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举报
开通vip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反倾销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一(欧盟对我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概述 (一)中国纺织业的反倾销案例 近几年,欧盟针对纺织业产品的反倾销案例有增无减。特别是2007年法国对我国熟丝的反倾销,是近年来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涉及出口金额近2500万美元,加上复检因素达1(5亿美元。欧盟不仅仅对华反倾销金额不断加大,而且还设置了种种障碍来主导对我国的纺织业反倾销。 1.技术壁垒:纺织服装是欧盟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反倾销 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一(欧盟对我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概述 (一)中国纺织业的反倾销案例 近几年,欧盟针对纺织业产品的反倾销案例有增无减。特别是2007年法国对我国熟丝的反倾销,是近年来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涉及出口金额近2500万美元,加上复检因素达1(5亿美元。欧盟不仅仅对华反倾销金额不断加大,而且还设置了种种障碍来主导对我国的纺织业反倾销。 1.技术壁垒:纺织服装是欧盟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欧盟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已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实施。另外,欧盟还在《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管理办法》。欧盟“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增加轻纺产品出口的检测费用,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若因检测结果不符合“新政策”,也将不能进人欧盟市场。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生态标签认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Eco—label)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这些标准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 2.市场经济地位确定机制:欧盟虽然承认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却带有苛刻的条件。?企业所作出的有关价格、成本和劳动力的成本投入、生产、销售和投资的决定是根据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市场信息,并且不存在国家的实质性干预,在计算重要的成本投入时是按照市场价格。?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而且是唯一的符合国家会计准则的、账目清楚的会计账簿,并且由独立的会计部门进行审计。?企业生产成本不受以前的非市场经济制度影响而扭曲。?企业应受到所有权法和破产法的管辖,由此保障企业管理的法律安全和生产的稳定。?货币兑换按照市场汇率。这些条件在最市场化的国家中也只有少数企业能达到,可见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条件设置之高。 3(我国纺织业企业出口份额比例变化:由于欧盟对我国纺织品的严格限制,部分国内纺织业企业对于如何应对感到无计可施,有的企业只好暂时放弃了出口,选择了观望,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纺织品是熟纱、成衣、布料、围巾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浙江、广东、湖北、宁夏、河北等为主要出口地区,2006年对欧盟出口纺织品占其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5%、34%、41%、37%和28%。出口受阻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纺织业增收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浙江等五省在欧盟对其反倾销后,出口额明显有所减少。 (二)中国纺织业的反倾销应诉 欧盟东扩后不久,欧盟纺织品服装组织对我国35类纺织品(化纤布)提起反倾销申诉,但是,申诉方只是一个代表原欧盟15国的 行业组织,现在欧盟成员国已增至25个,这样它的代表性就大打折扣―――起诉书中的所有数据显然站不住脚。。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由于欧盟方面存在着这样明显的法律空白,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充分征求应诉企业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后,决定由商会牵头,在应诉企业单独争取基于市场条件的分别税率的同时,打掉欧盟申诉方声称的行业损害或行业损害威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作出上述决定是基于如下考虑的。首先,在申诉方的起诉书中,很多涉及行业损害的关键要件不符合WTO反倾销协定及欧盟反倾销法的要求,而欧盟委员会对此未加认真评估,就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发出了征求意见公告。其中明显的漏洞有:申诉人身份不清,7个生产商的不属商业秘密的基本信息缺失,中国企业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辩护;起诉书中所有的主张都是依据欧盟15国而非东扩后的25国的数据作出的,只要对这些数据稍加分析,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其次,此案应诉企业共有56家,但龙头企业不多,只有一家的出口额达到了2400万美元,其余大多在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最后应诉企业共聘请了12家律师事务所,这一下欧盟方面感到了压力:不仅应诉企业多,还要分别对付这样多的律师,其行政成本之高,实属始料未及。压力之下,欧盟方面要求我商务部指定一家中介机构,协调所有应诉企业的诉求,这样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就被推向了前台。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除了组织、协调单个企业的应诉外,代表整个行业向调查当局做必要的抗辩,也是商会的重要职责。 在对全局形势作了基本判断之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最近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有关本案的“无损害抗辩书”。基于对一些关键数据的实证分析,抗辩书认为,在欧盟化纤布行业,不存在因中国进口而导致的行业损害和行业损害威胁,并要求欧盟委员会驳回申诉方对中国产品的指控。 二(欧盟对我国纺织业反倾销的原因 (一)欧盟保护其内部市场不被破坏是本身职责 欧盟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共同体,而且最近一直有东扩的趋势,连土耳其、马其顿这些穆斯林国家也成立了候选国,所以欧盟市场是每个贸易国家不愿意放弃的,但欧盟最后一个共同体,其中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单一性和一致对外,这也是欧盟的成就之一,单一性保证了欧盟内部成员国的贸易利益,但一致对外也对成员国外贸易国设置了障碍,欧盟国家反倾销依据都是统计工具,协会和组织协助和商品目录,对于欧盟大陆法系国家来说,欧盟的对外星缺乏变化,一点程度上制约了成员国自由贸易. 我国纺织业一直市场出口不规范,市场化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加上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低价盲目跟风,生产目标市场重复的产品,集中地投入欧盟市场,而欧盟规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不能被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而扭曲。欧盟设立的基础框架之一,就是保护其内部市场,稳定发展成员国经济,所以说欧盟的保护内部市场的实质作用决定了对华反倾销是其可行道路。 同时,近年来欧盟右派政党上台后的政策纲领之一就是重阵当地经济,无疑,欧洲的经济衰退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而对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欧盟也是持有警视的目光,对于中国纺织业的运作模式,欧盟国家还是有所了解,对我国纺织业进行反倾销,使中国纺织品品受滞,欧盟产品收益成了他们屡见不鲜的招数,中国纺织业在一定层面上成了欧盟国家结盟的牺牲品。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大量低价纺织品的进口造成了欧盟国家贸易逆差。众所周知,欧盟一直以来就对人民币汇率存有不满,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喊声一直就没有中断过。随着双边经贸迅速发展,欧盟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由此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加剧,欧盟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欧盟实际上将纺织品贸易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捆绑在一起,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二)欧盟一些国家对华反倾销带有主观色彩 欧盟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怀疑,将中国确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选择替代国来作价格比较。按照反倾销的基本定义,一种进口产品的价格如果低于其生产地的正常价格,即构成倾销。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的同样产品在国外的卖价比国内低,就有可能被认为倾销。假如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造成了损害,进口国就有权对倾销产品课税,这就是倾销税。因此,倾销能否成立的关键就是要看价格的比较。合理的比较其实并不难,只要看看国内、国外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正常价格就行了。但是,当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产品的价格也就被认为是扭曲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就可以选取第三国作为替用替代国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来进行比较。这样导致的结果经常是,被选择国家的生 产成本往往远高于中国,对中国企业极为不利。欧盟在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案中,经常用新加坡作为中国的替代国,而新加坡企业的生产环境、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和人工工资等方面与中国有着巨大区别,把他们的生产成本与中国企业相联系是不合理的。 用替代国来比较的做法尽管看起来十分荒唐,却已经成为欧盟各国对华反倾销的法宝。欧盟刚刚作出终裁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也是这样。实际上,中国纺织业已经成为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但恰恰正是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却仍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为什么越是开放,越是市场化的行业,就越是难以获得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呢,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暴露出了一些欧盟国家的真实用心。道理很简单,因为越是这样的行业,出口的竞争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成为受打击的对象。 (三)我国纺织品存在着高科技含量低、质量低劣的问题 我国主要出口纺织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相对偏低。而欧盟却擅长出口技术设备、机械、运输设备等传统的资本型和高科技型产品,它构成了70%以上的出口产品。我们所出口的纺织产品恰恰又是欧盟成员国中一些所谓穷国生产的产品,自然致使我国的纺织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受到排挤;我国纺织业产品还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质量低劣的问题。首先,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两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原因,是由于商品价格有差异。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产品生产市场上原料与人力资源的价格同国外相比非常低廉,因此纺织业企业有条件依赖于低价策略来开拓国际市场,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 力,扩大出口。其次,我国大量纺织业企业不注意引进与学习先进的管理与销售观念,导致销售观念落后。在市场营销中仍广泛采用相对单一的价格策略,而不注重自己产品在性能、服务等硬件方面的改良,这也必然表现在他们的出口销售策略上。最后,出口低价纺织品只能以薄利多销的手段进行营销,这部分产品是最易被划归到反倾销产品中的,加之我国纺织业反倾销经验明显不足,质量不高,低附加值几乎成了中国纺织出口商品的软肋。 (四)我国应诉体制不健全,企业不积极应诉给了欧盟可乘之机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为核心的反倾销的法律制度与应对体系,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法律规范不规范不完善甚至空白的地方,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组织不力等问题。这些与我国纺织业的应诉不力也不无关系,间接助长了欧盟向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指控。 事实上我国纺织业在很多领域内有条件也有能力应诉,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公平公正的解决反倾销指控问题。以欧盟对我国纺织业为例,一般只有34%的反倾销案被裁定倾销成立,35,被裁定倾销不成立,其余的31,案件有申诉方中途放弃。纺织业在全世界的倾销成立率也只有大约53,。由此可见提起的反倾销指控并不一定成立,只要积极的配合调查,努力争取至少会取得较为合理与公平的裁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应诉不力的状成本高。有些企业因为没有预 计到失去市场的隐性损失,宁愿转移产品销售市场。此外,由于没有相关的行业强行规定,我国纺织业普遍报以侥幸心理,消极观望,期望坐享其成。其次,部分企业积极应诉,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区别待遇,相反不应诉者却可以直接受益,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继续低价倾销,这样无疑严重打击了应诉企业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其他出口商的蜂拥而至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的低价销售行为,将诱发新一轮的反倾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恶性循环,心力交瘁的应诉企业自然不会再次做出无谓的牺牲。 三(我国应对欧盟反倾销的策略 (一)逐步建立贸易合作协调机制,促进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 我国与欧盟纺织品贸易虽然具有竞争性,但其互补性也很强,中国幅员辽阔,而且我国还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欧盟则在加工、物流技术、品牌管理及资金募集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双方互利的合作,欧盟将获得国内市场短缺类型的纺织品,体现两国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的特点。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与欧盟纺织品贸易关系应该紧密,因为彼此经济有着强烈的互补性,从双方经贸合作的战略布局出发,应当建立良好的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积极交换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产量,价格等信息,及时掌握生产,贸易,及需求状况,共同努力提高纺织品质量,尽量减少欧盟反倾销诉讼所造成的风险。 (二)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正当权益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应当尽快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操作规则,熟练地利用世贸法规,掌握应对欧盟纺织品反倾销的策略。从国际的大趋势来看,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反倾销的解决方式应该是由一个由单边贸易解决方式转变成通过世贸组织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 我国应该与欧盟建立质量监督检验磋商机制,双方应减少质量检验规则之间的差异,完善纺织品贸易规则,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质量监督检验问题。这样就在源头上避免了纺织品反倾销带来的影响,合理化地规避了纺织品反倾销带来的风险,防止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盟因市场经济制度的设置而发展成为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双方还应建立以欧盟纺织品反倾销为基础上的早期预警机制,促进双方纺织品贸易顺利和稳定地发展。 (三)积极整合资源,建立产品多样化出口模式 在2007年的中国与欧盟纺织产品贸易摩擦中,中国部分纺织业深受其害,当地出口行业深受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出口主要以纺织品为主,且品种单一,出口对象也十分单一,大部分以欧盟为出口对象。因此,欧盟反倾销对当地纺织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对产业的资源整合。一是垂直整合:把利益关联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展产业链。这有利于信息共享、产品开发、风险分散、成本降低以及快速应对欧盟市场变化的机制;二是水平整合: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势企业通过较好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要素,整合劣势企业,这有利于我国纺织品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及劣势企业的解困与 发展。 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有其客观性和不可改变性,为了在源头上应对这种情况,其一我国要对纺织品生产结构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追求产品的多元化,使出口产品多元化与战略品种集中化相结合,出口产品不应集中在单一产品上,因为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在出口产品过多地被肯定列表约束,缺乏转变能力。二是开拓更多的外国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市场结构多元化战略,可以突破单一市场的规模制约瓶颈,减少某一国家市场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降低市场集中程度,减少对部分市场的过分依赖程度,将经营风险分散化,减少贸易纠纷,规避贸易壁垒,提高出口的应变能力,这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长久发展之路。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 对应诉不积极,我国出口企业之间缺乏一种凝聚力是我国在纺织品贸易中失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国纺织出口企业大多数规模不大,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出口数量上来说,高额的诉讼费用和对国际法规的不熟练使单个的纺织业企业对应诉望而却步,从成本与收益分析角度来看,企业进行诉讼官司的好处并不明显,所以很多纺织品出口企业因此放弃了国际市场份额,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纺织品出口被欧盟反倾销所阻拦。要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积极应诉,克服我国纺织品企业过去不积极应诉的顾虑。 国家应该授权行业协会带领纺织品企业积极应诉,在上面的案例 中,行业协会代理上述,行使诉讼职能体现明显。同时,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行业协会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由行业协会出面直接和起诉方交涉就显得有分量得多,因为行业协会熟悉规则,了解本行业情况,可以及时提供应诉所需要的资料并组织好国内企业的关系,消除单独纺织品企业应诉势单力薄的弊端。欧盟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比较透明,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纺织品企业应及时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建立主动限制机制,控制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合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增长。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几年中,中国的纺织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支持因素,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很有可能在欧盟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纺织品竞争的优势会持续的减弱。如何在欧盟纺织品反倾销的影响下,及时在国民经济范围内对我国纺织业实现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建设意义的课题。 案例二:绿色壁垒 蜂业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2004年蜂蜜产量达到30万t以上,出口量超过8万t,同年的世界蜂蜜贸易量是35万t左右,我国占世界蜂产品贸易量的20%以上。我国在蜂蜜生产方面虽然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但出口不畅,原因之一是在世界贸易趋向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大行其道。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甚至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安全标准、检验包装、标签等规定,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因其特有的灵活多变性、隐蔽性和技术性,对出口方尤为不利。我国的蜂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屡屡因化学残留超标而受阻,严重损害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利益。 欧盟是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但出口量很不稳定。早在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产蜂蜜的大量进口,引起了欧盟各国相关产业的高度重视。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欧盟宣布.从1999年1月1日起,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德国从2000年起对蜂蜜的药物残留实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将链霉素残留量标准由原来的0.2mg/kg降低到o.02mg/kg,检验门槛提高了9倍n该标准现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的控制标准。2002年初,欧盟调查组做出对华残留监控体系的考察报告.认为中国的监控体系薄弱,1月25日即做出暂停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中国动物源产品的决议。我国政府强烈抗议有关国家对中国商品采取不公正贸易行 为,后来经过协商,欧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μg/kg,才能出口到欧盟,这个标准比原先严格了100倍。据专家介绍,欧盟制定的抗生素含量标准是苛刻的,甚至于大气粉尘中氯霉素的含量也要超过这一标准,这明显是针对中国蜂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5年10月,欧盟宣布解除针对中国部分动物源性食品的进口禁令。虽然这对我国的蜂业是个好消息,但蜂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并不会马上全面恢复,欧盟还会派代表来我国考察和检查蜂蜜药残问题,蜂蜜生产过程药物控制和使用情况。由于近年来德国、法国等国的蜂农组织不间断对我蜂蜜搀杂使假的夸大性宣传,对我国蜂蜜的销售造成极坏的影响。在开放市场的同时,欧盟又提出了链霉素、杀虫脒、磺胺、苯酚、甘油、酵母菌、花粉率、淀粉率、成熟度等检测项目,增加了我蜂蜜出口欧洲的难度。 欧盟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蜂蜜出口再次面临严峻考验。该法规的核心意图是将食品安全管理明确放大到食物链的全过程,覆盖所有的生产与经营环节,也叫从“农场到餐桌”的管理理念。该法规要求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农产品都要建立可追溯制度,从生产源头建立备案制度,保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找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源头,这无疑又增加了出口蜂蜜的成本。 美国是世界蜂蜜的重要消费市场,年均消费量约为15万t,也是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近3年来,我国蜂蜜出口约1/3流向美国,每年接近3万t,市场依赖程度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美蜂蜜贸易一直处于波动状 态,2002年出口量跌到了最低点。2003,2005年,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出口额不升反降,美国的贸易障碍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是主要原因。美蜂农、包装商组织在我蜂蜜质量问题上大做文章,提出蜂蜜碳同位素与蜂蜜蛋白质同位素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氯霉素最高残留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中国蜂蜜的出口难度。美方提出蜂蜜中碳同位素检验结果绝对值须在23.5%以上,才能评定为合格,另外,依据蜂蜜中的碳同位素和蛋白质同位素两数值相差绝对值小于1来判断是否为真蜜。同位素检测对设备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商检系统大部分不具备碳同位素的检测能力,部分出口产品不得不依靠美方的检测机构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影响了蜂蜜贸易。2002年,美国检疫机构称从中国输向美国的蜂蜜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为此,FDA将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限量从5.01μg/kg降低为0.3μg/kg,同时,美国出台有关政策,对中国蜂蜜加强氯霉素检测。美国有关部门还决定,如查出蜂蜜等食品氯霉素残留超标,除对该批货物进行销毁、退货处理外,还要把该批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列入不经检验即自动扣留名单。如被列名的企业希望从名单中剔除,需由进口商向FDA提出申请,并提供该企业连续5批次产品检验结果均合格等证明资料。如果来源于中国某一地区的产品多次被检出残留超标,则会将该地区生产加工此产品的所有企业均列入自动扣留名单。上述规定使得中国蜂蜜对美国的出口越来越困难。 案例分析: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 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同时,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从实践角度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从上面案例可以分析得到,我国是蜂蜜出口大国,却不是蜂蜜出口强国。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蜂蜜出口贸易正构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奋起应对,努力提高出口蜂蜜的质量,从而取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以新出台的的国家蜂蜜检 验标准为契机,整理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和强势品牌。只有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龙头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进而带动整个行业阶快速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并且应该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行业监管权,以加强行业自律,阻止不合格产品的出口。比如规定蜂蜜出口企业首先要通过行业协会的质量鉴定,密切关注国外相关进口标准的变化,建立有关蜂蜜贸易的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这样就可以避免蜂蜜生产企业因一家产品不合格而整体遭到相关国家贸易限制政策的影响。 案例三: 国际间企业并购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第一部分:案例介绍 1. 吉利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 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V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享誉全球八十余载。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收购准备 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3. 收购清单 (1)1个品牌 (2)9个系类产品 (3)3个车型平台 (4)核心知识产权使用权 (5)全球销售好服务网络 (6)境外工厂和研发人员 (7)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8)福特汽车提供技术支持 4. 资金来源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标的价格为18亿美元,加上后续发展需要的流动资金,共需要27亿美元,国内和国外融资比例约为1:1。国内资金中50%以上是吉利自有资金,其余是中国主权银行的并购资金。国外资金则来自于美国、欧洲和香港。 5. 收购过程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除了股权收购,还涉及了沃尔沃、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2010年8月2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至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一、优势 1. 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 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2. 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继续跟踪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正如中国古语所云:有备而无患,又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符合福特方面要求3. 福特作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唯一没有倒下的美国大型车企,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且时刻都努力体现一个负责任的 形象,其十分关注出售后沃尔沃是否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吉利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之路规划地相当明晰:一是通过采购沃尔沃设置在中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二是扩大销售规模摊薄整车成本。通过详尽的成本测算,准确的预测出沃 352009尔沃销售万辆即能实现扭亏。在中国市场年奥迪、宝马、奔 : 驰、沃尔沃销售量如下图 0.5 0.4 奥迪0.3 宝马 0.2奔驰 沃尔沃 0.1 0 2009年在中国销售量 33.866.6% , 相比之下沃尔沃只占四大高端汽车万辆的比例虽 535然不大,但沃尔沃只需在中国扩展万辆就能实现万辆的全球销 30售而全面扭亏。吉利未来规划沃尔沃在中国的销售达到万辆,国 3565际市场达到万辆,这是福特一直未实现的万辆的销售目标,但 B事实上支撑这个规划的数据很简单,那就是扩大沃尔沃级车在中 B国的销售,因为中国级车市场总量是高端车的十倍以上,同时中 520%国车市未来年还将以每年的速度递增,凭借着沃尔沃的品牌与 5%B技术,和吉利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沃尔沃只需拥有的中国级车市场份额即可实现全球市场规划目标。广阔的发展前景,详尽的 运营方案对沃尔沃来说无疑有很大诱惑力。 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4. 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国并购案:2006年10月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3月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 这两起并购案里面不乏供应商体系、技术知识产权 的谈判和对吉利在资本运作、文化冲突方面的考量,为吉利提供了宝贵的并购经验。尤其是资本运作手法堪称经典:“这两个项目并购都是直接用海外资金,用并购的资产做抵押向海外银行贷款,或者在海外资本市场发债、发股”(李书福语)。 这次和福特的博弈,吉利获得了沃尔沃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车型平台,20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斩获颇丰,而付出的代价却不大,之前的国际并购经验功不可没。 5. 吉利拥有职业的收购运营团队 以李书福为首,包括顾问公司的团队,吉利为并购案组织了200多人的全职运作团队,骨干人员中不乏业界巨擘:原华泰汽车总裁,曾主持过JEEP大切诺基、三菱欧兰德、帕杰罗、奔驰E级和C级豪华轿车等七款车型的引进和国产化工作的童志远;原世界500强三甲之一英国BP的财务与内控高级顾问张芃;原菲亚特集团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国际并购专家,长期在英国BP伦敦总部负责重 大并购项目的袁小林。如此多重量级的专家为吉利出谋划策,扫除了并购路上一个又一个障碍,获得最终成功。 6. 低成本优势巨大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 如图所示为中外近年劳动力成本比较 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 价资源,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对比其他国家仍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吉利公司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时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 二、劣势 1(鸿沟 尔沃在瑞典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它的根在瑞典,它是瑞典人的骄 傲,即使后来底特律文华的介入也没能改变根植于瑞典的文化情节,这是一种自它诞生就形成的文化特质。而只有十三年历史的吉利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活力十足,同样有着中国文化特质。两者之间的文化鸿沟而只有十三年历史的吉利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活力十足,同样有着中国文化特质。两者之间的文化鸿沟该怎样来填充的确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2(管理上的差异 沃尔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全球汽车品牌的佼佼者,之所以目前在高档车的市场占有率上被抛到了后 面,公司管理层对不同市场的变化考虑较少,产品与市 场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中国市场就和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不一样,它强调客户至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车就造什么样的车来迁就消费者。但是沃尔沃管理层却坚持走自己的路,照着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走,而忽略市场的需求。这种战略方向上的分歧很难协调,成为吉利和沃尔沃牵手之路上不小的障碍。 3(吉利缺乏高端品牌管理经验 吉利公司从创建以来一直都在坚持做中低档车的生产销售,从未涉足过高端豪华车的生产销售领域,而此次吉利公司收购的沃尔沃公司则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高端豪华车而闻名的汽车公司。对于缺乏高端管理经验的吉利公司来说将来对沃尔沃公司的管理将会成为其一大弊病~ 三(小结 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占有的优势,处的劣势,抓住的机会和面对的挑战,我们小队就吉利最终成功并购沃尔沃这一事实得出以下结论: 缺少资金存在文化鸿沟等难题都不是无法克服的, 只要企业动用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尽力争取更多的优势资源, 理智应对劣势, 整体长远地考虑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挑战, 就可以出色地完成企业目标, 使企业进一步壮大. 第三部:总结和建议 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的确,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因此我们小队就吉利如何成功收购沃尔沃从多方面做了分析,揭开了吉利成功之谜。 但是并购的成功只是开始,今后吉利该怎样做来玩转沃尔沃才是更大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小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和现状为吉利提出了一些建议,聊以作为对吉利牵手沃尔沃走得更稳、更好、更远的祝福。 参考文献 1. 叶子,苏强;试谈我国外贸出口中反倾销税的对策 [J];湖北社会科学; 1995年06期; 42-43 2(林辉; 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J];职业技术; 2005年08期; 81 3( 王强;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积极因素分析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5期; 37-39 4( 霍海涛; 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J];太原大学学报; 2004年01期; 47-49 5( 袁欣; 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劳动价值论解释 [J];理论月刊; 2003年11期; 132-133 6( 丁维顺; 当前形势下我国面对反倾销的思考 [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1期; 29-32 7( 王天小;我国纺织出口额为什么增长乏力 [J];浙江统计; 2007年12期; 33-35 8( 王勇; 纺织品市场疲软的原因与对策 [J];昌潍师专学报; 2007年06期; 87-90 9( 庄明; 我国纺织品出口积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天津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1期; 31-33 10( 刘重; 论国际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权衡 [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年04期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企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现代的贸易环境中最常见的有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并且形势日趋尖锐。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的贸易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的产品而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以环保、无污染等措辞试图加强贸易的区域保护,或者采取反倾销手段等对贸易的自由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寻求国际贸易标准化,并引进贸易变量的环保贸易策略,使我国企业的对外国际贸易呈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企业在贸易环境发展的弊端 随着贸易全球化、多极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因国际的贸易规则、贸易政策的限制,很多中国企业在发展国外市场,与国外的集团企业进行竞争时,沦为了战败者。由于竞争的日益技术化、知识化等原因,中国企业不能很好的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束缚,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形成了贸易差距。 1.国外企业的贸易排挤 国外的大中型企业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的控制面较多,这也为中国企业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贸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国外企业在占有一定市场的基础上,再进行市场的扩大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中国企业的发展市场以及与外国企业合资的企业市场,无论是对产业经济的结构、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对劳动力的分配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众多合资企业虽在国内及国外市场得到了地位及市场影响力的提高,但中国企 业在内部的投资仅限于劳动力、资金及场地的安排等,在技术上及企业的管理上等明显的落后于国外企业。 2.贸易政策的排斥 由于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在产品价格上明显低于国外企业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由于产品价格的问题,中国企业屡次遭到国外政府的反倾销活动。其不仅设立贸易税收壁垒,外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企业而巧立名目阻拦中国的产品的进驻。 发达国家的企业多采用区域集团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进行多渠道的团结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而且政府机构利用报道等手段鼓励民众维护本国利益,强烈抵制外货等都对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以打击,影响中国产品对国际市场道路的开辟。 3.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中国的经济体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类型,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融资的方式及融资的手段较窄,虽国家政府对于私有企业的政策逐渐放宽,但私有企业的资金仍呈现不稳定的景象。由于资金关系,中国的企业包括国营与私营企业都是由国家的政策进行资金的调配,其他的资金主要是靠企业自身想办法解决,因此,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开发一些软件,招聘企业高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将企业的员工素质以及硬件设施等能够提升一个环节。 4.技术型人才的流失 中国国内的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问题,造成技术型人才的缺失, 有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性人才由于外资企业的高薪诚聘而频频跳槽,这也是中国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拥有雄厚的资金,还要有技术型人才做后盾。企业的人才不仅要有储备,还要有人才的分配与应用,保证人才的均衡分配,才能推动企业整体的均衡发展。 5.企业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企业自身发展主要是靠关系的积累及自身产品创新的累加等多种渠道累加后而获得的。中国企业内部多存在管理机构繁杂,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国内中小型企业占主要的部分,政府的宏观调控实施兼并与合并的企业发展模式,但由不同发展模式的管理型企业合并成一个整体,员工的管理以及谁主要负责等,各部门的员工可以任意调配等都是企业是否做大做强的一个原则性东西,因此,关键还是企业自身能否理顺内部的管理机制,人员团结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 二、中国企业自身地位的提升对策 中国企业若改变现有的发展状况,不仅要针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的发展创新,发展优势产业,还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资金的投放力度,实施多渠道的资金汇拢,并吸纳技术性人才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保证企业的整体队伍的完善,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 1.发展企业的优势产业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体现特色,还要体现企业的优势。我国企业的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也跟我国的国情有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要体现企业的特色,还要深入的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企业的品牌。以创造性的发展为基础,将企业的重点产业 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彻底扭转产业层次低的局面。 以优势产业为企业的真正着力点,加强产业的技术含量,并增强贸易主动性,将贸易的合作与贸易的竞争看成贸易的主体部分,并参考SWOT的技术分析方法,开发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清楚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创意品牌的战略化发展。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减少政府的宏观调控。真正的一个企业的发展实力进行贸易,国内加大银行对稳定企业的放资,并实施有力的监督。不能因为企业的抵押而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督与审核,以防止企业的财务的账目不对照等影响国家的利益。 国际贸易流程中,政府政策的发展趋向,加强南南合作的开展,并参与制定相关的贸易守则。例如跨国并购的管理、项目外包的税收等没有一个清晰地税收界定。因此,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贸易为主线,开展多方合作。我国政府在通过与贸易伙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领域发展协商中创设一个可供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的平台,为国内企业创建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3.加强资金的投入 企业资金的流转不光以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以获得,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新领域,产生新的贸易伙伴,将贸易的对象以及贸易的市场扩大化,保证贸易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地开拓型进展。 国内企业针对内部进行资金的协调化管理,放宽融资渠道,加大自身的集资方式,并把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考虑进去,以企业的发展为 主向,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共用性,以达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 国家政府适当的放宽对国际贸易的限制,鼓励走出国门,积极地参与国际的贸易竞争,并设立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保证中国企业在果实市场的适应性欲拓展性。按不同企业的发展实力进行资金、人才等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完善。 4.吸纳技术型人才 中国以强国的角色加入了WTO,我国的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的企业的涌入,这也使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人才争夺战。国内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不完善等原因,这也使大量的人才被国外的企业笼络,这无疑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相对竞争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目的。其要求市场的稳定性、合理性与发展性,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技能,针对技能的开发给予资金援助加大对人才的收拢与爱国教育,对企业及国家有贡献者给以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保证技术型人才的不外流。加强技术性人才的招聘,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内部人员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 5.完善企业队伍 制定相关的企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保证企业内部机构的流程的透明化。加强基层企业各部门协调的规范化,避免各部门相互之间的经济摩擦。并以优势产业带动其他劣势产业,以组织的形式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在各部门的协调,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与合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普及贸易的梯形发展。 加大各部门承接的相关外资的制度规定,积极地与国外高技术企业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并加强相关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合作,完善企业内部的考核与监督制度。因此要求各部门之间既要相关衔接又要相互独立,逐次发展,保证投资、销售与售后等部门的协调与发展。 三、结语 由于中国贸易的国际市场的狭窄性,不仅受到国外企业的排挤还受到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的制约,因此,企业的贸易地位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相关的政策保护,还要有中国企业的自身的发展,加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内部的技术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发展,完善企业的职工队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助、相互提高,最终达到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地位的目的。
本文档为【欧盟对中国纺织业反倾销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94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3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