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

(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

举报
开通vip

(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 致爱友们:菊花很长时间没有来论坛了.前几天上论坛看到全科版块大家讨论尤其积极,感觉很欣慰.在论坛里看到喜悦今生 .tjqtxc ,过眼云烟 ,我是哈达 等爱友们的工作日志以及大家的积极讨论,感到可喜(本人生性甚懒(悠闲习惯,文笔粗浅(很少动笔.不求上进(爱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如今在众多资料中把偷来的作品奉献给各位爱友们(本帖余取其名为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的帖是融内(外(妇(儿(耳鼻咽喉(口腔(皮肤及肿瘤为一体(需要查阅文献众多,纳精汇粹,广采博引,务求...

(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
(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 致爱友们:菊花很长时间没有来论坛了.前几天上论坛看到全科版块大家讨论尤其积极,感觉很欣慰.在论坛里看到喜悦今生 .tjqtxc ,过眼云烟 ,我是哈达 等爱友们的工作日志以及大家的积极讨论,感到可喜(本人生性甚懒(悠闲习惯,文笔粗浅(很少动笔.不求上进(爱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如今在众多资料中把偷来的作品奉献给各位爱友们(本帖余取其名为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的帖是融内(外(妇(儿(耳鼻咽喉(口腔(皮肤及肿瘤为一体(需要查阅文献众多,纳精汇粹,广采博引,务求其真谛(以供爱友们参考(不知大家喜欢否,如大家看了感觉可以(就帮顶此贴(感觉对大家临床没有什么大作用,本人日后就不发此种帖子(希望大家爱友能够喜欢(也算是我菊花一份心意(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1 现代医学治疗 多针对发病原因采用药物治疗,主要有:(1)抗组胺药。H1、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如:李氏等,1,观察联合应用咪唑斯汀和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以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法莫替丁20mg,2次/d治疗;对照组17例单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均用药14天观察疗效。治疗第3、7、14天试验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82.3%。可见咪唑斯汀和法莫替丁联合应用可快速缓解症状。高氏,2,观察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与雷尼替丁,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与雷尼替丁,疗程为4周,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6%和71.43%,可见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庞氏等,3,用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桂利嗪片25mg,3次/d,法莫替丁片20mg,2次/d,联合治疗41例,总有效率92.68%。彭氏等,4,用地洛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口服地洛他定5mg,每日1次,雷尼替丁150mg,2次/d,治疗28天后有效率达90%。林氏等,5,运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周随诊1次,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诊2周,以观察复发情况,总有效率90.24%。(2)维生素C、钙剂等运用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如:刘氏,6,采用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500ml加甘草甜素注射液(康体多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2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每日1次,用药后2h产生疗效,表现为瘙痒及全身风团及水肿等缩小至消失。(3)免疫调节剂:袁氏等,7,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20,6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同时给予西替利嗪片5,10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0天。治疗45例,痊愈38例,未愈7例,治愈率84.4%,效果显著。金氏等,8,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治疗3个月;同时予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21天,共观察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率为73.3%。另外,“伊美健慢性荨麻疹根除素”是非抗组胺、非激素类,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佳治疗制剂,临床上有极好的效果。还有,经常运用组胺球蛋白、抑肽酶、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中医治疗 通过辨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1)活血祛风法。张氏等,9,运用活血祛风汤治疗。方剂组成:当归、鸡血藤各12g,生地18g,丹参、荆芥、防风各10g,蝉衣6g,浮萍、神曲各9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辨证加减。风盛加桑叶、白蒺藜、僵蚕;热重者加双花、丹皮、地丁;湿重者加苍术、泽泻、茯苓;阴虚者加地骨皮、麦冬、玉竹;卫气不固者加黄芪。效果明显。朱氏等,10,用活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基本方桃仁、红花、苦参、白鲜皮各10g,生地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15g,地龙、生甘草各9g。疗效优于单纯赛庚啶2mg,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的40例西药组。 (2)养血祛风法。杜氏,11,用当归饮子治疗32例,组成为当归20g,川芎10g,熟地黄30g,白芍20g,何首乌20g,黄芪30g,刺蒺藜30g,麻黄6g,荆芥6g,生甘草10g。对照组治疗28例,均内服盐酸赛庚啶4mg,每日3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每日1次。经过3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6.7%。刘氏,12,以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本病87例。方用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5g,防风15g,荆芥10g,白蒺藜15g,首乌15g,黄芪15g,甘草6g,加减:瘙痒甚者加乌蛇12g,僵蚕10g;自汗者加五味子10g,浮小麦10g;精神紧张,失眠者加酸枣仁10g,牡蛎30g;肌冷畏寒者加桂枝10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治20天,取得较好疗效。(3)滋补肝肾法。陈氏,13,用加味六味地黄汤为基本方治疗,主要组成:山药、蒺藜、赤芍、熟地黄各15g,防风、蝉蜕、山茱萸、泽泻各10g,牡丹皮9g,茯苓12g,全蝎(冲)6g。30例中,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4)温阳补血祛风法。王氏等,14,用阳和汤治疗39例,药物组成:麻黄5,10g,熟地黄30g,肉桂5,10g,鹿角胶10g,白芥子10,15g,当归10g,苦参10,30g,防风10,30g,荆芥10,20g,蝉蜕10g,黑芝麻20g,甘草10g。加减:偏气虚者加白术10,30g,茯苓10,30g;舌苔白厚或白腻偏湿者,改熟地黄为生地黄,加苍术10,30g,白鲜皮15g;妇女经前出现冲任不调者加仙茅10g,淫羊藿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1,4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相关药物。嘱忌食辛辣食物及海鲜鱼腥。总有效率97.4%。(5)解表通里法。徐氏,1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基本方:赤小豆20g,连翘、桑白皮、刺蒺藜、金银花、白鲜皮、当归、丹皮、乌梢蛇各15g,蝉蜕、杏仁各9g,麻黄、甘草各6g。随证加减: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知母各15g,血虚风燥者加赤芍、生地各15g,受热即发者加牛蒡子15g,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g,反复发作者加槐花、紫草各2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一切内服、注射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同时注射饮食禁忌。张氏等,16,用防风通圣散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基本方药:防风10g,荆芥9g,连翘10g,麻黄9g,薄荷6g,当归10g,川芎9g,炒白芍10g,白术10g,栀子10g,酒大黄15g,芒硝15g,生石膏30g,黄芩10g,桔梗10g,滑石30g,甘草6g。随症加减:若恶寒、头痛等表证不重时,荆芥、麻黄、防风等解表药可酌减;若风火蕴郁于中、上二焦,症见头痛,灼热,面红目赤,舌红,脉浮数者,去当归、白芍、白术,加牛蒡子、羌活;无便秘者,改用制大黄,去芒硝;腹泻者,去大黄、芒硝,黄芩改为黄芩炭,加金银花炭;皮损肿胀明显者,加车前草、茯苓皮等;肠道有寄生虫者,加雷丸(为菌类多孔菌科植物,寄生于病竹根上雷丸菌的干燥菌核)、使君子、槟榔等。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早、晚2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9.66%。(6)活血化瘀法。周氏,17,用中药消风饮治疗,组成为红参10g,干姜10g,当归10g,红花10g,防风10g,香樟木2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服药1个月,10例全部治愈,经随访2年只有1例复发,给该患者继续服药1个月后,至今已有5年未再复发。许氏,18,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20例,方用黄芪50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5g,地龙10g,桃仁9g,红花9g。若风团色红,遇热则发,得冷则减者为兼风热,伍用荆芥、连翘、桑叶、菊花、蝉蜕;若风团色淡,遇冷或风吹即发,得暖可缓者为兼风寒,加葛根、防风、桂枝、荆芥,阳虚寒盛四肢欠温者加用附子;腹泻便溏,肢酸乏力者为兼脾虚湿盛,酌加白术、茯苓、薏苡仁,白鲜皮;瘙痒甚者加用乌梢蛇、珍珠母。每日1剂,水煎服,日2,3次,治疗期间,不加用任何抗过敏西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物理疗法。忌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品。结果: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益气固卫法。夏氏,19,用自拟中药消疹汤治疗59例,基本方:五味子、附子(炮)各6g,茯苓15g,白芍、白术、柴胡、乌梅、生姜、蝉蜕各9g,浮萍为引。加减:兼卫弱气虚者加防风15g,荆芥9g,黄芪20g;兼血虚血燥者加当归10g,熟地黄12g,何首乌15g;风邪内郁奇痒难忍者加乌梢蛇、地龙 各9g,全蝎6g。每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治愈34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100%。韩氏等,20,采用桂枝玉屏风汤(桂枝、白芍、干姜、白术、防风、炙甘草等)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6%。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仲氏等,21,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口服自拟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汤。基本方:黄芪30g,白术10,川芎10g,当归15g,制何首乌12g,生地15g,赤芍10g,荆芥10g,防风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蝉蜕6g,牡丹皮10g。并随证加减,若夹湿者,加土茯苓15g、薏苡仁10g;受热即发者,去当归、川芎,加紫草15g;受风寒即发者,加辛荑花15g,麻黄6g;精神因素诱发者,加柴胡10g,郁金15g。每天1剂,分2次水煎,混匀后早晚分服,同时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单纯口服咪唑斯汀,10mg,qd,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同时注意饮食,禁忌牛羊肉、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辛辣刺激的食物。治疗组51例,治愈率为84.3%,对照组48例,治愈率62.5%。赵氏等,22,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口服自制的永安止痒颗粒为主,随证加减,风热表证加皮炎颗粒一方(荆防汤);风寒束表,加麻桂各半颗粒;血虚风燥:加当归丸。2,3次/d,每次1袋,同时口服皿治林,每日1次,10mg/次,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口服皿治林每日1次,10mg/次,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同时注意饮食,禁忌牛羊肉、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辛辣刺激的食物。中西药治疗组治愈率85.7%,西药对照组治愈率62.5%。谢氏,23,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对照组用赛庚啶片2mg,每天3次,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g,每天2次,口服。治疗组除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药物外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处方: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牡丹皮各10g,生地黄、当归各15g,制何首乌12g,蝉蜕6g。水煎服,日1剂,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2.0%,18.4%。可见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治疗好。马氏等,24,中药用八珍汤加减:当归10g,川芎6g,白芍8g,熟地15g,党参15g,黄芪10g,白术10g,茯苓12g,蝉衣6g,白蒺藜6g。遇风冷发作明显者加防风10g,荆芥10g。西药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口服。黄芪等,25,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近、远期疗效。对照组采取纯西医治疗,予口服特非那丁60mg、雷尼替丁150mg、VitC 0.1g,每日3次,连服14天,风团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连服7天后再减为隔日1次至停药。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型治疗分为卫气不固型:症见风团色淡不鲜,晨起或遇风加重,四肢困倦,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玉屏风散加味。阴虚内热型:症见风团色淡暗,夜晚加重,形体消瘦,夜寐多梦,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湿热型症见风团色鲜红,多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胀、便溏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治以土茯茵陈汤。治疗40例后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疗38例,总有效率92.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外治 申氏等,26,采用五味子、白术、防风、白芍、蛇床子、地肤子、苦参、苍术、透骨草各15g,黄芪30g,桂枝9g,干姜10g,加水1500ml置熏蒸机蒸锅中,煮沸15min后,令患者坐入温度适宜的熏蒸机内,夏季熏蒸25,30min,冬季30,40min,每日1次,5,7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杨氏,27,用紫草40g,蝉衣30g,苦参40g,地肤子40g,牡丹皮40g,淡竹叶40g,白鲜皮40g,黄芩30g,冰片8g。风寒型去黄芩、冰片、淡竹叶,加麻黄20g,细辛20g,蛇床子20g;风热型不变;阴血不足型去淡竹叶、黄芩、冰片,加当归15g。小儿用量酌减。水煎,温泡浴,每天1次,每次20min,1h。 甘草酸单铵的拓宽应用 甘草酸单铵是由中药甘草中提取的一个活性成分,初始主要用于治疗病理性肝炎,近年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用药经验的日趋丰富,已拓宽到许多疾病的治疗之中,现简介如下: 婴幼儿哮喘:鉴于本剂的皮质醇样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使磷脂酸A2活降低,前列腺素E2生成减少,阻抑致敏性慢反应物质的生成,并促进上皮细胞产生多糖,对婴幼儿哮喘呈现有益作用。用法为半岁以内10毫升/次,0.5,1岁15毫升/次,2,3岁30毫升/次,加入液体1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平均用药后2.64天平喘,哮鸣音3.46天消失,总有效率94.3%。 乙型脑炎:利用本剂的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本剂60,100毫升/次稀释后静滴,治愈率91.7%,病死率5%;仅用综合疗法者病死率7%,治愈率86%,明显逊于用药组。 溃疡性结肠炎:有人应用本品60,80毫升/次保留灌肠(每日1次),配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4周为1个疗程,效果卓著,明显优于锡类散灌肠配合口服SASP。 肺结核:浸润型结核强化治疗期伍用本剂,可使病变明显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满疗程后病变完全吸收率、强化期ALT异常率均明显优于不用者。本剂的保肝利疸、抗毒、抗过敏、抗炎作用对消除化疗副作用、增强抗痨药疗效十分有益。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加用本剂60,100毫升/天,静滴,对减少患者低血压休克出现率、缩短少尿期病程和程度、减少尿蛋白和尿素氮的出现率十分有效,可使肾衰的出现率由10.2%降至2.1%,病死率由2%降至0.8%。 溶血性贫血:对各类溶血性贫血,包括应用激素后效果不理想者,应用本品静滴,7,10天为1个疗程,可迅速改善症状,提升血红蛋白,总有效率达97%。 预防吗啡硬外手术后镇痛并发症:对127例患者随机分组配对研究发现,用药组术后24小时皮肤瘙痒发生率由30.6%降至3.1%,恶心呕吐发生率由27.6%降至7.6%,作用优异且无毒副反应出现。 带状疱疹:应用本品100y毫升/次加入液体中静滴,每日1次,3天止痛痒80%。 过敏性紫癜:用量60,80毫升/天,静滴,总有效率96.2%,在起效时间、消失日期、尿蛋白阴转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疗法组。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康力龙或达那唑配合本剂治疗9例,随访9,12个月,治愈两例,缓解5例,进步两例,9例单用前者的对照组分别为1、4、5例。 皮肤科疾病:?银屑病:研究发现,本剂对活动性患者的细胞免疫缺陷有调节作用,应用本剂20,30天为1个疗程,可于用后第2周显效,与其他药物呈协同作用。?玫瑰糖疹:本剂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不良反应,还能诱导γ-干扰素的产生。每次应用80毫升加入500毫升液体中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对玫瑰糖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5.7%,其中用药1个疗程痊愈率81%,2个疗程91.7%。?顽固性湿疹:每日用药,方法同上,10天为1个疗程,痊愈率为69%,仅3.5%无效。 本剂安全性高,用药后偶见皮疹、一过性下肢浮肿,个别人有轻度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宜慎用,必要时可口服双氢克尿塞对抗。 来源:《中国医药报》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呢,临床上常有上腹部及左右肋下胀痛、嗳气频繁、嘈杂不适、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大便不爽、胆汁返流引起的食道或胸前区不适,放射性背部痛、咽部异物感、头痛、失眠等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同时避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可的松等。尤其是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也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根据个人的经验,如果那种感冒药服用后,上腹部不适,嗳气,返酸症状加重,在下次感冒是应该尽量避免服用此种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检出阳性患者,应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可直接杀死细菌,丽珠得乐也应该选用,他的主要成分是胶体次枸橼酸铋(coll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D),药物可以和炎症渗出物与粘蛋白形成复合物,包裹细菌使之失去贴附上皮细胞的能力,铋离子进入细菌中,将其杀死。同时可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保护和增强胃粘膜防御机能,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有胶体次枸椽酸钮(如德诺或得乐)、硫糖铝、胃膜素、猴头菌片、麦滋林—S、前列腺素等。还有一些抗酸剂,如胃必治、乐得胃等也具有提高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另外,改善胃动力,也是治疗的关键,如吗丁啉(domperidone)、普瑞搏思(cisapride)可增加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对消除饱胀感、腹胀、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恶心等有良好的效果,且副作用小. 丹参注射液临床运用新发现 丹参注射液能降低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防治过敏性紫癜,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丹参注射液还有下列临床用途: 治疗脑血管意外 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故对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的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可防治脑组织因缺血所出现的缺氧性脑损害和脑水肿。一般于发病7天内使用丹参注射液。 治病毒性心肌炎 与能量合剂、维生素C合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治冠心病、心绞痛 应用大剂量丹参注射液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还可使心电图S,T段、T波明显恢复,无过敏及不良反应。用丹参注射液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改善心肌组织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症状,症状改善率为81.8,。 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在西医常规治疗下另以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在控制病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血粘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增加右心每搏输出量,增强右室心肌收缩力,降低右心负荷,且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 治疗慢性肝病 在制定中药处方基础上加丹参30,60克,疗效大大高于对照组,且疗效随疗程延长而提高。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具有良好的降低转氨酶、胆红素及迅速促进肝细胞再生、炎症消退、坏死组织吸收等作用。 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人用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95,以上的患者出现症状改善、食欲和体力增加,恶心呕吐消失,尿量增多,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均改善。 用于传染病治疗 丹参注射液能调节免疫,预防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而能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传染病。临床实践表明,静滴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使大多数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和少尿期。极少并发症,病死率大大降低。 辅治恶性肿瘤 国外学者采用丹参—Cop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揭示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并用丹参注射液,有改善肿瘤术后微循环和阻止术后血粘度上升的作用。 此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支气管哮喘、硬皮病、痤疮、慢性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丹参注射液也有着广泛的治疗用途。 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慎用的药物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是尿频和夜尿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发展成为尿潴留。有不少药物会诱发和加重尿潴留,且反应迅速,一般在用药后2,4小时内即可发生。如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这些药物对其泌尿系统的影响。下面就介绍一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慎用的一些药物: 抗精神病药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是尿频和夜尿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发展成为尿潴留。有不少药物会诱发和加重尿潴留,且反应迅速,一般在用药后2,4小时内即可发生。如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这些药物对其泌尿系统的影响。下面就介绍一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慎用的一些药物: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可引起排尿困难。 抗抑郁药 丙咪嗪(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会诱发尿潴留。 平喘药 氨茶碱、茶碱、麻黄素、异丙喘宁(奥西那林)等,均可导致排尿困难。 心血管病药 心得安(普萘洛尔)、心痛定(硝苯地平)以及异搏定(维拉帕米)等,皆会抑制膀胱肌的收缩而发生尿潴留。 解痉药 胃肠道止痛药如颠茄、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胃疡平、安胃灵(奥芬溴铵)、普鲁本辛(丙胺太林)等,均会使膀胱肌松弛,而造成无法排尿。 强效利尿药 速尿、利尿酸等,可使电解质失去平衡,进而导致尿潴留。故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须改用中效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等,或低效利尿药,如安体舒通等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 非那根(异丙嗪)、晕海宁(乘晕宁)、苯噻啶、扑尔敏以及阿扎他定、美喹他嗪等,均会增加排尿困难,可改用息斯敏(阿斯咪唑)治疗。 外用药 阿托品滴眼液和麻黄素滴鼻液也应慎用。 其他药 安定类药物、异烟肼、美加明、维脑路通(曲克芦丁)及中药华山参、枳实等,均可导致尿潴留。目前常用的抗感冒药如克感敏、感冒通、感冒灵、感冒清、速效伤风胶囊等,因含有扑尔敏,也应慎用。 总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尽量避免或少用上述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是尿频和夜尿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发展成为尿潴留。有不少药物会诱发和加重尿潴留,且反应迅速,一般在用药后2,4小时内即可发生。如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患 有其他疾病,在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这些药物对其泌尿系统的影响。下面就介绍一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慎用的一些药物: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等,可引起排尿困难。 抗抑郁药 丙咪嗪(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会诱发尿潴留。 平喘药 氨茶碱、茶碱、麻黄素、异丙喘宁(奥西那林)等,均可导致排尿困难。 心血管病药 心得安(普萘洛尔)、心痛定(硝苯地平)以及异搏定(维拉帕米)等,皆会抑制膀胱肌的收缩而发生尿潴留。 解痉药 胃肠道止痛药如颠茄、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胃疡平、安胃灵(奥芬溴铵)、普鲁本辛(丙胺太林)等,均会使膀胱肌松弛,而造成无法排尿。 强效利尿药 速尿、利尿酸等,可使电解质失去平衡,进而导致尿潴留。故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须改用中效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等,或低效利尿药,如安体舒通等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 非那根(异丙嗪)、晕海宁(乘晕宁)、苯噻啶、扑尔敏以及阿扎他定、美喹他嗪等,均会增加排尿困难,可改用息斯敏(阿斯咪唑)治疗。 外用药 阿托品滴眼液和麻黄素滴鼻液也应慎用。 其他药 安定类药物、异烟肼、美加明、维脑路通(曲克芦丁)及中药华山参、枳实等,均可导致尿潴留。目前常用的抗感冒药如克感敏、感冒通、感冒灵、感冒清、速效伤风胶囊等,因含有扑尔敏,也应慎用。 总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尽量避免或少用上述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1)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青霉素皮试或注射的过程中,有的发生在用药后数秒、数分钟后至半小时后,也有极少数病人发生于延续用药的过程中。其临床表现如下:?呼吸道阻塞,由于喉头水肿,肺水肿引起病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伴濒危感。?循环衰竭症状,病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2)血清病型反应:用药7,12天内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清病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症状。(3)各器官组织的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 青霉素过敏休克一旦发生,护士应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就地抢救,3,:(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给氧气吸入。(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症状无改善时每半小时可重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5ml。(3)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5,10ml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脉点滴。(4)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如盐酸异丙嗪或苯海拉明。(5)血压仍然继续下降者用去甲肾上腺素1,2mg和多巴胺2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脉点滴。(6)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肌肉注射洛贝林、尼可刹来等呼吸兴奋剂,喉头严重水肿者应做气管切开。(7)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注意保暖,病员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治疗慢性荨麻疹 咪唑斯汀是一种既有抗组胺又有抗炎症作用的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其与组胺H 1受体的亲和力极强,并且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但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很低,是一个强效的、高选择性的组胺H 1 受体拮抗剂,已被证实为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较理想药物 ,1,2, 。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其药理作用尚未完全清楚,但其具有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类固醇样作用等。我们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结果发现其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且未增加或加重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呢,临床上常有上腹部及左右肋下胀痛、嗳气频繁、嘈杂不适、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大便不爽、胆汁返流引起的食道或胸前区不适,放射性背部痛、咽部异物感、头痛、失眠等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同时避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可的松等。尤其是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也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根据个人的经验,如果那种感冒药服用后,上腹部不适,嗳气,返酸症状加重,在下次感冒是应该尽量避免服用此种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检出阳性患者,应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可直接杀死细菌,丽珠得乐也应该选用,他的主要成分是胶体次枸橼酸铋(coll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D),药物可以和炎症渗出物与粘蛋白形成复合物,包裹细菌使之失去 贴附上皮细胞的能力,铋离子进入细菌中,将其杀死。同时可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保护和增强胃粘膜防御机能,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有胶体次枸椽酸钮(如德诺或得乐)、硫糖铝、胃膜素、猴头菌片、麦滋林—S、前列腺素等。还有一些抗酸剂,如胃必治、乐得胃等也具有提高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另外,改善胃动力,也是治疗的关键,如吗丁啉(domperidone)、普瑞搏思(cisapride)可增加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对消除饱胀感、腹胀、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恶心等有良好的效果,且副作用小. 骨质疏松临床治疗的选择 钙剂与维生素D3 钙剂与维生素D3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应用需强调目的性,切忌滥用。钙的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人体对钙剂的主动吸收是有阈值的,当钙浓度达到饱和阈值时,人体将难以吸收更多的钙。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 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选择 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绝经早期伴更年期症状者,HRT应用十分有效,若年龄超过55岁且没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建议选用SERM或阿仑膦酸钠,秋冬季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3。 老年性骨质疏松: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缺乏及维生素D抵抗伴代偿性PTH分泌增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二膦酸盐都十分有效。 男性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3和降钙素为多。 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疾病,所以原发病的治疗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的前提,但同时应用活性维生素D3、二膦酸盐或降钙素对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同时伴发者临床十分常见,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对软骨损伤修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二膦酸盐既可治疗骨质疏松又能抑制过度的骨质增生,故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3和二膦酸盐是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的选择。 以提高骨量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迅速提高骨量时,可选用氟化物或二膦酸盐,但对卧床患者,慎用二膦酸盐。 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骨痛是骨质疏松重要的临床表现,它是骨质疏松临床 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主诉,但并非骨质疏松就一定有骨痛,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应选择降钙素,有降钙素过敏的患者可考虑二膦酸盐治疗,需指出的是,无论降钙素还是二膦酸盐都不是止痛剂,缓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渐产生,所以治疗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联合应用非类固醇类药物,以确保止痛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病中心(210008) 林华 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咳嗽常与鼻后滴流有关。当健康成人具备以下4条标准时,可以诊断为普通感冒: (1)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伴或不伴发热。 (2)流泪。 (3)咽喉部有刺激感或不适。 (4)胸部体格检查正常。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是为了减轻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用药方案应做到个体化。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尤其对老年患者和易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部分药物的剂量应缓慢滴定,以减轻副作用。由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是在夜间较重,所以增加夜间短效药物的剂量可能是有益的。由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然后再确定某种药物有效或无效。联合应用一类或多类药物,可能产生相加或协同作用。一旦患者持续几个月无痛,应当考虑逐渐减量。 三环类抗抑郁药和 其他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 抗癫痫药 第一代抗癫痫药苯妥英(phenytoin)、卡马西平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已经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卡马西平是第一个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而且已经获得FDA批准。小型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二代抗癫痫药中,加巴喷丁(gabapentin)最常被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大规模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疼痛是有效的。在该试验中,加巴喷丁的剂量由900 mg/日开始滴定,直至最大可耐受剂量(3600 mg/日),并在试验维持阶段保持稳定。患者疼痛评分改善的同时伴有睡眠、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巴喷丁用于治疗癌症、幻肢痛、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和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效。 抗心律失常药 已有研究探讨?b类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应用阻滞钠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论基础为,新生的神经纤维去极化阈值较低,该类药物可以抑制神经元去极化,减少自发放电。该类药也可加重心律失常,狭窄的治疗窗限制其广泛应用。 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论优势为:减少副作用,无药物间相互作用,通常不需要剂量滴定。由红辣椒提取的辣椒素是最广泛使用的局部药物,其剂型为膏状。该药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其副作用为皮肤烧伤、红斑和喷嚏。 FDA已经批准5%利多卡因贴剂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该药对有痛觉异常的患者最有效。在24小时内,仅12小时可以使用1次,每次最多可用3片。副作用为轻度的皮肤反应,如红斑和水肿。全身吸收很少,贴剂不能用于破损或红肿发炎的皮肤。最近,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贴剂可以改善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阿片和非阿片类止痛药 非典型的阿片类止痛药曲马多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可能有效。 (于丽云摘译自CNS Spectr 2005,10:698) 全身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邓伟吾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的指征为:(1)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2)哮喘急性轻度发作,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3)以往急性发作需全身用药,近期曾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哮喘急性危重发作, 有死亡风险。口服与静脉用药均有良好效果,但对病情重者,仍应首选静脉途径给药。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对糖皮质激素口服和静脉用药的建议如下: 1. 口服给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止病情恶化。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美卓乐®)等。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30 mg/日或甲波尼龙(美卓乐)24 mg/日,共5~10天,当症状缓解,肺功能恢复至个人最佳值,即可停用或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日或隔日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10 mg/d。对于伴有结核病、寄生虫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糖尿病、严重抑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 2. 静脉用药: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500 mg/d)或甲泼尼龙(甲强龙®)(80~500 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地塞米松抗炎作用较强,但由于血浆和组织中半衰期长,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时间长,故应尽量避免使用或不较长时间使用。 月经过多的长期治疗选择 左炔诺孕酮与子宫内膜切除术均为治疗月经过多的理想选择,这是芬兰Duodecim医学会Rauramo等的一项随机试验得出的结论。 为比较宫内使用左炔诺孕酮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Rauramo等进行了一项为期3年的开放标签随机研究。月经过多的妇女随机进入子宫内使用左炔诺孕酮组(n=30)和经宫颈宫内膜切除术组(n=29)。 结果表明,左炔诺孕酮组30例妇女中,有19例完成了3年的随访,而子宫内膜切除术组29例妇女中有22例完成。左炔诺孕酮组妇女的Pictorial失血评分从基线水平的261.5(60~1503)降至7(0~101),P<0.001;内膜切除组的评分则从311(81~2506)降至4(0~182),P<0.001。 [Obstet Gynecol 2004, 104(6):1314] 研究提示:上述两种疗法均可有效减少月经出血量。两种疗法的较高续用率提示,宫内使用左炔诺孕酮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的疗效相当。 天天 责任编辑 张晓红 国际医学动态?妇儿科 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评价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薛挥 甲磺酸加替沙星是近年来继加替沙星、司帕沙星等药物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效学研究表明,该药的抗菌谱更广,对于G+菌、G-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且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及光敏毒性较小。甲磺酸加替沙星是在加替沙星的基础上制备成的甲磺酸盐,其稳定性也远远优于加替沙星本身,同时水溶性好,可达到30%左右,而加替沙星仅为0.15%左右,因此更有利于口服吸收。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人体相对生物等效度试验研究显示,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和加替沙星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均呈一室开放模型,前者的AUC较后者略高。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相对于加替沙星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7.4%。两种制剂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1]。 细菌学疗效评价 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分别给予27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和加替沙星片,并对二药进行细菌学疗效评价[2]。结果显示,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组(115例)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03株,细菌阳性率为89.6%,其中G+菌42株,G-菌61株,细菌清除率为97.1%;加替沙星片组(108例)分离培养出致病菌93株,细菌阳性率为86.1%,其中G+菌42株,G-菌51株,细菌清除率为89.2%,两组细菌清除率和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的体外抗菌活性对G+菌及G-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2],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更佳,其广谱抗菌作用较强。 临床疗效评价 李力宏等进行的“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给予试验组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400 mg,对照组加替沙星片400 mg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7~14天,随机入选病例265例,剔除6例,脱落14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82例(试验组、对照组各91例),泌尿系统感染63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分别为124例和121例。试验组治疗后治愈98例,显效23例,改善3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9.03%和97.58%。对照组治疗后痊愈92例,显效22例,改善7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03%和94.21%,两组临床疗效和平均疗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评价 加力宁®胶囊的处方工艺研究采用了正交试验设计,选用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作为辅料,消除了辅料可能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使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优于加替沙星片,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疗效的发挥。 在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的研究中,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其发生率为3.5%~12.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头痛、眩晕、腹泻等,停药后症状消失。加替沙星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13.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中未见光敏反应发生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总 结 加替沙星是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其在高效杀灭G-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G+菌的杀菌活性。国外临床研究表明[3-5],其对社区获得性及医院内感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及 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对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佳,优于加替沙星片,说明其广谱抗菌作用较强且细菌清除率高。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因此适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各种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因此,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是一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具临床推广价值的抗菌药物。 维生素D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孟迅吾 夏维波 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他们越来越严重地威胁我国公众的健康,探索基于全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方案十分重要。近期的研究使我们对维生素D(VD)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V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增加肠道钙吸收,提高下肢活动能力,降低摔倒危险,进而防止骨折;需将血清25OHD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有利于骨骼健康,老年人群每日至少需补充VD800 IU才能使血清25OHD 达到预期水平;补充活性VD3效果优于普通VD。在老年人群中普遍补充VD可能是一种低耗、安全的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段,但是针对我国人群合理的VD补充剂量尚需探讨。 左氧氟沙星可引起致命性低血糖 本报讯 美国Friedrih等报告了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而发生致命性低血糖的病例报告。(Pharmacotherapy 2004,24?1807) 氟喹诺酮类通常被认为是一类较安全的抗生素,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被广泛用于社区及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治疗。 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有有关引起低血糖事件的报告,尽管这种低血糖并不常见。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更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胰腺β细胞膜上5’-三磷酸腺苷敏感的K离子通道的阻断有关。 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而发生致命性低血糖。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低血糖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临床医师应重视这种潜在的不良反应,密切监测正在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循环专刊 坐骨神经痛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急性期:泼尼松10毫克,每日3次,服药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天静脉滴注7—10天。 (2)止痛剂:小剂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 (3)B族维生索:维生素B1 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300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 (二)封闭治疗 常采用1,一2,普鲁卡因与泼尼松龙各l毫升椎旁封闭,3,5天后重复注射。 (三)手术疗法 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可行椎间盆摘除术。 痛风 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约75%在拇趾的关节,其他为膝关节。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种,原发性痛风10-60%有家庭遗传特点,继发性病风常继发干血液病、肾脏病、恶性肿瘤等.多见有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剧痛难忍,伴关节渗液,体温升高,皮下静脉怒张,外观上和蜂窝织炎相似,皮肤暗红,肿胀范围常超过关节的解剖范围...... 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 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反应时停用。一般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 ,2 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 ,8小时后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副作用为秃发、白细胞降低。 ?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续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消炎痛: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初剂量25,30mg,每8小时1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 3 次连服2、3日。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 ?布洛芬:每次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2,3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偶有肠胃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顿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萘普生: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副作用小。 ?ACTH与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肉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以防止“反跳”。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 因长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二者尽量不用。 甘力欣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 叶 晗 2004-9-22 14:28:00 皮肤科学杂志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甘力欣针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7d;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口服每日1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特非那丁片每次60mg,口服,每日2次,10d为1疗程 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病例均系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症状典型并确诊为急慢性荨麻疹(包括血管性水肿、人工荨麻疹)70例,有关瘙痒性皮肤病(包括湿疹、接触性皮炎、瘙痒症)68例;临床诊断依据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17,75岁,平均32.7岁,疗程3天,18年,平均5.65个月;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平均33.4岁,疗程4天,17年,平均6.1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重要脏器疾患,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1.3.1 评分标准 根据皮疹面积、发作频率、瘙痒程度及全身症状的轻重,采用0,3的4级评分法,以1、2、3分别代表症状和体征的轻、中、重,以皮疹、瘙痒作为评分的主要指标。皮疹面积占体表面积>30%为3分,15%,30%为2分,<15%为1分;瘙痒严重反复搔抓影响睡眠为3分瘙痒较严重能忍受控制不抓为2分,瘙痒轻可不抓为1分。按同一标准评分并计算治疗指数,以治疗指数作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评分标准。治疗指数=(治疗前总分值-治疗后总分值)/治疗前总分值×100%。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治疗指数为100%;显效为症状及体征消退?60%,治疗指数为60%,99%;好转为症状及体征消退?30%,治疗指数为30%,59%;无效为症状体征消退不足30%,治疗指数<30%。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略)注:组间比较经Ridit分析 ˇ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轻度嗜睡3例,头晕2例,口干2例。对照组轻度嗜睡3例,头晕2例,倦怠3例。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抗组胺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甘力欣主要成份为甘草酸二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可明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抑制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本药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膜磷脂释放氨基酸(AA)或抑制磷脂酶A 2 (PLA 2 )活性,从而减少氨基酸(AA)经环氧酶和酯氧酶代谢产物CT 3 和PLA。因此,甘草酸二胺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而发挥治疗湿疹皮炎的作用 ,1, 。西替利嗪为新一代抗组胺药,除能阻断H 1 受体外,还对在过敏反应 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能直接对抗组胺的作用并降低变态反应部位组胺的浓度 ,2,,因而有独特的双重抗变态反应作用。 本文临床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既增强了对各种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抑制过敏反应,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且药源广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临床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运德素与肽丁胺软膏联用治疗扁平疣68例 陆国琪 贺士英 2004-9-22 15:49:00 皮肤科学杂志 我们于2001年6月,2002年12月应用运德素(北京三无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合并肽丁胺软膏(浙江经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外用,治疗68例扁平疣取得较好疗效,并与聚肌胞(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合并肽丁胺软膏外用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扁平疣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6,40岁,病程2个月,3年。对照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15,38岁,病程2个月,3.5年。疣体多数发生于面部,少数发生于手背部,有1/3病例以上2个部位同时发病 ,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运德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b)1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局部外用肽丁胺软膏 ,2, ,每日3次,涂擦患处,2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以聚肌胞注射液2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局部外用药物同上,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和化妆品,20天后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为疣体全部脱落消失;显效为疣体消失75%以上;有效为疣体消失50%以上;无效为疣体消失不足50%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2.2 两组治疗结果 见表1。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略)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27.51,P<0.01)。 2.3 药物副作用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1例在开始治疗时出现轻度发热,关节酸痛,全身不适,但均能耐受,继续坚持治疗。 3 讨论 扁平疣以人类乳头病毒感染为主,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大多骤然起病,多发于面部,手背部等外露部位 ,2, ,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本病往往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感染了人乳头病毒所致。而干扰素具有广泛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 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增强NK细胞活性及其他免疫调节作用,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肽丁胺软膏也是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两者联用治疗起效快,方法简便,疗程短,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克勤,贾中华,刘凤玲,等.胸腺肽治疗扁平疣102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2):136. 2 李世泰.皮肤病?性病?求医问药丛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34. 治疗足癣的小验方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验方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 醋、APC、白矾、来苏水混合煮沸,冷却至脚能伸入时泡脚。结果 治愈后不再复发。结论 本方法简便、价廉,效果好。关键词 足癣 小验方 方法简便 效果好 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跖趾间皮肤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民间俗称“脚气”。足癣很常见,世界各地均有,是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我国城市中成人发病率可达60%以上,不但可以传染自己,还可以传染他人,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和甲癣的根源。成人多见, 病程缓慢,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1,。一般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穿不透气的胶鞋、球鞋可使之加重,治愈后可再感染。足癣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是由于跖趾角质层厚,无皮脂,汗腺比较丰富,出汗较多,故有利于癣菌生长。加以经常穿着鞋袜,足汗难于蒸发而使足部潮湿,从而有利于癣菌生长繁殖。此外,在公共场所如浴池、游泳池或家庭内共用拖鞋、共用洗脚盆及毛巾等也易相互传染 ,1, 。 临床大致可分三型,(1)水泡型。趾间、足缘或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泡,可疏散或成群分布,泡壁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或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泡,撕去泡壁可显示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2)擦烂型。常见于第3,4趾及4,5趾缝间。常见于局部表皮角质层浸渍、发白。有时可见表皮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各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的皮肤均可被累及。(3)鳞屑。常表现为足底、足缘和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它可呈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和新发,其皮色正常或微红。冬季气候干燥,趾缝间或足跟部皮肤可发生裂隙;夏季天热,由于真菌活动又可产生水泡。三型有时混合出现 ,1, 。 临床上治疗足癣的方法很多。多数都可以使患者症状减轻,但都不彻底,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了自配处方疗效显著,复发率降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共49例,年龄11,68岁,男31例,女18例。其中水泡型36例,男24例,女12例;糜烂型3例,男2例,女1例;脱屑型10例,男5例,女5例。 1.2 配方 醋2000ml,APC0.5g×20片,白矾5g,痢特灵0.1g×10片,来苏水(甲酚皂溶液)5,10ml。 1.3 方法 加热,冷却,使温度适度(能将双脚放进即可)。一般泡10,15min即可,然后用清水将双脚洗净。疗程为7,10天。 1.4 结果 3,5天后,双脚脱皮,露出微红色面,有的还可出现淋巴管红线,即急性淋巴管炎。若出现淋巴管炎时,可继续泡脚,但要减少泡脚时间,停药以后自然就可恢复正常。7,10天后,双脚逐渐恢复正常皮肤的颜色。49例病人追踪访问,至今足癣都未发作。 2 讨论 脚癣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偶见石膏样小孢菌、断毛样小孢菌、铁锈色小孢菌、紫色或断毛发癣菌等致病真菌侵入足部角质层,同时在此定居、生长、繁殖,造成表皮角质层的破坏。并且把自身的抗原信息经朗格罕化细胞传递给淋巴细胞,使之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对真菌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炎症,此两者共同造成了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而真菌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三者组成。抗真菌的药物往往是破坏三者中任何一个部分均可导致真菌受到抑制或真菌直接死亡。 我们应用的这一小验方,主要是抑制真菌的定居、生长、繁殖。例如 ,2, ,醋,是由浸膏质、灰分、挥发 酸、不挥发酸、还原糖等组成,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乙酸、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糖类,它对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矾,(1)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弗氏、志贺氏)、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纸碟、平扳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作用其次。(2)抗阴道滴虫作用。10%白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之比为1?1)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3)具有收敛作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足部)、止血。白矾水在体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有强烈凝固蛋白的作用,中医认为有消痰、燥湿、止血、止泻、解毒、杀虫、去腐生肌的作用。APC主要是其中的乙酰水杨酸钠的作用,3, 。乙酰水杨酸钠有抗真菌的作用,3%的浓度可止痒、抑制皮肤真菌。能促进血管收缩,减轻炎性渗出浸润,从而使表皮的角质层恢复正常。5%的浓度有角质剥脱作用,能使角化过度的角层细胞松软解离,使其脱落,可治角化过度型足癣。来苏水(甲酚皂溶液)有杀菌作用。0.01%,0.03%,对皮肤病的预防有益。由此可见,它们的综合应用可使较深层的真菌被除净,不至于再复发。许多药物的治疗都能治愈足癣,但容易复发,主要是致病的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 常在皮屑内形成关节孢子,它能抵抗较恶劣的环境而长期生存,并且有传染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说,真菌并没有完全消除,还在那个地方潜伏,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复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足癣不能根治的说法。另外,红色毛癣菌容易引起角质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且易复发。笔者的小验方能使病变表面形成一层均匀保护膜,阻止外界细菌侵入感染。同时有效成分迅速穿入表皮进入病灶中,彻底杀灭和排出患处病毒,剥脱病变部位的鳞屑,并抑制皮肤细胞的过度增生,纠正皮肤部位细胞的异常分化,使受损皮肤迅速恢复正常。综上所述,此验方可使足癣治愈而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光超.皮肤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6.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80-684,2600-2602. 3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16-167. 作者单位:1450008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2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四环素、维生素B 6 与穿心莲胶囊治疗痤疮53例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2月,2001年5月采用四环素、维生素B 6 、穿心莲胶囊联合治疗痤疮5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3例均选自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度28例,?度19例,?度4例,?度2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4,20岁26例,21,30岁23例,31岁以上4例;病期3,12个月27例,1,3年19例,3年以上7例。 1.2 治疗方法 每次口服四环素0.25g,维生素B 6 10mg,穿心莲胶囊1.0g,每日3次,连服半个月,半个月后改为每日2次,再服1个半月,半个月后复诊1次,以了解服药及疗效等情况。 1.3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0%以上;显效:皮损消退70%,90%;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连续服药2个月皮损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4 结果 53例中,痊愈19例,显效2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68%,没有明显副作用。 2 讨论 痤疮是一种多种因素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特别是毛囊内微生物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尽管目前治疗痤疮的新药层出不穷,但由于价格高而制约了很多患者及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治疗,而且治疗方法多选择外用药为主,虽然方便但易受外界环境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基于上述观点,笔者选择价廉、效佳的药物内服之方法,以达到消炎杀菌、抑制皮脂腺分泌的目的,尤其对与痤疮丙酸杆菌关系密切的丘疹、脓疱型痤疮效果更为明显。四环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从而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下降;维生素B 6 则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穿心莲胶囊为中草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及杆菌有 确切疗效,三者配伍,其效妙不可言。用药的关键是必须遵循“小剂量、长疗程”的原则,坚持服完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囊肿性痤疮)。一般病例服药半月后即可见丘疹数目减少,脓疱程度减轻;服药1个月后则大部分病例可见到明显疗效,?、?度皮疹已基本消退;服药2个月者?度皮疹及部分囊肿性痤疮症状得到程度不等的改善。随访3,6个月,?、?度痤疮治愈后基本不复发。 作者单位:225611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卫生院皮肤科 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20例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9年10月,2002年12月,应用克拉霉素(商品名甲力,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提供)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完整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来源于泌尿专科门诊,全部系男性,年龄20,51岁,已婚102例,未婚18例,病程7天,1.5年,均有不洁性生活史,其中沙眼衣原体荧光抗体检测阳性64例,解脲支原体培养29例,双重感染27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不适和少量稀薄的分泌物,部分患者有尿道疼痛及尿道口潮红。 2 治疗方法 衣原体阳性者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连服2周;支原体阳性者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连服20天;双重感染者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连服20天。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禁用其它抗生素,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治疗结束后停药1周复查判定疗效并记录副作用。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病原体检查转阴为治愈,否则为无效。 3.2 结果 衣原体感染者治愈86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94.5%;支原体感染者治愈48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85.7%。 3.3 副作用 服药后诉头昏、口苦12例,胃脘不适8例,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 4 讨论 克拉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红霉素大内酯环上第6位的羟基被甲基取代而成。主要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其疗效为红霉素的7,10倍,是强力霉素的4倍。该药对衣原体、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1, ,临床报道用进口克拉霉素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 ,我们用国产克拉霉素治疗本病,治愈率分别为94.5%和85.7%,疗效与之接近,说明国产克拉霉素疗效可靠,而且价格便宜,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参考文献 1 杨立刚,顾有守,钟山,等.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24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96. 2 叶笑好,郭振东,杨得海.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143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13(5):309. 作者单位:1037006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灯盏花联用山莨菪碱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院自2002年以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灯盏花素联用654-2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肩周炎患者共47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芬必得0.3g,每日2次,并配合理疗及功能锻炼等。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灯盏花素30mg+5%葡萄糖液静点,每日1次,连用10~15天,山莨菪碱654-2 10mg,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静点,每日1次,连用5天。疼痛剧烈,夜间难以入睡者,加地塞米松10mg,连用2天。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疼痛消失,功能受限消除(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2)好转: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有轻度的功能受限;(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见表1,运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 (略)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周肌、肌腱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特点,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左侧多于右侧,也可两侧先后发病,常采用消炎镇痛药治疗,辅以针灸、理疗等,小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灯盏花能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缺血细胞凋亡。654-2能扩张血管,改善末梢循环和细胞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两者联用可以:(1)改善微循环,减轻粘连水肿,压迫神经产生疼痛;(2)改善微循环缺血缺氧致代谢废物积聚产生化学刺激性疼痛。但是地塞米松不能长期应用,严格使用2天。结果表明,两药联用,临床疗效较高,明显好于常规组,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年贵,梁风珍,张家容.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1):34.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336600 江西分宜,分宜县人民医院 浅谈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 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32例急腹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禁食、手术及药物治疗和及时护理,使病情得到控制。结论 护理措施得当能使急腹症患者术后或保守治疗患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 急腹症;分析;护理 急腹症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要急待处理的急性腹痛疾病,笔者对腹痛患者加快临床分析,实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的32例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10月份以来收住院急腹症32例,男24例,女8例。 1.2 病例分型 急性阑尾炎20例,胃穿孔8例,肠梗阻(机械性)4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还要观察神志、脸色、脱水程度,有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前兆症状。 2.2 常见问题 (1)腹痛:腹痛是急腹症患者的重要主诉及体征,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腹痛时间的长短、有无规律、有无反射痛等。一般腹痛持续6h以上不见缓解者,多属外科疾患。(2)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也是急腹症患者的症状之一,早期为反射性,是由腹膜或肠系膜神经末梢受刺激所致,一般较轻。晚期急腹症常因毒素吸收刺激延髓中枢而引起。逆流性呕吐是胃肠道蠕动障碍所致,多发生在病后2,3天,高位性肠梗阻呕吐早而频繁,多呈持续性;低位性肠梗阻呕吐较晚,多有粪样呕吐物;一般炎症性外科急腹症呕吐多在腹痛之后等。(3)排便异常:腹膜腔炎症的早期,常因肠道受到刺激蠕动加强,排便次数增多;腹痛伴有停便,是肠道机械性肠梗阻的特点之一,临床常见结肠梗阻和腹腔内脏炎症大多表现为急性便秘等。 3 护理措施 3.1 四禁 3.1.1 禁食 由于腹腔脏器的病变,胃肠道不能完成机体的消化功能,进食后将加重腹腔的炎症、液体的渗出,加重梗阻、呕吐和术后发生的肠胀气。因此,采取禁食、禁水是必须遵循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3.1.2 禁用止痛剂 急腹症患者在未确诊前一律不能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失去抢救时机。 3.1.3 禁热敷 热敷可使血管扩张,使肌腱和韧带松弛,解除痉挛和炎症局部神经末梢的压迫,使疼痛减轻,从而掩盖症状,加重出血。 3.1.4 禁灌肠 急腹症患者常有急性便秘,灌肠可刺激肠壁蠕动增加,肠腔压力增高,造成肠管破裂和炎症扩散引起急性腹膜炎,从而加重病情。 3.2 四抗 3.2.1 抗休克 休克是急腹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要积极有效地抗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快速去除病因和采取积极的措施,并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和做好护理记录等。 3.2.2 抗感染 急腹症多为腹腔内炎症和脏器穿孔所引起,多为大肠杆菌感染。术前要做好术野的皮肤准备,以减少感染机会。术后的抗感染十分重要,必须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要注意观察敷料,清醒后取半卧位;加强口腔护理和预防褥疮护理,鼓励和协助咳嗽,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2.3 抗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术前呕吐和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急腹症患者消化液和体液丢失,术后由于禁食和胃肠减压,加上创伤、失血、感染、消化功能减退,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大量胃肠液丢失的患者以低血钠、低血钾多见,要依据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的结果,及时补充丢失的成分,特别要注意补钾的原则,合理安排好用药的时间和顺序,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3.2.4 抗腹胀 由于胃肠蠕动抑制和低血钾等原因引起,一般术后2,3天患者出现“气胀痛”,术后胃肠胀气的治疗重在预防。注意术前禁食、胃肠减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还可补充钾而起到消除腹胀的作用。 4 结论 针对急腹症患者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护理,在提高术后或保守治疗患者临床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也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努力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 529800 广东阳西,阳西县中医院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评价 左氧氟沙星是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对G - 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我们于2001年5月起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取得满意结果,现作一临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年龄在18,65岁,男女不限;体重不超过标准的?20%;清洁中段尿离心做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大于20个/H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 9 /L;体温在38?以上的中、重度急性泌尿系感染患者80例进入本次临床研究。随机分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5?20.1岁,平均体重为66.7?13.4kg,平均身高为164.8?18.2cm,体温均值为38.5?0.50?;其中膀胱炎30例,肾盂肾炎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0.1?22.6岁,体重均为68.2?15.8kg,平均身高为160.7?19.6cm,体温均值为38.6?0.52?,其中膀胱炎28例,肾盂肾炎1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得尔复星,山东德州制药厂生产)。环丙沙星(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药方法: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400mg/d,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400mg/d,分2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连续给药7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前均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检查,用药7d后复查。分别在用药前、用药3d、用药7d进行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分析尿中和血中白细胞计数,以及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用药期间每日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1.4 评价方法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和显效属于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计定尿中白细胞计数为指标:痊愈为小于5个/HP;显效为5,10个/HP;进步为10,20个/HP;无效为大于20个/HP。 1.5 统计学方法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及体温变化情况 见表1。表1 实验室检查及体温变化情况 (略)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3d后尿中和血中白细胞计数,体温大于37?的病例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用药7天后的结果比较虽P>0.05,但是大致看出对照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2.2 临床疗效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痊愈的病例数两者差异有极显 著性(P=0.0017)。 2.3 不良反应 用药7天中,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周围静脉炎3例,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等 ,1, 。左氧氟沙星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细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对上述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2, 。本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0.4g/d)对于中、重度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研究组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本品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良好抗感染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光辉,申正义,王洪波,等.武汉地区泌尿系统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3):176-179. 2 周子祝,钱忠秀,周萍.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国新药杂志,2001,10(2):139-140. 左氧氟沙星治疗内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左氧氟沙星为一新型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氧氟沙星的旋光性S-异构体,具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1,3, 。为进一步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对收治的70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病人分别予左氧氟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来自住院病人,共计70例,为内科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90岁,平均55?8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25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7,82岁,平均53?11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两组疾病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分布情况(略)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根据病情轻重,每次100,200mg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用环丙沙星注射液200mg静滴,每日2次。疗程均为5,10天。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胸部X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痰菌、尿菌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略) 从表2看出,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3.33%;对照组分别为55%和87.50%,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细菌学评价 观察组痰细菌培养阳性2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3例,细菌总清除率91.3%;对照组痰细菌培养阳性23例,尿细菌培养4例,细菌总清除率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表3 左氧氟沙星与环丙沙星的细菌清除率比较 (略)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6.67%,其腹胀、恶心1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17.50%,其中局部血管刺激5例,胃肠道反应2例。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占住院病人半数以上。许多研究证实,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主要是病毒,但在发展中国家,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者达50%。而且,在病毒致呼吸道感染时,极易合并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常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乃致其它更严重的全身感染。资料显示 ,1, ,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疗效显著,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高的细菌清除率,为广谱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杀菌作用机制是作用于分裂细胞,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及作用于非分裂细胞,使之丧失存活能力。对G+ 及G - 菌的抗菌活性较右旋体强8,12倍,较氧氟沙星亦强2倍 ,4, 。本观察与环丙沙星比较,痊愈率亦明显提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李静丽等 ,3,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肠炎等感染性疾病4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认为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是安全的。本观察组60岁以上老年人占30%,最年长者为90岁,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左氧氟沙星治疗内科呼吸系统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经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稳定性好、较经济等特点,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帆,焦红梅,张婴元,等.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70例.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69-71. 2 吴伟成,罗康平,张传波,等.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继发感染.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365-366. 3 李静丽,钱进,杨西安.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307-308. 4 葛煜强,吴兆荣,陶凤武.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中国新药杂志,2000,9:48-50.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 2002年3月,2003年7月我们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3例,女19例;年龄33,84岁,平均71.5岁,60岁以上36例,占85.7%。42例中38例为临床确诊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4例为医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具体病种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7例,肺炎1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2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 1.2 临床特点 42例病人中大都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28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脑血管意外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1.3 病原菌培养 本组42例病例中,38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入院前在门急诊曾使用过抗生素,但全组仍有24例细菌培养阳性(占57%),其中18例为单一菌感染(占75%),6例为复数菌或双重感染(占25%)。详见表1。 表1 4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100ml,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2例绿脓杆菌感染为复合菌感染,故加用头孢他啶,4例双重感染加服氟康唑50mg日2次。 1.5 疗效评定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的四级标准判断。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好转,其中1项指标未转正常;进步:症状、体征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痊愈+显效作临床有效计算。 2 结果 42例病例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26例,有效率为88.1%,进步3例,无效2例。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恶心,经减慢滴速、对症处理后恶心消失,坚持全程治疗。 3 讨论 本组病例老年人占85.7%,感染均为中、重度,一般情况比较差,在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前大多已用过其他抗生素,在症状无好转的情况下,我们选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左氧氟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 酮类药物,为化学合成药物,与第三代相比,其抗菌活性、抗菌范围、化学性质有了明显改善 ,1, 。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而且药剂量是氧氟沙星的一半,同时不良反应也减少 ,2, 。本组病例在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仅2例出现恶心,经处理能坚持全程治疗,没有1例出现严重的副反应,所以,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在严重感染者,特别是有绿脓杆菌感染者,建议联合应用其他敏感药,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蔡飞.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2):111. 2 吴广明.左氧氟沙星治疗49例地方性斑疹伤寒.中国抗感染杂志,2001,1(2):104. (收稿日期:2003-08-19) 作者单位:201400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针对此基本病变,小争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 ,1, 。小针刀术是闭合性微创伤无菌手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快,疗效确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骨伤科相关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精确的定位是小针刀疗法的先决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以局部解剖结构为基础,结合压痛点和病理反应点确定针刀松解点。肌肉、肌腱的损伤性疾病,其病变多集中在起止点的高应力点处。病灶点常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病理性的痛性结节。定点时要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是哪块肌肉、肌腱的损伤,是起点还是止点的损伤,找准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定点时一定要避开神经、血管,以免误伤。如:岗下肌损伤,患者多有外伤史,患肢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岗下窝、肱骨大结节处有压痛(岗下肌起于岗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分骨面)。定点时在肌肉的起、止点处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1.2 小针刀术必须以影像学检查为客观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和解剖变异,在小针刀术前必须拍病变部位的X线平片,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定点。针刀医学要求应用针刀的每位医生必须有亲自阅片的本领,且不能简单按传统X线片诊断标准定病态与否,而应按针刀医学的X线影像学重新认识 ,2, 。另外,影像学检查不仅是精确定位的依据,而且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适合小针刀疗法。 1.3 以临床表现和神经定位为依据准确定位。对于累及神经干、神经根的疾病,痛麻症状多表现在神经末端的支配区,病灶处可无症状。在行小针刀疗法时,必须熟悉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相应的神经定位病变来确定神经卡压的病灶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切忌完全以痛为腧进行定点。 2 针刀操作要领 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时,在朱汉章老师提出的四步八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五点:快、慢、稳、准、松。快,指进针刀时破皮要快,因为皮肤表面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所以进针刀时要快速刺破皮肤直达皮下,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先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前在进针刀点注射0.25%,0.5%的利多卡因局麻后再进针刀);慢,当针刀达皮下后,要慢慢摸索进针刀,密切结合患者的感觉和术者指下的感觉,做到手应心,心应手,当进针刀过程中患者突感剧烈疼痛,多为针刃触及血管壁,当患者有触电样感觉甚至会向远端放射时,表明针刃触及神经干,此时要迅速上提针刀2,3mm,然后稍变方向后再继续深入;稳,指进针刀时术者必须持稳针刀,确保垂直进针,不要抖动、偏歪、提插,否则会偏离病灶;准,是指针刀必须准确抵达病灶点,针刃触及粘连、疤痕灶时有韧性、紧涩感,患者觉酸胀,抵骨面时有硬的阻挡感;松,当针刀准确到达病灶点后要进行彻底松解,刀下要有松弛感,切忌只针不松,术毕患者应有轻松感(患者感到疼痛、麻木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否则便未达到针刀松解的目的。(注:对四肢浅表部位的病灶,避开皮下血管、神经,可迅速进针直达骨面进行松解)。 3 小针刀术术后处置及护理 (1)出针刀后针孔如有出血用无菌棉球按压2,3min止血;(2)术毕术野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24h后去除,3天内针孔勿沾湿或污染;(3)对有骨错缝、移位者,术后进行手法整复;(4)部分患者术后2天针孔有刺激性痛,可给氨酚待因片、散利痛片等止痛药物口服2天;(5)深部小针刀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1/2,1h,注意是否有术后出血,5, ,如有意外要及时妥善处理;(6)要 求患者要密切配合,通常术后2天内要严格制动,3天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这有利于粘连的松解,促进康复,同时可预防废用性萎缩的发生;(7)7,10天后,待针孔完全愈合后方可可进行第二次小针刀术,否则针孔未愈合者,针孔的压痛会误导定点,通常3,5次为1个治疗周期。 4 其它有以下情况者,即使有小针刀疗法的指征也严禁行针刀术操作。(1)精神病患者,情绪不稳定者,感知迟钝者(因对上述人员无法准确定位);(2)饮酒者,要求术前1天,术后3天禁止饮酒,否则易出血,针孔会延迟愈合;(3)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经前、经后3天内禁止针刀治疗,否则易出血,甚至会导致月经失调;(4)无法排除肿瘤、结核病者,否则会加速肿瘤、结核病灶的扩散。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84. 2 江耀辉,杨福海.如何掌握和运用针刀疗法.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1996,27-29. 3 杨克勤.脊椎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50;524. 4 邢育华,李素莲.小针刀手术病人护理初探,西安: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1996,48-49. 5 庞继光.针刀医学临床规范治疗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学出版社,1998,16. (收稿日期:2002-07-09)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海拉尔解放军61415部队骨质增生医院 复方丹参加镁剂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北方发病率较高,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长期反复发作,致支气管管腔痉挛狭窄,使之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继发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近年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和镁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64例病人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6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岁。治疗组:男25例,女7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岁,两组患者病程均在5年以上,心力在?级以上。经t检验,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二组病人首先给抗感染、平喘、解痉、止咳、强心、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液250ml,25%的硫酸镁10ml+5%葡萄糖液250ml,静点,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并观察检测患者心肺功能。按心脏功能分级,?级:有心脏病存在依据,一切活动不受限,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级:能胜任一般日常活动,但稍重体力劳动时即感到心悸、胸闷、口唇紫绀;?级:日常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气喘、口唇紫绀,休息后可以缓解;?级:不活动也感到胸闷、心慌、气短、口唇紫绀,呼吸困难。 1.3 疗效判断 显效:心肺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即呼吸困难、紫绀、心慌、气短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减少或消失,PaO 2 上升大于1.76kPa,PaCO 2 下降大于1.3kPa。有效:心肺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即呼吸困难、紫绀、心慌有改善,肺部罗音减少,PaO 2 上升与PaCO 2 下降稍有改变。无效:体征及症状,心肺功能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显效时间5.3?2天。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显效时间7.5?2.5天,两组显效率及显效时间经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3.1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状态和呼吸性酸中毒,缺氧使血液中某些粘附因子增多,激活后可在细胞膜表面促进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 粘附,导致血管内皮炎性细胞浸润及微血栓形成,使血管充血、水肿、痉挛、管腔狭窄。肺小动脉痉挛收缩,使肺小动脉肌层增厚、内膜纤维性增生、管腔狭窄或纤维化,引起肺毛细血管床缩减,血流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升高。另外缺氧和酸中毒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及血粘度增高。研究证明:肺心病心力衰竭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浆纤溶酶活性降低 ,1,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加重肺动脉高压,形成恶性循环。 3.2 复方丹参由降香、丹参两药提取,主要含有三种成份,磺酸钠、丹参素、原儿茶酚,它具有以下特点:?改善血液流变性,研究证明丹参可使冠心病、肺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同时其它指标: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细胞比容,纤 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抑制激活纤溶,抗血液凝固作用,并作用于多种凝血酶原的因子;?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丹参酮?A通过抑制血小板肌动蛋白激活Mg 2+ —ATP酶活力,可能是其抑制血小板各种功能的药理基础 ,2, 。?稳定红细胞,丹参有利于红细胞的收缩蛋白对细胞的双凹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和坚韧性的维持。丹参酮?A、磺酸钠有保护蛋白变性作用并提高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而发挥保护红细胞的作用 ,3, 。 丹参能扩张肺泡内肺动脉管径,减少缺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肺动脉管径肌化增强现象,提示丹参在阻抑低氧性腺泡内肺动脉管径构型重组和肺动脉压升高方面有重要作用 ,4, 。丹参又能抑制缺氧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缺血性肺血管收缩 ,5, 。丹参还能对革兰阴性杆菌及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6, 。 3.3 镁剂是钙离子拮抗剂,对炎性因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镁剂中的Mg 2+ 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细胞损害 ,7, 。Mg 2+ 还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松弛气管平滑肌,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增加呼吸肌肌力,改善通气。Mg 2+ 还可以舒张缺氧引起的肺血管痉挛,并有利尿作用,从而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肺循环,改善心功能,防止心律失常。 通过对肺心病的治疗观察,发现用二药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对降低肺动脉区,改善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性有较好的疗效,且成本低、用药安全、副作用小,较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法,马俊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2):85. 2 徐荣辉.丹参注射液对鸡额骨分离细胞培养生长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668. 3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78. 4 席恩川.丹参等对低氧性腺泡内动脉构型重组的阻抑效应.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23(2):89. 5 姜智.低氧和丹参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一氧化氮释放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7,11:778. 6 辛建设.活血化瘀与慢性肺心病.临床荟萃,1994,9(24):1137. 7 欧阳和生.前列地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2,33(4):216. 作者单位:721000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我科近年来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将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慢性湿疹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3,84岁,病程1,30年,平均13.7年。1年内2例,1,10年18例,10年以上12例。 1.2 治疗方法 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初始剂量每日12ml,如无不良反应,以后增至16ml,持续10,20天,使用前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稀释。 1.3 疗效判定标准 皮疹及瘙痒全部消退或仅残留色素沉着或减退斑为痊愈;皮疹和痒感均减轻75%以上者为显效;皮疹和痒感减轻50%以上者为有效;皮疹和痒感消退不明显者为无效。 2 结果 32例慢性湿疹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患者在治疗 过程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以苔藓样变为主,延续数月或更久,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采用皮质激素治疗,虽疗效较好,但副反应大,病情易复发。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丹参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有氢化可的松一样的抗炎作用,能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治疗结果也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 330006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复方丹参治疗面神经炎3例 1 病例介绍 例1,女,65岁,因风吹后出现左面部感觉异常,左眼闭合不全3天就诊。体检:左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即Bell氏征阳性,左鼻唇沟消失,示齿口角向右偏斜,鼓腮力弱。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阴性。诊断为急性左侧面神经炎。每日给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维生素C注射液3.0g,辅酶A注射液100U14d,配合左乳突左面神经出口处理疗,左面神经炎完全治愈。 例2,女,45岁,1年前患左侧面神经炎,遗留有口角向右偏斜,左侧咀嚼肌不灵活,1周前受寒后出现右侧面部活动障碍。体检:双侧额纹消失,双侧眼裂扩大。双眼闭合不全。双侧鼻唇沟消失,双侧鼓腮力弱。右乳突部压痛阳性。诊断双侧面神经炎。每日静滴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肌注维生素B 1100mg,维生素B 12 500μg,1周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维生素C注射液3.0g,辅酶A注射液100U1个月,双侧茎乳孔附近部位给予短波理疗1个月。双侧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未遗留后遗症。 例3,男,54岁,因右眼闭合不全1天就诊。体检:右额纹、鼻唇沟浅,右眼裂扩大,右眼闭目力弱,示齿时口角向左偏斜,舌伸出居中,右外耳道无疮疹。诊断:急性右侧面神经炎。经20%甘露醇、地塞米松、B族维生素常规治疗1周疗效不明显,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维生素C注射液3.0g,辅酶A注射液100U14d,右额纹,鼻唇沟恢复,右面肌活动正常。 2 讨论 面神经炎为一侧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的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改变,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神经功能障碍而致面瘫。治疗多用激素、甘露醇、B族维生素消 除水肿,营养神经外,多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迅速好转,未出现后遗症。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维生素C注射液减低毛细血管道透性及脆性对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尤其对于某些急性期不适合针灸时尤为适用。总之,我们在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药、B族维生素常规治疗外,加用复方丹参、维生素C、辅酶A静点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疗效显著,认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130031吉林省长春市柴油机厂职工医院 复方丹参注射液早期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针剂早期治疗脑出血是否会引起再出血,以便确定该药在治疗脑出血病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原内科保守治疗的26例脑出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2,4级,无脑室脑干和小脑出血为对照组,将同样条件的30例脑出血病人作为治疗组,在微创抽吸术的基础上,出血3,7天使用复方丹参针剂,观察临床症状及CT测量血肿直径大小,以判定有无再出血。结果 2周内无再出血征象,两组无差异(P>0.05),血压波动时间缩短于对照组(3天内P<0.01),神经功能进步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丹参针早期治疗脑出血是比较安全的,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 复方丹参 脑出血 复方丹参治疗脑出血一般在稳定期使用,而早期治疗脑出血怕有再出血的风险,在临床中一直持慎重态度。本组研究指在丹参能否早期治疗脑出血作一探讨,以便确定复方丹参早期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住院病人,选1998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2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死亡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3,72岁,平均为49.8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2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15,80ml,其中<30ml7例,31,50ml15例,>50ml4例,意识障碍2级5例,3级14例,4级7例。选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病人为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在51.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1例,脑叶出血4例,丘脑出血5例;出血量在30,82ml,其中30,50ml19例,51,82ml11例,意识障碍2级2例,3级18例,4级10例;加用复方丹参治疗时间为出血后3,7天,其中3,4天18例,5,7天12例,意识障碍在5级或出血破入脑室者及脑干和小脑出血者不在本组观察之列。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给予稳定血压,降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的使用,预防并发症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针。方法是采用北京万福特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或利用其原理单纯抽吸术治疗。CT片或CT扫描定位,测定头皮到血肿中心最近距离,穿刺针装上头皮至硬脑膜深度的限位器,防止损伤脑血管;穿刺针尾固定在电钻夹具上,在定位点垂直于矢状面的方向进针,也可在穿刺点用刀片先切一小口后进针,钻透硬脑膜后去除限位器,插人塑料针芯,缓慢进入血肿中心,然后拔出针芯,盖好帽盖,连接引流管,抽出部分液态血肿部分,再粉碎冲洗固态部分,反复进行,约在计算量的50%,70%为止,注入血肿液化剂,闭管4h时后引流,每日冲洗1,2次,至血肿清除后拔管。或在CT扫描定位点上切口,用4号钻头锥孔,至脑膜后,避开血管将适当的一次性塑料导尿管置入血肿内,固定引流管,抽吸液态血液,用自制水冲粉碎针冲洗,后注入血肿液化剂,闭管4h以后引流,直至血肿清除后拔管,引流时头部活动不受限制,观察24h无出血加用复方丹参针剂12,16ml于糖水或盐水250ml内静滴,每日1次,共2周,不用降颅内压和止血药物,其它同对照组治疗。 1.3 观察项目 对照组分别于入院、住院2周做CT复查,治疗组分别于入院、术后引流1天、2周做CT复查,观察有无再出血;两组均观察血压变化,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 。 1.4 出血的观察标准 术中有新鲜血液流出,或复查CT测量血肿直径>原CT测量血肿直径或大于排出量+残存量定为再出血。 2 结果 CT复查结果见表1,两组无差别;血压稳定情况见表2,3天内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失减少率见表3,进步率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周围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两组均在正常范围。 表1 CT结果再出血比较(例) 注:3天内两组比较,P<0.01 表3 两周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的病因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瘤、血液病等,在情绪波动、寒冷等诱因的作用下易发病。血管破裂后,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时间极短,一般于入院时已经停止 ,1, ,血肿周围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首先是血肿周围直接压迫血管床,减少血流量,血肿或周围组织释出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痉挛,引起周围组织低灌注,组织缺血缺氧出现水肿,被称为半暗带区。组织水肿一般在24,48h达高潮,并稳定3,5天后开始消退。血肿内容出物如大分子物质、血管活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血红蛋白、自由基、蛋白酶等,进一步加重了周围水肿,损害了周围神经组织;另外白细胞的浸润,神经内分泌紊乱,又加重了组织损伤。因此,减少代谢物的堆积,减轻周围组织水肿,也就减轻了神经损伤。尼莫地平、VitE等药物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也同样有这种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我科近年来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将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慢性湿疹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3,84岁,病程1,30年,平均13.7年。1年内2例,1,10年18例,10年以上12例。 1.2 治疗方法 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初始剂量每日12ml,如无不良反应,以后增至16ml,持续10,20天,使用前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稀释。 1.3 疗效判定标准 皮疹及瘙痒全部消退或仅残留色素沉着或减退斑为痊愈;皮疹和痒感均减轻75%以上者为显效;皮疹和痒感减轻50%以上者为有效;皮疹和痒感消退不明显者为无效。 2 结果 32例慢性湿疹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以苔藓样变为主,延续数月或更久,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采用皮质激素治疗,虽疗效较好,但副反应大,病情易复发。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丹参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有氢化可的松一样的抗炎作用,能调节免疫,抑制变态反应。治疗结果也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 330006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镇痛药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癌症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且难以控制的症状,全世界全天大约有400万癌症病人遭受疼痛折磨,我国卫生部在1991年已制定了“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原则,提出到2000年实现“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一目标还未达到。我国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所以癌疼问题尤为突出,单纯药物治疗就可使90%的癌痛得以缓解。现就镇痛药在肿瘤临床的应用作一浅析。 1 常用药物 肿瘤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为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根据“三阶梯原则”推荐的用于轻、中度疼痛的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但用量要足,每次至少0.6g,4h1次。该药可缓解周围性疼痛,尤其对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效果较好,另外,阿司匹林还有抗炎及退热作用。 可待因是鸦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疼痛,口服30mg的止痛效果相当于650mg阿司匹林。两药合用可增加镇痛效果,延缓病人的成瘾性。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均为强鸦片类药物,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可选择性药物为丁丙诺 啡、美散痛、安侬痛等,它们的作用原理相似,均与吗啡受体结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吗啡在肿瘤临床主要用其缓释片或控释片的形式,制成盐酸盐或硫酸盐,这两种盐的片剂作用效果相似,都为卫生部所推荐。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除镇痛外,还表现为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催吐、缩瞳,对消化系统有止泻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可使微血管扩张,外周小动脉扩张,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吗啡由于作用于脊髓后角胶质区以及丘脑腹后外侧核的吗啡受体,故对锐痛有镇痛效果;另外,更对中枢导水管灰质、下丘脑以及丘脑等的吗啡受体有作用,故对钝痛及内脏痛等效果也明显;并能作用于边缘系统的吗啡受体及网状结构的吗啡受体,故能减轻因疼痛而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达到镇静并导致欣快感而入睡。 哌替啶其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也有温和的镇静作用,可消除紧张和烦躁不安情绪,作用时间较吗啡短。 芬太尼除注射剂外还制成透皮贴剂,可持续72h释放,芬太尼释放速率保持恒定,贴于躯干或臂非刺激及非辐射的平整表面,起到止痛和镇静作用。 2 注意事项 目前肿瘤临床在应用镇痛药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重视:(1)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未能得到很好落实,这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医药人员对此缺乏了解。应首先使用非吗啡类药物,若效果欠佳,可加弱吗啡类药物,若二者合用仍不能止痛,则应使用强吗啡类药物。(2)对药物作用认识不足。只认识到镇痛作用,而对其他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如戒断症状等。(3)可选择性药品品种不全。根据三阶梯原则推荐的药物,临床供应不足缩小了药物选择的范围。(4)给药途径不合理。应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5)用药方法不正确。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止痛效果。从临床来看这一方法未能合理应用,大多是“按需”给药,即在疼痛时给药。(6)用量不准确。止痛药剂量应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到病人疼痛消失为止,而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用药剂量须个体化,制定出每个病人的最适剂量,特别是吗啡类药物,个体差异大,剂量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而决定,并应在给药后定期进行剂量评估。(7)药物控制过严。镇痛药适当控制、防止滥用是必要的,但控制过严使真正的癌症病人由于用量不足,不能控制疼痛。目前我国镇痛药在肿瘤病人中的用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一问题已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癌症疼痛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实行卫生部“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应采用缩合治疗方法,如病因治疗、精神治疗、中药镇痛等,控制癌痛、减轻癌症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单位: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 曲马多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曲马多的镇痛效果。方法 观察了进口盐酸曲马多胶囊在223例术后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并分别与相应剂型的度冷丁做随机或自身对比观察。结果 进口曲马多的镇痛总有效率为85.7%,其中手术后疼痛为78.3%。结论 曲马多的镇痛疗效优于度冷丁。 曲马多(Tramadol)为西德格兰制药厂合成的非吗啡类镇痛药,化学名为二甲氨甲基-间-甲氧苯基-环乙醇盐酸盐。其镇痛机制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相关的特异性受体。它有吗啡样作用如镇痛和镇咳,但无呼吸抑制,也不引起便秘,对心血管及肝肾功能及肝脏的酶活性无影响,也不引起欣快、幻觉、组织胺释放,对平滑肌和横纹肌无作用。本品成瘾性和耐受性很低,可用于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曲马多口服后86%,100%可吸收,起效快,血浆浓度高峰为服药后2h,有效时间可达9?2.2h,生物半衰期为6.0?0.8h。80%以上在72h内由尿中排出,在体内很少引起蓄积,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8,72岁男女病人;(2)有中、重度疼痛;(3)肝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病人;(4)手术病人需在给药前6h未用过其他镇痛药者;(5)能合作评价疼痛的病人。 1.2 方法 1.2.1 治疗前全面检查包括记录病史、体检,明确病人的诊断、病情、疼痛部位、性质、强度及对以前治疗的反应。 1.2.2 给药期间每日由医护人员在固定时间观察、记录疼痛的改变,并让病人用划线法记录疼痛的程度。 1.2.3 治疗结束时由医生判断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并填写总结表。疼痛的程度按以下分级:0:表示无疼痛;1(轻):表示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2(中):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3(重):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1.2.4 每个病人完成观察后由负责医生填写总结表,统一进行整理分析。观察曲马多镇痛效果及副作用与对照药物进行比较,通过χ2及t检验计算差异的显著性。 1.3 镇痛效果判断 (1)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2)轻度缓解:疼痛减轻,但仍需镇痛药;(3)中度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病人可以忍受;(4)完全缓解:病人完全无痛。 2 结果 见表1,3。 表1 曲马多治疗各型疼痛的疗效 (略) 表2 对照药物(度冷丁)的治疗结果 (略) 表3 盐酸曲马多及度冷丁对术后疼痛的疗效 (略) 3 讨论 从上述表例表明,曲马多应用于临床镇痛效果高达85.5%,与度冷丁类对照药相比,无论在有效率和缓解时间上都有一定优越性,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减少或代替使用度冷丁作为镇痛药物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金有豫.药理学.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8. 作者单位: 510240 广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随着新药大量问世,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了很大的进展,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其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一种药物。但是,合用药物的选择要正确,若选择不当则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延误病情。为此,特将常见的合用药物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1 抗心绞痛药物的合用 临床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为双氢吡啶类 和地尔硫类,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取长补短,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地尔硫类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则会加重心脏的房室传导阻滞,故该两类药物不宜合用。地尔硫类与硝酸酯类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合用,尤其与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不仅可取得协同作用,而且可相互抵消不良反应。 2 抗心力衰竭药的合用 理想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应具有如下作用:?改善患者血液动态;?提高运动耐力;?延长寿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最理想药物。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容易导致心力衰竭,故不宜用于中、重度心衰的治疗。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均为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的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 3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用 抗高血压药物单独使用时,有效率仅为40%,60%,常需合用以控制高血压。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同时合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有效率可增至90%左右。对老年高血压,可选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若疗效不佳,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若仍不能控制血压,则可加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 4 降血脂药的合用 高血脂症一般主张以饮食控制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对于饮食调理无效的患者,则需要用药物治疗。目前,临床 应用较多的降脂药物有:?纤维酸(安妥明)类衍生物,这类药物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以降低胆固醇为主;?阿西莫司类,这类药物兼有降低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的作用。降血脂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多,一般以单种药物应用为主。若使用单种药不能控制血脂水平,则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 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用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多,本身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抗心律失常药有:膜稳定剂,钙通道阻滞剂,动作电位延长药以及心律平、慢心律。心律平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广谱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将慢心律与膜稳定剂合用有协同作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合用,具有互补的协同作用。 作者单位:250001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摘要】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它的适应证广、新药品种繁多。针对目前滥用抗生素,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多、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医学界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临床上如何选好、用好抗生素以达到“有效、安全”之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儿科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重要。 关键词 抗生素 药源性疾病 细菌耐药性 儿科 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发明是20世纪医学史的进步,自1940年Floˉrey首先应用青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以来,各种抗生素被陆续应用于临床,确使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有了显著下降,但是,也带来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出现。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儿童,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比较敏感,易受药物影响,因此,儿科的合理用药更为重要。 1 抗生素的一般概述 ,1, 抗生素一般系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他种微生物的药物。除了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还可通过半合成或合成法来大量生成。现在能选用的抗生素有一百多种,大多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余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药、抗真菌药、磺胺类、咪唑类、多肽类、植物抗生素(如黄连素、鱼腥草、穿心莲)等。 临床上选用抗生素时,应着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和患儿机体状态两方面去考 虑。 1.1 选择的抗生素要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首先按照疾病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选药,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例如,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选用青霉素G,金葡菌引起的肺炎则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异唑类青霉素或红霉素。其次,熟识并了解各种抗生素的体内动力学特点,才能合理选用。例如,肠道难吸收的氨基糖苷类、制霉菌素,口服时仅作为肠道灭菌剂;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喹诺酮类,在胆汁中浓度较高,多用于治疗胆道感染。 1.2 选择的抗生素要适合患儿的生理状态 婴幼儿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抗生素的消除能力较弱,易引起毒性。例如 ,2, ,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尚未发育,应用氯霉素易致灰婴综合征;新生儿肾功能只有成人的20%,庆大霉素的血浆半衰期长达18h,为成人2h的9倍,用药易蓄积而致患儿听力障碍。同时,对乳母用药,也要考虑对乳儿的影响,有些药物易通过乳汁分泌,例如红霉素、四环素,使乳儿产生过敏、溶血等反应。另外,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能,因此慎用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儿童 ,3, 。 总之,应用抗生素前要考虑患儿是否具有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指征,是否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和培养,最有可能是何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患儿有什么特点,是否需要联合给药,给药的最佳途径,最适宜剂量,期限多长等等。 2 合理而非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正确运用,在临床治疗上功不可没,但是抗生素的滥用,是近年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儿科也特别严重。其后果,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普遍增加。 2.1 药物不良反应 WHO定义药物不良反应为质量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反应,药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菌群失调等。药物不良发生率为6%,17%,小儿与成人一致,但新生儿组为24.5%。目前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死亡是全世界住院病人主要杀手之一,继心脏病、 癌症、中风之后排在第4位 ,4, 。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机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称为药源性疾病 ,4, 。药物不良反应把药源性疾病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前者指量变型异常,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后者指质变型异常,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这种类型又分为药物异常型(治过敏、致癌、致畸),病人异常型(患者特异性体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一 方面与临床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合并用药的情况愈来愈 多有关,另一方面与医生无暇熟悉不断上市的新药,在不完全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有关 ,5, 。 2.2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主要机制为:产生某种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失去抗菌活性或不易进入细菌体内;细胞壁或细胞膜发生改变,使进入菌体的药量减少;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出现,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和复杂,在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危感染和医院内感染患者构成威胁。因此,现实要求我们要不断研制出新的抗菌药物以对付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更要求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6, 。 3 儿科抗生素的具体应用 3.1 儿科应用抗菌药物的一般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有其适应证,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无细菌感染征象不宜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烧伤、复合外伤、溺水、溺粪;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风湿热、有结核密切接触史而结核菌素转阳者;婴儿室为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流行预防用药等。原则上根据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参照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但若经验治疗已获确切的临床效果时,则不必急于更改。若病原菌不明或单一用药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可联合用药,一般可用两种药物联用,三联、四联合用实无必要,不但浪费,且导致耐药菌株增加,而且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7, 。 3.2 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门诊患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以上为病毒所致 ,7,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变感冒的病程和预后,抗生素不应该用来预防感冒时并发的细菌感染 ,8, 。如怀疑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杆菌感染时可用磺胺甲恶唑,扁桃体有渗出物时可用青霉素。对轻型胃肠性的沙门菌感染不主张用抗菌药物,因它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 ,7, 。 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3.3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 约有63%为轮状病毒和产毒肠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缩短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反而导致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9, 。所以化验大便常规及临床诊断对用药尤为重要。 3.4 支气管肺炎 是小儿常见的肺炎,病原主要是细菌或病毒。大多数重症肺炎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或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炎是十分重要的控制炎症方法。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仍然是大多数医院临床最初和通行的治疗模式。由于绝大多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仍敏感,轻度肺炎一般先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估计一种抗菌药物难于控制病情时,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如能正确选择,则可取得协同或累加的疗效,否则尚有发生拮抗的可能。联合用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医院内感染肺炎,疑有混合感染或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新的高效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耐酶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亦被提倡单独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目前,用药提倡两阶段序贯疗法 ,10, ,即静脉给药3,5天后,原药改为肌注或口服用药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或体温正常后5,7天。支气体肺炎用药至少2,3周,重症肺炎在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降级”或改变治疗药物不可取。 总之,只有掌握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或感染的部位、病理或免疫状态,才能真正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文汉,胡仪吉.儿科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5-326. 2 江明性.药理性,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 4 王丽.儿科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7-78. 5 陈克敏.药源性疾病.新医学,2002,33(2):103. 6 周惠平.细菌耐药性研究新进展. 新医学,2000,31(5):307. 7 怀有为,朱启.在儿童中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的问题.新医学,1999,30(9):502. 8 郭仁宣,苏东明.抗生素手册,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9 陈翔,陈顺烈,黄汉中.儿科药物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10 余桂源.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新医学,1999,30(9):503-504.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这一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抗生素滥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应对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认识上的误区造成抗生素滥用 误区一: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当牙龈、咽喉、扁桃体等发炎或头痛脑热时被普遍使用。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误区二:越贵的抗生素越能“杀”灭细菌或病毒。抗生素临床上分“窄谱”、“广谱”。窄谱就是应用范围窄,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广谱则对各种类型的细菌都有效,不过广谱药的耐药细菌更多,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误区三: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容易防止细菌漏网,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感染。其实,不合理的联用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 生耐药性机会。 2 利益驱动造成抗生素滥用 2.1 过多的中间环节吸纳了不少资金,药价变戏法似的往上翻,到了患者手里就成了“天价”。处方上多开才能多挣钱,造成开贵药、多开药,往往造成抗生素滥用。 2.2 药店里卖药只为赚钱,不问对象,不问病情,给钱就卖药,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之一。 3 盲目用药也易造成抗生素滥用 久病成医。多数病人为了省钱,不进医院,不看医生,盲目用药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原因。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常此以往,它会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所以,治理抗生素滥用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医药分家,减少中间环节,切断利益“黑手”,把实惠还给患者。(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处方上堵塞漏洞,避免“大处方”出现。(3)凭处方购药,切断盲目用药的途径,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4)采用宏观调控手段,适当控制抗生素类药品的价格,让一些“关卡”无利可图。(5)提高认识,增加用药知识,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收稿日期:2004-06-15) 作者单位:475003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 (编辑江 风) 盐酸倍他司汀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疗效不佳。我科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一匡汀注射液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1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匡汀合用西比灵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8?10)岁。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5例,美尼尔氏病8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复方丹参加胞二磷胆碱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6?11)岁。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3例,美尼尔氏病6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两组患者的病因、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一匡汀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西比灵片5mg日2次口服。静滴每日一次,疗程7天。对照组复方丹参20ml加入5%GS250ml和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GS250ml静滴,1日1次,疗程7天。两组治疗前后均予血常规、肝肾功能、测血压及EKG等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观察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有效:眩晕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经秩和检验,U C =2.1287,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较早,1,3天占61%,3,7天占27%,对照组1,3天占28%,3,7天占50%。治疗组症状改善消失早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走向感觉障碍,临床分前庭系统性和非前庭系统性。发作时有视物旋转,自身倾倒感,不能活动,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吐及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部分患者有水平性眼球震颤和(或)共济失调。其机制系前庭器官传导通路或与其他感觉的联系间发生障碍时,引起前庭功能变化。并在脑干中影响迷走神经核,血管运动中枢及网状结构。病因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眼源性、心源性等引起有关部位供血障碍,血管痉挛,迷路积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1, 。一匡汀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属H 1 受体激动剂,能扩张脑血管,心脏血管和周围血管,与组胺不同的是一匡汀在扩张血管的同时不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内耳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松弛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末稍循环,促进细胞外液的逆吸收,减轻迷路积水、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扩张冠脉和周围血管,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和各种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 ,2, 。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临床用以治疗缺血性脑及周围血管障碍,尤对椎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效 ,3, 。故两者合用能对眩晕产生良好的疗 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较早,1,3天占61%,3,7天占27%,而对照组1,3天占28%,3,7天50%。说明一匡汀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有良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因此我们认为一匡汀合用西比灵可以作为眩晕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并且副作用少,经济方便,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传良,金培珍,马英奎.内科疾病诊疗新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5. 2 杨任民.安徽医学,1992,13:58-60.3 王希明.新药与临床,1992,11:297. 作者单位:654100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我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疗效较好,结果心肾内科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84例,经临床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经统计学检查具有可比性。尼莫地平组: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8,79岁,平均52.4岁。48例中2型糖尿病43例,1型糖尿病5例。对照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4岁,平均54.2岁。36例中2型糖尿病34例,1型糖尿病2例。 1.2 方法 治疗组除等同于对照组在控制饮食、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达美康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加服尼莫地平60mg,每日3次,连用30天。 1.3 疗效判断 (1)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跟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2)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跟腱反射有所改善。(3)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膝、跟腱反射较前无改善。 2 结果 尼莫地平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略)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研究表明神经的营养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内有脂肪和多糖类沉积,以致使血管管腔狭窄 ,1, ,同时血液粘滞度增高,神经滋养血管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而堵塞 ,2, ,造成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尼莫地平可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神经缺血缺氧 ,3, ,可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还可以通过特异性阻滞神经钙内流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 ,4, 。 本文结果表明,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治疗安全,值得继续观察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FLynnMD,Tooke JE.Diabetic neuropathy and the microcirculation,Diaˉbet Med,1995,12:298. 2 张蜀平.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白霉素与穿琥宁的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药的配伍未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如在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混合支原体感染时我院常采用穿琥宁联合白霉素静滴。在2001年版的280种《静脉注射的药物的理化变化表》中未查到“穿琥宁”此药,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了穿琥宁与白霉素存在配伍禁忌,并出现了混浊,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试验。 1 材料 穿琥宁粉针剂: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每支200mg,批号010701;酒石酸柱晶白霉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每支20万U,批号:B20010919;5%葡萄糖注射液: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D1091709。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将穿琥宁200mg溶解于5ml5%葡萄糖中,将白霉素20万U也溶解于5ml5%葡萄糖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即刻出现混浊,呈乳白色,30s后溶液呈乳白色并出现有白色小团状颗粒,随后粘附在瓶壁上;放置24h后仍呈半透明的乳白色溶液,瓶壁上仍粘有白色小团样颗粒。将4ml葡萄糖溶解的穿琥宁200mg加于100ml葡萄糖中,将4ml葡萄糖溶解的白霉素20万U也置于100ml葡萄糖中,当输完白霉素溶液直接更换穿琥宁溶液时,即可见莫菲氏滴壶内的液体即刻呈乳白色混浊现象,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放置24h后为半透明乳白色溶液,输液瓶底部有少许白色小颗粒沉淀。 3 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穿琥宁与白霉素并用时确实存在配伍禁忌,无论是否稀释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和沉淀,解决方法最好是两种输液间更换其它液体如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其它与这两种药物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另外,我们还发现维生素B 6 与穿琥宁也有类似的配伍禁忌,望临床医师用药时注意。 药物治疗痤疮126例疗效观察 痤疮俗称粉刺,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既给患者造成痛苦,又影响其颜容,边检部队青少年比较集中,因此是痤疮高发的群体,痤疮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我们治疗此病的药物及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例痤疮患者,男119例,女7例。年龄18,36岁。病程3个月,12年。其中丘疹性93例,结节性10例,囊肿性7例,脓疱性8例,聚合性6例,萎缩性2例。皮损发生于面部者121例,胸背部者5例,伴发痒者8例。 2 治疗方法 2.1 丘疹性、结节性痤疮的治疗 口服安体舒通(螺内酯)20mg,每日2次,连用4周。用药期间禁用化学药品涂擦,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囊肿性、脓疱性痤疮的治疗 口服甘草锌胶囊,每粒胶囊0.25g,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4周,用药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2.3 脓疱性、聚合性痤疮的治疗 口服甲硝唑每日0.6g,配用红霉素每日0.8g,连用3周,另用100ml乙醇溶液+甲硝唑5g,外涂每日3次。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为皮疹完全消退,残留色素沉着或瘢痕;有效为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疹。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30%或未见消退。 3.2 结果 治愈102例,治愈率81%,有效15例,有效率12%,总有效率93%。 4 讨论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雄激素、皮脂和毛囊内微生物有关。 安体舒通为雄性激素拮抗剂,抑制睾酮作用于皮脂腺过度角化,降低皮脂功能,从而抑制新疹发生 ,1, 。 甘草锌胶囊是从豆科植物甘草的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与锌盐结合而成的药物。其中甘草入肺、胃二经,即可解毒,又能清热,善治一切邪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痛疽疮肿等症,锌元素则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控制上皮细胞的增生,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修复,对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上皮形成、胶原合成都很重要;同时锌元素还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趋化活力及杀菌功能,而且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保持吞噬细胞内自由基水平,自由基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发挥杀菌作用 ,2, 。 甲硝唑可抗厌氧菌感染并杀灭毛囊虫,配以红霉素可以抑制痤疮杆菌,能预防并减轻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尤适用于脓疱及脓肿为主的痤疮。 总之,我们治疗痤疮的原则是:因痤疮的不同选择相符的药物,因人而异选择相适的方法,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不仅适用于部队营区,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廷芹.安体舒通治疗寻常痤疮50例.中国社区医师,2002,18(21):31. 2 王宾川.甘草锌治疗痤疮150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2,18(20):41. 必麦森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2003年5月,2004年6月,我科使用必麦森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并与本院自制药氯柳酊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8例,女38例,年龄15,38岁,平均22.4岁,病程2周,6年,平均2.3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同,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部,部分累及胸背部。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必麦森凝胶(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应用氯柳酊(本院自制),均每日早晚用非药性香皂清洁面部,擦干后涂药物于患处,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和化妆品,必麦森凝胶置于4?冰箱保存,疗程1个月。 1.3 疗效评定 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有效为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3%,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表略)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 2 =7.1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65.3%。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13例患者于治疗第1,2周同时出现皮肤干燥、少许脱屑及轻度红斑,3,7日后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无明显不适。 3 讨论 必麦森是抗菌药物红霉素和角质剥脱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复合制剂,用于痤疮可阻止其发病的不同环节,红霉素是抑菌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可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抑制皮脂分泌脱屑和溶解角质的作用,可疏通毛囊口阻塞,同时过氧化苯甲酰还可释放活性氧而起到抑制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作用,此外,在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下,变薄的表皮可使皮损内抗生素的浓度增加而提高疗效,所以可有效治疗痤疮,尤其对炎性皮损效果显著,由于两种成分产生协同作用,治疗痤疮比单一成分的药物疗效要好。通过临床观察必麦森凝胶对各种痤疮皮损都有治疗效果,尤其对脓疱型丘疹效果更佳,而氯柳酊对严重性痤疮效果较差。本文两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证明必麦森凝胶治疗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氯柳酊,且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痤疮的比较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潘政.维胺酯胶囊与维胺酯乳膏联合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4):325. 2 王和杰.0.3%维胺酯霜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6):432. 3 杨擎宇.皮克明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痤疮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05. 4 曹萍.维胺酯及四环素对比治疗痤疮效果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5):316. 作者单位:264002山东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皮肤科 达克宁霜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观察 1996年2月,2002年6月我院采用达克宁霜与氟康唑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21,72岁;均为单眼,被树叶、玉米叶、栗壳针、小麦芒直接损伤角膜者17例,角膜异物剔除后4例,原因不明者5例。 1.2 诊断标准 (1)有植物性外伤史;(2)长期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3)具有典型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态而症状一般相对较轻;(4)角膜刮片10%氢氧化钾湿片法可见菌丝。 1.3 治疗方法 首先对病灶搔刮,除去病变区感染坏死组织;2%氟康唑0.5ml结膜下注射后,用达克宁霜与1%阿托品眼药膏等量混合约0.2g涂在结膜囊内,纱布包盖患眼,每日1次,同时静脉注射2%氟康唑每日100ml,连用2日;病情好转后局部点氟康唑眼药水1次/2h,晚间涂达克宁霜混合眼膏12,40天,平均20天。 1.4 结果 本组治愈(角膜溃疡愈合,荧光染色转阴,前房积脓消失)22例,好转(角膜溃疡面积缩小,前房积脓消失)3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1例,无效患者转上级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副作用:初次使用达克宁霜时,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但均能耐受,未见其他并发症。 2 讨论 治疗角膜真菌病,其药物应具有抗真菌高效无毒性,良好的眼内穿透性及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才能有效地治疗角膜溃疡。达克宁霜和氟康唑具有这些优点。达克宁霜含2%咪康唑,抗真菌作用与氟康唑相同,其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而杀灭真菌。达克宁霜具有强大的抗体表真菌、酵母菌和其他多种真菌作用。动物试验表明,1%咪康唑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均能很好耐受。氟康唑是水溶性三氮唑衍生物,与蛋白结合率低,可通过血脑屏障,能迅速进入眼内各组织中,在眼球的浓度可持续72h,局部用药可穿透角膜,适用于一切类型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尤其适用于深层的角膜真菌感染。对确诊患者,全身注射氟康唑,使全身快速达到较高抑菌浓度,局部刮除病变坏死组织,结合局部用药,以提高疗效;结膜囊内涂达克宁霜与阿托品眼药膏,稀释了达克宁霜的浓度,减轻了眼部刺激,又起到了麻痹睫状肌的作用,同时又利用了达克宁霜的强大抗体表真菌作用和氟康唑的深层抗真菌作用,发挥了眼内通透性好及局部用药方便的特点,从而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探讨 近年来,我院在治疗小儿重型肺炎时加用山莨菪碱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1998年7月,2002年7月治疗的54例小儿重型肺炎,全部病例均为有罗音,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房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支气管肺炎24例,支原体肺炎8例,喘息性病毒性肺炎12例,毛细支气管炎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对照组27例,男14例,女13例;两组年龄48天,15岁。治疗前均有咳嗽,憋气,气促,心率加快,肺部有罗音及小水泡音;治疗前的病程,观察组平均(4.0?1.2)天,对照组(3.7?1.0)天。两组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即抗生素,止咳,支持疗法,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经治5,7天疗效不佳者。症状体征加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用法为0.05,0.1mg/kg静推或静滴,每日1,2次连用2,3天,观察期间均不用激素和雾化吸入疗法。 1.3 疗效标准 治愈:经治3天,咳嗽、喘憋、气促消失,心率正常,肺部湿罗音消失;好转:治疗3天,上述症状,体征减轻或缓解,肺部罗音减少;无效:治疗3天,以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愈率92.6%(25/27),对照组治愈率66.7%(18/2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X 2 =5.594,P<0.01),见表1。在肺部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在哮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副作用:观察组出现面部发红,发热,口干,少数有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 表1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 例(略)表2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肺炎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d)(略) 2.2 两组54例患儿治疗前后肺部X线片比较,有明显改变,治疗前胸片见斑片状阴影24例,单侧肺大片状阴影8例,治疗后24例斑片状影吸收消失,8例大片状阴影吸收良好。 3 讨论 肺炎时,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渗透到周围肺组织并蔓延,呈点片状炎症灶,严重时管腔阻塞,引起肺水肿,肺不张;病毒性肺炎以间质及 肺泡改变为主,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随炎症的扩展,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肺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治疗及时可迅速恢复,反之易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山莨菪碱具有改善脏器功能的作用,能调节各脏器微循环,使肺、体循环微动脉和静脉血管扩张,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压力,减轻肺循环压力,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这些特点均有利于重型肺炎的治疗。目前由于诊所建立,家长们为了便利,小病在诊所大病到医院,导致乱用抗生素,小儿耐药性增多,给疾病治疗带来难度,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及患儿身心损害。入院前已 经使用了2,3种抗生素,比较多见。为了治疗抗生素疗效不佳,病情较重患儿,更好的治疗小儿重型肺炎,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及并发症发生,缩短疗程,本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小儿重型肺炎,54例取得良好疗效,缩短了病程,值得推广应用。因此山莨菪碱治疗小儿重型肺炎,镇咳、平喘,减少肺部罗音,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用量及耐药,有显著效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溶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能扩张冠状动脉,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颈椎病、肺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随着该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本文检索近10年来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1 不良反应类型 1.1 循环系统 1.1.1 过敏性休克 17例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出现过敏性休克,多数患者于静滴5min后出现胸闷、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头晕、血压下降,其中1例在滴入10滴左右出现,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缓解 ,1,10, 。 1.1.2 心跳骤停 曾振庭 ,11, 、汪龙 ,12, 分别报道1例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min后突发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及其对症治疗,5min后心跳呼吸恢复。 1.1.3 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 谢孝泉 ,1, 报道1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min、ECG示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一切正常。黄璐明 ,13, 报道1例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3min后,患者感胸闷,HR110次/min,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停药及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次日再次用药20min后仍出现上述症状。 1.2 呼吸系统(哮喘) 李栋 ,14, 、句少华 ,15, 分别报道1例患者因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后引起哮喘。静滴过程中出现鼻塞咽痒、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再次用药又出现上述症状。 1.3 泌尿系统(肾损害) 王兴彬 ,16, 报道1例冠心病患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706代血浆500ml静滴,在输液中出现畏寒、发热、呕吐、酱油样尿,停药转为正常。2d后换用5%葡萄糖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又出现类似情况,查尿蛋白(++),RBC(++)。再次应用生理盐水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第3次出现上述症状,查血Cr600μmol/L,BUN31.1mmol/L诊断为溶血尿毒综合征。 1.4 消化系统(肝损害) 赵鸿等 ,17, 报道1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致肝损害,临床表现为纳差,尿黄如浓茶,巩膜黄染,ALT9.49U/L,AST8.7U/L。1个月后再次用药,重又出现上述症状。吴林 祥 ,18, 报道应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5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滴致全身黄疸1例,查肝功能异常。 1.5 皮肤 夏前明等 ,19, 报道19例在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皮肤过敏,主要症状为瘙痒,皮肤出现荨麻疹,停药及对症治疗症状消失。井泉 ,20, 报道1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连续用6天导致重症剥脱性皮炎。 2 讨论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原儿茶酚醛等邻苯二羟基化合物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等 ,21, 。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所含丹参酮与酸性结晶体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沉淀、细胞变形、破裂 ,23, 有关。文献资料表明 ,22, 不良反应常发生于过敏体质及剂量过大,输液速度过快者,其过敏反应从用药即刻到连续应用多日都可发生。在临床应用中,需详细询问过敏史,掌握好用药剂量及滴注速度,以期用药安全有效。高敏体质需用此药、应做皮肤试验阴性后方可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孝泉.高浓度丹参液致心动过缓及低血压休克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0(3):166. 2 李文泽,张恕,王金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3,(5):275. 3 姜长贵.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8):503. 4 钟松才.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0(10):631. 5 朱之明,周凤兰.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配伍过敏性休克1例.医药导报,1995,11(5):231. 6 粱桂珍,夏华.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不良反应3例.中国医院医学杂志,1995,15(9):425. 7 陈郁生,王桂荣.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休克1例.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10(3):166. 8 王红,钟斌.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滴注射液致过敏死亡1例.中国医院学杂志,1997,17(9):429. 9 黄东红,李秋棉.复方丹参静滴注射液致过敏休克2例.临床心血管杂志,1998,14(5):275. 10 王爱然,王存玉.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休克1例.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278. 11 曾振庭,王志勤,卓越.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滴注致心跳停止1例报告.安徽医学,1995,16(1):62. 12 汪龙.1例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心跳骤停的抢救与护理.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11):62. 13 黄璐明.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出现心动过速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9):570. 14 李栋.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哮喘1例报告.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4,3(4):227. 15 句少华.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哮喘1例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6):378. 16 王兴彬.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致溶血尿毒综合症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4):218. 17 赵鸿,陈庆魁,斯崇文.复方丹参致药物性肝炎1例.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31(3):273. 18 吴林祥.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引起全身性黄疸1例.新疆医学,1995,25(2):104. 19 夏前明,陈瑜萍,葛玲.19例丹参过敏反应的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80. 20 井泉.复方丹参注射液致剥脱性皮炎1例.陕西中医,1997,18(7):330. 21 崔艳萍.丹参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中草药,1982,13(3):13. 22 吴明夏,李燕侠.静滴丹参注射液致室性心律失常及颈部水肿1例.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4):356. 23 袁路,苏桂兰,胡冠时.丹参及复方丹参液质量分析研究.中草药,1994,25(6):299.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98例临床分析 笔者对2002年2月,2003年5月来我院就 诊,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共98例,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38,87岁,平均61.5岁;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并根据病情检查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等。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51例,心悸、气促32例,伴心衰15例。辅助检查显示:心肌缺血改变64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例),室性早搏26例,室上性早搏15例,阵发性房颤9例。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心前区疼痛51例,治疗后症状消失43例,有效率84 .3%;心悸、气促32例,治 疗后症状消失26例,有效率81.3%;伴心衰15 例,治疗后心衰消除13例,有效率86.7%。辅助检查异常的疗效评价:心肌缺血64例,治疗后缺血消失47例,有效率73.4%;室性早搏26例,治疗后早搏消失18例,有效率69.2%;室上性早搏 15例,治疗后早搏消失9例,有效率60%;阵发性房颤9例,治疗后房颤消失3例,有效率33. 3%。 2.2 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有3例在用药后30min,4h内出现寒战、发热现象,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药剂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 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1,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降低血液粘度及总胆固醇的作用。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消除或缓解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 孙有祖.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2(8):995. 剂量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18例疗效观察 2000年9月,2002年12月,我科应用小剂量盐酸山莨菪碱(654-2)治疗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患儿,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两组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咽充血、咽拭子MP-DNA阳性,用非红霉素类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无改善。此外两组在用药前均无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也未使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药。 1.2 给药方法 两组均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按20,30mg?kg -1 ?d -1 加入5%GS中分2次静滴,浓度?0.1%。其中治疗组加入0.05,0.1mg/kg的小剂量654-2或静滴红霉素前从莫菲管加入654-2,剂量同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反应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短暂的腹部隐痛或不适,腹绞痛。 2 结果 2.1 胃肠道反应出现率 治疗组5例,占27.8%;对照组16例,占80%,两组相比(χ 2 =46.61,P<0.005)差异有极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出现轻微面红,未出现口干、烦躁及视物模糊等副反应。 3 讨论 使用红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由于肠壁变态反应,胃肠蠕动增强。盐酸山莨菪碱属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小剂量应用可减轻内脏平滑肌痉挛,达到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无明显副反应发生,价廉、安全。 作者单位:661600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科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心力衰竭89例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心力衰竭是血液净化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 ,1, 。心衰是CRF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故需及时处理。临床上我们采取规律透析加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CRF并发心衰的患者157例,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将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我院血液中心行血液透析的心衰病人157例,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89例,男56例,女33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4岁。B组为对照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2,68岁,平均49岁。病种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药物性间质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伤等发展而来。 1.2 诊断依据 慢性肾衰:(1)血肌酐?445μmol/L;(2)血 尿素氮>20mmol/L;(3)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4)肾小球滤过率(GFR)<10ml/min;(5)血红细胞压积(HCT)<30%。并发心衰 ,2, :(1)呼吸困难,咳嗽,甚不能平卧;(2)心率快;(3)体重增加,水肿;(4)高血压;(5)射血分数(EF)<50%。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血透加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方法为每天30,50ml入液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对照组:常规血透。 1.4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率、射血分数。 1.5 统计学处理 其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其心衰症状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A组血压、心率下降以及射血分数的改善显著(P<0.01),而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射血分数变化比较 注:SBP收缩压(mmHg)、DBP舒张压(mmHg)、HR心率(次/min)、EF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1,与治疗组比较 # P<0.01 3 讨论 CRF患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近年来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液体超负荷、贫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尿毒症心肌病、动静脉瘘、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等诸多因素 ,3, 。任何因素使心脏负荷增加时,都会导致心衰甚至死亡。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五味子组成,已证明其中所含人参皂甙、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酯具有增加动物耐缺血缺氧,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人参皂甙使血中的PGI 2 增加,TXA 2 减少,从而改善PGI 2 /TXA 2 的比率,使心血管阻力减少,心血管扩张,防止心脏因缺血而造成心衰进一步加重 ,4, 。我们用参麦液辅助规律透析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好转。除了少数患者有一过性血压升高外,无其他严重的 副作用。另外,患者在透析间期,必须严格控制水钠摄入,使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不超过干体重4%,5% ,5, 。但是我们所观察的病例仍较少,观察时间短,未能对其远期疗效作出评价。有待临床继续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 Buaunwald E.Heart Disease:A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5 th Edition 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7,1923-1924. 2 侯应龙,杜日映.现代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59. 3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6.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参麦注射液是由中药人参、麦冬经水醇法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参麦注射液具有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临床作用,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广泛,其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逐渐增多并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1 资料来源 文献来源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编辑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媒体光盘,部分文献使用手工检索。 2 资料统计 文献总数23篇,涉及参麦注射液ADR共计29例。 2.1 性别 参麦注射液ADR病例29例中,性别不详2例,男13例,占已知性别ADR频数48.15%;女14例,占已知性别ADR频数51.85%。 2.2 年龄 参麦注射液ADR病例29例中,年龄不详2例,已知具体年龄27例,年龄为44.9?17.7岁,具体年龄与参麦注射液ADR频数关系见表1。表1 参麦注射液ADR发生频数与年龄统计表(略) 2.3 用法用量 多数使用参麦注射液20,60ml加入到5%葡萄糖100,250ml中,静脉滴注;也有使用20ml参麦注射液静脉推注。 2.4 ADR发生时间、消除时间 患者出现ADR时间不等,多数于1,40min内出现。停药、不予处理或给予相应解救后,大多患者在5min,2h内症状缓解或好转。其中出现黄疸、皮疹不良反应的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在3天,1周左右。 2.5 ADR发生频数与临床症状 参麦注射液ADR发生频数与临床症状具体见表2。表2 参麦注射液ADR发生频数与临床症状统计表(略) 3 ADR临床表现 3.1 过敏反应,1,9, 患者在使用参麦注射液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颜面潮红等症状,部分患者体温轻度升高,停药,不处理或进行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消除。 3.2 过敏性休克,9,14, 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后,出现胸闷、 烦躁、心悸、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快速剧烈,脉搏细弱甚至不能摸出,意识不清,停药,给予相应治疗,患者可恢复正常。 3.3 致上消化道出血 王洪燕等报道,15,,男,70岁,胃癌术后2月,入院进行化疗,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患者出现间断呃逆,上腹不适,未在意;第2天继续滴注,30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吐出物有咖啡样物,对症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 3.4 致心动过速 王洪燕等报道,15,,女,39岁,左乳腺癌术后6月,入院进行化疗,查体心率73次/min,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5min后,患者出现心悸、烦躁,心率148次/min,停止输液,治疗后,病情缓解;继续输液,5min后,再次出现心悸、烦躁,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 3.5 致心绞痛 张洪忠等报道,16,,男,62岁,既往有冠心病史,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20min后,患者心前区剧痛,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第3天,再次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20min后,心绞痛又发作;改用参麦注射液8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未再诱发心绞痛。 3.6 致心衰 唐威报道,17,,女,38岁,风心病入院,静脉推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0%葡萄糖20ml,约1h后,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经抢救无效死亡。是在29例参麦注射液ADR病例中唯一由于参麦注射液的ADR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 3.7 致静脉血管疼痛 何定亚等报道,18,,女,42岁,无药物过敏史,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至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约1h,患者感觉脉管发胀,手心、手指发烧发红,手指脉管剧烈疼痛,停止输液,病情逐渐好转;再次输注参麦注射液,患者又出现上述情况,停药,症状自行消除。 3.8 致呼吸道梗阻 陈美娥报道,19,,女,68岁,进行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开始0.5h后,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至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10min后,患者胸闷、头昏、喉鸣、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3.9 致黄疸 刘玉英报道,20,,女74岁,风心病,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至10%葡萄糖140ml 中,静滴,1次/d,用药20天出现黄疸,停药1周后,患者恢复正常。女,40岁,风心病,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至10%葡萄糖140ml中,静滴,1次/d,用药14天出现黄疸,停药5天后,患者黄疸退去。 3.10 致皮疹 张有梨等报道,21,,男,50岁,使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至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当日输液后患者胸、背、腹部、四肢近端出现皮疹,奇痒;第2天,继续同前使用参麦注射液1次,皮疹加重,停药,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消失。李志华报道,22,,因皮肤接触参麦注射液导致出现皮疹1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张红等报道,23,,因使用参麦注射液导致患者四肢、躯干出现皮疹2例,停用参麦注射液后,患者症状消失。 4 讨论 罗康认为,14,,由于出现参麦注射液ADR的患者曾经有人参过敏史,故导致过敏性休克可能与参麦注射液中的人参提取物有关。王洪燕等也怀疑,15,,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速的参麦注射液ADR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提取物的某些成分有关。张洪忠等认为,16,,参麦注射液可抑制心肌膜ATP酶的活性,使细胞内Na+增多,促进细胞内外的Na+-Ca2+的交换,导致细胞内Ca2,增多而增强心肌收缩力;静脉推注参麦注射液可使这一作用加速,诱发心绞痛发作,并建议临床避免静脉推注此药。 由于参麦注射液的ADR发生率低、难以预测,ADR发生较为严重,并有导致心衰死亡的前例;故要求医务人员使用参麦注射液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属过敏体质或对此药有过敏史的患者则应慎用。在使用参麦注射液期间,建议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如出现ADR应立即停药,严重者进行相应治疗,以防ADR加重。建立ADR报告制度、完善医院中ADR报告程序、发现ADR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ADR病例资料汇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评价,以便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参麦注射液提供理论依据。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莉.参麦注射液致变态反应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3):1274. 2 杨玲.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一例报道.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2):58. 3 高翠莲.静脉注射参麦致过敏反应2例分析及体会.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1(S1):117. 4 仲跻明,李宏,周海洋.静滴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219. 5 董玲玲,王玉秋,迟立巍.静滴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1例.齐鲁护理杂志,1999,5(3):36. 6 韦玉英.静滴参麦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2):293. 7 王颜晴.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一例.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9(4):208. 8 王青丽,玉从容.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低热1例.中国药业,2001,10(8):62. 9 向东方.静推参麦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3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6):378. 10 吴继萍.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533. 11 张振霞,袁滨.静滴参麦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1):52. 12 赵刚,蔡定芳,袁中君.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8(2):112. 13 庄衍秀,孙永法.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22(3):164. 14 罗康.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广西中医药,1996,19(2):39. 15 王洪燕,林雁,曹景涛.静滴参麦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2例.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558. 16 张洪忠,于鹏飞.参麦注射液诱发心绞痛1例.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6):415. 17 唐威.参麦液静注诱发急性左心衰死亡一例.四川医学,1985,6(5):封三. 18 何定亚,郭英芳.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现代应用药学,1997,14(3):55. 19 陈美娥.参麦针静脉滴注引起呼吸道梗阻1例报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2):75. 20 刘玉英.参麦注射液致黄疸2例.辽宁中医杂志,1989,13(2):26. 21 张有梨,王香华.参麦注射液致皮疹1例.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3):199. 22 李志华.参麦注射液引起接触过敏性皮炎1例.四川医学,1993,14(5):305. 23 张红,张强,姜宁西.参麦注射液致皮肤过敏2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0,9(3):159. 作者单位: 014030 内蒙古包头,包头市第四医院药剂科 更昔洛韦治疗水痘98例疗效观察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又名丙氧鸟苷,属新型开环类核苷药物,具有较广谱的强效抗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优于阿昔洛韦(acyclovir,ACV)。我科采用GCV治疗水痘患者,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并与ACV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9年4月,2001年7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水痘患儿98例,男78例,女20例,临床上均表现为典型皮疹(水疱疹、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伴瘙痒)、发热、有水痘接触病史,年龄4.5,12岁,平均7.5岁。其中,普通水痘86例,重症水痘11例(发热40,41?、并发脑炎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出血性水痘1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2组:GCV组(治疗组)58例,ACV组(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1.2.2 治疗方案 治疗组:GCV每次5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持续7天;对照组:ACV每次5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天。 1.2.3 观察指标 观察发热消退时间、水痘疹结痂时间、出疹批数;治疗中观察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不适、过敏性皮疹;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 1.2.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治疗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X?s) 2.2 药物不良反应 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查值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的变化 (X?s) 2.4 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变化 3 讨论 水痘是儿科常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一般情况下,患儿免疫功能正常时,疾病呈 自限性,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待免疫抑制时可活化引起带状疱疹或脑炎、肺炎。重症水痘患儿可并发病毒性脑炎、肺炎、或并发细菌感染,甚至引起致死的弥漫性出血性水痘。国外已常规进行水痘疫苗防治,发病率得到控制、我国尚未把水痘疫苗归为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免疫,所以水痘患儿仍然在学校、幼儿园有小规模的流行,阿昔洛韦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疗效好,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属新型开环类核苷药物,具有较广谱的强效抗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优,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因此临床应用时尚存疑虑。我们通过观察静脉滴注GCV治疗水痘并与ACV比较,发现GCV的疗效与ACV相似,发热消退时间、皮疹结痂时间略短于对照组,出疹批数略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外周血象WBC、PLT数两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可能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了暂时的骨髓抑制,随疾病痊愈骨髓抑制解除之故,RBC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不抑制红细胞系,治疗组在治疗前有15例患儿有轻微蛋白尿、25例有镜下血尿治疗后仅2例有镜下血尿,其余均正常,对照组治疗前6例患儿有轻微蛋白尿、8例有镜下血尿治疗后仅1例有镜下血尿,其余均正常,其原因可能系发热引起的一过性蛋白尿、血尿,极少数可能为病毒性肾炎所致,所以治疗后蛋白尿、血尿几乎都恢复正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6例诉输液时恶心、呕吐、不适,2例诉注射部位疼 痛,其中3例中止治疗;对照组中2例在静脉滴注时恶心、呕吐,1例在注射部位疼痛,1例中止治疗。治疗组中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治疗组病例较多,且恶心、呕吐、不适也可能为疾病本身症状而与药物无关。本组结果显示,GCV治疗水痘疗效可靠,与ACV疗效相似,短期内(7天)静脉滴注GCV不会引起WBC及PLT降低及肾功能损伤。其不良反应中以注射部位疼痛多见,所幸发生率很低(3.4%)。 中西医结合治疗水痘疗效观察 自2002年笔者在儿科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水痘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4例为幼儿园幼儿,16例为学前班,2年级学生。5例伴高热,5例伴低热,3例热退后出皮疹,7例一直无发热。8例皮疹不明显,仅见皮肤散在的少量红色丘疹,4例全身均有水疱疹,严重瘙痒。无1例有痂块。无咳嗽、腹泻、抽搐等其他系统症状。3例曾误诊为过敏性皮疹,因有发热而经抗生素及抗过敏治疗,症状无缓解而前来就诊。3例曾经中医治疗,热已退,但全身皮肤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疹,极度瘙痒而前来就诊。笔者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主要选用阿昔洛韦、维生素C、叶酸,严重者加潘生丁口服。中药予辛凉解表的银翘散加防风、蝉蜕。另用荆芥、薄荷、青蒿、生姜各50g煮水浸浴。 2 结果 发热者均在第1天用药后热退,无1例复升,且皮疹瘙痒立止。其中2例患者家属见皮疹未消而用西药达1周,其余用药3天停服。20例患者均能在1,2周皮疹完全脱落,不留任何痕迹,也无其他合并症。 3 讨论 西医认为,水痘是由于感染水痘病毒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广泛流行。多流行于幼儿园及学校。任何年龄均可发,多见于1,6岁。就诊时应该注意其年龄组及接触史,有接触史患儿,即使皮疹不典型,首先应考虑为水痘病毒感染,予抗病毒治疗,并给予追踪治疗。因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减少误诊和预防延误病情,减少患儿的痛苦。 中医认为水痘的发生主要是由外感风邪,湿热内蕴所致。发热者可归属为温病。故治疗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或清热祛湿治疗。笔者根据患儿情况投用银翘散加防风、蝉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另加用荆芥、防风、青蒿、生姜煮水浸浴,加强解表作用。青蒿止皮肤瘙痒,效果极佳,可以避免水疱疹被抓破而导致感染,遗留瘢痕,且水疱易干燥脱落,表皮修复快。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减少水痘的广泛流行,已经开始进行水痘疫苗预防接种。但预防接种仅为一种措施,未能杜绝此病发生。有些患儿是在已经接种疫苗后发病的,皮疹较为隐匿,以丘疹为多见,水疱疹少见,易造成误诊。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若无任何明显感染灶的高热或伴不典型皮疹者,不要轻易予抗生素治疗。 (收稿日期:2002-12-30) 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 纳洛酮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我科于1998,2000年共收治急性乙醇中毒和安眠药类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480余人。我们从中选择了110例应用纳洛酮治疗,又选择110例作对照治疗,进行了双盲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苏醒和治愈时间均缩短,说明纳洛酮是治疗和抢救上述中毒病人的首选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1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对照组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15,60岁,平均37.5岁。其中乙醇中毒各60例,CO中毒各12例,安定类中毒各38例。乙醇中毒者选择入院时神志恍惚和浅昏迷的病人,安定中毒和CO中毒的病人均选择嗜睡状态和浅昏迷的病人,其余病情危重者均及时转入病房治疗,不在此范围内。 1.2 方法 (1)治疗组:除常规的治疗外,选用纳洛酮0.8mg静脉滴注和肌注,乙醇中毒和安定类中毒先洗胃,同时应用能量合剂,给氧支持治疗等。(2)对照组:乙醇中毒和安定类中毒先洗胃,再应用能量合剂,前者应用维生素B 1 、西米替丁,部分病人给予呼吸兴奋剂和支持疗法、CO中毒,除应用能量合剂、给氧外,病情较重者及时转病房治疗。 1.3 治疗 结果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乙醇中毒、安定类中毒、CO中毒的苏醒时间,临床治愈时间比较分别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苏醒与治愈时间(略) 表2 对照组苏醒与治愈时间(略) 从表1、表2来看,治疗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愈平均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 2 讨论 纳洛酮我院应用多年,但没有认真进行临床比较论证,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它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证实并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由于镇痛原理的深入研究,得知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垂体前叶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增加,已知内源性阿片样物质(β-EP)除与疼痛和镇痛有关外,并发现在某些神经、精神、心血管及内分泌代谢等内环境失调疾病中起主要作用。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的专一性拮抗剂纳洛酮,因其起效快作用可靠,已被应用于临床急救医学。本文选择了3种急性中毒病人,并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从观察中表明纳洛酮在临床中毒急救中的疗效可靠,各组病例,从苏醒时间、症状恢复,临床治愈方面比较,经统 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故在抢救急性中毒病人时,应用纳洛酮值得推广。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2例观察 纳洛酮(naloxone,NX)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拮抗剂。临床用于麻醉,镇痛药的过量和中毒的治疗。近年来,常用于酒精和镇静催眠药过量、休克、脑梗塞、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急症抢救。特别是在急性乙醇中毒的抢救中,收到较好的疗效。酒精中毒多由饮酒者一次饮酒过量所致,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致死亡。现将我院2002年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5岁,其中饮白酒6例,饮酒量在200,700ml;饮红酒2例,饮酒量在150,600ml;饮啤酒4例,饮酒量在1000,2500ml;就诊时间在中毒3h以内。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4,0.8mg静注,其中9例嗜睡者在给药30,60min以内清醒。2例昏睡浅昏迷者首剂0.8mg纳洛酮静注,1h后,酌情再静注0.4mg,30min后清醒。1例深昏迷者首剂0.8mg纳洛酮静注,然后每隔0.5h重复静注0.8mg,直至1.5h后神志清醒。12例均是在1次或分次给药后清醒,收到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酒精进入人体内均1h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入肝氧化。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常致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的肝毒性。因个体差异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故饮酒后,出现症状的轻重也不同。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酒精代谢的某些凝集产物具有阿片样作用 ,1, 。使垂体前叶释放β-内啡肽,产生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出现运动及神经精神失常,严重者呈昏睡、昏迷状态直到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纳洛酮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异拮抗剂,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 ,2, 。从而解除β-内啡肽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同时,增加了脑部的血液供应。纳洛酮还可降低自由基的损伤,Badawly还发现盐酸纳洛酮能逆转肝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氧化代谢障碍,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3, 。此药长期应用,不产生依赖性,可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意识清醒,降低死亡率 ,4, 。它是目前救治急性乙醇中毒较为理想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1. 2 孟庆林.纳洛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12. 3 张丽梅,王维治.急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0,5:41-42. 4 张心中,原希荣,王今达.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中国危重急救医学,1997,9:571-572. 头孢曲松治疗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60例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8年1月,2002年3月对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6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因合并肺部感染而入院,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47,83岁,平均61.3岁。 1.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全部病例均做血、尿常规,痰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肝、肾功能检查,治疗中及治疗后各复查1次上述各项。观察每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3 细菌学检查结果 本组60例细菌学检查阳性46例,共分离细菌62株(16例为混合感染),计有金葡菌5株,表葡菌6株,肺炎球菌8株,卡他布拉汉菌10株,肺炎杆菌9株,阴沟杆菌5株,不动杆菌5株,流感杆菌5株,变形杆菌4株,大肠杆菌4株,绿脓杆菌1株。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应用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啶等治疗7天以上无明显好转,改用头孢曲松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生素,对症治疗如祛痰、利尿、平喘、吸氧、呼吸兴奋剂等按需应用。 1.5 疗效判断 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源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未好转或有加重者。痊愈加显效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头孢曲松治疗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6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36例(60%),显效19例(31.7%),进步3例(5%),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91.7%。 头孢曲松治疗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细菌学疗效:金葡菌5株,阴转4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阴转6株;肺炎球菌8株,阴转7株;卡他布拉汉菌10株,阴转10株;肺炎杆菌9株,阴转9株;阴沟杆菌5株,阴转4株;不动杆菌5株,阴转3株;流感杆菌5株,阴转5株;变形杆菌4株,阴转4株;大肠杆菌4株,阴转4株;绿脓杆菌1株,阴转0株。痰菌阴转率为90.3%。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具有严重的基础病,且病情反复发作,大多已多次用过多种抗生素,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1, ,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抗菌活性强。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噻肟、拉氧头孢相同,但对变形杆菌的活性强于后两者,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差 ,1, ,对流感杆菌(包括β-内酰胺酶产生株)的抗菌活性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最强,对肺炎球菌也有良好作用。本文60例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头孢曲松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本组痰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的62株细菌,经治疗后有54株转阴,痰菌转阴率90.3%,对耐药阴沟杆菌、不动杆菌的杀灭作用稍弱,提示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选用头孢曲松治疗。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5-136. 莪术油与病毒唑合用治疗疱疹性咽炎47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莪术油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炎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评估。方法 将95例疱疹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莪术油与病毒唑联合静脉注射,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经莪术油与病毒唑联合治疗47例后,显效32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5%。而对照组48例,显效20例,好转15 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莪术油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炎效果满意,且使用方便、经济、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疱疹性咽炎莪术油 病毒唑 疱疹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咽部急性感染性疾病,一般认为主要由于A组柯萨奇(Coxsackie)病毒感染所引起,部分可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传统治疗多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但单用病毒唑对Coxsackie病毒作用弱,难以奏效。而对该病毒有效的人体干扰素价格相对昂贵,且易引起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不易为广大患儿普遍接受。因此,我们自2000年6月,2001年10月间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病毒唑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炎4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疱疹性咽炎患儿95例,均选自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49例;年龄1,7岁;病程约1,3天。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莪术油与病毒唑联合应用为治疗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1,3岁为28例,3,6岁为19例;病程1,3天。病毒唑组(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3岁27例,3,7岁21例;病程约1,3天。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病毒唑联合静脉注射给药。其中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按10mg/(kg?d)(相当于25ml/kg)加病毒唑10,15mg/(kg?d),每日1次静脉注射,疗程3天;部分合并细菌感染较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可延长至4,5天。对照组将病毒唑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给药。病毒唑按10,15mg/kg,每日1次静脉注射,疗程3天;部分合并细菌感染较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可延长4,5天。 1.3 病例选择标准 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耳鼻咽喉科》中的疱疹性咽炎的诊断标准进行选择。临床标准为:突起高热,咽痛,体温39?左右,咽部明显充血,咽弓、悬雍垂和软腭上可见数个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成为溃疡。 1.4 疗效判定方法 (1)疗效:用药后24h热退至正常,3天咽痛缓解,疱疹消退。(2)好转:用药后3天热退至正常,咽痛缓解,5,7天疱疹消退。(3)无效:用药后4,5天热退至正常,6,7天临床症状逐渐缓解。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数据,采用X 2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7例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48例中显效20例,好转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对比结果 例(略) 2.2 不良反应 所有观察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咽部急性感染性疾病,一般认为主要由A组Coxsackie病毒感染所引起,病毒可从咽拭子或粪便中分离出来,并可使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多见于1,7岁小儿,夏季流行。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潜伏期平均4日。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突起高热,咽痛,幼儿可因高热引起惊厥。热程多为3,4日。检查可见咽峡充血,悬雍垂有浅灰色小疱疹,周围充血,有的疱疹已破溃为黄白色溃疡。常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合并中耳炎,鼻窦炎等 ,1, 。传统治疗多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但因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对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2, ,常难以奏效。而对该病毒有效的人体干扰素价格相对昂贵,且易引起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不易为广大患儿普遍接受。 莪术油系中药制剂,莪术油中含有莪术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和A 3 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其他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病毒唑系抗病毒药,但因Coxsackie病毒毒力强,常难以奏效。我们将莪术油与病毒唑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疱疹性咽炎,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莪术油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所以,此治疗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当于人体干扰素,且莪术油价格低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是临床上治疗疱疹性咽炎的理想药物。另外,该药可加入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使用方便、经济、快速之特点,在治疗病毒感染的各种疾病中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阎承先.小儿耳鼻咽喉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72. 2 胡熙明,张立平.中国药物大全(西药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1,354. 氯强粉治疗宫颈糜烂79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除能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身体健康外,还可能诱发宫颈癌。因此对育龄妇女宫颈糜烂的普查、普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站自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79例宫颈糜烂患者应用氯强粉胶囊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 79例全部系我站妇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年龄为25,55岁。其中??糜烂者6例(占7.6%),??糜烂者51例(占64.6%),??糜烂者22例(占27.8%)。所有患者用药前均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方可用药。 1.2 治疗方法 (1)月经干净3天后,每晚临睡前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外阴、阴道。(2)氯强粉胶囊(氯霉素250mg,强的松5mg,扑尔敏4mg,研成粉末装入空心胶囊)一枚放入阴道深部,14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 用药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 (1)近期疗效判定:根据用药后3个月复查结果判定。治愈:糜烂面完全消失;好转:糜烂面明显缩小,或仅残余点状糜烂面;无效:糜烂面大小无任何改变。(2)远期疗效判定:对已经治愈的病例,1年后复查宫颈光滑者为治愈。 1.4 结果 79例中??糜烂6例,治愈率100%,??糜烂者51例治愈率84.3%,好转率为15.7%,两者均无无效者,??糜烂者22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治愈7例(31.8%),好转14例(63.7%)。对已治愈的患者1年后复查,宫颈皆光滑,均无复发现象。 2 讨论 氯霉素为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已较少用于临床,强的松属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而扑尔敏则属抗组织胺药,由于目前对子宫颈糜烂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多考虑与分娩或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属一种非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因此三 者配合应用于病变局部,起到消炎、抗过敏及收敛作用,能促进糜烂面愈合。通过79例宫颈糜烂的治疗分析,不难看出,氯强粉胶囊对??、??宫颈糜烂的效果极为显著,我们主张单纯用药物治疗即可。而对??糜烂的效果差一些,因此对??糜烂应该采取药物与一些物理疗法(如电烙术等)配合应用。 宫颈糜烂虽不属严重疾患,但在妇科疾病中仍属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宫颈癌,给广大 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普查、普治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应用此方治疗宫颈糜烂,既经济又简单易行,而且效果良好,无任何毒副作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都可应用,偏远乡村保健机构更为适合。 (收稿日期:2002-12-18) (编辑 一坤)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在烧伤中的应用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作为碱性药物,除具有独特的纠正酸碱平衡的作用外,尚可通过肝脏作用降低烧伤患者体内过多的氨类毒性物质。另外,其还有较强的直接兴奋神经的作用。我院于1994年始将其配合碳酸氢钠用于烧伤补液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本组资料为大面积烧伤患者20例,均在伤后1,2天出现血氯升高108,118mmol/L,CO 2 -CP18,25mmol/L,年龄为11,45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最大面积为90%,其中??烧伤面积为22%,深??烧伤面积为68%,总面积为30%,50%10例,51%,70%6例,70%以上4例。其中合并脓毒血症5例。 1.2 方法 伤后出现血氯升高、CO 2 -CP下降者给予谷氨酸钾10ml+谷氨酸钠3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3天后抽血查血氯及CO 2 -CP。合并脓毒血症者,给予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20例病人3天后血氯均降至正常范围。合并脓毒血症者,5人在4,30天共发生8次脓毒血症,给予单独应用或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病人均症状逐渐缓解,效果明显。 3 讨论 烧伤组织分解毒素的主要成分为氨及胺,当烧伤面积超过30%发生感染时,仅焦痂形成这些物质即可引起死亡 ,1, 。谷氨酸钾及谷氨酸钠具有如下作用:(1)纠正酸中毒降低血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早期由于循环障碍及缺氧而致酸性物质积聚,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又由于抗休克时,补充大量氯化钠,往往造成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本组病例中20人均在伤后1,2天出现血氯升高,108,118mmol/L,CO 2 -CP18,25mmol/L,给予谷氨酸钾10ml+谷氨酸钠3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3天,3天后血氯降至正常范围。烧伤休克期往往有低钠、低钾血症,应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比例为1:3,伴有低氯时为2:2)既可补充钠盐和钾盐,又可避免大量氯离子进入而形成血氯升高。(2)中和毒素:烧伤72h后,由于创面感染,大量细菌毒素吸收入血而形成脓毒血症,另外烧伤后大量蛋白分解代谢,生成大量氨基酸,而烧伤后的肝脏功能下降,使血中氨类物质增多。给予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可中和毒素,缓解因毒素作用而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如本组病例中有5人在伤后4,30天先后发生8次脓毒血症,病人表现神志恍惚、谵语、体温升高,腹胀及食欲不振等,给予单独应用或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效果较好,病人症状逐渐缓解。但也有人认为:谷氨酸钾、谷氨酸钠为兴奋中枢神经细胞药物,可加重脑缺氧。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谷 氨酸钾与谷氨酸钠进入体内后,谷氨酸与体内多余的氨结合,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由肾脏排出体外,降低氨的浓度,使血中毒性物质降低。同时谷氨酸还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的代谢,促进氧化过程,谷氨酸能使中枢神经细胞去极化。因此,烧伤病人由于创面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给予谷氨酸钾、谷氨酸钠能降低血中毒素,缓解因毒素作用而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症状。 应用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大量注射可引起严重的碱血症,所以给药中应注意滴速,不可过快。(2)静滴时,由于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易造成血管的疼痛,故临床应用中,最好选用深静脉或较粗的大血管,由于大静脉管腔大,血流快,不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3)应用时应注意观察电解质平衡,及时测K + 、Na + 、Cl - 及CO 2 -CP等。(4)尿少、尿闭及肾功能衰竭者禁用。 参考文献 1 常致德.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64. 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1年治疗的58例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此组病例中,慢性不完全性梗阻42例(72.4%),急性梗阻16例(27.6%);慢性梗阻中有41例为结肠癌引起,急性完全性梗阻中结肠癌7例。手术切除率92%,死亡率5.2%。结论 结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且多因结肠癌引起,在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中,将近1/2为结肠癌引起。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梗阻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结肠梗阻 诊断 治疗 结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我院自1992,2001年收治结肠梗阻58例,手术治疗58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2例,女26例;年龄1,78岁,平均58.4岁,60岁以上27例,50岁以上46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典型症状。原发疾病为结肠癌48例,其中盲肠癌13例,升结肠癌9例,肝区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8例,脾区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梗阻5例,回盲型肠套叠3例,其它病变2例。58例中慢性不全梗阻42例,急性完全梗阻16例。9例为肠扭转和肠套叠,其中合并结肠坏死1例。 1.2 诊断 术前确诊结肠癌43例,其中39例为不完全梗阻患者,4例为完全性肠梗阻,均行钡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后确诊,开腹检查后确诊15例。 1.3 治疗 58例均行手术探查术,其中40例行一期切除肠吻合术,13例切除后肠造瘘,未切除5例。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包括右半结肠切除15例,回盲部切除3例,左半结肠切除22例。 1.4 结果 全组病人治愈58例,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在行结肠切除过程中因病程长、感染严重、合并症多而死亡。 2 讨论 结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1)肠管本身的病变,如肿瘤、憩室、炎性疾病等;(2)肠道外病变,如扭转、套叠、嵌顿、肿瘤压迫等;(3)肠内异物阻塞。梗阻早期病人有慢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但仍能进食,食后症状加重。所有原因中结肠癌引起的梗阻最为常见。文献报道达79.5%。结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慢性梗阻多为不完全性的,梗阻以上肠管扩张肥厚。急性单纯性结肠梗阻一旦发生,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的淤积而扩张。急性完全性梗阻,肠管迅速膨胀,肠壁变薄,肠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肠壁血运障碍变为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常为闭袢性梗阻,易发生肠坏死,肠道细菌大量繁殖、肠道细菌侵入血循环,引起严重的肠源性感染。 2.1 术前诊断 结肠梗阻多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极少见。结肠梗阻以肿瘤、粪块为常见原因,所以多以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的形式出现,粪块引起的常经对症治疗缓解,肿瘤引起的多表现为慢性不全梗阻的过程。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由肿瘤引起的病例多有长期不全梗阻、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而无慢性过程的急性结肠梗阻多为肠扭转和肠套叠引起,本组急性梗阻的病例56%为肠扭转和肠套叠。结肠绞窄性梗阻本组多为肠扭转、肠套叠所致,还可由嵌顿性腹外疝、腹内疝、带状粘连等引起,但极少见,结肠梗阻一旦发生绞窄,多考虑肠扭转或肠套叠。 结肠梗阻的主要症状:(1)腹痛,多以腹部周边为主,盲肠及升结肠病变腹痛在右下腹和右侧腹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病变腹痛以左下腹左侧腹部为主。(2)呕吐,出现晚,由于小肠逆蠕动,呕吐物常有粪臭味。(3)腹胀,多在晚期,乙状结肠、左半结肠梗阻先以腹周围胀、盲肠及升结肠梗阻为表现,如回盲瓣功能好,腹胀以侧腹及以上腹为主。 结肠梗阻体征表现为:右半结肠的肿瘤可在右侧腹部摸到肿块,回盲肠、回结肠套叠右下腹及右上腹可触及腊肠型包块;乙状结肠扭转可见以左侧为主的大半个腹部隆起,左下腹有固定触痛;盲肠扭转晚期可有腹胀,小肠可呈阶梯型,腹周边部包块。 2.2 结肠梗阻的治疗 结肠梗阻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1)基础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贫血。肠道准备,用全肠道灌洗效果较好。了解主要器官功能,努力纠正;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2)手术治疗:对于右半结肠梗阻,施行右半结肠切除或回盲肠切除一期吻合较安全。对不能切除的右半结肠肿瘤行回肠与横结肠吻合较好。对于左半结肠梗阻,由于梗阻近端充满含有大量细菌的粪便,结肠血供来自终末血管,结肠壁缺血水肿,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有人报道达22%,过去主张分期手术,近几年,随着支持治疗改善,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手术技巧的改善,特别是术中减压及结肠灌洗的开展,主张一期切除吻合的学者越来越多。本文的手术治疗结果表明左半结肠梗阻行一期吻合是可行的。但对全身情况较差、低蛋白血症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以及肿瘤较晚有远处转移者,应尽量简化手术,解除梗阻。 参考文献 1 陈杰,路军.结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91-93. 2 王代科,黄显凯,陈林.一期切除术在急性大肠梗阻中的应用.普外临床,1997,12:167-170. 3 林志瑾.临床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84. 大黄在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防治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是危重病中机体受损最早表现之一,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在危重病处理中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经研究,中药大黄具有清泻热毒、荡涤六腑、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之功能,尤其在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中,已呈现出其广阔的研究前景和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我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大黄治疗危重病人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致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治疗组:在应用大黄与抑酸药联合治疗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中随机抽取44例列为治疗组。(2)对照组:在应用常规抑酸止血方法治疗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中随机抽取44例列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均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均在12分以上。 1.2 诊断标准 (1)胃管抽取胃液,进行潜血试验检查均为阳性者。(2)排除原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机械性损伤,口鼻咽部出血等干扰因素。 1.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 将生大黄研成粉末状,每5g装1包备用。治疗时经胃管给予生大黄粉(将生大黄粉与水混和制成悬浮液)5,15g,每8h1次,控制每日大便在3,5次为宜,并可根据每日大便次数调整用药量。在给药后12h、24h、48h、72h观察胃液颜色、pH值、胃液潜血试验。根据潜血试验的结果,12h后将胃液潜血试验由强阳性(+ + + +或+ + +)转为(+、?)为显效。转为(++或+)为好转;无变化者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44例经大黄治疗后20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见表1、2。 表1 治疗12h后两组胃液潜血对比 (略) 3 讨论 临床上,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救治成败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据研究报道,经久不愈的胃粘膜损伤,使肠道内细菌和毒素不断侵入,最终失 控。采用传统治疗方法降低胃酸,保护胃粘膜药物如:H 2 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等治疗,时间长、起效慢且易复发,药品品种多,花费高。近年来中药大黄在防治危重病的研究方面不仅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而且该项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大黄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已取得明显效果。焦东海等,2,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生大黄治疗本病,证实疗效可靠后,又进行生大黄止血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使生大黄成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最为有效、研究最为深入的单味中草药之一。 大黄在我国药用已久,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其止血作用在历代中医均有记载。现代中医初步阐明:大黄有明显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为α-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且可降低抗凝血酶?(AF-?)活性,还可增加α 2 巨球蛋白(α 2 -MG)的含量,降低纤溶活性,加速血液凝固,所含丰富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是局部和全身的综合作用,表现为局部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弱,小肠运动受到抑制而利于止血;全身变化为血浆渗透压增高及血粘度的改变,提高血管的紧张性和收缩性,增加其自发节律,并使血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微血管血流减速,缩短出血时间等一系列作用。经临床研究证明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肠营养的恢复。胃肠道是大黄主要效应器官,防治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促进胃肠粘膜细胞的消化、分泌、吸收功能恢复,提高胃肠营养的耐受性将其引入危重病医学领域,发挥了祖国医学优势,为危重病人的救治开拓新的途径。 我们根据中药大黄有明显止血的药理作用,对危重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不仅治疗出血,同时具有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促进胃肠粘膜细胞消化、分泌和吸收功能,能恢复提高肠道内毒素排出,有利于肠道微生态稳定的作用。本组中通过监测胃液的颜色、pH值、潜血试验,大黄治疗组有效率达89%,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目前人们已注意到体液及血小板诱导止血作用只有在pH>6.0时才能发挥作用,在有少量胃酸的情况下,血小板聚集及凝块的形成就会受到抑制,而新形成的凝血块在胃液pH<5.0时也会迅速被消化。因此,采用大黄与抑酸药同时运用,可提高疗效。 大黄在防治危重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目前虽然疗效肯定,但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腹部创伤尤其胃肠损伤者,使用大黄有诱发胃肠穿孔、破裂的可能;?胃肠手术后未愈合前使用大黄可能会出现吻合口裂开;?用大黄后患者会因腹泻而增加护理工作量;?临床资料尚需进一步积累;?不同种动物和不同动物模型的最佳用量尚需探索。总之, 大黄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且具有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阴健,郭力.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66-70. 2 杨兴易.中药大黄与危重病防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1(7):309. 3 林平,任德娜,邱二金,等.生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1(7):276. 中药大黄三七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1992,2003年对54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给予中药大黄三七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历资料 本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9,72岁。应激性溃疡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胃溃疡3例,急性糜烂性胃炎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上腹不适、呕血、稀柏油样便、出冷汗、贫血貌、脉搏快、血压逐渐下降。 1.2 适应证 (1)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现呕血、便血,全身状况差,不宜再行手术。(2)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量大。(3)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24h出血量在400,1000ml之间,有生命体征改变。 1.3 方法 一般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应用H 2 受体拮抗剂。中药治疗:大黄50g煎成200ml汤剂,晒凉备用。三七粉40g分成5等份(每份8g)。40ml大黄汤加8g三七粉调成粥状。经胃肠减压管吸净胃内容物,将大黄、三七注入闭管。每4h注入1次,疗程3,7天。 2 结果 本组18例用药3,4次,胃肠减压引出液体为胃液、胆汁。生命体征逐渐平稳。35例用药2,3天,无血性胃内容物,大便转黄排胆汁样稀便。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天再次出血、休克,用药1次出血停止。54例患者均用药5,7天痊愈出院。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疗效有限,应激性溃疡出血无特殊治疗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大量出血是否再次手术临床医生感觉特别棘手。大黄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清瘀热,凉血,止血。三七入血份,功善止血,具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现代医学研究:大黄止血成分为大黄酚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使血管收缩。三七主要含皂甙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有很强的止血作用。 (收稿日期:2004-04-02) 作者单位:110024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科 大黄泡水口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18例为门诊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27,67岁。临床诊断为CRF氮质血症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血肌酐、尿素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CRF的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生大黄20g,每日开水泡后当茶饮用,使大便控制在2,3次/d,>4次/d者酌情减用大黄用量。治疗15天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以腹胀、厌食、恶心、呕吐、水肿为观察症状,以肾功能与用药前肾功能相比较为体征。显效:无上述症状,血肌酐与尿素氮显著下降。有效:上述症状减轻,血肌酐与尿素氮保持不变或轻度下降。无效:上述症状明显或加重,血肌酐与尿素氮上升。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 (略) 表1示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由于CRF患者肾脏对多种物质清除率显著下降,因而需寻找肾外途径来增加这些物质的清除,以缓解尿毒症状。通过肠道清除毒物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近年来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缓解尿毒症症状上,而且还具有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1, 。 本观察组采用大黄治疗CRF。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作用。大黄泻下效力较强,其泻下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每日通过数次大便排出毒物。观察结果示:采用大黄泡水服用治疗CRF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减轻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了肾病进展,且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杨如哲等研究发现:生大黄水浸剂有保护和修复肾组织的作用,减低血中尿素氮含量,延缓肾衰的进程 ,2, 。 有研究发现:大黄对氮质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黄一方面减少了从肠道吸收氨基氮;另一方面,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减少了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再一方面,抑制了体蛋白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了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同时,还能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排出体外 ,2, 。注意事项:腹泻患者禁用大黄,CRF临床出现少尿时禁用大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9. 2 苗明山.法定中药理与临床,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84-85. (收稿日期:2004-03-18) 作者单位:442700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84例符合CCDM-2-R诊断标准的强迫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氟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8周,采用Y-BOCS、HAMD)和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氟西汀与氯丙咪嗪疗效相似,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氟西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结论 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但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氟西汀 氯丙咪嗪 强迫症 强迫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而治疗上较困难的一种神经症,传统药物治疗中以氯丙咪嗪较为肯定。为了进一步探讨强迫症的药物治疗,笔者对氟西汀进行临床疗效与副反应的观察,并以氟丙咪嗪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84例,符合CCMD-2-R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6,55岁,Y-BOCS>16分,HAMD总分<21分,排除严重自杀企图、妊娠哺乳期妇女、慢性疾病、器质性脑病、药物依赖和滥用及其它精神疾病的病人,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氟西汀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7,44岁,平均(36.26?9.43)岁,病程4个月,12.5年,平均(4.28?3.15)年。氯丙咪嗪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7.02?10.13)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39?3.3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氟西汀20,40mg/d,氯丙咪嗪50,300mg/d,在观察期8周内不合用其它精神病药物,对失眠障碍者可临时合用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 1.3 疗效评定 采用Y-BOCS和HAMD分别在治疗前和 治疗后2、4、6、8周末各评定1次。同时采用TESS于疗后每2周末各评定1次。疗效评定采用等级评定,Y-BOC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疗前及疗程末各做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 氟西汀组痊愈17例(40.48%),显著性进步9例(21.43%),进步9例(21.43%),无效7例(16.67%);氯丙咪嗪组痊愈18例(42.86%),显著性进步9例(21.43%),进步7例(16.67%),无效8例(19.05%)。氟西汀组显效率为61.90%,有效率为83.33%;氯丙咪嗪组显效率为64.29%,有效率为80.95%;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量表评定分析 两组治疗前后Y-BOCS、HAMD评定分析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Y-BOCS和HAMD分值均有明显下降,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说明两种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相似,且均有效。 表1 两组治疗前后Y-BOCS,HAMD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略) 氟西汀组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氯丙咪嗪组出现不良反应29例(69.0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氟西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失眠、头痛、头晕等。氯丙咪嗪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震颤、嗜睡、尿潴留、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等。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强迫症与5-HT功能低下有关。传统的治疗药物氯丙咪嗪由于不良反应多,及过量时的毒性作用,应用受到限制。氟西汀可以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提高脑内5-HT受体功能,增加突触间隙5-HT含量而对强迫症起到治疗作用,1,。本研究对氟西汀和氯丙咪嗪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两药均能够有效治疗强迫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并均能改善患者的忧郁症状。 本资料显示,氟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8%,明显少于氯丙咪嗪组的69.05%。氟西汀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失眠、头痛、头晕等,大部分轻微;而氯丙咪嗪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嗜睡等。 笔者认为氟西汀较氯丙咪嗪对5-HT受体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对强迫症的疗效不次于氯丙咪嗪,又因不良反应较氯丙咪嗪低,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乔慧芬,欧红霞,张宁.SSRIs治疗强迫症对照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151. 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46例经验分析 近些年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感染菌种异常复杂,重症肺炎的病死率较高 ,1, 。初期经验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6例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对初期影响经验抗生素的选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82年4月,2002年4月46例住院病人,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16,48岁,平均37岁。双侧肺部病变40例,一侧肺部病变6例。入内科行气管切开4例,科外气管切开后感染9例,其中电击伤3例,溺水2例,脑外伤开颅术后4例。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26例,铜绿假单胞菌9例,肺炎杆菌属7例,肺炎克霉杆菌4例。 1.2 诊断标准 ,1, 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对重症肺炎判定的新定义。主要标准有:?需机械通气;?入院4 8h内病变范围扩大超过50%;?少尿(每日尿量低于400ml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肌酐超过177μmol/L(2mg/dl)。次要标准:?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氧合指数(PaO 2 /FIO 2 )小于250(PaO 2 单位为mmHg);?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1.3 观察影响初期经验抗生素选用的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并分为A组:开始应用一般抗生素,B组:联合应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 2 检验,计算P值。 2 结果 住院期间,A组26例死亡9例,死亡率34.6%;B组20例,死亡3例,死亡率15%,两组死亡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初期仅7例考虑为休克性肺炎,因经济原因而使用一般抗生素;B组除气管切开者外,其余病例治疗时均考虑为休克性肺炎。 3 讨论 根据重症肺炎细菌感染的相关死亡率调查表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门诊治疗病死率为1%,5%,住院病死率为25.5%,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20%,50%,合并败血症休克者达50%以上。本文46例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26%,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似 ,2, 。临床分析表明:A组初期凭经验选用一般抗生素是造成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因素。初期抗生素的选择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对重症肺炎的认识不足,近些年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感染菌种异常复杂,重症肺炎才获得足够重视,其定义才逐步完善和明确,教科书式有关肺炎的描述是按感染细菌种类进行分类,仅涉及休克性肺炎。因此,当重症肺炎患者初期无休克表现时往往考虑为一般肺部炎症,按一般肺炎处理。?受制于患者的经济状况,A组中有6例患者即是基于此原因而开始使用一般抗生素。?基层医院备用抗生素品种有限,需用时往往临时外购,造成了临床用药的延时。在A组初期经验抗生素的应用上,开始选用一般抗生素,如青霉素,如病情无好转再改用头孢菌素,先期用一、二代,如无效再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氨基苷或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后才考虑第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希类抗生素,这种逐渐更换抗生素的治疗方法不仅会导致抗生素未能抑制感染的病原菌,而且会诱导产酶菌或具有选择性阻止突变菌株的作用,造成严重耐药事件的发生。此外,由于病期的延长,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营养状态每况愈下,机体抵抗能力、免疫能力日益下降,此时即使更换强有力的抗生素药物治疗也未必能改善预后和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B组由于初期病情较危急,明确诊断早,特别是气管切开的患者考虑有院内感染因素,开始即用强力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预后较好,病死率低,住院时间也有缩短。因此,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抗生素系选择降阶梯疗法(de-ercalation therapy)策略,即指初期经验治疗选择抗菌谱广的、能抑制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的抗生素,可考虑所在医院或当地以往所检测的病原学的耐药资料进行选用,切勿将广谱抗生素留作最后的治疗手段,当细菌培养结果一旦获得,尽可能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修改治疗方案,改用针对性强的,甚至窄谱的抗菌药物予以降阶梯处理。从临床资料的分析中笔者体会到:要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方能决定是按一般肺炎处理,还是按重症肺 炎给予降阶梯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及降阶梯疗法策略.新医学,2002,7(33):390. 2 李华.重症支气管-肺感染死亡72例痰菌耐药状况及死因分析.重庆医学,2001,30(3):241-243. 作者单位:1 435005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总医院 2 435002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 654-2和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的经验体会 婴幼儿时期的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起病急,较危重,且进展快。临床通过采取对症等综合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但效果欠佳,甚至病程长,危重患儿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甚至死亡。我院儿科在2003年1月~2004年5月间收治了16例重症肺炎患儿,在治疗中加用654-2和酚妥拉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6例,男10例,女6例,0~1岁6例,1~2岁6例,2~6岁4例。 1.2 症状及体征 患儿均有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发热 37?~40?,咳嗽、呼吸急促,喘憋,鼻煽、哭闹、烦躁不安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口周发绀、明显缺氧10例,肺部均可闻及固定性湿性啰音16例,且胸片已证实肺炎14例,合并有佝偻病、营养不良?度体征的1例。 1.3 治疗方法及效果 均在抗感染、抗病毒的同时给予吸氧、镇咳、平喘纠正酸碱平衡,有心衰者给予强心,有合并中毒性脑病给予对症脱水、利尿及能量。高热者给予降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我科加用654-2 01~03mg/(kg?次),加入40ml 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根据肺部啰音情况可停用。酚妥拉明05~1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2次,病例中除佝偻病营养不良?度的患儿病程较长外,其余均在2~4天病状缓解,6~8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时因炎症侵入体内引起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肺泡的功能障碍,因婴幼儿支气管平滑肌发育不完善,新生儿刚出生时细支气管平滑肌很稀疏,细支气管无软骨,极易塌陷的病理生理特点,使支气管黏膜水肿,管腔狭窄,肺泡充血水肿渗出,通气功能障碍, 肺泡部位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肺不张和肺气肿,甚至肺实变,从而导致血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增高,导致各脏器功能障碍,用酚妥拉明能解除缺氧酸中毒所致的血管痉挛,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加之用564-2后,支气管腔和肺泡的分泌物明显减少,但此药的用量一定要掌握好,在全身给药时有口干、皮肤干燥无汗、潮红、心率加快、肠蠕动减弱甚至麻痹,以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可及时给予对应处理。病例经验体会,治疗重症肺炎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改变通气及纠正缺氧症状及中毒症状是关键,使肺循环及体循环障碍在有效时间内得以明显改善,使病情发展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转危为安。说明两药辅助可起到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835200 新疆霍城,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救治回顾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3年6月入住我科及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 31例重症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器官保护等治疗措施,25例最终痊愈出院。结论 重症肺炎病情发展迅速,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加强支持治疗及器官的保护非常重要。 关键词 重症肺炎救治 分析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的治疗指南中对重症肺炎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 ,1, ,其既可发生于社区的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ˉmonia,CAP),也可发生于医院的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ˉquired pneumonia,HAP)中。 重症肺炎的治疗向来是难点、热点,笔者回顾分析3年来我院呼吸科及ICU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疗经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0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及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83岁,平均50.5岁,60岁以下患者20例;30例患者有基础疾病(51.6%),其中高血压4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COPD4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1)年龄大于65岁患者;(2)存在基础疾病:如COPD、糖尿病、严重 的肝或肾疾病、心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及营养不良等;(3)神志改变、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脉率大于125次/min,收缩压小于90mmHg,舒张压小于60mmHg,体温35?或大于40?等脓毒性休克的表现;(4)PaO 2 /FiO 2 小于250,pH小于7.35,BUN大于7.0mM(19.1mg/dl);(5)机械通气。诊断标准中有1,2条即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相对数用率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患者起病可有发热、乏力,有的不伴发热,几乎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咳痰,发病迅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脓毒血症,并出现心、脑、肾、肝等脏器受累。痰培养常为阴性或革兰阴性菌,X线胸片最初无异常或一个肺野出现致密影,2,4天迅速累及双肺或多个肺野呈弥漫性改变。 2.2 治疗 2.2.1 抗生素的治疗 重症CAP患者,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用第2代或第3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加氟喹诺酮抗菌药。多肺叶受累时,氟喹诺酮抗菌药加大环内酯类。HAP一般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常为耐药菌株,治疗以第3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β-内酰胺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的第3代头孢菌素,加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选万古霉素。院内吸入性肺炎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ICU病房内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多见,MRSA也是VAP的重要病原体,前者经验性抗菌治疗选择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广谱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烯类或氟喹诺酮类,后者则选万古霉素治疗。病原学检测回报后,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2,。 2.2.2 机械通气治疗 17例患者接受了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均为持续使用,无创通气后无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形成。其中6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4h,3天后改用有创通气,其原因为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2.2.3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14例患者接受了地塞米松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10,30mg/d,时间3,5天。 2.2.4 抗病毒治疗 18例患者早期采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1/3患者用中药鱼腥草、穿琥宁抗病毒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 2.2.5 营养支持治疗 该病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90%的患者有血浆白蛋白降低,特别是接受有创人工通气的患者根据病情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2.2.6 增强免疫功能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18例患者(58.06%)按病情需要使用过静脉丙种球蛋白10g/d。 2.2.7 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器官功能的保护 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较为隐袭,往往先表现为ARDS,其次出现肾、肝脏功能障碍,多为ARDS发生后2,5天,肾功能突然恶化,少尿,血肌酐及尿素氮很快升高,并发生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肝脏功能衰竭,常与肾功能衰竭同时出现,表现为血胆红素升高,黄疸及肝功能异常,MODS晚期可发生急性胃粘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DIC出现是病人临终前的表现,预示病情不可逆。MODS一旦发生,病情即相当严重,因此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积极针对各发生衰竭的器官进行治疗。 小儿慢性咳嗽50例分析 近年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日渐受到重视。小儿慢性咳嗽是指3周以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临床并不少见。我院1999,2002年收住50例慢性咳嗽患儿,就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1岁11例,1,3岁16例,?3岁23例。 1.2 临床特点 50例患儿中,有明确肺炎病史,经治疗,胸片已恢复正常,但仍咳嗽剧烈者8例(16%),其中?1岁6例,1,3岁2例。胸片检查示肺结核,PPD试验阳性,诊为肺结核者1例,>3岁。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者41例:其中经钡餐透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9例(18%),?1岁5例,1,3岁3例,>3岁1例;经副鼻窦摄片确诊为副鼻窦炎10例(20%),其中1,3岁4例,>3岁6例;诊为过敏性鼻炎8例(16%),其中1,3岁3例,>3岁 5例。慢性扁桃体炎6例(12%),皆>3岁;另有8例(16%)经钡餐检查,五官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1.3 治疗方案和结果 对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9例患儿使用吗叮啉、雷尼替丁、指导喂养,9例患儿皆痊愈。对过敏性鼻炎8例患儿使用抗组胺药,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7例痊愈,1例仍偶有咳嗽。对诊为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的患儿使用抗生素,皆痊愈。另外有肺炎病史的8例和检查无明显异常的8例使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所有病例3天后咳嗽明显减轻,经随访其中3例发展成支气管哮喘。1例肺结核患儿经抗痨治疗痊愈。 2 讨论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渗出物以及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它是机体防止感染的防御反射。在临床上慢性咳嗽几乎均由呼吸道疾病所致,但引起慢性咳嗽的呼吸道疾病相当广泛,而且病情轻重不一,因此必须分别查明其原因。引起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有:(1)后鼻道分泌物下流,如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增多,鼻后部下流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1, 。本文统计由于本原因引起的占48%,易发生于大于1岁,特别是大于3岁的小儿。(2)胃食管反流,慢性咳嗽可以是胃食管反流的唯一临床表现,婴幼儿由于贲门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置,喜食巧克力等均可诱发胃食管反流,胃内容物反流可以刺激食管远端粘膜咳嗽感受器,也可引起气道吸入造成剧烈咳嗽 ,1, 。本文统计占18%,小于1岁者多见。(3)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本文有8例肺炎患儿,感染后引起慢性咳嗽。原因考虑因病毒损伤了呼吸道上皮,暴露了气道壁的胆碱能受体或激惹受体,使其易于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及炎症消退缓慢,咳嗽感受器的阈值降低,导致长期咳嗽 ,2, 。(4)咳嗽变异性哮喘,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常见的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中央气道慢性炎症和支气管反应增高有关,平滑肌收缩刺激肌梭内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反复咳嗽 ,3, 。本文中有8例考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的慢性咳嗽,经用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有效,其中3例发展为哮喘。(5)对长期慢性咳嗽患儿应注意排除肺结核可能。 总之,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也可见于非呼吸道或全身性疾病,尤其在体征和X线阴性的病例,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一名儿科医师对小儿慢性咳嗽,应根据咳嗽的特点和生理解剖特点,全面检查和追踪观察,力争得到确切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易著文,王秀英.儿科临床思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8, 29. 2 Foucard T.Wheezy child.Acta Pediatr Scand,1985,74(2):172. 3 Wasserman SI.Basic mechanism in asthma.Ann Allergy,1988,60:477.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金银花、黄芩、栀子等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牛黄具有镇静抗悸,解热抗炎,兴奋呼吸以及促进红细胞再生的作用,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均具有广谱抗炎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而其使用说明书中未提及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就其不良反应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概述如下。 1 不良反应类型 根据光盘文献检索自1995,2002年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中,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 1.1 过敏性休克 多因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开始后最早1min,最迟30min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1, ,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肢端发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四肢抽搐,皮肤粘膜紫绀;甚者可至死亡 ,2,3, 。患者经停药、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可在数 分钟,2h后恢复正常。 1.2 药物性皮炎 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多种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 ,4, ,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药疹,严重者可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5, 。皮疹多从面部、四肢开始,迅速发展至全身,也可局限于前臂静脉进针处。常伴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发热、颜面部潮红、睑结膜水肿、憋气、烦躁、心跳加快等症状;或出现猩红热样皮损,逐渐加重,融合成片,形成丘疱疹,破裂后渗液、剥脱。局部皮肤有暗红色斑片,形成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泡,表皮坏死松解,稍经磨擦即可脱落,呈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性皮炎表现。患者经停药、抗过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1.3 喉头水肿 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可表现为卡他性粘膜性反应,主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咽部不适、呛咳、声音嘶哑、舌体活动受限、说话不清、呼吸困难,失声等 ,6, 。 1.4 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嗳气、纳减或腹部持续性绞痛;腹胀难忍、口泛清涎、恶心欲吐、大便稀溏等。经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 ,7, 。 1.5 急性左心衰 因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突然出现口唇发绀、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双肺可闻喘鸣,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6次/min,心音低钝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8, 。经停药、强心、利尿、抗过敏治疗1h后,所见症状和体征消失。 1.6 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 有报道清开灵注射液20ml+青霉素800万U联合输液 ,9, ,30min后患者高热41?,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液并抢救、恢复正常。以后两药分瓶静滴无不良反应发生。 1.7 高热 因注射清开灵注射液致高热 ,10, 。因颅内感染,脑梗塞,感冒咽痛等症状,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出现胸闷、言语困难、咳嗽,随之出现寒战,当即停药。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8 精神症状 因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精神症状 ,11, ,出现烦躁、胡言乱语等。于次日停用清开灵,上述症状消失。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2 预防与护理 2.1 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在用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慎重用药。向病人做好健康宣教,介绍药物的优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但在用药前对患者不应过分强调其可能发生的不适,特别对精神紧张的患者。一旦出现过敏症状不要惊慌,要及时安抚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慌心理。 2.2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反应 清开灵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第一次用药的输液过程中,其潜伏期较短,一般在使用后30min内发生,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所以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对首次用药和有药敏史的患者,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输液速度,发现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停药,给予脱敏治疗。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2.3 注意用药的配伍禁忌 临床应用清开灵的时候,尽量不要与别的药物配伍使用,尤其不应与抗生素类药物混合应用。据王联芬 ,12, 等报道,清开灵注射液与垂体后叶素注射液、 维生素B 6 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止血芳酸注射液、阿拉明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洛贝林等十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我们护理工作者在临床的操作当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给病人配药前后应加强观察,一只注射器只能抽取一种药液,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输液反应;尽量不将清开灵注射液与禁忌药物同时使用,如确须使用,应避免两种药物直接接触,中间可加入其它液体。在进行新的药物配伍时,应先查阅资料。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液的澄清度,如与药液混合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混浊,即不要使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时的最佳稀释浓度应在1,10倍以下,且应现配现用,切忌大剂量给药,1天给药剂量增大到原剂量的3,5倍,其寒 战、高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增多 ,13, 。 3.4 加强基础护理,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对症处理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轻者口服氯苯那敏、维生素C,重则肌注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和10%葡萄糖酸钙。对过敏性休克者,及时给予吸氧、保暖四肢、抗休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进行抢救治疗。对肠道过敏者可肌注654-2注射液、非那根注射液等。对急性左心衰者,给予半坐卧位、吸氧,并给予强心、利尿、抗过敏等治疗。其他不良反应如寒战发冷者应给予保暖,胸闷气促者给予吸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过敏性皮炎者可给予外用皮炎药膏或者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应用。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如耳针治疗,取神门穴,肾上腺穴,重者留针至恢复,可取得较好效果 ,14, 。 总之,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利大于弊。只要能合理地应用,并于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加强巡视与观察,仍然可放心使用。 参考文献 1 梁叶.清开灵致过敏性休克2例.衡阳医学院报,2000,9(5):28. 2 侯雪梅,郭娟.清开灵注射液过敏致死1例.医药导报,2000,10,5(19):734. 3 张晓晖,郗增新,廖靖龙.清开灵注射液过敏致死亡2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5):319. 4 余照明.清开灵致过敏性荨麻疹3例.新医学,1999,30(4):991. 5 徐明前,王淑琴,魏秀琴.清开灵注射液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性皮炎1例报告.宁夏医学杂志,2002,3(24):251. 6 陈少茹,张蕖.清开灵注射液致急性喉阻塞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1):525. 7 涂桂芳.清开灵注射液致皮肤过敏、肠道过敏2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1):35. 8 何守再.清开灵注射液致急性左心衰2例.临床荟萃,1996,11(2):90. 9 任相成.清开灵与青霉素联合静滴致不良反应6例.中级医刊,1995,30(7):45. 10 吴庆红.清开灵注射液致药物热8例.医药导报,2000,19(3):139. 11 杨官成.清开灵致精神症状3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11):521. 12 王联芬,徐金茹,赵凤霞.清开灵注射液与常用药液的配伍禁忌.现代护理,2001,7(1):41. 13 李春生,王小沙,陈淑敏.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证效、疗效关系及不良反应观察.中国中药杂志,2002,25(7):432. 14 施少华.清开灵注射液严重副反应及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1,12(6):11. 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顽固性寻常疣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寻常疣系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型、3型或4型感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1,3, 。不同的疣常为一种病毒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部位,机体的反应性有所不同,因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发生于足跖部、甲周及甲下的寻常疣分别称为跖疣、甲周疣及甲下疣 ,4, 。患者常自觉明显的触压痛,影响行走,撞击极易出血,甲周疣还易致皲裂而感染。压迫、摩擦、外伤及足部多汗常为发病原因,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率更高 ,2, 。这些顽固性寻常疣,传统的局部冷冻,电灼、CO 2 激光烧灼或腐蚀性药物局部外用(甲下疣还需除去覆盖疣体的指甲后采用)等治疗方法,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瘢,易复发。虞瑞尧 ,3, 提出:“已发病者千万不能采用破坏性的治疗,一旦留疤,终身痛苦”。笔者采用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顽固性寻常疣71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病例系我科1996年5月,2003年2月的顽固性寻常疣患者,其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17,60岁,平均33.89岁。其中单纯疣62例,同患跖疣、甲周疣及甲下疣2例;患跖疣及甲周疣5例;患跖疣及甲下疣2例。患者都曾接受过激光、冷冻,自行削疣法、腐蚀性药物如鸡眼膏等治疗,甚至有2例是手术切除后于瘢痕上复发的。为明确治疗间隔时间,制定了两种间隔时间,分别为7天组和10天组。以病员意愿分别进入两组。 1.2 治疗方法 药物:哈尔滨里亚哈尔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重组人α-2b干扰素(商品名:利分能),以下简称干扰素,剂量为100万U/支。干扰素100万U+2%利多卡因1,5ml疣下注射,对于多发性跖疣患者选择最早发生的、大的疣体进行注射治疗。用2%碘酊及75%酒精常规消毒预先选择好的疣及周围皮肤。从疣体边缘快速进针并推注少许药物,稍停顿,使麻药产生局麻作用后再边进针边推注药物约0.5,2ml,使疣体基底均匀的注入药物,局部皮肤、指(趾)甲色变淡即可。术毕,在进针处涂以百多邦软膏,以防细菌感染,无需包扎。共治疗2,5次。 1.3 结果判定标准 疣体全部为正常皮肤所替代、指(趾)甲逐渐长出正常新甲为痊愈;疣体消退?80%为有效;疣体消退?50%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术后2,4天疣体开始缩小,变平,干枯脱落,术后14,45天由正常皮肤替代,新甲渐长出。治疗间 隔时间为7天组,痊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间隔时间为10天组,痊愈2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至今无复发。 2.2 不良反应 注射开始时及麻醉效果消失后数小时局部疼痛,但可忍受。5例出现一过性低热,未做任何处理,余未发现全身或系统性不良反应。 3 讨论 疣主要由直接自身接触传染,皮肤损伤常为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亦可通过污染器物损伤皮肤而间接传染。疣的发生和消失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率更高 ,2, 。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淋巴因子之一,它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具有杀伤异体细胞,保护正常细胞免遭病毒感染,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并有增强免疫反应,以及对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促吞噬功能 ,5, 。干扰素疣下注射可提高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强其抗病毒作用,增强宿主对HPV感染的防御反应 ,6, 。皮损内注射抗肿瘤药物如博来霉素治疗病毒疣早有报告,但因其有发生周围组织坏死等,以致未能广泛应用。 该组病例治疗时间相差较大,与发病时间、年龄、合并甲周疣、甲下疣有关。发病时间短、年龄小的跖疣患者显效快,注射次数少,痊愈早;发病时间长,年龄大、合并有甲周疣及甲下疣的患者显效慢,注射次数多,痊愈晚。这还可能与皮肤、指(趾)甲的生长周期长短不一有关,也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状态有关。 总之,干扰素疣下注射治疗顽固性寻常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见效快、创伤小,治愈率和有效率高,未见复发及周围组织坏死,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天籁,唐.小儿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4. 2 王光超,刘辅仁,罗汉超.皮肤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4. 3 虞瑞尧.图解皮肤病性病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 4 傅志宜.临床皮肤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89-291. 5 高岩,徐太勇.你了解艾滋病吗?———艾滋病知识问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4. 6 赖显文,王达富,唐庚云,等.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2):77.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群抵抗力的下降,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常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程长又有并发症,会影响视力。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使用α-干扰素局部使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大部分为双眼,有同时发病者,也有前后发病者。双眼病情并不平行,病程中有反复。来我院就诊时间为6天,1周,农民2例,工人20例,干部18例,学生10例。 1.2 诊断依据 (1)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因上感引起的病毒感染,症状相对轻。因流行性结膜炎引起的,症状较重。因带状疱疹引起的症状重。(2)裂隙灯检查:大部分有典型的角膜点状浸润,1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出现反复基质层水肿。2例为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已经常规抗病毒治疗,如病毒唑眼液、碘苷眼液、静滴病毒唑等3,5天后疗效不显而采用我科自行配制的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混合滴眼液治疗,滴眼每天6,7次,每次1滴。伴眼睑水肿,球结膜下出血的病例联合全身抗生素抗病毒制剂,以防混合感染。症状很重可以适当临时用一些激素以减轻组织反应。我们观察到这些病例经联合用药1,2天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再巩固使用2,3天,改局部使用抗生素眼液和干扰素混合液,坚持至角膜症状消失后3天停药。个别有反复的病例,可能由于停药太早,应重复使用上述药物,并给予必要对症处理,至症状消失后维持一段时间停药。 2 结果 50例中全部治愈47例,为有流行性结膜炎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史者。个别病例遗留点状云翳不影响视力。有1例单疱病毒引起的树枝状浸润,后期反复基质层水肿,病程长,治愈后遗留条状斑翳,轻度影响视力,一直未复发。有2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的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表现为虹膜炎反复发作,短暂的高眼压症状,行长期联合用药后症状基本稳定,角膜云翳不影响视力,但遗留眼部神经刺痛等感觉异常症状,很难消除。2例病例均为单眼,均有节段性虹膜萎缩,轻度散在虹膜后粘连和顽固性色素性KP以及细小的点状羊脂状KP。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由于干扰素尚未广泛使用,因此对干扰素敏感性较强,在肌注或球旁注射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探索将α-干扰素针配制成滴眼液局部使用,收到明显的疗效,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抗病毒性作用优于其他类型干扰素,目前在眼科已广泛应用。我们也注意到配制的干扰素滴眼液不够稳定,需相对低温保存宜现配现用。 我们认为病毒性角膜炎只要能及时正确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在早期就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单位:215101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眼科 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17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α-干扰素栓阴道给药,10天为1疗程,连续3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结果 轻度宫颈糜烂有效率92.4%,中度宫颈糜烂有效率88.9%,重度宫颈糜烂有效率77.4%,疗程增加,有效率增加,宫颈糜烂程度增加,有效率降低。结论 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有效率高、安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 α-干扰素栓 宫颈糜烂 有效率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其发病机理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侵染密切相关。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抗病毒、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及修复的能力,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我院对近2年来用α-干扰素栓治疗的宫颈糜烂178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我门诊确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3个月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自愿接受α-干扰素栓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其中按宫颈糜烂程度分为轻度66例,中度81例,重度31例;按类型分为单纯型102例,颗粒型54例,乳头型22例。 1.2 方法 1.2.1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采用妇科检查目测法,分度分类标准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或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 ,1, 。 1.2.2 药品来源 α-干扰素栓(商品名奥平)由武汉天奥制药公司生产,每盒6粒,效价为6万IU/粒。 1.2.3 治疗方法 月经干净3天后给药,患者睡前将α-干扰素栓1粒置入阴道深部,隔日1 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同时检查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禁性生活。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宫颈糜烂程度:(1)痊愈:子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2)显效:糜烂面积缩小>50%或?????,?????。(3)有效:糜烂面积缩小<50%,即糜烂面积好转不足??或糜烂面积缩小不明显,乳头型?颗粒型,颗粒型?单纯型。(4)无效:糜烂面积 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2.2.1 本组178例用药前宫颈糜烂程度及类型 见表1。 表1 用药前宫颈糜烂程度及类型分布略 2.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2。 2.2.3 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3。从表3可看出,疗程增加,各期宫颈糜烂治疗有效率增加;宫颈糜烂程度增加,治疗有效率减低。 表2 临床症状用药后疗效分析 例(%);略 表3 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例(%)略 2.2.4 副反应 绝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本组有1例用药后感腹胀,1例有阴道灼热感,继续用药症状减轻,以后消失。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多发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单纯疮诊病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奥平是以α-干扰素为 主要成分的抗病毒药,经阴道给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激活细胞内抗病毒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宫颈组织再生修复,加速宫颈糜烂的自然修复。 宫颈糜烂程度与奥平治疗疗效有一定关系,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较差,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77.4%,轻度及中度宫 颈糜烂疗效较好,3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及88.9%,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随着α-干扰素栓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提高,这与干扰素不断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调动和增强了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使宫颈分泌减少,糜烂面逐步愈合有关。 根据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肯定 ,2, ,使用安全、方便,不增加患者痛苦,易被患者接受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3. 2 张传开.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4):188. 作者单位:223400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 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6例患者均为2002年3月,2003年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按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治疗组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8,40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40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所有病人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ALT、AST反复升高2,4倍。TBiL<17.5μmol/L。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有病例应用α-1b干扰素(由深圳科兴公司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2周后改为隔日1次。同时,内服小柴胡汤冲剂,每日1剂,分2次内服,1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只应用干扰素治疗,用法同治疗组。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肝功能(AST、ALT),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ELIAS法)及HBV-DNA(PCR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ˇ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比较 (略) 注:与对照比较, ˇ P<0.05 3 讨论 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抗病毒药物,认为清除HBV终止免疫性肝损伤对于本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具有直接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且还有预防肝纤维化及抗肝癌的疗效。但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即便延长疗程至6,12月时,其应答率也仍为30%,40% ,1, 。但如何提高干扰素的疗效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乙肝病理机制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干扰素联合中药小柴胡汤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满意。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现代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从病因上可以阻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小柴胡汤还具有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并可作用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2, 。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AST、ALT值的恢复,比单纯用干扰素组高(P<0.05)。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组分别分加为40%及37%,比对照组的30%及23%高(P<0.05)。提示这种中西结合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协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加强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福奎,贾继东,王宝恩.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253. 2 赵进军,吕志平,红继富.小柴胡汤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3):188.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第1组: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加服吲达帕胺2.5mg,每日1次。第2组:单用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2,3次,每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钾、血尿酸、尿素氮、肌酐,以及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结果 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总有效率及24h动态血压结果明显优于单用卡托利组,而且两组治疗前后的代谢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治疗高血压较单用卡托普利更有效,而且对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病因。对高血压的治疗,应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案,要达到一个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是联合用药 ,1, ,本文以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平均年龄59.44?9.6岁(男29例,女23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血糖未稳定的糖尿病及6个月以内脑卒中病史。 1.2 研究方法 在实验前,所有病例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血压仍超过WHO/ISH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1组服用卡托普利(开博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2.5mg,每日2次,加用吲达帕胺(济南高华制药厂)2.5mg,每日1次,治疗期间剂量不做任何调整;第2组单用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周增加1次剂量,最大剂量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测血常规、尿常规、血 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停药1周后测坐位右臂血压,测3次取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用药后每周同一时间测血压1次。用药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时间:白天8:00,22:00,夜间22:00,8:00,间隔时间均为30min。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达到正常,但下降 ?20mmHg。有效:DBP虽未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2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各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X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第1组(联合用药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88%;第2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2。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略) 注: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两组血压下降比较 (略) 注:组内配对t检验: ˇ P<0.05; ˇˇ P<0.01。 2.2 代谢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均无明显影响。第1组出现1例尿酸较前增高。 见表3。表3 两组血液代谢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 第1组咳嗽2例,乏力1例,尿酸增高1例;第2组咳嗽4例,水肿1例,乏力1例,第2组比第1组副作用多,但均不严重,未影响继续服药。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压越高,心脑血管的危险事件发生率越高。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的,就是要尽量将病人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减少心脑血管的危险事件,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降压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Fouad ,2, 等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降压药物不可能同时作用这些发病机制,而且加大药物的剂量只能引起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同时刺激机体的代偿机制,部分去除了因加大剂量所获得的降压效果。Materson ,3, 等研究发现,现在临床上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如果单独使用,只有50%,60%的患者血压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两种不同降压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增加降压疗效,减少每种药物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都是临床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两药降压机制不同,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降压作用 ,4, :抑制血管紧张素?(Ang?)的缩血管作用,增强血浆中扩血管物质缓激肽和PG?的水平,降低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减少醛固酮生成,从而减少钠水潴留而达到降压作用,其副作用主要为咳嗽。由于ACEI阻止醛固酮合 成而减少钾丢失,可能会发生高钾血症 ,5, 。与利尿剂合用可减少利尿剂用量,减轻利尿剂所致的代谢不良反应。吲达帕胺是一种非噻嗪类吲哚的衍生物,是一种具有钙拮抗剂作用的新型利尿剂,兼有利尿及扩血管、钙拮抗作用。 研究发现它对生化和激素指标无负面影响 ,6,7, ,无噻嗪类利尿剂常有的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不良反应 ,8, 。本研究结果表明: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两种药物均为小剂量,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组,而且副作用也较轻微。对血糖、血脂、电解质等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仅出现1例血尿酸增高。有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并不是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而其副作用却是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9,。本研究第2组单用卡托普利组也证实了这一点。随着卡托普利的剂量增大,其咳嗽的副作用也有所增加。笔者通过上述研究认为: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使用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推荐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方案。由于本研究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较短,建议在长期治疗中,继续观察血液中相关指标。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王宏宇.高血压病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3-195.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及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56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观察其效果。结果 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80.0%,维拉帕米组有效率为90.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2.5?0.8h和1.1?0.2h,复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普罗帕酮可作为终止PSVT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98年11月,200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急诊病例共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25,65岁,平均45?8.5岁;PSVT持续时间20min,10h,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新近发生的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NYHA)?级、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者。 1.2 监测方法 入选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于静脉用药前及其治疗期间,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每5min记录1次心率、血压及主要临床表现,观察至最后用药30min。所有患者于用药前和达到观察终点时描记12导联心电图。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70mg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10min,若无效再次缓慢注射35mg,仍无效者继以140mg加入250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5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若无效,10min后重复1次。两组病人均以终止PSVT为发作终点来计算药物使用量,终止者不再维持用药。 表1 56例患者临床资料 1.3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进行心电监护,6h内终止发作者为有效,超过6h者为无效。如出现心率加快或症状加重者立即停止用药,改用其他药物稳定病情。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药物疗效及对心脏传导的影响:56例PSVT患者在6h内终止发作者48例,有效率为85.7%。维拉帕米组有效28例,1h内复律25例,平均用药量4.0?1.2mg,平均复律时间为1.1?0.2h;普罗帕酮组有效20例,1h内复律者10例,平均用药量92.0?15.1mg,平均复律时间为2.5?0.8h。两组在复律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普罗帕酮组1例在静脉使用210mg后,6h仍不奏效而静脉注射维拉帕米2mg复律,因此纳入普罗帕酮无效组;1例窦性停搏2.1s;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4h后恢复。维拉帕米组1例使用1mg后心率由161次/min上升至180次/min而终止使用,纳入无效组;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h后恢复。 3 讨论 PSVT发作时需急症处理,在普通的物理方法不能终止发作时尽早静脉应用安全、速效、半衰期短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食管调搏复律十分必要 ,1, 。维拉帕米是首选药物之一,而在不能明确患者是否有显性预激综合征的情况下,发生宽QRS心动过速时,使用维拉帕米有一定的危险性 ,2, 。它可使心室率更进一步加快,甚至转为心房颤动或恶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患者生命。普罗帕酮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是强力的快速钠离子流和静息钙离子流阻滞剂,同时具有非特异性β受体阻断剂的结构,故有较弱的β受体阻滞和钙通道阻滞作用 ,3, ;除延长心室不应期外,主要产生减慢传导的效应,使A-H、H-V、P-R及QRS时限均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使心房、心室、房室结和旁路的不应期也延 长。因此,普罗帕酮被用于转复异位心动过速,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终止预激综合征发作、正向或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除头昏、目眩、唇舌发麻、便秘之外,不同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甚至心脏骤停 ,4, 等均应引起注意。本研究观察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终止PSVT,虽在复律时间上有差异,但在效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普罗帕酮可以作为终止PSVT发作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许原.食管心电图.心电学杂志,2002,21(2):1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323-336. 3 朱宁,刘奇志,孙葳,等.普罗帕酮致多水平传导阻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5):384. 4 徐建东,丁永刚.普罗帕酮致心脏骤停2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30. 作者.山西阳泉铁路医院 灭滴灵临床应用新进展 灭滴灵又名甲硝唑 ,1, 、甲硝达唑、甲硝基羟乙唑:为抗阿米巴、抗滴虫、抗厌氧菌药。近来通过对临床的观察,除用于滴虫、阿米巴痢疾外,对所有致病的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它具有抗菌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少,无耐药性,剂型多样,用药方便等优点。故在临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临床研究证明,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其还原产物与细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反应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后杀灭细菌。现将临床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1)治疗口腔溃疡:近年来认为厌氧菌是引起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灭滴灵也就成了治疗牙周炎的最为有效的药物 ,2, 。用法:灭滴灵0.4g,每日3次;红霉素0.5g,每日4次,维生素B 6 20mg,每日3次,共服5,7天,取得明显疗效。同时灭滴灵可治疗多种口腔疾病。如慢性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粘膜溃疡、下颌脓肿、骨髓炎等。口腔溃疡不仅可发生在舌头上,也可发生在口腔两侧颊粘膜等处。如小儿患口腔溃疡,可用甲硝唑甘油涂擦患儿口腔溃疡处,每日3,4次,临床证明,绝大部分患儿在2,3天内痊愈。现已有大量资料表明,胃炎和胃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据称70%,90%的胃溃者有此种细菌的定植,而该菌对灭滴灵敏感。现专家们大多主张在用抗酸剂和保护胃粘膜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如用灭滴灵,既 能提高治愈率,又能降低复发率。 (2)治疗呼吸道疾病:用灭滴灵治疗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久咳伴脓痰患者,起效快,疗效满意。其原因是在长期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合并了厌氧菌感染,使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改用灭滴灵治疗效果明显。如与红霉素联用效果更佳。 (3)治疗皮肤病:近年来发现灭滴灵对棒状杆菌具有杀灭作用。故临床用于治疗青春期寻常性痤疮。因口服、静滴有胃肠道反应,因此用100ml含灭滴灵0.5g的灭滴灵注射液面部涂擦。每日3,4次,每疗程3周左右,效果佳。 (4)治疗高脂血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 ,3, 。灭滴灵是 降低血脂的较理想药物,作用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灭滴灵降血脂的机制可能与还原后甲硝唑基减少合成血中胆固醇所必需的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含量有关,其作用优于烟酸肌醇酯,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优于烟酸甘油酯。用法:口服每次0.4,0.6g,每日3次。 参考文献 1 袁敬.浅谈几种老药的新用途.中国医药荟萃(上册),1997,102. 2 高洋.甲硝唑在治疗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药房,1999,10:32. 3 段开健.灭滴灵的新用途.中国医药萃萃(下册).1997,138.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三人民医院 灭滴灵的临床应用 灭滴灵原为抗滴虫及阿米巴原虫的药物,现已广泛用于泌尿、呼吸、消化、口腔、皮肤等多个系统抗厌氧菌感染,剂型也由片剂、注射液发展为酊剂、洗剂、霜剂等十几个剂型。近年来,我院应用灭滴灵抗厌氧菌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广泛。 1 对妇科病的治疗作用 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各种急慢性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盆腔脓肿,子宫内膜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多由滴虫、厌氧菌等引起,经灭滴灵治疗效果良好。对病程较长,反复不愈,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盆腔炎21例病人,经化验为混合感染,通过合用灭滴灵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方法是:灭滴灵0.4g,每日3次或0.5%灭滴灵注射液250ml静滴,7天为1疗程。对症状重、伴有发热者,亦可配用其他抗需氧菌抗生素,疗效会更好,对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局部应用灭滴灵泡腾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抗炎作用 灭滴灵常与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由Hp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氨苄青霉素每次2.5g,同时静脉滴注0.5%灭滴灵注射液250ml,每日2次,7天为1疗程。经观察,对上述炎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对病变粘膜有较好的修 复作用。 3 对口腔病厌氧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牙周病、牙龈炎、牙龈出血、牙槽感染、口腔溃疡等主要以厌氧菌感染的疾病,灭滴灵成为常用药。口服灭滴灵0.2g,每日3次,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为了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加速药物疗效,并在感染组织中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可用滴剂、糊剂、散剂、膜剂等。在应用灭滴灵治疗的同时,若加服其它抗需氧菌药物,效果会更好。另外,灭滴灵对肝病性牙龈出血也有一定疗效。根据该药动物实验报道 ,1, , 灭滴灵具有激活凝血酶原,促进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抗凝作用。 4 在妇科手术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预防和治疗妇科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常采用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两种途径。局部用药则直接施于创面。常用的有灭滴灵肛门栓、灭滴灵方便敷料、加甘油助溶的灭滴灵溶液等。全身用药则静脉滴注0.5%灭滴灵注射液,每次250ml,5天为1疗程,常配以抗需氧菌的抗生素。根据我院几年来的临床观察,用于预防的无1例发生感染,20余例用来诊治的术后感染,经上方治疗,也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5 对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由于灭滴灵对部分真菌具有抗菌作用,针对皮肤病的用药特点,灭滴灵的常用制剂有酊剂、霜剂、露剂、擦剂、洗剂等多种外用剂型,使用极为方便,疗效较为显著,如霜剂对疥疮、酒糟鼻、丘疹性荨麻疹,露剂对腋臭,洗剂对外阴感染等疗效显著。灭滴灵在皮肤病中应用仍值得探索。 6 对呼吸系统厌氧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常采取灭滴灵静滴并加抗需氧菌抗生素治疗,效果较佳。 灭滴灵的临床药动学表明,12h1次,或8h1次,静脉滴注500mg,均可获得大于15μg/ml的血药有效浓度。与抗生素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均可广泛应用。灭滴灵临床应用的抗厌氧菌作用虽然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可诱发白色念珠菌病及周围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等,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疼痛、口苦、口干等症状,即使静滴也有时发生。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 6 或灭吐灵对抗。其它方面如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及血 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这些不良反应还有待于临床药物工作者去研究,克服,以保障病人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葛裕华.中国药房,1996,10(7):230.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灭滴灵治疗慢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肠炎多数是由急性肠炎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转变而来,但是也有少数病例一开始就是慢性的表现。病人多无明显的痛苦症状,仅表现为慢性腹泻、轻度腹痛、乏力等症状。久之可出现消瘦,影响身体健康。此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1997年8月,1998年10月,共用灭滴灵治疗慢性肠炎30例,经过1年的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30岁者3例,30,40岁者18例;40,50岁者9例;初诊者2例,复诊者28例。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不等。 本组病例均经多次检查:肝功能正常,胸透未见异常,大便未查到阿米巴原虫,乙状结肠镜检未见肿块及溃疡,故可排除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肠道肿瘤以及肠结核等所致的腹泻,确诊为“慢性肠炎”。全部病例既往多已多次治疗,曾用痢特灵、黄连素、庆大霉素、鞣酸蛋白、维生素B族等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1.2 治疗方法 灭滴灵0.4g,每日3次,疗程为7,10天;腹痛者可辅以654-2治疗;待症状消失,大便检查正常后,再继续服用灭滴灵0.2g,每日3次,共3天,以巩固疗效。 服药治疗期间,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不影响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偶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等,大剂量可致抽搐。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瘙痒、口中金属味和白细胞减少等,均属可逆性,停药后自行恢复。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服用该药后,症状消失,经大便检查3次正常者,并随访1个月无复发者为治愈;症状减轻,大便检查基本正常,并于1个月后复发者为有效;症状无变化,大便检查不正常者为无效。 2.2 治疗效果 笔者自应用灭滴灵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其中3天见效者18例,5天见效者10例,2例无效;7天治愈者21例,10天治愈者6例,复发者1例,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90%。 3 讨论 灭滴灵又名甲硝哒唑,是有效的抗滴虫药物,临床用于滴虫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及全身各种类型的厌氧菌感染等疾病,很少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的治疗,故笔者将临床工作中的实践治疗情况予以阐述,供同道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鲍沟中心卫生院 灭滴灵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因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漏斗骨盆,于2004年1月25日9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出血不多,10时30分术毕回病房,测T37.4?,P84次/min,R21次/min,BP135/80mmHg。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不多,尿管畅通,尿液清,尿量约600ml。术中、术后共补液10%GS1000ml,VitC2g,止血芳酸0.6g,5%GS1000ml,青霉素800万U(术前青霉素皮试阴性),灭滴灵0.5g。液体于18时滴完,无反应,18时30分巡视病房,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自述胸闷、气促,测血压100/80mmHg,心率112次/min,检查刀口无渗血,阴道流血约为50ml,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mg,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15min后,患者病情逐渐缓解。30min后测血压110/80mmHg。症状分析,怀疑为青霉素迟发性过敏反应性休克早期。术后第1天,停用青霉素,改为头孢三嗪3g静脉点滴,其余药物与术日相同,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完毕30min后患者又重现昨日症状。根据反应出现的时间及用药的先后顺序,分析患者可能为灭滴灵致敏。术后第2天,停用灭滴灵,其他药物继续,患者未再反应。患者于术后第6天拆线出院。 2 讨论 灭滴灵又名甲硝唑,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高效抗厌氧菌药物,临床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未见报道。本例患者自述以前从未用过此药,此次用药为本院产批号为031125号药物,同期患者未见此反应。此案例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个体差异,临床药 物反应千差万别,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意外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妇产二科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化合物,此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毒性低微,但致过敏性休克少见。我科于2003年6月15日遇到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男,4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0余天,体温37,38.5?。因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而用生理盐水250ml,克林霉素1.2g静脉注射,注射10min,患者突然烦躁、心悸、胸闷、上肢及胸背部等出现麻疹,刺痒、全身抽动、呼吸急促严重。立即停药,置病人平卧,测血压70/40mmHg,心率120 次/min。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给氧,流量4,5L/min;用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C2.0g静脉滴注。10min后病人呼吸困难缓解,测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min;20min后其麻疹渐消退,测血压120/75mmHg,心率80次/min,过敏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克林霉素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现象,但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应用抗生素时应该谨慎,必须做过敏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静脉滴注穿琥宁致快速过敏反应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主因发热1天就诊我科。查:T 39.6?,P 88次/min,BP 119/79mmHg,咽部充血、红肿明显,心、肺、腹均无阳性体征,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穿琥宁400mg,静脉滴注,60滴/min速度。当药物滴入3min时,患者自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而且进行性加重,继之出现口唇紫绀、四肢麻木,立即测血压71/41mmHg,考虑属穿琥宁致快速过敏,立即拔掉液体,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肾上腺 素1mg,地塞米松5mg抗过敏治疗,用药5min后症状逐渐缓解。立即将液体送化验。 2 讨论 穿琥宁是具有解热、消炎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该药在药物说明中未提到过敏反应。本例患者既往无过敏史,而且在输穿琥宁前未用任何药品,输液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化验结果回报上口、下口都是阴性,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症状,考虑为穿琥宁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该病例提示我们,用本药时也应提高警惕,询问有无过敏史,输液过程中认真观察,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紧急处理。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角膜病的观察 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病,而且又是顽固的角膜疾病。病毒性角膜炎,因为来源于病毒,所以用抗生素无效,常规治疗采用疮疹净、环胞苷、无环鸟苷、吗林双胍、胎盘球蛋白、或化学腐蚀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比较缓慢,且经常反复发作。 双黄连粉针剂,不仅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对病毒也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我们采用双黄连粉针剂在临床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治疗,取得理想的显著效果。现将部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4岁。病史:右眼红,疼痛4天。既往史:2个月前患过眼病,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最近4天来眼痛,流泪,视力模糊,来门诊求治。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1.2,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3,5点钟处,有一5mm×5mm角膜浸润混浊区,红汞染色阳性,角膜知觉没有。诊断:右眼盘状角膜炎。治疗:双黄连粉针剂结膜下注射,每次3mg,隔日一次,剩下的稀释或0.5%的溶液每2h点眼一次,口服维生素A、D、C、E、B2、B1。病人隔日来诊,经检查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区变小3mm×4mm,视力达到0.7,接着按原方案继续治疗,5次后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45岁,工人。病史:左眼红,羞明,疼痛,流泪,左眼视力下降近日加重,视物模糊,来门诊就医。检查:左眼视力手动/眼前,右眼视力正常,左眼上下睑肿胀,结膜混浊充血(++),角膜中央白色混浊5mm×5mm,红汞染色阴性,角膜知觉没有。诊断:左眼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我们采用双黄连粉针剂3mg,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逐渐好转,口服维生素类药物,经过8次治疗,浸润面积大大缩小,炎症消失,遗留局部角膜白翳,视力达到0.1。 例3:患者,女,20岁,工人,病史:右眼羞明,流泪,视力下降半月余。既往史:20天前患过感冒,发热,后来有眼睛发红疼痛等刺激症状,视力模糊,曾用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过,外用疮疹净点眼,口服无环鸟苷,1周后病情加重,来诊。(1)检查:右眼视力指数/20cm,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呈盘状溃疡4.5mm×5mm,角膜知觉减退,前房无积脓。诊断:右眼病毒性角膜溃疡。治疗:右眼用1%阿托品点眼散瞳,局部热敷,用双黄连粉针剂3mg,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口服维生素类药物,0.5%双黄连稀释液点眼,治疗8次,自觉症状消失,充血消失,溃疡面缩小一倍,角膜光滑,红汞染色阴性,遗留约2mm×2mm斑翳,视力达到0.1。 2 讨论 角膜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常有愈后复发的问题,因此探讨角膜病的防治非常重要。我们使用双黄连粉针剂结膜下注射治疗角膜病,取得显著疗效,从药理上分析,双黄连是采用双花、黄芩、连翘合成的中药,双花有清血分之热和解毒功效,黄芩清上焦之热,连翘清热解毒,它们配伍用药将发挥协同作用,表里双解,气血两清,显示出双黄连粉针剂的特殊作用。体会:(1)用药方法:取600mg/支双黄连粉针剂加生理盐水2ml,300mg/ml,再取药液0.1ml加1ml生理盐水至30mg/1ml,取0.1ml加2%普鲁卡因0.5ml。(2)注射后结膜下留有药物色素,几天后逐渐消失。(3)经过我们治疗的病人半年随访没有发现复发及副作用。(4)我们认为:双黄连粉针剂结膜下注射配合维生素治疗角膜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应为首选药物。 作者单位: 哈尔滨轴承厂职工医院眼科 双黄连注射液致全身大面积皮疹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发热、咽痛、咳嗽3天来就诊。查体:T 39?,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无脓点,心肺听诊均未发现异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按上呼吸感染治疗,给予双黄连注射液300ml静滴每日1次,1天静点后病人未发现任何不适反应,而第2天静点后病人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呈红色片状斑块,自面部、四肢,逐渐遍及全身,病人未出现胸闷、恶心,但全身皮疹症状明显,口服扑尔敏、强的松后症状逐渐减轻,使用3天后皮疹全部消失。 2 讨论 本例病人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双黄连注射液属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连翘、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表里双解的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亦不同,以变态反应较为常见,尤其是皮肤变态反应最为常见。方世平,1,报道的静脉应用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55例中,皮肤变态反应占77例。皮肤过敏中以荨麻疹最多见,主要表现为用药后5,60min出现皮肤瘙痒,针尖大小的皮疹或红斑,继而蔓延到全身,并伴有全身皮肤潮热,或出现花斑样皮疹,但症状一般较轻,对机体损害亦小,经过处理及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双黄连制剂引起皮肤过敏的临床病例较为多见,但致全身大面积皮疹的不多,,,,,。本例病人所以出现大面积的皮疹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病人的身体素质;(2)静脉注射液输入吸收较快;(3)药物组方中的某些成分含有绿原酸,对机体有致敏作用;(4)输入药物半抗原物质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关;(5)药物的剂量。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尽可能掌握好药物的剂量,输液的速度,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输液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输液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方世平. 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2):125. 2 方世平,杨宝玉.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17例分析.中国药房,1998,9(4):176-177. 3 杨威.双黄连制剂的不良反应.医药导报,2002,21(8):526.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 关键词 用药不当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6780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配伍的不合理 2.1.1 药理性拮抗 (1)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先锋?:阿莫西林、先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2)多潘立酮+洛派丁胺: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而洛派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它的抗胆碱作用会对抗吗丁啉增强胃蠕动的作用。(3)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 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更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作用相互拮抗。(4)雷尼替丁(或法替丁或奥美拉唑)+吗丁啉(或胃复安):雷尼替丁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而吗丁啉、胃复安均能促进胃肠蠕动,使雷尼替丁等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5)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2.1.2 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1)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铋剂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以铋盐的形式沉积于胃粘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H + 排出细胞受阻。口服后迅速提高胃内pH值。两者合用,铋剂因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2)雷尼替丁+硫糖铝:硫糖铝需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雷尼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从而破坏硫糖铝分解所需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3)吗丁啉+地高辛:吗丁啉属胃肠动力药,能促进肠蠕动,使地高辛的吸收减少,药效下降。(4)丽珠肠乐+头孢克洛干 糖浆: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主要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的活性菌素来拮抗外袭菌,纠正菌群失调,联合应用,丽珠肠乐的活性菌易被抗菌药物头孢克洛杀死而失效。(5)思密达+口服抗生素:思密达含天然双八面体蒙脱石微粒,能覆盖胃肠道粘膜,增强粘膜屏障,清除致病菌及毒素,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敏感性等作用。同服抗生素,可被思密达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而且思密达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使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6)氧氟沙星+钙尔奇D:两者合用,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使钙片失去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1, 。(7)维生素E+钙尔奇D:维生素E分子结构中的羟基能与钙离子络合,从而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而降低疗效 ,2, 。(8)维生素C+红霉素: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碱性环境中,抗菌力强,当pH值在5.5,8.5之间,抗菌强度随pH值增高而增高,pH值在3.2,3.5之间时,红霉素被大量分解破坏。(9)维生素C+维生素B2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B 2 为两性化合物,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同时口服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使维生素B 2 破坏为还原性维生素B 2 而失效。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2.1.3 降低疗效,加重副作用 (1)胺碘酮+美托洛尔:胺碘酮为延长动作电位药,对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美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与输出量,作用于窦房结,使其自律性降低,房室传导减慢。两药合用,作用相加,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2)普罗帕桐+美托洛尔:普罗帕酮作用于心肌细胞,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延缓心电传导,用于室性、室上性早搏及心动过速。美托洛尔是一种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同样适用于上述症状,二者合用易产生协同作用,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3, 。(3)地高辛+速尿:地高辛为强心苷药,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速尿为强效排钾排钠药,可造成体内血钾离子下降,使地高辛对心肌的应激性上升,引起地高辛中毒。(4)地高辛+硝苯地平: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24%,45%,易引起心律失常。(5)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药,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受体与醛固酮竞争,抑制钠泵,使钠钾交换减少,钾的排泄减少,当二药合用时,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 ,4, 。(6)阿司匹林+格列本脲:阿司匹林与格列本脲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格列本脲游离浓度增加,易发生低血糖。(7)环丙沙星+氨茶碱:环丙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环丙沙星可抑制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清除,使其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增高而出现毒性反应。(8)安定+氯丙嗪:安定具有安定、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大剂量易导致共济失调、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氯丙嗪为强安定药,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两药并用易引起显著的中枢抑制及呼吸循环意外。(9)别嘌呤醇+氨茶碱:别嘌呤醇化学结构类似黄嘌呤,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及次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沉着,用于痛风治疗。但黄嘌呤氧化酶又是催化氨茶碱中间代谢物的功能酶,该酶被别嘌呤醇抑制后,使氨茶碱清除率降低,从而引起氨茶碱中毒,导致引起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 2.1.4 同类药物联用或重复用药,毒副作用增加或造成浪费 (1)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它们都是β-内酰胺类药,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 株产生,不但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而且增加了毒性,同时,同类药间存在交叉耐药性。(2)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三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3)福辛普利钠+贝那普利:两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并用不良反应头晕、咳嗽加重。(4)胃复安+吗丁啉:两药同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用基本相似,属胃动力药,两药同时服用,锥体外系副作用易发生。(5)布洛芬+炎痛喜康:两者属同类药物,不良反应相似,均可造成胃肠道损害,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6)糖适平+优降糖、达美康+参氏降糖颗粒(含优降糖)、优降糖+消渴丸:同属磺酰脲类降糖药,合用易发生低血糖危险。(7)泰诺感冒片+日夜百服咛:两药均为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联用易造成肝脏损害。 2.2 药物用法不合理 2.2.1 剂型使用不合理 (1)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mg×10#,每次1片,3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缓解制剂,通过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1片/d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又不易发生蓄积中毒。根据药动学原理,药物剂量增加,并不能使药物作用强度相应增加,只能增加毒副作 用。(2)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7#,每次半片,Qd:包肠溶衣的目的:一是遮盖不良气味,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三是减少胃刺激,故肠溶衣片不能倒出分开服。(3)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消化液的pH值及存在消化液的酶会破坏药物或使药物活性降低,食物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4)灭滴灵每次1片,1次/d,塞入阴道:已烯雌酚每次1片,1次/d,塞入阴道:将灭滴灵片、己烯雌酚片直接塞入阴道,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及阴道栓,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释药方式均不相同,栓剂进入阴道内,基质在体温下即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引起局部作用,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释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且片剂硬度大,有棱角会损伤粘膜,增加刺激性。 2.2.2 用药剂量不准确,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偏大 (1) 多西环素0.1g,3次/d:多西环素的半衰期为12,24h,只需每日给药1,2次,就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若给药次数过多,则血中药物浓度过高,毒副作用相应增加,如对胃刺激增大,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2)炎痛喜康4mg,2次/d:炎痛喜康该药的半衰期为45h,每日1次,每次剂量不超过4mg,处方中1日2次,既无必要又易引起毒性反应。 2.2.3 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1)青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给药:青霉素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制菌浓度以上。而该药的血浆清除半衰期较短,用药3,4h后90%已排泄,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 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的体会 目的 了解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膨出退化以及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1998,2003年间共196例患者,用激素、维生素等混合液20,25ml,经骶孔注射给药5,7天1次,3次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改善率为90%,其中单纯改善率为96%,兼有两节段改善率为86%,伴有椎管狭窄及退化者改善率为70%。结论 总的来看骶管封闭疗法安全、简单、经济有效,只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操作,是腰椎病痛症和手术疗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骶管封闭 腰椎间盘突出症 膨出骨质增生 椎管狭窄 自1998,2003年我科用骶管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疾患共196例,平均改善率为80%以上,结合临床,就本疗法的 机制及操作要点分别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6例,男142例,女54例,年龄20,82岁,平均56岁。90例皆CT证明有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 4,5 49例,L 5 51例,两节段同时兼有者96例。同时伴骨质增生85例,伴椎管狭窄23例,伴椎间盘膨出10例,还有腰椎退化37例。 药物选用确炎舒松-A20,40mg,Vit B 1 100mg,Vit B 2 1mg,2%利多卡因3,5ml,加生理盐水20,25ml,5,7天1次,3次为1个疗程,个别病例可增加1个疗程,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1.2 操作方法 取屈膝侧卧位,充分显露骶部,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前肛周先垫一无菌纱布。确定骶管位置,两骶骨角之间可触及一弹性凹陷即为骶裂孔。术者将食指与拇指压在骶骨角上,用7号注射针于两指之间垂直刺入皮肤,当刺过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进入骶管腔。此时将针尾向足方向倾斜30,45?,一般进针2,4cm,抽吸无脑脊液、血液后缓慢注药,注药应无阻力或稍有阻力,5,10min注完,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令患者平卧抬高臀部15,30min。 1.3 治疗结果 平均改善率为90%,其中单纯改善率为96%,兼有两节段改善率为86%,伴有椎管狭窄及退化者改善率为70%。 2 讨论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膨出组织以及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等都对神经根机械、化学及自身免 疫刺激是腰椎病公认的发病机制。机械刺激是最根本的病理机制,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刺激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产生症状的直接原因,如有效地消除无菌炎症是治疗的关键。 药物经骶管进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及脊髓,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及其恶性循环,解除病变部位的肌挛缩及血管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目的。药物在硬膜外腔中扩散,主要受药物容量、硬膜外腔容积和注药速度等因素影响。它在硬膜外间隙中向头部扩散力很强,所以只要注入达骶管容量(25,30ml)的药液时,药物就可以向上扩散到发病部位的神经根和脊髓。确炎舒松-A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防止炎性粘连,对各期的炎症都起抗炎作用,同时还有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神经的营养和机能状态。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可阻滞交感神经传导,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排泄和水肿的吸收与消散。这种激素混合液多量快速地注入硬膜外腔,一方面可通过硬膜外腔向椎间孔方向扩散,分离神经根粘连,另一方面可使病变椎间隙及神经根管扩张,加强药液在炎症部位的扩散,抑制组织胺和其它毒性物质的释放,改善微循环,减轻细胞损伤,修复髓鞘促进再生,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骶管封闭治疗应掌握以下要点:(1)注药时可有局部轻微酸胀、肛周麻木下肢放射性疼痛等正常反应;(2)若病人局部胀痛严重且注药阻力较大,则可能针头在骨膜下或穿刺过浅,未进入骶管腔;(3)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头皮发麻、舌麻、眼花耳鸣等症状,应减慢注药速度,或停止注药平卧床上休息,一般不需特殊处理;(4)骶管封闭临近会阴,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感染;(5)有激素禁忌证者应避免大剂量应用,也可用其它药代替。 (收稿日期:2004-02-08)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尼美舒利(力美松)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组给予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100mg Bid;双氯芬酸钠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25mg Tid。结果 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和双氯芬酸钠片的有效率分别为82.3%和64.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22.6%。结论 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尼美舒利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是欧洲第一个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1, ,在国内外应用18年来,大量上市后的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退热效果,具有起效迅速、胃肠道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创伤及手术后的炎症疼痛、耳鼻咽部炎症疼痛、痛经、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的治疗 ,2,3, 。因临床需要,我院于2002 年引进力美松(尼美舒利)分散片。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报告了该药与双氯芬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试验病人为门诊和住院骨关节炎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的OA诊断标准。并除外其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确诊后124例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平行分为2组,尼美舒利分散片试验组:男28例,女34例,年龄36,78岁,平均61.6岁,病程3,22年;双氯芬酸钠片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岁,病程4,25年。所有受试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无活动性或复发性溃疡及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史。 1.2用药方法 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组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100mg Bid,双氯芬酸钠片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片片25mg Tid。疗程均为4周。 1.3 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临床指标包括服药前后的休息痛、活动痛指数;关节压痛、关节肿胀等。疼痛指数分级:0=无疼痛;1=轻度疼痛,患者可以忍受;2=中度疼痛,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3=重度疼痛,持续且难以忍受。关节压痛指数分级:0=无疼痛;中度力量局部按压,病人称有疼痛,但无不适表现;2=中度力量局部按压,病人称有疼痛且有不适表现;3=按压时重度不适。关节肿胀指数分级:0=无肿胀;1=软组织肿胀(即滑膜肿胀,无明显关节积液);2=在1级基础上伴有关节积液。实验室指标包括服药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谷丙转氨酸以及大便隐血试验。〗院文化,是医院鸳,各项指标改善不到30%;有效,各项指标改善50%;显效,各项指标 改善75%以上。 1.5 安全性评价 服药前后检测患者血、尿常规,大便潜血以及血肌酐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服药后每次就诊或随诊时询问病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程度:0=无不适,1=轻度不适,未明显影响生活与工作;2=中度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3=重度不适,明显影响生活。治疗结束后,按下列标准对受试者进行综合考核;0=不良反应需停药;1=耐受性中等,不良反应需 处理;2=较好,不良反应轻,不需处理;3=好,无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配对比较用t检验,2组之间疗效比较用Radit分析,副作用比较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过程中: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组有3例、双氯芬酸钠组有4例因疗效不显著而停药,按无效统计。治疗4周后,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和双氯芬酸钠片对OA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2组病人的休息痛、活动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有明显改善(见表1)。有效率: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分别为81.3%和65.2%,尼美舒利(力美松)组显著优于双氯芬酸钠组(见表2)。 3 讨论 环氧化酶有2种同工异构体,即COX-1和COX-2,其中COX-1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恒定的浓度,以保证细胞的正常活动,包括保护胃粘膜,调节肾功能等。COX-2在机体组织中分布极少,基础状态不表达,但可被细胞因子、细菌毒素、致炎物质等诱导合成,是一种诱导酶。普通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coxygenase,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炎镇痛作用。抑制COX时没有选择性,因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4, 。尼美舒利是第一个上市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 ,1, ,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本次实验表明,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双氯芬酸 钠,胃肠道不良反应低于双氯芬酸钠,与文献报道的COX-2理论相符,证实尼美舒利(力美松)分散片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非甾体抗炎药。 参考文献 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7月,2003年7月应用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年龄21,46岁,平均27岁,均有性生活史,病程7天,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检查发现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伴白色乳酪样分泌物。真菌镜检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全部病例半月内未用其他抗真菌药,对唑类抗真菌药不过敏,无妊娠,既往均无肝、肾疾病史。 1.2 治疗方法 嘱病人进餐时口服氟康唑胶囊(海南曼克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mg,1周1次,2周为1个疗程。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退,真菌镜检阴性;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缓解,真菌镜检阴性;有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改善或缓解,真菌镜检阳性;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真菌镜检阳性。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2.1 疗效 68例中,痊愈62例,显效4例,有效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2.2 副作用 有3例服用氟康唑后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均坚持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氟康唑为双三唑类第三代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从而阻滞麦角甾醇的合成。本品有抗多种全身真菌病原体的作用,疗效好,副作用小。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病程短,服用方便,痊愈率高,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利多卡因治疗心肺疾病患者癫痫持续状态18例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国内外已有多家报道,并受到临床关注。我院神经内科于1996年8月,2004年5月间收治兼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和(或)心脏病患者18例并发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给与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为我院神经内科于1996年8月,2004年5月期间收治的按1985年《国内癫痫分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癫痫持续状态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7,82岁。原发性癫痫2例,继发性癫痫16例,继发于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病、脑瘤、脑外伤等。18例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7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2例,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8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16例,肺炎7例,发热7例,呼吸衰竭5例,各种心脏病12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多脏器衰竭4例。 1.2 治疗方法 均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防治脑水肿、治疗高热、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对症控制血压、血糖,控制感染及支持治疗。同时给与利多卡因100m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以10mg/min的速度静脉给药,必要时15min后可再重复给药。有效后,给与利多卡因500mg以2,4mg/min的速度静脉点滴,6h内最大量可至1200mg。并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口服或鼻饲给予抗癫痫药。发作控制24h后利多卡因逐步减量至停用。 2 结果 18例病例中14例癫痫持续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同时得到合理有效的治 疗,痊愈出院。2例因癫痫持续状态未有效控制于48h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原发病。 3 讨论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部分性或全身性抽搐频繁发作。部分性发作未合并意识障碍者持续时间超过30min,全身性发作在2次发 作的间歇期患者意识未恢复的持续抽搐或昏迷状态。为神经系统疾病常见急症之一,需迅速控制发作,以防因缺氧脑病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可因脑缺氧和脑水肿出现脑疝 ,1, 。 患有心肺疾患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特别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全身重要器官均已老化,心肺储备能力差,当因脑部病变而突发癫痫持续状态时,很难承受严重的缺氧,很快即暴露出极差的抗病能力,且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容易出现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麻药,有稳定细胞膜和抗痉挛作用。静脉利用利多卡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具有速效、完全、不降低意识水平、不抑制呼吸等优点。利多卡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Na + 与K + 的跨膜活动,从而稳定细胞膜使其兴奋性降低有关。它能够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在癫痫灶周围正常脑神经元抑制来自癫痫灶的异常电冲动向皮质扩散而抗癫痫 ,2,3, 。静注利多卡因100mg,3,5min后均可有效控制癫痫大发作,疗效显著 ,4, 。 有观点认为利多卡因在静注20min左右可有效降低颅内压 ,5, ,并因阻止脑细胞膜钠钾跨膜转运,减弱脑细胞代谢,对缺血缺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6, ,且有利于患者的清醒,使得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治。 由于利多卡因75%,80%由肝细胞线粒体代谢后由肾脏排出,且在肝脏的两种代谢产物乙基氨基酸和甘氨酸二苯胺有生物活性和潜在毒性,这些毒素蓄积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颤动和惊厥 ,7, ,故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应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 牟善初,郑秋甫.新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90. 2 沈鼎烈.临床癫痫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284. 3 瞿治平,俞丽云.实用癫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07. 4 胡兴越.利多卡因静注治疗癫痫状态.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 外科学分册,1990,17(1):40. 5 张志强.利多卡因降颅压的初步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1,17(1):38. 6 裘明德.第七届颅内压专题讨论会简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6):67. 7 府军.常用药物新用途手册,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小剂量扩管剂氯丙嗪治疗咯血的临床观察 咯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系统急重症,且病死率高,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生命健康,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小剂量扩管剂氯丙嗪对咯血患者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1年6月,2002年6月1年间收治的咯血患者,其中小咯血(<100ml/d)患者使用一般止血剂有效,不在本文研究之列,中量咯血(100ml,300ml/d)及大量咯血(>300ml/d),患者共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2.5岁,支气管扩张症3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肺癌2例。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本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抗感染、一般止血剂止血敏、维生素K 1 、并酌情使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氯丙嗪12.5mg每6,8h1次肌肉注射,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10,20滴/min维持静滴,出血停止3天后氯丙嗪、垂体后叶素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1.3 观察方法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的天数。 1.3.2 观察药物使用后的症状、体征,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天数进行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止血天数的比较 (略 ) 止血天数经过t检验(P<0.01),说明两组止血天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即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止血天数。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例数经过卡方检验,P<0.05,说明两组不良反应例数差异 有显著性,即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平卧后即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为恶心、下腹坠胀、心悸,减慢输注滴数后均可耐受。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 3 讨论 咯血患者的治疗传统上多应用一般止血剂加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其作用机制为收缩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从而减少咯血,但其也可收缩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子宫及肠道平滑肌,故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忌用,并可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1, 。近年来血管扩张剂在止血中的应用颇受重视,认为这类药物扩张血管降低 肺动脉压及肺楔压,减少肺血流量,另外,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降低,肺血管床流向肢体,起到了“内放血”的作用。氯丙嗪本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但其能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 ,2, ,它同时扩张静脉及周围小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和支气管动脉压达到止血作用 ,3, 。老年咯血患者往往并发高血压 、冠心病,可能合并心衰、肺水肿,使用氯丙嗪亦有治疗作用。且咯血病人多有紧张、焦虑情绪,不利于止血,使用适量的氯丙嗪有镇静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止血治疗。氯丙嗪使用剂量若过大,可抑制咳嗽中枢,在大咯血患者中可能引起窒息,本组病人使用较小剂量,无此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使用中注意观察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药物使用的个体差异。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扩管药物氯丙嗪的治疗组较加用垂体后叶素的对照组,在咯血患者的治疗中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并且副反应发生较少,适应范围广泛,价格低 廉,可在咯血患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 2 周自勇,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53-54. 3 钟南山,府军,朱元钰.现代呼吸病进展,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5,728.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给药法临床观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根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较长的抗菌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理论,采用每日1次给药,主要是指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已经临床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1,2, ,且副作用小于传统的每日分2,3次给药法。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践,我们考虑能否将最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采用每日1次肌注法给药,但其安全性和疗效如何,国内尚无明确的建议,也是我们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故我们从1996,2002年慎重地开展了常规剂量丁胺卡那霉素每日1次肌注法与分2次肌注法治疗临床感染症的临床对照观察,其安全性得到了临床证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8月,2002年6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2565例,其中2203例为门诊患者占85.89%;362例为住院患者占14.11%。男1512例,女1053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1.32岁;全部病例中患上呼吸道感染占12%,下呼吸道感染占64%,其它各部位感染占21%,感染程度为轻,重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642例,其中男910例,女732例。对照组923例,男602例,女321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采用丁胺卡那霉素400mg,每日1次肌注,对照组为丁胺卡那霉素20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用药时间一般为2,5天,平均用药3天。所有患者均同时配合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等抗菌药物。 1.3 观察指标 (1)一般情况,脉搏呼吸等;(2)过敏及严重不良反应;(3)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与有无血尿,尿常规检查及尿素氮、肌酐检查。 1.4 疗效评价 症状体征好转情况,按标准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不良反应包括听力减退、耳鸣、眩晕、血尿、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 2 结果 2.1 治疗组总有效率 为90.26%,与对照组85.90%差异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均不同,治疗组为3例,对照组为8例,包括耳鸣、耳发沉闷感及偶见尿常规中尿潜血 +,++,均未见肉眼血尿、尿素氮、肌酐升高,未见过敏性休克及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丁胺卡那霉素目前对较多G + 球菌和G - 杆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并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而使用很普遍。PAE是指细菌在受到抗生素作用后其生长可持续被抑制,及细菌在抗生素作用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抗菌药物作用于敏感的G + 菌或G - 菌时均可产生PAE,但以抑制细菌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抗生素PAE比较明显,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等 ,3, 。 基于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近年来有多数国外学者提倡氨基糖苷类每日剂量1次给药,不必分成2次 ,3, 。近期国内301医院张歆刚等 ,4, 通过豚鼠急性肺炎模型及健康豚鼠,采日剂量单次与分2次给药方案,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探讨了两种给药方案对丁胺卡那霉素体内抗菌作用及耳、肾毒性的影响,结论认为丁胺卡那霉素日剂量单次给药与分2次给药相比,72h体内抗菌作用相当,单次给药可减轻耳肾毒性,因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低维持浓度较高间歇浓度时肾小管和耳内淋巴液对药物的摄取更为有效,有报告使用该用药法其肾毒性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另有实验证明给药次数越频繁则所致肾损害越重 ,5, 。因而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丁胺卡那霉素每日1次肌注用药的合理性。 经我们观察丁胺卡那霉素每日用量(在此推荐成人,肾功能正常者每日400mg)1次肌肉注射法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副作用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且用药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好。但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仍须重视,用药前应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有过敏体质,肾功能和全身状况等,肌注宜缓慢,并在注射后观察20min为宜,由于个体差异 等因素,肌注丁胺卡那霉素偶可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有时和用量无关,临床仍应警惕,若发生过敏和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理。关于用药时间我们认为以3天为宜,若临床仍需要使用,可考虑改为每日1次静脉用药法,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余更生,陶家驹.氨基苷类抗生素每日1次给药法临床观察.中国全科 2 吴琳,林立,林材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耐特米星qd给药的药物动力 学和临床疗效.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1:24-27. 3 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529. 4 张歆刚,刘又宁,王睿.丁胺卡那霉素日剂量单次与分两次给药方案的体内药效及毒性比较.中华医学杂志,2002,5:356-358. 丁胺卡那霉素致过敏反应10例 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sulfate)为氨基苷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系静止期杀菌剂。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株疗效好。丁胺卡那霉素可肌注也可静滴,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可用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般剂量时不良反应并不多见,故在基层医疗单位经常使用。笔者今年在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过程中遇到10例过敏反应事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21岁,系今年入伍的新兵。因头痛、咽痛、咳嗽就诊。体检:T37.8?,38.4?。一般情况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心率齐,无病理性杂音,肺呼吸音较粗,无干湿罗音,腹平软,肝脾不大。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丁胺卡那霉素0.2g肌注,每日2次,患者当日均出现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尤以四肢伸侧为重。10例患者用药前均无服用其它药物史,考虑丁胺卡那霉素过敏,立即停用丁胺卡那霉素,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缓慢推注,24h后丘疹退去,瘙痒消失。 2 讨论 丁胺卡那霉素为广谱抗生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常见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但毒性较卡那霉素低,大剂量给药后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和卡那霉素相似,个别患者对本品出现过敏反应。 上述10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药物浓度不大,时间仅数小时即发生过敏反应。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治疗,临床症状很快缓解,可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属丁胺卡那霉素过敏无疑,但机制尚不明确。笔者认为:临床应用此药应仔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海军91451部队门诊部 莪术油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3,2004年共收治52例门诊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 ,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1个月,1岁28例,,2岁16例,,3岁8例。均有发热、咳嗽、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细湿罗音,部分有肺气肿表现。18例合并心衰,治疗组12例,对照组6例。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的丽珠安泰络韦,(莪术油葡萄注射液)静滴,按10mg/(kg?次),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15mg/(kg?d),每日分2次静滴。5,7天为1个疗程,其它治疗如抗感染、平喘、止咳、超声雾化、上氧、强心等综合治疗两组相同。 2 疗效断定及结果 2.1 疗效断定标准 (1)痊愈:治疗5,7天,症状、体征消失。(2)好转:热退、咳嗽减轻,肺部哮鸣音、细湿罗音减少,胸片病灶明显吸收。(3)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治疗组治愈率90.6%,对照组治愈率6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婴幼儿喘憋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较多使用病毒唑治疗,经临床使用疗效尚不十分满意。有报道表明,使用病毒唑后呼吸道及肺内含量低于血浓度,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且该药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和免疫抑制。而丽珠安泰络韦(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是用中 药莪术提取的挥发成分—莪术油加葡萄糖配制而成的输液型注射液,它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其所含莪术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直接灭活作用和抑制作用,可以使感染机体的RSV繁殖减慢及灭活,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同时,莪术油还有破血、祛瘀、行气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肺循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缩短病程 ,2, 。莪术油与青霉素、头孢等多种抗生素无配伍禁忌,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方便,经临床观察,尚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3. 2 杨卫平,王世清,冯泳.临床常用中药手册,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563.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伍用复方丹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90例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中病毒性肺炎约占50%,发病率高,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我院于1998年10月,2002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270例,使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症状: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或喘息;?体征:双肺听诊闻及细、湿罗音;?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中性粒细胞不超过70%;?X线检查肺部有斑片状、片状或大片状阴影;?咽拭子病毒分离结果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3月,8岁86例,9,14岁4例;治疗?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3月,8岁87例,9,14岁3例;对照组男45例,女45例,年龄4月,8岁85例,9,14岁5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济南三九益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00ml/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2岁1,2ml,3,8岁3,6ml,8,14岁7,10ml,用5%葡萄糖液50,100ml,稀释静脉滴注,疗程皆为7,10天。 1.3 疗效判断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胸片无异常;好转:症状、体征较前明显缓解,胸片示肺部阴影较前吸收。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见表1。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42.2%;治疗?组治愈42例,治愈率46.7%,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愈84例,治愈率93.3%,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组 3 讨论 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间质炎性改变为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可散发流行或暴发流行,多见于冬春季节,病情重,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份为莪术油(混合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对流感病毒A 1 型和A 3 型有灭活和抑制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丹参、降香,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肺微循环并能提高组织从循环中摄取氧的能力,增加肺 组织的顺应性,改善组织器官缺氧,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同时调整全身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冠脉循环,减轻心肌损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氧化作用 ,1, ;二者伍用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满意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69-471.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职工医院儿科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146例的文献资料分析和预防 目的 探讨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方法 对文献报道的146例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 莪术油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与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有差异。 结论 合理使用莪术油注射液,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莪术油由中药莪术提炼而成,具有抗病毒、抗炎、升高白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1, 。临床应用比较普遍。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扩大,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甚至引起死亡。本文对中国期刊网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数据库、中国药物文摘收集的146例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7,2004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1981,1994年中国药物文摘收集的40例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个例不良反应报道和38篇临床试验和观察报道中出现的106例不良反应报道。合计有效统计例数146例。 1.2 用药方法 12例病例均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其用药剂量均按说明书剂量使用;22例经植泵治疗姑息性切除术后晚期大肠癌:5%莪术油10ml+NS30ml,2天1次;1例宫颈癌患者瘤体局部注射莪术油注射液,每次10ml,每天1次。 1.3 收集的标准和方法 将报道病例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和统计学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型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型方法进行分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编译.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收集到40例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个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20例,女19例,性别不详1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5周,年龄不详9例,平均18.41?13.82岁。 2.2 原患疾病的情况 40例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个例报道的原患疾病以病毒性疾病为主,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最多见,占72.5%。35篇临床研究和观察报道中出现的10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原患疾病也主要为病毒性疾病,尤以小儿病毒性疾病为主(见表1)。 表1 40例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个例报道(略) 表2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146例的文献资料分析和预防 3 讨论 中药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含挥发油1%,2.5%,含有20多种成分,主要以莪术醇、莪术酮、莪二酮为主。它最初是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 ,2,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它能用于病毒性肺炎、脑炎、心肌炎和肠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A1和A3有直接灭活作用。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1989年该药获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并收载在2000版《中国药典》二部第697页。莪术油注射液分两种剂型:莪术油注射液和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均为微黄色澄明液体,微显乳光。 根据说明书提示其不良反应为静脉滴注过快可有胸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等症状。分析上述1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道,莪术油注射液多用于10岁左右儿童,治疗疾病多以病毒性疾病为主。同时发现40例个例报道患者中有11例患者有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记录,有报道认为莪术油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形成?1μm的不溶性颗粒从而引发药品不良反应 ,3, ,有的还会使莪术醇含量下降。此次调查发现的11例合并用药以头孢菌素类居多,有7例,另外2例为青霉素,白霉素和病毒唑各1例。滴管内的莪术油注射液与这些药物配伍后补液内不溶性颗粒明显增多,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并且莪术油注射液与头孢类抗生素配伍应用,还使莪术醇含量下降 ,4,5,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可以累计全身各个系统。这146例不良反应病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共42例次,占25%,主要包括皮疹、面色潮红、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脱发等。其次为循环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紫绀,共33例,占19.5%。全身性损害28例,占16.5%,包括过敏性休克、寒颤、发热、乏力等。其中过敏性休克17例,占总不良反应例次的10%,1例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消化系统损害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吞咽困难,同样占16.5%。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共22例,占13%。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包括头晕、烦躁、憋气等,共8例,占4.8%。其他还有表现为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的视觉损害4例、用药部位红肿2例,表现为鼻衄的血小板出凝血障碍和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的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异常各1例,共占7.2%。这些不良反应有许多是莪术油注射液说明书中没有注明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故建议在莪术油注射液说明书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提示,以便于临床观察。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多篇文献报道:莪术油注射液的滴注速度有严格的限制,以30,40滴/min为适宜,因为滴注速度过快会导致短时间内较多的莪术油颗粒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心悸、过敏性紫癜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这146例不良反应报道中有43例发生面色潮红、胸闷、呼吸困难的患者在减慢滴注速度或停药后,其不良反应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更加说明了控制滴注速度的重要性。预防:合理使用莪术油注射液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建议在使用时应当:(1)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2)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家族史和既往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对家族或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当密切加强观察,一旦过敏,立即停药,予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作好抢救准备。(3)严格控制滴速,滴速为30,40滴/min,以防止因滴注速度过快导致短时间内较多的莪术油颗粒阻塞毛细血管 ,3, 引起不良反应。对首次使用者,开始滴速可在10滴/min,观察6,7min,如无不良反应发生,可改为正常滴速。(4)莪术油注射液须单独使用,忌将其他药物加入其中。(5)莪术油注射液合并其他用药时,莪术油滴完续用其他药物输液时,应减慢滴速,待莪术油在血循环中充分分布后再将滴速调至正常。(6)为了防止莪术醇含量下降,莪术油不宜与头孢类抗生素配伍应用 ,4,5, ;也不宜与庆大霉素、速尿配伍应用 ,5, 。 参考文献 莪术油治疗儿科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门诊自2001年5月,2001年12月对30例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患儿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并与病毒唑治疗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用莪术油)和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 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5,14岁,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手足口病4例,疱疹性咽峡炎6例,水痘5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普通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为7岁,其中手足口病5例,疱疹性咽峡炎6例,水痘5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60例患儿主要症状均为发热,体温波动在37.5?,40?之间,其它症状包括食纳差、轻咳等。水痘、手足口病患儿还有皮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种上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济南三九益民制药公司生产)静滴,剂量为每次10ml/kg,每日1次,疗程为3天。对照组以病毒唑静滴,剂量为每次10mg/kg,每日1次,亦为3天1疗程,如合并细菌感染(查血象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给予敏感抗生素(青霉素G、先锋VI号、头孢噻肟钠等)。退热多建议用物理降温:多饮水、冰枕及温水浴,当体温达39.5?以上给予臣功再欣粉(江苏南京臣功药业生产)退热。进食差患儿同时给予补充能量及维生素,咳嗽患儿给予甘草合剂口服,有皮疹伴有瘙痒患儿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 1.3 疗效判断 ,1, 显效:经莪术油或者病毒唑治疗3天,体温正常,咳嗽及咽部充血消失,皮疹减少,口腔疱疹消失。好转:在不服用退热药的情况下,体温呈下降趋势,咳嗽减轻,皮疹无增多,咽部充血及口腔疱疹好转。无效:体温呈上升趋势,皮疹继续增多,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发展为支气管炎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X 2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经计算X 2 =5.08,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60例患儿中,30例使用莪术油者有1例出现注射局部不适,经减慢滴速后消失;30例病毒唑组有4例出现粒细胞减少症,经服用维生素B 4 1周后复查血象正常。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目前由于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但由于病原谱的变化,使抗生素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而抗病毒药物又少之又少,且效果不尽人意,毒副作用明显,常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采用纯中药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敏感抗生素单用或者联用,既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又解决了抗生素中的耐药问题。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是由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葡萄糖及注射用水等组成。主要含莪术醇、莪术二酮、r-揽香稀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细菌等作用;明显抑制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疱疹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并对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还具有抗炎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增加免疫功能。在儿科病毒、细菌感染时使用莪术油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药针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评价.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593.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儿科 先锋霉素致血尿36例临床分析 2 讨论 2.1 药物的体内过程 先锋霉素?(?)注射后,分布在各组织的浓度依次为肾、肝、血清、肺、脾,脑组织最低。24h内由尿排出给药量的80%,99% ,1, 。血清半衰期为1.8/0.8h。 2.2 分析血尿原因 (1)滥用抗生素9例。此9例病人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肠炎而发热、腹泻、脱水及少尿,尿少使药物在肾脏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肾脏损害而出现血尿。但先锋霉素并无抗病毒作用,这样用药物既造成浪费又引起副作用。(2)用药剂量过大引起血尿22例。因大剂量药物短时间内由肾脏排出,超出了肾脏的排泄能力,从而导致肾损害。尿素氮升高患者用量为200mg/(kg?d)静脉滴注4天后出现。 2.3 性别差异较大 男占78%,女占22%。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滥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剂量,血尿的发生率将会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陈钟英,刘天培,钱倩,等.临床药物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12. 作者单位: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儿科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自应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78例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同时期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心电图变化,疗程前后各测血液流变学1次,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14天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7%、97.44%,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90.00%(P<0.05)。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早期效果较明显。 黄芪注射液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5月临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其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5月应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住院和门诊的患者78例为治疗组(同时,应注意排除黄芪注射液过敏的患者,如果有则将其从治疗组中排除),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43,65岁,平均56?1.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变异性心绞痛20例。随机抽取同段时期的缺血性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64岁,平均55?1.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3例,变异性心绞痛4例。该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除一般性的非药物治疗外,还包括给予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噻氯匹定等),必要时可以预防性的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组在应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30ml(生药40,60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症状缓解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疼痛程度无明显改善。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未见减少、疼痛程度无改善。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所增加、疼痛程度有所加重。心电图改善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ST-T段完全恢复为静息无症状时的图形。好转:心电图ST-T段恢复>1mm。无效:心电图ST-T段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χ 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14天后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7%、97.44%,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90.00%(P<0.05),见表1、2。 表1 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比较 (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发现黄芪注射液过敏的患者。未见明显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副作用。 表2 2组心电图改善比较 (略)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低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改变比较 (略)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3 讨论 黄芪(Radix astragali)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多年生草本豆科。其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荚果具黑色短毛。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cm,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含黄芪皂苷、黄芪黄酮(flavonoids)、黄芪多糖(polysaccharides)、黄芪配糖(glycosides)、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苷及微量叶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其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祛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之症,同时对西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一定疗效。蜜炙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目前在国内使用的黄芪,还有同属植物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Beg.var.mongholicus Hsial)、金翼黄芪(A.chrysopterus Bge.)、多花黄芪(A.flordus Benth.)及塘谷耳黄芪(A.tongolensis Vlbr.)等多个品种。 黄芪注射液是经过工业加工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具有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 ,1,3, ,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并可保护心肌细胞 ,4, ,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近年来临床不但将黄芪注液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还应用于心肌缺血的治疗 ,5,7,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匀浆和血清MDA、增高SOD水平、减少 再灌注损伤等方式对缺血性心肌起保护作用。笔者认为,通过对我院临床治疗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应用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6,10, 。但是这里所研究的是黄芪注射液应用的早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如何,有待近一步研究。但有一点不能忽视,该药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所以在应用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如有过敏征象,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以防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1, 。 参考文献 1 Hu Yc,Hou JY.Study on the effect of zhimu combined huangqi on im-proving renal hypertension rat's cardiac dysfunction.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02,27(11):858-861,877. 2 原广平.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6):710-711. 3 张军海.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50例.河北中医,2003,25(10):778. 4 杨水友,谢强敏,李岚.中药对大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05-107. 5 杨文.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48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26. 6 韦泽禹,骆秀玉.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18-19. 7 李伟,俞建军,陈宗祥.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2):1668-1669. 8 He X,Li C,Yu S.Protective effects of radix astragali against anoxic damages to in vitro cultured neurons.J Tongji Med Univ,2000,20(2):126-127. 9 Wang XJ,Feng P.Antioxidant activity of qizhu tang.Acta Pharmacol Sin,2000,21(12):1141-1144. 10 Hu YC.Hou Effect of zhimu and huangqi on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in mice.JY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03,28(4):369-374. 11 王利敏.黄芪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9):778.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中医院药剂科
本文档为【(珍藏版)西医临床用药经验集1436292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6KB
软件:Word
页数:19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