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策略比较研究 赵玉书 摘 要:流利与准确同为教学的理想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流利性的活 动中有准确~准确性的活动中有流利~一方的获得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 口语教学必须面对如何平衡流利和准确的问题。可行的方法是在某个时 间优先提供注意力资源给流利或准确。有两种对立的引导注意力资源的 方法:一是基于流利的3/2/1策略,另一种是聚焦于形式的基于准确的 策略。实验研究表明~基于准确的策略是提高中国高中学...

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策略比较研究 赵玉书 摘 要:流利与准确同为教学的理想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流利性的活 动中有准确~准确性的活动中有流利~一方的获得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 口语教学必须面对如何平衡流利和准确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可行的方法是在某个时 间优先提供注意力资源给流利或准确。有两种对立的引导注意力资源的 方法:一是基于流利的3/2/1策略,另一种是聚焦于形式的基于准确的 策略。实验研究表明~基于准确的策略是提高中国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 力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同时提高表达的流利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英语口语,流利,准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2536(2006)06-0000-00 一、导言 流利与准确既是教学的理想目标(Ur, 2000),同时又是一对矛盾。流利是基于意义的,准确是基于形式的(Ur, 2000; Stern, 1992),它们彼此不可分割,但又互相争夺在线的注意力资源。在线认知负担处理决定了口语准确与流利的程度(Skehan, 1998)。实验证明,为了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基于准确与基于流利的活动都要以牺牲对方为代价(Skehan,1996; 何莲珍,王敏,2003)。在对待应该优先发展准确性还是流利性的策略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意见,但都缺乏真正的对比性实证研究。 口语教学必须面对如何平衡流利和准确的问题,可行的方法是在某个时间优先提供注意力资源给流利或准确。在此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引导注意力资源的方法。一方面有学者(Nunan, 2001; Higgs & Clifford, 1982)认为准确优先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Schmidt(1992)认为,洋泾滨英语不是真流利,它缺乏交际的“可接受性”(Zhang, 1999a),也不能够“满足英语语言社团的期望” (Sajavaara, 1987)。获得语言的准确性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教学可以长时间地提高语法准确性(Ellis, 1999)。教师的语法教学必须服务于交际的目的,使用提高语言意识的方法以获得长期的效果(Willis,1996)。Long (1998) 和 Sheen (2002)主张在交际的过程中聚焦点于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反对孤立地学习它(focus on forms)。Skehan 1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1998)也认为前者能够促进中介语系统的发展。近年来,英语教学从过去过分重视流利回归到重视准确的轨道上来(龚亚夫,罗少茜,2003),用来纠正带有语法石化性质的畸形流利(Shelton, 2002)。另一方面,也有学者(Johnson, 2000; Stern, 1992; Brumfit, 1984)认为流利优先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张文忠(1999a)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准确性呈现出U型发展的特征*,准确性的发展似乎有自己难以改变的路径。流利性作为教学目标,以“轻松地接受和传递信息”为特征(Ur, 2000)。训练的方法包括:增加对目标语的接触,在真实的意义协商中推动语言发展等等。Skehan(1994 引自龚亚夫,罗少茜,2003)主张避免过多的规则计算,多使用成块出现的词组。Willis (1996)则主张多接触并扩大常用词汇和短语。 注释: * 英语口语流利性有自己的发展路线,准确性的发展是U型发展。当程序性的知识发展落后于程序性知识时,学习者无法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同时分配在准确性和复杂度上,为了换取表达的流畅,内容的连贯而牺牲准确性,或用重复策略弥补注意力资源的不足。 一直以来,对口语流利性的研究很多集中在对4/3/2方法的研究上(Tam,1997;Shelton,2002),但对于口语准确性的实证性研究较少,把口语准确性与流利性进行对比研究的更少。Ellis(1990,引自张文忠,1999a)的实验提到,基于准确的学生能够更快习得语言知识,基于流利的学生通过发展“信道控制系统”能够提高语速*,但是没有说明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策略如何影响口语能力。Muranoi (2000) 对流利和准确作了对比研究,但研究的是书面语,以国外大学生为被试。在国内,关于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方面的比较研究还很少。 注释: *Ellis(1990)的实验验证了一个假设,注意力分别集中于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两组学生,前者习得的语言知识较快,后者通过发展“信道控制系统”,产生更高程度的程序化,加速形式合成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和发声机制的处理,促进第二语言流利表达。 二、文献综述 (一) 流利性与准确性的关系 流利性与准确性是语言学习的两个端点,互相补充但不纯粹对立(Brumfit,1984)。流利性是在主动交际中形成的,它强调目的语能够像母语那样自 2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然地使用。准确性的获得,是使用二语的正规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用以改变习得系统的结果,包含准确性的语言活动并不能够像母语那样自然(Brumfit 1984)。专家们(Schmidt, 1992; Rivers & Temperley, 1978; Nunan,1989/2001; Stern, 1992; Brumfit,1984)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如下表: 表2.1 流利性与准确性的关系 项目 流利性 准确性 焦点 聚焦于语言的意义、过程与数聚焦于语言的形式、结果与质 量 量 语言观 注重对语言的非正式的使用 注重语言形式的正式用法 学习观 由学习者控制的无意识习得由教师控制的有意识学习过 过程 程 特征 通过经验型的途径学得用法 通过分析型的途径使用技能 分野的标准 像母语那样自然地使用 不像母语那样自然地使用 注重流利性的学习者,往往意识不到语言的形式但在意内容,表达比较自由、随意,喜欢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形式,不太在意语法错误,但表达方式接近目标语。注重准确性的学习者则刚好相反,他有意地使用监控模式。 (二)广义的流利与狭义的流利 流利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研究(Lennon ,1990)。广义的流利性包括一语流利(张文忠,1999b)与二语流利。前者站在母语的角度定义流利,而对后者(第二语言的流利性)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强调“基本上是时间性的现象”(Schmidt ,1992),强调言语的流畅延续(Sajavaara, 1987),和具有母语般的语速(Lennon,1990),测量指标包括语速、平均语流长等;第二强调准确性,即要具有“语言的可接受性”(Sajavaara, 1987),测量指标主要包括无误t单位比与t单位从句数两项;第三强调以意义为中心(Skehan,1996; Schmidt ,1992),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必然事件比、每百音节修改次数等。综上所述,二语流利习惯从三个方向进行定义:时间、语言和内容(Zhang,1999a)。二语流利的获得有三种解释:范例模式、加速模式(Schmidt, 1992)和重构模式(McLaughlin, 1990)。 狭义的流利包括在广义的流利中,是广义流利中的时间性指标,“与准确性 3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互相对立的概念”(Lennon,1990)。准确性则是广义流利中的语言性指标,即“语言的可接受性”。口语流利性(狭义流利)的获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背诵套语法(张文忠,1999b)与重复法。重复法包括听—念法(Hieke, 1981)与4/3/2方法(Maurice, 1983)。 (三) 口语的准确性 准确性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很大的关注,它是指产出的语言符合目标语标准的程度(Ellis,2003), 重视语言的用法而非使用(Brumfit,1984)。传统的准确性研究集中于书面语,包括词型、句法与词汇(Polio,1997)。对于口语语法的分析,Brazil(1995)强调语调的重要性,Leech(2000)则强调研究的层面,包括:短语的简约性、运用短于句子的单位、大量的非句短语、事后补充原则、依赖狭窄的词域与成语。 基于意义的教学有利于流利,基于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准确(Long, 1998),提高二语口语准确性的方法包括:有意识的学习、意识唤醒法、运用监控、明示性的教学、发现规则的练习等等。Long(1998)提出了两种语法教学的途径:“focus on form” 与“focus on forms”。前者强调在交际的过程中把学习者的注意引向语言形式;后者指传统的孤立、静止的语法教学。对于后者,Ellis (2003)列举出具体的执行方法,包括:回顾错误、意识唤醒法、产出性练习、培养注意的练习、同伴改错、自我纠正、教师教学等。 三、实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研究问题 问题1: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策略相比较,哪一条策略能够更快地提高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问题2:基于流利的英语口语策略(Fluency-focused strategy)对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口语的流利性与准确性有何影响, 问题3: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策略(Accuracy-focused strategy )对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口语的流利性与准确性有何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实验材料 本实验在广州市第41中学高二年级进行,学生共308人,其中高二5班(48人)接受基于流利的口语教学策略,高二6班(48人)接受基于准确的口语教 4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学策略,口语教师为研究者本人。被试均来自广州市市区,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与整体英语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别。本实验使用13套看图说话为实验内容,运用独白的方式讲故事(独白是自主性的输出,长时间训练可以促进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研究变量 本实验是比较研究,因变量是被试的英语口语水平。按照Ellis(2003)任务型教学框架执行教学,只是在任务后阶段让被试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 自变量1:基于流利策略(FFS)的实验组接受3/2/1的实验处理。4/3/2法是训练口语流利性的有效方法(Nation, 1989; Arevart & Nation, 1991; Tam, 1997),学习者对不同的对象,把相同的内容重复3次,每次时间递减1分钟,即从4分钟减到2分钟。本实验的被试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已经能够在4分钟内完成故事,考虑到时间的压力是把语言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基本条件,决定把4/3/2法改为3/2/1法。 自变量2:基于准确策略(AFS)的实验组接受“聚焦于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的实验处理。首先由同伴指出录音文稿中出现的语法(句子结构与词法)和用词(词形与词性)的错误;教师对错误的语法、用词和发音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自我更正。 (四)实验过程 实验以看图说话为教学内容,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每套图画需要2个课时,共26课时,26周完成实验。对第1套图画第一课时的话语产出为前测,对第13套图画第二课时最后的话语产出为后测。 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诱发话语的产出,两组完成相同的任务。诱发工具包括生词表、整个故事的半数图画与引导性问题。被试两两配对,利用信息沟(同桌只有总数一半的图画)进行意义协商,实现信息交换,直至说出整个故事。 第二课时完成任务后部分,两组接受不同的处理。FFS实验组接受3/2/1法,AFS实验组接受“聚焦于语言形式”处理。(详见附录1) (五)测量工具、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实验的测量工具包括:对录音的评分测量被试的口语水平,语速(WPM)测量口语的流利程度,无误t单位(REFT)测量准确程度。收集的数据包括:两个 5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实验组的前后测录音各96份,语速与无误t单位的前后测各96份。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1版本软件进行统计。 语速用产出的单词总数除以所用时间计算,单位是词/分钟。无误t单位(REFT)是产出话语中所有的t单位中正确t单位所占的百分比。t单位包含一个主句及它所附带的任何分句(Young & Milanovic, 1992)。为了分析口语,t单位还包含以下任何之一(Young, 1995):一个单句、带有从句的主句、并列的短语和省略而成的从句片段。此外,并列句算作两个t单位。但是以下任何之一不能算作t单位:mhm与yeah等回溯词、标记词okey与 thanks 等。错误启动与自我修正算进下一个t单位。例如: They went to, run to the river, mhm, thought that the girl may be in danger. (1个 t单位) (前测AFS No. 605) Cao Cao said, “// Certainly, go ahead.” (2个 t单位) (后测 FFS No. 519) When they reached the field, the parents began to work in the field // and the girl began to run to the river. (2个 t单位) (前测 AFS No. 601) (六)评分过程 口语评分方法有整体评价与分立评价两种(Heaton, 2000),本研究采用对流利性(意义与语速)与准确性(发音、语法与用词)进行分立评分求总和的方式,评分标准由Ur(2000)的口语评分标准改造而成。采用三人评分,平均分为最后得分。三位评分教师都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 口语测试评分标准(满分10分) 准确性 流利性 1 1 很少甚至没有话语产生 很少甚至没有语言交际 2 2 词汇贫乏,基本语法错误多,外十分犹豫,话语简单,语流不国腔调重,用词而不能用句表达 正常中断、犹豫,很难听懂, 词序容易引起混乱与歧义 3 3 词汇够用但不丰富,有明显语法基本能够表达意义,语流不正错误,轻微外国腔调,用简单句常中断、犹豫,影响理解,内子表达,语法错误少者给3.5分 容简单,内容丰富者给3.5分 4 4 词汇丰富,有轻微语法失误,轻语流有点象本族语,用较短篇 6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微外国腔调,用长句子表达,语幅进行了有效的交际,语速快、法错误少者给4.5分 停顿犹豫有点突然、不自然。 每分钟产出12到13个句子以 上者得4.5分 5 5 词汇丰富、得当,基本没有语法交际轻松、高效率,篇幅长,错误,具有目标语水平或轻微外语言流畅,表达象本族语般轻国腔调 松。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结果 本实验对评分结果、语速与无误t单位进行统计,同组前后测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 表4a 前后测评分结果 组别 项目 配对 分数 95% 置信区间 t值 显著性 (双侧) Lower Upper 2.9856/3.1490 -.3215 -.0052 -2.078* .043 流利流利性 前-后测 组 3.0138/3.0172 -.1635 .1566 -.044 .965 准确性 前-后测 5.9854/6.1771 -.5005 .1172 -1.248 .218 总分 前-后测 2.8817/3.3552 -.6188 -.3283 -6.559** .000 准确流利性 前-后测 组 2.7569/3.3338 -.7214 -.4324 -8.030** .000 准确性 前-后测 5.6396/6.6941 -1.3186 -.7905 -8.034** .000 总分 前-后测 表4b 语速与无误t单位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组别 项目 前/后测配对平均值 t值 显著性(双侧) 93.521/137.1983 -7.769** .000 流利语速 组 .3345/.2795 1.911 .062 无误t单位 83.4649/82.7715 .179 .858 准确语速 组 .2445/.4263 -5.159** .000 无误t单位 7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N=48 df = 47 * 表示T值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表示T值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双侧检验)。 从表4a与表4b看出,流利组前后测总分没有显著差异( t = -1.248),但准确组有显著差异(t = -8.034),所以基于准确的口语教学策略能够更快提高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流利组在流利评分(t = -2.078),与语速(t = -7.769)的前后测都有显著差异,但在准确评分(t = -0.044)与无误t单位(t = 1.911)双方都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基于流利的策略只是对口语流利性有显著影响。 准确组在流利评分(t = -6.559),准确评分(t = -8.030)与无误t单位(t = -5.159) 三项指标的前后测都具有显著差异,所以,基于准确的策略同时对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二)论3/2/1法对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影响 一方面的研究认为4/3/2法可以提高口语准确性(Nation,1989; Arevart & Nation, 1991; Tam,1997),另一方面认为重复只能提高流利性而非准确性(Skehan, 2003)。本研究与后者的发现一致,现以例子说明(见附录7)。 表4.2 流利组21号数据统计 项目 评分 语速无误t单位 (wpm) 3+3=6 87.17 0.23529 前测 82.5 0.后测3分钟录音 没有评分 267 2.5+2.5=5 152.11 0.1333 后测1分钟录音 21号被试准确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在巨大时间压力下,他只能首先照顾意义,注意力不能分配给语法、用词与发音;也没有反馈机会对信息密集的新话语进行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难以提高语言意识,甚至使某些错误石化,例如三次叙述都出现了“Then he success to make and work out the elephant’s weight”的错误形式。 同时,语速的提高(从87.71提高到152.11wpm)并没有使流利评分提高反而下降,值得讨论。由于无意义的高速是假流利(Zhang, 1999a),因此,意义重于 8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语速,流利的时间性指标并非真流利。样本录音中歧义的与无意义的话语甚多,例如,话语“After he heard this, (…) very happy and asked him to do that.” 括号中的主语变动,将引起意义变化。不少话语不能达意,如“…then the water level come across…come up of the boat side, and (Cao Chung) made a mark.”。另外,在时间压力下,不断有替代、重述、错误启动、自我修正等现象出现,口误伤害流利性。 文献认为4/3/2法能提高流利性,但测量的是即时效果而非延时效果,因而它对口语质量的长期效果尚未清楚。此方法两人配对,但无真正意义协商,是假交际。被试在时间压力下采取回避策略,使用短句,不利于提高其语言能力。最后,它对被试有选择性,比较适用于中下水平的学习者。 (三)论聚焦于形式对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影响 聚焦于形式包括同伴反馈、教师讲授与自我改正,对准确与流利都有显著影响。现以例子说明(见附录8)。 表4.3 准确组3号数据统计 项目 评分 语速 无误t单 位 2.5+2.5=5 89.13 0.08 前测Pre-test 78.75 0.077 未经聚焦于形式处没有评分 理 3.5+3.5=7 89.51 0.357 经过聚焦于形式处 理 3号被试准确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巨大的时间压力,注意力资源可以投放在意义、语法、用词与发音等方面。例如,第3次录音把名词weight与动词weigh的发音处理正确了。被试有机会提高语言的意识,检测自己新的语言形式。事前准备可以提高语速、语法复杂性、词汇多样性;在线准备可以提高准确性与复杂度(Yuan, & Ellis, 2003),准确组兼有两种准备的优势。同伴与教师反馈还可以防止石化,进一步推动过渡语系统。例如,第1次录音的话语“Cao Cao saw a elephant is very happy”,在第3次录音时修改为“Cao Cao was very happy to saw the elephant”,充分说明其过渡语正在迈向目标语一端。 流利性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重复,大脑内部刚刚建立的尚未消失的短时 9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记忆节省了话语搜索的时间,即语言知识的找寻速度加快了。另外,聚焦于形式有效提高语法、用词与发音,使意义更加准确,意义使流利性提高。例如:第1次录音的话语“At last,(er) Cao Chung (er) ask the people to er, weigh the rock’s weighting, (er) because the rock’s weighing is … to the elephant’s weighting.”,在第3次录音时修改为“After, he ordered the soldier to weigh the stones. He added up the weights of the stones…” (四)论两种策略对口语产出能力的影响 对流利组与准确组在最后一次录音的错误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与流利或与准确有关两种错误,现在把错误出现的人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分类如下。 表4.4 两组的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 错误表现 总人数 流利组 (n=48) 准确组 (n=48) 15 2 与流利有无意义的话语 关 26 3 口误 48 47 与准确有句法错误 关 48 48 词形错误 46 47 发音错误 流利组与准确组都不能够消灭与准确有关错误,但准确组与流利有关错误的总数远远低于流利组。错误减少,准确受益。准确组能够说出更多语法、发音正确的话语,准确评分提高。流利组有更多的与流利有关的错误,无意义的话语与口误都不是真流利,这最终导致流利得分低。 五、总结 本实验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第一,基于准确的策略比基于流利的策略更能提高中国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第二,基于流利的策略能够提高语速,但会降低准确性(如语法)。准确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损害意义,这时候同时损害流利和准确。 第三,基于准确的策略能够提高准确性,从而使意义表达更加清晰,间接贡 10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献流利性,同时由于重复(不限时间)多多少少提高了语速。 本实验的主要发现总结如下: 国内外的文献 (Nation, 1989; Tam, 1997; Zhou, 2000) 认为4/3/2法能够同时提 高流利性和准确性,但在本实验中有不同发现。第一,它对被试的语言能力具有 选择性。3/2/1法提高了时间性的指标,如语速,但是只有39.6%(19人)的被试 提高了准确性,这与前人的研究有差异。实验中还发现,语言能力较高的学生确 实因为3/2/1法提高了成绩,笔者假设,如果有一条使3/2/1法发生正面效果的底 线,其中重要一条应该是被试的语法能力。第二,它对一语学习者与二语学习者 的影响是不同的。此外,还受到诸如任务类型、难度与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准确性与意义(流利性)高度相关,对4/3/2法的进一步研究应该集中在它对 准确性的影响。 聚焦于形式(focus on form)在本实验中更快地提高了口语准确性,因此语法、 发音、词汇的地位不容否定,可以在任务后阶段进行教。另外,事先准备和在线 准备可以提高口语效果,还有,培养学生走内部监控的路线,即对形式合成机制 内的话语计划进行监控、修改,话语未说出口就在大脑修改好了,可以提高流利 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Arevart, S. & Nation,P. 1991. Fluency improve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 [J]. RELC Journal, 1: 84-95. Brazil, D. 1995. A grammar of speech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umfit, C. 1984.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roles of fluency and accurac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 1999.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Ellis, R. 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aton, J. 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ieke, A. E. 1981. Audio-lectal practice and fluency acquisition [J]. Foreign 11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Language Annals, 14/3:189-194. Higgs, T.V. & R. E.Clifford. 1982. The push communication [A]. In Higgs, T.V. (eds.). Curriculum, competence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C]. Skokie, Il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Johnson, K. 2000.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and communicative process [A]. In Brumfit, C. J. & Johnson, K. (ed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Leech, G. 2000. Grammar of spoken English: new outcomes of corpus-oriented research [J]. Language Learning, 50/4: 675-724. Lennon, P. 1990. Investigating fluency in EFL: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J]. Language Learning, 40/3: 387-417. Long, M. 1998. Focus on form i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EB/OL]. , 2004-05-15. Maurice, K. 1983. The fluency workshop [J]. TESOL Newsletter, 17/4:29. McLaughlin, B.1990. Restructur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11:113-128. Muranoi, H. 2000. Focus on form through interaction enhancement: integrating formal instruction into a communicative task in EFL classrooms [J]. Language Learning, 50/4:617-673. Nation, P. 1989. Improving speaking fluency [J]. System, 17/3: 377-383. Nunan, 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nan, D. 2001.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olio, C. G. 1997. Measures of linguistic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 [J]. Language Learning, 47/1:101-143. Rivers, W. & Temperley, M. 1978.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javaara, K. 1987. 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duction: factors affecting fluency [A]. In Dechert, H.D. & Raupach, M. (eds.).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production [C]. New Jersey: Ablex. 12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Schmidt R. 1992.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4: 357-85. Sheen, R. 2002. “Focus on form” and “focus on forms” [J]. ELT, 56/3:303-305. Shelton, S. 2002. Promoting fluency and accuracy through planning, telling, transcribing and noticing. [EB/OL]. , 2004-05-15. Skehan. P. 1996.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7/1:38-62. 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kehan, P. 2003. Task-based instruction. Language Teaching, 36:1-14. Stern, H. H. 1992. The analytic-experiential dimension [A]. In Allen, P. & Harley, B. (eds.)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01-326. Tam, Moh-kim. 1997. Building fluency [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5/1: 26-29. Ur, P. 2000.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lis, J. 1996.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Young, R. 1995. Conversation style in language proficiency interviews [J]. Language learning, 45/1 : 3-45. Young, R. & Milanovic, N. 1992. Discourse variation in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4/4:403-424. Yuan, F. & Ellis, R. 2003. 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and on-line planning on fluency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L2 monologic oral production [J]. Applied Liguistics, 24/1: 1-27. Zhou Aijie. 2000.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4/3/2 techniques on the fluency improvement in oral English.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MA]. Guangzhou: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3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龚亚夫,罗少茜. 2003.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何莲珍,王敏. 2003. 任务复杂度、任务难度及语言水平对中国学生语言表达准 确度的影响[J]. 现代外语,2. 张文忠. 1999b. 国外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现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Zhang, Wenzhong. 1999a. Development of L2 oral fluency in the FL classroom sett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 Guangzhou: Guangdo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本文作者在此衷心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何恒幸副教授的悉心指导~ 通讯地址:510250 广东省广州市第41中学 电子信箱:yushu_david@163.com 14 原创著作,转载请联系本人 15
本文档为【英语口语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1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