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教育资料分享,让每个人平等的提高自我===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教育资料分享,让每个人平等的提高自我===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2、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生物起源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但它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忽略了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而是不科学的)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教育资料分享,让每个人平等的提高自我===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教育的起源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论是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正确主张,其正确性与合理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5、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6、非正规教育:a、菲利普•库姆斯认为:非正规教育是业已建立的正规体制以外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b、《教育大辞典》认为:非正规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育影响下,个体从家庭、邻里、工作娱乐场所、图书馆、大众宣传媒介等方面获取知识、技能、思想、信仰和道德修养的过程。c、《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认为: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7、实体教育:指在一个现实的空间里,根据现实空间里的要求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人们行为的一种教育。8、虚拟教育:虚拟教育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二、简答题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3)教育普及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育施治的法制化与民主化;(5)人文教育与科学携手并进;(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答: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三、论述题1、结合新的时代发展和各国教育实践,谈谈你对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除了具备现代教育的一些特征之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还体现出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2、谈谈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主张。答:(1)教育的本质是解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2)教育本质的主张包括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质说和特殊范畴说五种观点。a、上层建筑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b、生产力说:教育是生产力;c、双重属性说: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关系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d、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e、特殊范畴说:认为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应抓住教育的内在矛盾结构,寻找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得出教育是独特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的结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2、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整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二、简答题1、教育有哪些经济功能?答:(1)促进经济增长;(2)推动科技发展;(3)提高劳动者素质。2、教育有哪些政治功能?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3、教育有哪些人口功能?答:(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4)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迁移。4、教育有哪些文化功能?答:(1)文化传承;(2)文化选择;(3)文化交流;(4)文化创新。三、论述题教育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影响的?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3)生产力发展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5)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6)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7)政治制度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8)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9)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0)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11)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1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13)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14)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题1、人的身心发展: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2、遗传因素: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3、成熟:个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在遗传因素的控制下自然生长,从而达到比较完备状态的过程。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5、个体社会化:个体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新文化的过程。6、个体个性化: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与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二、简答题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于教育有什么意义?答:(1)特征: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2)意义:a、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发展水平;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予符合该阶段年龄特征的教育°C、按照人的差异性,教育就是要适合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人的发展。d、身心发展的不平敏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d、利用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原理,鼓舞学生的士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成熟、后天获得性素质、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自发和自觉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3)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实践活动是使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制度和人的自觉性。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有哪些独特价值?答:(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4、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及其表现。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形成社会价值观、完善自我观念、掌握社会技能和塑造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唤醒人的生命自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试论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答:(1)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3)坚持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制度创新。2、列举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各种理论,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答:人的发展是包括预期和非预期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难以一一列举,但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第二类是外部环境因素;第三类是实践活动。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的、有机联系的。把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孤立出来,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不成立的。遗传、环境、教育知识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因素,需要和其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3、结合现实,试列举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广义上指所有团体和个人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期待,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身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本国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以后,在身心各个方面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4、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5、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教育理论,是带有标志性的教育理论创新。6、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趋向的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系统。答:(1)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3)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答:(1)教育目的受社会交往范围的制约;(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教育资料分享,让每个人平等的提高自我===目的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4)教育目的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3、简述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答:(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基本精神:劳动精神。4、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总体来说,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答: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思想。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三大意义:它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试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答: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一、名词解释题1、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2、德育:广义的德育指社会有目的地对其成员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是学校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交往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习者施加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学习者通过内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3、智育: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并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4、体育:狭义地看,体育就是指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意识力等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广义地看,体育就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完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身体运动与健康活动,以促进体个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5、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6、劳动技能教育:指学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特别是参与劳动技术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有关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自的目标与内容。答:(1)德育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二、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三、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的内容: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四、理想信念教育;五、道德教育;六、民主法治教育;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智育目标: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智力;三、培养实践能力;四、培养创新精神。智育的内容:主要以课程形式显现出来,体现在中小学的课程中。(3)体育目标:一、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增进身体健康;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体育的内容: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五、社会适应。(4)美育目标: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教育资料分享,让每个人平等的提高自我===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三、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内容:一、艺术美;二、社会美;三、科学美;四、自然美。(5)劳动技能教育目标:一、掌握劳动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三、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劳动技能教育的内容:一、生产劳动与技术;二、家政与教务劳动;三、公益性劳动。2、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各自的意义。答:(1)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二、德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智育的意义:一、智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二、智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三、智育是对个体心智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3)体育的意义:一、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二、为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奠定基础。(4)美育的意义:一、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精神。二、美育有助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四、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形成劳动的观点。(5)劳动技能教育的意义:一、实施劳动技能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实施劳动技能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实施劳动技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简述智育与数学、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答: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及其构成关系?答: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各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功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价值都各有不同。同时,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每一方面都包含着对人的品行、认知、健体、审美和创新的要求。此外,五育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存在着彼此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2、怎样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的演变?答: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出现,是与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产的技术化,产生了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客观要求,从而要求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由于劳动技术本身的变化,因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第九章、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题1、教师的角色: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与自身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既包含社会期望对教师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又包含教师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外部条件(包括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是支持下,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实践,促使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表现不断发展和完善,强调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3、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负责班集体建设的教师,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与文化,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育班级文化,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为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4、学生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平等权,人身安全与隐私权,申诉权。二、简答题1、结合自身体验,说说你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答:(1)传播人类文明;(2传递社会价值;(3)开发学生潜能;(4)升华人生价值。2、对于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观,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答:主要的学生观:一、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二、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三、学生应当获得全面的发展。3、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谈谈你对学生权利与义务的理解。答:(1)学生权利:受教育权,平等权,人身安全与隐私权和申诉权。(2)学生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你认为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融洽;(3)合作共享,共同成长。三、论述题:基于对教师职业特定的理解,论述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答:学位课程专题研究远程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校本教研使徒指导;自主阅读;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行为研究。添加和补充:不同教育学家及其教育观点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的人(泛智教育思想)2、奥古斯特.孔德(法国):1830年出版《实证主义哲学教程》认为人类的认识发展遵循从“神学”经“形而上学”到“实证的科学”的三个阶段,“社会学”是最后一个阶段中应当发展的科学。3、迪尔凯姆(法国):1895年出版《社会学方法之规则》,将“社会事实”确定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科学的社会研究确立了一系列规范。4、冯特(德国):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常设的心理实验室。认为人类精神因缺乏空间特征而无法测量。5、赫尔巴特(德国):提出了他的感觉测量计划,试图通过实验的方法开对人的心理进行测量。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6、林克(康德学生):1803年出版《康德论教育》提出教育学必须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求。7、桑代克(美国):创立了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并实践了以精确的定量方法来开展教育学研究。8、杜威(美国):开启了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新局面,而且给了后来逐渐席卷整个世界的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浪潮以巨大推动力。教育学的科学化从此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门学科,而是成为由众多学科组成的教育科学体系的不懈探索与进步。实用主义的代表。9、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运用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一本教育史著作。
本文档为【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主编项贤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涯明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6-25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