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 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 及其审美接受 THE DIGITIZATION AND STYLIZATION CREATING OF EMOTICON AND ESTHETIC RECEPTION王 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年 6 月国内图书分类号:G206.2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7.094密级:公开 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 及其审美接受硕士研究...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
网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 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 及其审美接受 THE DIGITIZATION AND STYLIZATION CREATING OF EMOTICON AND ESTHETIC RECEPTION王 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年 6 月国内图书分类号:G206.2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7.094密级:公开 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 及其审美接受硕士研究生:王 芳 导 师:梁国伟 教授申请学位:文学硕士 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 所 在 单 位: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答 辩 日 期:2010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G206.2 U.D.C: 7.094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Arts THE DIGITIZATION AND STYLIZATION CREATING OF EMOTICON AND ESTHETIC RECEPTION Candidate: Wang Fang Supervisor: Prof. Liang Guowei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Arts Speciality: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Art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nd Art Date of Defence: June,2010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子邮件、网络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丰富 的网络交流形式层出不穷,网络交流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互联网中广泛存在和被普遍使用的一种独特交流形式, 也随着网络交流的频繁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载体。目前学术界对网络表 情符号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立足于人机交流本身具有的科研价值对网络 表情出现的必然性、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方法和网络表情具有的独 特审美特点等内容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国内外对网络表情符号研究的现状, 梳 理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组成元素 进行了阐释,随后以此为基础系统的分析了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对网络表情 符号程式化运动进行了分类,归纳出网络表情符号程式的创造方法。昀后探寻 网络表情符号的认知模式,从而分析网络表情符号数字化程式创造带来的审美 接受,挖掘出蕴藏其中深刻的心理学、美学内涵。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是一种综合了 多种传统艺术表现元素的数字艺术形式,并将传统艺术的精华“程式化”表达 运用到数字艺术创作中,其强大的生命力、独特的传播效果、先进的技术特征 解决了网络人际交流的“社会真空”问题,其“实时交互”的特性与数字化情 感表达将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也更加深刻的反射出人们在数字艺术 载体面前呈现出另类的审美心理,它将在强调主体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也同时 强调了人类认知的接收过程和感知觉体验,强调了那份被文字遮蔽了的诗性 思 维和那停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身体意象,强调了这其中富含生命运动信息的 情 感表征,引起广泛的审美愉悦。 关键词:网络表情符号;程式化;审美接受;认知I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 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the Internet have witnessed constantly emerged and abunda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forms such as email, online community, blog, instant messenger, etc. The convenienc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greatly reduced the opportunities of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Therefore,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ajor communication forms of modern societyAs a unique form existing extensively and being used widely on the Internet, emoticons have also evolved into a significant carrier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long with frequ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Currently, academi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research on emoticon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the inevitability of emoticons’ appearance, the mutual supplementation between emoticons and traditional arts and the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of emoticons,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theories concern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semiology, arts and aesthetics, the article aims to discover the classificati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ential meaning so as to reveal its profound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through induction and processingIn the first instance, the article pres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es in emoticons, straightens ou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emoticons, elucidates the artistic foundation and component elements of emoticons, and on such basis carries out 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emoticons as well as classifies the forming motion of emoticons, hence concludes the creation methods of emoticon forms. Aiming at the unique aesthetic reception pattern created by emoticons, people’s recognition pattern of the characters and images contained in emoticons, and the aesthetic reception of emoticons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emoticons can be described as an art form that combines various traditional art expression elements, and transfer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arts i.e. “formation” to the creation of digital art, and its tremendous vitality, unique spreading effect and advanced technical features solved the “social vacancy” used to exist in onli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le the feature of its “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its digital emotional expression connects human feelings together, in the meantime such connection also further reflects the distinctive aesthetic mentality presented byII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people in front of the carrier of digital art Keywords: emoticon, stylized, esthetic reception, cognitive III哈 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1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 当前研究现状分析3 1.2.1 国内外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3 1.2.2 国内外网络表情符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 第 2 章 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研究.7 2.1 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7 2.2 网络表情符号的基本概念.8 2.2.1 作为思维表现形式与媒介载体的符号..9 2.2.2 作为凝聚表情与动作的视觉文化符号..9 2.3 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12 2.3.1 哑剧艺术与网络表情符号..12 2.3.2 动画艺术与网络表情符号..13 2.3.3 交互艺术与网络表情符号..14 2.4 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特征..14 2.4.1 符号形态的拟人化15 2.4.2 传播机制的多元化15 2.4.3 情感表达的程式化16 2.5 本章小结..17 第 3 章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19 3.1 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构成元素19 3.1.1 字符元素19 3.1.2 图形元素21 3.1.3 声音元素22 3.1.4 镜头元素23 3.2 网络表情符号程式化运动的分类24 - IV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 人物的程式化运动24 3.2.2 动植物的程式化运动..26 3.2.3 自然景物的程式化运动.26 3.2.4 文字的程式化运动27 3.3 网络表情符号程式的创造方法.28 3.3.1 夸张的变形手法.28 3.3.2 抽象的比拟手法.29 3.3.3 虚拟的力量传递.30 3.3.4 时间与空间的构造32 3.4 本章小结.32 第 4 章 网络表情符号数字化程式创造的审美接受..34 4.1 网络表情符号的认知模式.34 4.1.1 字符的认知模式.35 4.1.2 图形的认知模式.36 4.1.3 认知模式化与动作程式化的契合.37 4.2 网络表情符号程式化的审美接受..38 4.2.1 形状程式化的接受38 4.2.2 颜色程式化的接受39 4.2.3 运动程式化的接受40 4.3 网络表情符号创造的审美愉悦.40 4.3.1 程式化表情符号激发审美直觉40 4.3.2 似与不似的形态引发审美体验41 4.3.3 虚拟化身体意象召唤审美愉悦42 4.4 本章小结.43 结 论.44 参考文献4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49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0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 授权 个人房产授权委托书公司各类授权委托书模版医师授权办法餐饮分店授权书产品代理授权书范本 书50 致 谢.51 - V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认为,一个人对交流对象的全部印象0.07 言语的 [1] 印象+0.38 声音的印象+0.55 面部及其他形体语言的印象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 罗斯研究表明,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 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 余 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 65%中的 [1] 55% 。这些数字说明,在人际交流活动中,追求良好的传播效果,仅仅依靠 文字符号是行不通的,传者与受者必须借助双方形象的表情和动作才能传达更 加丰富和准确的信息,而这些研究仅仅截止于真实世界的交流与传播。 随着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电子邮件、网络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丰富的 网络交流形式层出不穷,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由此,网络交流成 为现代社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2008 年底,中国共有网民 2.98 亿人,网络 人际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流内容不断更新,其交流工具必然会产生深刻的 变化。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过程中,语言给人留下的印象这样单薄,很难想象 同样单一、抽象的文字会有如此巨大的互动魅力来推动网络人际交流的发展。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上述的全部网络交流媒体中都存在着除文字以外的另外 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图形符号??网络表情符号。它的出现和活跃极大程度上 丰富了网民的交流环境,虚拟了网络环境下交流双方的形象,并实时传递动作 与表情信息,促使交流双方的情感能够更形象、更迅速的传播。 网络表情符号从 1982 年发展至今经经历了从字符到图形、从静态到动态、 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历程,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艺术形式广泛存在于当前几乎 所有的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可以说,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 是人类追求面对面在场交流的必然结果,它凝结了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动作的 精华,拥有源于人类身体动作的构成形式,一定程度上实时重现人类的情绪, 其强大的生命力、独特的传播效果、先进的技术特征背后一定隐藏着与其他传 统艺术符号不同的审美接受,与此同时它的跨文化无障碍交流再一次证明了人 类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情感基础和认知行为,由此,我展开了本篇论文的 研究。 经过前期资料的整理,笔者发现网络表情符号处在一个热门的研究范畴里,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其当前的研究现状还停留在表面特征等浅层研究,还有待创新,所以本 次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范围的确定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网络表情符号从属的网络人机交流本身具有深厚的科研价值。心理学、 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把人际间面对面的交流当作重要的研究对象。随着电 子技术的发展,人类与电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于是人机交流也成为计算机、 神经科学的研究重点,这时,人机交流的对象、交流环境、交流符号都成为热 门的研究领域,网络表情符号就是其中的一个元素。 (2)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在人机交流作为一种远程通信 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便捷的同时,也给出了它的局限:它舍弃了很多面对面交流 中所必须的身体元素,不能够使交流双方实时、形象的感受对方的情绪变化, 这些身体元素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网络表情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 这些缺失,能够使远程情绪及时传递并准确表达,它的出现是人们追求面对面 交流的必然结果。 (3)网络表情符号与传统艺术相辅相成。艺术学家认为,任何一种新的艺 术形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对已有艺术形式的借鉴或者超越。网络表情 符 号就是一种综合了绘画、音乐、电影等多种媒介的基本特征的网络艺术形式, 同时,它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程式化表现手法。所谓程式化是指抓住 某一类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创作者的审美追求,运用某种规范化的表现手法, [2] 加以概括,夸张和强化,创造出一种形式感较强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在 我国的传统艺术中,戏剧、绘画、舞蹈、诗歌都有程式化的身影,作为网络艺 术之一的网络表情符号,恰恰也把生活中的表情和动作提炼成一种固定的或基 本固定的程式,加以创作,它的提炼与运用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升华。 (4)网络表情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它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形象的、实时 的传递了交流双方的情感和动作,它所形成的角色效应和虚拟身体意象将带来 全新的审美接受和审美愉悦;并且,作为一个数字艺术表现形式,它不像其他 艺术一样隐晦的表达情感静静待人欣赏,而是直接的主动的模拟人类的基本情 感类型,是一种让人使用的艺术形式,它的构成形态和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艺术与符号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人认知心理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将揭示出“情 感”与“形式”的深层次关系。另外,虽然网络表情符号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但是它的实时性、交互性、数字化等网络传播特点却是一般化的,也就意味着 有关网络表情符号的审美接受的研究同样有助于其他网络艺术数字产品,其研 究成果是值得借鉴的。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以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符号学、艺术学、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去探 寻网络表情的分类、形态特征、存在意义,通过归纳和整理,挖掘出蕴藏其中 深刻的心理学、美学内涵。 1.2 当前研究现状分析 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国内于 90 年代开始出现第一批学者进行 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笔者发现,虽然二者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但国外对网络表情的研究较国内更丰富,下面分别来阐述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现 状。 1.2.1 国内外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向: (1)研究网络表情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传播信息是网络表情的首要特征, 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里,这一类别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网络表情的传播特点的概 括、传播功能的探讨、传播环境的分析、传播效果的分析等,学者们在这个方 向上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并且约占到总研究成果的 80%,由于依附于传 统的经典的传播学进行研究,所以研究方法成熟,研究成果客观明晰,对本文 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笔者进行深入分析奠定了很高的基础。 (2)研究网络表情与动漫、卡通之间的关系。虽然网络表情相对于文字是 一种具象的图像符号,而相对于真实的表情却是抽象的,或者抽象成简单的五 官和四肢,或者抽象为拟人的动物植物,在这种抽象提取的过程里,总会伴有 夸张、变形等常用的动画艺术表现手法,其表情符号的风格也与动画的幽默诙 谐类似,所以很大程度上,学者们也把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漫卡通 角色来进行研究,所以,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网络表情的设计特点,设计原则, 卡通文化与网络表情的关系等内容。在这部分的研究中,学者通过对卡通文化 的深入研究,对网络表情艺术形态有了准确的把握,其研究成果也是显著的, 对于本文中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研究网络语言符号,把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字符语言或网络流行语 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当代网络环境下人们的网络语言的习惯、文化、社会功能 等,这种综述性的研究中并没有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系统的阐释,而更多的 作 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分析。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分析: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外研究网络表情的时间比较早,但是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其研究方向散 布在很多领域,大多数研究者们把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科学现象来研究,采 用的研究方法多为调查分析、统计、归纳等方法。目前的研究成果包括:以教 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为背景研究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时的应用情况。昀 早的论文是 1995 年学者Rezabeck 和 Landra L.的文章,他们在研究中指出表情 [3] 符号作为视觉线索在传统的交流中起到增强文本消息意义的作用 。随后,网 络表情符号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学者开始广泛涉猎哪些类型的人群使用网络 [4,5] 表情符号频率更高,网络表情符号对男性、女性的影响和使用情况 ,自动生 [6] 成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 ,怎样的即时通讯模式会促使交流者使用网络表情 符 [7,8] 号,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社会动机 ,网络表情符号在计算机间接交流(CMC) [9-11] 中的作用 ,不同年龄段的交流者使用不同类型网络表情的情况等等。国外 的研究比较细致,普遍得出使用网络表情符号会促进交流的积极影响这一结论 [12-14] 。关于这类探究网络表情符号在人际交流中折射出的社会性动机及其对网 络人际交流的影响的研究占到外国文献总数的 70%左右。另外,有学者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进行比较,探 [15] 讨其共存问题 ,认为网络表情符号逐渐侵入计算机和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是 [16] 一种视觉形象良好的符号形式,并且是一种很少存在交流障碍的语言形式 , 去研究它是否会影响下一代人的语言习惯。还有学者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富媒 体意义、语言学功效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国外的研究论文比较零散,但是,相 比较于伏在表面的国内研究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2.2 国内外网络表情符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表情符号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对象,从昀 早的正式的论文研究到现在 不过 13 年的历程,由于它的新鲜与活跃使得学者们乐此不疲地从各个角度去分 析,并且没有形成统一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艺术种类归属等诸多 问题抑或存在分歧。经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推敲与分类,发现学者们关于该 方向上的研究还有一些疏漏,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关于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使用模糊。在学者苗方方的名为“信息时代 的视觉设计??由网络表情看视觉传达”一文中给出的网络表情符号定义为:“在网络上即时对话、发布信息等行为中使用的表情图案,称之为网络表情” [17] ,很明显现在流行的网络表情符号中并不仅仅是“表情图案”,还有身体的 动作,所以这个定义的范围不够宽泛;在学者唐清霞的题为“表情符号在网 络聊天中的表达功能及其局限性”一文“什么是表情符号”一节也没有给出明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确的定义,只是认为聊天中使用的非文字符号即为表情符号 ,这样的定 义过于笼统,并且没有给网络表情“定性”。另外,还有学者将网络表情称为“网 络动漫表情”、 “表情符号”、 “表情图片”,甚至很多学者直接将网络表 情符号称 为“表情符号”,可以说没有固定的章法。所以在本篇论文中,将针对网络 表情符号的概念进行阐释和梳理。 (2)国内目前的研究停留在传播学和艺术设计两大领域,沿用经典传播学 原理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学者很多,但与此同时,深入的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 去分析的观点很少。而笔者认为,在网络人际交流中,信息的发出者很多情况 下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但二者所产生的传播意义和心理认知却极不相同,从受 者的角度切入,以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特性更有说服力。 另外,网络表情符号的诞生对卡通动漫仅仅是一种借鉴,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 方法决定了网络表情无法像卡通动漫那样细腻、具有连续性和叙事功能,即便 在设计原则上二者有共通性,网络表情符号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不能 完全照搬卡通符号的原理来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网络表情还具有更深刻的心理 学和哲学意义,应当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上继续深入。 (3)由于网络表情符号是一个比较新的艺术形态,目前国内只有在“网络 艺术”研究领域中的学者涉猎,我们应该跳出这样的研究局限,从符号学、艺 术学和美学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去追根溯源,提炼出网络表情符号特殊的表 现形式、艺术元素、主要的特征和独特的美学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前期资料的整理和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本论文确 定了主要研究对象是: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 主要研究内容为包含以下几点: (1)通过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梳理各个研究方向关于 网络表情符号的中英文定义与描述,取其精华,提炼网络表情符号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去研究,梳理它的艺术基础、基本组 成元素和基本形态。 (2)在进行基础研究之后,去挖掘为什么网络表情符号自从诞生后就如火 如荼的发展,为什么这样一种网络中使用的小小的符号不需要学习就可以跨种 族跨国界的交流。通过研究网络表情符号形态的拟人化、传播过程的数字化、 艺术表达的程式化三种表现手法试论,是“程式化”带给了网络表情符号巨大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生命力,从而去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程式化运动方式和数字化程式创造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3)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审美接受。与传统艺术形式不同的网络表情符号 是一种为表达情感量身定做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要求审美客体积极参与并使用 的艺术形式。对于网络表情符号而言,人人都可以使用、制作、传播,使得它 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可以随时发生角色转换,从而不断的磨合出审美主客体 都认同的程式化的接受方式,并与人类的认知模式相对应,似与不似的造型产 生虚拟化的身体意象及,带来独特的审美愉悦。 本篇文章主要采用归纳、举例、比较和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中,通过搜集大量网络表情符号的资料,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应用 归纳论证和理论论证的方法得出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通过归纳论证的方法总 结出其基本形态和组成元素。第二部分通过比较论证法和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 法试图论证网络表情符号的程式化特点和数字化程式创造方法,第三部分通过 举例论证法、比较论证法和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去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独特 美学意义。 由于 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将聊天窗口中的一切非文字符号存储为表情 符号,昀新版的遨游浏览器也支持右键存储为 表情的功能,所以,即使是 一张普通的风景图片都可以被存为表情符号进行交流,而这种图片并不具备表 情的典型特点,也不应当从属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范畴,所以,在本文中讨 论的网络表情符号不包含静态文本和普通照片等非普遍意义上表达情感的图片 及文字。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研究不知从何开始,我们的身边多了这样或那样的网络表情符号,丰富多彩的 它们究竟从何而来,是否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梳理网 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去挖掘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及其艺术特征。 2.1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自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在这其中,无论是心理学、人类学还是社会学等学科都把人际间面对面的交流 当作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具有和人类相似“语 言”进行编码解码的机器,人类与电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于是人机交流也 成为计算机、神经科学的研究重点。 在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中又有哪些因素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呢?美国心理学 家梅拉比安认为: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中,一个人对交流对象的全部印象0.07 [1] 言语的印象+0.38 声音的印象+0.55 面部及其他形体语言的印象 ,美国心理学 家阿尔贝特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美国口语传播学者罗斯研究表明:人们所得到 的信息总量中,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 [1] 递 65%中的 55% ,换句话说,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是获得良好而准确交流效 果的基本保证。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邮件、即时 通讯、论坛等网络宠儿相继出现,人们能够借助计算机更方便的与多个异地朋 友同时沟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在这样畸形的人际传播中,人们的 身体逐渐被割裂开来,只剩下了 35%的言语,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动作都被无 情的抛弃了。正如库尔兰(Culnan)和马库斯(Markus)在 1987 年提出的“线 索消除论”所担心的一样,他们认为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 [19] 语音语调、两人间距、环境作用等,将对话置于所谓的“社会真空” ,它们 无法传播生动的信息,不能够使交流双方无法实时的形象的感受对方的情绪变 化。所以怎样使网络远程情绪及时传递和准确表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人们 不习惯或者不愿意接受这样一种单一的抽象符号??文字所带来的乏味世界,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至于人们总是在心理上需要寻求一种“脸”对“脸’的平衡。于是,网络表 情便应运而生了。以象形符号为主的网络表情丰富了人们的人机交流体验,成 为伴随新媒体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将割裂的人体官能再次以图片、 动画等方式还原回来,使网络实现亲切、友好、迅速、趣味、简单的通讯,可 以说,网络表情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它弥补了之前网络传播的官能缺陷, 找回了缺失的身体。 1982 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创造了“:-”笑脸符号,在互联网内 引起广泛反响,网络表情符号随即诞生,并在论坛、邮件、聊天室、游戏等多 种网络场合迅速普及,网友们也相继开发出由计算机按键上各种字符组成的超 过 30 种表情符号,并将其普及开来,俨然一种时尚流行语。接下来的几年时 间 内,网络表情符号均以字符为主,从使用符号时需要向左转 90?的欧洲表情符 号,到“n_n”这种日本人设计出的正面的表情符号,再到用字符创建的图形符 号(如图 2-1 所示)人们乐此不疲的创造着这种新鲜趣味的字符艺术,累计所 创造的表情多达 200 余种。 图 2-1 字符创建的图形符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改进和网络带宽的增加,实时发送图片变成一件容易的 事情,于是,具象的人物表情、卡通动植物形象、生活物品等各种类型的小图 片都成为了网络表情符号的一员,在互联网上传递情感信息;再后来,静止的 图片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于是以 gif、eip、flash 多种格式的图 像序列组成的多帧动态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并且一直流行至今。网络表情 符号经历了从字符到图形,从抽象到具象,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的蜕 变过程,现在,连手机里都能看到网络表情符号的身影,它已经成为网络人际 交流中传情达意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2.2网络表情符号的基本概念 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曾指出: “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 - 8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语境” 。既然在现实生活中 的语境将依靠那 55%的肢体印象来实现,网络非面对面的传播中,语境的构造 则更要依靠于文字以外的具象符号来实现,这就非网络表情符号莫属。它符合 “符号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把感性的具体内容抽象为某种普遍的形式使之代表一 [21] 定的意义” 的功能定位,凝练人类动作和表情的精华,形成一种普遍的网络 虚拟环境下使用的交流形式,作为一种承载人类思维的形式,作为一种构建语 境的视觉文化悄然走进我们的网络生活。 2.2.1 作为思维表现形式与媒介载体的符号 詹姆斯?W?凯瑞说:“研究传播就是为了考察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 造、理解和使用这一实实在在的社会过程„„我们通过对各种符号系统的建构 来创造、表达、传递关于现实的知识及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科学、新闻、宗 [22] 教、常识乃至神话” 。同样,网络表情符号创造出来被传播、被理解和使用 的同时也成为了网络社会文化活动的体现载体,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另类艺术 形 式,用来展现人类基本情感的同时模拟网络交流中的虚拟在场的思维,它仍旧 是一种具象的符号系统,被构建出来表达人们对于表情艺术的不懈探索,它的 出现再次印证了人们天生就具有创造符号的能力,将思维符号化再次鉴证了人 类的集体智慧。 [18] 符号在皮尔斯眼中被认为代表客体或解释者头脑中的所指事物 。这种头 脑中的所指,实际上就是网络表情符号创作者所表达的普遍意义上的思维观念 ??情感信息的过程呈现,也是麦克卢汉提出的经典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中 [23] 的“信息”,更是符号学大师皮埃尔的“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 中的观念,是人们思维中体现的对具象情感进行实时表达的基本愿望,这种普 遍的愿望基于情感的共鸣,促使网络表情符号催生成为一种常用的网络交流媒 介,突出展示各种情境的基本特征,使它们能够在个体的经验中获得一一对应。 使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表情符号被个体所使用时,能够被倾注更多的个人思 维 情感,这也是符号的功能真正意义所在。 2.2.2 作为凝聚表情与动作的视觉文化符号 如果说语言文字符号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诞生,那么网络表 情符号的出现恰恰则叩响了暗藏在语言文字符号心底的大门,将封闭在语言文 字符号里残缺的身体解放出来,重新还原成一个个视觉化的虚拟身体意象,将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具象的情感表达上升到视觉文化的高度。 据调查人类脸部可以摆出 5000 种以上的表情。仅仅使用语言文字符号定是 不能完成如此众多的表情与情感的表现。苏珊朗格认为情感表现有着两种基本 含义: “其一是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更明确地说就是从事着表现行为的人的自 我表现。其二则是指某种情感概念的形象性表达,及表现者对于某种更为广泛 [24] 的情感的呈现” 。这种形象性和广泛的情感表达是朗格对艺术表现的剖析, 而放到网络环境中来,这种定位则像是为网络表情符号这种独特的视觉文化符 号量身定做的。因为网络表情符号所提取的表情是一种利用人们已有经验构 成 的形象性思维推演生成的从复杂到一般的过程,这种被注入了内在情感和生命 特征的形象性思维已经不自觉的成为一种视觉文化,一种视觉语言,一种凝结 表情与身体运动的虚拟姿态。对于这种虚拟的身体姿态,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则 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米德发现了“表意的姿态”这一概念:它可以成为一种 情绪的表达,以后还可以变成一种意义,一种思想的表达„„在人类的交往中, 可以看到一种引起相应反映的姿态,一种符号,它符合第一个人经验中的一种 [25] 意义且在第二个人那里唤起那个意义 。这俨然描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过 程与发生机制,作为一种虚拟身体姿态,网络表情符号在传者与受者心中唤醒 同样的情感特征,形成良好的虚拟身体的视觉再现,创造丰富的传播情境,辅 助单一抽象的文字符号表达更加准确的情感与思维。 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与传播,是视觉文化的又一次风靡。文化研究学者米 歇尔认为,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 转向 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 [26] 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这种 转换是抽象符号向表现形符号的演进,人们不自觉形成的与抽象语言符号的决 裂,是人们社会再次迈向视觉图像时代坚实的一步。这一步,为网络表情符号 的出生奠定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也为其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 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两大意义以后,我们继续来 梳理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 在较为成熟的符号学领域中,鼻祖皮尔斯把符号区分成为三种基本类型: [18] 即图像符号、索引符号、象征符号 。如果这样归纳,网络表情符号必然从属 于图像符号领域,这种“图像符号”的范畴仿佛太过宏大,其划分方式不足以 说明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而学者唐清霞的分类方法似乎更加细致:她将符号 “分为动物符号和人类符号,人类符号分为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而人工符号 中除语言符号以外的形形色色的符号则属于次语言符号。次语言符号各有自己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能指和所指,但它们都必须翻译为语言符号才能被理解。它们总是或远或 近 [18] 地同语言符号保持某种关系。而网络表情符号是次语言体态符号中的一种” 。 网络表情符号涵盖了表情、动作、景物等多种非文字符号,仅仅定义为图像符 号,略显单薄,而次语言符号更加符合现今网络表情符号的重要地位:与语言 符号平行,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在明确其所属范围之后,我们来梳理网络表情 符号的概念。 早期国外学者将网络表情符号称作smileys,直译为“笑脸”,指所有由键 [27] 盘符号组合而成的抽象的表情符号 ;在各种具象图片开始流行以后,出现了 一个新名词“emoticon”,是英文“emotion”情感和“icon”符号的结合。被描 [28] 述成一种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面部运动从而传递社会情感的图形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网络表 情符号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可以再现暗藏在文字背后的交流线索,表现出一种非 [29] 语言交流的功能,所以把他们定义为类非语言线索(quasi-nonverbal cues) 。 目前有关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散落在传播、设计、符号学等很多领域,致使国 内学者们没有统一的译本,将其译成网络符号、表情符号、表情符码、卡通符 号、符号等多种形式,其定义一直较为模糊。昀近几年,学者们开始注意到 这个问题,部分学者在论述中给予了简单的定义,下面被认可度较高的几个定 义: (1)在网络上即时对话、发布信息等行为中使用的表情图案,称之为网络 [17] 表情 。 (2)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用一些形象化的图形和符号来表达网络所掩盖 的心情与态度。这些用文字和符号来模仿人的表情、眼神、动作等组合而成的 [30] 网络语言被称作“网络表情符号” 。(3)网络表情符号是一种用于交流情绪和感情的从属性符号,包括了人的 基本姿态和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等,以及面部表情符号 [31] 和体态符号,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 。 这些定义从范围、内涵和本质上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说明,笔者认为学 者刘晓燕的定义更为全面一些,首先,它指出了网络表情是一种交流用的符 号, 不是简简单单的图案。随后,该定义给出了网络表情符号包含的常归内容,并 不是笼统的用“非文字符号”概括,昀后,指出了网络表情的使用和创作人群。 但这其中也有一些疏漏,例如表情符号的载体,从简单的静态图片,到动态的、 配以文字和声音符号;但却没有强调其交流环境为“网络交流”。按照符号学创 始人皮尔斯的观点,符号应当是在人类长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系,而这里 对于“经验”却没有体现。针对以上的不足进行梳理,按照符号学的理论为基 - 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础,笔者梳理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认为当前的网络表情符号(emoticon), 是指在网络人际交流中使用的,对普遍意义上的人们已有情感经验的形象性思 维进行抽象提取与加工,形成的具象的包含生命程式化运动形式和情感观照的 次语言符号。 2.3 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 巴恩施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捕捉、占有和把握情感,从而使情感内容不需 要严格意义上的理解,即不用概念的方式便可以理解,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便 可 以呈现给我们的意识呢?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是:可以通过创造某种客观对象来达到上述目的” [24] 。网络表情符号正是这样一种客观对象,它能够产生普遍的情感共鸣,是一 种昀基本的将人类的情感抽象出来加以夸张和变形后再用具象的形式呈现给使 [24] 用者,直观的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巴恩施将这种客观对象称为“艺术品” , [24] 把这种创作艺术品的活动,称之为“艺术” ,是的,网络表情符号就是这样 一种真切表达生命情感的艺术形态。 目前,谈论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能”、“特点”的研究很多,以传播学 方向为昀多,作为一种辅助语言,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机制甚至超过了文 字语言的传播影响力度;也有很多学者把网络表情符号当作一种网络语言去分 析研究它的特点;还有学者研究网络表情的设计规律,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唯独 没有提到网络表情的艺术特性,笔者认为,这离我们昀近的、小巧的网络表情 符号虽然没有深厚的艺术根基,但却是一种综合了传统艺术精华的艺术形态, 是兼具传统艺术特点的、生命力异常旺盛的艺术形态,所以,本文将从以下三 个方面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分析,追寻网络表情符号的艺术基础。 2.3.1 哑剧艺术与网络表情符号 哑剧,又叫“默剧”,源自英文 “Mime”。从戏剧的分类来看,哑剧是一 种不用台词,没有声音,借以手势、表情、姿态眼神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来表达 剧情和塑造形象的一种沉默性特殊艺术。它吸收了即兴戏剧、假面剧、芭蕾 舞 [32] 剧、无声电影等艺术形式的某些表达手段而发展成近代哑剧 。哑剧,看似没 有语言,但其实却拥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身体动作与表情,这些肢体姿 态比语言更加精准、更加直接、更加形象。法国哑剧大师马赛尔?马尔索认 为: “通过躯体使动态变得抽象,使抽象的意念变得具体,这就是哑剧的奥秘之 处” [33] 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 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到今天,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也无法拥有自己的语 言,无法拥有声音,成为以视觉表达为主,展现多种情感的艺术载体,它的精 髓与哑剧一样,凭借着夸张、诙谐幽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加上表演者(创作 者)非凡的创作能力呼之而出,抽象生活中的情感,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表 达能够被人普遍认知的艺术情感。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组成元素,使得网 络表情符号与哑剧看上去这般的亲密。 哑剧在欧洲已经具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而网络表情符号才区区 20 多年, 除了从哑剧这个鼻祖身上借鉴到表达情感的动作、神情、体态这些精华元素之 外,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形式,网络表情符号还拥有比哑剧更加丰富的媒介形态, 这就是数字化。哑剧中的动作形象再夸张也无法超出“人体”??表演者本身 的限制,而网络表情符号的角色则可以夸张成任何物品、任意姿态,表演者和 表演类型比哑剧更加丰富多样。 2.3.2 动画艺术与网络表情符号 人类渴望运动的思维在远古就有了明确的体现,岩壁上描绘人物运动状态 充分说明将形象赋予生命并使其变得鲜活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理念。在人们发 现视觉暂留现象之后,在人们拥有数字化媒体手段之后,动画,成为一种综合 艺术形态不断丰满、成熟起来。如果说网络表情符号从哑剧中借鉴形式与精神 灵魂,那么动画则给予网络表情符号实实在在的“肉体”,给予它数字化生存方 式,使得网络表情符号快速发展,经久不衰,网络表情符号从动画艺术中主要 借鉴了下面四种设计方法: (1)动画角色设计方法,产生表情的角色形象,包含性格、装束等多个方 面。 (2)角色表情设计方法,包含
本文档为【网络表情符号的数字化程式创造及其审美接受(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