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第2编 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第2编 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举报
开通vip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第2编 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目录CONTENTS返回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第2编 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2讲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型研究——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目录CONTENTS返回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返回1.(2017·天津高考)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2017·江苏高考)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3.(2015·全国卷Ⅰ)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2015·全国卷Ⅱ)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2015·山东高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eq\a\vs4\al([常见设问])返回[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返回[应用体验]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 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返回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2)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返回[白话诗歌]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返回[诗歌鉴赏]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的是临洮至北庭的沿途景物。开头“闻说”,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返回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返回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返回典故情感题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返回1.(2016·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eq\a\vs4\al([常见设问])返回[解题方略] “3步走”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注意]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返回[应用体验]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返回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解析: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返回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返回[白话诗歌]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返回[诗歌鉴赏]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诗的前两句“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但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返回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返回1.(2017·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2016·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3.(2016·山东高考)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2016·江苏高考)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2015·江苏高考)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eq\a\vs4\al([常见设问])返回[解题方略](一)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返回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返回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返回4.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5.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行客”“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返回6.看关键。(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①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返回②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返回(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返回(二)情感概括的5点叮嘱(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返回(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等。(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返回(5)要点的表述格式有两种,一种是“××感情:作品中的某个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表现了××感情”;一种是“通过××内容,抒发了××感情”。答题时选择其中一种即可。返回[应用体验]3.(2016·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返回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返回参考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返回[白话诗歌]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返回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才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丰功伟绩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返回[诗歌鉴赏]上阕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灞陵亭。灞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下阕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作者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返回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注] 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返回(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E.本诗景物的选取不刻意着笔奇景,对重点景物浓墨重彩,浑成无迹。解析:D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E项,“对重点景物浓墨重彩”理解错误,景物描写运用淡笔,不着浓墨,色彩淡素,浑成无迹。返回★(2)通读全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始见香炉峰”,可见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的“空”字,又表达出不见高人的惆怅之情。参考答案:①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③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返回[白话诗歌]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返回[诗歌鉴赏]开篇四句,诗人只用淡笔从悠然远望中略作点染,又借“都未逢”和“始见”,表现自己对庐山和高僧慧远的热切向往之情。结尾处,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其中“空”字透出无限惋惜、惆怅。返回“三维训练设计”见“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作业“三维训练设计”见“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本文档为【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第2编 第2讲 题型研究——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9-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