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

【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

举报
开通vip

【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 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 的新著《史记笺证》 第38卷第2期 2005年3月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malofJiangxiNonm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8No.2 Mar.2005 . 书评. 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 一 评韩兆琦教授的新着《史记笺证》 宋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众所周知,当一门学问业已成为显学之后,要想在该学...

【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
【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 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 的新著《史记笺证》 第38卷第2期 2005年3月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malofJiangxiNonm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38No.2 Mar.2005 . 书评. 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 一 评韩兆琦教授的新着《史记笺证》 宋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众所周知,当一门学问业已成为显学之后,要想在该学 问领域取得哪怕是局部的突破或创新,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 事情;而要在宿彦今贤所建筑的学问的宏伟基础上,能继往 开来地做出集大成的成绩,则更是非一般功力者不能办.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前人的工作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 笔足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又是一副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两 千年以来的<史记》研究,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面对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的精详博洽与 我国<史记》研究相对薄弱和滞后所形成的落差,韩兆琦教授 深致感慨一这种感慨颇像是"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却在 国外"的味道.因此,在1992年接受了史学泰斗白寿彝先生 的嘱托之后,他发愤要在10年之内完成一部不仅可以和<会 注考证》比肩而且要远远超出它之上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集大 成之作,这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部《史记笺证》. 韩兆琦先生素习《史记》.如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 复旦大学读硕士时跟随着名学者蒋天枢先生攻读《史记》算 起,到现在这部《史记笺证》问世,在<史记》研究领域,他已辛 勤耕耘了40余年.天道酬勤.当这部煌煌500万字的大书 <史记笺证》峻事之时,他既感到欣喜,又倍觉欣慰.欣喜的 是,在较为漫长的岁月中,自己始终执守着对《史记》的挚爱 和钻研,于学术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或以论文或以专着的方 式,传达着对《史记》研究的深切关注,如今终于将几十年的 积累汇集成了枝繁叶茂的成果—_-《史记笺证》,从而在《史 记》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欣慰的是,自己不仅没 有辜负先师蒋天枢先生要他在《史记》研究上有所作为的殷 切期望,而且也圆满地完成了白寿彝先生的嘱托.更为重要 的是,《史记笺证》还宣告了《史记会注考证》独领风骚的终 结.须知,对一个终身以思想文化研究为职志的学者来说, 韩兆琦教授正是以献身学术的行动来表达他对祖国和民族 的热爱之情的! 运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科学原理,将考古资料,出 土文物与<史记》文本相互印证,强化史实记载的可信度,廓 清文本叙述的模糊性,是<史记笺证》的一个突出特点.八十 年前,王国维先生在其<古史新证》中提出了着名的二重证据 法,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 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 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 实录 古诗主题教学实录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记录草船借箭名师教学实录中医师承医师节目词窦桂梅的所有教学实录 ,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 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时间过去这 么久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遵循了这一原则呢?答案是令人 遗憾的. 《史记》不同于一般的文集或普通的学术着作,作为一部 史书,它犹如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在众多历史人物和 大量历史事件的排比和梳理中,作者爱憎好恶的情感与褒贬 取舍的立场是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解读, 挖掘和充实,完善已有文本之后,甚至可能是文本之外的被 作者有意或无意忽略的内容,无疑是真正的研究者不容回避 的一项任务.这一方面可以补足《史记》或客观或主观形成 的纰漏,另一方面又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史实的清晰度.事 实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在一起,等于无形之中扩大了《史 记》的广度,拓展了《史记》的深度,这是非常值得注意并应得 到大力肯定的.《笺证》着者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十分显 着的,这就是他在"二重证据法"原理的指导下,以"地下之新 材料""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或"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 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例如,武王 伐纣的时间,《尚书?牧誓》本来记载得很清楚——时甲子昧 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但长期以来学界受疑古思 潮的影响,始终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着者于此深为关 切,特别征引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西周利簋铭文——"武征 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来证明典籍记载的可 靠性,使人们的疑虑涣然冰释.又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收稿日期:2005—03—10 作者简介:宋钢(1963一),男,内蒙古临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 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 文学2003级博士研究生. 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 以象山."始皇陵"象山"到什么程度,《史记》给人的只是一个 大概的印象,显然缺乏具体的说明.对此,着者在认真考察 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成果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始皇 陵之巨大山丘在今西安临潼市城东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 根据袁仲一,陕西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队文章称:目前已基 本上搞清陵园的建筑布局,并先后发掘了兵马俑坑,铜车马 坑,陪葬墓,徒役墓,共出土文物五万多件.陵园平面呈南北 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层夯土围墙:内墙长一千三百 五十五米,宽五百八十米汐墙长两千一百六十五米,宽九百 四十米.坟丘在内围墙中部偏南处,底边每边长三百五十米 左右,现存高度七十六米.坟丘底下的地宫,地宫平面近方 形,四周以砖坯砌筑宫墙.宫墙南北长四百六十米,东西宽 三百九十二米,墙体高度各约四米.坟丘西侧有铜车马坑, 车马坑附近和坟丘南侧各有两个府藏库;坟丘北部有寝殿, 便殿和骊山食宫建筑遗存.陵园四周的遗迹以东部和西部 发现为多,东部有兵马俑坑,马厩坑,陪葬墓群;西部有建筑 徒役墓,窑址,石料加工场;南部靠近骊山处有防洪堤遗址; 北部有建陵挖土而形成的鱼池遗址."当这一组组精确的数 字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象山"的始皇陵仿佛已跃然纸上了. 在"慢读"文本中"订讹规过",力图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值 得信赖的权威文本,是《史记笺证》的又一个显着特点.《笺 证》对当前通行本《史记》原文的字句讹误和一些重要的标 点,校改多达200余处,这种对学问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 不苟的精神,确实令人感佩.其意义和价值,正如清人钱大 昕所说:"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 后学"(《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五).如《史记?孔子世家》载: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 '鲁世世相 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笺证》对此置疑道:"说 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是对的;说'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 子冢',并说'孔子冢大一顷',就显然不对了.后两句的'冢' 字都应作'家'."接着又援引阎若璩的结论加以补证说:"'诸 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家',误写作'冢',此'家'字与赞日 '以时习礼其家'合."最后下按断:"孔子冢在今山东曲阜市 城北的孔林中,是一个不大的土丘,别说一顷,连一亩也没 有;孔子家的旧址在今曲阜市的孔府内,孔子死后越来越阔 气,现存的孔府共占地至二百四十亩;孔子活着的时候到处 碰壁,不可能有这样大,但比那个土丘大一些还是应该的." 从发现问题,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出现的原因,再到解决问题,表面看 只是涉及一个字的写法,但一字之改,却纠正了历史遗留的 大问题.爬梳之细腻,分析之精到,令人叹服.西方解构主 义大师米勒在其《重申解构主义》一书中说:"当前文学研究 者之间的争论至关重大,我们必须缓慢地,小心地进行,仔细 验证基础,不想当然地接受任何东西,再一次回到我们文学 研究的现代传统的那些基础文本,耐心细致地对它们作出新 的解读.换句话说,教授语言学,教授那种'慢读',或尼采所 说的'慢慢阅读',依然是人文科学的根本任务,这在今天比 以往更为必要."不论《笺证》的作者是否看到过这段文字,但 他所做的此类即微见着的工作,却暗合于这一理论. 始终将创新作为重新整理《史记》的指导思想,是《笺证》 之所以问世的主要和重要动力,也是《笺证》体现出来的又一 可贵特色.学术之生命在于创新,创新之要义不外两端:一 是发前人所未发,二是矫他人所误发.尤其是他人所误发 者,常因人云亦云,极易习非成是.能于此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敏锐的眼光,乃学问家功力之所在.因此,用力于事实的 辨析,尽心于文献的考索,从来就是学术创新的关键和出发 点.如关于《史记》中"阏氏"一词的解释,《笺证》特意列举 "的诸多文境,对旧 《陈丞相世家》和《匈奴列传》中使用"阏氏 说如《集解》引苏林注解日:"如汉皇后",颜师古《汉书注》日: "匈奴皇后号也",《索引》日:"匈奴皇后号也",以及习凿齿与 燕王书日:"匈奴名妻日'阏氏',言其可爱如胭脂也"等陋见 臆说一一加以辩驳,在参引林干《匈奴史》对"阏氏"身份和涵 义正确解说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看来,匈奴头领本 来多妻,称阏氏日'嫔妃',日'姬妾'均无不可,惟定其为'如 汉皇后'则未免过于严肃,过于尊贵了.因为中国古代的'皇 后'是'统率后宫','母仪天下',皇后与其他妃嫔的差别是非 常悬殊的."只有像这样在网罗众说,弄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 建言立说,才不至瞽目妄言,陷入无稽之谈,也才具有雄辩的 说服力. 《史记笺证》以其宏阔的视野,巨大的容量为我们展示了 《史记》研究的全息图景,它的特色和贡献远不是上述几个方 面能够概括的.笔者窥一斑以见全豹,自然是顾此失彼,挂 一 漏万,有待博雅君子作更深入的探讨. 林东海先生说:"任何有价值的史学,无不立足于当今, 着手于往昔,放眼于未来."(《魏晋思想论?导读》)从西方文 艺接受学的观点来看,一部作品的完成,并不是结束于创作 者,而是必须加上注述者和阐释者的后期工作.因此,只要 原作不消失,注述和阐释的工作就将永远继续下去.从这个 意义上说,注述者和阐释者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接力者的 角色,而这种角色在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不仅是必需 的,而且是必要的.制造火种固然重要,而为将火种持续不 断地传递下去所作的努力,不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吗?《史记 笺证》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余小江)
本文档为【【doc】超迈前贤的集大成之作——评韩兆琦教授的新著《史记笺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