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

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

举报
开通vip

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 引导是一种艺术 江苏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今晨 华应龙老师的这堂课,尊重人、关爱人、为着人的发展,教学极富情趣,交流儒雅,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艺术享受和智慧的境界提升。这里,我想特别谈一谈他的引导艺术。 引导是一种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不只是因为它出现得恰到好处,不只是教学机智的闪光,还因为它包含了教学民主、教学宽容、教学激励乃至富有哲理的“集中”方式。然而在现实当中,我们要么把它变成了纯粹的控制甚至专制,要么放任自流,放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民主和宽容是引导的前提。整堂 课,华老师不断鼓励学...

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
引导是一种艺术 江苏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今晨 华应龙老师的这堂课,尊重人、关爱人、为着人的发展,教学极富情趣,交流儒雅,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艺术享受和智慧的境界提升。这里,我想特别谈一谈他的引导艺术。 引导是一种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不只是因为它出现得恰到好处,不只是教学机智的闪光,还因为它包含了教学民主、教学宽容、教学激励乃至富有哲理的“集中”方式。然而在现实当中,我们要么把它变成了纯粹的控制甚至专制,要么放任自流,放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民主和宽容是引导的前提。整堂 课,华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习就是这样,正因为自己有不会的,才需要学习;要是都会了,我们也就不需要学习了。”“算错了没关系 ,我们看看哪儿错了。”“我很佩服我们三(3)班的同学,大家都很爱动脑筋,也能认真观察,还能大胆地猜想。是猜想就有可能是错误的。”这是明确表明对差错的态度--宽容。“多算有多算的道理,少算有少算的理由。说多算了,是结果多了;说少算了,是过程少了。”这是保护争执双方学生的面子。对于不们实在统一不了意见,“还是各说各的,”教师不失地表态,亮出自己的意见,开成课堂共识......试想,如果一个课堂对错误讳莫如深,视犯错为禁区,学生学习起来怎么会有安全感?总是处于安全感缺失的状态,学习怎么可能轻松自如?老师又怎么能知道学生“惑”所在?引导又怎么能有方向? 有了课堂文化的铺垫,“引导”才有了用武之地。“要不要写单位名称?”“24后面写什么单位?”“为什么要加括号?”在老师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迅速跟进,深层次知识层层显露,而错误则不言自明。 “不管乘5还是乘6,我们都要先想一想,有几个年级呢?要想知道全校有多少人,我们该怎么想呢?”关键时刻,教师的点拨将学习引入一个新境地。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已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那么,好的“教学法”是不是全要由学生来发现呢?当然也不是。好的教学法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一个好的老师从来不会直接把真理交到学生手里。教学的艺术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引导的艺术。 华老师的这一课,虽内容平常,枝蔓较多,虽是大班互动,没有形式上的合作和探究,却由内而外散发着教学民主、教学宽容的光芒,互动深入而充分,释疑解惑精到而自然。可见,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可以超越教学模式的,而其中,引导艺术是一个关键。           《人民教育》2010年第20期                           “解决问题”教学重在理清思路                                 刘加霞 华应龙老师所执教的“问题解决(连乘)”可以说是智慧课堂的一个范例。其智慧主要体现 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情感的真实流露与体验,老师与不对话流的和谐展开。这一切源于教师“(容)融(荣)错”教育思想,在“容错”的前提下,将学生的“错误”融于教学全过程,最终又以“错误”为荣。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相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这就浊说,解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把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分析、探索的过程。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成你自己的问题了”。 因此华老师课前不断追问:“学生列式解答连乘问题有困难吗?如果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都能解答,那么教学的帮助和提升作用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 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课将教学重难点定位于:进一点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会寻找条件;会叙述解题思路。教学中所有活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频频”出错,好在教师教学中一直秉持“容错观”、“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等先进理念,巧妙地将学生的差错资源化,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 1.“你在求什么?”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清问题”:弄清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据(指已知数、已知图形和已知事项等的统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就是弄清“你在求什么”?避免见到“数”就进行四则运算,而不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目的。因此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有大量的质疑和对话: 生1:那个50是从哪里来的? 生2:(被投影练习的主人):每个班有50人。 生1:24从哪里来的? 生2:有4个班呀!每个年级有4个班,有6个年级,所以4×6=24 师:我觉得你问的问题很厉害,我也问问,4×6=24求的是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个班。 师:那24×59求的是什么? ...... 这些对话为下一步叙述解题思路奠定了基础。在质疑与对话中学生更明确了解题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立“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减少了解决的盲目性。 2.反问“算式”的意义强化“隐性条件” 教学如果是单一的质疑与对话(师生、生生之间),就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在华老师的课上,他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的小朋友做这道题,他们会怎么列式吗?”目的的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基于日常生活经验(一般每学校有6个年级,而本算式却是乘5)学会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算式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隐含的条件是什么,即仍然强化“解题思路”。然而却引发出学生对“小括号”的“误解”,认为该算式错在“没有添加不括号”。接下来才有学生回答“这个式子是错的,因为有6个年级,不是5个。” 学生出现的“错误”多么可爱,但却不是本节课所需,老师如何对待这样的错误?如何使其成为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教学观:“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或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这需要老师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将学生出现的差错与教学重难点结合起来。 《人民教育》2010年第20期
本文档为【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