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案例分析试题

案例分析试题

举报
开通vip

案例分析试题病案分析习题病案一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1969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病情:九年前因夫妻不和,情志不遂而发病。病起时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燥易怒,时与人争吵,夜不安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到医院测量血压为17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未坚持服药。近二年来,头晕头痛时作,痛势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夜寐多梦。血压160/116mmHg。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象:脉弦细而数。 思考讨论题: ...

案例分析试题
病案分析习题病案一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1969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病情:九年前因夫妻不和,情志不遂而发病。病起时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燥易怒,时与人争吵,夜不安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到医院测量血压为17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未坚持服药。近二年来,头晕头痛时作,痛势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夜寐多梦。血压160/116mmHg。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象:脉弦细而数。 思考讨论题: 1、运用事物的阴阳属性理论,判断本例患者属阴证还属阳证,并列举症状或体征加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2、患者发病初期与目前的病证有何不同?试用阴阳消长理论进行分析阐明。 (摘自江西省中医药学校《中医教学病案》)  阴阳病案分析病案二张某,男,29岁,工人,1983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咳嗽咳痰5年,腹胀、腹泻二个月。病情:患“浸润性肺结核”五年。平素咳嗽时作,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低热(37.8℃左右),颧红,手足心热,心烦,夜间时有盗汗,经抗痨治疗效果不佳。近二个月以来,脘腹胀痞,不思饮食,腹泻日4-5次,低热而又怕冷,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困倦乏力而卧床不起。舌象:舌质红而少津,舌边有齿痕。脉象:脉沉细数而无力。 思考讨论题: 1、患者二月前是阴证还是阳证?是虚热还是实热?试用阴阳学说解释其发生机理。 2、患者近二月来病情发生了什么转变?请试用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其变化的机理。(摘自《李元馨医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病案一 1.阳症。面红目赤----有热,阳。烦燥易怒,时与人争吵---肝火旺盛,是非曲直,肝为风,风为曲直,阳。尿黄灼热----有热。阳。不眠----夜眠为阴,不眠,身体一直处于阳的状态,不入阴。头痛------头为阳位,阳位病,邪向上攻,往上为阳。口苦,便干,阴阳都有可能导致。2.不同之处:头痛剧烈---------头晕头痛时作,痛势绵绵。烦燥易怒,与人争吵----------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夜不安眠------夜寐多梦,心悸。口苦-----口干咽燥。病发之初,为阳症,肝阳上亢,而发病。二年间,因治疗不及时,除肝阳上亢的阳性表征仍在外,还导致五心烦热,心悸,夜寐多梦的症状,此属于心火过旺,再加上脉弦细而数的体征,又导致阴虚火旺的症状。病人的疾病由当初的肝阳上亢的阳症逐渐转化为肝阳亢、心火旺兼阴虚的症状。答案:病案二 1.患者二月前是阴证,虚热。患者由于病邪侵肺,引发经常性的吐痰、午后低热、盗汗而逐渐遗失阴液,从而导致并加重阴虚症状,并由于正邪相交而导致虚热。2.患者近二月来由于脘腹胀痞,不思饮食,腹泻日4-5次,不欲饮,脉沉细数而无力等症状,而进一步导致阴液流失,水液生化失常,不化精而化水饮,同时因腹泻而泻正气,进而导致气阴两虚,五脏气血不足、邪胜、厥逆的体征。精气血津液神病案分析病案一予为南洋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故纸十两,净则去皮,洗过曝,捣筛令细,胡核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密和,令如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酒人,以暖熟水调之。(《本草纲目•草部十四卷•补骨脂》) 病案二 时康祖大夫,病心胸一漏,数窍流汁,已二十年。又苦腰痛,行则佝偻,形神憔悴,医不能治。通判韩子温为检惠方,得此方:鹿茸、炮附子各二两,盐花三分,为未,枣肉和丸为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令服。旬余,腰痛减。久服遂瘥,心漏亦瘥。精力倍常,步履轻捷(《本草纲目•第十七卷•附子》答案:病案一内有阳气衰竭,外有卑湿所犯,故诸疾俱作,景岳云:“多虚者,气在正气,培之不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方中“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困,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大相生之妙,(《本草纲目》)更以好蜜补气、润燥、培补后天,以增强补益之效。病案二久漏不愈,正气已虚。腰痛,佝偻,肾不主骨。《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衰则补之”,张景岳亦云:“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故用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炮附子朴火助阳,以消阴翳,用盐花者,取其味成入肾,坚肌骨。藏象病案分析病案一景某,男,4岁,1973年诊治,一年来发现患者左下肢行动不便,呈跛行状,易跌跤,经查该下肢肌肉段健侧瘦削,下肢伸直所见,左侧足跟较右侧短1.5厘米,询问发病原因,家长亦谓不知。证属骨痿,当强筋骨,益肾气治之。予加味金刚丸,每次服一丸,日服3次,一个月后检查,两下肢发育基本相同,行路不跛,上学读书后一切体育活动均能正常参加,未见任何下肢不利表现。病案二韩某,女,53岁,1987年4月29日诊。主诉舌体麻木发胀2年,自觉活动欠灵活。睡眠不实,多梦,食欲欠佳,大便干。望其舌色略暗,苔薄黄,听其语言尚属流畅,切其脉象略弦而滑数。病在于舌,当属心经之病;语言尚流畅,知其病位未深;苔黄,脉数而滑,睡眠不安,是痰热内扰之象。治法当用清痰热,开心窍,佐以活血通络。青蒿8克薄荷4克(后下)丝瓜络8克茯神12克竹茹8克清半夏10克桂枝8克炒枳壳10克净地龙10克石菖蒲12克生甘草6克5剂,每日1剂,水煎分温2次服之。5月6日再诊;诸症悉减,舌体麻木感已十去其八。原方3剂,病愈。 答案:病案一本案病位在足,与骨质有很大关系,当强筋骨,又因肾主骨,故治疗补肾强筋骨。病案二本案患者主诉于舌,有睡眠不足等诸多症状,可知心气通于舌,心开窍于舌,故当开心窍,清痰扰心神之症。经络病案分析病案蔷川玉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愤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沭发未干而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答案本案头痛的病机为气逆于上,即“蹶上”之意。淳于意认为病因是洗发未干而卧。湿邪内侵,郁而化热,热阻气机,气逆于上,故见头痛且伴有头热,身热而烦。治疗用寒水敷其头,此乃物理降温法,可见本证发热较高。针刺足阳明经脉穴,左右各三处,有泄阳明邪热之效。治从足阳明,其理有二,一是头部为阳明经循行之处,尤以前额痛为主,二是邪已由外入里,气逆于上,针足阳明可泄热于外,导气于下,头痛自愈。本案针刺的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病因病案分析病案一陈某,男,48岁。素有烟酒嗜好,患“慢支”10余年。2日前误食生冷瓜果,当夜脘腹不适,时欲呕吐,频频咳嗽,次日加之气候骤变,受凉而诸症加重,更见恶寒发热,体温39.2℃,喘息不能平喘,喉中痰鸣,西医治疗无效,查其舌淡苔白而滑,脉浮紧。 病案二 蔡某,女,10个月。患儿咳嗽腹胀4日,在省某医院服西药未效。来诊时咳嗽痰鸣,腹胀呕吐,吐物酸腐,烦吵纳呆,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腻。 答案: 病案一 本案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内外和邪,致使寒伤肺胃,肺胃气逆,表 卫失和,治疗用麻姜二陈汤散寒解表,宣肺和胃。(形寒寒饮伤肺) 病案二 此例乳食停滞,脾胃失运,痰湿中阻气机失调,肺胃之气上逆所致, 故以和胃降逆、理中止咳为法,使脾胃运化正常,乳食得消,气机和畅 ,则腹胀呕吐咳嗽诸症缓解。(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病机病案分析病案一咳嗽半年余,冬至节一阳勃动,卒然腹痛,加以咽痛音哑,足跗肿痛,不能履地,此即肺虚极而子来救母,所谓肺热痿躄。脉小弦促数,急须养肺为要。驴皮胶、炙草、知母、大生地、马兜铃、杏仁、米仁、川黄柏、牛蒡子、川贝、枇杷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张千里医案精华》 病案二 劳役太过,脾胃两伤,荣卫循序失常,寒热似疟,已有数月,形瘦色萎,食减神疲,脉象虚迟,舌光有津,势将入于虚损一途,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甘温能除大热,补中益气汤加减。潞党参、炙黄芪、炒冬术、清炙草、银柴胡、广陈皮、全当归、淮牛膝、西秦艽、大砂仁、焦谷芽、生姜、红枣。《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丁甘仁医案》 答案:病案一本案咳嗽日久,又见足跗肿痛,不能履地,乃痿证。故急以养肺为要。(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病案二 本案发热伴形瘦色萎,食减神疲,脉象虚迟,乃脾胃受损所制,故采用甘温药物温补脾胃。(阴虚生内热) 病证病案分析 病案一 一妇产后,因子死,经断不行者半年。一日少腹忽痛,阴户内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 病案二 少腹结块,渐大如盘,上攻则痛,下伏则安。 答案: 病案一 石瘕为寒邪客于子门而致血瘀,月事不以时下。本案因气郁导致血瘀内结,病位在阴户内,故诊为石瘕,亦秉《内经》“可导而下”之旨,用行气活血化瘀法,导下瘀血而愈。(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痛,恶血当写不写,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病案二 本例为肠蕈。辨其证属气血凝滞,故以行气活血化瘀为治,方以两疏气血,活血化瘀为主,且兼服大黄(庶虫)虫丸,仍秉“可导而下”之旨。(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 诊法病案分析病案一善化令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原医云五脏之气不至,法当旦夕死。  余曰,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周梅屋云:“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今桂岩春秋高矣,而胸腹负痛,虽有代脉,安足虑乎?果越两旬而桂岩起矣。故欲穷脉之变者,非博学人不能也。病案二燕都王湛六兄,以脾泄求治,神疲色瘁。诊得促脉,或十四五至得一止,或十七八至得一止。余谓其原医者曰,法在不治。而医者争之曰,此非代脉,不过促耳,何先生之轻命耶?余曰∶是真元败坏,阴阳交穷,而促脉呈形,与稽留凝泣而见促者,不相侔也。医者,唯唯。居一月而果殁。 答案:病案一本案患者虽然代脉频见,但因年龄已高,且有胸腹痛,故李士才断其为气滞血瘀之结代脉,而非脏气衰败。当然,其为痛证之结代脉,必是脉虽有结代但冲和有胃气,按之不绝有根,否则则为死脉矣。案中所言“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证之临床,亦颇有征验,可资参考。病案二本案虽言促脉,但不是主气血稽留凝泣的促脉,必有“止而不能自还”之象,或者重按无根,故主“真元败坏,阴阳交穷”之死证。防治原则病案分析 病案一 喻嘉言治徐国珍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大躁,身卧地上,辗转不快,要求入井。一医急治承气将服。喻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乃曰:是为阳气欲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观其得水不欲咽,尚可咽大黄乎?天气燠(yu闷热意)热,必有大雨,此证顷刻一身大汗,不可救矣。 病案二 馆师吴百川子,年二十余,素有梦交之疾,十月间患伤寒,头疼足冷。医用发散消导,屡汗而昏热不除,反而喘逆。一医用麻黄重剂,头面大汗,喘促愈甚。或者以为邪热入里,主用芩连,或者以为元气大虚,议用冬地,争持未决,始求治于石顽。诊之六脉瞥瞥,按之欲绝,正阳亡欲脱之兆,急需参附,庶可望其回阳。 答案: 病案一 本证是用通脉四逆汤加人参治真寒假热证,喻氏于一派假热证象中,由其“得水不欲咽”及脉重按无力知其里寒病机,说明真寒假热证虽然假热证象显著,但细心诊察,亦必有反映真实病机的证象可寻。 病案二 本证虽为外感伤寒,但因里阳已虚,故用辛温表散而“昏热不除,反加喘逆”,张氏诊其为“阳亡欲脱”,急用回阳返本汤(熟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醋茶、陈皮)加童便为治,正是乘“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之旨。
本文档为【案例分析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29489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2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2-08
浏览量: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