护功能,电源设备的金属壳体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 , 通信电源设备及电源线应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层,绝缘层包括有足够大的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 通信电源设备应具有保护与告警性能 , 具备可靠性。交流电源供电时一般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还采用两台以上的整流设备并联运行方 式 , 电源电压稳定,不能超过允许变化范围 , 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应正常工作,且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 , 小型化、集成化,能适应通信电源的发展和扩容 , 提高电源设备的效率,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太阳能电源和风力发电系统 , 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集中供电、分散供电、混合供电、一体化供电。 , 集中供电: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组成。 , 分散供电:应用在大容量的通信枢纽楼。 , 混合供电:应用在无人值守的光缆中继站、微波中继站、移动通信基站等。综合应用交、直流与太阳 能、风力电源等。 , 一体化供电:通信设备与电源设备装在同一机架内,由外部交流电源直接供电。如小型用户交换机。 ,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组成。 , 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交流供电线路、燃油发电机组、低压交流配电屏、逆变器、交流不间断电源等 , 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配电屏、整流设备、蓄电池、直流变换器等 , 接地系统:包括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等,一般采取四者联合接地的方 式。 , 交流接地可避免因三相负载不平衡而使各相电压差别过大现象发生。 , 工作接地可保证直流通信电源的电压为负值。 , 保护接地可以避免电源设备的金属外壳因绝缘受损而带电。 , 防雷接地可以防止因雷电瞬间过压而损坏设备。 , 通信电源系统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蓄电池的工作特点及主要指标 , 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电池槽、排气阀或安全阀、电解液(硫酸)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 通信行业已广泛使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免维护电池)。但在一些中心机房,容量较大的电 池组仍以固定式铅酸蓄电池为主。 ,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安全阀、外壳等部分组成。正负极板采用涂 浆式极板,具有很强的耐酸性、很好的导电性和较长的寿命,自放电速率也较小。 , 蓄电池的主要指标:电动势、内阻、终了电压、放电率、充电率、循环寿命。 , 浮充充电:用整流设备和电池并联供电的工作方式,由整流设备浮充蓄电池供电,并补充蓄电池 组已经放出的容量及自放电的消耗。 , 均衡充电(过冲电):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比重、容量、电压等不均衡的情况时应进 行均衡充电,使电池都达到均衡一致的良好状态。 , 均衡充电一般要定期进行。 , 需要进行均衡充电的情况:放电过量造成终了电压过低、放电超过容量标准的10%、经常充 电不足造成极板处于不良状态、电解液里有杂质、放电24h未及时补充电、市电中断后导致 全浮充放出近一半的容量等。 , 通信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 太阳能电源的特点 , 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静止、安全、可靠、无公害。无转动部分,无噪声,无放射性,不 会爆炸,维护简单,安装地点自由,搬迁方便,可以随意扩大规模。 , 缺点:输出功率随昼夜、季节变化,输出能量的密度低,占地面积大。 , 太阳电池种类: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硫化镉太阳电池。 , 硅太阳电池:单晶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在通信系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硅太阳电池,效率可达18%,但价 格高。因此目前大量采用多晶硅或非晶硅太阳电池。 , 砷化镓太阳电池:抗辐射能力强,主要用于宇航及通信卫星等。 , 硫化镉太阳电池:具有可绕行了,携带、包装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但稳定性差,寿命短,会污 染环境。 , 太阳电池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直流、交流、直流-交流混合供电。 ,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 光纤的结构: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 ,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阶跃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光纤。 , 光纤通信的工作窗口:光纤通信选用波长范围在800-1800nm,其中800-900nm为短波长波段,主要有850nm 一个窗口,1300-1600nm为长波长波段,主要有1310nm和1550nm两个窗口。 , 光线的分类: , 按材料:石英系光纤、多组分玻璃光纤、塑料包层石英芯光纤、全塑料光纤、氟化物光纤 , 按传输模数: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 按工作波长: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超长波长光纤 , 按套塑结构:紧套光纤、松套光纤 ,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常规型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 , 按折射率分布:阶跃型光纤、渐变型光纤 , 多模光纤:当光纤的几何尺寸远大于光波波长时,光纤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传输模式。 , 经过长距离传输会产生模式色散,会使带宽变窄,降低传输容量 , 只适用于低速率、短距离的光纤通信,局域网大量采用多模光纤。 , 单模光纤:当光纤的几何尺寸较小,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芯径在4-10um范围),光纤只允许一种 模式(基模)在其中传播,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 , 单模光纤避免了模式色散,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传输。 , 按ITU-T,单模光纤可分为G.652、G.653、G.654、G.655、G.656、G.657六种。目前G.656单模光纤还 处于研发阶段。 , G.652标准单模光纤:满足CWDM技术需要,可以不需要激光器制冷、波长锁定和精确镀膜等复 杂技术,降低了设备运营成本,主要用于城域网建设。 , G.653色散位移光纤:不利于多信道的WDM传输,只在日本等国干线网上应用,我国干线网几 乎没有应用。 , G.654截止波长位移光纤:也叫衰减最小光纤,主要应用于长距离数字传输系统,如海底缆。 ,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为适于DWDM的应用而开发。 , G.657单模光纤:分为A、B两大类,对弯曲损耗不敏感。作为未来我国入户光纤。 , 光缆:以一根或多根光纤或光纤束制成符合光学、机械和环境特性的结构。 , 由缆芯、护层和加强芯组成。 , 光缆的特点: , 层绞式结构光缆:容纳的光纤数量多,光缆中光纤余长容易控制,光缆的机械、环境性能好,适用于 直埋、管道和架空。但光缆结构、工艺设备较复杂,生产工艺环节繁琐,材料消耗多。 , 束管式结构光缆: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捷,耐侧压,网络传输的稳定性高,光缆截面小,重量轻, 适宜架空敷设。但光缆中的光纤数量不宜过多(分离光纤为12芯、光纤束为36芯、光纤带为216芯), 光缆中光纤余长不易控制,成品光缆中松套管会出现后缩等。 , 骨架式结构光缆:对光纤有良好的保护性能,侧压强度好,适于管道布放,光纤密度大,施工接续中 无需清楚阻水油膏,接续效率高。但制造设备复杂,工艺环节多,生产技术难度大,在我国仅限于干 式光纤带光缆(管道)。 ,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皮线光缆、皮纤):光缆中的光纤数一般为1芯、2芯或4芯,主要用于光缆 线路的入户引入段。 , 光缆的型号 , 形式由5部分构成,包括分类、加强构件、结构特征、护套、外护层。 , 如果同一根光缆中含有两种或以上规格光纤时,中间用“+”联结。 , A表示多模光纤,B表示单模光纤。 , 通信电缆的种类 , 按敷设方式和运行条件:架空电缆、直埋电缆、管道电缆和水底电缆。 , 按传输频谱:低频电缆(10kHz以下)、高频电缆(12kHz以上)。 , 按电缆芯线结构:对称电缆、不对称电缆。 , 按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实心聚乙烯电缆、泡沫聚乙烯电缆、泡沫实心皮聚乙烯绝缘电缆、聚乙烯垫片绝 缘电缆。 , 按电缆护层:塑套电缆、钢丝钢带铠装电缆、组合护套电缆。 , 全塑电缆 , 型号:按电缆用途、芯线结构、导线材料、绝缘材料、护套材料、外护材材料等标示。 , 对于星绞式电缆:星绞组数X每组心线数X导线直径(mm) , 对于对绞式电缆:心线对数X每对心线数X导线直径(mm) , 全塑电缆:电缆的心线绝缘层、缆心包带层和护套,均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制成。全塑市话电缆属于宽 频对称电缆,广泛用于传送语音、电报和数据等业务电信号。 , 全色谱双绞通信电缆的芯线由纯电解铜制成,一般为软铜线。 , 芯线的绝缘形式分为:实心绝缘、泡沫绝缘、泡沫/实心皮绝缘。 , 绝缘后的芯线采用双绞形式进行扭绞。线组内绝缘芯线色谱分为普通色谱和全色谱两种。 , 普通色谱:标志线为蓝/白,其他线对为红/白,目前使用已不多。 , 全色谱:由十种颜色两两组合成25个组合,a线颜色为白、红、黑、黄、紫,b线颜色为蓝、橙、绿、 棕、灰。 , 屏蔽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本地网中用的最多的屏蔽层是裸铝带、双面涂塑铝带。 , 全塑电缆的护套在屏蔽层外,有单层护套、双层护套、综合护套、粘接护套、特殊护套五种。 , 自承式电缆 , 分为同心式结构和葫芦形结构两种,常用的为葫芦形结构。 , 导线是退火裸铜线;缆芯结构以25对为基本位;屏蔽层采用轧纹金属带纵包于缆芯包带的外面并两边搭 接牢固;护套为黑色低密度聚乙烯;吊线为7股钢绞线。 , 双屏蔽数字同轴电缆 , 安装敷设温度为-5至+50度,储存和工作温度为-30至+70度。电缆安装与运行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最大 外径的7.5倍。 , 在同轴电缆的中心部位有一铜导体,塑料层提供中心导体和网状金属屏蔽之间的绝缘。 , 同轴电缆安装比较困难,但有很高的抗信号干扰能力,所支持的网络设备之间的电缆长度比双绞线电缆长。 , 5类双绞电缆的分类、特点 , 常用的双绞电缆分为100Ω和150Ω两类。100Ω电缆分为3类、4类、5类及6类/E级几种,150Ω双绞电 缆目前只有5类一种。 , 超5类双绞电缆: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的要求,并且满足低综合近端串扰的要求,有足够的性能余量,给 安装和测试带来方便。 , 广播电视技术 , 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 亮度:彩色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 , 色调:指彩色的颜色类别。 , 饱和度:彩色的深浅和浓淡程度。 , 电视三基色:红、绿、蓝。 , 目前存在的彩色电视制式有NTSC、PAL和SECAM三种。 , 数字电视 , 数字电视标准:美国的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欧洲的数字视频广播DVB标准、日本的综合 业务数字广播ISDB标准和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 数字电视分类: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300-480线)、高清晰度电视(HDTV,720线) , 数字电视优点: , 信号电平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质量高 , 数字化设备相对于模拟设备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工作可靠 , 频谱利用率高 , 易于实现条件接收,能提供全新的服务功能,开拓新的增值业务 , 灵活友好的人机界面,使设备操作、调试、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智能化 , 广播电视系统 ,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信号发射、信号检测与接收。 , 播出:录播、直播、转播 , 传输:地面无线、电缆光缆有线、卫星 , 广播电视系统的分类: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系统、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 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 模拟广播电视系统:由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接收终端组成。 ,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 , 由信源、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解码器、同步单元、接收终端组成。 ,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 数字音频广播 , 优点:高质量、对多径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可附加传送数据业务。 , 高清晰度电视 , 特点:清晰度高,每帧扫描行数1000行以上;音频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带宽大,对PAL制 全信号,相当于60MHz带宽,是模拟电视的10倍;信号监视和分析的设备复杂。 ,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中心的数字化、传输系统的数字化。 , 广播电视的网络化:广播电视中心的网络化、传输系统的网络化。 , 信息传输的电子媒体: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 ,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发展:一大(大功率)、三高(高效率、高质量、高稳定)、三化(固态化、数字化、自 动化)。 , 广播中心技术 , 混响时间 , 在闭合空间里,当声源停止振动后,残余的声音会在室内来回反射,每次都会有一部分声音被吸收, 当声能衰减到原值的百万分之一(即声能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 混响时间的大小与房屋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 , 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为0.6-1.0s左右。混响时间过长,会使声音含糊不清;时间太短,会 使人感到声音干涩沉闷,甚至使人感到说话费劲。 , 改变墙壁、顶棚的吸声材料,可以调整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使用吸声材料时,要注意各个频段的牺牲 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并要考虑材料的机械强度和防潮、防火等性能。 , 演播室噪声包括室外噪声和室内噪声。 , 室外噪声 , 空气声: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 , 撞击声:在物体上撞击引起的噪声,传播途径主要是墙壁、楼板、门窗的震动,脚步声时最 常听到的撞击声。 , 室内噪声:主要是摄像机和人员移动、空调等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 为了降低演播室的噪声,在设计演播室时,尽量不在演播室房顶上设置设备人员频繁出入的 房间,以避免脚步声、桌椅拖动声及墙壁、顶棚等受撞击或振动而将噪声传入室内。 , 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在上层楼板上铺减振、吸声材料,如地毯等解决。 , 演播室和录音棚: , 应有适当的混响时间,并且房间中的声音扩散均匀 , 墙壁和顶棚上应布置适当的吸声材料,在地面上要铺上地毯 , 录音室的混响采用自然的长混响(供大型交响乐团演奏的录音)和强吸收的短混响 (用于一般录音室) , 应能隔绝外面的声音 , 墙壁、门、窗应作隔音处理,同时对录音室的通风、采暖、制冷也要采取措施,消 除发出的噪声 , 控制室:也要求有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以便工作人员逼真地监听节目的音质。 , 电视中心技术 , 广播电视中心系统:由节目制作、节目资源管理、节目播出控制、信号发送子系统组成。 , 广播中心工艺 , 广播中心主要设录音室、控制室、复制室、效果配音室、审听室、播出控制室、播出机房和节目资料 库等。 , 电视中心工艺 222, 电视演播室:分为大型(400m以上)、中型(200m左右)、小型(100m以下)。 , 演播室系统包括视频、音频、同步、编辑、告示和通话系统。 , 电视节目编辑系统:线形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 , 数字播出系统:由总控系统、播控系统、播控上载矩阵系统、硬盘系统组成。 , 电视节目播出方式:传统自动播出系统、硬盘播出系统。控制系统:硬盘播出、硬盘和磁带混合播出、 磁带播出。 ,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包括数字化上载、编目信息标引、节目对象检索、媒体数据存储管理等子系统。 , 声音广播的相关声学知识 , 声音的基础知识 ,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20-20000Hz。人耳对3000-5000Hz的声音最敏感 , 声源具有方向性、反射和折射、衍射和散射等传播特性 , 声音的特性:由响度、音调、音色三要素描述。响度与声波的强度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波 形有关 , 立体声原理 , 双耳定位:声音到达两儿存在时间差 , 立体声的拾声:采用两个或多个传声器拾取声音,全部信号由这些传声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 个声道的信号 , 立体声的听声: , 在双声道立体声放音条件下,左右两只音箱应对称地放置于听声室中线的两侧,间距3-4.5m,与 听音人的水平夹角在60-90度之间,最佳听音角度是60-70度。 , 听音室或立体声控制室的混响时间在0.3s左右,背景噪声满足噪声评价曲线NR-15。 , 5.1声道环绕立体声 , 在听音者前方设置三只音箱,在侧后方设置两只音箱,组成左、中、右和左环、右环5个声道,再加 1个重低音声道组成5.1声道环绕立体声还音系统。 , 电视照明的电光源 , 电视照明电光源的要求 , 色温均匀稳定,显色性良好,调光改变工作电压,色温和显色指数也能稳定 , 发光亮度高,光通量稳定,效率高,热耗散低 , 电光源电路简单,能瞬间重新点亮 , 电视照明电光源的性能指标:额定电压和电流、额定功率、光通量和发光效率、色温、显色性、全寿命和 有效寿命。 , 演播室灯具 , 灯具:指固定电光源并通过特定的光学结构对其出射光线的方向和性质进行初步控制的器具。 , 灯具的作用:一是支撑光源;二是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控制,实现光通量的再分配、光束范围和光 线软硬性质等的控制。 , 灯具分为聚光型灯具和散光型灯具两类。 , 聚光型灯具:硬光型灯具,主要在内景照明中使用。常见的有菲涅耳聚光灯、回光灯、光束灯、 追光灯、远射程聚光灯、投射聚光灯。 , 散光型灯具:柔光型灯具,用来减弱硬光型灯具造成的阴影,掩饰物体表面的起伏和缺陷,常用 作辅助光、基础光和背景光。常见的有新闻灯、天幕灯、地排灯、三基色荧光灯。 , 电气调光设备 , 对灯具发出的投射方向与范围、光线软硬和色温等性质进行二次调控,常用的有挡光板、反光器材、 柔光器材、色温滤色纸、专用的调光器材。 , 电气调光设备:通过控制电光源的工作电流的方式实现对光强度的控制。 , 满足不同场景对照度变化的要求 , 进行场次预选,提高演播室利用效率 , 延长电光源的使用寿命 , 可控硅调光设备 , 分为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具有容量大、功率高、控制特性好、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是 目前演播室照明调光控制的主流元器件。 , 调光控制系统 , 包括调光器和调光控制台,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 , 演播室灯光的技术要求 , 对照度的要求:镜头光圈在F4位置,照度2000lx。 , 对色温和显色性的要求:符合彩色摄像机的色温特性3200K。 , 数字电视演播室对灯光的要求:16:9画面包含的内容更多,因此需要注意测光、测地流光和侧面的 景物光等。 ,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 中短波广播发射技术 , 基本结构:主要设备是广播发射机和天馈线系统。节目传送设备包括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波机房、收 转机房和光缆电缆信号解调机房。电源设备包括变电站和配电间(主备两套),冷却设备包括冰冷系 统和风冷系统。 , 中短波广播发射的特点: , 中波526.5-1605.5kHz,共划分为120个频道,此频段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是沿地面传播的地波衰 减较小。由于地波传播稳定,场强高,抗干扰能力强,接收质量好,发射机功率要大、中、小相 结合,以中小功率为主。 , 短波3.2-26.1kHz,此频段内地波不能形成有效服务区,而在离短波发射机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以 外的地方形成服务区,因此短波频段适用于远距离的国际广播。 , 中短波广播发射机测试项目中三大电声指标:非线性失真、频率响应、噪声电平。 , 电视发射技术 , 电视发射机基本组成:分别放大式(双通道)电视发射机、共同放大式(单通道)电视发射机。 , 电视发射机的特点:采用残留边带幅度调制,有固定黑色电平,工作在超短波波段。 , 电视发射机测试项目 , 一般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 传输特性:图像通道传输特性和伴音通道传输特性 ,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 , 调制方式:单声道调制式、立体声调制式、多节目调制式 , 调频广播的特点:线形失真好、没有串信现象、信噪比好、能进行高保真度广播、效率高、容易实现 多工广播、覆盖范围有限和“门限”效应及寄生调频干扰。 , 天馈线系统 , 广播中波天线:垂直接地天线和定向天线 , 广播短波反射天线:水平对称振子天线、笼形天线、同相水平天线 , 接收天线:菱形天线、鱼骨天线 , 辅助设备:冷却系统、假负载、调试监测和控制系统、配电系统。 , 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要求 , 有线电视系统组成 , 邻频传输系统和非邻频传输系统 , 邻频传输系统:300MHz、450 MHz、550 MHz、740 MHz、1000 MHz系统 , 非邻频传输系统:VHF、UHF、全频道系统 , 前端机房:接收各种需要传输的信号;将接收的各路信号进行滤波、变频、放大、调制和混合等一系 列加工,使其适合在干线中传输。 , 干线传输系统:把前端输出的高频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高质量地传输给用户分配系统,同时把系统末 端的回传信号传输给前端。 , 用户分配系统:把从前端传来的信号均匀地分配给用户。 , 数字有线电视的优点 , 收视节目多,内容更丰富 , 图像和伴音质量更好,伴音更为悦耳动听 , 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更为充分 , 开展双向与多功能业务成为可能 , 电视信号的有条件接收变得更为容易 , 数字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等级 , 低清晰度电视LDTV(300线)、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350-600线)、高清晰度电视HDTV(800-1000 线或1000线以上) , 数字有线电视的传输模式:包括同轴电缆传输、光纤传输、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干线为光缆,分配 网为同轴电缆)三种。 , HFC传输网络的组成:数字卫星接收机、视频服务器、编解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各种管理服务器、 控制网络传输设备。 ,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 , 传输系统的组成 , 系统的技术要求:广播卫星需要对地静止,要有足够的有效辐射功率,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和可靠度, 重量尽量轻。 , 组成部分 , 同步卫星和转发器:接收上行地球站发来的电视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向地球上的覆盖区转发。 , 测控站:测量、控制卫星的运行轨道和姿态,保证其覆盖区域不变。 , 地球接收站:接收电视广播卫星转发下来的电视信号,提供视音频信号或射频信号。 , 上行地球站:把节目制作中心送来的信号加以处理,经过调制、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通过抛物 面定向天线向同步卫星发射上行信号,同时也接收该同步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电视信号,以监测 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 , 卫星广播电视的特点: , 覆盖面积大(同步卫星距地球35786km) , 省去了结构复杂的跟踪设备,克服了电波由于传送距离变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转播质量进一步提高 , 投资少、建设快、节约能源 , 频段划分和传输标准 , 世界各国卫星电视广播采用C频段3.7-4.2GHz和Ku频段11.7-12.75GHz。其中C频段的上行信号频率 是6GHz左右,下行信号频率是4GHz左右;Ku频段的上行信号频率是14GHz左右,下行信号频率是 12GHz左右。 , 我国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标准采用欧洲的DVB-S标准。DVB-S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标准主要指信号编码和 调制标准。 , DVB-S直播数字卫星电视系统:前端系统、传输和上行系统、直播卫星、用户管理系统、用户接收系统。 , 广播电视监测 ,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任务: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传输及拨出技术质量、信号接收效果、频段无线电波 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播出动态、频谱负荷、电波传播情况及与有关国家或地区交 换监测资料。 ,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组成: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卫星电视广播监测系统、有线电视监测系统、省级监测 分中心。 ,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工程内容 , 有线电视监测网具有安全监测、质量监测和内容监测三大功能。 ,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工程内容: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直属监测台、遥控监测站、中波数据采集 点。 ,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工程内容:了解系统监测功能的需求、系统软件结构的划分、系统硬件的选型及功 能配置,进行监测机房的建设、监测前端的设备生产与安装。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技术 , 机房设备安装的工艺要求 , 铁件安装: , 安装前应检查材料质量,不得使用生锈、污渍、破损的材料;铁件安装或加固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平面 图的要求;安装的立柱应垂直,垂直偏差不大于立柱全长的1‰;铁架上梁、连固铁应平直无明显弯 曲;电缆支架应端正,距离均匀;列间撑铁应在一条直线上,铁件对墙加固处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挂 安装应牢固、垂直,一列有多个吊挂时,吊挂应在一条直线。 , 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 , 电缆主走道及槽到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水平走道应与列 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 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倾斜现象。走线架应保证电气连 2通,就近连接至室内保护接地排,接地线宜采用35mm黄绿色多股铜芯电缆。 , 机架设备安装 , 机盘插盘前必须戴好防静电手环,有手汗者要戴手套 , 安装馈管时必须使用专用力矩扳手,防止用力过大使馈管变形 , , 线缆及电源线布放 , 电缆布放 , 电缆转弯曲率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5倍 , 电源线、电缆、地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 , 线缆在走线加上要横平竖直,不得交叉。从走线架下线时应垂直于所接机柜 , 同一机柜不同线缆的垂直部分的扎带在绑扎时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 使用扎带绑扎时,扎带扣应朝向操作侧背面,扎带扣修剪平齐 , 光纤布放 , 拐弯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光缆直径的20倍 , 槽道内光纤应加套管或线槽进行保护,无套管保护处应用扎带绑扎,但不宜过紧 , 电源线敷设 ,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材料,中间不得有接头 , 铜(铝)排馈电线正极应为红色油漆标志,负极应为蓝色标志,保护地应为黄色标志 , 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 电缆端接 , 电缆端接所用焊剂应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焊好后应用酒精棉球擦洗干净 , 采用绕接的信号线应使用绕线枪,绕接时的刮线长度应一致 , 采用卡接方式的卡线钳应垂直接线端子,压下时发出回弹响声说明卡接完成,同时多余线头应自 动剪断 , 设备的通电检查:通电前的检查、通电检查 , 设备的拆旧、搬迁、换装 , 拆除旧设备 , 先拆除电源线、信号线,特别是与运行设备同电源的线缆 , 拆除时应使用缠有绝缘胶布的扳手,并将拆下的线缆端头作绝缘处理,防止短路 , 各种线缆拆除后应分类盘好存放,最后拆除机架 , 设备的搬迁、换装与割接 , 微波设备搬迁前应制定详细的搬迁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申请停电路时间,提前做好新机房的天馈线系统、电源 系统、走线架及线缆的布放准备工作 , 设备的迁装、换装以及电路割接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协助进行,并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 , 迁装、换装旧设备在搬迁前应进行单机、通道等主要指标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搬迁后应能达 到原水平 , 机房设备的抗震防雷接地及环境要求 , 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 , 天馈线壁雷 , 通信局的天线必须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必须高于天线最高点的金属部分1m以上,避雷针与避雷 引下线必须良好焊接,引下线应直接与地网线连接 o, 天线应该安装在45避雷区域内 , 天线馈线金属护套应在顶端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作接地保护 , 出入站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口处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保安器 , 在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 通信局建筑物上的航空障碍信号灯、彩灯及其他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护套的电力 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管道应每隔10m就近接地一次。电 源芯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就近对地加装保安器 , 供电系统避雷 , 交流变压器避雷 , 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 电力变压器高、低压侧均应各装一组避雷器,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 , 电力电缆避雷 ,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地埋电力电缆进入通信局,电力电缆应选用 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其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通信局 ,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 , 地埋电力电缆与地埋通信电缆平行或交叉跨越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采用架空交、直 流电力线引出通信局 , 电力设备避雷 , 通信局内交直流配电设备及电源自动倒换控制架,应选用机内有分级防雷措施的产品 , 在市电油机转换屏的输入端、交流配电屏输入端的三根相线及零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 , 在直流配电屏输出端应加浪涌吸收装置 , 接地系统的检查 , 接地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及建筑物的地下接地网 , 接地电阻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接地线应尽可能直线走线,室外接地应为镀锡铜排 , 不允许在接地系统中的连接通路设置开关、熔丝类等可断开器件 , 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应超过30m,采用的材料应为镀锌扁钢,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X40mm , 室外接地点应采用刷漆、涂抹沥青等防护措施防止腐蚀 , 通信设备的环境要求 , 机房温度要求 , 机房温度是指在地板上2.0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得的数值 oo, 一类通信机房温度应在10-26之间,二类通信机房温度应在10-28之间,三类通信机房温度应在 o10-30之间 , 机房湿度要求 , 机房湿度是指在地板上2.0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得的数值,应避开出、回封口 , 一类通信机房湿度应在40%-70%之间,二类通信机房湿度应在20%-80%之间,三类通信机房湿度 应在20%-85%之间 , 机房防尘要求 , 对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房),直径大于0.5um的灰尘离子浓度应?3500粒/L,直径大于5um 的灰尘离子浓度应?3.0粒/L , 对于一类、二类机房,直径大于0.5um的灰尘离子浓度应?3500粒/L,直径大于5um的灰尘离 子浓度应?3.0粒/L , 对于三类机房和蓄电池室、变配电机房,直径大于0.5um的灰尘离子浓度应?18000粒/L,直径 大于5um的灰尘离子浓度应?300粒/L , 机房抗干扰要求 ,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0.15-1000MHz时,应?126dB ,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应?800A/m(相当于10Oe) , 应远离11万伏以上超高压变电站、电气化铁道等强电干扰 , 应远离工业、科研、医用射频设备干扰 , 机房地面可使用防静电地漆布或防静电地板 , 机房照明要求 , 应以电器照明为主,避免阳光直射入机房内和设备表面上 , 机房照明一般由正常照明(市电供电)、保证照明(机房内备用电源供电)和事故照明(蓄电池 供电)三种。 , 一类、二类机房及IDC机房照明水平面照度最低应满足500照度标准值,三类机房照明水平面照 度最低应满足300照度标准值。以上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75m处的测定值 , 蓄电池室、发电机机房和风机、空调机房水平面照度最低应满足200照度标准值。以上水平面照 度指距地面的测定值 , 机房荷载要求 2, 设备安装机房地面荷载大于6kN/m 22, 总配线架低架(每直列800线以下)不小于8kN/m,高架(每直列1000线以上)不小于10kN/m , 天馈线系统的安装要求 , 天馈线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 运送到现场先检查天线有无损伤,配件是否齐全,然后选择合适的组装地点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禁 止天线面着地受力,馈源的安装应轻拿轻放。 , 检查吊装设备、卷扬机、手推绞盘、手板葫芦等使用的安装工具必须安全完好,钢丝绳、棕绳、麻绳 等没有锈蚀、磨损、断股等不安全因素 , 制定安全措施,划定安装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 检查抱杆和铁塔连接支架的所有螺栓 , 风力达到6级时,禁止高空作业;风力达到4级时,禁止在铁塔上吊装天线。雷雨天气禁止上塔作业 , 天线安装要求 , 基站天线 , 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下45度角的保护范围内 , 天线安装间距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全向天线收、发水平间距应不小于3m。在屋顶安装时,全 向天线与避雷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2.5m,智能天线水平隔离距离应大于2m。 , 全向天线离塔体间距不应小于1.5m , 微波天线、馈源 o, 水平支撑杆安装角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水平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25,垂直 o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5,加固螺栓必须由上往下穿 , 当站距在45km以内时,接收场强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允许在1.5dB以内;当站距大于45km 时,接收场强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允许在2dB以内 , 卫星地球站天线、馈源 , 天线驱动电机应在安装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通电转动试验,确认正常后再进行安装 , 馈源安装 , 必须在干燥充气机和充气管路安装完毕,并可以连续供气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 安装后应及时密封并充气 , 极化分离器及合路器的安装 , 安装前应检查连接极化器的直波导应无变形,内壁应洁净、无锈斑 , 施工中,严禁任意调整计划分离器及合路器 , 安装过程中严防异物掉进馈源系统,严禁手扶馈源内壁 , GPS天线 , GSP天线应安装在较开阔的位置上,并保持垂直,离开周围金属物体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m。 应保证周围遮挡物对天线的遮挡小于或等于30度,天线竖直向上的视角应大于等于120度。 , GPS天线应处在避雷顶点下倾45度保护范围内 , 馈线安装要求 , 馈线进入机房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半径应大于或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防 水弯最低处应低于馈线窗下沿 , 馈线与天线连接处、与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 , 室内设备上方垂直部分应使用尼龙搭扣缠绕,尼龙搭扣间间距宜为10-20cm,室内走线架上应采用扎 带绑扎方式 , 室外部分应采用皮线绑扎方式:先松紧适度地沿光缆缠绕3-5圈,再将缠绕好的光缆固定在室外走线 架每根横档上 , 同轴电缆馈线转弯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2倍 , 传输系统的测试 , 传输设备网元级测试 , SDH设备测试 , 平均发送光功率、发送信号波形、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输入信号在1550nm区, -12误码率达到10时设备输入端口处的平均接收光功率)、抖动测试 , 波分复用设备测试 , 波长转换器 , 合波器:主要测试仪表有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 , 分波器:主要测试仪表有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和光谱分析仪 , 光纤放大器:主要测试仪表有光谱分析仪和光功率计 , 传输设备系统级测试 , 包括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系统功能验证两部分 , 系统误码测试、系统输出抖动测试、DWDM光信噪比测试 , 交换系统的测试 , 交换机硬件测试 , 系统检查测试 , 测试项目:系统的建立功能、系统的交换功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系统的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撑 , 工程初验测试项目 , 测试项目:可靠性测试、障碍率测试、性能测试、局间信令与中继测试、接通率测试、维护管理和故 障诊断、数字网的同步与连接、传输指标测试 , 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试内容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测试 , 基站侧的本机测试 , 基站测试包括基站基带部分测试、基站本机单板测试和基站天馈线部分测试三部分 , 目前大部分基站的定标发射功率为20W。基站射频部分功率过小会影响基站的覆盖范围,功率过 大会由于无线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造成基站覆盖范围与有效使用范围不一致。 , 交换侧的测试 , 性能指标:接通率(局内接通率应达到99.96%,局间接通率应达到98%)、局间中继测试、同步 检验、2Mbit接口参数 , 移动通信设备的网络测试 , 网络性能统计测试:通过网络操作管理中心对关系到网络性能质量相关的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测量,借 以反映整个网络的性能。 , 路测(DT):借助测试软件、测试手机、GPS、电子地图及测试车辆等工具沿特定路线进行无线网络参 数和语音质量测定的测定形式。 , 拨打测试(CQT):大型城市宜选50个测试点,中型城市宜选30个测试点,小型城市宜选20个测试 点,市区内应选择机场、商业娱乐中心、宾馆及高话务密度地区10个室内测试点。 ,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要求 , 网络优化的概念 ,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对网络进行 参数和资源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得网络达到更佳运行状态、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 时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 平衡网络覆盖、容量、质量三者之间的矛盾 , 网络优化的分类 , 从网络的结构划分,可分为无线网络优化和交换网络优化 , 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网络新建后的工程优化和运行维护中的专业网络优化 , 网络优化步骤 , 网络数据收集 , 优化工具准备 , 网络话务统计分析 , 路测及室内测试,测试数据分析 , 参数修改及结果验证 , 网络优化的内容与性能指标:掉话、无线接通率、切换、干扰 , SDH微波设备及系统调测 , 微波设备单机调测 , SDH微波接收设备测试 , SDH微波发信设备单机测试 , 天馈线系统测试:天线方向、交叉极化鉴别率、馈线电压驻波比 , 中继段测试项目 , 中频幅频特性和中频群时延响应特性测试、收信接收场强、分集接收系统绝对时延差的测试和调整、 交叉极化改善度测试和调整。 , 系统测试 , 保护倒换功能的验证 , 人工模式保护倒换功能的验证、自动倒换功能的验证、波道倒换优先级的验证 , 数字微波通道的测试 , 误码性能测试、SDH设备输入端最大固有抖动的测试、SDH网络输入端抖动容限的测试、联络公 务信道的测试、倒换段无损伤倒换调整测试 , 网管系统的功能检查 , 故障、告警和维护管理功能 , 系统配置功能 , 性能管理功能 , 统计功能 , 安全管理功能 , 卫星通信系统测试及入网验证测试 , 地球站测试分为单机测试、分系统测试、卫星链路开通测试等几项 , 地球站天线系统测试可以分为馈源系统测试和天线入网验证测试 , 地球站卫星链路开通测试的方法:FLU完全测试、ELU存在载频测试、ALU简略测试 , 验证测试项目分为站内测试和天线测试两大部分 , 强制要求验证测试的典型项目: , 极化调整,应分别调整接收极化和发射极化器的交叉极化鉴别率 , 天线接收方向图,应分别测试同极化方向图和交叉极化方向图 , 天线接收增益 , 地球站品质因数G/T值 , 圆极化的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 , 天线发射增益和EIRP校准,EIRP为发射载波功率 , 天线发射方向图,应测试同极化方向图和交叉极化方向图 , 圆极化的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 , 电源施工安装工艺和技术要求 , 配电设备的安装 , 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图纸,其偏差应不大于10mm , 柜式设备机架安装时,应用4只M10-M12的膨胀螺栓与地面加固,机架顶部应与走线架上梁加固 , 设备工作地线要安装牢固 , 设备安装必须按抗震要求加固 , 电池架的安装 , 电池铁架安装后,各个组装螺钉及漆面脱落处都应补喷防腐漆 , 铁架与地面加固处的膨胀螺栓要事先进行防腐处理 , 蓄电池架应按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加固 , 蓄电池安装 , 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 , 电池单体应保持垂直于水平,底部四角应均匀着力,如不平整,应用油毡垫实 , 安装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时,应用万用表检查电池端电压和极性,保证极性正确连接 , 安装蓄电池组时,应根据馈电母线走向确定蓄电池正、负极的出线位置 , 酸性蓄电池不得与碱性蓄电池安装在同一电池室内 , 太阳电池组装方式 , 通信电源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平板式 , 太阳电池基础宜布置在机房屋顶或室外地面上,周围应无树木、遮挡物 , 太阳电池多列方阵之间应有足够空间,太阳电池支架所用金属材料必须经过防锈处理 , 太阳电池支架四周维护走道净宽应不少于800mm,电池班组之间距离应不少于300mm,电池板块之 间不少于50mm。太阳电池支架的仰角应能人工或自动调整 , 太阳电池支架应有良好的接地和防雷装置 ,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 发电机组安装:地脚螺栓应采用“二次灌浆”预埋。 , 排烟管路安装:排烟管路应平直、弯头少、管路短。 , 其他管路安装: , 输油管路安装时,油泵与油管连接处应采用软管连接,正常油压下不应有漏油、渗油现象。 , 冷却水管路安装时,要求平直、牢固、倾斜角度不大于0.2%,且与流向一致。 , 风冷柴油机吊挂要牢固,接头处应垫石棉线或石棉垫,不得漏气,同时还应有防尘等装置。 , 埋于地下的钢管应采取防腐措施,穿越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以保护。 , 管路涂漆 , 安装完毕后,经检验合格后应涂一层防锈底漆和2-3层面漆。 , 气管:天蓝色或白色 , 水管:进水管浅蓝色,出水管深蓝色 , 油管:机油管黄色,燃油管棕红色 , 排气管:银粉色 , 在管路分支处和管路的明显部位应标红色的流向箭头。 , 风力发电系统的安装 , 塔架基础:包括拉索、地锚和基础。 , 需要混凝土基础的,该项土建工程必须在安装机组开始前21天完成。 , 安装地锚时,应使地锚的指向与风力机立柱成45度角,并与地面保持100-200mm距离。 , 装配塔架 , 应使用高强度构件,所有构件均需做防腐处理 , 如果需要将电源线放置在塔架内,应在塔架装配的同时进行布线 , 对提升塔架用的拉索要做好标记 , 竖立塔架 , 在不带机舱的情况下竖立塔架,在竖立塔架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的线缆和地锚都是安全的,提 升过程要稳定,并注意系好和调整好每根拉索的张力 , 安装风力发电机组 ,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轮毂、叶片、发电机、尾翼等部分组成 , 安装步骤:电气连接、安装主机座、装配机头、进行塔架内布线和测试、安装风力机叶片、安装 整流罩、安装尾翼 , 竖立塔架 , 提升过程中应注意放置机组叶片转动 , 检验塔架是否在所有方向上都是垂直的 , 应在2-3星期内检查拉索张力情况,并按要求进行调整 , 馈电母线安装和电源线、信号线布放 , 馈电母线安装 , 母线安装位置应保持垂直与水平,每米偏差应不大于5mm , 母线在上线柜内安装时,应有支撑绝缘子与上线柜固定;母线在走线架上安装时,应有支撑绝缘 子与走线架固定 , 母线在走线架连固铁上必须上下水平安装,下端为正极,上端为负极 , 布放电源和信号线 , 布放电源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 , 沿地槽布放电源线时,电缆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可用橡胶垫垫底 , 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2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 , 室外电缆的敷设 , 室外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根据工程设计而定。无规定时,一般深度为600-800mm , 遇有障碍物时或穿越道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或塑料管保护 , 电源线穿越钢管、塑料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管内应清洁、平滑 , 电源线穿越后,管口两端应密封 , 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孔内 , 接地装置安装 , 接地装置的安装 , 新建局站的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 接地体埋深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寒冷地区应在冻土层以下 , 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引入线(裸铝易腐蚀,使用寿命短) , 安装接地引入线 , 接地引入线的长度不宜超过30m,其材料为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截面不宜小于40X4mm , 接地体和接地体连接线连接处必须焊接牢固,对于所有接地装置的焊接点都要进行防腐处理 , 敷设的接地引入线在公路、铁路、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引入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穿管加 以保护 , 在有化学腐蚀的地方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 裸露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 接地汇集装置安装 , 接地汇集装置应与接地引入线连接牢固,设置明显的标志 , 线路工程施工通用技术 , 光(电)缆线路路由复测 , 光(电)缆线路路由复测的主要任务 , 根据设计核定光(电)缆的路由走向及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环境条件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地点 , 核定和丈量各种敷设方式的地面距离,核定光(电)缆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湖泊及大型水渠、 地下管线以及其他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及技术措施 , 核定三防(防雷、防白蚁、防腐)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的可能性 , 核定沟坎保护的地点和数量 , 核定管道光(电)缆占用管孔位置 , 根据环境条件,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 为光(电)缆的配盘、光(电)缆分屯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 修改、补充施工图 , 路由复测的原则 , 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进行 , 如遇特殊情况或由于现场条件发生变化等其他原因,必须变更施工图设计选定的路由方案或需要 进行较大范围(500m以上范围)变动时,应与设计、建设(或监理)单位协商确定,并按建设 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 市区内光(电)缆埋设路由及在规划线内穿越公路、铁路位置如发生变动时,应报当地相关部门 审批后确定 , 路由复测的工作内容 , 路由复测小组由施工单位组织 , 实施过程中完成定线、测距、打标桩、划线、绘图、登记等工作 , 光缆的单盘检验与配盘 , 光缆的单盘检验 , 外观检查:光(电)缆盘有无变形,护板有无损伤,各种随盘资料是否齐全 , 光(电)特性测试:光缆长度的复测、光缆单盘损耗测量、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观察、光缆护 层的绝缘检查 , 电缆单盘检验与配盘 , 电缆单盘检验:外观检查、环阻测试、不良线对检验、绝缘电阻检验、电缆气闭性能检验 , 电缆配盘:同一地段应布放同一类型的电缆,并根据自然地势等情况,在必要的地段按设计配置 不同结构的电缆 , 光(电)缆的曲率半径 , 电缆曲率半径必须大于其外径的15倍 , 光(电)缆接续、测试 , 光缆的接续 , 光缆接续的内容:光纤接续、金属护层和加强芯的处理、接头护套的密封及监测线的安装 , 带状光缆的光纤带不得有S弯 , 光缆测试:包括单盘光缆测试、光缆接续现场监测、光缆中继段测试。 , 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 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的优点,光缆的固定大都采用钢绞线支撑的吊挂方式 , 立杆 , 电杆洞深、 , 根据电杆的类别、现场的土质以及项目所在地的负荷区所决定的 , 杆距 , 市区杆距为35-40m,郊区杆距为45-50m , 立电杆的基本要求 , 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不应大于50mm, 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 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 , 终端杆的杆梢应向拉线侧倾斜100-120mm , 拉线 , 拉线程式的决定因素:杆路的负载、线路负荷、角深的大小、拉线的距高比等 , 拉线的种类 , 按作用分:角杆拉线、顶头拉线、风暴拉线(四方拉线)、其他作用的拉线 , 按建筑方式分:落地拉线、高桩拉线、吊板拉线、V形拉线、杆间拉线 , 拉线安装的基本要求 , 拉线地锚坑的洞深,应根据拉现程式和现场土质情况确定。洞深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 标称距高比为1,受地形所限,距高比不得小于0.75,不得大于1.25 , 一般地锚出土长度为300-600mm,允许偏差50-100mm。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 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 , 靠近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在距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2m的地方根据设计规定加装绝缘 子。人行道上的拉线宜以塑料保护管、竹筒或木桩保护 , 避雷线及地线 , 在与10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木桩上的避雷线安装应断开50mm间隙 ,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700mm以下 , 架空吊线 , 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应》500mm,在特殊情况下应》250mm , 吊线在电杆上的坡度变更大于杆距的20%时,应加装仰角辅助装置或俯角辅助装置 , 吊线原始垂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在20?以下安装时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在20? 以上安装时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 , 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杆上,应做终结 , 架空光(电)缆敷设 , 应根据光(电)缆外径选用挂钩程式,挂钩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托板不得脱落 , 光(电)缆挂钩的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30mm , 架空光(电)缆敷设后应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无扭转、无机械损伤状态 , 光(电)缆在电杆上应按设计或相关验收规范标准做弯曲处理,伸缩弯在电杆的两侧的挂钩间下垂 200mm , 架空电缆接头应在近杆处,200对及以下电缆接头距电杆应为600mm,200对以上电缆接头距电杆应 为800mm,允许偏差为?50mm , 架空光(电)缆的保护 , 光(电)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其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光 (电)缆线路进入交接设备时,可与交接设备共用一条地线,接地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 , 光(电)缆线路在郊区、空旷地区或雷击区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 光(电)缆线路每隔2km左右,应将金属屏蔽层与吊线做保护地线 , 在雷害严重地带敷设架空光(电)缆时,应装设架空地线,分线设备及用户终端应安装保护装置 , 敷设墙壁光(电)缆 , 墙壁光(电)缆离地面高度应》3m,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等应采用钢绞线吊挂 , 墙壁上支撑物的间距应为8-10m,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中间支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m,终端固 定物距墙角应不小于250mm , 卡挂式墙壁光(电)缆沿墙壁敷设时,应在光缆上外套塑料管保护,卡钩必须与光(电)缆和保护管 外径相配套 , 卡钩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转弯两侧的卡钩距离应为150-250mm,两侧距离必须相等 , 直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 挖填光(电)缆沟 , 光缆购的质量要求:直、弧、深、平、宽。 , (即以施工单位所画灰线为中心开挖缆沟,光缆线路直线段要直,不得出现蛇形弯;转角点应为 圆弧形,不得出现锐角;按土质及地段状况,缆沟应达到设计规定深度;沟底要平坦,不能出现 局部梗阻、塌方或深度不够的问题;为了保证附属设施的安装质量,必须按标准保证沟底的宽度) , 光(电)缆沟回填土时,应先回填300mm厚的碎土或细土,并应人工踏平 , 直埋光(电)缆敷设安装及保护 , 同沟敷设的光(电)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100mm;布放光(电)缆时应防 止缆在地上拖放,特别是丘陵、山区、石质地带,应采取措施防止光(电)缆外护层摩擦破损;应保 证光(电)缆全部贴到沟底,不得有背扣;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内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 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光缆应用钢管或塑料管保护;穿越有冻土可能的机耕路时, 应采用铺红砖或水泥盖板保护;穿越有疏浚、拓宽规划或可能的沟渠、水塘时,可采用半硬塑料管保 护,并在上方覆盖水泥盖板或水泥砂浆袋 , 光(电)缆线路在下列地点应采取保护措施 , 高低差在0.8m及以上的沟坎处,应设置护坎 , 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应设置漫水坡、挡土墙 , 光(电)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m的坡地,宜采用S形敷设 , 光(电)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应采用钢管或塑料管等保 护措施 , 当光(电)缆线路无法避开雷暴严重地域时,应采用消弧线、避雷针、排流线等防雷措施 , 光(电)缆离电杆拉线较近时,应穿放不小于20m的塑料管保护 , 光(电)缆线路标石的埋设 , 埋设光(电)缆标石地点 , 光缆接头处、转弯点、预留处 , 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 , 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 , 敷设防雷排流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 , 可以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识光缆位置时,可以不埋设标石 , 标石的标识规格 , ,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 , 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测试,应在光缆回填300mm后和光缆接头盒封装回填后进行 , 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测试,应根据被测试对地绝缘电阻值的范围,按仪表量程确定使用高阻计 或兆欧表。选高阻计时,应在2分钟后读数;选兆欧表时,应在仪表指针稳定后读数 , 绝缘电阻的测试,应避免在相对湿度大于80%的条件下进行 , 测试仪表引线的绝缘强度应满足测试要求,且长度不得超过2m , 埋设后的单盘直埋光缆,金属外保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的竣工验收指标应不低于10MΩ?km,其中10% 的单盘光缆应不低于2 MΩ , 埋设后的单盘直埋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维护指标应不低于2 MΩ ,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 管孔选用 , 选用管孔的原则:先下后上,先侧后中,大对数电缆、干线光缆一般应敷设在靠下靠边的管孔 , 管孔必须对应使用,同一条光(电)缆所占用的孔位,在各个人(手)孔应尽量保持不变 , 清刷管道和人(手)孔 , 应首先检查设计图纸规定使用的管孔是否空闲,进出口的状态是否完好 , 用抵押聚乙烯塑料穿管(孔)器或预留在管孔中的光缆牵引铁线或电缆牵引钢丝绳加转环、钢丝刷、 抹布清刷管孔 , 对于密封性较高的塑料管道,可采用自动减压式洗管技术,利用气洗方式清刷管孔 , 子管敷设 , 在管道的一个管孔内应布放多根塑料子管,每根子管中穿放一条光缆。在孔径90mm的管孔内,应一 次性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 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子管内应穿放光缆牵引绳 , 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的长度一般为200-400mm , 子管在人(手)孔内应用子管堵头固定,本期工程已使用的子管对应子管口封堵,空余子管应用子管 塞子封堵 , 管道光(电)缆敷设 , 敷设管道光(电)缆时,应在管道进、出口处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光(电)缆外护层 , 管道光(电)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孔壁,并按设计要求予以固定 ,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的水位线以上的位子,并采用保护托架或按设计方法 承托 , 光(电)缆和接头在人孔内的排列规则 , 光(电)缆应在托板或管壁上排列整齐,上、下不得重叠相压,不得互相交叉或从人(手)孔中 间直穿 , 电缆接头应平直安放在托架中间,并考虑留有今后维护中拆除接头包管的移动位置 , 在人(手)孔内,光(电)缆接头距离两侧管道出口处的光(电)缆长度不应小于400mm , 在人(手)孔内,接头不应放在管道进口处的上方或下方,接头和光(电)缆都不应该阻挡空闲 管孔,避免影响今后敷设新的光(电)缆 , 人(手)孔内的光(电)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识或标志吊牌 ,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 , 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终端)子系统 , 施工准备 , 技术准备 , 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检查工程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掌握图纸提出的施工要求 , 熟悉和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 , 工具准备 , 室外沟槽施工工具、线槽、线管和桥架施工工具,线缆敷设工具、线缆端接工具、线缆测试工具 , 金属管与线槽的敷设技术要求 , 金属管的敷设技术要求 ,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金属管内经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管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 应设置暗线盒 , 金属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水泥、砂浆渗入,保证敷设线缆时穿放顺利,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 建筑群之间金属管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7m,人行道下面敷设时应不小于0.5m,金属管内应安 置牵引线或拉线,金属管的两端应有标记,标识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管道的埋深宜为 0.8-1.2m , 敷设金属线槽的技术要求 , 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最大不超过50mm,线槽水平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垂直偏差不超过3mm , 线缆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内,干线管道间应沟通,弱电间里的线缆超过每层楼板孔洞宜为 方形或圆形 , 线缆的布放要求 , 布放的线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 在布放前,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标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 正确和牢固 , 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线缆应分离布放 , 布放线缆应有冗余,在二级交接间、设备间的双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应为0.3-0.6m , 线缆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 , 电缆布放中的注意事项 , 电缆拉伸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 , 应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安装后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电缆直径的8倍,对典型的六类电缆,弯曲半 径应大于50mm , 应避免使电缆扎线过紧而压缩电缆 , 应避免电缆打结 , 电缆护套拨开长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电缆内部的线对绞距,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 , 气流敷设光缆技术 , 硅芯管道的敷设 , 直线段硅芯管道的路由要顺直,沟底要平坦,不得呈波浪形 , 沟坎处应平缓过渡,转角处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50/42mm、46/38mm塑料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 550mm,40/30mm塑料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 , 硅芯管道在布放前,应先将两端口严密封堵,防止水、土及其他杂物进入管内 , 硅芯管间隔应为15mm , 人(手)孔的建筑地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地质稳固、地势较高的地方,应避开水塘、公路、沟、水 渠、河堤、房基、规划公路、建筑物红线等地点 , 气流吹放光缆 , 气吹敷缆的技术要点 , 气吹设备必须选用适合工程特点的机型,压缩机出气口气压应保持在0.6-1.5MPa,气流量应大于 310m/min , 管道在吹缆前应进行保气及导通试验,确认管道无破损漏气或扭伤、无泥土等杂物后方可吹缆 , 吹缆前应将润滑剂加入管内,加入量视管孔内壁光滑程度、管道径路的复杂程度、吹缆的长度、 润滑剂的型号等确定,润滑剂加入量直接关系到吹缆的长度及速度 , 管道路径爬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活塞气吹头敷设方法,以增加光缆前段的牵引力 , 管道路径比较平坦,但有个别地段的管道弯曲度较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无活塞气吹头敷设方法 , 光缆在吹放过程中应不间断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泥土、水随同光缆进入管内增大摩擦力 , 光缆吹放速度宜控制在60-90m/min之间,不宜超过100m/min,否则不宜操作,容易造成光缆扭 伤 , 光缆吹放过程中,遇管道故障无法吹进或速度极慢(10m/min以下)时,应先查找出故障位置, 处理后再进行吹放,以防止损伤光缆或气吹设备 , 吹缆时,管道对段必须设专人防护,并保持通信联络,防止试通棒、气吹头等物吹出伤人,防护 人员同时还应做好光缆吹出后的预留盘放工作 , 光缆在吹放、8字预留盘放时,应确保安全,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规定的要求 ,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章操作,以确保人身、设备、光缆的安全 , 气吹微缆技术 , 将专门设计的微型子管放入HDPE母管或已有的PVC母管中,然后按需要吹入微缆,中间可以大 幅减少接续。适用于室外光缆网络的各个部分 , 气吹微缆的优点 , 更快的吹缆速度 ,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室外光缆网络的各个部分 , 灵活的大楼布线和线路分歧 , 光缆接头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改变光缆通道 , 可以在不开挖的基础上随时对现有的管道进行扩容 , 可以满足商业和客户对网络的需求 , 初期建设成本低,投资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 , 微管 , 微管在网络中的专门作用是倒入微缆,同时避免接续。微缆由HDPE材料制成,JETnet常用 的微管规格有7/5.5mm和10/8mm两种 , 微管的应用 , 干线和接入层:一般采用10mm的微管,每根微管可容纳一根48或60芯的微缆 , 接入层和到用户:一般采用7mm的微管,每根可容纳一根4-24芯微缆 , 集束管 , 优点在于微管的密度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通道的空间,其截面如同蜂窝,所有的管束被 集中在一种保护性外套中 , 微型光缆(微缆) , 作用是传输信息。微行光缆的光学传输指标与普通光缆相同,但外径比普通光缆细 , 微缆有中心钢管式、全介质中心管式、松套式等结构 , 微管与微缆的吹放 , 微管的吹放 , 微管的横截面积总合不得超出母管横截面积的一半 , 吹管前,应先用润滑剂将母管润滑一次,然后子管束加压至气吹的压力水平,以预防微 观出现内爆。微管布放后,两端应使用防水封帽密封 , 微缆的吹放 , 微缆吹放时,其前端应拧上一个小巧、光滑的铜制或钢制螺母,防止光缆堵在微管里, 然后用矫直器矫直光缆 , 吹放时,可采用串联气吹法、中间点向两侧气吹法、缓冲式串连气吹法三种方式 , 通信管道施工技术 , 通信管道分为进出局管道、主干管道、中继管道、分支管道、用户管道5类 , 通信管道的施工工序:划线定位、开凿路面、开挖管道沟槽、制作管道基础、管道敷设、管道包封、制作人(手)孔、管道沟槽回填等 , 划线定位 , 临时用桩的间距应根据施工需要确定,以20-25m为宜 , 临时确定的水准点间距以不超过150m为宜 , 开凿路面与开挖管道沟槽 , 划线定位后,可以按照管道中心线的位置,以管群宽度加上肥槽(施工面或坡放)为上口宽度开 凿路面,向下开挖 , 开槽时,遇不稳定土壤、挖深超过2m或低于地下水位时,应进行必要的支护 , 管道基础 , 管道基础分为:天然基础、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 做混凝土基础时须按设计图给定的位置选择中心线,中心线左右偏差应小于10mm , 使用天然地基时,沟底要平整无波浪,抄平后的表面应夯打一遍,以加强表面密实度 , 水泥管道混凝土基础的宽度应比管道孔群宽度宽100mm(两侧各50mm),塑料管道混凝土基础 宽度应比管道孔群宽度宽200mm(两侧各100mm) , 在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地基的情况下,应采用具有较好防水性能的防水混凝土 , 管道敷设 , 管道种类:水泥管、钢管、塑料管(双壁波纹管、栅格管、梅花管、ABS管、硅芯管) , 地基:水泥管、双壁波纹管、梅花管应构筑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基础坡度系数一般应在3‰-5‰ 或按设计要求;钢管、栅格管、ABS管、硅芯管可直接敷设在天然地基上 , 管道单段长度:水泥管、钢管、塑料管(双壁波纹管、栅格管、梅花管、ABS管)单段长度不宜 超过150m,硅芯管(塑料)管道单段长度不宜超过1000m。 , 封堵:水泥管、钢管、双壁波纹管、梅花管、硅芯管管群进入人(手)孔需要进行封堵,ABS管 不用做包封 , 使用有缝钢管时,钢管管缝应置于上方 , 管道包封 , 管道埋深较浅或管道周围有其他管线跨越时,应对管群采取包封加固措施 , 在管道两侧及及顶部采用C15混凝包封80-100mm , 使用混凝土包封时,必须使用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模板,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拼缝紧 密,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拆除模板 , 包封的负偏差应小于5mm , 浇筑混凝土时要做到配比准确、拌和均匀、浇筑密实,养护得体 , 侧包封与顶包封应一并浇筑 , 管道沟槽回填 , 要从沟槽对应的两侧同时进行,以避免做好的管道受到过大的侧压力而变形移位 , 管道回填土时,首层应用细土填至管道顶部500mm处后进行夯实,再按300mm/层分步夯实至 规定高度 , 管道沟槽回填后,要做必要的管孔试通 , 人(手)孔与通道施工技术 , 人(手)孔、通道按容量分为大号、中号、小号3类,按用途分为直通、三通、四通和特殊角度的人孔 , 人(手)孔、通道的结构分为基础、墙体和上覆三部分 , 人(手)孔、通道的位置选择 , 在机房、建筑物引入点等应设人(手)孔 , 管道长度超过150m时,应适当增加人(手)孔 , 管道穿越铁路、河道时,应在两侧设置人(手)孔 , 小区内部的管道、简易塑料管道、分支引上管道宜选择手孔 , 一般大容量电缆进局所,汇接处宜选择通道 , 在道路交叉处的人(手)孔应选择在人行道上,偏向道路边的一侧,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 或单位的门口、低洼积水地段 , 人(手)孔、通道的开挖 , 开挖宽度应等于人(手)孔基础尺寸+操作宽度+放坡宽度,开挖工作应自上而下进行 , 高低型人孔,高台部分的地基原土不得扰动。遇不稳定土壤时,应全部开挖后再重新回填,并作人工 处理,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 开槽时,遇不稳定土壤、挖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进行必要的支护 , 人(手)孔、通道基础 , 人(手)孔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采用具有较好防水性 能的防水混凝土 , 基础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20-150mm , 墙体砌筑完成后,基础应进行抹面处理,表面应平整光滑 , 墙体 2, 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kg/cm(常温下24h时)方可进行墙体施工 , 砌筑墙体前,混凝土基础应清扫干净,砖块应用清水浇湿 , 墙体与基础应垂直、砌面应水平。垂直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mm,顶部四周水平允许偏差应不大于 20mm , 砌筑墙体的砖层之间必须压茬,内外搭接,上下错缝,不能出现通缝,砂浆饱满度应达80%,砖缝一 般不能大于10mm , 人(手)孔内净高一般为1.8-2.2m , 上覆 , 人(手)孔上覆各部位尺寸应与人(手)孔墙壁上口尺寸相吻合 , 人(手)孔上覆的底部应平光,厚度应均匀 , 回填 , 人(手)孔回填土应按300mm分步夯实至规定高度 , 人(手)孔坑槽的回填,要从对应的两侧坑槽同时回填,以避免已完成的人(手)孔受到过大的侧压 力而变形移位 , 人(手)孔回填后,应检查内壁是否有裂纹、移位现象 , 管道与人(手)孔相接的肥槽部分,应用砖砌体填充至管道地基,确保管道的稳定性 , 广播电视中心工艺系统施工技术 , 广播电视中心设备机房的要求 , 不间断电源系统 , UPS系统的主要功能 , 具有交流稳压功能,不需要增加交流稳压器 , 具有瞬间电网断电的保护功能,尤其是在线式UPS不存在逆变转换时间 , 具有后备直流供电功能,可以保障用电设备在断电期间的电源供给,维持设备的正常工作 , 具有一定的滤波功能,能够滤除一些电网干扰信号,起着净化电源的作用 , UPS系统的基本要求 , 必须是在线式 , 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信号的漏放,确保不对电视设备的技术指标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 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配备一定的后备蓄电池组,延长有效供电时间 , 空调通风系统 , 采用地下出风和房顶送风的方式最为合理,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式的通风系统 , 出风口的位置不能正放在设备机架的上方,以防止冷凝水滴落损坏设备 , 精密空调是机房专用空调,具有恒温恒湿控制功能,制冷方式有下送风机组和上送风机组两种 , 地线系统 , 网状接地和树状接地 , 地线解决不好会造成各机房地电位不同,轻者干扰电视信号、烧毁设备,重者会造成人身伤亡 , 网状结构接地有着解决干扰、避免计算机误动作的优点,从理论上讲,网状环路积分为零 , 采用局部网状、整体树状相结合的方式为宜,即分控机房内采用网状、机房与机房之间采用树状 结构相连,地线采用0.3mmX0.3mm的铜皮,集中一点接地 , 广播电视中心工艺要求的复核 , 工艺用房系统设备安装前,根据施工要求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查 , 土建内装修已完成 , 照明、电源、门、窗、锁应齐全有效 , 有关线管、线槽、地沟、竖井施工完毕 , 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管路应正确到位 , 接地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 , 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照明、室内降温设施符合要求 , 广播电视中心工艺系统的布线 , 工艺线管的敷设和出线盒的安装要求 , , 线缆的布放 , , 广播电视中心工艺设备安装 , 机柜和控制台的安装要求 , , , 设备接线要求 , , 广播电视中心工艺系统的调试 , 调试准备 , , 调试程序 , , 广播电视发射工程施工技术 , 天馈线系统安装 , 中短波天馈线系统安装工程分为5个分项工程:架设拉绳式桅杆、架设自立式钢塔、架设天线幕、架 设馈线、敷设地网 , 架设拉绳式桅杆 , 架设拉绳式桅杆包括:布置施工现场、预制拉绳、组装拉绳、架设拉绳式桅杆、安装附件 , 安装要求 , , , , 架设自立式钢塔包括:安装塔靴和安装钢塔 , 架设天线幕包括:预制天线幕、组装天线幕、安装天线幕 , 架设馈线包括:埋设馈线杆、制作馈线、安装馈线、连接下引线 , 敷设地网包括:开挖地网线沟、埋设地网 , 系统联调和测试 , 发射机遇天馈线连接,全系统联调,全系统24h负荷试验 , 发射机的防雷与接地 , 防雷的重点集中在天馈线引入和交流电源引入,在交流电源的输入端,最好接压敏电阻和氧化锌避雷 器,对于馈线引雷,最好在机房的入口将馈线的外皮拨开一段接地 , 接地上要避免“分散的、独立的”接地方式,集中力量将主要的接地点的接地电阻降为最低,并保证 足够的接地面积 ,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程施工技术 ,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天线、馈源、高频头、功率分配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等 , 接收天线的安装 , 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是自动找星、自动跟踪卫星的装置,必须有固定的、精确的方位坐标和俯仰坐标 , 场址的选择 , 一般而言接收一颗卫星上的节目需要一面接收天线 , 接收天线的建设位置应避开风口和地质松软不坚固的地方,以避免强风袭击造成天线损坏或基座 沉陷 , 与机房之间的距离 , 接收天线最好与前端机房建在一起 , 如果不在一起,两者距离应小于30m,衰减不超过12dB。若采用6m天线,高频头增益》60dB 时,可选用《50m的电缆;若采用3m天线,高频头增益》54dB时,可选用《20m的电缆。否则 应换低损耗电缆或增设补偿电缆损耗的宽带放大器 , 视野 , 接收天线前方的视野应开阔,尽量避开山坡、树林、高层建筑、铁路、高压输电线等 o, 一般要求以天线基点为参考点,对障碍物最高点所成的夹角小于30 , 干扰电平 , 对卫星电视信号的干扰主要是微波,应充分利用山坡、建筑物等遮挡干扰信号 , 应尽量避开雷达和高压线等强电磁场干扰源 , 天线的安装 , 接收天线可以安装在地面和平面屋顶上,均应先浇筑基座,待基座凝固好后方可安装天线 , 若接收天线位于某建筑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可不单独设避雷针,但其基座螺栓接地应良好,接地电阻 应小于4欧;如果接收天线独自在空旷地区或在雷雨较多地区,应加装避雷针 , 避雷针应在接收天线的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的顶端各装一个,一般应高出主反射面1-2m , 天线的避雷接地线不要与室内卫星电视接收机等设备的保护地线接在一起 , 接地线必须在天线座后1m左右范围内,铜板深埋于地下2-3m,铜板的尺寸应大于 500mmX300mmX5mm;同时在埋泥土时,铜板周围洒上浓食盐水,铜板引出地面的线分别接在天线 座底部和室内墙壁边沿。引线用铜皮,铜皮的尺寸不小于30mmX3mm,其长度是由天线到工作间的 距离 , 广播电视有线传输工程施工技术 , 有线电视传输工程信号传输的方向是:天线、前端、干线、分配网络、用户终端 , 前端系统的安装 , 天线的安装 , 天线的安装分为:安装位置的选择、天线的安装、天线方向的调整固定三个部分 , 每副天线都要保持与地面平行,最下层的天线距地面一般要大于2m,避免因楼板对电磁波反射 产生干扰 , 天线一般不要采用前后架设方式,如果必须前后架设,两副天线的前后距离要在10m以上 , 在公共杆上架设多幅VU波段天线时,上下层天线层间距离大于1.5m,左右间距大于2m , 一般高频道天线架设在上层,低频道天线在下层,如果在远距离的弱场强区,将弱场强频道的天 线安装于竖杆的上部 , 天线的下引线和天线的连接处应做接线防雨处理 , 安装VU波段天线时,应避免天线竖杆直接穿过振子之间,影响接收效果 , 前端设备的安装 , 电源线、射频线、视音频线绝不能互相缠绕在一起,必须分开敷设 , 射频电缆的长度越短越好,走线不宜迂回,射频输入和输出电缆尽量减少交叉 , 视音频线不宜过长,不能与电源线平行敷设 , 各设备之间接地要良好接地,射频电缆的屏蔽层要与设备的机壳接触良好 , 电缆与电源线接入室内处要留防水弯头,以防雨水流入室内 , 电源线与传输电缆要有避雷装置 , 干线系统的安装 , 架空明线 , 架空明线的电杆杆距不能太长,一般在40-50m , 干线电缆如利用照明线电杆架设时,应距离电源线1.5m以上,过道低垂的电缆应进行换电杆或 加高工作,以防止行人或过往的车辆挂碰 , 沿墙架设的干线用专用电缆卡固定,墙与墙之间距离如果太远(超过5m),必须用钢丝架挂电缆, 钢丝两端用膨胀螺栓固定 , 暗线埋设安装 , 当埋设或穿越的电缆线较长时,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接线盒,以便穿线或今后维护 , 预埋管道要尽量短直,内壁要平整,管道拐弯的曲径尽量大些 , 电缆接头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 分配系统的安装 , 支线电缆的安装分明线和暗线两种 , 暗管的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2倍以上 , 明线和暗线安装都要求尽量走直线,在拐弯处成直角 , 明装沿墙行线时每40-50cm用电缆卡固定 , 防雷与接地 , 室外设备的防雷和接地 , 防雷方法:安装避雷针和接收天线可靠接地 , 防雷保护高度:避雷针与地面高度X1.5 , 避雷针的接地与接收天线的接地距离必须大于1m,地线的埋设深度不小于0.6m,接地电阻不超 过4欧,接地引线要求尽量垂直 , 传输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 利用吊挂电缆的钢丝作避雷线 , 在电缆的接头和分支处用导线把电缆的屏蔽层和部位的外壳引入大地 , 在电缆的输入和输出端安装同轴电缆保护器或高频信号保护器 , 室内设备的防雷和接地 , 措施:在电源配电柜或电源板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和电源滤波器 , 室内应设置共同接地线,接地电阻小于3欧,接地线可用钢材或铜导线,接地体要求用钢块 , 广播电视建筑声学施工技术 , 专用录音场所 , 录音室的声学要求 , 有适当的混响时间并且房间中的声音扩散均匀 , 录音室的墙壁和顶棚上应布置适当的吸声材料 , 在地面上铺上地毯 , 能隔绝外面的噪声 , 采取隔声措施,一般应设在振动和噪声小的位置,墙壁、门、窗应作隔声处理,如墙体采用 厚墙或双层墙,采用密封式的双层窗,录音室与控制室之间的观察窗应由不平行的三层玻璃 2制成没,录音室入口采用特制的双层门,并留出3m以上的空间,即声闸 , 录音室顶棚与上一层楼的地面之间,以及录音室地面与下一层楼的顶棚之间,需要用弹性材 料隔开,与其他房间的地基间不应有硬性连接,采取浮筑式结构,形成房中房 , 对录音室的通风、采暖和制冷也要采取措施,消除噪声 ,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 必须计入布景、道具和观众对声场的影响,最终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 要求尽可能短的混响时间和平直的频率特性 , 良好的隔声与减振措施 , 没有声学缺陷 , 室内的地面可铺塑料地板或地毯,以减小室内噪声,并对空调等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相应的隔声 措施 ,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 璃,两层玻璃不能平行,必要时另加一层斜放玻璃,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 录音控制室和审听室的声学要求 , 必须分析房间(录音控制室和审听室)音质状况对监听和审听的影响 , 对于制作立体声的录音控制室,应与审听室具有相同的声学环境,即相同的大小、相同的体型、 相同的声学处理和相同的音响设备 , 录音控制室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 混响时间足够短,通常在0.25-0.4s , 声学处理应左右对称 , 在监听的位置上应有平直的频率响应 , 常见的声学处理措施 , 隔声和吸声处理 , 材料 , 分为多孔材料吸声、薄板共振吸声、空腔共振吸声 , 常用的有空心砖、岩棉板、岩棉贷、穿孔石膏板、钙塑板、防火绝缘板等 , 主要措施 , 地面:铺塑料地板或地毯,并对空调等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 , 窗: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需要进行隔声处理,常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 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2, 墙面:对于100m以上的录音室和演播室,多用49cm砖墙和钢筋混凝土顶板加轻质隔声吊 顶。目前因为环保要求多用空心砖墙替代,必要时可用双层空心砖墙,砌墙时横竖砖缝都要 灰浆饱满,墙体两侧抹灰 , 浮筑套房(房中房):将演播室等用隔振材料垫起来,上面浇筑钢筋混凝土地板,然后再地 板上做浮筑套房的墙和顶板。这种做法的隔振和隔声性能都很好,但造价较高 , 声学施工要求 , 空调专业的施工要求 , 给排水和消防系统专业的施工要求 , 扩声、会议系统安装工程要求 , 机房设备安装要求 , 各类接线箱安装要求 , 扬声器系统安装要求 , 无线发射接收器安装要求 , 配接线要求 , 布放线要求 , 导线连接要求 , 演播室灯光施工技术 , 演播室灯光 , 由电源、调光设备、负荷电路、灯具、灯具支撑装置五个部分组成 , 照明灯具主要有地灯、立式灯、悬吊灯、夹持式灯 , 支撑器材主要有脚架、各类卡具夹具、各类吊挂器材、棚架器材、导轨 , 灯具的支撑悬吊装置 , 滑轨式 , 吊杆式 , 行车式 , 配电设施 , 电源要求 , 电源容量足够大 , 重视三相交流配电中心线的接零、接地和导线的截面积 , 中心线具备一定的载流截面,最小也不能小于相线负载的1/3载流截面 , 中心线要良好接零,使中心线上的电流畅通无阻地流向变压器零点回路,并通过零点贿赂良 好接地 , 要考虑电源的相位问题 , 由不同相位电源供电的设备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可能引起的电 击。不同相位电源的灯具,不要安装在同一吊杆上 , 可以与普通照明、动力电源合用同一相电,但要尽量避免与视频、音频设备使用同一相电, 否则电视照明的大电流变化会堆视频、音频设备的正常工作形成干扰 , 电缆要求 , 电缆的额定电压应大于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 , 应适当加大电缆芯线截面积,不得随意使用电流量小的电缆 , 选用绝缘层耐高温的电缆,一般宜选用选用橡胶护套软铜芯电缆 , 灯具配套接插件特点 , 机械强度高,一般采用酚醛玻璃纤维压制而成 , 绝缘性好,绝缘电压1500V,绝缘电阻大于20M欧 , 电流量大,插接容量40A , 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在-10-50?内使用 , 抑制可控硅设备干扰的措施 , 设备内增加电感电容过滤器 , 单独使用一台变压器,与视音频设备分开 , 调光设备输出线远离视音频线,或对输出线采取屏蔽措施 , 调光设备的屏蔽地线要良好接地 , 演播室灯光施工特点 , 设备安装 , 系统调试 , 广播电视工程供配电要求 , 广播电视中心供配电特点 , 负荷分级 , 分为中心工艺负荷、照明及电热负荷、空调及水泵等动力负荷3类 , 广播电视中心属于一级负荷,国家和省级中心的工艺负荷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 供配电特点 , 广播电视中心配电质量控制
本文档为【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1-专业技术与施工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6KB
软件:Word
页数:12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