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婺源詹氏徽墨传奇

婺源詹氏徽墨传奇

举报
开通vip

婺源詹氏徽墨传奇婺源詹氏徽墨传奇詹德兴“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落纸如漆、万载存真”,是世人对徽墨的描述。而徽州婺源的墨业,在徽墨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备受赞誉。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日本著名古墨制作收藏家松井元泰到婺源,请教制墨秘籍。另一东瀛藏墨家河氏朱庵,著作《朱庵谈墨》,赞婺墨“艺冠墨林,名重天下”。提起婺源墨业,不能不提到婺源的詹氏家族。婺源詹氏家族聚居在素有“吴楚分源”之称的浙源山脚下的浙源乡,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美誉。浙源山山高林密,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为詹氏制墨提供了丰富的松...

婺源詹氏徽墨传奇
婺源詹氏徽墨传奇詹德兴“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落纸如漆、万载存真”,是世人对徽墨的描述。而徽州婺源的墨业,在徽墨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备受赞誉。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日本著名古墨制作收藏家松井元泰到婺源,请教制墨秘籍。另一东瀛藏墨家河氏朱庵,著作《朱庵谈墨》,赞婺墨“艺冠墨林,名重天下”。提起婺源墨业,不能不提到婺源的詹氏家族。婺源詹氏家族聚居在素有“吴楚分源”之称的浙源山脚下的浙源乡,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美誉。浙源山山高林密,林木资源十分丰富,为詹氏制墨提供了丰富的松烟和桐油等原材料。有诗云:“山前山后植松篁,亦有田畴插绿秧。不是桃花流出洞,哪知此处墨研香。”正是婺源詹氏徽墨世家古村的真实写照。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东阳郡赞治大夫詹初(字元载,号黄隐)于由歙县篁墩迁居浙源乡庐坑村,从此这里就成为了詹氏家族的发祥地,詹初被尊为婺源詹氏一世祖。唐昭宗时,八世祖詹必明任山阴县令,致仕后迁居宋村(现归虹关村委会管辖),生子詹大勇,詹大勇生三子:詹朗、詹念五、詹晓。詹朗沿浙源河往上迁居浙岭脚下,为岭脚村(古名环川)詹氏开基祖。大宋宣和年间,十三世祖詹子思(詹晓的后裔)奉诏进花石,授保义郎,结识了制墨宗师李廷珪,“得易水之真传”,从此制墨技艺在婺源詹氏家族必明公派内部作为高度珍藏的绝技流传,但并未发扬光大。南宋末年,詹晓的后裔、二十一世祖詹同(行荣十,字德茂)由宋村沿浙源河往下迁居虹关村(古名鸿溪),为虹关村詹氏开基祖。明朝时,岭脚和虹关两个村的詹氏发展迅猛,已经蔚为大族,合称宋村派詹氏,而徽墨制作也初露头角,流传于世的有詹云鹏、詹觉甫、詹致和等徽墨名家。其时毗邻的沱川也有余端蒙、余廷登两位徽墨名家。清朝婺源墨业兴隆,名师辈出,涌现了大量制墨名家,其中岭脚、虹关詹氏有詹有乾、詹大有、詹彦文、詹公五、詹笠亭、詹斗山、詹书祥、詹衡襄、詹彩臣、詹方寰、詹成圭、詹从先、詹侔三、詹子云等八十多家,沱川有余子上、余福从、余方也,凤山有查享吉、查森山等。婺源墨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造型、雕刻、描金、色彩等方面,也独具匠心,异彩纷呈,还用高级油烟、名贵香药、优质生漆为原料,制作出御墨,并在上面描金点翠,再用绫罗绸缎包装,更显得富丽堂皇,秀丽雅致,内供23行省,外销东南亚各国,成为徽墨制作、销售、扩张影响的劲旅。岭脚村的詹有乾墨号与虹关村的詹大有墨号分别是两个村墨业的摇篮,有意思的是,詹有乾、詹大有并非两个人,而是两个品牌,是两个詹氏家族制墨业的符号。清朝享誉盛名的诸多詹氏制墨名家,大多出自这两个墨号,都有在这两个墨号学艺的经历。洪武年间,岭脚村的詹远一师从地理大师董德彰,得董德彰心传,深明地理,指迁阴宅阳基,名声远扬。虹关村詹元奴的父亲过世,因詹元奴与詹远一是平辈兄弟,就来请他帮忙看风水,不料詹远一只对他说了句:“你爷爷葬哪里,你父亲就葬哪里。”之后就不再多说一句。詹元奴悻悻而回,虽然不得不按詹远一说的做,但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詹元奴的儿子詹庆善就问父亲为什么不高兴,詹元奴就对他说:“你岭脚大伯詹远一敷衍了事,我怕你爷爷葬那里的风水不太好。”詹庆善说:“父亲你真是糊涂了,岭脚大伯是谁的弟子?”詹元奴猛然觉醒,道:“是啊,我们可以直接去请董德彰大师。”于是急忙备下重礼亲自去请董德彰。董德彰听说来人是浙源的,就说:“我徒弟詹远一已尽得我真传,他是你的同宗兄弟,叫他帮忙你家看看就是。”詹元奴就把詹远一不肯帮忙的事情说了一遍,董德彰怒道:“自己同宗兄弟都这么不用心,太没有情意了。”董德彰来虹关看了地形说:“地是可以的,能保后裔平平安安。但为了惩罚我那徒弟,你爷爷的墓是丙向,你父亲的墓就葬卯向,包你的后代吃尽源头水,买尽源头田。”风声传到詹远一耳里,詹远一大惊失色,说:“我只希望同宗平平安安就好,没想到师父不高兴了!”于是急忙追到董德彰家里,叩见师父说:“师父啊,我并没有害我的同宗,你得给我的后代留下栖身之地”。董德彰严肃的说:“你虽没有害同宗,但也没有竭心尽力,我只不过略施惩戒,给你一个锦囊,让你的后代一百年后打开。”詹远一只能叩别师父回家,把锦囊好好保管,留下言语让子孙百年后打开。詹元奴的孙子詹坦宗及其后人发奋图强,不断买进岭脚村的田地,一直买到第三千八百号田,岭脚村詹氏岌岌可危。终于百年期限到了,詹远一的后代詹希璁、詹希才等人打开锦囊,原来董德彰留下了几句话:“环川真宝地,聚气藏风池;水口缺了锁,子孙亦无奇。”众人恍然大悟,急忙举族筹资,建造水口桥,取名“环清桥”,谐音寓意“还清”;又名“汇秀”,娶“汇聚环川灵秀”之意;大家口头称之为“宋村桥”,意思是提醒大家:岭脚詹氏与虹关詹氏都是宋村派詹氏,是一脉相承的同宗兄弟。水口桥落成后,詹希才的孙子詹世权考取功名入泮,担任傅户(官名),而虹关詹氏经商失利,念及同宗之情,由詹世权出面买回了原属于岭脚村的所有田地。从此以后,岭脚与虹关两个村落之间的实力攀比之风日盛。清乾隆年间,詹希璁后裔詹有章、詹乾瑞叔侄俩决心把祖传制墨绝技发扬光大,作出立足湘江面向全国的远景规划,于是辞别家乡和亲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湖南长沙坡子街,叔侄名字中各取一字,创立“詹有乾墨庄”,而岭脚村的亲人们进行松烟、油烟等材料采集和墨模雕刻制作,运送至墨庄进行徽墨生产。詹有乾墨因质量上乘、价格合理在全国各地销售,供不应求,于是选拔家族中有悟性又能吃苦耐劳优秀子弟传授制墨技艺,然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号数十处。其时虹关詹氏制墨传人詹方寰、詹成圭、詹侔三也出外发展,选择的地点是上海,得知岭脚詹氏墨号取名“詹有乾”,就把虹关的墨号取名“詹大有”,寓意“大于有乾”,就是“要超过詹有乾墨庄”的意思。在虹关村流传着一个徽墨名家詹大有到上海创业的故事。传说乾隆年间,詹大有还是虹关村的一个年轻的农民。当时徽商已经在上海发展了。詹大有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毅然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那时可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之类的交通工具。水路还可以坐船,陆路就靠步行了。詹大有必须经浙岭走路到屯溪再坐船到上海,从虹关到上海有一千多里,要两三个月才能到达。那时詹大有家里特别穷。既然要出远门,总得准备点盘缠行李,还得带点路上吃的。詹大有家一无所有,他父母就把家里仅有的几个咸鸭蛋给了他。而詹大有却又悄悄把鸭蛋塞回了菜柜,只拿了一个,敲了个小洞,把里面的蛋白蛋黄都掏在碗里,然后装上盐巴带上,就告别父母开始了上海之行。一路上,别的同行人好吃好喝,他却买点饭吃自己的“咸鸭蛋”。有好心的叫他过去一起吃,他总是婉言拒绝说:我就喜欢吃咸鸭蛋,别的菜不喜欢。终于快到上海了。那个鸭蛋壳里的盐巴也快掏完了。船上有个同伴开他的玩笑,说你带了那么多咸鸭蛋,吃这么久都没吃完,你也吃不厌,给我吃点试试什么美味啊,说着就来抢。詹大有怕露陷了说什么也不肯。争夺中那个鸭蛋壳掉下水飘走了。詹大有故意叹息说:风吹鸭蛋壳,破财人安乐。在上海,詹大有刻苦研习徽墨的制作,终于成为一代徽墨大师。而他开创的詹大有墨店,也闻名天下。虹关詹氏一直用这个故事勉励后人不能丢了艰苦创业的传统。然而,笔者遍查《鸿溪詹氏宗谱》,詹大有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且已无后。由此可知,“詹大有”只是虹关詹氏制墨名家针对岭脚“詹有乾”所取的招牌名。詹有章的堂弟中有詹彦文、詹伟夫两兄弟,非常友爱。由于家庭贫困,詹彦文就离开家乡去詹有乾墨店学制墨的技术。由于詹彦文聪明好学,有肯吃苦,深的詹有章的赏识,不但倾心传授技艺,在詹彦文技术掌握之后还借给他本钱,让他独自经营。詹彦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开创徽墨一大品牌——詹氏彦文墨,当然也赚了不少钱。在詹彦文外出创业期间,弟弟詹伟夫在家里耕种为生,侍奉父母的责任全部落在他身上也毫无怨言。有一次母亲生背痈化脓了,詹伟夫天天用嘴巴帮母亲吸脓,母亲的背痈终于好了,而詹伟夫的嘴巴却肿了起来,不能吃饭,差点饿死,辛亏大家帮忙募捐请来郎中才捡了一条命。詹彦文回家听说后非常感动,除了广派钱粮报答村中族人外,还向清政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了这一感人事迹,说若不是弟弟在家竭心尽力侍奉双亲,他就不能出去创业。这种忠孝的行为是朝廷所需要发扬的,所以得到皇帝的称赞,下圣旨在岭脚水口赐建孝子坊。詹彦文为了让父母和弟弟一家人住的好,就耗巨资造了豪宅“嗣服堂”,在门楼上也镶嵌上这块“钦旌孝子”的碑,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和弟弟永远不分家。乾隆后期,詹宜珍(字乾瑞)的堂弟詹宜樨到“詹有乾墨庄”学艺,他的五个儿子詹斯琼、詹斯莹、詹斯琦、詹斯瑁、詹斯珪于嘉庆年间在杭州创立了“詹公五墨庄”,清嘉庆初年(1796年),詹斗山在杭州祖业“詹公五墨庄”学习制墨工艺。道光初年(1821年),他从杭州贩墨入闽,沿途起早摸黑,经江山,越仙霞岭,下浦城、建宁,一路销售,最后落足福州。詹斗山所卖的墨坚如石,香如麝,黑如漆,比原先市场上冒牌的“胡升文”劣墨好得多,为此供不应求。詹斗山认为福州墨业大有开拓前景,于是从徽州聘来墨工,设立制墨作坊。同时,以自己的名字为牌号,选择南街宫巷口为店址,创立了“詹斗山笔墨庄”。封建科举时代,省学台都要到各府州主持院试,录取秀才。善于经营的詹斗山即派出店员赴各府州设临时墨棚于考院之侧,进行现场展销。为此,詹斗山的墨宝遍及全省各地,享誉八闽,除在南方销售,更远销南洋。詹有章的孙子詹笠亭精于制墨,号称“墨精”,根据销往南北不同地域的气候调整用牛皮胶的比例,销往北方的墨,因北方气候寒冷,用胶轻;销往南方的墨,因南方气候温热,用胶重,使詹有乾墨在南北都能够长久保存。著名湘军领袖曾国藩长期在江南指挥剿灭太平军,非常喜爱使用詹有乾墨。有一次恰巧詹笠亭出外办事好几天,曾国藩派人到詹有乾墨庄,买了很多詹有乾的高等精品墨,伙计按照曾国藩的购买习惯给了销往南方的墨。几天后等詹笠亭回来听到伙计汇报,詹笠亭大惊失色道:“你闯祸了!曾大帅平常自己用购买的墨并不高档,现在突然买这么多高档墨,肯定是带到北方京城进贡皇上和送给京城的达官贵人,应该卖北墨给他,现在你卖了南墨给他,到北方没办法使用,曾大帅怪罪下来,我们都要砍头了!祖宗基业都要毁在我手上了!”全墨庄的人都吓得面如土色。恰巧这时堂兄詹斯圻来访,得知此事后说道:“别慌,我马上写封信派人送去给大帅,曾大帅为人宽厚,只要大帅的墨还没有进贡给皇上,都可以避免砍头大祸。”詹笠亭大喜道:“堂兄你怎么跟大帅有交情?”詹斯圻道:“粤匪作乱,我们家乡深受其害,我熟读兵书,就向大帅献策,大帅用了我的计策大败粤匪,因此带我在身边做幕僚。这次随大帅到长沙,大帅去京城了,我也偷闲出来看看兄弟。”詹笠亭惊喜异常,赶紧催詹斯圻写信,派人快马加鞭送给曾国藩。曾国藩收到信后试了一下,果然平常很好用的詹有乾墨到了京城竟然坚逾钢铁,无法使用。所幸并没有进贡给皇上,也没有当礼品送出,就在家书中写下了“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这几句话,消息传来,詹有乾墨庄上下庆幸不已。光绪年间,詹乾瑞的侄孙詹逢光编写《墨业准绳》,作为岭脚詹氏制墨技艺传承的教科书。同宗詹文炜在“詹有乾墨庄”学艺后在广西桂林创立“詹书祥墨庄”。岭脚、虹关詹氏十数代人数百年间在中华制墨业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沱川余氏、凤山村查氏与詹氏联姻极多,民间甚至有“詹查本是亲兄弟分家”的说法,制墨技艺也就在亲戚情谊中得以交流。传说查氏制墨技艺在康乾时期已失传,查享吉有志于制墨,就缠着姑姑、也就是詹有章的母亲查玉凤要到詹有乾墨庄做学徒,查玉凤对侄子说:“做学徒很辛苦的,你要在制墨业上有所成就,光是人聪明、悟性好还不够,要能够吃苦才行。”查享吉坚定的说:“姑姑你放心,我一定听表哥的话,他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定要把表哥的技术学到手。而且,只要表哥的詹有乾墨庄开在哪里,我就离开那里,我和我的后人决不与表哥和表哥的后人争饭吃。”查玉凤就写了给儿子的书信,让查享吉拿着去长沙投奔表哥。詹有章是个孝子,见表弟持着母亲的书信前来,就悉心指点表弟的手艺,加上查亨吉悟性好、又能吃苦耐劳,终于学得绝艺,开创查氏墨局。而查亨吉及其族人也信守承诺,多在江西赣州、瑞金、福建汀洲一带,以及镇江、上海、江都等地经营墨业,从不与詹氏争饭吃。这些墨商、制墨艺人带回家乡的财富在岭脚村和虹关村、凤山村建造并流传至今的仁本堂、立本堂、德本堂、晖吉堂、玉润堂、棣芳堂、敬慎堂、嗣服堂、贻桂堂、礼耕堂、留耕堂、虑得堂、留耕堂、愿汝堂、继承堂、玉映堂、棣芳堂、务本堂、继志堂、六顺堂、从是堂、立德堂、三斯堂、慎修堂、宝德堂、慎德堂、益正堂等二百多栋精美建筑,吸引了大量学者、游客,使虹关村、岭脚村、凤山村都顺利被评上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而虹关村因古建保存得好,更是被评上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本文档为【婺源詹氏徽墨传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92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1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