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举报
开通vip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科学论坛, 罗亚君 约3440字 【摘要】: 在汉英互译过程中,由于双语表达习惯不同,有时需要把英语中的正说(肯定)译成汉语中的反说(否定),反之亦然,这样译出来的句子才能确切表达原义并符合原语表达习惯。但在此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形式或意义的丧失,即可译性限度。 【关键词】:正说(肯定);反说(否定);可译性限度 翻译中一般没有完全等值的东西,这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这也就在翻译中产生了可译性限度的问题。...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 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科学论坛, 罗亚君 约3440字 【摘要】: 在汉英互译过程中,由于双语表达习惯不同,有时需要把英语中的正说(肯定)译成汉语中的反说(否定),反之亦然,这样译出来的句子才能确切表达原义并符合原语表达习惯。但在此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形式或意义的丧失,即可译性限度。 【关键词】:正说(肯定);反说(否定);可译性限度 翻译中一般没有完全等值的东西,这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这也就在翻译中产生了可译性限度的问题。可译性限度受制于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欣赏习惯。在翻译中,可译性限度是广泛存在的,它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问题,文章试从汉英双语中正反表达的互译来探讨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英译汉时总有些结构难以按原文的字面意义直译出来。英语的否定结构可译成汉语的肯定意义,肯定结构又可译成汉语的否定意义,反之亦然,这就是"正说反译、反说正译"。这样处理译文的目的主要是正确地表达原语的习惯,使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达到语言的灵活、幽默,又不失去原文的风格。在大多数情况下,汉语的肯定和否定表达法同英语的肯定和否定表达法是一致的,因此,双语互译时不存在翻译障碍。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出于习惯,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只有其特定的肯定或否定表达法。面对这种情况,在翻译时,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特定表达方式以保存原义。汉英双语中这些正反表达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对同一事物的定义角度不同,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以及价值观的不同。例如: (1)impartiality (公正) "impartiality"强调的是说话者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而"公正"强调的是主体的立场。 (2)无人售书处 (self- service bookstand) "无人售书处"客观描述了现时情况,而"self service bookstand"则主观描述了行为过程。 事实上,尽管正反表达不同,但这些正反表达之间并无优劣之分。然而在以下情况中,正说与反说确实存在一些语义的细微差异。 一、否定表达是委婉的说法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有采用否定的说法来委婉表达一个消极意义的做法。此时如简单的将反说转换成正说,就会产生意义的偏差,造成可译性限度。 (3)not ill "not ill"并不等于"健康"。 (4)不放弃使用武力 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所持的态度。这是一个间接表达方式,反映出中国政府的一贯谨慎处事的态度以及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但"不放弃使用武力"并不等于"use force"。 从上述例证中我们不难发现,反说的语义强度不如正说。正因为肯定与否定表达间的语义强度差异,才造成双语转换时意义的流失。 二、否定表达有时表明一种对比并有形式意义 汉语和英语都有一种形式对仗、意义相对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有其形式意义,双语转换中很难保存其形式意义。例如: (5)"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名言。它使用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的不定式形成对比,与"To die or to live"相比,这一结构要更加简洁优雅。然而此结构却常带来翻译障 碍。如果将此句译为"生或不生"显得很拗口,很奇怪。而"生或死"这一译法虽然适合汉语惯用法,但其形式意义却丢失了。 同样的情况在汉译英时同样可见。 (6)无爱无恨 此句只能译为"lacking in feelings"。而其形式意义同样丧失。类似的结构还有"不高不低"(medium height),"不多不少"(just the right amount),"不快不慢"(appropriate speed)等。 三、否定表达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汉英双语中都有使用否定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做法。在汉语中,我们常说"好不快活",意即"好快活"(very happy)。英语中更有一些特定结构,其含义不能单凭字面意义来猜测,请看以下几种情况: 1. cannot + too/over "cannot…too…"的意思是"It is impossible to overdo…"或"No matter how much you do, you will never overdo it"或"the more, the better(无论怎样也不为过),句型中的can表示可能性,too有over-之意,too可用enough,sufficient等词换用。例如: (7)You can not be too modest. 人越谦虚越好。 (8)You can not be over careful in crossing the street. 过街越当心越好。 (9)I can not recommend the film too strongly. 无论我怎样竭力推崇这部电影,也不过分。 (10)You cannot begin the practice too early. 练习开始得越早越好。 (11)That which is good cannot be done too soon. 好事做得越快越好。 2. 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Double negations make one affirmative),英语使用双重否定,汉语同样也使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微不至","无恶不作","未尝不可"等等。英语中也有很多这种习惯用语,如"No pains, no gains."(不劳则无获);"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There is no play without a fool."(凡戏必有丑角)等等。汉语叫"双重否定",英语是"double negations"。英语的双重否定通常是由no,not等与某些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连用而构成,表示否定之否定。在英译汉中,可以是肯定的形式,也可以保持双重否定的形式,视汉语的习惯而定。一般来说,双重否定的双语转换不会带来意义的缺失,但在以下特殊结构中,原语的形式意义在转换中无法保存由此而带来可译性限度: 1)"no…nothing" (12)In the old society, our family had no food, no clothes, no nothing. 在旧社会,我们家没吃没穿,一无所有。 在上例中,"no nothing"即 "nothing at all"(一无所有),是为了加强语气,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双重否定表肯定。 2)"not…neither" (13)I hope things are not so very bad with you neither. 但愿你的事情不至搞得如此糟糕 (牛保义, 1997: 89)。 此句中双重否定的结构"not…neither"仍然表达一个加强的否定意义。 此类结构在双语转换中无法找到完全的形式对应,其形式意义必然丧失,可译性限度无可避免地存在。 从英语双关的汉译中,我们看到翻译永远是一门让人感到遗憾的艺术。难怪有人将译作比作"土耳其挂毯的反面(反面不及正面美)"或"水煮过的杨梅(形存味失)"。也难怪古人如此悲观:"Traduttore, traditore"(翻译家是叛逆者)。可译性的限度受制于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欣赏习惯,或曰语感,习惯和语感是微妙而不可捉摸的,但是可译与不可译也不是绝对的。当可译性限度出现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仅要考虑原文意义,同时要考虑原文的形式,使译文能较全面反映原文。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取舍,使译文尽可能与原文等值。同时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交流的不断发展,以及译者自身的努力和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时不可译的东西将来有可能变成可译。 参考文献 [1] 郭著章. 英汉实用翻译教程(修订本)[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牛保义. 英汉语句型对比[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 蒲超华.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4):112-116( [5] 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 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6] Catford, J.C. A Linguist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基金项目:文章受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资助。
本文档为【汉英互译正反表达的可译性限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2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