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设计规范

最新设计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最新设计规范设计规范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塑料设计规范塑料产品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模具制作。设计出来的产品模具也要能做的出来,而且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尽量设计模具结构简单的产品。材料。设计产品要了解产品的使用位置、使用要求,确定其性能,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间隙。产品设计完成后,要与其对插端做理论对插,确保配合间隙。产品变形。设计产...

最新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塑料设计规范塑料产品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模具制作。设计出来的产品模具也要能做的出来,而且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尽量设计模具结构简单的产品。材料。设计产品要了解产品的使用位置、使用要求,确定其性能,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间隙。产品设计完成后,要与其对插端做理论对插,确保配合间隙。产品变形。设计产品要考虑产品容易变形的地方。在确保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在易变形位置做上加强筋之类的东西,减小变形量。壁厚均匀。塑料产品尽量做到壁厚均匀。壁太薄容易出现注不满等情况,太厚容易出现缩坑等情况。绘制产品图。产品图尺寸标注要全面,配合尺寸公差标注清楚。技术要求完整且简单明了。模具设计要关注以下几点:模具结构。接到产品后先考虑此类产品用哪种结构最适用。易于加工,便于装配,实用于生产。产品收缩率。◎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后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模腔和模芯尺寸等,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因而只有具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塑件。◎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在注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料吸湿后尺寸会放大2-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缩,目前确定各种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后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家标准中DIN16901的规定。即以23℃±0.1℃时模具型腔尺寸与成形后放置24小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寸之差算出。◎难于精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也不一样,因而厂商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此范围在厂商提供的塑料物性表上可查询。其次,在成形过程中的实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塑料流动方向,进胶点位置,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等因素所影响。模具排列。◎根据产品大小、结构、开模要求、年用量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1X4、1X8、1X16等,一般以双数对称排列。◎当几个分模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列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排列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料道、镶块、滑块、顶出、水路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排列时以产品中心线为定位基准,当一模一穴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排列,有多穴数一定要平均排列。◎当排列有滑块机构时需把排列方向往操作者方向排列,除非机构特殊才能往天地侧排列,业界常说宁可左右不上下,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宁下不上,设计在天地侧需考率机构的失效,一但失效将导至模具损坏◎成品排列,成品至模仁边缘需保留有15mm至20mm空间,成品与成品边保留20-30mm,排列后模仁尺寸必需是整数,不能有小数点存在,以利后段加工的完整性,也能在尺寸审查时能更容易发现◎产品至模仁底部需留有20-25m空间,排列后模仁尺寸必需是整数,不能有小数点存在,以利后段加工的完整性,也能在尺寸审查时能更容易发现◎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以利作进胶平衡。◎以模具的排列,工字形或环形是最佳排列但常会因模穴数的增加的变异造成排列不平衡料道、进胶点、拉料杆的设定。◎料道是由主料道,次料道,冷料井等部分组成。◎在设计料道系统时.要考虑制品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外观还是强度或是尺寸精度,流道的形状有梯形、U形、圆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的角度来看,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当分模面是平面或者是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小水口模具,选用梯形流道,当流道只开在前模或者后模时,则选用梯形流道,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设计次料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次料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形状的流道长度,流道长则温度降低明显,流道过短则剩余应力大。◎料道大小,目前根据公司所做系列的产品大部分为主料道是直径4mm,分料道为直径3mm。根据产品的大小不同也有变化。拉料针的设定拉料针固名思义是起拉料作用.位置在灌嘴的下方,开模时以自身到勾将浇口料道拉住留在可动侧的一种顶针装置,倒勾的开口方向必需跟产品掉落的方向一致,以免浇口顶出后卡在模具上,顶针头部需做定位◎进胶点的设定常见进胶点类型有直接进胶、潜水式进胶、点进胶(小水口)等多种,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合的类型.尤其当制品外观有要求时,要慎重选择。进胶点不要设置在正对小型芯的位置。防止充胶时导致型芯断裂,设置在这个位置进胶也不顺利。分型面。◎分模面的定义是【可将产品分离开的接触表面】常见的面有,平面、斜面、曲面等,分模面是很重要的模具设计依据,分模面更是分割模具体积块的基准面,是形成模腔、模芯、滑块或镶块等零件的成型表面。◎设定分模面后需去计算可动侧模芯的塑料包覆面积一定要大于固定侧,防止开模后产品粘模,当计算出固定侧大于可动侧时可以设计一些到勾、增加花纹来加大包覆强度。◎分模面的设定1.有样品时只要去注意看样品,上面就有设定的分模线。2.没样品时只要是最好分模的部位就是好的分模面。6、◎在模具设计中..零件的拆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客户要求、产品的质量与外观要求、加工的方便性、模具的强度、现场的加工能力以及模具排气与冷却的因素,拆模尽量选在最小影响的地方。◎模具拆法有众多手法只要能满足客户、功能要求、模具加工者、成形操作者就可称的上是一个好设计。◎零件太弱就需去分割零件.加强该部位◎零件容易损坏就需去分割零件◎零件肉厚太薄就需去分割◎零件不易加工就需分割零件◎零件有替换就需分割零件◎零件会排气不良就需分割零件,由其以盲孔更需注意,所有深度超过3m的就需分割。◎零件拆解的要决1.只要能提高加工速度并不影结构就该拆成镶件。2.易损易断零件一定要拆成镶件,单一的零件一定比整体便宜。3.会有排气不良的部位一定要拆成镶件7、水道的设定。产品射出的过程,是将温度较高的熔融塑料,通过高压射入温度较低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因此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制品应保证,最好的尺寸稳定性,最小的变形,最高的强度和韧性,最完美的外观,而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制品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充模顺序不同等因素,使得注入模具形腔中的塑料固化时,不同的位置温度不一样,因此由于热交换而产生应力,这种应力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尺寸精度与外观与翘躯◎产品取出的时机,一般以所射出产品小于塑料热变形温度15-20度为产品取出时机,过快的取出只是徒增变形与翘躯,布置数量以多平均为原则。◎设计水路时以一进一出把需冷却的地方设计成一个循环回路,不可以是一个并联回路,并联冷却水路流动不够有力,其结果会导致对不同地方冷却效果不均匀,串联冷却水路具有流动有力的优点,但存在随着水路长度增加,温度变化大的缺点,水路管径以8mm以上尺寸,离成品约10-15mm,一进一出为设计考虑◎在模具结构中冷却水路设定时尽量不要模板与模板之间进行通过。8、排气。◎模穴内气体的来源包括模穴内的空气、塑料所含的水气及挥发物,若无法在塑料充填过程中于予排出,则易产生气体因快速压缩及受塑料加热而升温.温度过高将塑料烧焦.气体因压缩而升压..导至模穴的充填不足◎在许多模具设计者不将排气槽加入模具图中,而让现场钳工自行加工,此作法一直是模具设计者一大工作盲点,排气槽的位置与深度与塑料的溢边量应当在设计时一并纳入模具图当中◎许多的人都认为只要在模具上拉几条槽就等于模具有排气,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念,许多的模具明以磨出一大堆的排气槽,试模时还是会排气不良,这大部份在模仁底部未将气导出,气只进到模仁底部确无法往外排出9、产品变形。◎大多壳体产品和带有蘑菇头的产品在生产品过程中,由于产品的收缩性,这些产品都会出现一些超出平常产品收缩率的变形,导致生产品出来的产品跟理想中的产品不一样。此类产品在设计模具时要加一定的预变形量。顶针的设定◎正确的顶出位置,应设在制品脱模困难的地方,深的胶位..支柱以及包紧力强的地方均应考虑设置顶出机构.同时还应考虑顶出机构应设置在不影响制品外观的部位,并且不能与其它零件发生干涉,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有:圆顶针..扁顶针..套筒顶针..中板..顶块等,设计时尽量选用大的顶针,顶针的分布要对称,防止产品顶歪顶斜,设计时需使用标准顶针,尽可能地避免采用的非标准顶针。◎顶针分布以平均为准则理论上能放入越多顶出效果越好,放置太多只是增加开模成本,放置太少易将产品顶凸..顶白..顶破..顶针易湾曲..折断◎顶针的布置应以离胶位1.0-1.5mm的地方,在有深且薄的胶位去布置顶针除能帮助脱模,且有利排气◎顶针厚度太薄时需选用双节顶针只要是圆顶针2.0mm以下或扁顶针厚度1.5以下,都要作双节顶针,且模具上需加一限位防止顶过头撞坏顶针◎厂内产品有时会用到1.0mm以下的圆.扁顶针,因顶针受力太小顶出时常会照成顶针变形.折断此时在设计顶针避空时模仁底板不可避空太多,且需线割方孔增加脱模时的扶持力,尺寸设定时注意避空的间隙一般以单边璧空0.15mm◎对周长较长,并且其内外表面均不允许有顶出痕迹的制品,或者当产品过深,又没有足够的位置放置足够的顶针时,常采用中板或顶块结构,因模具工作时与机台会产生震动常会导至螺丝松动,在设计上建议以T形构照来故定顶块或顶板。◎当滑块下有顶块,顶针等顶出机构时,为防止在合模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模具,应设置强制回位装◎微动开关,它的作用是用来判断顶针板是否已经正确回到起始位置.并通知射出机是否可能开始合模了.模架稳定性。对于某些模架比较大的模具,加起支撑作用的零件,确保模架不变形。模具上加上垃圾钉,数量一般为4个或者6个。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上海博昊技术中心2012/10/19
本文档为【最新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清风青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4-14
浏览量:36